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15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试卷-更新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尔雅)》在线作业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尔雅)》在线作业
辩证唯物主义的三观不包括()。
A:物质观
B:运动观
C:时空观
D:认识观
参考选项:D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的发表。
A:《社会主义理论》
B:《论资本》
C:《共产党宣言》
D:《社会的进步》
参考选项:C
下面对意识的个体差异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同主体的意识会有差别
B:同一主体在不同时期的意识会有差别
C:不同主体的意识差异性体现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上D:体现了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参考选项:C
马布利以是否符合()来批判私有制。
A:理性
B:现实
C:发展趋势
D:社会需要
参考选项:A
革命的根本条件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
B:无产阶级诞生
C:资本主义落后
D: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选项:D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产生于()。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参考选项:D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1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13道小题,总分值65分) 1.(5分)A 科学社会主义B 马克思主义文化历史C 马克思主义哲学D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B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0.1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5分)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 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C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D 三大工人运动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0.2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5分)A 核心B 合理内核C 基本内核D 精髓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B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0.2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5分)A 理论联系实际B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C 实事求是D 一切从实际出发 纠错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的是()。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A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0.4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5.(5分)A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B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1.1.1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6.(5分)A 生命物质的共性B 有形物质的共性C 一切物质的共性D 自然物质的共性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1.1.1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7.(5分)A 普遍性B 永恒性C 客观性D 有用性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1.1.3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8.(5分)A 通过改造世界消灭客观规律B 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规律C 通过改造规律反映客观世界D 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福师15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

福师15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
(满分:2)A. 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B. 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C. 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D. 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2.质变中量的扩张是指( ) 。
(满分:2)A. 事物质变前的量变B. 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C. 质变不断地发生D. 量变过程中局部的质变3.矛盾体系中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 。
(满分:2)A. 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差别B. 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差别C. 现实矛盾与非现实矛盾的差别D. 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差别4.“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 。
(满分:2)A. 客观唯心主义命题B. 主观唯心主义命题C. 庸俗唯物主义命题D. 机械唯物主义命题5.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
(满分:2)A. 它的存在和发展不需要任何条件C. 规律强制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D.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6.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满分:2)A. 生产方式B. 人口因素C. 地理环境D. 社会意识7.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
(满分:2)A. 劳动技能B. 科学技术C. 生产管理D. 生产工具8.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主要是( ) 。
(满分:2)A. 上层建筑B. 经济基础C. 国体D. 意识形态9.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这是( ) 。
(满分:2)A. 诡辩论的观点B. 相对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满分:2)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 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D. 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1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满分:2)A. 物质性B. 存在性C. 可知性D. 运动性12.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 ) 。
南开19春学期(1503、1509、1603、1609、170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1

【奥鹏】[南开大学]19春学期(1503、1509、1603、1609、170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一切真知都来源于()A、间接经验B、社会实践C、人的意识D、客观事物正确答案:第2题,否定之否定规律()A、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C、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D、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正确答案:第3题,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正确答案:第4题,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和道路是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B、认识——实践——认识的辨证运动C、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深入发展D、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正确答案:第5题,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 ()A、全部自然界B、劳动资料C、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D、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正确答案:第6题,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劳动对象系统B、信息传递系统C、生产工具系统D、能源动力系统正确答案:第7题,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正确答案:第8题,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A、学习书本知识B、进行社会调查C、参加社会实践D、研究实际情况正确答案:第9题,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A、在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B、在政治立场上的根本对立C、在社会心理上的根本对立D、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正确答案:第10题,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C、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正确答案:第11题,世界观就是()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正确答案:第12题,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A、群体意识是个人意识的总和B、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C、个人意识是从群体意识中产生的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正确答案:第13题,揭示物质世界发展的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正确答案:第14题,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正确答案:第15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正确答案:第16题,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A、运输设备B、仓储设备C、维修工具D、生产工具正确答案:第17题,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劳动者的分工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商品的交换方式正确答案:第18题,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 ()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C、真理是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正确答案:第19题,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之意见定是非D、以实践之效果定是非正确答案:第20题,认识客体是指A、一切客观事物B、自然界C、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象D、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正确答案:第21题,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 ()A、人力、风力、畜力等之和B、各种力量之和C、各种知识之和D、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正确答案:第22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B、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C、先进社会意识与落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第23题,所谓实践,指的是()A、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B、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C、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D、一切客观物质活动正确答案:第24题,社会改革实质上是()A、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B、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C、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正确答案:第25题,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B、直接动力C、唯一动力D、最终动力正确答案:第26题,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A、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正确答案:第27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人和世界的问题C、人和自然的问题D、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正确答案:第28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现象表现本质的规律正确答案:第29题,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它是 ()A、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D、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正确答案:第30题,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A、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的C、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D、生产力的性质直接决定的正确答案:第31题,根据社会意识的层次和特点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B、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C、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D、进步意识和落后意识正确答案:第32题,认为“元气”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正确答案:第33题,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A、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B、产品的分配形式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正确答案:第34题,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精神的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正确答案:第35题,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一般变化B、运动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量变正确答案:第36题,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A、普遍矛盾B、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D、次要矛盾正确答案:第37题,人类社会的本质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D、人的实践正确答案:第38题,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是()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创造物质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反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人脑正确答案:第39题,“任何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南开大学-2020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

