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实验诊断1
实验诊断学1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周围血中如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杆状以前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周围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功能.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指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高(>50×109/L)和(或)存在有异常未成熟白细胞,与某些白血病相类似.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较轻时,只有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从尿中排出,而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A,IgG等)排出较少,此种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较严重,滤过膜选择性低,大分子蛋白质也能与中小分子蛋白质以同样的速率通过,此时尿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肾性糖尿:是指在血糖浓度正常或低于正常肾糖阈的情况下,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功能减低所引起的糖尿的疾病. 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比积低于参考值低限,通常称为贫血.增生性贫血:由骨髓以外的病因导致的贫血,故周围血象虽见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但骨髓象中则见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A/G比例倒置:慢性肝脏损害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时,随病变进展,白蛋白的减少和球蛋白的增多可逐渐明显,当A/G小于1时,称 A/G比例倒置.漏出液: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或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增高,淋巴回流受阻所致的非炎症性积液心电轴:指心室除极所过程中QRS波群的综合向量在额面上投影的方向.心电轴所标记的度数,通常指该向量与I导联正侧端所构成的角度.异常Q波:在左室面导联中,Q波正常时间不会超过0.04s,电压不超过统一到脸的四分之一,若Q波超过以上数值或出现粗钝二尖瓣型P波:左房肥大时,P波增宽,时间大于或等于0.12s,此种P波见于肺源性心脏病,故称.肺型P波:右心房肥大时,P波高而尖,电压大于或等于0.25mv,此种P波见于肺源性心脏病,三联律:是一种有规律的频发性期前收缩,常指每2个窦性心搏后出现1次期前收缩。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心理学》实验指导

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心理学》实验指导第一次实验实验一注意分配实验一.目的测定个体对不同刺激的注意分配能力二.仪器BD—Ⅱ—314注意分配实验仪三.步骤1.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
2.主试按“定时”键和“方式”键,设定方式1——7,1表示定时一分钟,7表示三声(高、中、低)反应、光反应、三声+光反应三项实验连续进行。
3.被试按“启动”键,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对仪器随机连续发出的高、中、低三种声音信号尽快作出判断和反应,声刺激停止,表示定时已到,声反应结束。
4.中间休息片刻,再按“启动”键,实验继续光反应测试,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对仪器随机连续发出的不同位置的灯光信号尽快作出判断和反应,工作指示灯灭,表示到达规定的工作时间。
5.中间休息片刻,再按“启动”键,实验继续“三声+光反应”测试,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用左右手对同时出现的声和光刺激信号尽快作出判断和反应,当声和光刺激信号同时停止,表示定时已到,一分钟定时的注意分配实验已完成。
此时记录仪器上显示的注意分配值的大小。
6.定时2分钟,重复步骤3、4、5。
四.结果五.讨论1.比较定时1分钟和2分钟注意分配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2.比较同组成员注意分配能力的差异,并说明造成差异的原因。
(注:Q< 0.5表示没有注意分配;0.5≤Q <1.0表示有注意分配; Q =1.0表示注意分配最大。
)实验二短时记忆实验一.目的测量个体短时记忆的容量二.仪器ZF—短时记忆广度测试仪三.步骤1.接通电源,仪器显示M—0.7记忆广度测试状态。
0.7表示每个数字呈现时间为0.7秒。
2.按启动键,仪器随机显示一组数据,听到一声提示音,并且看到缺位灯亮,被试即可回答。
3.被试根据记忆,按对应的数字键回答,仪器自动记录回答的正确数。
4.重复步骤2、3的操作,当连续听到5声提示音,显示屏呈现END时,表示实验结束。
按显示选择键,记录正确反应数RI。
上海市2011年高中高一学业诊断考试化学试卷附答案

上海市2011年高中高一学业诊断考试化学试卷第I卷(共4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酒精B、二氧化硫C、一水合氨D、硫酸钡2.从氮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下列物质只能具有还原性的是A.NH3 B.NO C.NO2 D.HNO33. 某无色溶液能溶解Al(OH)3,则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Fe2+、Cl-、Na+、NO3-B.K+、Na+、NO3-、HCO3-C.Na+、Ba2+、Cl-、NO3-D.Na+、K+、AlO2-、SO42-4. 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g H2S ④0.2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a.体积②>③>①>④b.密度②>③>④>①c.质量②>③>①>④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A.abc B.bcd C.abcd D.acd5.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mL 1mol·L-1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A.150mL 1mol·L-1NaCl溶液B.75mL 1mol·L-1CaCl2溶液C.100mL 1mol·L-1KCl溶液D.75mL 1mol·L-1AlCl3溶液6.右图是制取和收集某气体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可用于A.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Cl2 B.浓氨水和生石灰反应制取NH3C.二氧化锰固体和双氧水反应制取O2D.食盐和浓硫酸反应制取HCL7.实验室里按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干燥、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R可用水吸收,则R是A.O2B.Cl2C.NH3D.CO28.在某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未见沉淀生成;若先通入SO2气体,再通入另一种气体,则可看到沉淀生成;这种气体不可能是A.Cl2B.NH3 C.HCl D.SO3(气体)9.某同学弄清氨的喷泉实验原理后有了一个创新的设计:如果改换一下烧瓶内的气体和胶头滴管与烧杯中的液体,也能做成喷泉实验。
