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地域性下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南北差异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南北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南北差异

成员:滕满婷 侯观花 齐云英 刘密 邓亚京 朱敏 李磊
宫殿区
• 避暑山庄可分为宫殿区 和苑景区两部分,避暑 山庄宫殿区建筑风格独 特,它没有紫金城宫殿 之华丽感,建筑基座与 民宅相似,青砖素瓦, 装修古朴淡雅,不施彩 绘,木显本色,显得格 外清爽、古朴、淡雅而 恬静。
2.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 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 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 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 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 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 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玉带桥
承德避暑山庄
• 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 园林。山庄始建于1703年,前后历时89年才全部 竣工,占地564万平方米,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 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它不仅规模宏大,而且 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都充分利用了 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 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 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 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
假山池沼
因地制宜 别出心裁
花墙和廊子
中国古代园林,除皇家园 林外,还有一类属于王公、贵族、 地主、富商、士大夫、地主等私 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的特点
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 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构思是 “小中见大”。 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 筑,构成一个个景点。 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 要功能; 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 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 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 浓郁的书卷气。
苏州园林
• 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 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 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根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其 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 (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 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 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 州“四大名园”,网师园也颇负盛名。

南北园林差异简析

南北园林差异简析

南北园林差异简析作者:郭皛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01期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本文从新的角度对古典园林进行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的差异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差异中图分类号:TU0文献标识码:A1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研究,我国的造园活动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园林的最初形式是囿,即在自然环境中圈定一块区域,作为王公贵族狩猎游乐的场所。

囿这种最原始的园林形式,对自然的改造最小,人为建设的痕迹亦最少。

秦汉时期,帝王们开始兴建豪华的苑,作为自己游乐的场所。

此时还出现了私人建造的花园。

魏晋南北朝时期,隐逸之风盛行。

一部分文人士大夫归隐山林,衣褐躬耕;另一部分则开始为自己养性修身而造园。

此时的园林已不同于圈定自然的原始园林,人工山水渐渐成为造园的主要元素。

唐宋时期是古典园林的勃兴阶段。

这个时期,文化飞速发展,文人们开始参与造园活动,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志趣。

文人造园为园林注入了雅逸的新内涵。

诗词的兴盛为造园创设了深刻的主题,而文人画的出现则为造园提供了造景的蓝本。

此时的园林已由单纯求自然之形发展为兼得自然之意。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时期。

相比唐宋园林,明清园林的艺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在系统而完善的造园理论指导下,明清园林达到了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顶峰。

2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我国古典园林的分类方式有许多种。

如可分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两类,亦可分为皇家系统的园林、官僚地主富商的园林、寺院祠堂的园林和名胜游览地的园林四类,还可分为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三类。

3 南北园林的对比分析南北园林在建造时虽有互相借鉴之处,但仍各具特色。

下面便就七个方面来分析南北园林之间的差异。

3.1 园林服务对象的差异纵观历史,大多数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处于北方,这就使得北方园林多为服务帝王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颐和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而南方园林则大多是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园,如江苏扬州的个园、广东东莞的可园。

浅析中国传统园林南北的差异

浅析中国传统园林南北的差异

浅析中国传统园林南北的差异摘要:中国园林有着独特的风格,并且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使得中国传统园林在南方与北方分别以两个特有形式呈现,皇家园林更适于北方环境,而南方则着重发展私家园林。

虽然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继承并保留了以往的特点,但是在布景、规模与建筑方面都往独自特有的形态发展,导致两者之间在今天越来越特立独行,正是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造就了两种不同的美,这对世界园林艺术有着深刻影响。

关键词:传统园林南北差异由于各国文化差异的原因,对园林一词的见解也非常多样化,每一个地域对园林都有各自的解释,甚至在称呼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有些地域认为只有达到一定占地面积,或者一定施工设置等级才能被称之为园林,所以园林在世界上没有统一,但是即便如此,依然能找到各国园林之间的共同点,就是都以一个空间范围为主,然后建设或者利用环境特有的花草树木、山水河流营造一种自然唯美的意境,在此基础上与建筑结合结合,比如房子、拱桥、凉亭等一系列建筑融为一体,这是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不远在哪里都是园林不可或缺的。

南北园林变化的历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普及,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定义无时不在变化,这种变化也影响到了园林发展的路线,园林随着一次一次的装修,在南方与北方个字以独立的形态存在,其园林作用功能,也结合园林所在地进行多方面改革,这对人们的发展与需求有这着更深一步的影响,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多便捷。

