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开题报告
苏州园林研究的开题报告

苏州园林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园林技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园林研究者的关注。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城市化的发展,苏州园林所面临的环境和社会变化也日益突出。
因此,本研究拟就苏州园林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了解其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护和传承苏州园林的独特价值。
2.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苏州园林的研究,全面掌握苏州园林的发展历程、设计理念、建筑特色等方面的知识,并深入剖析苏州园林所面临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为苏州园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支持。
具体而言,本研究的目标包括:1.分析和总结苏州园林的发展历程和设计理念;2.揭示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3.研究苏州园林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4.提出苏州园林保护与传承的解决方案。
3. 研究内容及方法3.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苏州园林的发展历程和设计理念: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深入探讨苏州园林的历史演变和设计理念的变化。
2.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通过实地调查和对苏州园林建筑的考察,深入了解苏州园林的建筑形式和艺术风格。
3.苏州园林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详细调研苏州园林所面临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如城市化对园林景观的影响等。
4.苏州园林的保护与传承解决方案:结合前期的研究成果和实地调查结果,提出苏州园林保护与传承的可行方案。
3.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文献资料收集与整理:查阅苏州园林相关的历史资料、设计理论等,对苏州园林的发展历程和设计理念进行深入研究。
2.实地调查与观察:选择苏州地区的苏州园林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观察和对园林建筑的分析,探索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
3.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设计相关问卷并进行调查,还将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苏州园林所面临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苏州园林调查研究报告

苏州园林调查研究报告
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在苏州地区的园林中,以下是我们的观察和发现。
1. 建筑风格: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独特,深受传统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园林中常见的建筑元素有拱门、廊道、亭台楼阁等。
这些建筑结构以其精致的雕刻和精细的细节而闻名。
2. 植物景观:苏州园林以其精心布置的植物景观而著名。
园林内种植了各种花卉、树木和灌木,并通过巧妙的布局和修剪来营造出美丽的景观效果。
著名的植物包括牡丹、荷花和竹子等。
3. 园林设计:苏州园林的设计注重景观的平衡和和谐。
根据儒家的哲学理念,设计师将景观与建筑物、水池和石头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宜人的环境。
园林中常用的设计技巧包括错落有致的布局、水景与山石的对比和使用迷宫般的小径等。
4. 水景:水是苏州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中通常有池塘、湖泊和运河等水景。
这些水景通过精心的规划和建设,形成了优美的景观,并为园林带来了清新的气息。
5. 文化遗产: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艺术的代表,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它们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巅峰,还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环境美的追求。
总体而言,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珍品,以其精巧的设计、
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迷人的植物景观而闻名。
它们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研究者,被广大人们视为文化遗产和旅游胜地。
古典园林设计的开题报告

古典园林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艺建筑史上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卓越的艺术价值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作为园林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园林建筑在当今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由于古典园林建筑带有浓厚的时代特色,且其建造方法和技艺几乎已经失传,因此如何更好地研究和保护古典园林,成为了当前园林学界的一个重要话题。
二、选题意义1.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合了诗、书、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对古典园林设计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广中华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保护和恢复古典园林建筑古典园林建筑作为国家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文化财富。
但由于其建造技艺逐渐被遗忘,很多古典园林建筑处于失修状态。
通过对古典园林设计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设计和建造方法,进而更好地保护和恢复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3.推动园林建筑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世界园艺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设计思想和艺术风格对当代园林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通过对古典园林设计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促进园林建筑的发展和创新,提高中国园林建筑的国际地位。
三、选题内容及研究方法1.选题内容(1)古典园林的历史沿革及演变古典园林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该内容将通过对古典园林的历史沿革及演变进行研究,探讨古典园林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及实现方法古典园林建筑在设计理念上注重以人为本,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同时还注重空间的布局和构造方式。
该内容将通过对古典园林设计理念及实现方法的研究,探讨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及其实践应用。
(3)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古典园林建筑不仅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该内容将通过对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的深入研究,探讨古典园林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与古典园林相关的文献、图书和资料,了解古典园林的历史沿革、设计理念以及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

毕业论文题目:以苏州园林为例浅析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摘要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神,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
苏州园林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百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
造园手法体现在对各种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极大的体现出视觉传播艺术的环境认知和符号传达的优势,是最能体现视觉传播艺术的典范之一。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造园手法1引言 (3)2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3)2.1模山范水的景观模型 (3)2.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3)2.3巧于因借的边域 (3)2.4循环渐进的空间组织 (3)3苏州园林的艺术特性 (4)4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4)4.1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 (5)4.2封闭中寻求空间突破 (5)4.2.1 曲折而自由的布局 (5)4.2.2 划分景区和空间 (6)4.3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筑物 (6)4.3.1 廊 (7)4.3.2 桥 (7)4.3.3 楼 (8)4.3.4 假山 (9)4.3.5 池水 (9)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1引言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代的遗物,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集中在江南。
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
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不见。
苏州园林造园分析报告

