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技术外溢效应研究

合集下载

外商直接投资与安徽省技术进步关系研究——基于来源地和投资行业的经验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安徽省技术进步关系研究——基于来源地和投资行业的经验分析
20 0 9年第 5期
科技管理研究 S in e a d Te h oo y Ma a e n e e r h ce c n c n lg n g me tR s a c
2O O5 0 9N .
文章 编号 :10 7 9 (09 5 0 4 0 00— 6 5 20 )0 — 2 6— 3
2 F I 源地对安徽 省技术 进步 的影 响 D来
为分析安徽省 F I D 来源地 与技术进步 的关系 ,首先计 算
安徽省 18 - 20 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作为影 响经济产 9 5 07年 出的主要因素 ,技术进步是通过全要素生产率 ( E ) T P 体现 的 , 即在其他条件 不变 的情况下 ,时间变化而 引起产 出增 加的部 分是 由技 术进 步导致的 。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有 :
得 出:
一 ;同时 ,由于港澳台资企业在与本 地企业 的横 向和纵向联 系上更为密切 ,这种较强的关联程 度使得相关行 业中的本地 企业也能得益于港澳 台资企业 的技术水平 和管理经验 ,从而 产生更大的行业间溢出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与安徽省技术进步关系研究
基 于 来 源 地和 投 资行 业 的经验 分 析 韩 刚
( 安徽财 经大学国际经济 贸易学院 ,安徽蚌埠 2 34 ) 30 1
摘要 :利 用安徽 省外商 直接投资来源地和投 资行业 的相 关数据 ,实证分析 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安徽 省技术进步的 关 系。检验结果表 明:港澳 台地 区外商直接投 资具有正的技术进步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 省制造业技术进 步有 直接促进作用 ;高新技 术行 业的技 术外溢效应显著 ,但全部行业和一般行 业的技术外溢效应不显著 。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 资;技术进 步 ;全要 素生产率 ;外溢效应 中 图分 类 号 :F 1. 132 文 献 标 识 码 :A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
w / Iwk n 1 fn = / k +£。
现 实与走 势。再次进行 回归 ,结 果如 下 :
d /Y 2 5 . 7 1 L +O. 4 9 w/L Y =O 0 4 +8 2 0 /L d 70L w+0. 9 6/ 2 8 1Y+0. 82 1 7 8w/Y
其中 £是外资和内资部 门相对边际生产率 的差异 。 对等式 ( )两边 求全微分并结合其他关系可 以得到 : 1
外商直接投资 (D )的 外溢效应 ”是指 F I FI D 对东道国的经
对回归方程 的各参数加 以分析 可 以看 出 和 D与内、外资
济效率和经济增长或发展能力发生无意识影响的间接作用。从跨 部 门的劳动产 出弹性之 间存在着直接 的正相关关系。Y表示 内资
国投资外溢效应的途径人手 有以下 四个途径可以产生 F I D 的正 部 门投资的边 际产 品贡献 ,8表示外资部 门投资 由于较高 的生产 向外溢效 应 ,即市场竞争 ,人力资本的流动 .技术示范与模仿 和 效 率所 产 生 的 超额 边 际产 品贡 献 与 外 资对 内资 部 门的外 溢 效 应 所 东道国当地企 业与跨 国公司的前后向关联 。另外 F I D 对东道国的 产生的边 际产 品贡献之和 ,v与 e两者之和则是 外商对华直接投 负 向外溢效应 同样存在 。
依 据 上 述 假 设 ,用 数 学 方 程 来 表 示 外 溢 效 应 如 下 :
W= (w, w) w L K N n L ,n K = (n K w)
YV = () 1
( . 6 5 ( 0 3 7 )( .4 0 0 7 3 )- . 1 2 1 3 7 )
( 0 5 1 )( 8 4 。 本文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0 0年~20 20 0 7年)选取 1 8 5年 ~ 9

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外资企业总会与东道国的企业之间存在一定形式的“互动”,互动本身就产生技术溢出,但技术溢出效应存在的差异表明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不同。

理清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发挥和吸收因素,可以从外资企业、内资企业两个角度来分析其中影响技术溢出的因素。

