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_对山西省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一、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小城镇建设是国家推进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
小城镇建设可以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缓解大城市的压力,同时也可以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小城镇建设面临的问题1. 城市规划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或规划设计不周等原因,一些小城镇在规划上存在不合理性。
例如道路狭窄、交通拥堵等问题。
2. 建设资金缺乏相比大型城市,小城镇建设资金较为有限,很多项目难以得到有效资金支持。
3. 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小城镇前往大城市发展。
这导致了一些小城镇在人才储备方面存在困难。
4. 生态环境问题一些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导致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三、如何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1. 合理规划针对小城镇建设中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在规划设计上要注重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
2. 加大投资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
同时可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小城镇建设领域。
3. 改善人才环境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回流或留在小城镇发展,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改善生活条件等。
4. 加强环保意识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同时可以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
四、小城镇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
2. 重视文化传承小城镇往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特色,需要在建设中注重文化传承和保护。
3. 加强社会管理小城镇建设需要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4. 引导产业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引导产业发展来促进小城镇经济的发展。
在政策层面下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思考

在政策层面下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思考摘要: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积极有序地发展小城镇,是建设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现实需要,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缓解大中城市人口膨胀带来的压力和一系列社会问题,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辽宁省近年来小城镇建设的实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进小城镇的建设。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路政;水利abstract: urban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lso an important symbol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e positive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 is the reality need for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measure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transition and economic restructuring,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harmonize the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 is conductive to alleviate the pressure and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caused by population expansion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urban and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bined with thepractice of the cosntruction of small town in liaoning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key words: small towns; construction; road administration; water conservancy中图分类号:p3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从《中共中央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小城镇发展问题以来,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各次全会均对加快小城镇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201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把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了具体部署,实现小城镇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小城镇建设的现实意义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小城镇建设存在一些 问题 . 主要表现在 以下方 面。 21 小城镇 的规模仍然偏小 . . 集聚 与辐射作用不强 目 的乡镇 工业 前 在 总体 布局上仍呈现 出“ 小集 中 , 大分散 ” 的特征 , 往一乡( ) , 往 镇 一点 甚至一 乡( 多点 , 镇) 总体上仍显得 过于分散 , 以形成集 聚效 益 . 不 难 这 但造成 土地等 资源 的绝大浪费 . 还带来污染治 理及 监测调控 的困难 和 治理成本 . 也从很大程度上制约 了农村人 口向小城镇集 中 22 缺乏产业支撑和 区域特色 . .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虽然有些乡镇 大 1 充分认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义 力发展特色产业 . 但仍有一部分镇缺乏产业支撑或 经济聚集能力严重 经 资源闲置。对转移农 村剩余劳动力 . 升农 提 1 加快小 城镇建设 是促 进城镇 人 口 聚. . 1 集 提高人 民群众工作 和生活 不足 , 济后劲严 重缺 乏 . 村经济 没有特别 明显 的作用 第 三产业发展缓慢 质量的客观必 然要求 . ,城镇建设 的积极性 不高 小城镇建设资 金 J 1 . 加快小城镇建设 有利 于转移农 村剩余 劳动力 . .1 1 使农业人 口转化 23 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 第一是财政投资 。但 县级财政所着眼 的是 为城镇人 口。农 村剩余 劳动 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 . 即使土地 回报率 来源 主要有 以下五个方 面 : 而镇一 级的财政 , 仅维持 “ 仅 吃饭” 水平 , 有节余 . 难 很 高, 收入 总量也难 以有较 大增 长。 要富裕农 民. 必须减少农 民。 小城 县城 和重点工程 , 第二是招商引资 。 小城镇 由于 区位优势有 镇地处农村 , 民进入小城镇 . 农 比进入 大中城 市的社会成本要低得 多。 依靠镇财政投 资很不现实 。 吸引力 弱, 在招商引资上难有大手笔 。 四是 以地生财 。 第 这种做 法 促 进农 业人 口转 为城 镇人 口 . 即减轻 了大中城市 的压力 . 又有利 于城 限, 实 际上 与保护耕地 的基本 国策相矛盾 镇 化的长远发 展 . 4 功能不完备 . 使得小城镇 的“ 中心 ” 用难以充分 作 1 . 加 快小城镇建 设有利 于第 三产业发 展 .从而创造新 的就业 岗 2 基础设 施薄弱 . .2 1 当前小城镇 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 能源短缺 , 环保设施不健 位 目 . 国县域经济第 三产业 的增加值 占国 民生产总值 的比重相 发挥 。 前 我 供水排水设施不足 。许多小城镇街道上 电话 、 电视 、 电力等线纵横 对较低 . 造成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的直接原 因就 是我国农村城镇化水 平 全 , 形成 了“ 网” 既不美观 。 线 , 也不安全 。 一些小城镇一到赶集之 日. 低 . 能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广 阔的空 间条件 和相应的产业载体 。通 交错 , 不 甚 过发展小城镇 , 实现人 口的聚集 , 从而推进第 三产业的发展 . 为进城 农 交通堵塞 。多数小城镇还 只是简单地商品交换集合地 , 至有些小城 镇集都赶不起来 。小城镇 的“ 中心” 作用没有真正 发挥 出来 . 功能十分 民提供更 多的就业 岗位 这都限制了小城镇作用 的发挥 1 . 加快小城镇有利 于缩小城乡差别 . .3 1 加快农 村城镇化进程 。小 城 不完备 .
