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为茶叶安全风险评估作表率(杜)
茶叶质量安全状况报告

3 贵 州 春 秋 实业 公 司 ,贵 州 贵 阳 5 0 0 ) . 50 3
1 中 国茶 叶 质 量 安 全 现 状
近 年来 , 中央 和各 地 方 政府 制 定 并 实施 的 一 在 系列有 利于茶 产业 发展 的政 策 、 措施 指导下 , 各茶 叶 主产 区更加 重视 茶 叶 生 产 , 叶产 量 迅速 增 长 。与 茶 此 同时 , 地 区更 加注 重茶 叶质量 安全 问题 , 各 从行 业 标 准 的制定 、 实施 , 态茶 园栽培 、 生 管理 , 茶叶 清洁化 加工 技术 的推广 、 应用 , 叶化学 性有 害 因素 如农残 茶 问题 的监 测 、 制等方 面加 大力 度 , 我 国茶 叶质量 控 使 在 总体上 是安 全 的 , 但仍 存 在 问 题 。茶 叶 的卫 生质 量 主要包 括农 残含 量 、 金属 、 重 稀土元 素和非 茶异 物
头, 以重点 产茶 县检 验检 测机构 为骨 干 , 以重 点企业 检测 点为 补充 的茶 叶检 验 检测 网络 , 验检 测 范 围 检 基本 覆 盖全省 重 点 产 区 、 点茶 类 。逐 步建 成 以国 重
2 有机 茶
有 机茶 最早是 在斯 里兰卡开 始 开发 的 。有 机茶 作为 我 国有 机农业 生产 和认证 的起点 , 1 9 从 9 0年开
国家农 业 部 2 0 0 2年 以来 相继发 布 了《 有机 茶 》 、
《 色食 品茶 叶》 《 绿 、 无公 害食 品茶 叶 》 一 系 列行 业 等 标准; 国家标 准委发 布 了《 口茶 叶质量 安全控 制规 出 范》 国家标准 。 由于我 国茶 区分 布 广 泛 , 同省 、 不 地 区产 茶区 , 同茶类 的生产 发展状 况差 异 明显 , 茶 不 在
贵州茶叶抽检合格率100%

贵州茶叶抽检合格率100%
来源:贵州商报
日前,我省通报2016年前三季度贵州省食品安全情况,数据显示,绝大多数食品样品的抽检合格率都在95%以上,其中贵州茶叶合格率达100%,比肩大米和辣椒制品。
当前,贵州茶园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占了全世界的十分之一。
作为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的优质茶区,贵州不仅是产茶大省,茶的品质同样值得称道,多个重要理化指标均名列全国前茅,如水浸出物含量平均值在40%以上,高于国家标准6个百分点;氨基酸含量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贵州省农委、省茶办常务副主任胡继承在接收省内外媒体采访时多次提到:贵州是全国重要的原料基地,拥有全国最大的近700万亩茶园。
一杯茶的好品质最好的体现就在“干净”二字,贵州践行干净茶,确保让天下人喝上干净茶,这是贵州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贵州茶园里的农药禁用指示牌贵州省各地农业部门都在切实加强对茶企、茶农使用农药的监管,做到100%茶园禁止使用农药,100%不经营违禁农药,确保不发生农药使用安全事故和农残超标。
以产茶大县凤冈为例,该县茶叶合作社组织成立了农业执法大队,定期对茶园进行巡视,一旦发现茶农打农药、施化肥,就没收工具、砍茶树,并拉入企业黑名单,不收茶青。
另外,合作社还规定企业成员不得去其它地方收茶冒充当地的有机茶,一旦发现处以5000元的罚款。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应用案例分析与研究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应用案例分析与研究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之一。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通过应用案例的方式,分析和研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应用。
案例一:某茶叶品牌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背景介绍:某茶叶品牌因涉嫌使用农药和重金属超标而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和担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品牌决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评估过程:1.确定评估目标:该茶叶品牌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目标是明确农药和重金属的含量是否超标,评估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2.收集数据:通过实地调查、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测试等方式,收集相关茶叶产品的农药和重金属含量数据。
3.风险辨识:根据国家标准和卫生部门的指导意见,确定农药和重金属的安全含量标准,并将实测数据与标准进行对比,辨识出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4.风险评估:基于风险辨识的结果,采用量化风险评估方法,评估茶叶产品中农药和重金属的风险水平,确定产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5.风险管理:针对评估结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策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并及时向消费者公开评估结果。
6.监测和反馈: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定期进行风险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向相关部门和消费者进行信息反馈。