实验诊断学习题1

第一部分血液的一般检验名词解释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
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
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6.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7.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8.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
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9.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问答题1.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答: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 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象。
( 2)评价疗效,判断病情变化:Ret 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
实验诊断(1)

实验诊断学名解:1、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
2、贫血(anemia):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其中血红蛋白是最重要的指标)。
3、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4、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5、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色呈深紫红或紫黑色,谓之~6、核变性:是中性粒细胞胞质核出现固缩,溶解及碎裂的现象。
7、棒状小体(auer bodies):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长约1~6um,故称~8、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是由正常骨髓释放至外周血液中最年轻的红细胞。
细胞内残留的核糖体,核糖核酸经特殊染色呈网状结构而得名,外周血液中网织红细胞计数可反映骨髓内红细胞的增生程度。
9、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又称血沉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的改变)正常人参考值男性0~15/1h末;女性0~20/1h末。
10、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是由多种原发病因引起的外周血液白细胞明显增高并出现幼稚细胞,即类白血病表现的反应,原发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即随之消失。
1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ibin time,PT):在被检血浆中加入足量的组织因子(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测定血浆凝固时间。
12、溶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而发生的一类贫血。
实验诊断(1)

实验诊断一、名词解释:1、实验诊断: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的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估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2、血液常规检测:血液细胞成分的常规检测、网织红细胞检测和红细胞沉降率检测。
3、嗜多色性: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灰紫色,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细胞稍大。
4、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凝聚而成的(铅中毒)。
5、染色质小体:红细胞内含有圆形紫红色小体,直径约为0.5-1 u m,1个或数个,是核的残余物质(溶贫)。
6、卡一波环:成熟红细胞内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红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型(纺锤体残余物,铅中毒)。
7、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8、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百分率超过3%者。
9、杜勒小体:中性粒细胞胞质中毒性变化而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
10、棒状小体: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1个或数个,长约I-6Hm(急性白)。
11、异性淋巴细胞:外周血中有时可见到一种形态变异的不典型淋巴细胞。
12、网织红细胞:晚幼红细胞脱核喉的细胞,由于胞质内还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呈现浅蓝或深蓝色的网织状细胞而得名。
13、红细胞沉降率(ESR或血沉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14、铁染色:人体内的铁有一定量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在骨髓中的单核一吞噬细胞胞质内,幼红细胞的线粒体中也含有含铁血黄素。
这些铁在酸化的低铁氰化钾溶液中反应,生成蓝色铁氰化铁沉淀(普鲁士蓝反应)。
15、环形铁粒幼细胞:含有粗大深染的铁粒在10个以上,并环绕细胞核排列核周径2/3以上。
16、贫血:是指在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17、血栓前状态:指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物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病理变化,这一状态下血液有可能形成血栓或血栓栓塞性疾病。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生物)1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生物试题(2010.10)第Ⅰ卷(选择题,54分)1.下列物质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的一组是()A.淀粉、核酸 B.脂肪、胰岛素C.胆固醇、载体 D.ATP、RNA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蓝藻细胞与豌豆叶肉细胞都有核糖体和叶绿体B.细胞核、液泡、高尔基体都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C.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D.细胞核是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主要场所3.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细胞衰老主要是由细胞自身因素决定的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D.细胞癌变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4.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相同的中间产物C.植物细胞光合作用暗反应所需ATP由细胞有氧呼吸提供D.植物细胞有氧呼吸分解的有机物是由细胞光合作用提供5.将用3H标记的谷氨酸注入胰腺的腺泡细胞后,合成物质X并分泌到细胞外,如图,其中的①②及物质X分别是()A.内质网、高尔基体、胰岛素B.内质网、线粒体、胰高血糖素C.高尔基体、中心体、胰蛋白酶D.内质网、高尔基体、呼吸酶6.苏丹IV是一种致癌的有机染料,某地区的一些养殖户用掺入苏丹IV的饲料喂养蛋鸭,结果产出了有毒的“红心”鸭蛋。
