2015年高中语文 第1课《窦娥冤》教学资料(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 1窦娥冤优秀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1 窦娥冤从容说课《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本文教学要在整体把握全剧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高潮部分第三折,要扣住情节发展的顺序,弄清作者是如何刻画窦娥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的。
对【滚绣球】及三桩誓愿要仔细体味,认真研究,学会辩证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社会意义及其人物性格中所体现出来的矛盾性,从而深刻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法制的腐朽性。
对【滚绣球】一段,要反复吟诵,力争会背会默写,并从深层含义上去理解、把握。
本文将采取活动式、探讨式、鉴赏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拟定三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背景及元杂剧的相关知识,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主要矛盾冲突,分析悲剧产生的根源。
第二课时:重点欣赏高潮部分第三折的一、二场戏,通过表演带动气氛,鉴赏曲词,分析人物。
第三课时:分析第三折的第三场戏,解读戏剧主题,品味关汉卿的“本色化”戏剧语言。
教学重点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2.把握全剧的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
3.品味“本色化”戏剧语言。
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透过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2.实践活动,通过表演激发兴趣。
3.鉴赏品味,领略戏剧语言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看连续剧吗?生(齐声)喜欢。
师当你看的连续剧中的主人公以悲剧告终,你们会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小声议论)生老师,当我看到心爱的主人公死去时会很痛苦,仿佛世界一夜之间变得灰暗了,心情一下子低落到了极点,甚至会痛哭流涕。
生老师,我倒不会那么投入,因为我会提醒自己那仅仅是一部戏,但我会思考悲剧后面的原因。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窦娥冤》解读与探究(上)预习提示本文作者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戏剧家。
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
其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学术界公认的、特征鲜明的悲剧杰作。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评论说:“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则赴汤蹈火者,仍出於主人翁之意志,则列於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窦娥冤》主要剧情是:楚州寒儒窦天章因为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
窦娥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
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
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将其父毒死。
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严刑逼讯,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
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一一应验。
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剧本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冤”是全剧的眼。
其感天动地的具体内容,表现在第三折里。
感天,使三伏天天降大雪,接着是楚州三年大旱。
动地,是杀头时血不落地,全飞溅在白练之上。
这是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方面表达了人民的意愿,一方面也是对反抗的歌颂。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构成了关汉卿剧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学习本剧宜采用如下方法:(1)了解背景,把握剧情,梳理层次,通解文字。
要了解一些杂剧的基本知识和语言特色;要重视诵读,进入情境,进入角色。
要着重品味曲词,深入体会其丰富的潜在意义。
(2)准确把握剧本的主题思想。
剧本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主题,但是不宜拔高;剧本张扬了传统的封建道德观念,但是又不能因此抹杀它反封建的积极意义。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 1.1《窦娥冤》教学参考 新人教版必修4

1、窦娥冤一、整体把握1.主题及其进步意义剧中的主要人物是窦娥,她善良,本分,相信天理和官府,她的含冤被斩,是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各种流氓犯罪行径,尤其是对官府草菅人命的控诉;她被斩前质疑、责骂天地,为申明自己的冤屈又许下三桩誓愿,那么表现了她不屈的反抗精神。
剧作强调了官府的反动本质:视人命如草芥,滥施淫威,不能替百姓伸X正义,反而成为流氓恶棍的帮凶,置无辜的百姓于死地。
剧中楚州太守桃杌是造成窦娥冤案的关键人物,他是地方官员的代表。
他说自己是“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并且一见到告状的就下跪,说什么“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他不分青红皂白地对窦娥动用大刑,因为他相信:“人是贱虫,不打不招。
〞贪图钱财,而百姓的性命在他眼里如虫豸一般,他哪愿意动心思查清楚案件呢!窦娥在临刑前唱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就表现了对官吏们反动本质的深刻认识。
2.情节和结构本剧是元杂剧中情节和结构最讲究的作品之一。
剧作里,窦娥和X驴儿、桃杌的冲突与斗争是主要情节,那些和主要情节没有太大关系、却是人物活动的重要背景的情节往往由人物台词交代出来,而没有直接加以描述。
比如楔子和第一折之间剧情的时间跨度是十三年,这期间在女主角窦娥身上发生了不少事情:随蔡婆搬到山阳县住,十七岁时和丈夫圆房,两年后丈夫病逝,服孝将近三年。
在引入主要矛盾上,作者也显示出非凡的功力。
第一折里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赛卢医,他的说白告诉我们他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蔡婆马上要来讨账,他打算杀掉她。
这样从一开始人们就被带入紧X的戏剧氛围中。