案例二:某肉制品企业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背景介绍:某肉制品企业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和投诉。
为了恢复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该企业决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排查质量问题的根源。
评估过程:1.确定评估目标:该肉制品企业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目标是找出产品质量问题的根源,评估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2.收集数据:通过抽样调查、实验室检测和生产环节的监控,收集相关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数据。
3.风险辨识: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辨识,确定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风险因素,如原材料的来源、生产工艺、加工设备等。
茶叶的质量安全与风险管理

茶叶的质量安全与风险管理茶叶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广为人类所喜爱的饮品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然而,随着市场的扩大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增加,茶叶质量安全和风险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茶叶质量安全的意义、挑战和管理措施。
一、茶叶质量安全的意义茶叶作为饮品,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
而茶叶生产过程涉及到众多环节,包括种植、采摘、加工、运输和贮存等,每个环节都存在潜在的风险。
茶叶质量安全的保障对于消费者的信任和健康至关重要。
茶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茶文化在世界各地都有深厚的底蕴,茶叶的质量安全与风险管理关乎着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茶叶质量安全的挑战茶叶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影响质量安全的因素。
首先是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为了提高产量和防止病虫害,一些茶农会滥用农药和化肥,造成化学残留超标的问题。
其次是加工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包括人员卫生和加工设备的卫生状况。
另外,茶叶的保存和运输过程也会对其质量安全产生影响。
茶叶质量安全的挑战还包括茶叶市场的复杂性。
目前茶叶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山寨产品和假冒伪劣商品,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
此外,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掺杂低价茶叶或者添加其他物质,从而降低茶叶的质量。
三、茶叶质量安全的管理措施为确保茶叶的质量安全,需要全产业链的管理和控制。
首先,茶叶种植者应严格遵守农药和化肥使用的规定,采用有机种植或绿色种植的方式,减少化学残留物的产生。
其次,茶叶加工企业应建立规范的生产工艺和卫生管理制度,确保茶叶在加工过程中不受污染。
再次,茶叶质量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督,打击假冒伪劣的行为。
此外,茶叶生产和销售企业应加强对原料和产品的质量把关,建立可追溯体系。
茶叶质量安全与风险管理还需要消费者的积极参与。
消费者可以通过选择知名品牌和正规渠道购买茶叶来降低风险。
同时,消费者应关注茶叶产品的质量标识,了解茶叶质量认证和检测的相关知识,提高辨别能力。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4.02•【字号】黔府办发〔2021〕10号•【施行日期】2021.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的通知黔府办发〔2021〕1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4月2日(此件公开发布)贵州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有效管控安全生产风险、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且危险性较大或规模以上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及其相关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以下简称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依托“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构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贵州省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控制系统”,逐步扩展系统功能和连接范围,最终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章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责任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保障安全投入,明确各环节人员责任,配备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系统管理员,及时更新和维护系统有关内容,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形成有效闭环。
