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肖邦故园》教案.doc
《肖邦故园》市级公开课教案

《肖邦故园》市级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肖邦的音乐风格和创作背景。
学生能够分析并演奏肖邦的《故园》。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聆听、分析和实践,提高对肖邦音乐的理解和演奏技巧。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和感受肖邦的音乐魅力,培养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学生通过学习《故园》,培养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选择了肖邦的《故园》作为主要学习内容,这首曲子是肖邦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但对肖邦的音乐风格和《故园》的创作背景可能不太熟悉。
学生可能对古典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肖邦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进入古典音乐的氛围。
教师简要介绍肖邦的背景和音乐风格,激发学生对《故园》的兴趣。
3.2 学习《故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故园》,并分析其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教师讲解《故园》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曲子的意义。
3.3 实践演奏:教师示范演奏《故园》,并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演奏技巧和合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演奏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演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技巧和表现力。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4.2 学生学习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的古典音乐教材,提供准确的乐谱和背景知识。
5.2 音响设备: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关于肖邦和《故园》的信息和视频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聆听与分析:教师播放《肖邦故园》的录音,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肖邦故园》教案

《肖邦故园》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肖邦故园》是一首描绘波兰乡村景色的钢琴曲,由著名作曲家肖邦创作。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让学生了解肖邦的音乐风格,感受其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1.2 教学目标了解肖邦的生平背景及其音乐风格特点;掌握《肖邦故园》的曲式结构和音乐元素;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第二章:肖邦生平简介2.1 肖邦的生平介绍肖邦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出生背景、音乐学习经历、创作特点等。
2.2 肖邦的音乐风格分析肖邦的音乐风格特点,如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等,并与其他作曲家进行对比。
第三章:《肖邦故园》音乐分析3.1 曲式结构分析《肖邦故园》的曲式结构,包括主题、变奏、尾声等部分。
3.2 音乐元素探讨《肖邦故园》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以及肖邦运用的特殊技巧。
第四章:《肖邦故园》演奏技巧4.1 演奏姿势与手型讲解正确的钢琴演奏姿势和手型,以便能够更好地表现乐曲。
4.2 音色与表情指导学生如何通过音色和表情的变化,传达乐曲的情感内涵。
第五章:欣赏与实践5.1 欣赏演奏版本推荐一些经典的《肖邦故园》演奏版本,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5.2 实践演奏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演奏,鼓励他们表达个人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章:音乐背景与文化6.1 波兰音乐背景介绍19世纪波兰的音乐氛围和民族音乐元素,分析这些元素如何影响肖邦的作品。
6.2 肖邦与民族主义探讨肖邦如何将波兰民族音乐元素融入他的作品中,以及他对民族音乐的贡献。
第七章:曲式分析与应用7.1 主题分析深入分析《肖邦故园》的主题旋律,包括其旋律线条、节奏模式和和声进行。
7.2 变奏手法讲解肖邦在《肖邦故园》中使用的变奏手法,如调性变化、节奏变形等。
第八章:演奏技术与表达8.1 技术练习提供针对《肖邦故园》的技术练习,帮助学生克服演奏中的难点。
8.2 音乐表达指导学生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来增强演奏的表现力,包括动态变化、音色控制等。
第九章:课堂活动与互动9.1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肖邦故园》的理解和感受。
《肖邦故园》(教案)

