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章 电力系统的绝缘

合集下载

沿面放电与外绝缘

沿面放电与外绝缘

P D F
c re a te d
w ith
p d f a l v e r s i o n F a c to ry tri
(四).影响沿面闪络电压的因素
▲电场分布情况和作用电压波形 ▲电介质材料的影响 不易吸潮的介质,沿面闪络电压较高,较易吸潮或吸附水 分的介质,沿面闪络电压较低 ▲气体条件的影响 气压和温度对沿面闪络电压的影响程度不如纯空气间隙显 著 ▲雨水的影响 在淋雨的情况下固体介质的沿面闪络电压会明显降低
提高套管的起晕电压和滑闪电压的措施: ▲减小C0:加大法兰处套管的外径和壁厚,也可采用介电 常数较小的介质,如用瓷-油组合绝缘代替纯瓷介质等 办法。 ▲减小绝缘表面电阻,如在套管靠近法兰处涂半导体釉 或半导体漆,使此处压降逐渐减小,防止滑闪电压过早 出现,从而提高沿面闪络电压。 ▲对于35kV以上的高压套管,以上措施还不够,必须采 用能调节径向和轴向电场的电容式套管或绝缘性能更好 的充油式套管
(二). 极不均匀电场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
1. 基本过程 各处场强差异大,套管法兰附近的电力线密集,电 场最强,可出现持续局部沿面放电 U↑ → 浅兰色的电晕放电 U↑↑ →电晕延伸,形成平行细光线,是一种辉光放电 U↑>临界值→放电性质改变,明亮的树枝状火花, 在不 同位置交替出现,有轻的爆裂声,称滑闪放电 U↑一点→滑闪放电火花迅速增长,贯穿两级→ 沿面闪络
在高压套管及电缆终端头等设备中,常用在绝缘内部 加电容极板的方法来使轴向及径向的电位分布均 匀,从而达到提高沿面闪络电压的目的。
P D F
c re a te d
w ith
p d f a l v e r s i o n F a c to ry tri
P D F

电力系统中的智能绝缘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智能绝缘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智能绝缘在线监测技术研究电力系统是一个跨行业的系统,由电源、输电、配电和负荷组成,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然而,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和事故,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危害。

而绝缘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一旦绝缘系统出现故障,可能引发设备的短路或漏电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导致设备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

因此,对绝缘系统智能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绝缘系统的基本原理绝缘系统主要由绝缘材料构成。

绝缘材料是一种能够阻止电流或电场通过的材料,是保证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

在电力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如果绝缘系统出现故障,就会导致电流通过绝缘材料,减少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从而使设备失去绝缘保护,引发设备短路、漏电等故障。

二、传统绝缘状态监测技术传统的绝缘状态监测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巡检和实验室检测的方式来完成的。

这种技术的缺点主要是人工检测耗时、成本高、检测精度不高,同时还存在对设备进行停机检测的情况。

三、智能绝缘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绝缘在线监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智能绝缘在线监测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绝缘材料的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采用红外热像仪对电力设备进行拍摄,检测绝缘材料的温度,对其状态进行评估。

2. 气体绝缘开关的监测技术:通过安装气体传感器对气体绝缘开关的气体密度、压力情况进行监测,依据密度和压力变化对绝缘状态进行评估。

3. 绝缘塔的超声波监测技术:通过安装超声波传感器,对绝缘塔内的电弧进行监测,预测和防止电弧的产生和发展。

4. 绝缘油的气体分析和化学分析技术:通过对绝缘油中的气体和化学物质进行检测,评估绝缘油的性能,判断绝缘系统的状态。

四、智能绝缘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前景智能绝缘在线监测技术在电力系统绝缘状态的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不仅可以实现绝缘状态的及时监测和评估,还可以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和设备的运行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演示文稿