由此推断,苏丹IV能进入卵黄,说明它可能是()A.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 B.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C.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 D.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7.通过显微技术破坏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
培养几天后,再观察该根尖细胞,预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A.细胞死亡 B.产生多核细胞或多倍体细胞C.正常分裂 D.不能形成纺锤体8.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及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B.用洋葱鳞片叶观察线粒体比用口腔上皮细胞好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确定D.可用斐林试剂鉴定甘蔗中的蔗糖9.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麦芽糖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检测到 B.糖类物质在细胞内不能贮存C.糖类物质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D.单糖、二糖和多糖在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10.在生物体的下列生理活动过程中,没有ADP生成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 B.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叶绿体内C3的生成 D.番茄根细胞对Mg2+的吸收11.持续观察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A.细胞壁是一层半透膜 B.洋葱表皮细胞已经死亡C.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增大12.某种抗癌药可以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据此判断短期内使用这种药物对机体产生最明显的副作用是()A.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B.影响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造成糖代谢紊乱C.影响血细胞生成,使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 D.影响脂肪的合成,减少脂肪的贮存13.油菜种子萌发后期,若呼吸过程中CO2释放量小于02吸收量,其原因可能是()A.分解了脂肪 B.酶的活性增强C.只进行有氧呼吸 D.无氧呼吸的强度大于有氧呼吸14.下列对组成细胞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A.各种有机分子都因物种不同而存在结构差异B.DNA分子的多样性由碱基的种类决定C.人体内发挥信息传递作用的分子都是蛋白质D.活细胞中蛋白质的相对含量比糖类高15.右图表示不同距离的跑步过程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
实验诊断习题附带答案版

实验诊断习题附带答案版1、实验诊断的内容包括临床血液学检验,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的检验,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病原体检验。
2、临床常用的抗凝剂有草酸钠,草酸钾,枸缘酸钠,肝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3、血气分析时常在股动脉穿刺采血,也可用肱动脉、桡动脉。
三、名词解释:实验诊断学四、选择题:A型题:1、有关血液标本的采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毛细血管采血成人在指端B、静脉采血婴幼儿常在颈外静脉C、血气分析时多在股动脉穿刺采血D、急诊采血不受时间限制E、必要时可以从静脉输液管中采取血液标本。
【参考答案及题解】1、贫血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3、Auer小体4、类白血病反应5、网织红细胞反应二、选择题A型题6、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提供营养B维持体温C运输激素D运输O2和CO2E提供铁7、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A90天B30天C100天D50天E120天8、贫血是外周血单位体积中:()A红细胞数低于正常B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C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D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E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9、按贫血病因机制下列哪项组合是错误的:()A红细胞破坏过多——慢性感染性贫血B红细胞生成减少——再障C红细胞慢性丢失过多——缺铁性贫血D骨髓红细胞生成被干扰——伴随白血病的贫血E造血原粒缺贫——巨幼细胞性贫血10、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呈现:()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C大细胞性红细胞D镰形RBCE缗钱状1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粒细胞生成过程中,人为可划分为干细胞池、生长成熟池和功能池B从晚幼粒细胞起至成熟粒细胞不具有分裂功能C外周血中粒细胞增随血液循环运行D粒细胞的半衰期为6~7小时E剧烈运动可使中性粒细胞暂时性升高12、粒细胞减少症是指:()A白细胞总数<4某109/LB中性粒细胞数<0.5某109/LC中性粒细胞数<1.5某109/LD中性粒细胞数<2某109/LE中性粒细胞数<1某109/L13、以下可使ESR增快的是:()A纤维蛋白原B白蛋白C卵磷脂D镰形RBC14、急性溶血时:()A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B中性粒细胞核右移C 脾脏显著增大D白细胞计数不变E外周血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15、30岁女性,头昏乏力2月,发热3天入院,体查:贫血貌,颈部可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胸骨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 (ICSH)和WHO推荐的标
准测定方法;
– 没有来自磺基血红蛋白的干扰; – 多重试剂空白.