外资企业的因素主要包括外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独资化”倾向、外资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外资企业市场竟争策略、外资企业实行核心技术锁定等。

内资企业是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直接接触者和受用者,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也主要是通过企业来表现的,所以内资企业的吸收能力直接决定了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

影响内资企业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有技术水平差距、人力资本水平、科学研究水平、经济的开放度等。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提高本土企业的研发水平、形成有利于人才流动的市场环境、积极加入外资企业的研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外资企业的研发投资等是我国企业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措施。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国际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以下简称FDI)迅速增加并且成为当今世界国际间技术扩散的主要方式。

通过吸收外资企业的直接投资来引进先进技术的模式,也越来越被发展中国家所推崇,吸引外资以引进技术的间接效应,即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使东道国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劳动生产率,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讨论的对象。

如何辨析FDI中的技术溢出、技术扩散、技术转移等概念、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路径如何表现、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有哪些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为现阶段充分利用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来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提供政策建议。

本文在介绍技术溢出、技术扩散、技术转移的联系与区别以及FDI技术溢出效应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首先从外资企业(传送方)、内资企业(接受方)两个角度,分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联动、外资企业对技术溢出的限制、内资企业对溢出效应的吸收等因素分析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路径;接着也是从外资企业、内资企业两个角度来分析其中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于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FDI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导。

以下是一个包含多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估FDI的技术进步效果。

一、技术溢出效应指标1.技术引进程度:衡量FDI项目引入了多少新技术和知识。

这可以通过评估FDI项目中所采用的技术与当地现有技术之间的差距来衡量。

2.技术转移程度:衡量FDI项目中的技术是否成功转移到本地企业,并被本地企业采用和应用。

这可以通过评估FDI项目与本地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情况来衡量。

3.创新能力提升:衡量FDI项目是否增强了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

这可以通过评估本地企业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和专利申请数量来衡量。

二、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指标1.产业升级程度:衡量FDI项目是否促进了本地产业的升级,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变。

这可以通过评估本地产业的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来衡量。

2.产业结构调整程度:衡量FDI项目是否促进了本地产业结构的调整。

这可以通过评估本地产业的产业布局、产业链的延伸和垂直一体化程度的变化来衡量。

三、人力资源与技术培训指标1.人力资源质量提升:衡量FDI项目是否提高了本地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包括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可以通过评估本地企业的技术岗位员工比例、员工培训投入和员工满意度来衡量。

2.技术培训与转移效果:衡量FDI项目提供的技术培训对本地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效果。

这可以通过评估本地企业员工参加FDI项目提供的培训课程的数量和培训后的技能提升程度来衡量。

四、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指标1.研发投入增加:衡量FDI项目是否增加了本地企业的研发投入,促进了本地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这可以通过评估本地企业的研发经费占比、研发人员数量和研发产出等指标来衡量。

2.创新产出增加:衡量FDI项目是否增加了本地企业的创新产出,包括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流程的创新。

外商投资独资化对我国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与对策

外商投资独资化对我国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与对策

体化 分工战 略的基 本 保证 , 中国 的这 一生 产链 把
逐渐控股直到实现完全独资化 ; 外商采取转让股权
的方 式退 出合 资企业 , 另设独 资企业 。 因此 , 从这个

条与其母公 司以及全球的分公司的生产链条紧密连
接起来 , 这不仅保 证 了在 华公 司能 为母 公 司全 球 生
1 个百分点。20 9 06年实际外商独资金额为 4 28 6.1 亿美元 , 占当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总额 63 2 亿美 0 .5
元 的 7 .2 。 67 %
2 外商投 资独资化 的途径 多样化 。在 多种 因素 . 的协 同作用下 , 外商加快 了投 资独资 化 的步 伐 , 通过 多种方式实 现投资独 资化 。除 了我们 熟悉 的新设企 业基 本上采取 独资方式 以及通 过并 购 国内企 业直 接 设立 独资企业这 两 种基 本方 式 外 , 商 还通 过 对 现 外 有 的合资企业进 行不 断增资 扩股或者 购买 中方股 份

