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

合集下载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及答案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及答案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及答案导学案:第一部分:认识再塑生命的人1. 请简要介绍再塑生命的人的概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你认为再塑生命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和能力?请列举至少三点。

3. 请结合实例说明再塑生命的人在社会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第二部分:如何成为再塑生命的人1. 你认为一个人如何才能成为再塑生命的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2. 请提出至少三条具体的行动建议,帮助自己或他人成为再塑生命的人。

3. 你是否认为再塑生命的人与成功的人有何不同?请说明理由。

答案:第一部分:1. 再塑生命的人是指那些能够在逆境中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行动和信念影响和帮助他人的人。

在当今社会中,再塑生命的人扮演着积极的榜样作用,激励着更多人勇敢面对困难,并展现出生命的力量和价值。

2. 再塑生命的人应该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乐观向上的态度。

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他们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气馁不放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并在过程中不忘帮助他人。

3. 以李娜为例,她是一位再塑生命的人,曾经在职业生涯中遭遇挫折和伤病,但她始终坚持训练、努力拼搏,最终获得了网球大满贯的荣誉,并成为了中国网球的代表。

她的坚强意志和拼搏精神启发了无数人,激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第二部分:1. 要成为再塑生命的人,首先需要建立坚定的信念和目标,相信自己有克服困难的力量,并为此努力奋斗。

同时,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挑战,不被困难所压倒。

2. 行动建议:- 培养自律和毅力的习惯,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 培养同理心和责任心,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和成就,传递正能量。

-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善良,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坚信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3. 再塑生命的人与成功的人的最大区别在于,再塑生命的人注重的是如何在逆境中坚强成长,如何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行动感染和帮助他人,展现出生命的力量和价值;而成功的人注重的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获得物质和地位上的成功。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及参考标准答案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及参考标准答案

10.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1.作者简介1 / 7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

2. 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思路, 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 “我” 学习的具体事例, 领会莎莉文老 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莎莉文老师给 “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理解“再塑生命” 的含义, 感受“我” 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领会莎利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 以 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二、教案重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领会莎莉文老师 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 体会莎莉文老师给 “我” 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理解“再塑生命” 的含义, 感受“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教案过程 一、新课导入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 — 1968) ,19 世纪(国家)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 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

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 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 自由勋章”等奖项。

美国的马克 ?吐温说: “19 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 破仑、一个是海伦。

”她的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的生活》 《我的老 师》等。

2.背景链接海伦?凯勒一岁半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 能力。

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17 岁,海 伦?凯勒考进哈佛大学,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

大学期间, 她开始写作。

毕业后, 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并在繁忙的工 作中先后完成了 14 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富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全文结构和人物性格。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3、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

在探究作者成功的原因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与困难做斗争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1、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身为体格健全的孩子,要体验海伦·凯勒的心理感受,从盲聋哑人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生活世界。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活动法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视频、歌曲等。

2、学生分组查阅资料。

⑴收集有关海伦·凯勒和安妮·莎利文的资料。

⑵搜集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⑶搜集有关爱的名言。

3、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大意,注意用笔勾画疑难点。

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4、学生分组提出疑问。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感体验游戏活动导入公开课《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篇7教学目标:1、了解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老师的生平经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3、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学习重点: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10.《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莎莉文老师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感受“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领会莎利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以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 体会莎莉文老师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感受“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作者简介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 —1968),19世纪(国家)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

完成了她的一系列着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美国的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

”她的主要着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2.背景链接海伦?凯勒一岁半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7岁,海伦?凯勒考进哈佛大学,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

大学期间,她开始写作。

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着作,最着名的是其自传《》。

海伦?凯勒无比敬爱和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人,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导学案》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导学案》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及其成就;2. 理解盲聋女孩海伦·凯勒如何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3. 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勇气和毅力。

二、导学重点:1. 海伦·凯勒的成就及其影响;2. 海伦·凯勒如何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3.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导学难点:1. 如何理解海伦·凯勒在逆境中刚强不屈的品质;2. 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四、导学内容:1. 海伦·凯勒的生平及成就介绍;2. 海伦·凯勒如何克服盲聋的困境;3. 海伦·凯勒的人生启迪。

五、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伦·凯勒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她的基本情况;2. 进修:讲解海伦·凯勒的成就和影响,让学生了解她是如何通过尽力和毅力克服困难的;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海伦·凯勒的品质和人生态度,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4. 总结:总结海伦·凯勒的人生启迪,激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刚强。

六、教室作业:1. 写一篇关于海伦·凯勒的读后感,表达对她的敬佩和感悟;2. 思考并回答: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类似海伦·凯勒面临的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七、拓展延伸:1. 邀请盲聋学生或专业人士来校分享经验,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盲聋人士的生活;2. 组织学生进行公益活动,关爱盲聋人士,传递正能量。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英勇面对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愿我们都能成为像海伦·凯勒一样的“再塑生命的人”,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力量。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含答案)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含答案)

