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间 50 名 工 人 日 加 工零件数如下(
108 131
125
117 122
133
126 122
118
108
单 位 : 个 ) 。 试 110 118 123 126 133 134 127 123 118 112
采用单变量值对 数据进行分组。
112 134
127
123 119
113
120 123
2. 普查
全面调查
3. 抽样调查
4. 重点调查
非全面调查
5. 典型调查
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Statistical Report Forms) 是指依照国家统计局或国家各行政管理部 门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以一定 的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统一的表式,统 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与报送程 序,自下而上地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 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1. 用于显示未分组的原始数据的分布
2. 由“茎”和“叶”两部分构成,其图形是由数字组 成的
3. 以该组数据的高位数值作树茎,低位数字作树叶
4. 对于n(20≤n≤300)个数据,茎叶图最大行数不超过
L = [ 10 × log 10 n ]
5. 茎叶图类似于横置的直方图,但又有区别
直方图可大体上看出一组数据的分布状况,但没有给出 具体的数值
例题1 例题2 扩展表
例题
扩展表
统计表的结构
从形式来看要素包括:总标题、横行标题、纵行标题、 数字资料。 表示统计研究的对象,称主词 ;其余的是宾词。
表例1
表例2
表例3
图例1
图例2
频数分布表的编制
(实例)
《扇形统计图》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同时,它也有 利于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扇形统计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的占比关系,便于比较分类数据所占的比例大小 。此外,扇形统计图还可以通过扇形的排列顺序来反映数据的变动趋势。
扇形统计图的应用场景
展示分类数据的占比关系
数据分类与分组
分类
根据数据的性质或特征,将数据进行 分类。
分组
将分类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 分组,如按照年龄段、性别等分组。
数据展示方式选择
表格展示
将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展示,方便查看数据的详细信息。
图表展示
将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变化 趋势和分布情况。
绘制扇形统计图
确定统计图类型
不足之处
在讲解扇形统计图特点时,未能充分强调其与条形图、折线图等其他统计图的区别和联 系
改进方向
在后续课程中,可以增加对扇形统计图与其他统计图的对比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
对未来学习进行展望
深入学习扇形统计图的应用
进一步探讨如何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 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学习其他统计图表
了解并掌握其他常见的统计图表,如 折线图、直方图等,以丰富数据分析 和表达的手段
加强实践操作
通过更多的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加 深对统计图表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数据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数据思维和 数据分析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奠定坚实基础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扇形统计图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图类型, 可以直观地展示各部分在总体中的比例 。
VS
绘制统计图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崔树亭青岛版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 导学案寒亭外国语学校 编者:崔树亭本章学习目标1.知道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会将数据进行分组整理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3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相互转化,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做合适的统计图,提高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难点:扇形统计图的制作关键: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式;对于数据的表示,关键是扇形统计图中各数据所占总量的百分比。
一. 课前延伸:1. 收集数据有几种常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2. 复习课本80~81页内容,回忆分组整理数据的步骤_______________。
3. 画扇形统计图的步骤:(1)_______(2)_______(3)______(4)_______(5)________。
4. 统计图是反映数据信息的一种常用形式,你会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吗?简单的统计图包括哪几种?怎样将它们相互转化?举例说明。
二. 课内探究(环节1)自主整理1. 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有那些?总结一下,与同学交流。
2. 收集数据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常用统计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如下表所示;(环节2)交流提升师生交流,完成知识回顾,总结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并且构建本章的知识网络图。
(环节3)精讲点拨:先独立完成以下例题,然后分组交流体验与收获,最后师生共同剖析。
例1. 选择题:1.下列活动中不适宜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的是( ) A.某停车场中每天停放的蓝色汽车的数量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特点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用整个圆面积表示总数,用各个扇形面积表示每一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用线条的长短表示数据的大小 用折线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作用 清晰地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据及之间的大小关系 能清晰地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段的变化情况反映出各部分在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B 七年级同学家中电视机的数量C 每天早晨同学们起床的时间D 各种手机在使用时所产生的辐射 2.空气是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教师为了简明扼要的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情况,描述数据最好用( )A 条形统计图B 折线统计图C 扇形统计图D 以上三种统计图都可以 例2. 填空1. 如果你是班长,想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野炊活动,用问卷形式向全班同学进行调查,你设计的调查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请列举一条)2. 在一幅扇形统计图中,要使一扇形表示的一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20%,因此扇形的圆心角应为_________;某扇形的圆心角为90°则该扇形所表示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是_________。
《直方图》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PPT

155 165 155 156 148 168 155 170 158 150 155 153 159 160 153 156 160 159 150 156 161 160 162 156 150 155 145 155 166 149 160 145 142 154 165 142 156 156 145 163 165 155 164 160 155 170 165 156 145 142 156 162 162 160 150
谢谢!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2 直方图
10.2 直方图
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 下面介绍另一种常用来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
10.2 直方图
问题 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 挑选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 cm)如下:
10.2 直方图
探究 上面对数据进行分组时,组距取 3,把数据分成 8 组.如
果组距取 2 或 4,那么数据分成几个组?这样能否选出需要 的 40 名同学呢?