谈当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加快发展的对策

谈当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加快发展的对策
当前,小城镇建设在中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也存在诸多困
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资金方面。
许多小城镇建设未能及时获得资金支持,使基础设施
建设受到了阻碍。
二是产业方面。
许多小城镇缺乏资源和先进技术,导致当地发展动力
不足,产业结构破碎不完善,经济发展推动力较弱。
三是科技方面。
许多小城镇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知识分子流失,技
术力量和创新能力欠缺,投入不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应当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加强资金支持。
政府应拿出一定的资金来支持小城镇建设,为企
业提供各种贷款和税收政策等,以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就业。
二是完善产业结构。
小城镇要发展实业,推动产业升级,把握当前经
济新常态,尤其要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
应改进培训机制,增加科技人才流动,创新技术,把握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增加就业和经济收入。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镇功能的健全 和辐射作 用 的发 展。制约 了第 二 、 三产 业集 第 中区的形成 , 农村 富余劳 动力在小城镇 的就业机会减少 。 二是重复建设 , 资源浪费严 重。城镇建设 盲 目攀 比 , 不结
是在 小城镇设 立的各类 机构 虽 多, 极大部 分 属市级 但
部 门垂直管 理, 镇政府只有一部分管理权 , 至无 管理权 。镇 甚
夹杂着超市 、 发 、 理 建材 等 服务 行业 。与人 们 息息 相 关 的供 水、 排污 、 通信 、 电力等基础 设施 简陋 。经 济较 发达 的小城 镇
基础设施也不配套 , 公共绿 地 、 塑 、 化 岛、 行道 、 雕 绿 人 隔离 栏 等凤毛麟角 , 滞后 的环境 , 弱了小城 镇对 农 民的吸 引力 , 削 也 降低 了投资者的热情 。 ( 融资机制单一 , 三) 建设资金匮乏 , 发展后劲不足 建设资金不足直接影响小城镇的建设 速度 。现行 财政体
小城镇是农村 一定 区域 内的政治 、 济、 经 文化 中心 , 是联
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 , 是城市人 口的发源地 、 又 设立城 市的后备 队。加快小城镇建设 , 疑对促进我 国农村 的发展 , 无 实现社会的和谐 具有深 远 的意义和 重要 影响。近年 来 , 城 小 镇建设在不少地 区取得 了一定 的成 效, 推动农 村 的现代化 对
的城镇建设 , 在发展过程 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 主要表现如下 :
( ) 一 小城镇 数量 多 、 规模小
制使乡镇仅 勉强 保证 公教 人员 工资 , 力 再搞 建设 , 无 城镇 供 水、 水、 排 环保 、 路灯 、 道路 、 绿化等 基础实施 明显滞后 。此 外 ,
现行 的户籍制度改革不到位 , 乡分离 , 能随意迁 移的户籍 城 不 管理制度 , 阻碍 了劳 动 力的 自由流 动 , 小城 镇 发展 十 分不 对 利; 发展较快的小城镇的行政建 制与实际规模 扩张不符 ; 内部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国各 地 的 小城 镇 建 设 已经初 具规 模 , 成 果 也 日益 明 显 。但 是 . 其 小城 镇 建 设 是 一 个 复 杂 的 、 系统 的 、 长远 的 社 会 性 大 工 程 . 使 要
我 国 的 小城 镇 建设 健 康 、 序地 发 展 . 必 须 开 拓 新 的 思 路 有 就 关键词 : 小城 镇 新 思路 可持 续发 展
地 付 出了 许 多 相 类 似 的沉 重代 价
2 小城 镇 建 设 进 程 中 出现 的 若 干 问题
1 小 城镇 建 设 的 现 实 意 义
11 小城 镇 的 发展 背 景 。 . 城市 化是 当今 世 界 发展 的普 遍 趋 势 和
小 城 镇 建 设 在 加 快 我 国 城 市 化 进 程 中 起 到 了重 要 作 用 . 作 为 有 战 略 意 义 的 小 城 镇 建 设 . 已经 引 起 社 会 各 方 面 的重 视 . 全 国各 地 的 小 城 镇 建 设 日渐 升 温 。 成 果 也 日益 明显 。 具 体 表 现 其
数 千个 小 城 镇 . 多 是 美 国 . 二 万 多 个 小 市 镇 。 可 见 , 展 小 最 有 发 城 镇 也 是 世 界 城 市 化 的一 种 特 征 . 只是 中 国 农 村 人 口多 、 理 地
心 和 上 下结 合 点 , 接 大 中城 市 、 连 广 大 农 村 和 农 民 , 有 点 上 下 具
多面广 、 与农 村 经 济 和 农 民联 系 紧 密 、 口转 移 半 径 短 、 民 进 人 农 入 的 门 槛 低 、 本 低 、 展 潜 力 大 等 比较 优 势 , 吸 纳 农 村 富 余 成 发 是 劳 动 力 的 主 要 渠 道 。 是 实 现 城 乡 协 调 发 展 的 主 要 力 量 。其 实 。 也 发 展 小 城 镇 也 是 各 国 城 镇 化 的 普遍 规律 西 方 高 城 市 化水 平 的 发 达 国 家 。 城 镇 也 同样 十 分 发 达 , 量 非 常 多 。比 如德 国 就 有 小 数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即: 聚集经 济 要素 ; 调整 好产 业结 构 ; 注重 特 色经 济 ; 充分利 用资 源 。
3 深化 改 革 、 新 机制 。小 城镇 建 设 与 . 创 发展 要坚持 改革创 新 , 广泛 开辟投 融资 渠道 , 促进 基础设 施 和公 益 事业 发 展 , 出 一条 在 走
开放 的经 济 需 要 开 放 的 产业 与之 相 适 应, 在小城镇 产业 的构筑 中 , 发挥 好地 区对 要
2 小城镇建 设要合 理布 局。小城 镇 与周 . 边农村 、 城镇 以及 中心城 市 , 一个 联系 密切 是
可千 篇一律 。在我 国 , 整体推进 小 城镇建 设 ,