3 外 商投 资独 资企 业 吸纳 了 大批 国 内优 秀 人 . 才, 吸收技 术外 溢 的能 力 严 重受 损 。外 商直 接投 资 的技术外溢 效应 的大小 与东 道 国企 业 的吸纳能力具 有 密切 的关 系 , 中人 力 资源 状 况起 着 非 常重 要 的 其 作用 。当前 包括外 商独 资企 业在 内的跨 国公司利用 优厚 的待遇 以及灵 活 的用人 机制 网络 了大量 的尖 端 人才 , 造成 了 内资企业 大量优 秀人 才 的流失 , 内资 使 企业 吸收外 商直 接投 资外溢 的能力 被大 大削弱 。据 有关 资料 , 国有企 业流 出 的软 件人 员 有 4 . %流 向 47 了外 商独资 企业 或合 资企业 。 目前 微软 中国研究 院

外资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

外资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
一) 女 , 18 , 重庆永川人 , 中国人 民大学经济学院实验班在读学生 , 主要从 事经济学研究
8 8
维普资讯
见为实 ” 的学 习机 会 , 他 们 可 以通 过 观察 和模 使 仿 迅速 提升 自己对技 术和 管理 的理 解能 力 .
内经济 的外溢效 应 . 从经 济技 术 开发 区 的设立 到
加人 WT O以加 速 融 人世 界经 济 之 中 , 国一 直 中
引以为 自豪 的就 是 拥 有 世 界上 最 大 的 尚未 完 全 开发 的市 场 , 以此 作为 吸引外 国投 资 的一个 重 并
要筹码 . 结果 导致 中 国在 短 短 2 4年 的时 间 里 成 为世 界上第 一大 F I 收国 , 某种 意义上 可 以 D吸 从 说, 所谓 中 国经 济 奇 迹 , 大 程 度 上 是 利 用 F I 很 D
维普资讯
20 0 8年 4月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Junl f hnqn nvr t o r n c ne N tr cec dt n ora o ogigU ie i f t adSi cs( aua S i eE io ) C sy A s e l n i
1竞 争 . . 即外 资企业 进人 增 加 了本 土 企业 的 竞 争 压力 , 了捍 卫 自己 的 市 场 份额 , 土 企 业 为 本
不得 不增 加技 术投入 , 高 自身 的技 术 水平 和生 提 产效率;
2 合作 . . 即外 资 企业与 本 土企 业在 技 术 与管
理 方 面展开 合 作 , 使 当地 企 业 在 产 品 技 术 、 促 质
响和技 术差 距对技 术 溢 出的影 响. 究结 果 显 示 ,D 对 中 国工 业 内资企 业有 正 的 溢 出效应 , 研 FI

浅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

浅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

1 . 示范——模仿效应。 内资企业可以 通过向外资企业 进行模仿 和学习 ,开阔
国内企业 产品开发和生 产的思路 。通过 了解尖 端产品 的基 本特性 和设计 方 向,
投 资企业对我 国当地企业 的技术外溢作
用十分明显。 ? 0/ ~ - 0
( 技术溢出的抑制因素分析鼍 i 二)
的市场份额 ,本 国企业被迫加大研发力
的研 发能力 与水 平 ,带动了关联企业的 技术进 步 ,提高了我 国人力资本 的技术 含量 ,但外商在华直接投 资中的技术溢
优秀人才 , 而激 发广大社 工人 才的工作 积极性 和创业潜能 , 从 在
求, 尽快推进 岗位设置工作 。 工会 、 共青 团 、 妇联 以及其他负有权 益保障和社会救助职责的人 民团体及各类社会福利 、社会救助 和社区服务等机 构都应 根据实际情况 , 设置专 职社会工作 岗位 ,
通过多渠道 吸纳社会工作人才 。
■——■一 市场经纬・ A K T M R E
多万家 ,吸收外 资存量约 3 0 00亿美元 , 直接就业人数 约 2 0 50多万人 。 外商投资 设立的各类 研发机构超过 80个,全球 0 “0 ” 4 0家在华投 资 。 5 0强 约 7 外资 的大 量流入对 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发挥 了 重要作 用 , 中国经 济增长 的 1 、 如 , 外贸 3 的 23 /、税 收的 1 、工业产值 的近 1 / 4 /3 都来 自于外资。 ( )外商投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 一
方式。 至 20 截 0 6年 1 月底 , 1 共有来 自近 20个 国家和地区的投 资者在华投资 , 0 全
济和技术的赶超 吗? 对此 , 必须认真探讨 FI D 的技术外溢 的途径 , 析其技术溢 出 分 效应影响 因素 ,并采 取合适的引资政策 和配套政策 ,这对提 高我 国的科技竞争