实验报告
• • • • • 实验内容 实验原理 操作方法或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讨论、心得(可选) 讨论、心得(可选)
1.一些贫血患者血液中出现有核红细胞会影响白细胞计数,应校正 排除。 2.加全血时,应檫去吸管外周血液,先吹入试管底部,再吸上清液回洗几次。 3.滴入计数室内的混悬液,液量要适当,不得外溢或混有气泡;计数室内的细胞 分布均匀。 4.计数室边线的白细胞,可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避免重复或漏计。
血红蛋白测定(手工比色法) 血红蛋白测定(手工比色法)
毛细血管采血法
器材:一次性采血针、微量吸管(10ul、20ul)、酒精、 )、酒精 器材:一次性采血针、微量吸管(10ul、20ul)、酒精、棉球 操作: 操作:
1.准备试剂、器材 准备试剂、 准备试剂 2.选择采血部位消毒 2.选择采血部位消毒 3.针刺(迅速、深度2-3mm) 针刺(迅速、深度 针刺 ) 4.擦去第一滴血 擦去第一滴血 5.吸取一定量血液 吸取一定量血液 6.擦去管外余血 擦去管外余血 7.加入试剂底部中,用上清液 加入试剂底部中, 加入试剂底部中 冲洗2-3次 冲洗 次
红细胞压积 平均血红蛋白量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中性粒细胞绝对数 淋巴细胞绝对数 单核细胞绝对数 嗜酸细胞绝对数 嗜碱细胞绝对数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压积
库尔特原理
当一个不良导体颗粒,例如血细胞,通过两个电极之间时, 当一个不良导体颗粒,例如血细胞,通过两个电极之间时,导致电路的电阻抗 发生变化。 发生变化。 负压 小孔电流 外电极
计数板
血球计数板的结构
计数池深度……0.100mm 计数池深度 计数池大格……1mm × 1mm 计数池大格 白细胞计数中方格……1/16mm2 白细胞计数中方格 红细胞计数中方格……1/25mm2 红细胞计数中方格 载玻片尺寸:24×20×0.6(mm) 载玻片尺寸: × × ( )
[参考范围 参考范围] 参考范围 成人:4 ~10×109/L(4000~10000/ul) 儿童:5 ~12×109/L(5000~12000/ul) 新生儿:15~20×109/L(15000~20000/ul)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生物变异:人体体液物质围绕体内环境稳定调节点的自然波动过程, 生物变异: 包括日、月、季节的生物变异。WBC 是 10.9% 增高:生理性:新生儿、剧烈运动、妊娠晚期、极度恐惧与疼痛。 病理性:大部分细菌性感染、尿毒症、烧伤、手术后、传染 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 减少:病毒性感染、伤寒、副伤害、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放疗、 化疗、非白血性白血病。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白细胞计数(显微镜法 白细胞计数 显微镜法) 显微镜法
.
