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喻认知理论的专业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隐喻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隐喻是人类共同的思维方式 ,也是人类语 言中选 词和构词 的共同手段 。英语 中常见的隐喻构词方 式有 直接 转义 、 转换 、 词 缀和复合 。直接转义是指 由单纯词不经任何 构词变化直接转义
或 转 类 而 来 。 如 “l d ( ) “o”雾 ) 直 接 转 义 为 “ 团 ” c u ”云 和 f ( 可 o g 疑 和
随、 追踪) 。英语中还可通过 添加某些后缀构成 隐喻 l 生词语 , 如后 缀 一i ( i l e i l e,ym uy pdr) 。学生经 过一 定阶 l ec l i , ek)一 (o s, ie 等 k hdk l i f s y 段 的学习后 已积累了相 当的感性材料 ,对英语词 汇的内部结构 也有 了一定的了解。这 时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 中能介绍这些常 用 的词缀知识以及各 种复合词 的构词方 法 ,并 不失时机地利用 射 到另 一事物 的认知 过程 。
过去人们 只是把 隐喻当成一种普遍 的修辞方式和词语 的非 常规
用法 , 用于诗歌或其他特殊文体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逐渐发展 ,
隐喻作 为一 种认 知世界 、表达思想情感 的工具重新成 为语 言学 中一个重要 的研究课题 ,对 隐喻在语言形成和发展 中的作用人 们予 以了全新的认识 。 从语言发展及认 知的角度看 ,人们创造并使 用的第一批词 汇多表示具体可视化的事物和直观的行 为 ,是身 体直接体 验的 结果 。 无论符号本 身 , 还是与之相关的语音都是随意的。 但是 , 当
“ 困惑” 。转换主要是指英语中大量的名 词都 可以转换成隐喻性
人类积累 了一定的具体概念之后 ,由此形成 的抽 象思维能力和 大脑逐 渐完 善的意念 图式会 形成一个纵 横交错 的认 知网络 , 该 网络随着切身经历和体验的增 多而得 到完善 ,并 以此为依托对
基于隐喻视角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

概念 隐喻分 为三类,即实体 隐喻 ( o n t o l o g i c a l me t a p h o r s ), 结
也该 有些 权 利) ,a c o p y c a t( 看 样 学样 的人 ) ,c a t a n d d o g l i f e( 争吵 不休 的生活 ) ,l e t t h e c a t o u t o f t h e b a g( 泄 露秘
密) ,l i k e a c a t o n h o t b r i c k s( 如 坐 针毡 ,局促 不 安) ,p l a y c a t a n d m o u s e( 对 …欲擒故纵), r a i n c a t s a n d d o g s( 下倾盆 大 雨 1等 ;再 以 m o u s e为例 ,其概 念 意义 为 鼠或小 家 鼠 ,较 r a t 小 ,在 英语 中喻指 胆小 的懦 夫 ,在俚 e t i n g i s w a r . 这里 将 激烈 的市 场 营销这 一结 构模 糊词 汇
用战争 这一结构 清晰 的概念 来表达 , 很形 象, 这 就是结 构隐
友 , 计 算 机 用 语 中 指 鼠 标 ,T h e t h i e f m o u s e d a b o u t f o r v a l u a b l e s .f 盗 贼 鬼鬼 祟 祟地 到 处 寻 找值 钱 的东 西) ,l i k e a
蔡 朝 晖 1 刘 宇松 陈 清 2
( 1 . 湖南涉外经济 学院外 国语学院 ,湖南 长 沙 4 1 0 2 0 5 ;2 . 湖南第一 师范学院 ,湖南 长沙 4 1 0 2 0 5 )
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作用

浅谈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作用摘要:隐喻作为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促进了概念隐喻理论,这一认知和语言的桥梁在英语词汇学习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启发学习者通过概念隐喻的认知功能学习词汇,提高词汇习得的效率。
关键词:概念隐喻;认知;词汇教学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的掌握运用情况以及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技能的培养。
关于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已经在外语教学和语言学领域得到广泛重视,英语词汇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受到了其他教学方法的促进,比如说认知教学法、词汇教学法等等,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我国的大中小学外语教学还不够系统和完善,仍然存在着诸如学习者词汇量不足、词汇记忆不系统等问题。
语言学家wilkins曾经说过:“我们不能接受语法比词汇更重要的说法。
