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鉴赏第3精讲
《影视鉴赏》教案

《影视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分析影视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视听语言等方面,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影视创作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影视作品的类型及代表作品3. 影视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4. 影视作品的主题分析5. 影视作品的视听语言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及代表作品。
2. 鉴赏法:组织学生观看经典影视作品,进行分析与讨论。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影视创作实践,培养创新思维。
4. 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影视艺术基本概念、特点、类型及代表作品的课件。
2. 影视作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影视作品,如电影、电视剧等。
3. 影视创作设备:摄像机、剪辑软件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与参与程度。
2. 影视作品鉴赏报告:评估学生对影视作品的欣赏能力及分析能力。
3. 影视创作作品:评价学生在影视创作实践中的创新思维与创作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影视鉴赏的相关题目,检验学生综合素质。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第3-4周:影视作品的类型及代表作品3. 第5-6周:影视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4. 第7-8周:影视作品的主题分析5. 第9-10周:影视作品的视听语言分析6. 第11-12周:影视作品的剧本创作与导演艺术7. 第13-14周:影视作品的摄影与剪辑技巧8. 第15-16周: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与审美价值9. 第17-18周:影视创作实践与作品展示七、教学活动1. 观看经典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观看具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如电影、电视剧等。
2. 课堂讨论与分析:针对观看的影视作品,进行课堂讨论与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影视鉴赏方法。
影视作品赏析精讲

– 境界与升华
– 始于远景,终于远景
第三章 影像的景别
• 拍摄远景需注意的因素
– 季节因素 – 时间因素 – 天气因素 – 机位和光线因素
• 不同的机位所拍摄到的场景会产生不同的光效效果,一般而言,拍摄远景应 尽量避免顺光,应采用侧光或侧逆光,使景物具有层次感和表现力
– 时间长度:4-6秒 – 选择适当前景,让画面产生纵深感 – 推拉摇移等,应缓慢、匀速
第三章 影像的景别
• 近景的作用
– 近景能清楚地看清人或物的细部,着重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传 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刻画人物性格最有
力的景别
• 拍摄近景应注意的因素
• 拍摄人物时,头部和眼睛是重点 • 防止杂乱背景干扰主体 • 时长为2-3秒
第三章 影像的景别
• 特写的作用
– 影像元素中的一种特殊元素,多用来表现人的头部和被摄主体的细部。 – 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重要标志 – 特写能够有力表现被摄主体的细部、复杂的人物关系、人物的内心世界 – 特写能够帮助观众更直接、更迅速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加深观众对事物 的认识
– 把话说简洁
• 不重复,直奔主题 • 一般3-5个镜头组合即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
– 把话说生动
• 要选用不同的景别,这样的镜头组合才不会单调 • 景别区分应明显,远足够远,近足够近
第三章 影像的景别
• 景别元素的简单评价
– 景别的主观性
• 景别体现了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 景别决定影视作品的风格
• 拍摄特写应注意的因素
– 某个细微局部,不要展现全体
– 要有针对性,特写对象一定是刻意要强调的内容
– 时长:1-2秒
第三章影视作品的鉴赏方法 (1)

第三章影视作品的鉴赏方法影舞时空目录1 2 3 4第一节:鉴赏基础第二节:鉴赏角度第三节:影视鉴赏方法第四节:影评写作时空一、学习影视常识,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