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课题:《再塑生命的人》课型:新授课审核:审阅人签字课时:第一课时执笔:___上课时间:___使用者:___班级:___家长签字:___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品味本文清晰朴实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二、学习重难点: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晰朴实,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内容与方法1、熟读课文,扫清课文字词障碍。

(把你能理解的词语写在下面,并运用它。

)2、感知课文内容,你读懂了课文写了几件事情,请把它写下来。

3、查找作者相关资料,把你所搜集到的资料写下来。

我的预习情况:原因是:组长签字:家长签字:(二)、导入新课(谈话导入,激起学习兴趣,引出课题、提示学习目标)1、检查预习情况。

2、分享搜集资料。

(三)、合作探究1、快速默读课文,感知内容,思考回答:(小组合作)①复述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简洁的语言概括。

②这几件事情表现力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③读了本文,你认为安妮.莎莉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2、细读课文,问题探究。

课文说莎莉文老师重塑了海伦的生命,这个生命指的是人重新获得了生命吗?你是怎么理解“再塑生命”的,请你说一说。

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以上环节由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与分享、小结)(四)、拓展延伸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课文第三部分师生的问答中,有几个探讨什么是爱的句子,请你把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含义,你也可以模仿着写句话。

(五)课堂总结(六)当堂检测基础训练1.下列加黑字中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搓捻(cuōniǎn)恍然(huǎnɡ)迁徙(xǐ)钥匙(yuè)B.绽开(zàn)譬如(pì)觅食(mì)预兆(zhào)C.截然(jié)繁衍(yán)喷水(pēn)利爪(zhuǎ)D.涨红(zhànɡ)筑巢(cáo)遨游(ào)栖息(qī)2.下列句子中出现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一.导入明标:1.培养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富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全文结构和人物性格。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3.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

在探究作者成功的原因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与困难做斗争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

二.自学互学:1.海伦·凯勒简介2、莎莉文老师简介那么,是谁引领海伦·凯勒走上了漫长的人生路,是谁把海伦·凯勒带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是谁给海伦·凯勒再塑了生命?这里,我们要认识一下帮助海伦创造奇迹、重塑生命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ppt介绍莎莉文老师)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

5岁时因一场眼疾失去大部分视力。

1880年10月进入帕金斯盲人学校。

此间经过两次眼部手术,安妮的视力得到部分恢复。

从帕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后,1887年3月,安妮来到海伦·凯勒家做家庭教师。

安妮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在没有任何教育经验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的少女,直至进入大学。

1936年10月19日,用全部心血培育了20世纪不朽奇葩海伦·凯勒的传奇女性安妮·莎莉文在人们的惋惜声中与世长辞。

3.默读课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记叙的主要事件,找出文章的纲领句三.展示探讨:(一)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再塑生命”的历程:1.生命的原貌──(请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海伦在认识莎莉文老师之前的生活。

) 2.生命的火光──(可请学生把课文⑥~⑪自然段从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来讲述一个海伦在学习具体事物时的故事。

)3.生命的光明──(由学生朗读课文25~39自然段)(二)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再塑生命”是怎样理解的呢?(三)以海伦学习“杯”和“水”的区别为例,说说“再塑生命”过程中遇到的挫折。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4.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研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程序设计一、介绍海伦凯勒,引起阅读兴趣,导入新课结合课下注释,了解海伦凯勒,设问:是什么原因让她成为有如此杰出成就的伟人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板书文题、作者)二、朗读,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分读课文,余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下列词语:企盼迁徙繁衍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3.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描述的生活世界。

体会莎莉文这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

带着下列问题,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

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七年级语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二《再塑生命的人》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

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

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记叙文,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这样的文章,有了一定学习基础,而且对于海伦·凯勒的故事,他们已经在小学六年级学过《永远记住您,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再塑生命的人
年级: 初一(语) 科目: 语文课型:新授授课组编:校对: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文章所写内容。

2、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阅读体验的过程。

3、揣摩文章中的重要语句,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

重难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

◆预习案
※复习:
散文的定义:。

散文的特点:。

※预习:阅读《再塑生命的人》,厘清文章中生字词的字音、字形、释义。

◆探究案
※探究任务一:心理描写的方法。

1.找出文章中有关心理描写的语句,并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探究任务二:理清《再塑生命的人》整体脉络。

1.朗读《金色花再塑生命的人》,找出莎莉文老师是如何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作出概括。

※探究任务三:感悟“再塑”“我”生命的过程。

1.通过文章了解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了解“再塑生命”过程中“我”的变化。

※典型例题
1、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2、文章是怎样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我”这个人物?。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满分:10分)
1.注意加黑字的注音。

搓捻()截然()
感慨()惭愧()
譬如()激荡()
怦怦()绽开()
暂时()小心翼翼()
2、多音字
数字()盛开()
数落()盛饭()
数见不鲜()
3、重点词释义
不求甚解: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簇,丛集、聚集。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胜,完、尽。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身体由于过度劳累而无法支撑。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

领悟:领会;理解。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油然而生:指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反思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知识拓展
叙事散文
定义:叙事散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

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