事实是,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然而,如果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
”由此可见,词汇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学生对于词汇量掌握的不足,尽管语法以及所掌握的第二语言极其出色,那么第二语言的交流也不能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进行。
在中国这样一个缺少第二语言环境的国家,词汇学习始终是众多英语学习者的巨大障碍,如何帮助学习者高效习得词汇,掌握词汇学习的策略成为许多语言学家和学者的研究课题。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词汇学习的认知研究也日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大量实例证明概念隐喻理论能够帮助学习者培养积极的词汇思维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概念隐喻理论中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
英国修辞学家理查兹(i.a.richards)曾经说过:“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
”有些语言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甚至认为,可能所有的词都源自于隐喻。
认知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板” 继而又派生 出“ 床、 , 板 布告牌、 棋盘、 船边 甲 板” 等多个词义。其 中“ 板床” 进一步衍生 出“ 住 宿、 供膳宿” 等新的意义 ; 船边 甲板 ” 而“ 又衍生出 “ 上船、 上车” 等新的词义。“ or” ba 一词 由“ d 一块
隐喻是词义产 生的主要 理据 , 是表 达 的机
制 , 同义和多义 的来源 , 是 多义现象是通过隐喻
第 1 期 1
郑桂 芳 : 认知隐喻理论在 英语 词汇教学 中的应用
・1 5・ 2
手段 由一个词 的中心意义 向其他 意义延伸 的过
程 。英语 中许 多词 是 一 词 多 义 的 , 部 分 多 义 性 大
21 0 1年 1 1月 第3 o卷第 l 1期
安庆 师范 学院 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d u a o A q gT a h r C l g ( o i c n eE i n o m l f n i e c e oe e S c l i c d i ) n s l aS e t o
提供 了一个新视角与思路 。在词汇教学 中,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 的 隐喻 思维 , 加强 基本范 畴词 的教学 , 发学生利用 隐 启
喻的认知机制来理解多义词 的词义扩展和创造 , 同时注意隐喻的文化性 , 比较词语的文化 内涵 , 以培养学生隐喻认知 能 力, 从而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 关键词 :隐喻 ;认知机制 ;词汇教学
考夫与约翰逊 ( ao &Jhs ) Lkf ono 合著 的《 n 我们赖 以生存的隐喻》 M t hr We i y 一书的发 ( e po v b) a s Le 表标志着认知隐喻研究 的开始 , 从此 , 隐喻不再仅
隐喻认知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探索

l 的概念系统中, 习惯把人的大脑比作一个容器, 而大
脑 中的愤怒就如 同是容器 中热的物体 , 当人生气 的时
在我国英语教学领域里 , 有关隐喻认知功能的应 } , 候 容器 中的 “ ” 上升 , 热 会 当人变得极 度生气 的时 用研究还不多。 庞继贤和丁展平[曾撰文讨论过隐喻 I 容器中的 “ 就几乎无法控制, 3 候, 热” 甚至撞到容器的 的应用语言学研究 ,尝试把Cm r 构建 的隐喻应用 J ae n o 顶部 , 因此正是 因为有 了 “ 大脑是 容器 , 愤怒是 容器
lU’ 言学的发展 , 语言学家指出隐喻本质上是 I 和文化教学三方面探讨该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
人类 的一 种重要认知方式和思维手段 , 它不仅广泛存 一 应用 , 而进一步揭示 隐喻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从
在于语言之中, 也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 目前, l 越来越多 的英语教学工作 者已经开始对 隐喻 进行应 』
项外语交际能力 的设想 。 这些研究都表明积极 主动 的 I n l ”, es i 因为它们 和 “ i tecin ”源于相同的 o d ht h el g i 隐喻意识对语 言学习非常重要 , 而且会 明显影响学习 l 隐喻。 通过这样的讲 解 , 习语的意义不再是任意的 , 而
一
隐喻的认知理论 f 难以理解 的语言现象能够得到合理的解 释, 从而使语 18年Lkf lhs 推出了专著《 90 ao ̄J n n o o 我们赖以生 l 言学习变得不仅 “ 知其然” 还能 “ , 知其所以然” 。
、
存 的隐喻 》 在书中 , , 他们 以 “ 概念隐喻” 形式 提出了
1隐喻与 习语教 学 .