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演示文稿
因此只要已知Uao及Uai即可根据式(8-8)很快算得故障率R。 国际电工委员会绝缘配合标准推荐采用出现概率为2%的过电
压值为“统计过电压”US,推荐闪络概率为10%、即耐受 概率为90%的电压为绝缘的“统计耐受电压”Uw,在这个 基础上可以得到不同的统计安全系数γ下绝缘的闪络概率。
UW
US
因为在正态分布下
工频耐压值,代表了绝缘对雷电、操作过电压的总的耐受 水平。 对于超高压电气设备(330-500kV),考虑到操作波对绝缘 作用的特殊性,还需规定操作、雷电冲击试验电压。
8.2.2 绝缘配合的方法
1.惯用法 按作用在绝缘上的最大过电压和最小的绝缘强度的概
念进行绝缘配合的。即首先确定设备上可能出现的 最危险的过电压,然后根据运行经验乘上一个考虑 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一定裕度的系数,从而决定绝缘 应耐受的电压水平。
8-4 8-5 由于在式(8-2)中u在-∞~0范围内用f(u)=0,以及u在0~Uphm范围 内f(u)≈0, 可得绝缘故障率为
8-6
通过变量置换进行积分运算,可以得到:
8-7
Uao及Uai分别为过电压的均值及绝缘的50%放电电压。 同理,若略去负极性下的故障率,得绝缘在操作过电压下故障率
的估算值: 8-8
➢绝缘配合的最终目的就是确定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 所谓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是指该电气设备能承受的试 验电压值。
对应于设备绝缘可能承受的各种作用电压,在进行绝 缘试验时,有以下几种试验类型: ①短时(一分钟)工频试验; ②长时间工频试验: ③操作冲击试验; ④雷电冲击试验。
➢ 要做到符合绝缘配合总的原则,必须计及不同电压等级、系统 结构等诸因素的影响,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损失费的总和为最小的原则,确定一个输电系统绝缘 配合的最佳方案。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2版)》第17章习题答案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2版)》第17章习题答案

第17章 习题17.1 什么是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什么是电力设备的绝缘水平?解:所谓绝缘配合,就是综合考虑电气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可能承受的各种电压(工作电压及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特性和设备绝缘对各种作用电压的耐受特性,合理的确定设备必要的绝缘水平,以使设备的造价、维修费用和设备绝缘故障引起的事故损失,达到经济上和安全运行上总体效益为最高的目的。

所谓电力设备的绝缘水平是指该电气设备能承受的一组试验电压值。

17.2 输电线路绝缘子串中的绝缘子片数是如何确定的?直流线路绝缘子选择时为什么绝缘子型号更为重要?解:绝缘子片数的确定:(1)在工作电压下不发生污闪;(2)下雨天在操作过电压下不发生闪络;(3)具有一定的雷击冲击耐受强度,保证线路有一定的耐雷水平。

直流线路绝缘子选择时绝缘子型号更为重要的原因:直流输电线路绝缘子的外绝缘主要由持续运行电压下的污秽特性决定,其与交流线路绝缘子特性完全不同。

在污秽条件下直流耐受电压通常低于交流电压有效值,而且直流耐受电压受绝缘子形状影响更大。

17.3 如何确定输电线路的导线对杆塔的空气间隙?解:就间隙所承受的电压来看,雷电过电压幅值可能最高,内部过电压次之,工作电压(含工频过电压)幅值最低。

但就作用的持续的时间来说,顺序刚好相反。

在确定导线对杆塔间隙的大小时,必须考虑风吹导线使绝缘子串倾偏摇摆偏向杆塔的偏角。

由于工作电压长时间作用在导线上,计算风速应按最大风速(约25-35ms )计算,相应的风偏角1θ最大;对内部过电压p θ,考虑其持续时间短,计算风速只按最大风速的50%来计算,风偏角s θ较小;雷电过电压作用的时间极短。

因此计算风速一般采用10%来计算,此时风偏角1θ最小。

确定风偏角后,可以利用公式:s p + l sinθp、s l + l sinθl和s s + l sinθs分别计算出三种电压作用情况下的间隙距离,选最大的作为输电线路的导线对杆塔的空气间隙,如下图。

高电压技术 课后答案

高电压技术    课后答案

第一章 电力系统绝缘配合1、解释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和绝缘水平的定义答: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是指综合考虑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过电压、保护装置特性及设备的绝缘特性,最终确定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

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是指电气设备能承受的各种试验电压值,如短时工频试验电压,长时工频试验电压,雷电冲击试验电压及各种操作冲击电压2、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原则是什么?答: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原则是根据电气设备在系统应该承受的各种电压,并考虑过电压的限压措施和设备的绝缘性能后,确定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

3、输电线路绝缘子串中绝缘子片数是如何确定的?答:根据机械负荷确定绝缘子的型式后绝缘子片数的确定应满足:在工作电压下不发生雾闪;在操作电压下不发生湿闪;具有一定的雷电冲击耐受强度,保证一定的耐雷水平。