20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单选题1.北京某繁华地段上一家店铺月租金为5万元,另一地段上相同店铺的月租金为3万元,前者多交的2万元属于()A.绝对地租B.级差地租C.级差地租D.垄断地租正确答案:B2.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们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C.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观D.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史正确答案:B3.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是()A.实用主义哲学的观点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C.科学主义哲学流派的观点D.人本主义哲学流派的观点正确答案:B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经济基础的发展D.上层建筑的发展正确答案:A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统一D.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统一正确答案:B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正确答案:D7.金融寡头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控制主要是通过()A.“参与制”实现的B.“个人联合”实现的C.“代理制”实现的D.“企业联合”实现的正确答案:B8.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A.一经决定永远不变B.在各国、各地区不会有差别C.要经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D.和工人付出的劳动量直接相等正确答案:C9.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 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题1 康德主张知识的形式是头脑里固有的。
柏拉图认为认识是对神秘理念的回忆。
这两种观点都属于( ) DA 不可知论的观点B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 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 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2 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是( ) BA 实用主义哲学的观点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C 科学主义哲学流派的观点D 人本主义哲学流派的观点3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劳动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 )。
C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B 人们的自觉调节来实现的C 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来实现的D 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4 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是考察经济生活运行的重要指标,假设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4万亿元,流通需要量为3亿元,若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
CA 4.2亿元B 3.5亿元C 3.3亿元D 2.4亿元5 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 CA 意识是物质在头脑中的直观映现B 意识是由物质构成的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 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6 虚拟货币近年来在互联网上扮演着“货币”的角色。
以腾讯Q币为例,1元人民币可以购买一个Q币,用户可以通过Q币购买公司提供的等值服务,如购买QQ秀商城中的商品等。
腾讯Q币是一种( )。
DA 特殊的货币B 价值符号C 一般等价物D 特殊的商品7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 ) CA 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B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C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D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8 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都赶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
【精品】15春福师《哲学原理原著》在线作业两套

15春福师《哲学原理原著》在线作业两套福师《哲学原理原著》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40 道试题,共80 分。
)1. 从本质上说,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A. 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B. 改变人们思想观念的社会活动C.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实践活动D. 改变客观世界的物质生产活动正确答案:A2.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A. 地理环境B. 劳动C.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正确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因为它是()A. 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不断发展B. 科学之科学C. 人类思想史上不可逾越的顶峰D. 包罗万象的科学体系正确答案:A4. 劳动把人与自然区别开来,这是因为()A. 劳动过程具有特定的社会形式B. 劳动过程具有的一般性质C. 劳动过程中劳动主体受自然的制约D. 劳动过程中劳动客体受自然的制约正确答案:A5. 实践是指()A. 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物质性活动B. 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C. 人们自发的本能活动D. 人们都具有的精神性的活动正确答案:A6. 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认为:“物是感觉的复合”,本质是一种“虚无”。
这种看法的错误在于____。
A. 只承认现象的客观性,否认了本质的客观性B. 只承认本质的客观性,否认了现象的客观性C. 既否认了现象的客观性,又否认了本质的客观性D. 既肯定了感觉的客观性,又肯定了物的客观性正确答案:7. 运动就是事物在一定时间内空间和位置的变化,这是()A. 诡辩论的观点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 黑格尔的观点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8. 社会进步的深刻根源在于( )。
A. 某些杰出人物的意志B.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C.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D. 社会大多数人的意志正确答案:9.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A. 客观唯心主义命题B. 主观唯心主义命题C. 庸俗唯物主义命题D. 机械唯物主义命题正确答案:10.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 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B. 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C. 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 按照人们共同拟定的计划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正确答案:11. 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____。
15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15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满分答案D.物质和意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正确答案:D1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A.矛盾B.运动C.事物D.发展正确答案:A15.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社会意识正确答案:A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本质在于人的实践。
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
4.XXX提出的“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等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5.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
6.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
7.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8.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前提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统一。
10.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1.地理环境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12.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
13.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是物质和意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矛盾。
15.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
14.根据唯物辩证法,水果与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5.“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是唯物辩证法观点。
16.在社会发展中,阶级斗争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7.“任何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18.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9.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0.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1.有人认为只有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开15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试卷一、单选题(共50 道试题,共50 分。
)1. 从本质上看,国家是()A. 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B. 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C. 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D. 调和社会矛盾的机关满分:1 分2.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它是()A.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 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 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D.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满分:1 分3.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A. 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 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D.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满分:1 分4. 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 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远大前途C. 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 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满分:1 分5.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 事物的普遍联系B.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C.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D. 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满分:1 分6.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 劳动者和生产工具两个方面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满分:1 分7.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杰出人物的出现是()A.