论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

一
、
引言
在传统理论中,隐喻仅被认为一种单纯的语言现象,是修辞格 的一种。随着人们对隐喻认识研究的深入和哲学、逻辑学、语言学 等的发展、隐喻已从狭义的理论转变为从人类认知高度出发的隐喻 认知理论。Lkf&Jhsn的著作 “ t hrWe i y ao ono Me po v b ”的出 a s Le 版标志着隐喻研究突破 了传统研 究的界限 , 进入 了认知研 究的领域 ; 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 c s l l r k e-ep solehg , necp cile m u) r t -e , ne e , hudr i ke- , h dk , os, yac a d - h a li ,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 seps,cb i hei h u d o 等。更值得 一提 的是,英汉两种语言虽然音系 、形 本方式之一,它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其工作机制是将源域中 态、结构截然不同,在构词方面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如err ( a u 耳 dm 我们较熟悉的具体的经验或概念的语义特征映射到目标域中较陌生 鼓) ee a ( ,y- l 眼球) a i 腋窝) f m  ̄( bl ,r t mp ( , o o 脚注) l gi s c o ,a h gt k u n o 抽象的概念上。映射反映的认知空间之间的关系,是从一个比较熟 ( 笑柄) b acs( , r da 广播), l s re 草绿) ihdr 漆黑) o t ga . en( sg p c.a t k( , 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较难理解的 目 标域。隐喻 so -ht 雪白)。我们不能不说这一切都和隐喻的作用有关。 nww i e( 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一种手段。形成不同概念相互关联的认知方 词义发展的隐喻性是指 “ 词汇的多义性得益于隐喻”,隐喻是 式 。隐喻概念在一定 的文化中能形成一个系 统一致的整体 。普通语 词义发展 、变化 和引伸 的重 要手段。认知科学 已经证 明,人类是通 言中大约有7% 0 的表达方式来 自隐喻概念 , 言的本质就是隐喻 隐 过隐喻认识世 界的,也许早 期的人类是从 自身开始认 识世界的 ,把 语 喻 将理性与想象结合 , 是人们理解不能理解的事物的重要 工具之一 。 自己当成 衡量 一切的标准 ,所 以,反映在语言 中,就产生了一些用 从这一角度出发,隐喻应是词汇教学中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一种手 人的情感、 特征、 行为的概念去体现非人的物体及抽象概念的词汇, 段, 使所学词汇意象化和具体化也是当今词汇教学发展的方向之一。 最 明显的例子就是用人体各个部位的词语描述客观世界的其他物 二、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分析 体,从而使这些词语的意义不断发展、 变化和延伸,形成一词多义。 传统的词汇教学法受到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思想的影 这种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很普遍。 例如,由于作用相同, ot mu h 响,认为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忽视对词语认知理 可以喻指河口、 衣袋口、 瓶口、 火山口、 隧道口等:h m u o ai r t ot f e e h r v 据的观察与讲解。受此影响大多数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 ( pce a o l a ocn, bg aunl t);由于形状相似 , a okt bte v l oa a, tne e , t, a ,c 英语词汇。很多学生抱怨英语词汇太多,且无规律可循。还有学生 t ge o u可以喻指铃 舌、 n 鞋舌 、 火舌: eoge f l a he fe 。 ht t nu a e o b l( o, r) s i 在词汇学 习方面存在误 区,喜欢背一些偏难 生僻 的单词 。有 的甚至 同样, i n s, y , a, mI l , ad fo, ek bc, ed l , oe ee er a ,e h , ot nc , ak ha, p g n 将整本的单词背下,但当口语交流或写作时就词穷,所以词汇学习 bt m 都可以用来喻指非人 的物体,形成多义词 。 oo 等 直都是学生学习英语难以突破的瓶颈。目前常用的词汇学习法有 语 言运用的 隐喻性 是指语 言的运 用得益于隐喻 ,隐喻是语 言运 词缀法、典型例句法、循环记忆法、扩大阅读法等,这些方法在某 用 的重要手段 。在语 言运用 中,隐喻 可以是词汇层面上 的,也可以 种程度上对单词的记忆都起到了作用。但这些词汇记忆法都没有深 是语 法层面上 的。从结构上来 说,隐喻可 以是一个词 ,一个 词组 入到词汇 内部 , 汇的记忆是孤立的 、 词 二维 的、机械的和缺乏意 象, 也可 以是一个句子,一段对话 或者一段文章 。 由此 导致 学生学习事倍功半 。根据 文秋芳的调查 结果,我 国大 学生 隐喻作为一个词或词组 ,可 以是名词 ( 组 )、动词 ( b q 词组 )、 “ 往往追求 语言的准确性和 流利性而不顾多样性 ,学生的二语 能力 形 容词 ( 组)、副词 ( b q 词组)或介 词 ( 组)。例如 ,英语中的a b q a o b lt lu f r n e o p。 r e we h at r n c o e 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没有明显的进步”,而隐喻是词义产生的主要 ri f ul ,aco do arw,ado i pi ;s a er,wo dn mi i o s ok a 理据、 是表达的机制、是同义和多义的来源、是强烈感情的释放口、 fc , s n ys l, fr l i g iain hi t r n wld e ori a e u n e e t e ma n t ,t r y f o e g :t n e t o u a s o po g ,t a e S Ms i f e h h n h e o mel s 是填补词汇缺口的方法。隐喻是 “ 一种常被忽视的联系一词多义的 d a nto s d ,t lu htes a oe t n ’ wo ,t i , n ebms 重要资源 有学者认为学生需发展其隐喻能力,即对隐喻的意识 agr u 等 。