10.2 直方图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如图,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 据上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histogram).
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 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同学参加呢?
《统计图的选择》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散点图的局限性与优化建议
优化建议
对于大量数据的情况,可以使 用颜色、形状等方式对点进行 区分和标注
可以添加趋势线和相关系数等 指标来辅助判断数据关系
对于非数值型数据,可以考虑 使用其他类型的图表来更好地 展示信息
直方图的局限性与优化建议
局限性
对于大量数据的展示,直方图可能会显得拥 挤且难以阅读
不适合展示非数值型数据
饼图通过不同部分的大小来展示各部分的比例,例如各品牌在市场中的占有率。通过观察饼图中各部 分的大小和位置,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各品牌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情况。Fra bibliotek案例三
总结词
折线图可以用来表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和变 化量,例如股票价格走势。
详细描述
折线图通过将数据点连接起来形成线条,可 以直观地展示股票价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通过观察折线图的走向和变化,可以了解股 票价格的波动情况和趋势,为投资决策提供 依据。
3. 实施收集过程要注意控制误差
在实施收集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误差,如确保问卷的完整 性和准确性,及时处理缺失数据等。
4. 整理和分析数据时要科学合理
在整理和分析数据时,要根据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 方法和工具,对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02
数据的整理
数据清洗
去除重复数据
填补缺失值
在数据集中,可能会存在重复的数据记录 ,为了使数据更为准确,需要去除这些重 复的数据。
详细描述
饼图以圆形的切片表示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通常以整体的比例为100%。每个切片的大小与它所代表的部分的 比例成正比。饼图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特别是当需要比较不同部分在整体中的比例时。通过将多个 饼图放在一起,还可以比较不同数据集之间的比例关系。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测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的是()A.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B.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C.了解全国人民对政府惩治腐败的满意程度D.了解本班同学对星期天外出旅游的态度2.某班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情况的统计图如图所示,则参加人数最多的课外兴趣小组是()A.书法B.象棋C.体育D.美术,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所示是华联商厦某个月甲、乙、丙三种品牌彩电的销售量统计图,则甲、丙两种品牌彩电该月的销售量之和为()A.50台B.65台C.75台D.95台4.某市今年有7万名学生参加初中毕业会考,要想了解这7万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 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1 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B.每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C.7万名考生是总体D.1 000名考生是样本容量5.要调查城区九年级8 000名学生对禁毒知识的了解情况,下列调查方式最合适的是() A.在某校九年级选取50名女生B.在某校九年级选取50名男生C.在某校九年级选取50名学生D.在城区8 000名九年级学生中随机选取50名学生6.如图是七年级(1)班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如果参加外语兴趣小组的人数是12人,那么参加绘画兴趣小组的人数是()第6题图)A.4人B.5人C.6人D.7人7.甲、乙两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为了便于了解他们的训练情况,教练将他们最近五次的训练成绩用如图所示的复式统计图表示出来,则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甲的第三次成绩与第四次成绩相同B.第三次训练,甲、乙两人的成绩相同C.第四次训练,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少2分D.五次训练,甲的成绩都比乙的成绩高8.小程对本班50名同学进行了“我最喜爱的运动项目”的调查,统计出了最喜爱跳绳、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踢毽子等运动项目的人数,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若将条形统计图转化为扇形统计图,那么最喜爱打篮球的人数所在扇形区域的圆心角的度数为()A.144°B.75°C.180°D.150°,第7题图) ,第8题图),第9题图)9.甲、乙两户家庭全年各项支出的统计土如图所示,已知甲户居民的衣着支出与乙户的相同,下面根据统计图对两户家庭的教育支出的费用做出判断,正确的是() A.甲户比乙户大B.乙户比甲户大C.甲、乙两户一样大D.无法确定10.如图是某班全体学生外出时乘车、步行、骑车的人数分布条形统计图和扇形分布图(两图都不完整),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该班总人数为50人B.骑车人数占总人数的20%C.步行人数为30人D.乘车人数是骑车人数的2.5倍,第10题图),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反映某种股票的涨跌情况应选用__ __统计图.,第11题图)12.在某公益活动中,小明对本班同学的捐款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统计图,其中捐100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则全班本次参与捐款的共有____人.