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文化的基本知识 贵州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基本知识

中国茶文化基本知识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使中国的茶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本文将从茶的起源、茶的分类、茶具的使用以及茶道文化等方面,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基本知识。
一、茶的起源茶是中国的国饮,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中国的神农氏发现了茶树,并将其制成饮料。
茶树最早生长于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后来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
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
二、茶的分类根据茶叶的发酵程度,中国的茶叶可以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黑茶。
绿茶是指未经发酵或轻微发酵的茶叶,如龙井、碧螺春等;红茶是指完全发酵的茶叶,如红茶、普洱茶等;白茶是指经过干燥和贮存的未发酵茶叶,如白牡丹、寿眉等;黄茶是指微发酵的茶叶,如黄山毛峰、君山银针等;乌龙茶是指半发酵的茶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黑茶是指经过发酵和贮存的茶叶,如普洱茶、六堡茶等。
三、茶具的使用中国茶文化中,茶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船、茶盘、茶盒等。
茶壶是泡茶的主要工具,根据不同的茶叶,可以选择不同的茶壶。
茶杯是品茶的器皿,通常使用盖碗或盖杯。
茶船和茶盘用于接收茶水,保持茶台整洁。
茶盒则用于储存茶叶,保持茶叶的新鲜度。
四、茶道文化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茶的品味和茶的精神境界。
茶道讲究的是仪式和礼仪,包括泡茶、品茶和赏茶等环节。
茶道注重的是心境的宁静和身心的放松,通过品茶的过程,使人们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五、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世代相传,至今仍然保持着独特的风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茶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茶艺表演、茶旅游、茶叶交流等形式的茶文化活动层出不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推动了茶产业的繁荣。
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贵州毛峰茶介绍

贵州毛峰茶介绍贵州毛峰茶,产于贵州省湄潭县境内,又称湄潭毛峰。
属绿茶型,上等湄潭毛峰实为一种芽茶或毛尖茶。
湄潭地区山高、雨多、气寒、雾浓,所以湄潭茶也是非常有健康的绿色产品。
简介历史湄潭种茶历史悠久。
唐朝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湄潭不仅能产茶,而且茶味很美的论述。
宋代则有以茶叶为上贡的记载。
如今的湄潭,涌有全国闻名的大型茶场和星罗棋布的农村茶园。
有创建于三十年代末的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品级湄潭毛峰茶采于清明前后。
采摘标准分三个级别,特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或全展,芽叶长度2~2.5厘米;一级茶标准以一芽一叶为主,芽叶长度2.5~3.0厘米;三级茶标准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3~3.5厘米。
品级特点湄潭毛峰自1974年问世以来,曾连年获奖,名列前茅。
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细圆直,锋苗完整挺秀,身披银毫,色泽翠绿,嫩香持久,汤色碧绿清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鲜活。
文化底蕴如果说茶文化引领了今天湄潭文化的主流,那是因为湄潭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之乡。
[1] 湄潭的茶文化、酒文化、傩文化渊源流长。
红军长征,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在文庙的旁边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天主教堂建筑物,曾是红九军团司令部驻地,教堂内所存红军系列标语20多条,为全国保存最多最完好的红军标语和历史资料。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西迁至湄潭七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等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在湄潭播下了文化和科学的种子,推动了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湄潭县城文庙,就是当时浙大旧址,浙大与湄潭,有着割不断的渊源。
1990年湄潭县与浙江大学合作,在文庙(浙大湄潭旧址)建成“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成为当地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外地游客游览湄潭必到之处。
手采法手采法中国传统的采摘法,各地方法很多,常因湄江翠片树龄、树势和茶类对鲜叶原料嫩度要求不同而不同。
手采汉的特点是:采摘精细,批次多,采期长,产量高,质量好,适于高档茶,特别是名茶的采摘。
关于茶文化基础知识有哪些

关于茶文化基础知识有哪些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作用,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茶文化基础知识有哪些,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茶道入门基础知识一、认识中国茶茶道指的是泡茶规范,为发挥各类茶性优点,抑制不足之处,礼序中应遵循“和俭敬美”基本要义。