苏州园林造园分析报告•引言•苏州园林的历史与发展•苏州园林的造园要素分析•苏州园林的空间布局与构成•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苏州园林的保护与传承•结论目录01引言苏州园林的背景与意义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独特的造园艺术和美学价值,使苏州园林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园林不仅是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完美结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和艺术精神的体现。
通过对苏州园林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并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借鉴。
报告的目的与内容概述目的本报告旨在分析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探究其历史演变和现代意义,为保护、传承和发扬苏州园林提供参考和建议。
内容概述本报告将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况;其次分析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包括布局、建筑、山水、花木等方面;接着探讨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包括哲学思想、文学艺术、民俗文化等;然后研究苏州园林的美学价值,包括意境、空间、色彩等方面;最后提出保护、传承和发扬苏州园林的建议和措施。
02苏州园林的历史与发展唐宋时期,苏州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园林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明清时期,苏州园林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形成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为代表的著名园林。
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吴国在此建都,开始兴建宫苑。
苏州园林的历史沿革苏州园林以山水、建筑、植物为主要元素,通过精巧的布局和设计,创造出幽静、雅致的氛围。
苏州园林注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将自然景观引入室内,形成独特的空间感受。
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雕刻精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苏州园林的特点与风格苏州园林在现代的发展游览。
03苏州园林的造园要素分析利用石块、土堆等材料堆砌成山,模仿自然山景,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假山水池溪流利用自然或人工挖掘形成水池,与假山相映成趣,形成山水相依的景观。
模拟自然溪流,利用水景形成动态景观,增加园林的生机和活力。
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报告——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借景”“对景”“分景”手法——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报告——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借景”“对景”“分景”手法——以苏州拙政园为例一、引言园林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优化利用,更注重人文景观的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设计手法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其中“借景”、“对景”、“分景”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以苏州拙政园为例,浅析这三种手法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二、苏州拙政园的背景介绍苏州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该园占地面积约为2.27公顷,建于明代中期,原为工部右侍郎在位时的私家园林。
园林设计以山水为主题,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思想和审美特点。
三、借景手法的运用1.定义借景是指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手法,将远景与园林相结合,使园林景观融入自然景观中,创造出一种宏大而富有层次感的空间感受。
2.苏州拙政园的借景手法苏州拙政园充分利用了周围自然山水资源,在设计中借鉴了“远口二景”的手法。
园林将园内水池与外部景观相融合,以九曲桥为界分割出两个区域,通过桥洞的连续穿越,将远处的石山和草地引入园内,巧妙地利用了周边自然景观的优势。
四、对景手法的运用1.定义对景是指将园内景点与园外景观进行对称布置,使两者形成一种镜面呼应的效果,增强景观的观赏价值和审美效果。
2.苏州拙政园的对景手法苏州拙政园设计中运用了对景的手法,主要体现在对称的建筑布局和景观构建上。
例如,园内的别墅“闲云草堂”与“薄荷香榭”形成了对称的景观,呈现出一种相互呼应的美感。
同时,在景观构建上,拙政园采用了花径、假山、移山等手法,使每个景点都与周围环境相呼应,产生整体的视觉效果。
五、分景手法的运用1.定义分景是指根据不同的功能和意义,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园林划分为不同的景点,每个景点具有独立的特色。
2.苏州拙政园的分景手法拙政园将整个园林划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独立的景点和意义。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空间构成探析——以苏州拙政园为例的开题报告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空间构成探析——以苏州拙政园
为例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
史悠久、造型精美、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被誉为“承载中华文明
的博物馆”。
其中,苏州拙政园作为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代表之一,被列
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独特精美的空间构成和布局
被广泛关注和研究,成为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典范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苏州拙政园的空间构成进行深入的探析,探讨中国
传统园林建筑的空间布局和构成原理,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
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为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提供
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选取苏州拙政园作为案例,结合图书资料和实地考察,从园林
规划设计、建筑布局和空间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苏州拙政
园的空间构成原理,揭示其中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三、研究目标和预期结果
本文的目标是深入研究苏州拙政园的空间构成,把握中国传统园林
建筑的空间布局和构成原理,探讨其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为中国传统
园林建筑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预期结果是提出一
些较为全面深入的观点和见解,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的开题报告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园林设计理念、规划布局以及精美的装饰性铺地,被誉为“画中有园,园中有画”。
园林中铺地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能够美化园林环境,还可以反映文化和社会背景。
苏州古典园林的装饰性铺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然而,目前针对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研究尚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发现其独特之处,丰富中华文化。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分析和研究,探寻其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内涵,为园林设计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思想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艺术风格、工艺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探究。