隐喻认知视角下的医学英语术语研究

2312019年43期总第483期ENGLISH ON CAMPUS隐喻认知视角下的医学英语术语研究文/张序娅 赵 青【摘要】本文主要以莱考夫的隐喻理论为基础,介绍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在医学英语专业词汇中的存在。
接着将这种无处不在的隐喻认知运用到含有人名、动物名和植物名医学术语中分析其作用。
通过分析,提高隐喻认知意识不失为提高医学英语术语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隐喻;认知;医学英语术语【作者简介】张序娅,遵义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赵青,贵阳CC英语学校六盘水分校。
“metaphora”,其含义为“carrying across,transfer(带过来;由此及彼)”。
隐喻指的是将一个事物转移到另外一个事物上,涉及“出发点”和“目的地”两个事物,也就是“喻体”和“本体”。
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据《韦伯斯特词典》,隐喻是辞格的一种,通常通过一个词或词组以一事物替代另一事物,并以此来暗示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似性或类推性。
关于隐喻的分类问题,作者主要介绍著名语言学家莱考夫的分类。
他根据领域不同,将隐喻分为: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
结构隐喻指的是通过一个概念来构建另外一个概念,将一个概念的各个词义运用于另外一个不太熟悉或比较抽象的概念,这样新学到的概念可按照原有或已学概念的结构来加以理解。
例如单词anemia中,an-意为without,no没有,“-emia”意为词汇、语音、语法一起构成了语言的三大要素,词汇是语音语法的载体,是构成语言大厦的建筑基石,是学好语言的基础。
随着国际医学交流合作日益增多,医学英语的教学日显重要,许多医学院校在原有的通用英语基础上,开设了职场相关的医学英语课程。
但是在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觉得教学难以开展,学生认为医学英语好像“天书”一样看不懂,学不会。
教学难,学习难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词汇这只“拦路虎”。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学生对医学英语词汇的隐喻意识,培养其隐喻思维能力,作者从隐喻认知视角,分析莱考夫三种隐喻下医学英语术语的特征,进而实现教师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的目标。
隐喻认知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文化 教 育 ll l
莫 馥 宁
隐喻 认知 对大学英语词 汇教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启示
( 州华 立科 技职 业学 院 , 东 广 州 5 12 ) 广 广 13 5
摘 要: 隐喻作 为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 在词汇学习中 演着重要 的角色。针对 当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中 扮 存在的问题, 从认知角度探讨 了隐喻 的本质及其对大学英语词汇教 学的启示。积极借鉴隐喻理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大学英语词汇教 学的发展 。 关键词 : ; 隐喻 认知 ; 词汇教 学 很多的隐喻意义, 十分常用。 而且 以动物为例, 基 语言交际 的失败。因此 ,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本等级词汇如“ o l n w l f , i , i 等 中, dg i , o , o b d p ” ,o f x r g 教师应巧妙地引导学生将语境知识与隐喻 就 比“nIl的隐喻 意义多 。生 活中常见的物 的相似性理论相结合。 a ia f ” l 从而掌握分析 创新隐喻 体 , 如人 的身体部位 ( 、 、 、 诸 头 手 脚 眼睛 、 口等) 词义的方法, 、 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 准确, 更为 轻 基本颜 色( 、 、 、 等) 山川 河流 、 红 绿 黄 蓝 、 日月星 松地把握文章的意义 。 辰 、花草树木等蕴含的隐喻意义也远 比其他词 34立足隐喻思维, . 全面把握一词多义 类多 , /e 的基本词 义为人的眼睛, 日常 例 ̄:e ly l 在 隐喻是词义发展和延伸的重要手段。 在英 语单词时大都停 留在其指示意义上, 对起内涵 生活中由于隐喻而发展 了许多其 他意义: e 0 汉词典中每—个词条下罗列的词义都有一定 的 e f y 意义和隐喻意义很少提及,忽视对词语认知理 ap to ee0 t i , 。另 外, e o t y f h wn 等 a, e d e 还可作 联 系, y 最基本 的是 中心义项, 其他义项则是 由中 据的观察与讲解 ,这在某 种程度上造成 了学生 动词 “ 、观察 ” h ci r e y g t 心义项通过隐喻产生 的。