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复习(一)
成人高考政治必考100个知识点

成人高考政治必考100个知识点成人高考政治必考100个知识点一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3.物质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有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12.标志着*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动考察报告》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21.*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22.1974年2月,*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理论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25.*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重点复习资料【打印版】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重点复习一选择题(单选)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 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 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3.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 “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 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17.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18.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19.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21. 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22.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23.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24.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25.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精选

全国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精选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哲学一般知识(第一章)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5. 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
6.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7.唯物主义是指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思维(意识)第二性,物质诀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或反映。
哲学的派别(即物质在先,意识在后)。
8.唯心主义是指主张思维(意识)第一性,物质 (存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或反映。
哲学的派别(即意识在先,物质在后)。
9.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10.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1.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2.“存在就是被感知”;陆九渊: “吾心便是宇宙”; 王守仁: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古希腊柏拉图:“理念世界”;中国朱熹:“理在事先”;德国黑格尔:“绝对精神”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16.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17.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1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1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020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世界观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自然就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了。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
二是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哲学的主要派别按照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錾代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凡是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由物质派生的,都属于瞌物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在历史上存在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反,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物质由精神派生的,都属于唯心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哲学还分为把世界归结为主观精神的主观唯心主义和把世界归结为客观精神力量的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同回答,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之间具有同一性,即人们能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就是可知论;反之,认为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之间不具有同一性,即人们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就是不可知论。
与此同时,哲学还要求回答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这也是与哲学基本问题密切相关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哲学史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辩证法的观点,它把世界看作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由内矛盾推动而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另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它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把世.界的各种现象看作是各自孤立、静止不变的东西,认为世界是没有矛盾的,是不会发展的,即使有变化也只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而且认为这种变化纯粹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在成考政治复习中,以下是一些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研究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应该坚持和发展,而不是僵化或否定。
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即物质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把握事物的度: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实践的科学含义:实践的科学含义是指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绝对真理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相对真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才适用的真理。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除了以上知识点,还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政治概念和术语,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国家、政府、民主、法制等。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2020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篇一】2020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事务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辨证法:1个特征,3个规律,5个范畴)1、总特征:联系、发展(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6重关系可以找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蝴蝶效应)(2)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新事物(好的)产生、旧事物灭亡(新中国成立)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方法论)2、3个规律基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两口子)(两点论)(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内因决定外因)(3)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时时处处都有矛盾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重点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一刀切”,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方法论)基本规律2:质量互变规律(1)度(量变和质变的临界点)(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为质变做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引起新的质变要注重积累,更要注重善于抓住机遇,做事情要善于把握“分寸”,讲究适度原则(方法论)基本规律3:否定之否定规律(1)辩证的否定=自我否定(内部矛盾);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2)事物的发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两个否定,形成一个周期(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3、五对范畴(分清什么是什么、二者一定是辩证关系)(1)现象与本质(2)形式与内容(3)原因与结果(4)必然性与偶然性(5)可能性与现实性【篇二】2020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1、唯物史观(1)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
(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4个根据(2)唯心史观=英雄史观(精英主义)社会意识>社会存在(3)唯物史观=人民史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独创)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地理环境(2)人口(3)生产方式:生产力(人和自然)+生产关系(人和人)决定应用3、人类社会基本结构(1)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生产中地位+产品分配关系(2)政治结构:国家(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国体:阶级属性;政体:国家形式(3)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不进入上层建筑不反映经济基础=进入反映。
成人高考政治笔记

成人高考政治笔记政治作为成人高考的一门重要科目,涉及到国家政治、政治制度、政治理论等内容。
作为成人高考考生,我们需要理解政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文将针对成人高考政治考试的重要内容进行笔记,以便于考生复习备考。
1. 国家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国家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制度安排。
在中国,我们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体现,保证了人民的权力得到实质性的行使。
国家治理是指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和调控。
在中国,我们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先锋队。
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阶段,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党的建设是党的事业的基础,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和党的先进性。
3. 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民主政治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形式,通过选举产生人民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的权力。
民主政治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的民主权利。
在中国,人民通过选举的方式,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国家的政治决策。
4.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畴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学科。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价值规律、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等。
基本范畴包括:商品、货币、资本等。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为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5. 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体制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
2020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复习(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世界观、人生观、哲学、方法论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人生观:人身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
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
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既是理论化、系统化得世界观,更是一种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方法,所以具有方法论意义。
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理论。
2、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
而哲学则把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联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哲学都把整个世界当做研究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
3、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首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思维胡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对象的集中体现。
最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问题。
也就是谁决定谁、谁是本原谁是派生问题。
对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唯一标准。
凡是承认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思维即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依附于物质存在的就是唯物主义。
凡是认为思维即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存在即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是由精神决定的,就是唯心主义。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世界是否可知,人的思维能否反映以及正确反映的现实问题。
对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