应 当从宏观上 把握 大的思路 和对策 。 小城镇是 一 项 系统 性 很强 的 工作 , 必须
采取 综合性 政 策 措施 。近 年来 , 特别 是 党 的 十五 届三 中全 会 以来 , 国家 先后 出 台 了一 系 列政 策 , 内窖包括小 城镇建设 的基本方 针 、 其 指 导原 则 、 规划 布 局 、 展重 点 、 套措 施 及 发 配
管 理体制等 , 了完整的政 策体 系 , 形成 这是 我
国小城镇建 设和 发展推 动全 国城 市化 进程 的
必 要规范 与基本 准则 。 要进 一步 明 确发 展 小城 镇 建设 的 基
一
、
的有机 整体 , 方针 党 的十五届 三 中全 会确定 了我 国小 城镇
体水 平 的提高 。所 以未来 小城镇 的发 展 与规 划 , 观上要 有利于集 中发展 乡镇 企业 、 规 宏 大 模转 移农 村人 口 、 约耕地 , 节 实现 地 区经济 的 可持 续发 展 ; 观上 要 实现 小城 镇 的 自身 经 微 济繁 荣和可 持续 发展 , 城镇体 系科 学规 划 . 实 现大、 、 中 小城市 与小城镇 协调 发展 目标 。而 在经 济落 后地 区发展 小城 镇 , 从 培植 载 体 应 上下功夫 , 能干篇 一律 。要因地 制宜 , 本 不 从 地 实际 出发 , 根据 当地经济 发展水 平 、 区位 特 点和资源 条件 , 出重点突 出实效 , 止 不切 突 肪 实际 、 目攀 比。 盲
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或地 区社会 生产力 的发展 、 科学技 术 的进 步 以及产 业结
构的调整 , 其农村人 口不断向城镇转移 , 第二、 三产业不
断 向城 镇集 聚 , 从 而引起 城镇数 量 的增加 以及城镇 规模 的扩大 。城镇 化率 是衡量城镇 化水平 高低 的重要 指标 , 即城镇人 口与总人 口的比例关 系 。1 9 9 9年 , “ 城镇化 ” 一 词 被官方 文件《 关 于制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 十个 五 年 计划 的建议》 正 式采用 。“ 城镇 化 ” 概 念的提 出主要是 基 于我 国拥有规模 庞大 的建 制镇这 一现实 , 目前建制镇 的数量 已接 近两 万个 。 未来 我 国城镇化建设 就是要朝着 促 进大 中小 城市和小城镇 协调发展 的方 向推进 。 “ 新型 城镇 化 ” 这 一概 念最早 是 在 中 国共 产党 第 十 八 次 全 国代 表 大会上 正式 提 出的 。 十八 大 报告指 出 , 要 坚 持走 中国特 色新 型城镇 化道 路 。 十八大 提 出“ 新 型城
口
卫志 民
魏 欣 欣
城 镇化 是 中 国现 代化进 程 中的一个 基本 问题 。党
的 十八 大报 告提 出“ 新 型城镇 化 ” 概念 , 是对 城 镇 化 问 题认识 的进 一步 深化 。 现 阶段 , 积极稳 妥地 推进 新型 城
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经济
社会 发展 , 实 现共 同富裕 ” 。 二、 我 国城镇 化发 展现 状及取 得 的成就 改 革开放 之前 ,我 国的城镇 化 一直 处 于缓慢 发展
、
城 市化 、 城 镇化 、 新型 城镇化 三者 之 间的关 系
处, 并没有 明显 的差 别 。 “ 城市 化 ” 一 词是 国际社 会 中普 遍通 用 的提法 , 指人 口和产业 活动 在空 问上 集 聚 、 乡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策参考生产力研究No.3.2000加快小城镇建设 推进城市化进程!!!对山西省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思考孙世新∀摘 要# 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小康目标的现实途径,是山西省实现∃区域优势经济、县级特色经济和小城镇辐射经济三位一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是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是山西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开篇之作。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繁荣经济;城市化∀作者简介# 孙世新(1968-),男,山西大学哲学系毕业,经济师,山西省政府办公厅经济一处工作。
(太原:030072)∀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00)03!0057!02党中央在十五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小康目标的现实途径。
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新世纪的战略工程。
它关系到新世纪山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一件大事。
我省的小城镇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很大的成绩,全省涌现出一大批∃明星镇%、∃亿元镇%。
但由于受经济社会、地理环境、交通等因素的制约,我省的小城镇建设与全国一些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我省的小城镇建设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小城镇建设的意义,怎样发挥小城镇建设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是需要人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山西省委、省政府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明确地提出了∃区域优势经济,县级特色经济和小城镇辐射经济三位一体%的经济发展战略思路,这对加快全省的小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1、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小城镇建设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小城镇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人口集聚的过程,更有助于促进生产力要素集聚。