园林以适应人类进步的趋势,逐年变化着。

无论从对园林的管理还是园林本身的规模大小,都有重要意义。

而由于地域风俗和区别,对园林发展有着深入影响,现在园林以及以南北两极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虽然大体灵魂依然保有传统,但是外在建设改造,使得南北园林有着截然不同的面貌。

中国在几千年前,一直信仰崇拜黄河文化,并总结其精髓,黄河在国际舞台,已经成为代表中国的商标。

那时候社会并未发展完善,依然有山贼的存在,山贼们视山脉为领域,并引发了争夺领地的战争,处于地带边缘的部族,产生了争夺疆域扩大领土的想法,这种占有欲一直随着社会的发展存在着,社会的发展并没有将这些意识消除,反而社会收到了争夺意识的牵制,导致后来的发展都与边疆争夺有着说不完的关系,可以争夺边疆对后来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不仅如此,受到影响的还有区域部分的园林环境。

南北方园林

南北方园林

浅析中国南北方园林特点和差异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住房建筑的需求后,便有了对居住环境美的追求,而后便发展出了现在被称之为的园林,它在学科上的专业解释为: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古典园林建筑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发展到汉朝称之苑。

到了明、清,则迎来了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

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

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

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著名的园林艺术创作理论书籍《园冶》。

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有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

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之水、错落之山、迂回之径、参差之石、幽奇之洞所构成的建筑环境把自然界的景物荟萃一处,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

中国古典园林还常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以构景、命名、楹联、题额和花木等方式来表达出来,如端庄、含蓄、幽静、雅致等。

它使人足不出户而能领略多种风情,于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艺术的熏染。

中国园林由于地域的自然环境和风俗文化的差异,形成了风格迥异又各具特色的南北方园林,典型代表为中国四大古典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

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岭南园林的差异

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岭南园林的差异

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岭南园林的差异中国历史悠久,黄河流域几千年前的生态环境与现在大不一样,那时有大片厚实的植被,水土保持较好,中华民族的先民在古代创造出灿烂的文明。

以黄河流域为主体的北方园林系统发源很早,规模很大,与以长江流域为主体的南方园林系统互有影响。

历代都以黄河流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正统”。

北方园林的特点:1.为历代朝代的皇帝所建,富丽堂皇,严谨庄重,空间布局上采用严谨的轴线对称.2.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宗教色彩.3.建筑用重檐,红柱黄瓦,雕梁画柱,显得纷繁华贵,壮观和瑰丽.建筑和装饰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显得皇权的尊贵.4.一池三山,多是真山真水的自然风貌,园林规模宏大.江南园林的特点:1.多为士大夫和达官贵族所建,规模比较小,布局却精巧.2.景观和建筑的布局不拘泥于对称的定式,,灵活多样 3.蕴涵诗情画意的文人气息.4.建筑色彩素雅,以黑白为主色调.岭南园林的特点:1.为岭南一带的商贾所建,多是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小.2.建筑材料以青灰色的砖瓦为主,显得阴凉清淡.3.更加讲究点景,借景和意境的升华.4.具有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同时有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使岭南园林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算是北方园林的佼佼者,也是皇家园林的代表作,突出特点就是线条比较粗放,装潢比较奢华,大气,简单说来就是“雄”苏州园林算是南方园林的代表,大部分都是些达官贵人退休以后隐居的地方,突出特点就是小巧玲珑,清秀淡雅,简单说来就是“秀”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有人说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首。

北方园林的特色在皇家、寺观、私家园林中都有表现,主要表现于前朝后寝、轴线对称、一池三山、仿景缩景、障景漏景等方面,从内容的布局特点上看,主要表现为儒道佛三家对园林的渗透。

浅析中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差异

浅析中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差异

浅析中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差异中国在南北方面划分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指由秦岭——淮河划分的,并大致是由西向东奔流态势的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地区。

南北区分先秦即已存在,魏晋南北朝时得以进一步加深。

园林是在固定的地点和空间中,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人文特征,为人们提供一个观赏、休闲、居住和游玩的地方。

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产生的一种结合艺术与生活的形体设计,是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条件下把中国民族精神与自然结合的综合环境设计。

纵观历史,园林由最早满足封建帝王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范围开始,至唐宋时达造园鼎盛高潮,明清时又产生造园理论及专业造园家。

在这一发展演进历程中,园林同时受到儒、道、佛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与其他门类艺术密切结合,构成独树一帜的园林艺术而闻名于世。

它所表达的是再现自然,超凡脱俗,寄情山水,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追求,强调的是内函深远的意境。