具体做法:按工作电压下所需的泄露距离初步确定绝缘子串的片数,然后按照操作过电压和耐雷水平进行验算和调整。

4、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是否应该与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相配合?为什么?答:输电线路绝缘与变电站中电气设备之间不存在绝缘水平相配合问题。

通常,线路绝缘水平远高于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以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

从输电线路传入变电站的过电压由变电站母线上的避雷器限制,而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是以避雷器的保护水平为基础确定的。

第二章 内部过电压1、有哪几种形式的工频过电压?答:主要有空载长线路的电感-电容效应引起的工频过电压,单相接地致使健全相电压升高引起的工频过电压以及发电机突然甩负荷引起的工频过电压等。

2、电源的等值电抗对空长线路的电容效应有什么影响?答:电源的等值电抗X S 可以加剧电容效应,相当于把线路拉长。

电源容量愈小,电源的等值电抗X S 愈大,空载线路末端电压升高也愈大。

3、线路末端加装并联电抗器对空长线路的电容效应有什么影响?答:在超高压电网中,常用并联电抗器限制工频过电压,并联电抗器接于线路末端,使末端电压下降。

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绝缘的过电压及其保护

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绝缘的过电压及其保护

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绝缘的过电压及其保护一般情况下,如果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和运行表现正常的话,那么此时的电气设备在正常的工作电压下状态应该是绝缘的,但是如果遇到了雷击或者是因为操作的失误使仪器发生了意外的故障的话,就会因此而导致在系统中的局部电压超出了额定的范围,那么这种现象就被称之为过电压。

可将这种过电压分为两种,内部的过电压和大气过电压。

内部过电压的发生原因一般是因为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原因操作失误,或者是线路在使用的时候由于长时间没人管理而发生了短路或者接地的现象而使局部电压突然上升而超出了规定的范围,由此产生的现象会对整个系统造成一定的危害,归结起来内部过电压的发生原理是因为在系统内部的电磁能过度集中和发生震荡所引起的。

一般将内部过电压分为静态情况下的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对于这两种过电压很好解释,静态过电压就是由于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系统的运行故障而造成的过电压,而其中的操作过电压就是因为在对设备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人为的原因导致的操作失误而使电压上升,这种情况的发生具有随机性较强的特点。

而大气过电压一般被划分三种情况,感应雷引起的过电压、直接雷引起的过电压和侵入雷引起的过电压,由这三种方式引起的过电压在时间上比较短,是其中的特点,但是所带来的冲击力是非常的大的,对于系统所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强的,它们所引发的破坏程度是和雷电的变现强度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的,与设备在电压上的等级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1.雷电过电压分为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

直击雷过电压由雷电流通过被击物在阻抗上产生的压降和兼有雷电通道的电磁场的感应电压共同组成,其幅值极高;感应雷过电压是在输电线路附近地面遭到雷击时,由电场和电磁场的剧烈变化形成的过电压,这种过电压多数为正极性,波前时间约l0us,其幅值一般不大于500kv,对60kv 以下的线路有击穿的危险。

2.内部过电压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开关操作或故障引起的工作状况发生改变,这样会就在变化过程中引起系统内部的电磁能发生振荡,这就是所谓的内部过电压。

电力系统绝缘控制模式的自动应用

电力系统绝缘控制模式的自动应用

随 意 的 储 和 协 渊 , 而足 即 用 发 , 需要 多少 就 发 多少 。 但足 , 大 大 小 小 的 T J 羽l 用 设 备 i f , J ) I : 停 停 却 是 随机 的 ,电 力 系统 的用 【 乜 的 负 倚 随 时 郜 在 发乍变化, 发 电 以 及 其他 符 个 环 1 必 须要 时 时 刻 划 的跟 踪 电荷 的 变 化 , 不 断
式 的 白动 应用还 婴使得电力生, 符合环境 的要求。本文 要对 rl 乜力系统的绝缘的控制模式的 白动化的模式进行阐述 。 关键 词: 电 力系 统 : 绝缘摔制模式; 白动 应 用