贵州省地方标准 湄潭翠芽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符合 G B / T 1 8 7 9 5的 规 定 。
潭兰馨 茶业有 限公司 、贵 州省湄潭 县栗香茶业 有 限公司 。
本 标准主要起 草人 :陈正芳 、何义龙 、罗召、郑文 佳 、牟杰 、朱丽 、吴贤才 、金循 、张金利 。 本标准 的历次版本 发布情况 为:D B 5 2 / T 4 7 8 - 2 0 0 5 。
湄潭 翠 芽茶
M e i t a n C u i y a T e a
以湄潭 县境 内及与湄潭 县环境 相似的周 边地域 的适制绿茶 的中小 叶茶 树 品种 的鲜叶 为原料 , 按湄潭 翠芽茶 加工技术规 程加工 而成 ,具有特定 品质特征 的扁形绿 茶。 4 分级和 实物标 准样
4 . 1 按 照原料标准 ,结合加 工工艺和 生产 实际,湄潭 翠芽茶分 为三个等 级:特级 、一级 、二 级 。 4 . 2 产 品的每个 等级均应 设实物标 准样 ,为品质 的最 低界 限,每两年 更换一次 。实物标 准样 的制 备应
要差异 :修改 了感 官指标 、理化指标 、安全指标 、保质 期限 ,增 加 了净含量 。 本标 准 由贵州 省农业委 员会提 出并归 口。
本标 准起草单位 :贵州省 湄潭县 茶业协会 、湄潭县茶 产业发展 中心 、贵 州省茶 叶研 究所 、贵 州省茶 技术 茶文化 中等 专业学校 、国家茶及茶 制品检验 监督 中心 ( 贵州 ) 、贵 州省湄潭 县茗茶有 限公司 、贵州湄
3 术 语和定义
定量 包装 商品计量监 督管理 办法
贵州绿茶品质状况综合评价

贵州绿茶品质状况综合评价作者:赵华富周顺珍王家伦曹雨郭灿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01期摘要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贵州绿茶10项主要内含成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贵州绿茶分为Ⅰ、Ⅱ、Ⅲ类。
第Ⅰ类贵州绿茶产品为高氨基酸型茶叶产品,氨基酸含量达4.29%,比总体平均值高出1.47%;第Ⅱ类贵州绿茶产品为高儿茶素(+C)型茶叶产品,其儿茶素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类,此外该类型茶叶产品内含成分含量也较高,可以称之为茶叶内含成分较丰富型茶叶产品;第Ⅲ类贵州绿茶产品为内含成分丰富型茶叶产品,其大部分的茶叶内含成分均高于其他两类。
总体来看,贵州绿茶内含成分丰富,丰富和较丰富型绿茶产品占分析总数的86.9%。
关键词贵州绿茶;茶叶内含成分;品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TS2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21)01-0172-04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1.047AbstractUsing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to conduc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on 10 main components of Guizhou green tea, Guizhou green tea can be divided into categories I,Ⅱand Ⅲ.Category I Guizhou green tea products were high-amino acid tea products with an amino acid content of 4.29%, 1.47% higher than the overall average.Class ⅡGuizhou green tea products were high-catechin (+C) tea products, and their catechin content was higher than the other two types;in addition, this type of tea products also contained higher content of ingredients,which could be called tea products with richer ingredients.Class Ⅲ Guizhou green tea products weretea products with rich ingredients, most of which contained higher ingredients than the other two types.Overall, Guizhou green tea ingredients were abundant, rich and richer products accounted for 86.9%.Key wordsGuizhou green tea;Ingredients of tea;Quality;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貴州地处低纬度、高海拔茶区,气候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境内拥有丰富的茶树种质群体资源,如贵定鸟王种、都匀毛尖种、石阡苔茶群体种,此外还分布着大量的野生茶树、古茶树[1-4]。
茶叶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分析——以铜仁市为例

JIANGXI AGRICULTURE
37
栽培育种
采样地点及数量:按茶叶集中种植面积及分布情况采集。 思南县:孙家坝镇 15 个春茶、夏秋茶 13 个,鹦鹉溪镇春茶 13 个, 夏秋茶 13 个。石阡县:龙塘镇春茶 16 个、夏秋茶 18 个,龙 井乡春茶 6 个、夏秋茶 6 个。