3.人物形象窦娥基本的性格特征是善良,安分守己,有主见,刚强,她的反抗精神是在外界迫害下激发出来并迅速高涨的,是人物性格合理的发展。
善良,安分守己:对于自己凄苦的身世,年轻守寡的窦娥以为这是命中注定的,为了来世的幸福,她要侍养婆婆,为丈夫服孝,听婆婆使唤。
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善良与安分。
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被打得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可是一听说要对婆婆动刑,她不忍心婆婆受苦,更担心婆婆屈打成招,于是赶紧阻拦衙役,招认是自己药死了“公公〞。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 1-1《窦娥冤》 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十七页,共59页。
中国四大名剧
《西厢记》--王实甫 《牡丹亭》--汤显祖
《桃花扇》--孔尚任
《长生殿》--洪 昇
第十八页,共59页。
元曲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澎湃,悲风盘旋。三个场面的 描写,语言质朴无华而富于韵 味,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 世界。曲词不事雕琢,以感情 真切为主导,浅显中见深邃。
第四十三页,共59页。
【熟语把握】
动地惊天 怕硬欺软 顺水推船 前 合后偃 吞声忍气 杳无音讯
怨气冲天 不明不暗 负屈衔冤 古陌荒阡 六出冰花 葫芦提
第四十四页,共59页。
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
上天得到反应;
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 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第三十六页,共59页。
【典故作用大家谈】
苌弘化碧: 清白如玉,天理昭昭; 望帝啼鹃:含冤就死,心存不甘; 六月飞霜:冤情感天,冤狱重现; 东海孝妇:孝行天鉴,人神共愤。
律,会吟诗,会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 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关汉卿不满当时的社 会现实,一生“不屑仕进”。他一生主要从事 戏剧活动,不仅写剧本,而且登台演唱,借助
元杂剧艺术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情感 和愿望。
第二十七页,共59页。
关汉卿:
关汉卿比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早三个多世纪,共创作杂 剧六十多种,现仅存十八种。流传较广的有《窦娥冤》 《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鲁斋郎》等。
(文小生、武小生)。
2015年高中语文 第1课《窦娥冤》教学资料(预)新人教版必修4

【预】人教必修4第1课《窦娥冤》教学资料,不仅写剧本,二、文本知识1.元杂剧(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ï)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2.背景资料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
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
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2015年高中语文 第1课《窦娥冤》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必修4

【结】人教必修4第1课《窦娥冤》教学资料一、学习探究1.窦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的意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怎样认识窦娥发的三桩誓愿呢?浪漫主义的手法的运用,窦娥发出三愿前,依次讲出三句话:“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
剧作家通过这多次的重复,重在说明:由于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才使得孤苦无告的窦娥惨遭杀戮,蒙此奇冤。
所以她受刑前发的三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这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才能一桩桩都应验,真个是,连“皇天也肯从人愿”。
可见,“冤”“怨”二字是贯穿始终的。
剧作家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由于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因而观众不仅不感到荒谬怪诞,相反,倒因此更加深切同情窦娥的悲惨遭际,深切痛恨封建法制的腐朽乖谬和奸民恶吏的滔天罪行。
激起观众对剧中人物事件强烈的爱和憎,正是悲剧所要达到的戏剧效果。
这是窦娥对现实彻底绝望而表现出来的更坚定的反抗她相信自己的冤枉得到昭雪,恶势力得到惩办;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以及百姓的一种美好愿望。
而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两桩誓愿即时应验,是为了突出窦娥的冤,突出窦娥品格的高洁,从而增强作品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力。
2.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①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矛盾冲突的第①点,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第②点,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聩,贪赃枉法;第③点,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
3.窦娥如果不怕连累婆婆,冤案还会不会发生?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婆婆也会被屈打成招,到那时,杀头的虽不是窦娥,却会是其婆婆,仍旧是一件大冤案。
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牺牲自己来救助无辜的他人,是无法阻止冤案的发生的,因为制造冤案的是当时社会上强大的黑暗势力和官吏的贪赃枉法,腐朽昏聩。
高中语文最新教学资料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窦娥冤》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2.了解剧情;以第三折中《滚绣球》、《耍孩儿》等曲词为重点,赏析戏曲语言。
3.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4.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5.结合人教版配发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练习,开展研究性活动。