电力系统绝缘控制模式 自动应 用的 目标
系统绝缘 制模式的数据化的采集 与} 锰 , 实现 臼动化 J 。 础和 I 提, } 【 l 力系 统的约济 化运行 其 自动化的合理的调『 叟彳 『 若衔切的联 系。I U 市场的i 耋
科 学 发 展
敲 嗨 岛赋
电力系统绝缘控制模式的自动应用
徐 真 郧 添
( 无锡供 电公司 2 1 4 0 0 0 ) 摘 要: 电力系统绝缘控制模式的 白动运 足络个控制的 [ = = l 标, 就足使得髅个 电力系统保持正常的运 行, 安全高效的向用户提供合 质鼹的 电能。 电力系统 突发偶然事I l l 5 [ 的时候, 绝 缘控 制模式 能够迅速 的切除故障, 以防止事故的扩大, 能够尽快的恢复 力系统的正常的运行。除此之外 , 绝缘控 制模
足l U力系统的头等大事. 为大 家都了解 , 电力系统 一 发生事敝 , 后 粜足 非常严 重的, 轷并的 | 舌 可以 致整 个供电设备的损坏, 严 蕈的话 则能够波及 到枢个系统 的扩大的区域, 共 至会使得整个 力 系统的 轧解, 使 甜很 多的用 户火 供f 乜, 使得牛J : 的设备受到大规模的破坏 , 能够造成人 员的伤 “ 此 努 力保 护 定理 系统 的 安 伞 刎 不 容缓 。 也足 电力 中心 的 要 的任