第12题图)13.如图,将小王某月手机费中各项费用的情况制成扇形统计图,则表示短信费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14.若某地区的观众中,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人数比是3∶4∶3,要抽取容量为500的样本,则青少年应抽取____人较合适.15.根据2009~2014年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亿元)及增速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①2011年增长速度最快;②从2011年开始增长速度逐年减少;③各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均数是16 035亿元.,第15题图),第16题图)16.某校为了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的活动,调查了本校所有学生,调查的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这所学校赞成举办演讲比赛的学生有____人.三、解答题(共66分)17.(9分)下列调查方式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果是抽样调查,请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1)为了了解七(2)班同学穿鞋的尺码,对全班同学做调查;(2)为了了解一批空调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台做调查.18.(9分)如图所示的两个统计图都是反映某厂两个车间2014年工业产值的情况,请仔细观察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统计图看,各季度哪个车间的产值高?两个车间的总产值哪个季度最高?(2)从统计图看,哪个车间的产值增长快?第二到第三季度哪个车间的产值是下降的?19.(11分)南县农民一直保持着冬种油菜的习惯,利用农闲冬种一季油菜.南县农业部门对2014年的油菜籽生产成本、市场价格、种植面积和产量等进行了调查统计,并绘制了如下统计表与统计图: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种植油菜每亩的种子成本是多少元?(2)农民冬种油菜每亩获利多少元?(3)2014年南县全县农民冬种油菜的总获利为多少元?(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0.(12分)根据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某市常住人口总数由第五次的400万人增加到第六次的450万人,常住人口的学历状况统计图如下(部分信息未给出):解答下列问题:(1)求第六次人口普查小学学历的人数,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求第五次人口普查中,该市常住人口每万人中具有初中学历的人数;(3)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与第五次相比,每万人中初中学历人数增加了多少人?21.(12分)某校八年级全体320名学生在电脑培训前、后分别参加了一次水平相同的考试,考分都以同一标准划分成“不合格”“合格”“优秀”三个等级,为了了解电脑培训的效果,用抽签方式得到其中32名学生的两次考试考分等级,所绘制的统计图如图所示,试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这32名学生经过培训,考分等级“不合格”的百分比由____下降到____;(2)估计该校整个八年级培训后考分等级为“合格”与“优秀”的学生共有____名;(3)你认为上述估计合理吗?理由是什么?22.(13分)为了解某县2014年初中毕业生的实验成绩等级的分布情况,随机抽取了该县若干名学生的实验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抽取的成绩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表:请根据以上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抽查的学生有____名;(2)表中x,y和m所表示的数分别为:x=____,y=____,m=____;(3)请补全条形统计图;:(4)若将抽取的若干名学生的实验成绩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则实验成绩为D类的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多少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5 DCCBD 6---10 BDABC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反映某种股票的涨跌情况应选用__折线__统计图.,第11题图)12.在某公益活动中,小明对本班同学的捐款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统计图,其中捐100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则全班本次参与捐款的共有__60__人.第12题图)13.如图,将小王某月手机费中各项费用的情况制成扇形统计图,则表示短信费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__72°__.14.若某地区的观众中,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人数比是3∶4∶3,要抽取容量为500的样本,则青少年应抽取__150__人较合适.15.根据2009~2014年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亿元)及增速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①②③__.①2011年增长速度最快;②从2011年开始增长速度逐年减少;③各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均数是16 035亿元.,第15题图),第16题图)16.某校为了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的活动,调查了本校所有学生,调查的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这所学校赞成举办演讲比赛的学生有__100__人.三、解答题(共66分)17.(9分)下列调查方式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果是抽样调查,请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1)为了了解七(2)班同学穿鞋的尺码,对全班同学做调查;(2)为了了解一批空调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台做调查.解:(1)普查;(2)抽样调查.