采样时间为 2017 年 5 月 12 日至 10 月 9 日。 5 检测方法 5.1 农残检测方法 参考检测方法《水果和蔬菜中 500 种农药 及相关化学品残留的测定气相色谱 - 质谱法》(GBT 196482006),将 61 种农残检测参数按照性质分类,分别将样品进 行上机测试,同时对方法进行优化 [1]。主要使用仪器设备及消 耗品有气相色谱质谱仪、液相色谱质谱仪,前处理试剂包(茶 叶高效 QuEChERS 样品前处理试剂盒,型号:CQS-3。优化 后前处理方法如下:(1)制样,称取 5 g 茶叶样品于 50 mL 萃取管中,加入 12 mL 水侵泡 1 h(质控样此时进行标准物质 添加);(2)萃取,向萃取管中加入 1% 醋酸乙腈 15 mL,涡 旋振荡均质匀浆 2 min,将盐包打开后全部加入萃取管中,涡旋 振荡 3 min,然后以 4 000 r/min 转速,离心 3 min;(3)净化, 取上清液 8 mL 置于净化管中,涡旋混匀约 1 min,从净化管 中取上清液 5 mL,50 ℃水浴旋转氮吹至 2.5 mL。
本次检测农残为吡蚜酮、虫螨腈、敌百虫、啶虫脒、甲
胺磷、甲拌磷、滴滴涕、溴氰菊酯、杀螟硫磷、氟氰戊菊酯、 六六六、氯菊酯、苯醚甲环唑、除虫脲、硫丹、噻嗪酮、哒螨灵、 丁醚脲、联苯菊酯、氯氟氰菊酯、甲氰菊酯、吡虫啉、多菌灵、 噻虫嗪、氟氯氰菊酯、噻螨酮、喹螨醚、氯噻啉、毒死蜱、杀 扑磷、炔螨特、丙溴磷、噻虫胺、乙螨唑、氟苯虫酰胺、唑虫 酰胺、氟虫脲、百菌清、噻虫啉西玛津、莠去津、吡唑醚菌酯、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萘威、甲基对硫磷、甲基硫环磷、 克百威、硫环磷、氯唑磷、灭线磷、内吸磷、氰戊菊酯、三氯 杀螨醇、水胺硫磷、特丁硫磷、辛硫磷、氧乐果、茚虫威、灭 多威和乙酰甲胺磷和氯氰菊酯共计 61 项;重金属为铅。 4 现场采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为茶叶安全风险评估作表率
与以往的食品法律法规相比,《食安法》更加突出食品安全问题“预防为主、风险防范”的思路,增加了风险监测、风险评估以及风险交流制度,这是在引导我国食品行业转变观念,不能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才去考虑怎么处理,而是要提前把握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点并积极有效地预防。
在我国有很多传统食品制造业还未健全食品安全预防体系,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时相当被动,而贵州茶早就按照“防患于未然”的思路全产业链打造质量安全体系,日前正在开展的贵州茶叶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及评估工作,是今年农业部组织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预防茶叶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及评估领域,贵州又先行了一步。
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蔡滔认为:茶叶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是今年该中心最主要的工作。
600多万亩贵州茶园是中国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部在贵州省农产品质检中心设立国家级农产品质量风险评估实验室(贵阳),并把农业部主持的“茶叶禁限用农药使用调查与农药多残留及相关危害因子安全性评估”项目交由该中心实施,这既是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必然,也充分表明国家对贵州茶产业的高度重视,也是对贵州茶叶寄予重望,这是让贵州茶勇担中国茶叶质量安全标兵的重任!贵州开展茶叶质量风险评估工作不只是对贵州茶叶质量安全负责----贵州敢于立起茶叶质量安全新
标杆,就要为全国茶界作出表率,为中国茶叶质量安全工作提供积极可行的借鉴。
然而,要当好茶叶质量安全“标兵”并不容易,今年,在贵州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贵州茶叶质量检测工作力度空前,至今由贵州省农产品质检中心亲自抽检的茶样已经有约700多个。
围绕绿茶禁、限用农药和多残留问题,质检中心调查湄潭、石阡雷山、普安等贵州茶叶主产区用药、用肥实际情况,以此为基础,逐步分析并摸清楚茶叶种植用药以及施肥过程中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究竟在哪里?分析土壤里稀土、氟等元素究竟对茶叶质量安全有何影响?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我国和贵州省茶叶质量安全工作提供科学的判断。
找到茶叶种植以及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这对降低我国和贵州省茶叶质量安全风险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贵州省科技厅也积极扶持“互联网+茶叶质量安全”项目,2014年启动的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贵州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茶叶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在茶叶基地通过智能手机(或pad)APP进行茶叶档案的编辑和记载,并通过互联网将数据同步上传到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中心端数据库,消费者在贵州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上通过扫码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茶叶从原料种植到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状况,查阅到茶叶产品的质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