技术外溢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模式

技术外溢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模式
度 和行 业 集 中度 。其 结论 证 实 了 内外 资 企 业 之 间 的
内瑞拉的微观层面数据研究发现 ,小企业 中外资参
股 比例的 上升会提 高该小 企业 的产 出水平 . 大企业 但 里这种效应 并不 明显 。 外 ,D 会对 当地没有 外资参 另 FI 股 企业 的产 出有负面影 响 。 从总体来 看 ,D 的产 出效 FI 应 可能 比较微 弱 , 没有 强烈证 据显 示外 资参股 企业 也 会对 当地 的没有 外资参 股企业产 生技术 外溢 。
于 注重 技术 研 发 ,其 员工 相 对 而言 人力 资 本水 平 较 高 。其 总体 技 术水 平 和 F I 间 的差距 要 小 于小 企 D之 业 和 F I 间 的技术 差距 。 因此 面 临 F I 溢 的技 D之 D外 术 . 企业 也更 容 易 吸 收先 进 技 术 。陈 涛 涛 (0 3 、 大 20 )
2 行 业特征 .
能力差距越小 , 溢出效应越大。陈涛涛和陈娇 (06 20 )
则从 行 业增 长 角度 进行 了研 究 ,认 为行 业增 长是 影
响 F I 业 内外溢 的重要 因素 。 D行
3 吸收 能 力 .
FI D 技术外溢 的成功发生需要外溢方和接受方 双方面 的配合。如果接受方吸收能力不够 ,则 即使
比较 了研 究模 式的优 缺 点 , 望 了技 术 外溢研 究领域 的 未来发展 方向 。 展 关 键 词 : 术 外溢 技
中 图分 类号 :兀 1 . 44
外 商直接投 资
影响 因素
研 究模 式
文 章编 号 :10 — 3 2 2 0 ) 6 0 5 — 4 09 2 8 (09 0 — 0 10
的影 响进 行探 讨 。A te n ar o ( 9 9 利 用 委 i na dH rsn 19 ) k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技术外溢效应研究【摘要】文章以安徽省1991-2011年相关数据为基础,借鉴Feder (1982)理论模型建立生产函数,采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安徽省利用外资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得出的结论是外资对安徽内资企业产生正向的技术外溢效应,但是这种技术外溢效应较小。

基于这一结论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安徽省扩大利用外资促进技术外溢的对策。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内资企业;技术外溢【作者简介】尚庆梅,舍肥学院经济系讲师,安徽合肥230022【中图分类号1 F830.5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 4434(2012)12 - 0144 - 04一、引言FDI对引资国内资企业会产生一定的外溢作用,一般来讲外商投资(FDI)对引资国的内资企业外溢效应通常涵盖三种:其一是工资外溢;其二是技术外溢(或是生产外溢、知识外溢);其三是出口外溢。

学者们研究的外溢效应通常指的是技术外溢或是生产外溢、知识外溢效应。

国外有不少专家学者关于FDI的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分析。

其中有:Globeman(1979)采用1972年加拿大相关制造业的截面数据对FDI外溢效应进行分析,证明FDI具有正向的外溢效应。

SlauShter、Haskel与Pereira(2002)从全要素生产角度研究了FDI的外溢效应,选取的是1973至1992年英国FDI的面板数据,也证实了FDI具有外溢效应。

