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doc资料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0章 预期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十章预期理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是如何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它们对宏观经济政策效用的分歧何在?答:(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解释①凯恩斯认为,在未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
这也就是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在充分就业实现,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只会引起价格上升。
这也就是说,在发生了通货膨胀时,一定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
凯恩斯主义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是对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理论解释,该曲线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具有替代关系;通货膨胀越高,则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率越低,失业率则越高。
②货币主义者在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时引入了预期的因素。
他们所用的预期概念是适应性预期,即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预期。
他们根据适应性预期,把菲利普斯曲线分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短期中,人们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人们实际得到的工资可能小于先前预期的实际工资,从而使实际利润增加,刺激了投资,增加就业,失业率下降。
在此前提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在长期中,人们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预期。
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两个较有影响的理论流派。
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
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做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
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生产的实际收人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
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z和资本存量k,即y=zf(k)。
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则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总资源函数为:。
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使z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则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地增加。
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
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会扩张直到达到新的状态上。
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
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南开大学考研)解答:(1)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第一,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三,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四,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2)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可概括为如下三点:其一,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其二,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其三,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即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
2.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
解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主要有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
微观经济学表明,理解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假设个体追求其最大利益。
所以,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应将个体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假设。
所谓理性预期是经济当事人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用通俗的话说,理性预期假设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市场出清的假设是说,无论是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使相应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或趋向于相等。
自然率假说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等,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3.推导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解答:解答:一个典型企业i 的供给函数由下式给出y i =h (P i -P )+y *i其中y i 为企业的产量,P i 为其产品的价格,P 为价格总水平,y *i 为企业的潜在产量,h 表示企业对其产品价格与价格总水平偏离的一种反应,h >0。
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研究

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研究序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探讨着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规律。
在经济学研究中,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两种重要的理论体系。
新古典经济学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强调供求关系对资源分配的决定作用;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关注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调节经济波动。
本文将就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差异和应用进行对比研究。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新古典经济学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马歇尔经济学派,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基于一些基本假设,如理性个体、完全信息、充分竞争等。
其核心原理在于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资源分配。
新古典经济学主张,在市场自由的条件下,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将会最终导致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新古典经济学注重市场的有效性和效率,通过分析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规律来指导经济政策。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并非总能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的增长。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应主动干预经济活动,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调控来解决失业和经济波动问题。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是总需求的决定作用,即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来提高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三、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差异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一些基本假设和观点上存在差异。
首先,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个体行为具有理性性质,追求最大化自身利益;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强调人的经济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完全理性。
其次,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是自发达到均衡的机制,强调供求关系决定资源分配;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存在自发不足和波动,主张政府通过政策调控来干预市场。
再次,新古典经济学倾向于将经济问题研究归结为供给方面的问题,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关注需求方面的问题。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题库43简答题

3.叙述卢卡斯批评。
Describe the Lucas critique.答:(1)卢卡斯批评是一种认为传统政策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影响的观点。
卢卡斯指出,由于人们在对将来的事态做出预期时,不但要考虑过去,还要估计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结果而改变他们的行为。
这就是说,他们要估计当前的经济政策对将来事态的影响,并且按照估计的影响来采取政策,即改变他们的行为,以便取得最大的利益。
行为的改变会使经济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而参数的变化又是难以衡量的。
因此经济学者用经济模型很难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
(2)卢卡斯强调了人们如何形成未来预期的问题。
预期在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预期影响着各种经济行为。
例如,家庭根据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决定消费多少,企业根据对未来盈利的预期决定投资多少。
这些预期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政府所实行的经济政策。
因此,当决策者估算任何一种政策变动的效应时,他们需要知道人们的预期会对政策变动做出什么反应。
卢卡斯认为,传统的政策评估方法——比如依靠标准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对预期的这种影响。
(3)卢卡斯批评给我们两个教训。
狭义的教训是评价不同政策的经济学家需要考虑政策如何影响预期,从而影响行为。
广义的教训是政策评估是困难的,所以,从事这项工作的经济学家应该确实表现出必要的谦虚。
1.古典宏观经济模式的要旨是什么?其分析思路是怎样的?(武汉理工2003研)答:传统凯恩斯主义不能够解释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于是促进了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的发展,形成以卢卡斯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派。
其四个假设条件如下:(1)个体利益最大化。
(2)理性预期。
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包含3个含义:①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
②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
西方经济学(宏观)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 用。 (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 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 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 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4)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 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3.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 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 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 4.自然率假说
第三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1.作为波动源的技术冲击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代表性的论文都把技术冲 击作为波动源。它接受新古典增长理论对技术变 化的定义,即,技术变化包括任何使生产函数发 生移动而不涉及投入要素数量变化的因素。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实际因素,即技术的 变化是收入和投资变动的根源。
y y P Pˆ
含义: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会导致实 际产出与经济正常产出的偏离。
2.模型的基本思想 由模型引申出的政策含义是,系统的货币政 策无效,随机的货币政策有害。
3.简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结合总需求函数 ytd t + mt Pt 和卢卡斯总供
给函数 yts yn Pt Pte 可得供求均衡结论:
2.基本理论 总量生产函数为:
y zf k
图21-1 生产函数和资源函数
图21-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图21-3 技术变化所引起的投资、收入变动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 型
1.卢卡斯总供给函数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利益 最大化假设的微观基础上的,因而其社会经济总 供给函数是由个体企业的供给函数加总获得的。 卢卡斯总供给素: 第一,总财富 第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第四,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比较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