而一般来说,由于建筑风格与特点的不同,我国的园林根据地域,一般可以分为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

造成南北园林差异的原因有地理位置的差异、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历史的遗迹、以及气候的影响等等的原因。

北方园林以北京为代表,一般以帝王宫苑为典型,也可被称作皇家园林,而南方园林以江南宅园为代表,又称私家园林。

一、南北园林风格比较中国古典园林可分四大类,即帝王宫苑、第宅园林、寺庙园林和风景名胜地。

从分布的地理位置看,南宋后的园林主要集中于北方的北京、承德,长江下游的南京、杨州、苏杭一带及珠江三角洲一带。

因各自风格不同,习惯上又称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

第宅园林即江南园林,可谓中国园林之精华,其造诣是运用中国绘画理论于造园艺术。

意即把两度空间的山水画立体化,把自然山水浓缩于较小的空间内,与建筑景观融为一体。

北方园林,大多是服务于封建统治阶段的皇家苑囿,其营建布局与宫殿规制密不可分,大体量、大规模格局充分体现皇权统治的象征。

尽管园林也有垣墙围护,因为园林范围太大,使得垣墙的空间限定感消失。

中国南北园林造园风格浅析

中国南北园林造园风格浅析

中国南北园林造园风格浅析中国的园林文化历史悠久,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国园林造园风格也各有异同。

本文通过对中国南北园林的浅析,分析其美学价值及特点、典型特征,通过对具体差异的分析,阐述影响中国南北园林造园风格成因及文化透析。

中国园林宛若华夏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所折射出的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以及巧夺天工的艺术灵感,让我们领悟到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兴衰以及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宇宙观的衍变,包含了儒、释、道等哲学和传统艺术的精粹。

中国的园林文化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北方,随后发展于南方,最终又通过南北园林的吸收融合,重新在北方达到极致。

自周文王修苑囿、筑灵台以来,秦始皇的阿房宫、汉武帝的上林苑、魏晋北朝的山水园林,再一路经隋、唐、北宋、元、明的宫殿园林,发展到最终成为园林之首的圆明园,北方园林一脉相承着皇家园林的尊贵与大气,与南方小巧婉约的私家园林形成风格鲜明的南北两派,共同创造出璀璨耀眼的园林文化。

然而一直以来,许多人对南北园林的风格特征仅仅有模糊的概念,既不知道它们具体的差异,也不清楚自己会更喜爱哪一种园林。

那么,南北方园林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从周到汉:属于萌芽期。

主要是皇家苑囿,规模虽大,但基本属于圈地性质。

秦、汉时尽管也出现过人工开池、堆山活动,但造园的主旨和意趣依然很淡漠。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过程魏、晋、南、北朝:可看作造园艺术的形成期。

初步确立了再现自然山水的基本原则,逐步取消了狩猎、生产方面的内容,而把园林主要作为观赏艺术来对待。

除皇家苑囿外,还出现了许多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隋、唐、五代:可看作成熟期:不仅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多样、而且从造园艺术上讲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由于文人直接参与造园活动,从而把造园艺术和诗画相联系,有助于园林中创造出事情画意的境界。

宋:继成熟期后首次进去高潮期。

不仅造园活动空前高涨,而且伴随着文学、诗词,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发展,对自然美的认识不断深化,当时出现了许多山水画的理论著作,对造园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南北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南北差异

私 家 园 林
谢谢大家!
成员:滕满婷 侯观花 齐云英 刘密 邓亚京 朱敏 李磊
苏州园林
• 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 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 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根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其 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 (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 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 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 州“四大名园”,网师园也颇负盛名。
假山池沼
因地制宜 别出心裁
花墙和廊子
中国古代园林,除皇家园 林外,还有一类属于王公、贵族、 地主、富商、士大夫、地主等私 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的特点
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 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构思是 “小中见大”。 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 筑,构成一个个景点。 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 要功能; 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 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 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 浓郁的书卷气。
宫殿区
• 避暑山庄可分为宫殿区 和苑景区两部分,避暑 山庄宫殿区建筑风格独 特,它没有紫金城宫殿 之华丽感,建筑基座与 民宅相似,青砖素瓦, 装修古朴淡雅,不施彩 绘,木显本色,显得格 外清爽、古朴、淡雅而 恬静。
2.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 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 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 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 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 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 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7期现代园艺
1景观地域性
地域性是空间位置中的相关事物具备的特征,在地域空间内,能够充分展现文化景观,具备较大特点。