产生规模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
就山西产业结构而言,长期以来第二产业畸重,第三产业比重不足的超重型产业结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尽管近些年来我们一直注重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收效不大。
1998年山西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3.6%,造成比重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小城镇建设滞后。
小城镇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没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小城镇,第三产业就难以生存和发展,也就形不成产业规模。
加快小城镇发展,不仅会带动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交通邮电、旅游等传统产业的发展,也会带动科技、教育、卫生、信息服务和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只有推进小城镇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这一区域山多地多,抓住中央开发西部和在长江、黄河上游建立生态工程的历史性机遇,把老人集体组织起来对荒山、荒地、荒滩、荒水进行开发,建成养老田、养老林、养老果园、养老鱼塘等养老基地,养老基地收入专款专用,全部用于养老储蓄和老年产业的再发展、再投入。
在经济水平发展的情况下,鼓励农民自愿储蓄养老,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
总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任务艰苦而紧迫,它的构建既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一劳永逸,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它的框架、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完善、充实。
建立健康、科学、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1]社会化养老.问题在哪里(论坛).人口研究,1999,(4).[2]刘书鹤,杨继伟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保障体系.人口研究,1999,(1).[3]张晖,申斯迎.我国农村应建立不同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人口学刊,1997,(7).[4]赵宝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探索.中华青年报,1999-09-20.(责任编辑:X 校对:G)∀收稿日期#2000-03-0957决山西省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比重明显偏低的问题。
2、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客观要求小城镇是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转移的聚集地。
小城镇辐射经济是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特别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切入点。
小城镇的发展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规模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市场成本。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发挥小城镇在产业发展中的服务、管理功能,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向非农产品转移,提高农业产业化、企业化和集约化水平,促进农业的产业升级。
同时,有助于促进乡镇企业的连片集中开发,改变企业布局分散的不合理状况,形成规模经营,提高整体素质,推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的现实途径当前,山西省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农产品卖难,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与小城镇建设滞后,城市化水平不高有直接关系。
山西3200万人口,农村人口有2300万,占70%以上,这就是说,仅就全省范围而言,三个农民生产出的农产品供一个市民消费。
这样,农民收入水平怎么能提高,农产品结构性过剩的局面怎么能改变?只有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发展了,第三产业的服务领域拓宽了,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地吸纳农村富余人员,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解就业压力,改善农民的收入结构,农民的收入偏低问题也才能得到逐步解决。
当前内需不足,一个主要原因是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有明显差距,农民的最终消费需求不足。
去年,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消费水平仅占全国的40%,山西省的农民消费水平也仅为城市居民的1/2。
据测算,山西省的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有33万农民转为市民,他们的消费需求支出若达到目前城市居民消费的平均值,则增加需求相当可观,这对扩大内需作用十分明显。
4、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城市是吸纳企业和人才的前提,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