该批空调的使用寿命是总体,每一台空调的使用寿命是个体,从中抽取的10台空调的使用寿命是总体中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为1018.(9分)如图所示的两个统计图都是反映某厂两个车间2014年工业产值的情况,请仔细观察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统计图看,各季度哪个车间的产值高?两个车间的总产值哪个季度最高?(2)从统计图看,哪个车间的产值增长快?第二到第三季度哪个车间的产值是下降的?解:(1)一季度一车间与二车间的产值相同,二、三、四季度一车间比二车间的产值高,两个车间的总产值在四季度最高;(2)一车间的产值增长快,第二到第三季度二车间的产值是下降的19.(11分)南县农民一直保持着冬种油菜的习惯,利用农闲冬种一季油菜.南县农业部门对2014年的油菜籽生产成本、市场价格、种植面积和产量等进行了调查统计,并绘制了如下统计表与统计图: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种植油菜每亩的种子成本是多少元?(2)农民冬种油菜每亩获利多少元?(3)2014年南县全县农民冬种油菜的总获利为多少元?(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解:(1)1-10%-35%-45%=10%,310×10%=31(元);(2)130×5-310=340(元);(3)340×500 000=170 000 000=1.7×108(元).20.(12分)根据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某市常住人口总数由第五次的400万人增加到第六次的450万人,常住人口的学历状况统计图如下(部分信息未给出):解答下列问题:(1)求第六次人口普查小学学历的人数,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求第五次人口普查中,该市常住人口每万人中具有初中学历的人数;(3)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与第五次相比,每万人中初中学历人数增加了多少人?解:(1)450-36-55-180-49=130(万人),补图略;(2)(1-3%-10%-38%-17%)×10 000=3 200(人);(3)180÷450×10 000-3 200=800(人).21.(12分)某校八年级全体320名学生在电脑培训前、后分别参加了一次水平相同的考试,考分都以同一标准划分成“不合格”“合格”“优秀”三个等级,为了了解电脑培训的效果,用抽签方式得到其中32名学生的两次考试考分等级,所绘制的统计图如图所示,试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这32名学生经过培训,考分等级“不合格”的百分比由__75%__下降到__25%__;(2)估计该校整个八年级培训后考分等级为“合格”与“优秀”的学生共有__240__名;(3)你认为上述估计合理吗?理由是什么?解:合理,因为它是以抽签的方式决定的抽样样本具有代表性,所以合理.22.(13分)为了解某县2014年初中毕业生的实验成绩等级的分布情况,随机抽取了该县若干名学生的实验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抽取的成绩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表:请根据以上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抽查的学生有__200__名;(2)表中x,y和m所表示的数分别为:x=__100__,y=__30__,m=__5%__;(3)请补全条形统计图;解:补图略(4)若将抽取的若干名学生的实验成绩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则实验成绩为D类的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多少解:1060÷30%×360°=18°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习题01一、单项选择题:1.以“尊王攘夷”谋略称霸的是:()A、齐桓公B、晋文公C、秦穆公D、楚庄王2.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时期:()A、形成B、发展C、鼎盛D、瓦解3.城濮大战后,成为中原霸主的是:()A、齐桓公B、宋襄公C、楚庄王D、晋文公4.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指:()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西周D、尧舜禹时期5.下面哪一种情况不符合战国历史:()A.周王室成为大诸侯国的附庸B.齐、晋、楚、秦、鲁等国争霸C.诸侯国内卿大夫执掌朝政D.南方楚国率军到洛阳问鼎6.我国奴隶社会瓦解于:()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二、填空题:1.东周分为_____和_______两个时期。
统计学第二章数据搜集整理

普查的规定
• • • • 规定统一的调查项目 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 规定统一的普查周期 例如: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表,性别、年龄、 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 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 截止时间,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 人口普查的周期是10年,2000年,2010年
频率
fi
fi
fi :第i组频数
32
(2)频率的性质 (A )
0
fi
1 fi
(B ) (3)频数密度与频率密度(消除异距分组对频数影响) (A) (2.7) 频数密度=频数/组距 (B) (2.8) 频率密度=频率/组距 各组频数密度与各组组距乘积之和等于总体单位数,各 组频率密度与各组组距乘积之和等于1.
29
组数的确定(H.A.Struges经验公 式)
•
n = 1 + 3.3logN
N – 24 – 44 – 89 – 170 – 359 n 5 6 7 8 9
(斯特杰斯)
• • 15 • 25 • 45 • 90 • 180 • 组距=
30
四、频数(次数)分布
1.频数分布的基本理论
(1)频数分布的定义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单位按某一标志 归类排列,并计算其相应出现的次数。 频数分布是统计整理的重要形式,通过对零乱的、 分散的原始资料进行有次序的整理,形成一系列反映 总体各组之间单位分布状况的数列,即分布数列。
10