7 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

7 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
第二篇 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
第七章 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
主要内容
7.1 绝缘配合的原则和方法 7.2 输变电设备绝缘水平的确定
7.3 架空输电线路绝缘水平的确定
7.1 绝缘配合的原则和方法
绝缘配合的根本任务:
正确处理过电压和绝缘这一对矛盾,以达到优质、安全、 经济供电的目的。
绝缘配合的定义:
综合考虑电气设备在电力系统可能承受的各种电压(工作 电压和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特性和设备绝缘对各种电压 的耐受特性,合理地确定设备必要的绝缘水平,以使设备 的造价、维修费用和设备绝缘故障引起的事故损失,这三 方面综合费用最小,从而在经济上和安全运行上达到总体 效益最高的目的。
惯用法
统计法
简化统计法
7.1 绝缘配合的原则和方法 惯用法
在惯用法中,以绝缘的电气强度下限与过电压 的上限作配合,还要留出足够大的安全裕度。实 际上,过电压和绝缘的电气强度都是随机变量, 无法严格地求出他们的上、下限,而且根据经验 选定的安全裕度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这些做法从 经济的视角去看,特别是对超、特高压输电系统 来说,是不能容许的、不合理的。
7.1 绝缘配合的原则和方法
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绝缘水平的影响
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本质是合理处理作用电压和绝缘强度的关 系,而电力系统中各类作用电压的大小与电力系统的中性点的 运行方式有关。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为非有效接地和有效接地两大类。 在这两类接地方式不同的电网中,过电压水平和绝缘水平都有 很大的差别.
3、内部过电压
在有效接地系统中,内部过电压是在相电压的基础上产生和发 展的,而在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则有可能在线电压的基础上发 生和发展,因而前者要比后者低20%~30%左右。 结论: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的绝缘水平可比非有效接地系统低 20%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6 第六节 6 第六节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8 第八节 8 第八节 9 第九节 9 第九节
Ub 24.55d 6.66 d (kV )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式中
2004/5
Ub——击穿电压峰值,kV ; d ——极间距离,cm ; δ ——空气相对密度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6 第六节 6 第六节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8 第八节 8 第八节 9 第九节 9 第九节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五节 绝缘子 及其套管
2004/5
一、绝缘子及套管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4/5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6 第六节 6 第六节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8 第八节 8 第八节 9 第九节 9 第九节
悬式绝缘子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8 第八节 8 第八节 9 第九节 9 第九节
随着极距离 d 的增大,击穿场强 Eb 稍有下降,在 d=1~10cm 的范围内,其击穿场强约为 30kv/cm 。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二节、稍不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
2004/5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004/5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一、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均匀电场击穿所需的时间很短,它在直流、工 频和冲击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电压基本相同,击穿电 压分散性很小,伏秒特性很快就变平。 均匀电场空气间隙击穿电压特性可用下面的经验 公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6 第六节 6 第六节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8 第八节 8 第八节 9 第九节 9 第九节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4/5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六、采用高真空 高真空度可以减弱气体的碰撞电离过程从而显著 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压。在高真空时,不能用简单 的气体放电理论来说明。在极间距离较小时,高 真空的击穿与阴极表面的强场发射有关。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8 第八节 8 第八节 9 第九节 9 第九节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4/5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6 第六节 6 第六节
电极表面粗糙度Ra 对SF6 气体强度Eb的影响随 着工作气压的提高而增大。电极表面粗糙度大时表 面突起处的局部电场强度要比气隙的平均电场强度 的得多。电极表面还会有其他缺陷,电极表面积越 大这类缺陷出现的概率也就越大,SF6 的击穿场强 就越低,这一现象称为“面积效应”。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8 第八节 8 第八节 9 第九节 9 第九节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4/5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6 第六节 6 第六节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8 第八节 8 第八节 9 第九节 9 第九节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4/5
气体绝缘电气设备(GIS)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GIS 由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互感 器、避雷器、母线、连线和出线终端等部件组合 而成,全部封闭在充SF6 气体的金属外壳中。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上式符合巴申定律。由上式可知,随着极间距离 d的增大,击穿场强Eb 稍有下降。 相应的平均击穿场强:
Eb Ub 24.55 6.66 / d (kV / cm ) d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6 第六节 6 第六节
8 第八节 8 第八节 9 第九节 9 第九节
2004/5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气绝缘管道输电线亦可称为气体绝缘电缆 (GIC),它与充油电缆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电容量小。 2、损耗小。 3、传输容量大。 气体绝缘变压器(GIT)与传统的油浸变压器 相比,有以下主要优点: 1、GIT是防火防爆型变压器。 2、GIT的噪声小于油浸变压器。 3、气体介质不会老化,简化了维护工作。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提高气压会大大减小电子的自由行程长度 ,削弱和抑制了电离过程,使气体的电气强度 得到提高。如果在采用高压的同时再以某些高 强度的气体(例如SF6 气体)来替代空气,能 获得更好的效果。 五、采用高电气强度气体 在众多气体中,有一些含卤族元素的强电负 性气体[例如六氟化硫(SF6)、氟里昂(CCl2F2) 等]的电气强度特别高可称为高电器强度气体。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4/5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二、利用空间电荷改善电场分布 当导线直径减小到一定程度后,气隙的工频击穿电 压反而会随导线直径的减小而提高,出现所谓“细 线效应”。 三、采用屏障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6 第六节 6 第六节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8 第八节 8 第八节 9 第九节 9 第九节
高压绝缘子包括高压套管,它们的基 本用途是在电力系统或电气设备中将 不同电位的导电体在机械上固定起来。 在高压输电线路中,绝缘子的投资百 分率随电压等级而上升,在132、275、 400和750kV的架空线路中,分别约占 输电线路造价的11、18、22和24% 。 因此,绝缘子及套管在电力系统中占 有 重 要 的 位 置 。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4/5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极不均匀电场:在各种各样的极不均匀电场气隙中, “棒—棒”气隙具有完全的对称性,而“棒—板” 气隙具有最大的不对称性。其他的极不均匀电场气 隙的击穿情况均处于这两种极端情况的击穿特性之 间. 不对称的极不均匀电场(例如“棒—板” 气隙 )在直流电压下的击穿具有明显的极性效应。“棒 —板” 气隙在负极性时的击穿电压大大高于正极性 时的击穿电压。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三节
2004/5
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压有两种途径:一是改善气隙中 的电场分布,使之尽量均匀;二是设法消弱或抑制 气体介质中的电离过程。具体方法有: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与传统敞开式配电装置相比,GIS具有下列突 出优点。 1、 大大节省占地面积和空间体积 。 2、运行安全可靠。 3、有利于环保,使运行人员不受电场和 磁场的影响。 4、安装工作量小、检修周期长。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6 第六节 6 第六节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6 第六节 6 第六节
一、改进电极形状 电场分布越均匀,气隙的平均击穿场强也就 越大。改进电极形状(增大电极的曲率半径、消 除电极表面的毛刺、尖角等)减小气隙中的最大 电场强、改善电场分布、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压。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8 第八节 8 第八节 9 第九节 9 第九节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6 第六节 6 第六节
(2)在各种类型的作用电压中,以操作冲击电 压下的电气强度为最小。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8 第八节 8 第八节 9 第九节 9 第九节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4/5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第十七章 电力系统的绝缘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6 第六节 6 第六节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8 第八节 8 第八节 9 第九节 9 第九节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一节 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4/5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套管的分类
当导体穿过变压器等的箱体以及墙壁、地 板、屋顶等隔板时需要有通道,套管就是 使这些导体与隔板绝缘的一种支持装置。 套管可分类如下: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6 第六节 6 第六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