首先熟悉影视片的内容和摄制过程,了解故事发生及拍摄的时代背景;其次了解影视的声画构成,掌握影视艺术的特征和规律;最后阅读影片介绍或分析的书籍,系统了解中外电影史或电视史、影视美学以及影视评论知识。
紫日风云Ⅱ未来警察时空二、学习鉴赏知识,掌握鉴赏技巧。
学习影视发展史、影视理论、影视鉴赏、影视批评、影视构成等专业鉴赏知识的;掌握影视、美学和文化等方面的理论,培养影视作品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解读影视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声画.紫日时空三、学习写作知识,掌握影评技巧。
第一种是讲述故事式的影评;第二种是读后感式的影评;第三种是本体式影评.时空电影《紫日》鉴赏导演:冯小宁编剧:冯小宁主演:富大龙/ 安娜·捷尼拉洛娃/ 前田知惠/ 王学伟一、片名的思考:四次紫日,每一次紫日的出现都寓意着某种象征、某种启示、某种预言.二、未泯的人性:三个人如何从敌人变成朋友,成为反法西斯战士.三、未来的忧虑.影舞第二节鉴赏角度时空一、从影视发展史角度鉴赏作品。
影视发展史包括了电影的源流、发展、学派、类型及其主义等,鉴赏者只有了解了影视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并把影视作品放入到具体历史情境中进行鉴赏,才能得出恰当的评价。
二、从影视制作角度鉴赏作品。
对影视作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导演、表演、录音、美工、摄影、编剧等方面进行鉴赏。
三、从美学的角度鉴赏影视作品。
影视作品是社会审美心理的反映,艺术形象是否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形式是否完美,人物形象的塑造、画面的组合、音乐的配置是否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等,都需要鉴赏者以美学的标准来衡量。
四、从影视艺术风格角度鉴赏作品。
首先要探讨导演风格;其次要探讨表演风格。
五、从细节角度鉴赏影视作品。
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
影视鉴赏课件-

剪辑技巧
剪辑概述
剪辑是影视作品后期制作 的重要环节,通过剪辑将 不同镜头组合在一起,形 成连贯的故事情节。
剪辑原则
介绍剪辑的基本原则,如 连贯性、节奏感、信息量 等,以及如何通过剪辑技 巧实现这些原则。
剪辑技巧分类
分析不同种类的剪辑技巧 ,如跳剪、拼贴、交叉剪 辑等,以及它们在表达上 的作用。
音效与音乐
影视艺术的特点
影视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逼 真的现实感、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独特 的时空表现等特点,能够深入人心, 影响人们的情感和思考。
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
电影的诞生与发展
电影起源于19世纪末,经历了默片时代、有声电影时代、彩色电 影时代等阶段,逐渐发展成熟。
电视的兴起与发展
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20世纪中期开始兴起,并逐渐发展成 为家庭娱乐的主要形式之一。
影视艺术的数字化与网络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对影视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使得影视制作更加高效、多样化和个性化。
影视艺术的分类与流派
影视艺术的分类
根据表现形式和内容,影视艺术 可以分为剧情片、纪录片、动画 片、音乐片等类型。
影视艺的流派
影视艺术流派众多,包括现实主 义、浪漫主义、形式主义、先锋 派等,各流派有着不同的创作理 念和表现手法。
影视鉴赏课件-最新
目录 CONTENT
• 影视艺术概述 • 影视语言与技巧 • 影视作品分析 • 影视产业动态 • 影视鉴赏实践
01
影视艺术概述
影视艺术的定义与特点
影视艺术的定义
影视艺术是一种通过电影、电视剧等 影像媒介,结合声音、色彩、画面、 表演等多种元素,创造视觉和听觉艺 术效果的艺术形式。
详细描述
影视鉴赏重点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影片类型与题材1. 影片类型(1)故事片: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为主,分为剧情片、喜剧片、爱情片、动作片、悬疑片、恐怖片等。
(2)纪录片:以记录真实事件、人物或现象为主,分为历史纪录片、人物传记、自然纪录片等。
(3)动画片:以动画技术制作的影片,分为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定格动画等。
(4)短片:时长较短,主题单一,内容丰富多样的影片。
2. 影片题材(1)爱情题材:以爱情故事为主线,探讨爱情、婚姻、家庭等话题。
(2)历史题材:以历史事件、人物为背景,展现历史变迁和社会风貌。
(3)科幻题材:以未来世界、科技发展为背景,探讨人类生存、宇宙奥秘等话题。
(4)战争题材:以战争为背景,表现战争中的英雄主义、牺牲精神等。
二、影片结构1. 情节结构(1)开端:引出故事背景、人物关系等。