• 概率抽样的特点: 1、样本单位按随机原则抽取,排除了主观因素对 选样的影响。 2、根据部分调查的实际资料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数 量特征作出估计。 3、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 抽样调查的适用场合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4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导学案(第 1 课时: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主备人李早春执行时间:月日总课时编号:审核(签字)班次组组员姓名小组检查教师回查学习目标:1.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理解总体、个体、全面调查等概念,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重点:全面调查的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难点:能够应用全面调查解决实际问题一、新课探究阅读教材140页探究,思考下列问题:1.若想了解本班同学的睡眠时间情况,你会怎么做?请结合教材归,纳其简述三个步骤:(1)设计(2)收集(3)整理2.整理数据时可以采取的方法记录数据个数?3、相关概念:称为总体称为个体叫做全面调查4、请谈谈那些方面的调查可以用到全面调查?二、知识运用1. 请你设计一个调查问卷,了解你所在小组的同学每天读背英语所花的时间,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后,与同学交流你的结果.2. 在上面的调查中,总体和个体分别是什么?这种调查是全面调查吗?三、课堂检测1、某中学有520名学生参加升学考试,从中抽取6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个体是2、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市场上某酸奶的质量情况B、调查某品牌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C、调查乘坐飞机的旅客是否携带了危险品D、调查我市市民对伦敦奥运会吉祥物的知晓率3. 阅读下面的英语短文,填空并回答问题.(1)分组合作进行统计,并将结果填入下表:(2)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①这篇短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这篇短文中出现次数超过4%的字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后反思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或疑惑《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导学案(第 2 课时:抽样调查)主备人李早春执行时间:月日总课时编号:审核(签字)班次组组员姓名小组检查教师回查学习目标:1、理解抽样调查及抽样调查的必要性;2、学会辨别样本、样本容量;3初步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初步感受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重点:抽样调查、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难点:样本的抽取一、课前抽测下列调查中,不适用全面调查的有①对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②对我市食品合格情况的调查③对你所在的班级同学的身高情况的调查④对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前的最后一次检查⑤调查全校同学睡眠时间的情况⑥调查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⑦为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调查某城镇10000户人家一年内丢弃的塑料袋的个数二、新课探究阅读教材P143—145,完成下列探究:知识点1 抽样调查的概念1、当或对某一总体进行全面调查时,我们只要从总体中抽取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来推断的情况. 我们把这种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2、就组成了一个样本3、叫做样本容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下期芦中七年级数学上期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课人(张彩平)执教人()过程确认(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个性补充第一节数据的收集第一课时数据的收集(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简单的现场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方法。
2、学会从收集的数据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数据的收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出示投影1)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些年来,提倡一对夫妇终生只生育一个小孩。
下面的几个问题,请同学们举手回答:1、本班同学是独生子女的有人;2、本班同学的父亲是独生子的有人;3、本班同学的母亲是独生女的有人。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述统计表:本班同学是独生子女本班同学的父亲是独生子本班同学的母亲是独生女人数占本班人数的百分比教师活动:从上述统计数据中可获取哪些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把结论与同伴交流。
二、做一做,体会课题(投影显示课本P153-154两首唐诗及统计表)学生活动:完成统计表,并将结论与同伴交流。
教师活动:从上述统计表可获取什么信息?(最好按3-4人为一组统计一个字母)师生共同分析,然后填写书P154页表格下的填空部分。
三、课堂练习:书P154 1、2、3学生活动: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一张统计表,并分组讨论获得了哪些信息。
四、小结:1、你觉得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本结课学习了简单的现场收集与整理(填写统计表)数据的方法,并会从收集的数据中获取信息。
五、作业:练习册P80页教后反思:作业批改记录教学札记2012年下期芦中七年级数学上期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课人(张彩平)执教人()过程确认(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个性补充第二课时数据的收集(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明确收集数据的目的、要求。
2、在具体的情境中如何收集与整理数据。
3、收集数据要(1)明确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具体进行调查;(5)记录调查结果。
教学重点:如何收集数据。