《肖邦故园》(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肖邦故园》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钢琴曲,描绘了肖邦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使学生了解肖邦的音乐风格,感受其对故乡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1. 了解肖邦的音乐风格及其创作背景。
2. 学会欣赏《肖邦故园》,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聆听、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肖邦的音乐风格,感受《肖邦故园》的魅力。
第二章:肖邦的音乐风格2.1 肖邦生平简介介绍肖邦的生平事迹,使学生了解这位伟大作曲家的一生,为学习《肖邦故园》做好铺垫。
2.2 肖邦的音乐特点分析肖邦音乐的特点,如浪漫主义风格、民族主义精神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肖邦故园》。
2.3 肖邦的创作背景讲解《肖邦故园》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肖邦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第三章:《肖邦故园》乐曲分析3.1 乐曲结构分析《肖邦故园》的乐曲结构,如序曲、主题、变奏等,使学生了解乐曲的构成。
3.2 音乐主题讲解《肖邦故园》的音乐主题,引导学生感受主题中的怀旧情绪。
3.3 演奏技巧介绍《肖邦故园》的演奏技巧,如音色、节奏、力度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演绎这首曲目。
第四章:欣赏与讨论4.1 欣赏《肖邦故园》让学生聆听《肖邦故园》,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2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就《肖邦故园》的音乐特点、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肖邦故园》的音乐特点及其情感表达。
5.2 拓展学习推荐学生学习肖邦的其他作品,如《夜曲》、《圆舞曲》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5.3 作业布置第六章:钢琴演奏技巧讲解6.1 音阶与和弦详细讲解《肖邦故园》中的音阶与和弦运用,分析其音乐效果,引导学生正确演奏。
6.2 指法与音色指导学生掌握《肖邦故园》中的指法与音色变化,使演奏更具表现力。
《肖邦故园》教案(精选

《肖邦故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音乐鉴赏》第七章第三节《肖邦故园》。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肖邦生平介绍,肖邦故园的地理、文化背景,肖邦作品的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259页至第265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肖邦的生平及其故园的地理、文化背景。
2. 通过欣赏肖邦的代表作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肖邦作品的音乐特点。
3. 培养学生对肖邦音乐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肖邦作品的音乐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难点:肖邦音乐中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技巧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投影仪、PPT课件。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肖邦故园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肖邦的生平及其故园的地理、文化背景。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肖邦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分析肖邦作品的音乐特点。
(3)讲解肖邦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邀请一位钢琴演奏者现场演奏肖邦的代表作品,让学生亲身感受肖邦音乐的魅力。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肖邦的《夜曲》为例,分析其音乐结构和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现场听辨肖邦的其他作品,并尝试分析其音乐特点。
六、板书设计1. 肖邦生平及其故园2. 肖邦作品音乐特点3. 肖邦代表作品4. 肖邦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肖邦的《雨滴前奏曲》的音乐结构和情感表达。
答案:(1)音乐结构:奏鸣曲式。
(2)情感表达:通过对雨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2. 作业题目:谈谈你对肖邦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肖邦及其音乐。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课外自主拓展肖邦音乐的学习,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肖邦故园教案

肖邦故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2. 进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教学重、难点: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爱国主义思想这根纽带课前预习:导入: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
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肖邦故园》,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深情眷恋之情。
1、作者简介:雅-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出身于乌克兰农村一个爱国家庭,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自成一格,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
本文笔调亲切平和,抒情优美,感情深邃沉稳,真挚感人。
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
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红色的盾牌》、剧本《诺汉特之夏》、《假面舞会》等。
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选取肖邦故园作为切入点,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2、资料链接: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
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
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
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
《肖邦故园》教案