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 看 : e h de w r e n e T l n e i h 词汇学 习的不彻底性, 限制了其词义扩展能 set不难看 出“ 并 we . s 眼睛” 看 、 和“ 观察 ” 是有密切 学中, 教师往往 只简单地介绍词在一定的语境 力 的发展 。词汇学习一直都是学生学习英语难 联系 的, 隐喻思维的延伸。 是 教师在教学 中重视 中的某一具体意义. 而忽视其基本意义的讲解; 以突破的瓶 颈。 所幸, 近年来对 隐喻理论的研究 基本词汇隐喻意义的介绍可以使学生能够深入 或将词 的所有常用含义一股脑地进行讲解 。这 在一定 程度上为 此难题 的解决 提供 了一些启 词汇内部系统掌握词汇意义。 就造成 了学生的词汇学习抓不住 重点。死记硬 示。将对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的启示 3 注意英汉词汇隐喻 的共性与差异 . 2 背。因此, 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应向学生讲明, 多 作初步探讨 。 隐喻 的普遍性体现 了人类 思维的共性, 基 义现象是通过隐喻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 2隐喻认知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于共 同的认知机理, 扎根于不 同文化 中的隐喻 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人们所熟悉 Rc a ( 3: ) 出: i r1 6 2 hd 9 9 指 隐喻是人类语言无 便可能有类似的含义。英汉两种语言虽分属不 的表示人体各部分的词几乎都有通过隐喻机制 处不在 的原理, 人类的 口头交际中平均每三句 同语 系, 但英语 和汉语表达方面有很多相似之 而派 生得 到的其他 意 义:t o f 1 a h ns 0 8 i e e 1 卜 话就有一个 隐喻 。而系统论述隐喻认知理论的 处, 汉语中的许 多成语在英语 中都可找到相应 p n ( 的头部),e e ed ( l e 飞机 a h t y o a nel 针 ef e 当数 l o 和 Jhsn a f o n ,他 们在 1 8 年 出版 的 的表 达如: ed 和“ ” k o 90 “ a ” 头 都能用来指政府 , h 组织 眼), ehn f l k( 山 ad 0 ac o 表针) 再如: he c 。 “ el w ” M 卸 hf We I e B 一书 中就提 出了 “ e 0 j y s v 隐喻 和团体的负责人; ot” “ 都 能指需要供 的基本 义项 为“ “ u 和 日” m h 圆圈” , 根据此义项, 借助隐喻不 的认知观” 指 出了隐喻具有普遍性 、 , 系统性和 养的人,] e hsgt orm u st f d养家 难推测出 “  ̄ : a o f ot o e ( /h I u h e 轮子 ”“ 、方向盘”“ 、旋转”等义项等 概念性。他们在调查 和分析 了英语中大量隐喻 糊 口) 。但是 由于文化差 异 , 在英汉语 言的隐喻 等 。从认知角度的语义演变分析和对词汇来龙 表达之后指 出, 普通语言 中大约 7 %的表达方 表达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差异。例J : 0 t英 去脉的隐喻式溯源。 l 不仅可 以使我们解读词 汇 式来 自隐喻概念,语言的本质就是隐喻。L kf 语对绵羊与山羊有 明确 的区分: ep 以指好 的深层涵义, ao s e用 h 还可使词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 运用 源 域 ㈣ dm i) 目标 域( re d- 人或驯顺善良之意, l e af c fse 指 动有趣、 o an与 t gt o a 如 i ok o he k l p 引人人胜, 有利于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ma ) i 之间的映射来解释 隐喻现象, n 他认 为隐喻 羊群似 的无意识的顺从;ga 指 坏人 淫荡邪恶 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 ot 的本 质是以一种 事物 去解释 和体验 另一种事 如 : esep ad £eg t 好 人 与 坏 人 。汉 语 t he n l o 指 h 1 a 4 结 论 物 。隐喻是从一个 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 映 自古对山羊和绵羊统称为羊, 日常生活中很 在 隐喻作为人们重要的认知方式, 对人们认 射到一个不太熟悉 的。较难理解的 目标域 。如 少加以区分。 又如: 在表达“ 妒忌” 之意时, 汉语和 识 事物, 概念结 构的形 成, 言的发展都起 事物 语 br e r a m t( o e 源域) 从具体 的实体域“ 气压计” 映射 英语用了两种不同的表颜色的词来 表达, 汉语 了重要的作用 。隐喻认知理论与外语词汇教学 到抽象的数量域 ( 目的域)晴雨表 ”e N S 说“ “ ( 辱 A— 红眼病”英语则 说“r n ee ”“re i 相结合的前景是相当广阔的。教师在授课过程 , ge — yd , en wt g h D Q ne fre a te ao ee o te ev” A idx l vs s h brm t f h ny 。在英语词汇教学 中,  ̄ r 教师一方 面要 引导 中要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隐喻观的讲解, 在符 sc a e, t k m r t 甚至更抽象 的其它域 “ o k) 指标 、 标 学生恰 当利用母语正迁移, 深入理解 中西方文 合认知规律的基础上, 采取有效 的策略方法, 使 志 ”e H i i ao ee f yu eea 化内涵类似的词汇, ( 辱 a s b rm t 0 or gnrl r 8 r 还要通过文化 内涵差异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成独 自的词汇学习心理体 hat) el 。