教学重点:即目标之⑵、⑶、⑷教学难点:1.第三折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第三折[端正好][滚绣球] [耍孩儿]等曲子的理解,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1.先观看戏曲或电影《窦娥冤》;2.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学习: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与元杂剧介绍:1.本色派元杂剧作家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生卒年不详。
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关汉卿的剧名目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关汉卿的剧名目《录鬼簿》著录关汉卿杂剧名目共62种(今人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著录关剧存目共67种),今存18种,其中几种是否关作,人们尚有不同意见。
现将诸本简介如下:1、《感天动地窦娥冤》:四折一楔子。
此剧第四折写窦天章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
据《元史·百官志》与《南村辍耕录》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
知此剧当作于至元二十八年之后,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
本剧现存版本,主要有明代陈与郊编、万历十六年(1588)龙峰徐氏刊刻《古名家杂剧》本,明代孟称舜编《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和明代臧晋叔编《元曲选》本。
臧晋叔曾参照多种藏本进行加工校订,故关剧诸版本中以臧本为最佳(下同,不一一注明)。
2、《望江亭中秋切鲙》:共四折。
现存明息机子编万历二十六年(1598)《杂剧选》本、明王骥德编万历顾曲斋刊《古杂剧》本和《元曲选》本。
前两本剧名作《望江亭中秋切鲙旦》。
3、《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共四折。
现存版本,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4、《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四折一楔子。
《录鬼簿》于关汉卿名下未著录此剧,故本剧是否关作,有人持怀疑态度。
但明代《古名家杂剧》本和《元曲选》本都题“关汉卿撰”;《今乐考证》、《曲海总目提要》诸书也题“关汉卿撰”。
从剧作艺术风格看来,也与关剧肖似。
且第三折张圭唱词中曾引用与关氏“莫逆交”的杨显之《酷寒亭》剧中的故事,故在未有新的否定材料发现之前,可暂定为关作。
现存主要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5、《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四折一楔子。
孟称舜、曹栋亭刊本《录鬼簿》未著录此居,故有人疑非关作。
但天一阁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均题关汉卿撰,故可以肯定为关作。
现存有《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本。
6、《杜蕊娘智赏金线池》:四折一楔子。
现存有《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及《元曲选》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人教必修4第1课《窦娥冤》教学资料课内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角.(jué)色杳.(yǎo)无音信楔.(xiē)子应.验(yīng)B.湛湛.(zhàn)衔.(xián)冤烧一陌.(bǎi)前合后偃.(yǎn)C.罪愆.(qiān)亲眷.(juàn)提.(tí)防错勘.(kān)D.亢.(kàng)旱盗跖.(zhí)嗟.(jiē)怨刽.(kuài)子手2.下列各组词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寒喧罪愆倾刻长弘化碧B.分辩决别造孽望帝啼鹃C.时辰昭彰冤枉湛湛清天D.怜悯白练尸骸普降甘霖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甚,深)行动些...(行动起来)B.锣三下科.(戏剧中角色做的动作)不提防遭刑宪..(刑罚)C.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昏迷)兀的..不是我媳妇儿(这)D.刽子磨.旗.、提刀(摇旗)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每每、常常)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句是( )A.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B.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C.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D.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5.关于元杂剧的说法,恰当的一项是()A.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
杂剧每折用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
散曲又分为套曲和小令,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属于套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属于小令。
B.杂剧剧本由曲词、宾白、科、舞台说明等构成。
C.正宫、滚绣球、鲍老二、耍孩儿、一煞、二煞都是元杂剧中的曲牌名。
D.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6.对角色名“外末、卜儿、净、旦”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中年男子老年妇女花脸女主角B.老年男子老年妇女大花脸女角C.中年男子年轻妇女花脸女主角D.老年男子年轻妇女大花脸女角7下列一段文字的八个空缺中,依次选填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①唐诗、宋词并立的一座艺术丰碑,包括散曲②杂剧。
散曲是兴盛③元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有小令④套曲两类。
杂剧是⑤前代戏曲艺术⑥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⑦进入成熟阶段。
关汉卿的《窦娥冤》⑧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品。
A、与和于和在和己和B、同和在同在以及以和C、与及在和从以及己以及D、同及于同从和以以及8.依次填入下列画线处的词语,最正确的一项是(1)《窦娥冤》通过窦娥的不幸遭遇,特别是她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和法制黑暗的真实情况。
(2)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要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加以。
(3)《长亭送别》被誉为写离愁别绪的绝唱,被认为是抒情艺术的。
A.昏庸品味典型B.昏庸品味典范C.昏聩品位典范D.昏聩品位典型9.对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
B.誓愿既是[滚绣球]中指天斥地的反抗精神的继续,又是她反抗精神的顶点。