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B. 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统一C. 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的统一D.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的统一满分:1 分8.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A. 生产力直接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D. 生产力要同生产关系相适合满分:1 分9. 根据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B.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C.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D. 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满分:1 分10. 所谓实践,指的是()A. 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B.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C.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D. 一切客观物质活动满分:1 分11.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A.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B.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 市场经济还是封闭的自然经济满分:1 分12.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 生产方式B. 人口因素C. 地理环境D. 社会风气满分:1 分13. 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 血缘亲族关系B. 政治思想关系C. 阶级压迫关系D. 社会生产关系满分:1 分14.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C.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满分:1 分15. 生产力的含义是指()A. 人的体力的支出B. 人的脑力的支出C. 所有制、分配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 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满分:1 分16.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 是否显著、激烈B. 是否迅速明显C. 是否超出度的界限D. 是否引起事物变化满分:1 分17. 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有()A. 白天和黑天的关系B. 闪电和雷鸣的关系C. 燃烧和灰烬的关系D. 阴电和阳电的关系满分:1 分18.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A. 形而上学观点B. 唯心主义观点C. 庸俗进化论观点D. 相对主义观点满分:1 分19. 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B.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C. 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D. 辩证的否定的原理满分:1 分20.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A. 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 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C. 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D.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满分:1 分21. 下列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 自然科学B. 哲学和宗教C. 政治思想D. 道德和艺术满分:1 分22. 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A. 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 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满分:1 分23. 规律的客观性从根本上是指A. 规律的内容是客观的B. 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C. 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 规律的运用是客观的满分:1 分24.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A. 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法的观点C. 可知论的观点D. 实践的观点满分:1 分25. 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A. 普遍矛盾B. 内部矛盾C. 主要矛盾D. 次要矛盾满分:1 分26. 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A. 人力、风力、畜力等之和B. 各种力量之和C. 各种知识之和D.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满分:1 分27.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 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B. 一切知识的总汇C. 智慧D. 各门科学满分:1 分28. 从阶级属性和功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 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农民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 所有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 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满分:1 分29. 辩正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指()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满分:1 分30.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精神的C. 世界是统一的D. 世界是发展的满分:1 分31. 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是()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创造物质B.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反作用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人脑满分:1 分32. 揭示物质世界发展的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A. 质量互变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满分:1 分33.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 以众人之意见定是非D. 以实践之效果定是非满分:1 分34. 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 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 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 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D. 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满分:1 分35. 我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等观点属于()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 辩证法的观点D. 对立统一的观点满分:1 分36.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A. 生产关系的发展B. 生产力的发展C. 上层建筑的发展D. 经济基础的发展满分:1 分37. 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A. 世界的统一性B. 世界的运动变化C. 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D. 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满分:1 分38.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A. 绝对的一致B. 完全的平衡C. 无差别的统一D. 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满分:1 分39.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 一切从实际出发B. 实事求是C. 理论联系实际D.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满分:1 分40.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归根到底是()A. 生产劳动发展史B. 阶级斗争发展史C. 国家政权更迭史D. 宗教信仰变迁史满分:1 分41. 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A.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满分:1 分42. 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A. 运输设备B. 仓储设备C. 维修工具D. 生产工具满分:1 分43.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A. 间接经验B. 社会实践C. 人的意识D. 客观事物满分:1 分44.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 辩证的否定的观点D. 对立统一的观点满分:1 分45.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B.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C. 先进社会意识与落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满分:1 分46. 事物的质是指()A. 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B. 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C. 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 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满分:1 分47.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 生产实践B. 科学实验C.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 以上都不是满分:1 分48. 否定之否定规律()A. 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B.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C. 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D.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满分:1 分49.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 根本动力B. 直接动力C. 唯一动力D. 最终动力满分:1 分50. 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 劳动者的分工形式C. 产品的分配方式D. 商品的交换方式满分:1 分二、多选题(共40 道试题,共40 分。
)V 1.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满分:1 分2. 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实践活动的有()A. 工人在工厂织布B. 警察追捕逃犯C. 运动员在赛场比赛D. 教师在教室讲课满分:1 分3. 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表现的有()A.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 高下相顷,长短相形C.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D. 千里之堤,潰于蚁穴满分:1 分4.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A. 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 群众运动天然合理的观点C.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D.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满分:1 分5. 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A. 一切从实际出发B. 实事求是C.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满分:1 分6. 交往的社会作用包括()A. 交往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 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C. 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D. 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满分:1 分7. 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 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 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满分:1 分8. 如果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否定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就会导致()A. 绝对主义B. 相对主义C. 教条主义D. 思想僵化满分:1 分9. 下列选项中,属于客观联系的有()A. 森林覆盖率的大小影响气候B. 人口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C. 天空出现彗星预示社会将要爆发战争D. 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满分:1 分10. 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因素有()A. 社会基本矛盾的矛盾运动B.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C.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D.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满分:1 分11. 下列选项中,属于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有()A. 《红楼梦》B. 《物理学》C. 《本草纲目》D. 《汉语语法》满分:1 分12. 就哲学而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指A. 以人为目的的发展B. 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发展C. 质与量相统一的发展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的基本适应的发展满分:1 分13. 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