比较早的研究发展中国家FDI外溢效应的是Persson和Blom-strom (1983),他们采用了墨西哥加入北美贸易区之前215个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结果证明FDI在发展中国家同样具有正向的外溢效应。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学者开始研究外资技术外溢的效应,主要有:秦晓钟(1998)、沈坤荣(1999)、潘文卿(2003)、周研(2002)、吴德进(2003)等研究者,他们主要是采用行业或地区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外研究者的成果可以发现,对FDI是否可以产生技术外溢效应.可以得到存在正向外溢、负向外溢及不存在外溢效应这样的三种观点。

外国研究中的Feder( 1982)理论模型,利用一个生产函数把整个经济部门划分为外资企业部门和内资企业部门,这个生产函数是用来计量分析外资企业部门如何影响内资企业部门。

我国的研究者何洁(2000)利用这一思想研究发现中国工业部门中外资部门对内资部门产生了正向的外溢效应。

学者们的研究思想对本文的研究产生一定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发展较快,根据安徽省商务厅的统计数据,2011年安徽省实际利用外资74.8亿美元,同比增长30.8%。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6.3亿美元,同比增长32.2%。

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和蚌埠4市利用外资均超过5亿美元,其中,合肥、芜湖“双核”利用外资均超过10亿美元,合计28.7亿美元,占安徽省全部利用外资额的38.3%。

2011年安徽省县域城市利用外资额为23.8亿美元,同比增长45.3%,取得较快的发展。

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省内资企业是否会产生技术外溢效应,企业获得的技术外溢效应的大小,其中是否存在可以解释的具体原因,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为了完成相关的研究目标,本文借鉴Feder(1982)模型.以安徽省1991年至2011年间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实证研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内资企业是否存在技术外溢效应,根据研究结论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安徽FDI对内资企业技术外溢效应实证研究(一)模型分析引用的Feder模型中把整个经济部门分为内资企业部门和外资企业部门。

建立起一个生产函数,计量分析内资企业部门和外资企业部门的函数关系:模型中Yh是代表经济体内的总收入,Kh代表的是内资企业资本存量,Lh代表的是内资企业劳动力存量,Kf代表的是外资企业的资本存量,Lf代表的是外资企业劳动力存量。

由于外资企业进行FDI投资主要是以投资厂房,机器设备的形式出现,只有少数的管理及核心技术人员由外国公司派调,其它人力资本主是由国内劳动力提供,外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对FDI的影响效用不大。

因此,本文设置变量时没有将外资企业劳动生产率纳入模型内,将外资企业劳动力看作常量。

引用哈罗德多马对模型分析的原理,对模型中的相关变量取微分处理,结果如下:其中a代表的是内资企业部门的劳动收益在总收益中所占份额,B代表的是内资企业部门的资本收益在总收益中所占份额,而y则代表的是外资企业部门的资本收益在总收益中所占的份额。

△表示相关变量的增量,HL与HK分别表示内资企业的资本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FK表示外资企业资本边际生产率。

各存量的变化与边际生产率乘积之和表示经济体总收入变化。

描述经济关系的函数或方程是由变量和参数构成的,在经济数学模型中,方程(或经济函数)都有一定的经济学意义,计量经济学模型为检验经济理论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如果所估计的经济模型与理论或现实意义相符,则说明所验证的结果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这通常表现在模型中相关变量、参数的符号正负与取值大小。

本文中分析的关键是内资企业引入的外资企业收益在总收益中所占的比重。

如果y>0,且通过了相关计量检验,则说明FDI的作用是积极的,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进驻,不仅增强了本国企业的竞争意识,还能在相关的产业集群中获得相关的技术支持。

如果y<0,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没有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并垄断了相关的技术和信息。

在大量的外商投资中,也有一部分投机性资本以直接投资的形式进入国内,不是形成正常性的生产和经营项目,而用于房地产、证券、期货投机,或以套利为目的,对国民经济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模型拟合选取1991-2011年为数据取用区间,数据来源于历年《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如下:根据选取的安徽省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借助Eviews5.0计量分析软件,对方程(2)进行计量模拟回归,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三)评价模型根据面板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样本回归方程为YH=-15262.43+53041.35*LH+0.625467*KH +11.36460*KF。