中国六大类茶叶的品种数以百计、千计,都能以相应的茶道礼序来表现。
二、认识和应用茶具要学习茶道,首先就要了解清楚各种茶具及其功能。
茶道过程实践性很强,初学时不妨亲身使用茶具泡茶,来领略茶道乐趣。
三、基本手势学习泡茶时,手势对于泡茶的效果也会产生影响。
传统茶道的礼序过程有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会有差异,而普及性大众茶礼则相对简约。
四、备器学习茶道,一定要知道泡茶所需要用到的茶具。
传统的泡茶工具分别有:茶壶、茶杯、茶匙、茶则、茶盏、公道杯、茶托、茶巾、盖碗、茶漏、茶盘、煮水器、茶针、茶荷、茶夹等等。
五、洁具煮水器中加水煮沸煮,然后注入各茶具中烫洗,这一步骤称为清洗器皿,即清洗茶具、温润器皿的意思。
六、泡茶泡茶,一共有6个步骤,分别为:1、置茶:把茶叶倒在茶则上,再使用茶匙量取适量的茶叶放到盖杯或茶壶里。
2、润泡:把煮沸的水倒到盖杯里,静待片刻后把盖杯里的茶汤倒掉,这第一泡茶叫“温润泡”,不作饮用。
4、正泡:重新往盖杯中注入沸水,冲泡。
不同的茶叶种类,冲泡沸水温度和时间也有所不同。
5、分杯:泡好茶后,再把盖杯中的茶汤,以顺时针方向平均倒入各个小茶杯里。
6、品茶:完成以上5个步骤之后,便可开始品茶。
品茶前不妨先观颜色,闻茶香,再细细品缀,体验各种情趣和奥妙之后。
茶文化的茶器简介品茶是一件十分讲究趣味与意境是事,好茶不单讲究茶与水本身,有时它们倒在其次,更重要的可能是茶器,环境,还有知己。
当然了,喝茶最讲究心境,如果心到了,再喧闹的场景,再粗糙的茶器,一个人也都能喝得自得其乐。
不过另一方面,选择清幽的环境,手中把玩一两件喜爱的茶器到底是件十分舒爽的事。
贵州茶文化 [贵州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贵州茶文化 [贵州茶文化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cfc66715f7ec4afe04a1df59.png)
贵州茶文化[贵州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四季分明。
良好的地理环境以及适宜的气候,使贵州茶叶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贵州成为了国内绿茶主要产区。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贵州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贵州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贵州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秀。
1980年,在贵州普安县和晴隆县交界处首次发现了世界唯一的茶籽化石,经专业机构鉴定,确定为四球茶茶籽化石,仅次于第三纪地质层,距今已有100万年。
这是贵州境内所发现的最早的茶叶。
而在2010年前后,全国各大媒体陆续报道了在贵州花溪久安发现了一批古茶树的新闻。
茶叶专家们一般认为,茶树树龄超过100年的可称为古茶树。
经过现场勘查后,发现久安乡古茶树大植株的树龄在600年以上,大部分的树龄在100—200年之间。
这样大规模的集中的古茶树在国内实属罕见。
时间追溯到古代,西周时期,贵州省德江、务川、正安、沿河等县的少数民族已经能够制作出味美可口的好茶。
至唐代时,贵州成为了我国的八大茶区之一,所产的茶叶与丝绸、瓷器一起通过茶马古道,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欧洲等地。
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在《阮郎归黔中桃李可寻芳》中,赞美贵州茶“品高”“焙香”“春味长”。
从古至今,贵州的茶叶文化沉淀了无数文化的瑰宝。
唐代陆羽《茶经》、《宋史?食货志》、明代《一统志》清代康熙《贵州通志》等古代文献都花费了大量笔墨介绍贵州的茶叶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学者主编的《中国茶典》被著名茶届泰斗陈橼评价为“空间的史略,为中国茶与文化的好史书”。
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阐述贵州茶文化的各类文章和专著不断涌现。
除大量文章的撰写,推动着茶文化的发展之外,公开出版的书籍也不少。
《茶周刊》、《茶的途程》、《贵州茶》、《贵州茶文化》、《黔山茶话》、《贵州茶百科全书》等颇具影响力的茶文化书刊,让贵州的茶叶逐渐走入世人的眼球,开始被国人所正视。
2015年,贵州省茶叶种植面积689万亩,投产423万亩,均属全国第一位。
贵州茶叶历史

贵州茶叶历史茶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喜爱的饮品,而贵州作为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茶叶历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索贵州茶叶的历史渊源和发展。
一、古代贵州茶叶的起源贵州地处南方,气候湿润,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
据史书记载,早在唐朝时期,贵州就已有人开始种植茶树,并制作茶叶。
当时的贵州茶叶主要是以普洱茶为主,且主要是为了供给皇室和贵族品尝。
然而,这一时期的贵州茶叶产量并不大,主要还是以滇池一带的茶叶为主流。
贵州茶叶在当时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茶叶品种和制作工艺。
二、明清时期的贵州茶叶繁荣到了明清时期,贵州茶叶开始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
在明代末年,贵州开始逐渐成为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制作工艺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这一时期,贵州的乌龙茶和绿茶开始逐渐兴起,成为了当地茶农的重要种植和销售茶叶品种。