没有城市化水平的大提高,就谈不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跨越。
山西省对外开放领域中,利用外资是薄弱一环,这与城市化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将带来基础设施的完善,服务功能的齐全,社会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增强,从而促进金融、保险等要素市场的发育,带动法律、审计、评估等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进而拓展整个经济的发展空间,为吸引外资、引进人才提供良好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信息接收和辐射中心的地位将日益突出。
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将对我省对外开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对小城镇建设的思考1、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小城镇建设的立足点要放在发展经济上。
要始终把小城镇经济实力和其经济辐射功能放在首位,要在∃特%字上做文章,以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为龙头,推进和带动特色经济的发展。
只有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城镇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
要妥善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既要考虑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适度超前,也要兼顾主导行业的发展后劲,要量力而行,统筹安排,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集聚的协调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一定要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扩大城市规模,搞有城无市,脱离经济支撑的空心城市。
2、小城镇建设必须与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相衔接小城镇发展要与县级经济、区域经济紧密地结合起来,要从区域的社会、经济、资源等条件出发,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小城镇特色,进而支撑起县级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中,要充分依托各自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步伐。
有的要依托资源优势,∃兴工强镇%;有的要依托商贸和专业市场优势,∃兴商强镇%,有的要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兴旅强镇%,有的要依托人文历史优势,∃兴史强镇%。
小城镇建设要跳出单一强调行政功能的思路,要以市场经济的观点规划、引导小城镇的建设,要选择那些集行政聚合优势、经济发展优势、文化繁荣优势、交通枢纽便利优势为一身的小城镇作为发展的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其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
3、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体制创新推进小城镇建设,体制政策是关键。
长期形成的体制障碍是造成山西小城镇发展落后,城市化水平低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没有体制的创新,就不可能有小城镇建设的大发展。
要本着∃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研究解决制约小城镇发展的,诸如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户籍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体制问题,扫除造成城乡分割的种种体制障碍、政策障碍,建立有利于人口、产业向城镇集聚、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新机制,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创造条件。
4、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实现农村现代化,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加快小城镇建设,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的城乡协调发展。
山西省地理环境复杂,多山地、丘陵,特别是东部和西部地区,山多坡陡、人口密集。
小城镇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异地开发扶贫,促使山区人口向小城镇聚居,减轻环境和生态压力,改善山区人民生活。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实现我省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它直接关系到山西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国民素质、生活质量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将对山西跨世纪发展战略产生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1]郑社奎.山西农村50年.经济出版社,1999.[2]张春根.县域论.中国文联出版社,1991.(责任编辑:X 校对:T)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