(2)发展:展现故事情节,推动人物成长。
(3)高潮:故事达到最高潮,人物面临重大抉择。
(4)结局:故事圆满结束,人物命运揭晓。
2. 叙事结构(1)线性叙事: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故事,逻辑清晰。
(2)非线性叙事:打破时间顺序,采用闪回、倒叙等手法,展现故事。
(3)多线叙事:同时展开多条线索,展现不同人物命运。
三、影片表现手法1. 摄影技巧(1)构图: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构建画面美感。
(2)光影:运用光线、阴影等元素,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氛围。
(3)运动:运用镜头运动,展现故事节奏、人物情感。
2. 剪辑手法(1)切换:运用不同镜头的切换,推动故事发展。
(2)蒙太奇:将不同镜头剪辑在一起,形成新的意义。
(3)慢动作:延长镜头时间,强调某个瞬间。
3. 音效与配乐(1)音效:运用各种声音元素,增强影片真实感、紧张感等。
(2)配乐:运用音乐元素,渲染氛围、表现人物情感。
四、影片主题与寓意1. 主题(1)人性主题:探讨人性善恶、道德观念等。
(2)社会主题:关注社会现象、问题,引发观众思考。
(3)人生主题:探讨人生意义、价值等。
2. 寓意(1)寓意深刻:通过影片表达某种哲理、道理。
(完整版)《影视鉴赏》第三章教案.doc

宜宾学院教案《影视鉴赏》课程案。
第页《影视鉴赏》第三章:影视艺术特性第一节课主讲:郭五林副教授2006年9月精制第1版块:结合现场,引入话题。
(1分钟)第2版块:总体介绍,把握大概。
(2分钟)•第一节画面•一、影视画面的符号性•二、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三、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第二节声音•一、人声•二、音响•三、音乐•四、声与画•第三节蒙太奇•一、蒙太奇的功能•二、蒙太奇的类型和特征•三、长镜头第3版块:基础理论,从头说起。
(23分钟)•第一节画面•一、影视画面的符号性•二、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三、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第一节画面•一、影视艺术画面•(一)什么是影视艺术画面?•通过电影摄影机和电视摄像机记录在感光胶片或磁带上,最后在银幕或屏幕上还原出来的视觉形象。
第一节画面(二)影视画面的特性1、再现性:影视画面是对现实时空的一种再现。
2、表现性:通过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对现实的重新表现。
第一节画面•二、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一)影视画面从内容上看:主要由人物形象、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物质状态等构成。
•(二)从形成上看:影视画面则由镜头运用、空间造型所创造。
第一节画面•(三)对影像效果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四个元素:景别、焦距、运动、角度。
•1、景别:镜头与被拍摄物体距离的远近而形成的视野大小的区别。
•景别主要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第一节画面•2、焦距:镜头外射入的光通过透镜以后会被聚合成一点,这个点被称为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被称为焦距。
•焦距记录和复制现实的技术手段,也是一种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它参与影像造型、气氛营造、人物刻画、思想和情感表达,成为影视作品风格形成的有机元素。
第一节画面•焦距分类•(1)标准镜头:焦距为40—50毫米的镜头(接近于人的肉眼感觉和视野)•(2)短焦距镜头:焦距<40毫米的镜头,又称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拍摄对象被横向夸张,强化横向场面的宏伟性,增强纵向运动的速度感),可以达到180度的视角范围。
影视艺术鉴赏

1907年,鲍特把格里菲斯引入影坛当演员,后格 年 鲍特把格里菲斯引入影坛当演员, 里菲斯当导演。其代表作是《一个国家的诞生》 里菲斯当导演。其代表作是《一个国家的诞生》 党同伐异》 (1914)、《党同伐异》(1916)。格里菲斯的 ) ) 最大艺术成就在于把电影的基本构成单位有场景 变成了镜头。他把一个场景分成了若干个镜头, 变成了镜头。他把一个场景分成了若干个镜头, 而完成片是由若干个场景构成的。 而完成片是由若干个场景构成的。由于有更多的 系列镜头可以利用了, 系列镜头可以利用了,再剪接时他就可以刻意制 造节奏;缩短镜头, 造节奏;缩短镜头,加快故事进展的速度以制造 紧张气氛;加强镜头,取得舒缓的效果, 紧张气氛;加强镜头,取得舒缓的效果,以表现 浪漫抒情的氛围。 浪漫抒情的氛围。镜头的独立性和运动性产生了 蒙太奇手法。格里菲斯把握了摄影机的运动性, 蒙太奇手法。格里菲斯把握了摄影机的运动性, 从而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从而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他是实践 蒙太奇的先驱,作为创新者,他是有巨大功绩的。 蒙太奇的先驱,作为创新者,他是有巨大功绩的。