特别是修文茶、赤水茶、鱼泉茶等,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到了清代,贵州茶叶的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茶叶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当时,贵州茶叶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易商品,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茶叶文化的传承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现代贵州茶叶的发展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贵州茶叶在近几十年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茶叶产量不断提高,茶叶品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现如今,贵州的茶叶品类丰富多样,包括乌龙茶、绿茶、红茶、黑茶等各种类型。
其中,贵州特产的鸟舌茶和毛尖茶是非常有名的品种。
这些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另外,贵州的一些茶叶产区也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品尝和购买当地的茶叶。
一些茶叶文化节日和活动也吸引了来自各地的茶叶爱好者。
总结:贵州茶叶作为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茶叶历史。
从古代的普洱茶到明清时期的乌龙茶和绿茶,再到现代的各种茶叶品种,贵州茶叶经历了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茶文化基础知识

茶文化基础知识(一)茶的起源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茶与人的精神生活就密切相关,留下了大量的茶文化资料。
目前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品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茶文化”已经作为一门课程列入大学教材,专门论述茶文化的书也出版了很多种。
可以说是出现了“茶文化热”,主要是因为:一、茶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为茶是群众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茶对人体身心健康有极好的功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生活方式的不断丰富,饮茶文化已滲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种层次,人们对茶文化的热情会越来越高涨。
茶艺作为茶文化的核心和载体,非常值得在社会和家庭中大力推广应用,茶艺走进千家万户,有利于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茶艺之道在于一个“和”字,它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人与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弘扬茶文化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符合党的发展先进文化的方针和政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茶文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随着茶文化事业综合利用开发的进展,有愈来愈多的行业参与茶文化活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茶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这里只是根据国家茶艺师职业考评标准规定需要掌握的内容,简要地介绍一下茶的起源、饮茶的发展过程、饮茶方法的演变,以及中外茶俗,最后再讲讲茶文化精神。
一、茶的起源茶文化的载体是茶叶,茶叶主要是用茶树上的幼芽、嫩叶加工制成的,也有用茶树上较粗老的叶子制成的。
所以要了解茶文化,首先要了解茶叶和茶树的基本知识。
茶树的定义是“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山茶科、山茶属。
”我们说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起源的中心,指的是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根据植物学家的研究,茶树最早出现于我国西南地区,至今有6000万--7000万年的历史了。
都匀毛尖:引领贵茶出山香飘世界

都匀毛尖:引领贵茶出山香飘世界都匀毛尖,作为贵州省都匀市的一种特色名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成为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和骄傲。
都匀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适宜茶树的生长。
其特产的毛尖茶,因其细嫩的芽头和鲜艳的外形而得名,香气浓郁,回甘鲜爽,深受茶客喜爱。
近年来,都匀毛尖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广受欢迎,更是走出国门,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使者,向世界展示中国茶的独特风采。
都匀毛尖的鲜叶来自贵州省都匀市周边山区的茶园。
这里海拔适中,气候温润,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的生长。
而且,当地农民在种植、采摘和制作毛尖茶的过程中,始终秉承着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保证了毛尖茶的品质和口感。
都匀毛尖茶以其细嫩的芽头和鲜艳的外形而著称,不仅外形优美,更为重要的是茶叶的内涵和口感。
鲜叶经过采摘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加工工序,方能成为色、香、味俱佳的毛尖茶。
其香气浓郁持久,回甘鲜爽,口感清爽宜人,深受茶客喜爱。
都匀毛尖的知名度逐渐扩大,并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据了解,都匀毛尖每年的产量有限,供不应求,很多品牌的毛尖茶甚至要通过预约才能购得,其珍贵性可见一斑。
都匀毛尖茶还受到了国家各级部门的肯定和支持,在2018年获得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为都匀毛尖的品质和口碑保驾护航。