如:风俗特色,风俗是地域性差异划分的主要指标,能够充分展现地区的直观性和特色文化,所以,景观的地域性形成是这些要素的综合反应[1]。

2基于景观地域性下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南北差异2.1北方园林
北方园林的建设和发展,大多都以自然山水改造形成,虽然在感觉上没有较大的环境限定,但是,整体的景观比较严整,宏伟,主要的建筑物为颐和园、北海公园等。

北方园林在自然要素上,存在四季分明现象。

在冬季,为寒冷干燥天气,在夏季为多炎热多雨。

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性气候,与南方相比,大多数的园林都为平地。

对于该地区的动植被条件,北方园林多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这些植物常常表现为叶片宽薄、季节性分明特点[2]。

在地形地貌上,该地区的整体地势都较为平坦,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和影响,其布局比较严谨,风格呈现粗狂、厚重的感觉。

对于建筑样式,最为明显的是宫殿的轴线和住宅的轴线一致,为了保持室内温度,常常利用厚墙、小窗户的方式,保证能够防止冬天产生的积雪。

在北方园林的风俗特色上,因为北方人比较朴实、厚重,在园林建设上,缺乏一定的灵动性和整体的质感[3]。

2.2江南园林
江南能够创造出美丽的画面,其主要是由山水园林建设发展而来,是人们主观意识表现的主要因素。

江南园林重视文学趣味,都以理石、山水、花草等形成。

对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其气候比较湿润,江南的冬天时间比较短,全年都处于高温状态,故有“江南水乡”之称。

对于该地区的动植被条件,因为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湿润,植被生长茂盛,最为主要的植物为落叶,常为常绿青植物,能够在四季实现不同的江南景观效果。

对于该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多是以丘陵为主的,实现水路交错方式。

与我国的北方相比,整体的地貌特征比较明显。

对于地区的文化特质,受文学艺术的影响,在构思、取材以及布局等方式上,都能基于人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设置的园林与住宅都较为明确。

基于建筑特点来说,江南园林建筑风格为淡雅、朴素,为文人园林风格。

在平面布局方式下,江南园林的表现比较内向,无法实现良好的视野性和和借景条件。

在空间形式下,江南园林的通透性比较好,其房顶具有一定的层次感。

该现象的产生主要是江南为多雨地区,方便排水。

基于该地区的风俗地貌进行分析,因为江南人对外表比较重视,所以,建立的江南风格平淡、富有书卷气息[4]。

2.3岭南园林
岭南是精美与庄重的结合形式,多以山石、池塘作为依托。

其建筑比较简洁,具有独特的典雅性格。

对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降雨量充沛,四季常青。

该地区属于热带园林,由于降雨量的,多是以造涯瀑局为主。

对于该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以丘陵、山地为主,是海岸文化的形成。

基于动植被条件的分析,其植物种类多种多样,树木能够实现良好的遮荫效果,具有良好的层次感。

该地区,最为特色为栽种果树,无论在空间配置上,还是在内容上,其大量的物质组合都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

对于该地区展现的文化特性,建筑的构建是以生活性为主,其享用性、实用性比较明显,当园林与住宅相互融合,能够体现出该地区建筑的中西结合特点。

对于该地区的文化特色,珠江三角洲下游为少数民族文化,随着文化的沉淀,为世俗文化、商业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风俗特征上,实现的是客家园林,由于地域性差异的表现,客家文化并没有受到海外文化的影响,产生的商业性比较弱,存在的传统文化比较多。

如:粤语园林,该地区受战争侵袭少,发展比较稳定,其内部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但也欢迎外来文化。

如:闽南文化,该地区的人们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实现了融合,具有独有的特色。

3结语
中国园林将我国各个地区的传统文化都展现出来。

在这种差异方式下,实现相互的融合发展,不仅能充分发挥我国古典园林的作用,还能充分利用地区性景观的长期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杨小庆,张盼盼.基于景观地域性下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南北差异[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
2韦雨涓.中国古典园林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15
3田郁,武波.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及南北园林的差异[J].世界家苑,2013(4)
4骆珊珊,李慧琳,陈琳等.中国南北园林差异之比较[J].现代园艺,2014(16)
(责任编辑张芝)
基于景观地域性下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南北差异
王诗语刘华伟
(辽宁工业大学,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不同城市都产生了不同景观。

本文基于景观地域性的中国古典园林存在的南
北差异进行了探讨,保证我国的未来景观地域性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景观;地域性;古典园林;南北差异
园林应用
14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