教学难点:从数据中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1、激情引入:同学们家里拥有哪些现代生活用具?2、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活动:10位同学为一组,按自己家庭情况,把家庭拥有的现代生活用具情况填表(P155页的统计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填完表后教师指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了解某方面的情况,就要根据实际需要收集这方面恰当数量的数据,那我们如何收集数据呢?学生活动:学生就刚才收集数据的过程进行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归纳:收集数据要(1)明确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具体进行调查;(5)记录调查结果。
二、做一做,进一少感知如何收集数据教师活动:人口情况是有关部门进行重大决策的依据,要了解你家里每个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情况,如何收集这些数据呢?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怎样制作人口情况统计表。
教师活动:1、鼓励学生自己制作人口情况统计表;2、将调查结果填入书P156页的表中;3、分析从上述统计表中获取的信息。
三、课堂练习课本P157练习及A组1、2题四、小结1、你觉得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本节课继续探讨了如何收集数据,从收集的数据中获取信息等知识。
五、作业:书P158-159 A、B组及练习册P81页六、教后反思作业批改记录教学札记2012年下期芦中七年级数学上期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课人(张彩平)执教人()过程确认(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个性补充第二节统计图第一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重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1、(出示投影1)甲、乙两家商店一年中各月销售电视机的销量如下述两表:(单位:台)月份123456789101112甲商店20158101113161510818乙商店20161210981413108814可分别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如下:(略)观察统计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从上述统计图中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2)能否比较一下这两家商店一年的销售变化趋势?2、学生活动:观察以上两个单式折式统计图,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与同伴交流。
教师活动:从每一折线统计图中可直接看出每一商店在这一年销售量的变化趋势;但要比较这两家商店这一年的销售量的变化趋势还不方便,我们可以把两张折线统计图叠放在一起试试看。
3、(出示投影2)见课本P161图6-5教师指出:图6-5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议一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教师活动:提问,从上图,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1、甲、乙两商店这一年的销售量的共同趋势是什么?2、甲商店的销售量哪几个月低于乙商店的销售量?3、甲商店的销售情况从什么时候起明显改观,其中可能有什么原因?学生活动:1、这一年两家商店的高峰都在1月,7月也是一个小的高峰;2、第一季度甲商店的销售量低于乙商店的销售量;3、甲商店的店主可能采取特殊的促销措施,从四月份开始,甲商店的销售量超过乙商店的销售量。
教师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直观地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各阶段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直观地比较它们的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三、课堂练习课本P162页1,2学生自己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四、小结1、你觉得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本节课主要学习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直观地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各阶段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直观地比较它们的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五、作业1、课本P168 1,22、练习册P82教后反思:作业批改记录教学札记2012年下期芦中七年级数学上期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课人(张彩平)执教人()过程确认(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个性补充第二节统计图第二课时扇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掌握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三个步骤。
2、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重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扇形统计图1、展示情境(投影课本P164页的四个圆形图)2、引入扇形统计图概念。
教师指出: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类似于上面的统计图,它们都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用圆内各个扇形表示各部分,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二、想一想,认识扇形统计图1、提出问题:在图(2)中,如果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500万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积、陆地面积各为多少?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教师活动:(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此题,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2)提问:你观察扇形统计图,能说出扇形统计图所具备的特点吗?它有缺点吗?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将结论与同伴交流。