这些都为都匀毛尖的品质和声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除了在国内市场上的热销,都匀毛尖茶还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中国茶文化的推广,国外市场对优质中国茶的需求不断增加,都匀毛尖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据悉,德国、日本等国家的茶商对都匀毛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纷纷派代表前来都匀考察,并与当地茶企进行了洽谈。
目前,都匀毛尖已经成功出口至多个国家和地区,广受好评。
都匀毛尖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可谓是一帆风顺,成为了中国茶文化向国际输出的一张名片。
都匀毛尖茶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传统制茶工艺,更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茶企的精心经营以及广大茶农的辛勤耕耘。
茶艺基础知识

茶艺一、知识要点1.起源(1)神农说: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据此,一般认为是神农氏最早发现了茶的药用功能,并以茶为药。
(2)西周说: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3)秦汉说:王褒《僮约》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
“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
(4)达摩说:达摩言以九年时间停止睡眠进行禅定,一天渐不支终于熟睡,达摩醒来后羞愤交加,遂割下眼皮,掷于地上。
不久后掷眼皮处生出小树,枝叶扶疏,生意盎然。
达摩采食了身旁的树叶,食后立刻脑清目明,心志清楚,方得以完成九年禅定的誓言。
2.发展(1)兴于唐,盛于宋。
唐朝烹茶法:唐代有煎茶、庵茶、煮茶等方式。
唐中叶盛行煎茶,煎茶用的是饼茶,经过炙、碾、罗三道工序,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颗粒的茶末,再进行煎茶。
宋朝点茶法(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明朝朱权瀹饮法。
(2)陆羽及《茶经》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他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
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
其主要内容和结构有:上卷三节,一之源,论述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二之具,谈有关采制茶叶的用具;三之造,茶叶的种类及其采制方法;中卷1节,四之器煮茶、饮茶的器皿;下卷六节:五之煮,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六之饮,饮茶风俗,叙述饮茶风尚的起源、传播和饮茶风俗;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的和药效;八之出,评各地产茶的优劣;九之略,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十之图,把《茶经》所述内容写在素绢上挂在座旁,即可一目了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茶文化的基本知识贵州茶文化
贵州绿茶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
那么贵州茶文化的基本知识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贵州茶文化的基本知识,一起来看看。
贵州茶文化的基本知识:贵州茶文化的历史
1、与贵州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有关。
我们知道,茶叶优异品质的形成,与空气、温度、光照、土壤等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贵州是国内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条件的原生态茶区。
海拔较高,气压也就较低,极有利于茶叶芳香油的形成。
同时,贵州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常常云雾弥漫。
这正好适合茶树的耐阴习性。
而贵州土壤主要为酸性,质地疏松,排水性好,并有20多个县的土壤富含硒、锌、思等微量元素。
因此,贵州绿茶具有内含物丰富,香高馥郁,鲜爽醇厚,汤色明亮等品质。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气候条件,造就了贵州绿茶独特的内在品质。
贵州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检测结果表明:贵州绿茶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分别为%、%、%,水浸出物最低值高出国家标准个百分点,同时也高出江苏、浙江、安徽等产茶大省。
2、贵州绿茶的优异品质,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为茶圣陆羽所发现。
陆羽虽无文凭,但他是名副其实的茶叶专家。
由他撰写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享誉古今中外,至今还是人们研究茶文化的必读书目。
在这部光辉灿烂的巨著中,陆羽第一个书面赞扬贵州绿茶。
他在《茶经》中记述到:茶在“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
……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这里说的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对照今天地理位置,历来注释,虽各有出入,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都是今天贵州省所属地域。
所辖范围,如果加上羁糜地域,则应包括今贵州省的大部分地区。
也就是说,贵州大部分地区都已能生产“其味极佳”的茶产品。
“其味极佳”的评价是相当高的,不是较好,也不是好,而是极好。
也就是特别优异的意思。
应该说,这是对贵州绿茶最高份量的评价。
试想,如果不是特别好,谁会以“极佳”这个词来赞扬呢!