C.三桩誓愿及其应验表明窦娥的案情确实冤枉,这是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D.誓愿是全剧的高潮,作者运用的是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课内精读阅读关汉卿的[正宫][端正好],回答10~12题。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0.下列对修辞格的运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合把清浊分辨”中的“清浊”是借代,代是非。
B.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中的“盗跖”“颜渊”是借代,代指坏人、好人。
C.“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是对比。
D“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是拟人.11.对这段文字的鉴赏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是说人的生死全由鬼神掌握着,谁该生,谁该死,如日、月分明。
B.第二句用设问询问天地为什么混淆了盗跖、颜渊,第三句用对比揭示不公平的社会现状。
第四句指出这种状况是天地“怕硬欺软、顺水推船”、不敢坚持正义造成的。
C.第五、六句愤怒谴责天地失掉职分就不该“为地”、“做天”,为后面“天地”被窦娥冤情感动使其实现三大誓愿做了反衬。
D.第七句窦娥面对法制黑暗的现实,无法申冤,只感到无限委屈和悲伤。
12.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课外提升(一)阅读下面这支曲子,回答13~16题。
哨遍·高祖还乡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
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
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
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
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胡踢蹬吹笛擂鼓。
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
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
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
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
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
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煞]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
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13.《高祖还乡》中老农眼中的刘邦是个怎样的人?14.作者是怎样写汉高祖及乡民们对高祖还乡的态度的?这样描写一个皇帝有什么积极意义?作品中什么地方反映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15.“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这句话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它传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16.本曲是通过一个农民的眼睛来写刘邦还乡这件事的,从文中的描述可见这个农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二)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斗士的风格谢柏梁窦娥敢于在法场上叱咤风云,骂地恨天: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这是对天地鬼神及全部现存社会秩序的怀疑、指责和否定,这是对一切作为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宗教、信仰的诅咒。
为什么天地分不清好人恶人?为什么神鬼也欺软怕硬?为什么日月也顺水推舟、落井下石?该不该取消你们这些日月、天地和鬼神的资格?此时的窦娥,哪里是一位含冤负屈、悲苦无告的弱女子,她分明是一位评点江山、指挥天地、浩然正气布满乾坤的“复仇女神”。
她要求半星热血不染尘,殷红的鲜血都只在旗枪素练上绽开红花;她命令六月天下大雪,那洁白的瑞雪便纷纷扬扬,包裹了她洁白的身体;她要楚州地面亢旱三年,以证明她的盖世奇冤。
楚州大地果然就乖乖地裂开了干渴的大口。
应该说,窦娥对天地的怀疑和指责,更多地是体现着关汉卿奇才大略却又悲苦郁闷、借题发挥的愤怒哲学,这和屈原《离骚》、《天问》的精神是相通的。
关汉卿又借窦娥之口,否定了作为国家机器主要部分的衙门:“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则窦娥之冤,并不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而只是历史冤河的一星浪花。
窦娥的愤怒不仅是对元代统治者政权的愤怒,而是对古往今来一切黑暗无道的封建统治的控诉。
这就使得关汉卿的深刻思想触及到了全部剥削社会的本质部分。
而且关汉卿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提出问题,让观众们从精神上去评判和平反冤狱,而是让剧中人自己为自己裁判,自己为自己雪冤。
过去常有人认为《窦娥冤》中最后出现的“清官断案”是削弱了作品的战斗性,但其实窦娥只不过是假“清官”之手,说出自己要说的话,做出自己要做的事,她是破冤案的幕后指挥,又是幕前大打出手的中心人物。
她支配着包括父亲在内的全部出场人,也支配着全体观众的心理。
没有窦天章,也会有张天章、李天章来实现她复仇的愿望。
在这里,关汉卿的意志、窦娥的意志与人民的意志以及窦天章们为实现这个意志而行动的过程都是一致的。
17.为什么说窦娥是一位“复仇女神”?18.“而只是历史冤河的一星浪花”在文中的作用是:19.“剧中人自己为自己裁判,自己为自己雪冤”的意思是:20.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窦娥对天地鬼神以及人间的现存制度不但表现出清醒的认识,而且做出了实际的抗争。
B.“诗言志”,同样,戏剧也能反映作者的内在思想,关汉卿借窦娥挞伐了他所憎恨的社会。
C.司马迁说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关汉卿也是发自内心悲苦郁闷之情而著《窦娥冤》。
D.“支配着观众的心理”意即窦娥的形象以及她的性格发展在观众的心理上产生了的极大共鸣。
E.作者高度评价了关汉卿所塑造的窦娥形象,赞其无私无畏的批判精神,具有鲜明的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高考链接【2008年高考四川卷】21.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参考答案1.B【解析】A应为应yīng验 C应为提dī防 D应为guì。
2.A【解析】A三个错字,应为“寒暄、顷刻、苌弘”;B两个错字,应为“分辨、诀别”C 一个错别字,应为“青天”。
3.B【解析】A“行动些”是“快些”;C“偃”是“倒”;D“每”是“们”的意思。
) 3.B (“科”就是元杂剧中关于动作、表情、舞台效果等的用语。
4.B【解析】A中“盗跖”、“颜渊”,C中“苌弘化碧”、“望帝啼鹃”,D中“东海孝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