《肖邦故园》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肖邦的生平及其音乐成就欣赏并分析《肖邦故园》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1.2 课程内容肖邦的生平介绍《肖邦故园》的背景及创作意义《肖邦故园》的音乐特点分析第二章:肖邦的生平介绍2.1 出生背景肖邦的出生地点和时间肖邦的家庭环境及音乐熏陶2.2 音乐成就肖邦在钢琴音乐领域的贡献肖邦的创作风格及影响2.3 肖邦的生活趣事肖邦的社交圈子肖邦的恋爱经历第三章:《肖邦故园》的背景及创作意义3.1 《肖邦故园》的创作背景肖邦对故乡的情感肖邦的创作灵感来源3.2 《肖邦故园》的创作意义《肖邦故园》在肖邦音乐作品中的地位《肖邦故园》对后世音乐家的影响第四章:《肖邦故园》的音乐特点分析4.1 旋律特点分析《肖邦故园》的旋律线条探讨《肖邦故园》的旋律表现力4.2 和声特点分析《肖邦故园》的和声处理探讨《肖邦故园》的和声效果4.3 节奏与结构分析《肖邦故园》的节奏特点探讨《肖邦故园》的结构布局第五章:课堂活动与练习5.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讨论《肖邦故园》的音乐特点观看相关音乐会或纪录片,增强学生对肖邦音乐的了解5.2 练习请学生课后欣赏其他肖邦的作品,体会其创作风格第六章:演奏技巧解析6.1 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踏板的使用和控制6.2 《肖邦故园》的演奏要点分析《肖邦故园》的演奏技巧探讨如何正确表达音乐的情感6.3 练习建议提供针对性的练习曲目指导学生如何练习并掌握演奏技巧第七章:音乐表达与情感传达7.1 音乐表达的重要性音乐表达在演奏中的作用音乐表达与情感传达的关系7.2 《肖邦故园》的情感解析分析《肖邦故园》所表达的情感探讨如何通过演奏传达情感7.3 情感传达的练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运用音乐表达情感提供情感传达的练习曲目第八章:肖邦音乐与现代钢琴演奏8.1 肖邦音乐在现代钢琴演奏中的地位探讨肖邦音乐在现代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分析现代钢琴演奏家对肖邦音乐的理解和演绎8.2 现代钢琴演奏技巧的发展探讨现代钢琴演奏技巧的发展趋势分析现代钢琴演奏家如何运用新技术演绎肖邦音乐8.3 欣赏现代钢琴演奏家的肖邦作品演奏组织学生观看现代钢琴演奏家的肖邦作品演奏视频分析并讨论演奏家的演奏风格和技巧第九章:课堂实践与展示9.1 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奏练习鼓励学生进行独奏展示9.2 学生展示邀请学生进行肖邦作品的演奏展示评价学生的演奏并提出改进建议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反思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肖邦故园》的重要性和价值10.2 拓展学习建议推荐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曲目和资料鼓励学生参加钢琴比赛和音乐交流活动10.3 期末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期末展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肖邦的生平介绍肖邦的生平对于理解他的音乐作品至关重要。
《肖邦故园》公开课教案以及原文.docx

《肖邦故园》公开课教案以及原文教学目标:1.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教学重点:故园景色的特点,以及描写故园景色与肖邦音乐和爱国情感的关系。
教学难点:1.肖邦的音乐创作与他的故乡和祖国的关系。
2.将音乐鉴赏与文学鉴赏结合,沟通起来,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1.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2.音乐鉴赏与文学鉴赏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序曲1.《菊花台》为背景音乐板书课题二、新课分析第一篇章美丽的故园明确:主要在课文的后几节。
背景音乐《肖邦钢琴协奏曲》,自己品读鉴赏,思考提出的问题。
明确:春天的娇嫩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 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的景色,宛如 F 小调叙事的开头几节; 秋天的落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
冬天,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
可以只弹旋律中空心的和弦。
只弹经过句,像一次远行穿过月亮。
只弹弱音,夏天被忘掉的阳光,或许阳光中偶然被想起的一小块黑暗。
可以把柔板弹奏得像一片开阔地,可以死去多年但好像刚刚才走开。
这也就是所谓的“蔚蓝的色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
”此中的真意,是欲辩已忘言了。
第二篇章故园情几许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
因为我们都躺在它的怀里,和它融为一体了。
而艺术家的创作,跟曾经的景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深深的烙印,所以要理解肖邦及他的音乐,就要理解他跟波兰有着何等密切的联系。
那么我们走进“钢琴诗人”——肖邦,来看看他的经历又是怎样的,与波兰,与故园之间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哪些内容提到?明确:文中第 9 段―― 11 段。
肖邦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就不得不离开了故园,但他还常常回来,要走遍这垂柳的普通小道,对于这个小屋,这片土地。
肖邦故园教案