3、无独有偶,黄庭坚也赞扬贵州茶特别好。
黄庭坚是宋代治平进士,江西诗派的开创者,“苏门四学士”之一,大诗人,大书法家。
他不仅在诗歌艺术上成就斐然,而且特别痴情于饮茶。
从他流传至今的数十首茶诗看,他十分精通茶艺茶道,是一位扬名远近的品茶高手。
他在贬谪到涪州当别驾,在黔州安置时,无官一身轻,也不介意迁谪,淡然以待,并经常到各地访茶问茶,品茶说茶。
他在《答从圣使君》一文中写到:“今往黔州都濡月兔两饼,施州入香六饼。
试将焙碾尝。
都濡在刘氏时贡炮也,味殊厚。
”在黄庭坚看来,这里茶的味道特别好,特别的醇和。
他还在茶词中,赞贵州茶“春味长”。
黄庭坚的这一评价,跟陆羽评价如出一辙,都认为贵州绿茶特别好喝。
4、明清时期,贵州绿茶在普及中不断涌现贡茶。
这一现象是贵州绿茶品质优异的必然结果。
品味极佳的贵州茶,在明清年代,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改变了闭塞状况,吸取了外地,特别是江西一带的栽种管理制作方面的先进技术,使古老的贵州茶区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
几乎县县产茶,而且名茶不断涌现。
贵州优质茶的面纱逐渐被揭开,呈现出它优异的品质,让世人惊讶。
当时,广受欢迎的名茶越来越多。
如鹦鹉溪的宴茶、贞丰坡柳茶、赤水珠兰茶、湄潭眉尖茶、石阡龙泉茶、思州绿茶、关岭煤山茶、黎平洞茶、安顺鸡场狗场茶、清平香炉山茶、遵义金鼎茶、都匀鱼钩茶、桐梓后箐茶、夜郎箐顶茶、务川高树茶、铜仁东山茶、贵定云雾茶、龙里东苗坡茶、威宁平远茶、大定果瓦茶等。
这些都是当时名噪一时的地方名茶或贡茶。
据记载,当时的贵州已成为向明王朝上贡茶的五个布政司之一,而且每年贡茶数量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浙江布政司。
高于江西、福建两个布政司以及松江府和常州府。
由此可见,当时的贵州不仅县县皆产茶,实现了种茶大普及,而且产品质量好。
正如当时印江柴
家所说:“随便拿几斤作为贡品,便能得到皇帝的赏识。
”贵州茶已深得人们的喜爱。
品味贵州茶,成了众多饮茶爱好者的一种共同的向往。
5、贵州绿茶跃上新台阶,都匀毛尖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优奖,是其重要标志,是贵州绿茶第一次在国际大赛中获得奖项的记录。
都匀毛尖之所以获得荣誉,完全是它优异的品质决定的。
早在明代,都匀毛尖便已成为向朝廷进贡的佳品,深得明代崇祯皇帝的赏识和喜爱,由于它形状像鱼钩,所以,皇帝还为其赐名为“鱼钩茶”。
它以优美的外形和内在独特的风格,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贵州优质绿茶的主要优质产品,都匀地处贵州高原南侧斜坡地带,境内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昼夜温差较大,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极有利于茶树生长,茶叶内含营养成分和芳香物质十分丰富,所产茶叶滋味鲜爽回甘。
特别是都匀毛尖茶的主产区,所产茶叶品质最佳。
那里山谷起伏,映谷溪涧,林木苍郁,云雾笼罩,气候温和,平均气温℃,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年降水量1404毫米。
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为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铁质和磷酸盐。
这里特殊的特别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才孕育出都匀毛尖茶深得人们喜爱的独特的风格。
6、抗日战争中,为建立战略后方茶叶科研和出口基地,民国经济部派遣所属中农所和中茶公司茶叶专家张天福、李联标等,于1939年9月,到达贵州湄潭,筹建实验茶场场地,创建了西南第一所茶叶科学研究机构,接着国立浙江大学也迁往湄潭办学长达7年,大批学者专家云集湄潭,对黔北茶文化繁荣,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为贵州留下了一笔十分珍贵的茶文化财富,并奠定了湄潭优质茶发展的雄厚的基础。