二、从电影艺术的语言的自觉的角度看电影 的成长 卢米埃尔兄弟: (一) 卢米埃尔兄弟:“活动照相阶 段”。 1895年12月28日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 一个公园里放映了短片《火车到站》 一个公园里放映了短片《火车到站》,他运 用了景深镜头表现火车从远到近, 用了景深镜头表现火车从远到近,极具纵深 放映时吓得前排观众净空逃逸。 感,放映时吓得前排观众净空逃逸。《水浇 园丁》有了简单的故事情节,也有喜剧因素。 园丁》有了简单的故事情节,也有喜剧因素。 然而,此时的电影还称不上独立的艺术, 然而,此时的电影还称不上独立的艺术,只 能说是对生活的纯粹的纪实片段。 能说是对生活的纯粹的纪实片段。卢米埃尔 兄弟只强调电影的照相功能, 兄弟只强调电影的照相功能,认为只能被动 的摄录生活, 的摄录生活,完全排斥电影的假定性和电影 艺术的创作。 艺术的创作。
《影视鉴赏》教学课件 《影视鉴赏》第三章

四、空镜头
影片《空房间》剧照
营造意境,揭示主旨
影片《空房间》中运用了大量的空镜头,即 使是有人物出现的人物镜头也常常是沉默的, 似乎和背景融为一体,影片男主角甚至没有一 句台词。影片末尾打出了“很难讲清楚我们生 活的这个世界到底是真实还是梦境”的字幕。 在这里,空镜头承担着揭示影片主旨的使命。
四、空镜头
《栀子花开》剧照 《碟中谍》剧照
二、光 (一)光影响造型效果的途径
光的方向
• 前置光,光源直射被摄体,它的效果是 消除阴影,使影像显得扁平、呆板;
• 侧光,因为光源在被摄物侧面,所以能 使被摄物层次分明,具有一种严峻感;
《速度与激情》剧照
二、光 (一)光影响造型效果的途径
光的方向
• 背光,光源在被摄物后面,大部分光被 遮挡,边缘的光亮勾勒出被摄物体的轮 廓;
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的全景画面
一、景别
中景
中景,是指由拍摄主体的主要部分所构 成的画面,画框下边卡在成年人膝盖以上部 位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中景重点在于表现人物的上身动作。 中景画面为叙事性的景别,在影视作品 中占的比重较大。 处理中景画面要注意避免直线条式的死 板构图,拍摄角度、演员调度、姿势要讲究, 避免构图单一死板。
长焦距镜头
★ 该镜头可以将远距离物像拉到近处,观众 很难从画面中判断出景物之间的真实距离,但 有时会增强画面的艺术效果。
变焦距镜头
★ 该镜头对丰富画面造型,表达情节内容,突 出视觉重点,渲染艺术气氛等,都具有奇特的作 用,因而在现代的影视作品中运用得非常广泛。。
二、镜头运动
1.推镜头
推镜头,是指将镜头逐渐接近被拍摄物的运动。其画面效果表现为同一对象 由远至近或从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评论』
【影视评论】
三种历史:电影历史、电影理 论历史、电影批评历史
引语
1 . 电影批评几乎和电影同时诞生。 2 . 偏见:电影批评不需要专业知识:“猫头鹰都看得懂电影”。 3 . 明星概念。 4 . 感受式评论:“这个电影真实”、“这个电影不真实”、“这 个电影好看”、“这些电影不好看”。 5 . 克拉考尔的故事:“我看见了一只鸡”。
(四)从电影的特性进行评论 这类评论写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对电 影的语言、结构、修辞、悬念、音响、色彩、 音乐、摄影、特技、表演、导演等方面的评论 。主要的评论的方式和内容有: 电影导演评论,电影表演评论,电影语言 评论,电影结构评论,电影修辞评论,电影节 奏评论,电影悬念评论,电影音响评论,电影 色彩评论,电影细节评论,电影音乐评论。当 我了解和熟悉了电影的特性,我们可以从这些 重要元素出发,或者着重一点或者几点综合探 讨影片的艺术性、技术构成等。
影评标题鉴赏
《特洛伊》:一次浮华的失足
《海上钢琴师》:诗意浪漫的传奇 从《海底总动员》看教育
青空飞翔——《燕尾蝶》
速度与激情的《车神》 《霍元甲》1910的扼腕 2006的谢幕 电影《霍元甲》:一场无节制的道德拷问
影评作品鉴赏
话说《卧虎藏龙》音乐特色
在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奖中,《卧虎藏龙》获得的10项提名包括 “最佳原创音乐”及“最佳主题曲”。随着奥斯卡之夜的一步步临近, 影片曲作者谭盾是否真的能蟾宫折桂成为越来越热的话题。看罢《卧虎
影评写作的角度
评主题 思想评论 评现实意义 写观后感
单一人物评论
人物评论
同一人物评论
不同人物评论
影评写作的角度
电影音响评论 电影色彩评论 电影细节评论 电影表演评论 电影音乐评论 电影语言评论
电 影 特 性 评 论
电影结构评论 电影修辞评论 电影节奏评论 电影悬念评论
二、影评写作的内容
(一)从主题出发 主题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所共有的要素,电影剧本也 不例外。主题对于电影剧本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如果没有 这个基础,那就谈不上创作电影剧本。电影的主题其主要 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所表现的生活现象本身的 意蕴;二是电影创作者对他所表现的生活现象的思想情感 倾向。所以,评主题时要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