教师归纳:(1)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与总量的百分比,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2)扇形统计图不能在图中具体地表示数值,如果各部分很多时,使得扇形的面积很小,此时扇形统计图的效果不够明显。
三、做一做,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1、(出示投影2)小明班上的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有8人打乒乓球,12人打排球,10人打篮球,6 人打羽毛球,余下的4人当裁判员,请你制作扇形统计图表示参加各项活动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学生活动:学生尝试独立制作扇形统计图。
教师在学生活动中:(1)鼓励学生独立制作,自己总结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2)强调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关键是确定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3)组织学生交流,说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过程。
2、制作扇形统计图的过程。
(1)计算参加各项活动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2)再计算相应扇形的圆心角。
(3)画出扇形统计图。
四、课堂练习课本P165页练习五、小结1、你觉得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本节课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制作,认识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等知识。
六、作业课本P169 3,4及练习册P83课后反思:作业批改记录教学札记2012年下期芦中七年级数学上期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课人(张彩平)执教人()过程确认(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个性补充第二节统计图第三课时统计图的选择教学目标:1、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2、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重点: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统计图处理数据。
教学过程:一、议一议,认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1、投影课本P166页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出示小英制作的三个统计图。
(略)3、学生活动:观察上面三个统计图,讨论回答问题。
(1)三幅图分别表示什么统计图?(2)如何制作折线统计图?(3)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4)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4、学生活动:观察上面三个统计图,分组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三幅图分别表示什么内容?(2)从哪幅统计图,你能看出世界人口变化情况?(3)从哪幅图,你能看出1999年每一个大洲的人口数据。
(4)1999年,亚洲的人口比其他各大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能从哪幅统计图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5)你能说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吗?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1、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表示出事物的绝对数量。
2、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表示出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3、折线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
二、做一做学生活动:课本P167页1,2全班同学动手制作,然后合作交流。
三、小结:回顾三种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及各自的特点。
四、作业:书P3,4,5及B组选做练习册P84教后所思:作业批改记录教学札记2012年下期芦中七年级数学上期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课人(张彩平)执教人()过程确认( )第三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个性补充第一课时平均数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认识平均数的优、缺点。
2、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运用平均数处理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意义及平均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去尾平均数处理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平均数的意义1、(出示投影1)某农业技术员试种了三个品种的棉花各10株,秋收时他清点了这30株棉花的结桃数如下表:甲种棉花84,79,81,84,85,82,83,86,87,81乙种棉花85,84,89,79,81,91,79,76,82,84丙种棉花83,85,87,78,80,75,82,83,81,86提出问题:哪个品种较好?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平均数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数值的代表值,要比较哪个口种较好,只要把这三种棉花的平均结桃数确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