7、1956年,都匀团山村哨脚寨农民谭修芬、王顺天、谭修凯等青年团员,亲自采摘并加工了两斤“雨前茶”,寄给毛泽东主席。
毛主席品尝后,题写道:“寄来的茶叶已收到,茶叶很好。
今后山坡上可多种茶,茶叶可命名为毛尖茶。
”毛泽东同志作为当时国家最高领导者,对茶的命名和对茶叶的高度评价,都是对贵州绿茶优异品质的高度肯定。
由于品质好,带来了都匀毛尖茶一路的荣誉。
1915年在国际赛会上获奖后,即有人称“北有仁怀茅台酒,南有都匀毛尖茶。
”1982年,在湖南长沙全国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3年,荣获抗衰老食品博览会金奖;2004年,获“中绿杯”全国名茶金奖和“蒙顶山杯”国际名茶金奖;2005年,获“华茗杯”全国名优绿茶金奖,贵州十大名茶等殊荣。
中国茶科所俞寿康,赞誉都匀毛尖为“茶中极品”。
著名茶叶专家庄晚芳曾题诗盛赞都匀毛尖茶:“雪芽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
饮罢浮花清鲜咏,心旷神怡攻关灵。
”贵州茶文化的基本知识:贵州的名茶
绿茶是2009年贵州十大名茶之一,其原料出自贵州海拔800——1200米、纯天然、无污染,最适宜茶叶生长的地带贵州凤冈。
采用一芽二、三叶成熟茶青。
加上贵州贵茶有限公司独一无二的茶园肥培管理技术和超出传统的有机肥料培育而成。
目前绿宝石绿茶已经申报了4项独有的专利技术,“绿宝石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已经被贵州省科技厅列入为重点科技项目。
凤冈锌硒茶
贵州省凤冈县所产绿茶富含锌和硒元素,据检索,同时含有有机锌和有机硒的茶中,凤冈茶居全世界茶溶出物中锌、硒含量之冠。
凤冈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乌江北岸大娄山南麓,海拔900米,森林覆盖率达43%,空气清新、气候温和。
土壤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
经中科院贵阳地化所、贵州省理化测试中心和贵州省茶科所对土样的分析测试,锌含量为每千克—毫克,硒含量为每千克—毫克,所生长的茶树,采摘的茶叶加工成绿茶,锌、硒含量分别是每千克—毫克和每千克—毫克,锌含量比全国其他绿茶中的锌含量高出近1倍,硒含量高出—1倍。
近几年,为开发天然富锌富硒茶,凤冈县政府,省、县茶业协会积极开展各种茶事活动,宣传特色茶文化。
通过通力协作,申报并获得了万亩有机茶基地认证以及“中国富锌富硒有
机茶之乡”、“中国西部茶海”等殊荣。
富锌富锌有机茶,获“贵州省名优茶”、“贵州十大名茶”、“贵州五大名茶”称号。
同时,确立了“建立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营造绿色环境,培养绿色基地,实施绿色加工,打造绿色品牌”的具体要求。
凤冈现有茶园万亩,现有年加工能力200吨以上的企业22家,有机茶加工厂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
凤冈乃至贵州是微量元素丰富的待开发宝库,天然富锌富硒有机茶因受特定地域环境条件的限制,产量不大,极显珍贵。
雷公山银球茶
采用海拨1100米以上雷公山一带茶园中一芽一叶初展和一芽二叶无病斑,净度好的优质鲜叶,经特殊生产工艺精心加工而成,其外形呈卷曲型,内含茶多酚,儿茶素,以及微量元素硒、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硒含量是一般茶叶含量的15倍。
茶叶耐于冲泡,冲泡时茶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高,鲜爽回甘,香中有味,味中有香。
贵州茶文化的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