对回归方程的结构分析:C =-15262.43,a=53041.35,B=0.625467,y=11.36460劳动的边际产量a=53041.35表示每增加一亿单位的劳动,总收益将会增加53041.35亿;内部资本边际产量p=0.625467表示每增加一亿单位的内部资本,总收益将会增加0.625467亿;外部资本边际产量y=11.36460表示每增加一亿单位的外部资本,总收益将会增加11.36460亿;回归方程的截距C= -15262.43是方程的外生变量,它不会受内部劳动、内部资本、外部资本的影响。

上述各系数的符号和大小,均符合经济理论及目前安徽省的实际情况。

(四)统计检验结论拟合优度检验。

由表1得到样本中的可决系数R-squared=0.99,表明总离差平方和的99%能够被样本回归直线解释,只有1010不能被解释,因此,样本回归直线对其中样本点拟合优度很高。

表1中的修正样本可决系数Adjusted R-squared=0.99,在此表明所估计的样本回归方程能很好地拟合其中的样本观测值。

F检验。

由表l可得F-statistic=740.49。

对于已给定的显著性水平a=0.05,查出分子自由度为3,分母自由度为4的F分布上侧分位数F0.05(3.4)=6.59。

因为F=740.49>6.59.因此回归方程体现了其显著性,意思即是总收入和劳动、内部资本与外部资本间有显著线性关系。

三、实证研究结论及原因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内资企业的资本与劳动力存量的参数符号大于零,为0.62和53041.35,经济意义为:内资资本存量每增加l亿个单位,总收益将增加0.62亿个单位,经济效果较为显著;内资劳动存量每增加1亿个单位,总收益将增加53041.35亿个单位,经济效果十分显著,相关参数大于零与实际相符,通过检验。

由以上回归数据可以看出,在国内企业中,劳动的产出效应十分明显,明显大于资本的产出效应,劳动对产出增长贡献很大,这可能是由于安徽是劳动力大省,与劳动力相关的产业发展完善,但内资企业的资本技术密集度较低,不能产生规模效应,从而不能形成竞争优势。

回归中外资资本存量的参数为11.36460,大于零,说明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是积极的,FDI每增加l亿个单位,将对经济增长贡献11.36460亿个单位,符号不违反实际经济意义,因此可以验证FDI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实证说明安徽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低于内资劳动力的促进作用,可能的原因是安徽在引进外资时没有充分利用外资的优势,特别是引进外资中的技术优势。

另外也可能是由于跨国公司在投资时严控核心技术的外溢,或者缩短产业链以及加强产业集群的建设。

同时,安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能力还比较弱,在利用外商资本中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和相当高的成本,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引进外资时,政府对外商的土地、税收、基础设施方面的优惠会对资本的外溢效应的结果产生一定的抵消。

由于国内普遍存在着投资饥渴,导致外商资本的要素价格被高估的现象时有存在;其二,外商投资的资金到位率不高,协议外资额与实际投入额有相当大的差距,这表明我们在吸引外商投资过程中付出了相当可观的谈判成本;其三,不少外商利用设备、实物作价投资的机会,低价高报,以旧充新,甚至以旧货冒充进口货,赚取设备、原料差价,谋取不正当利益。

四、对策建议(一)优化外商投资软环境,明确外资投资导向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中西部地区拥有承接东南沿海发达省区及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机会。

安徽省也应该利用这一发展机遇,通过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优化投资软环境,吸引投资,以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在引资过程中,要注重通过外资引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制定明确的产业导向,以进一步促进安徽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二)加强交流合作,融入跨国公司生产体系外资企业在东道国本土的生产链条越长,那么涉及到采购材料、生产中间制成品及研发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机会就越多,在此过程中,内资企业可以积极开展与外资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地融入到外资企业跨国经营生产体系中。

安徽省在制定招商引资政策的目标中,要以内外资企业产业关联度的提升为关键目标,加强材料及零部件采购、中间制成品生产、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等各方面的前后产业联合,使内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技术外溢机会。

(三)提升技术吸收能力,培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安徽省是科教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我们应该利用这一优势,继续加大对科研和教育的投资力度,培养高层次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