人们正是通过隐喻来认识 、 h 思维 、 历 对 比, 经 使学生认识到中西方隐喻思 维的差异 , 有 系, 学会正确使用词汇,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 的学 和表达无形的、 以定义 的概念, 而形成 了语 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 性,正确运 习成绩 。 难 从 言 中的跨概念 的认知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借助 用 词 汇, 造 成误 会 。 以免 参 考 文献 隐喻, 可使学生受益匪浅 , 因此 , 在大学词汇教 33词语使用的语境 隐喻性 . n1 赵艳 芳. 认知语 言学概论 『1 M. 上海: 上海外语 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尝试引人隐喻的方法, 以帮 语 言的意义都是在语境 的基础上实现 的. 教 育出版社, 0 . 2 1 0 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新词 。 交际活动 和言语行为都离不开语境 , 它是确定 [ 2 】皮德敏. 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 学的启示忉. 隐 3隐喻 认知理论对 大学英 语词汇教学 的 语义的重要 因素, 是理解话语的钥匙。 隐喻的生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0 () 2 7 1 0 . 启示 成和理解都离不开认知语境。一个句子所表达 【】 3马瑞贤, 李佐文. 隐喻. 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 3 重视基本范畴词汇 的隐喻意义 . 1 的是字面意思还是隐喻意思常常需要看句子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隐喻认知理论的专业英语词汇教学研究作者:李丽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4年第09期
摘要:隐喻理论在专业英语词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对隐喻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进行可行性分析,接着着重讨论隐喻理论在专业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挖掘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深层联系;对比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隐喻;认知;词汇教学
一、引言
词汇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英语词汇教学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一些词汇的意义发展都是通过隐喻的方式,隐喻是语言词汇体系丰富和演变的一种重要手段。
现今的隐喻研究呈现出一种多角度,多层次和多学科的多元化态势。
隐喻认知理论的研究为语言教学研究提供一个有前景的平台。
二、隐喻认知理论促进英语词汇教学的可行性
从人类思维的载体——语言及人类所依赖的概念系统来看,隐喻在人类的思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
正因为隐喻思维的认知性,它才有利于扩大英语词汇量。
三、隐喻认知理论在专业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一)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
基本范畴词汇是词汇的基础,是语言的核心,包括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基本范畴词汇具有全民性、稳定性、多产性、多义性与组合性。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喻体词不仅都是实体性概念的词,而且都是生活中的常用词,是基本范畴词汇。
基本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有更多的隐喻性用法。
就拿mouth来说,除了最常用的意思是嘴巴之外,还有许多引申的意思。
在英语中,有很多包含嘴这个单词的短语。
“D o not bad mouth me.别说我坏话。
”mouth在这里做动词,表示“说某人坏话”。
put one’s foot in one’s mouth这个短语的意思是say something embarrassing, make a faux-pas(失言,说错话了)。
take the words right out of one’s mouth意思是“说出了某人想说的话,观点不谋而合”。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his mouth意思是某人生在一个很富有的家庭,根本就不用到外面去找工作来谋生。
run one’s mouth意思是to talk excessively or foolishly(说得太多,大嘴巴)。
Leave a bad taste in one’s mouth这个短语的意思是“留下坏印象”。
(二)挖掘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深层联系
基本范畴词汇具有多义性,因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语义结构发生变化。
多义性是语言使用者以一定的认知手段使一个词的基本意义或中心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