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了解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发展变化。
(2)实地调查法:通过对苏州古典园林进行实地考察、量测、拍照等方法,全面了解其装饰性铺地的设计特点以及实际应用情况。
(3)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古典园林的装饰性铺地特点,探究其相似和不同之处,从而得出深层次的结论。
(4)专家访谈法:通过专家访谈,收集专家对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看法和建议,从而完善本研究的理论体系。
三、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通过深入研究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得出以下预期成果:(1)对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深化对其艺术风格、工艺特点和文化内涵的认识。
(2)探究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园林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设计原则。
(3)建立完整的苏州古典园林铺地装饰性理论体系,为古典园林的铺地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四、研究时间和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年:1. 文献查阅及资料收集2. 实地调查和量测3. 面向专家的访谈及数据分析第二年:1. 装饰性铺地设计理论构建2. 理论实践研究与分析3. 研究成果撰写及学术交流五、研究经费预算本研究经费包括调查费用、交通费用、材料费用、专家访谈费用、写作费用等,共计50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苏州园林的概述
二、苏州园林的文化艺术特点
(一)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
(二)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三、苏州园林的继承与发展
研究重点: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研究难点:继承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并与当今时尚统一是本文的研究难点
研究方法:查阅、收集、整理资料。
研究手段:与老师同学讨论、分析、对比、考察。
2018年5月中旬
完善文本,确定正稿。
文献综述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
国内外研究理论: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其影响远及日、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对其研究的著作也颇多,早期的有《园冶》,是由明朝匠人计成所著。《园冶》的园林审美观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自然、如画和尚雅,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园林的主要美学特征。《园冶》总结出的造园基本原则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中国古代实践智慧的结晶。《园冶》从道法自然的生态平等观、因借体宜的生态保护观、建筑与环境相和谐的生态规划观、以朴素自然为美的生态审美观和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生态观五方面启发当代环境美学的建构。近代的有《说园》,陈从周著对造园的理论、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都有精辟的论述。陈从周认为园林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它具有哲理和诗情画意。之后出现了《苏州园林》、《苏州古典园林》等关于苏州园林的专著,全面介绍了苏州园林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后来者研究苏州园林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料。
[3]《中国古代建筑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园林美与园林艺术》,余树勋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
[5]《园中园》,余树勋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6]《说园》,陈从周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7]《苏州园林》,陈从周编著,同济大学教材科,1956年版
[8]《园冶》,计成(明)编著,城市建筑出版社,1957年版
研究方法:查阅、收集、整理资料。
进展情况:首先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形成基本观点;其次与同学老师讨论,完善观点;最后成文。
存在问题: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应该怎样融入到当今社会当中,并得到发展。
参考依据:文献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1]《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园林古韵》,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研究进度:
2017年11月
选题,查阅了相关的文献及资料,选择浅谈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为论题。指导老师同意开题。
2017年12月—2018年3月
重点研究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现状,完成论文初稿。
2018年3月—2018年2018年4月—2018年5月初
深化主题,认真分析,使论述逻辑更加清晰,思维明确,完成论文三稿。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以苏州园林为例浅析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研究的现状: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其影响远及日、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对其研究的著作也颇多,早期的有《园冶》,是由明朝匠人计成所著。《园冶》的园林审美观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自然、如画和尚雅,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园林的主要美学特征。《园冶》总结出的造园基本原则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中国古代实践智慧的结晶。《园冶》从道法自然的生态平等观、因借体宜的生态保护观、建筑与环境相和谐的生态规划观、以朴素自然为美的生态审美观和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生态观五方面启发当代环境美学的建构。近代的有《说园》,陈从周著对造园的理论、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都有精辟的论述。陈从周认为园林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它具有哲理和诗情画意。之后出现了《苏州园林》、《苏州古典园林》等关于苏州园林的专著,全面介绍了苏州园林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后来者研究苏州园林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料。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系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
研究的目的:传承、发展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研究的意义:更好的丰富现代人的居住环境,提高人的精神文化修养。
研究内容:在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多么重要。苏州园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学环境设计的学生去认识和研究。古园林对现代建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现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应该怎样认识苏州园林是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地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