肖邦故园教案在音乐教学中,肖邦故园是一个备受推崇的教学资源。
肖邦是波兰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丰富多样,对于学生的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演奏肖邦的作品,是每位音乐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如何设计一堂肖邦故园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欣赏肖邦的音乐。
一、教学目标1.了解肖邦的生平和音乐风格,认识其对音乐的贡献;2.学习一首肖邦的作品,掌握其基本演奏技巧;3.培养学生对肖邦音乐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拓展音乐视野。
二、教学准备1.准备肖邦的音乐CD或视频资源,以便介绍肖邦的音乐作品;2.打印肖邦的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和音乐理念;3.准备一份肖邦作品的乐谱,供学生学习演奏;4.提前整理好教室,确保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
三、教学过程1.导入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下肖邦的生平和音乐风格,让他们对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可以播放一段肖邦的名曲,让学生感受他的音乐魅力。
2.学习音乐作品选择一首适合学生水平的肖邦作品,详细讲解乐曲的特点和演奏要点。
指导学生学习乐谱,练习基本的演奏技巧。
3.情感表达通过分段练习和独奏演练,引导学生理解肖邦音乐的情感内涵,注重表现力和演绎技巧。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赋予音乐生命力。
4.演奏展示邀请学生进行独奏或小组演奏展示,让他们展示所学成果。
通过相互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素养。
5.总结反思结束前,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感受和体会,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肖邦的音乐,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
四、教学反馈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份反馈表,让他们写下对这堂课的感想和建议。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五、延伸拓展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肖邦音乐的理解,可以组织观看肖邦音乐会或音乐纪录片,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肖邦音乐的魅力。
同时,鼓励学生自行了解和研究肖邦的其他作品,丰富音乐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邦故园雅—伊瓦什凯维奇
一、导入课文
介绍钢琴诗人肖邦。
(投影1-12)
在世界乐坛上有一位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天才音乐家,虽然他半世坎坷,命运多舛,虽然关山阻隔,有国难投,但是他始终饱怀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创作了一曲曲振奋人心、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异族统治的音乐,鼓励着那些仁人志士为自由,民主,幸福而前赴后继,即使在临终前仍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
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
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
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
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
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
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
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
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波兰自1927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
二、梳理字词(投影13)
三、分析课文(投影14-21)
1.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文中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
明确:肖邦出生在一个“简朴”、“清寒”、“简陋”的小屋里,这个说明肖邦出生低微,来自于劳苦大众,为后文中肖邦能创作一系列的爱国主题的钢琴曲埋下了伏笔。
2.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肖邦故园如今有什么样的故事?
明确:文本第二节说肖邦故园是“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喷射创作音乐的不竭源泉”,肖邦的故园从某种层次上已经不再是具体的,实在的,有形的一个故居,而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象征,一个连接波兰民族的凝聚力的符号,一个音乐拓荒者的桥头堡,肖邦的音乐之路,人生之路就是在这里起航的。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肖邦故园虽然“简朴,清寒,简陋”,但是由于肖邦音乐对后世的影响,肖邦故园的意义也不再局限是肖邦的出生地。
3.既然肖邦故园因为肖邦和他的音乐而闻名,那么肖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通过描写肖邦故园的“简朴”、“清寒”、“简陋”来突出对比肖邦音乐的伟大,同时暗示肖邦故园孕育了肖邦的音乐风格,即:热切,激情的爱国主义。
用文中的话说是“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的心弦的每一个旋律,而且,在他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4.肖邦、肖邦音乐和肖邦故园对世界的影响?
肖邦被后世称为神童,“音乐诗人”,是第二个莫扎特,是始终心怀祖国的爱国者。
他的音乐是后世音乐家创作的清流源泉,能给人以最大的精神享受,更是一蹲“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它已经渗透进了波兰民族的最深层,可以这样说,肖邦的音乐已经成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
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作为一种斗争武器有不可估量的威力。
肖邦故园在这里已经不在是波兰的文化遗产,它已经超越了欧洲,甚至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伟大的艺术作品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它成为一种那些客居他乡,漂泊异地者的精神家园和归宿,已经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一个图腾,被后人所景仰和膜拜。
四、课文小结
本课意在突出肖邦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肖邦故园这个线索,引导学生对肖邦的祖国波兰以及他的传奇人生经历、音乐创作有个具体深刻的认识,以此来突出肖邦故园对肖邦音乐创作的影响,明确肖邦的爱国主义激情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音乐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波兰,而是影响了欧洲甚至世界上所有的被压迫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