(二)从人物出发
这是较为普遍的评论样式,可分为单一人物作 品的核心是人物形象。人物即角色,其主要构成是性格,行为和思想 状态。对人物的欣赏,有多种多样的角度和方法,可以从人物的关系 设置、人物的行为动作着手,也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运用、心理显现入 手。可以考虑任务是否具有鲜明性、生动性、独创性,也可以剖析人 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就可以注重人物性格的特征,也可以分析作品 是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可以从某一方面来把握人物 ,也可以从多侧面地对人物进行综合把握。
藏龙》,也真的很难说清,是音乐成就了影片,亦或影片成就了音乐。
一部出色的影片中,音乐好似灵魂,可以诠释画面以外的精神与情感世 界。谭盾说他的梦想就是让音乐成为无国界、跨领域的艺术。《卧虎藏 龙》无疑出色地做到了。它为东西方文化、情感与动作、高雅与通俗文 化之间构筑了一座桥梁,开始了一次多元文化融合的新旅程。
小结
影视艺术鉴赏是影视艺术在人们的审 美活动中被感知、理解,从而调动起欣赏者 的感情、联想及思维活动,使之进入一种再 创作的境界,并呈现出最大的艺术价值。
《秋菊打官司》电影分析
影视评论的作用 影评是一种科学的活动,是电影艺术与观众的桥梁, 是实现电影三重价值(艺术的、社会的、经济的)的重要 手段。 影评本身是一门艺术,有利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思 辩能力、写作能力。从写作学的要求看,影评写作需要信 息处理能力,也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能力的综合运 用。
影片中最叫座之处大概要数俞秀莲和玉娇龙 夜斗一场,传统的中国鼓点一声紧似一声。两人 在鼓声中凌空打斗,绝地奔走,鼓声所传达的意 境竟是一个“打”字所不能达到的。影片还搀杂 了非洲鼓、京戏锣、新疆乐器等创造出的诸多音 乐元素。 为了配合李慕白的侠客风采,在他诗一般 的语言背后,隐隐传来的是笛箫之声;茫茫大漠 中,从玉娇龙对半天云的追打到两人一起看星, 我们听到的始终是曲折峥嵘的新疆手鼓。还有二 胡、琵琶的空灵之音,不一而足。
影评的类型
最早的电影批评是热爱电影的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和职业。
印象式影评
标准:
特征:
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印象式影评人如果对一部俗滥的电影写 了一篇很美的影评,肯定要受到其他人的嘲讽。但是到了后现代,好电 影、烂电影的标准已经都模糊了。
专业化影评
特征: 强调的是对于电影艺术的熟悉,对于电影专业性的把握,所关注 的重点是影片在电影艺术层面的创新程度,独特程度,完美与否。 不直接和市场发生关联。
(三)从电影美学的视角进行评论
这类评论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需要学生具备相当 的电影美学知识,对电影风格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对这类评论,我们 通常采用常见的思路,那就是从某个比较熟悉的美学样式出发,将影 片放在这个样式之中进行分析,这样避免了知识准备不足可能出现的 跑题现象。 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影片中浓浓的 乡村诗情,整个影评如同一首散文诗,抓住影片这个艺术风格,然后 分析电影在镜头应用、情节安排、人物造型、叙述节奏上制造出的诗 意化就比较准确和深入了。
开影院,就是直接绕开了电影文化。
印象式的影评,写作和评价都是印象式的。印象式影片是不可规范,
也不应该被规范的。但是专业化影评是需要被规范的。
因特网使大量热爱电影的非专业人士获得了表达和交流的空间,提供
了非专业人士转为专业人士的途径。
3、其他影视批评方法
叙事批评的方法、 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 意识形态批评的方法、 心理学的批评方法、 现象学批评的方法、 感官文化的批评方法。 。。。
而最值一提的是贯穿影片始终的大 提琴声。世界首席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 将古典与通俗不着痕迹地糅于一体,传 达给了每一位观众。影片后半部分的音 乐以琴声为主体,那颇携古风的琴声, 带着一丝沧桑与悲凉,波澜不惊地一直 一直响下去,直至李慕白走到了生命的 尽头,直至玉娇龙跳下了武当山谷…… 音乐无国界,《卧虎藏龙》证明了 被固有文化分隔成不同类别的音乐同样 可以互补长短,更能推开世界之门。
专业化影评人可能从电影艺术构成、艺术表达等方面发现影
片的创新或者瑕疵;也可能是从电影体系中发现影片的创新。需 要专业的知识和训练。专业性评论通常发表在专业性、知识性的 刊物上。
学术(理论化)的批评
理论化的影评不可能自学成才,需要学习了解一系列相关知识,有相
关的背景,有共识的基础。
电影是影院的艺术,录像带、DVD、VCD等都是电影工业的附属品。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