萨伊“干预本身就是坏事”的口号一出,人们的思维定势发生了变化,政府的职能成了“守夜人”、“看门狗”。 即使人们认识到经济所面临的冲击如总需求的下降,也认识到这种冲击所带来的后果,还认识到自己应该采取的正确行动,但是,由于价格
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1929年爆 刚性的存在,他没有能力采取行动。
比较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 凯恩斯反其道而行之,极力主张,节俭是失业的原因,尽情消费是爱国之举。
发的经济危机的严重性和破坏性是空前的 认定市场运转的非自足性,提出政府宏观调控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在经济理论上,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以马
第二节 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概述
理性可以看做是一种数学计算,根据边际理论求极值,人类理性的方法和机制等同于数学模型的运算,理性经济人所倡导的经济人、
1.演绎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 唯理性和数学模型的分析方法,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分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凯恩斯修正的仅仅是与干预经济生活的 相抵触的部分前提假设(操作范式),并未否定西方主流经济学硬核中的观念范式和规则范式。 第四节 如何理解凯恩斯革命
4.从理性经济人的发展中不难发现它暗含着这样 的假定: 人们所掌握的信息是完备的,能够对未 来趋势和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然而在事实上, 人们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备的,未来的本质特征 是‘不确定性’的。
第一节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概述
5.理性经济人的分析范式倡导唯理论的演绎法 。西尼尔把这一方法如何应用于经济学研究作了 比较全面的表述,他认为经济学这门科学对推理 的依赖大于观察是毫无疑问的。
2.
第三节 两个学派的基本效异同率和流动性偏好这三大心理法则,创建 1. 凯恩斯公开承认信息的不完整性。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经济学.pptx

二、理性预期
• 1、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
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 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 2、含义
• (1)经济主体是理性的。 • (2)为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利用一切的
信息。 • (3)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错误。
三、市场出清
交通和通讯的方便与否等制度上的因素决定,这
些因素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
•
y决定于技术、资源条件,在充分就业的状
态下,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2)庇古的剑桥方程
• 剑桥方程 • 方程涵义
– 价格水平同货币数量成正比,价格水平的高低取决 于货币数量的大小。
– 剑桥方程强调货币作为储藏手段的职能,把货币作 为财产的保存形式,侧重于货币的持有方面,暗含 着利息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对经济运行进行“微调”的政策。其理论基础 是“卢卡斯批判”。
结论:一切 宏观经济政 策都是无效 的。要想使 政策有效, 必须具有一 定的欺骗性。
菲律普斯曲线说明政策无效性
2%
C
D
B
A
0
4%
6%
U
二、适应性预测未来。凯恩斯主义者经常 使用适应性预期。
• 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的不同
剑桥方程
• M=kY=kPy
• P-价格水平或价格指数
• y-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 k-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
• M-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
•
K的大小取决于社会的商业习惯和制度等
因素,在短期内固定不变;y在达到充分就业
时也是一个常数。
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的不同
• 交易方程(MV=Py)
• 市场出清假说:无论是劳动市场还是产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