[试剂]冰醋酸 2.0ml,蒸馏水 98ml,10g/L亚甲蓝溶液3滴 [操作] 取一小试管,加白细胞稀释液0.38ml。 用微量吸管采血20ul加入试管底部,用上清液吸洗2~3 次,摇匀。 充池后静置2~3分钟待白细胞下沉后用低倍镜计数4个大 低 方格内的白细胞数。 [计算] 白细胞数/L=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4×10×20×106
[试剂]血红蛋白稀释液(文-齐氏液) [原理]血红蛋白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再与氰结合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 540nm波长和液层厚度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吸光系数, 根据吸光度,即可求得血红蛋白浓度。 [操作] 取一试管,加血红蛋白稀释液5.0ml。 用微量吸管采血20ul加入试管,用上清液吸洗2-3 次,摇匀后静置5-10分钟待比色。 [计算] 血红蛋白g/L=吸光度/44 ×64458×251=吸光度 ×367.7
样品杯
小孔
库尔特原理三要素:小孔、负压、 库尔特原理三要素:小孔、负压、电极 检测: 检测:细胞大小和数量 •细胞悬液在负压的 内电极 驱使下恒定流经小 孔; •不良导体血细胞通 过小孔时引发瞬间 电阻变化; 血细胞 小孔近观 悬液 •将电阻变化转化为 脉冲记录。 •脉冲的数量表示细 小孔管 胞数量,脉冲的大 小表示细胞大小。
红细胞计数(显微镜法) 红细胞计数(显微镜法)
[试剂 ] (可用生理盐水) [操作] 取一小试管,加红细胞稀释液1.99ml。 用微量吸管采血10ul加入试管底部,用上清液 吸洗2~3次,摇匀。 充池后静置2~3分钟待红细胞下沉后用高倍镜 高 计数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数。 [计算] 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5 ×10 ×106 ×200=红 细胞数/L [注意事项] 红细胞在计数池内分布不均匀时应重新冲池
中性粒细胞
嗜酸细胞
单核细胞 血小板
嗜碱细胞 淋巴细胞
Coulter系列血细胞分析仪 Coulter系列血细胞分析仪
Sysmex 系列血细胞分析仪
Abbott系列血细胞分析仪 Abbott系列血细胞分析仪
检测项目(二十多个参数) 检测项目(二十多个参数)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百分数 淋巴细胞百分数 单核细胞百分数 嗜酸细胞百分数 嗜碱细胞百分数 红细胞 血红蛋白 平均红细胞体积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 网织红细胞百分数
实验诊断学实验1 实验诊断学实验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杨大干
实验室规章制度
1.遵守纪律 穿白大褂 不准吃东西 遵守纪律,穿白大褂 遵守纪律 穿白大褂,不准吃东西 2.做好预习 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做好预习,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做好预习 3.如实记录并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以及问题 如实记录并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以及问题 4.认真分析实验结果 认真分析实验结果 5.保持室内安静 清洁 结束后搞好卫生 保持室内安静/清洁 保持室内安静 清洁,结束后搞好卫生 6.认真做好实验报告 作为实验成绩 认真做好实验报告,作为实验成绩 认真做好实验报告 7.认真做好个人防护 注意实验安全 认真做好个人防护,注意实验安全 认真做好个人防护
毛细血管采血法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A.对严重烧伤患者, A.对严重烧伤患者,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 对严重烧伤患者 B.严格实行一人一针制, B.严格实行一人一针制,避免交叉感染 严格实行一人一针制 C.注意穿刺的深度,切忌用力挤压,以免混入组织液,影响检验结果 C.注意穿刺的深度,切忌用力挤压,以免混入组织液, 注意穿刺的深度 D.微量吸管应校正后使用 D.微量吸管应校正后使用
[参考范围] 参考范围] RBC 男:4.0 ~5.5×1012/L 女:3.5 ~5.0×1012/L HB 男:120男:120-160g/L 女:110~150 女:110~150 g/L ;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高:新生儿、高原居民、缺氧的应急反应等。 病理性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心脏病、脱水等。 减少:临床各类贫血、白血病、手术后、产后、月经期等。
内 容
白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测定* 目前实验室血细胞测定方法 实验报告
毛细血管采血法
指尖、耳垂、 部位 指尖、耳垂、足根等 用血量 少(﹤0.5ml) ) 适用范围 窄(细胞计数 、Hb) ) 不够稳定, 结果 不够稳定,不能重复 一般较静脉血高 部位、气候、采血技术) 影响因素 多(部位、气候、采域
示波镜
三次计数/ 三次计数/延长计数
三次计数:统计补偿;监控计数过程的稳定性。 延长计数:针对低浓度的标本。
HGB 测定(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库尔特的HGB测定方法:
– 改良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试剂;
溶血剂令红细胞破碎溶解,并将血红蛋白转换为氰化血红 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