自然语言中词汇的多义性基本是隐喻化的结果。
教师在讲解多义词时,应追本溯源,把握中心意义,挖掘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深层联系,探讨多个义项的隐喻理据,就能够将多义词的意义联系表达清楚。
以break为例。
作为动词,break 有下列常用意思:①
打破、断,如: The rope suddenly broke.②违反、违约,如:Don't break the law. ③伤、毁,如:Tony broke Jane’s heart by not marrying her. ④中断、打断,如:The barking of the dog broke our sleep.⑤破晓,如:They arrived at the airport just as the day was breaking.⑥放弃,
如:It is hard to break the habit of smoking.⑦开路,如:We sometimes saw voluntary workers help break paths in villages.⑧毫无得失,如:He bought the sewing machine at $700 and sold it at the same price. He broke even on the deal.⑨闯入,如:A thief broke into my neighbor's house and ran away with some valuables.⑩爆发,如:If a new world war breaks out, can you imagine the consequences?而当名词时,break 有以下常见义,如下:①裂口:Please send for a plumber to repair the break in the water pipe. ②拂晓:Fish mongers start work at the break of the day. ③吃茶点时间:A few of us have a tea-break at 11a.m. every day.④休息:There is one-hour break for lunch.
(三)对比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的文化差异
英汉对应的词汇会包含不同的隐喻意义。
词汇蕴含着文化,民族的文化心理必然会反映到民族语言中来。
教师应该对英汉词汇的隐喻现象进行对比,揭示英汉文化的差异,加深学生对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认知过程和规律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和认知方式的感知。
就拿颜色词来说。
英语中的颜色词,除了指示颜色外,大部分都具有文化含义,如red有“血腥、危险、暴力、亏损”之意,见于短语red ruin(火灾),red battle(血战),red light(红灯),Red Scare(红色恐怖,指前苏联十月革命),red ink(赤字);green 有“嫉妒的,有经济实力的,少经验的”意思,见于短语green-eyed(眼红的),green power(财团,因美钞为绿色,green象征“美元、财力”),a green hand(生手);yellow有“淫秽的,卑鄙的,胆小的”之意,见于短语yellow journalism(黄色新闻),a yellow dog(卑鄙小人), a yellow-livered person(胆小鬼); white有“纯洁的,善意的,有教养的,胆怯的,昂贵而无用的”之意,见于短语a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a white man(有教养的人),white-livered(胆怯的),white elephant(昂贵而又无用之物)。
black有“恶运的,恼怒的,暗淡的”之意,见于短语 black day(凶日),black sheep(害群之马), black in the face(脸色铁青),black future(暗淡的前途)。
四、结语
在我国的专业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入隐喻认知理论是可行的。
隐喻理论对学生学习词汇,理解并掌握词汇的用法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隐喻的概念,重视基本范畴词汇
的教学;挖掘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深层联系;对比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的文化差异。
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发现和总结词汇的隐喻性,让学生能更牢固地记忆词汇,也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词汇。
■
参考文献
[1]戴敏隐喻认知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阐释[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
[2]林书武.国外隐喻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
[3]Lakoff.G & Johnson, M. Metaphor We Live By [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 林书武.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焦点和趋势 [J]. 外国语,2002,(1).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李丽(1984-),女,江西吉安人,江西科技学院外语外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