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丨12.30---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每日一题 含答案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每日一题 含答案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每日一题一、阅读下面这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皇祜二年(1050)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葛溪驿,写下这首诗。

漏:漏壶,古代计时器。

未央:未尽。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驿站月色昏昏、漏声滴答、一灯如豆,景中融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最觉风露早”是羁旅之人身病受困的独特感受,“梦”是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C. 尾联属以景结情写法,所写秋蝉聒噪和疏桐黄叶之景更增添无穷的感慨与辛酸。

D. 全诗以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意象真实表现了诗人羁旅独苦的心境。

2. 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寄逸人高浸士林鸿独倚城南百丈阑,粤乡秋思浩漫漫。

平台树色催残照,近郭砧声报早寒。

云物正当摇落后,关河终念别离难。

龙门别墅今宵月,谁与相同把酒看?【注】龙门别墅:是诗人朋友高漫士在东海之滨所建的住所,与高没士的隐逸生活黛密相连。

诗人曾多次造访此处,与他同游。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纯为写景,写诗人身处粤乡之秋,独自凭栏远望,寄托漫漫秋思。

B.頷联写诗人登高所见所闻,由远及近,景象凄寒,饱含悲凉伤怆之意。

C.颈联由景入情,由实入虚.诗人的感情深挚动人,情景转换十分自然。

D.尾联又推开一层,以想象和发问收尾,所表感情委婉曲折、含蓄蕴藉。

4.本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婆,人道是、清光更多。

吕叔潜:作者志同道合之友。

姮蛾: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部编版八年级上12课经典诗歌鉴赏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12课经典诗歌鉴赏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12课经典诗歌鉴赏题附
答案
本文档为"部编版八年级上"教材第12课中的经典诗歌鉴赏题附答案。

以下是每个题目的鉴赏要点以及相应答案:
---
1. 《关山月》 - 李白
题目:根据诗意回答以下问题:作者描写了何种景色,以及这种景色给作者带来的感受和思考。

答案:诗中描绘了大自然中难得一见的美丽景色,用诗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关山月照备光辉,行人归去青门外”。

这种景色给了作者深深的感受和思考,使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
2. 《夜雨寄北》 - 杨慎
题目: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通过描写夜雨滂沱,将故乡的情怀与滂沱的夜雨相比,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

---
3. 《春暖花开》 - 柳永
题目:诗中的“春暖花开”一词,何含义?
答案:诗中的“春暖花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

它象征着希望与美好,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请注意,本文档中的答案都是基于文字内容理解的个人观点,可能会因个人理解不同而有所差异。

建议仅供参考,具体需要以教材或老师的解释为准。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3.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春风吹又生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把酒问青天5.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浓睡不消残酒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B. 黄河入海流C. 欲穷千里目D. 会当凌绝顶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答案:C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王勃答案:B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张九龄D. 王维答案:C5.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象及其表达的情感。

答案:此句意象宏大,以黄河之水比喻人生如流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感慨。

2.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如何表达对贫苦人民的同情?答案: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茅屋被秋风破坏的景象,以及对风雨中无家可归者的同情,表达了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关怀。

3. 请解释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意境。

答案:此句描绘了雨后山中清新宁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4.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诗人如何通过“昨夜雨疏风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答案:诗人通过描写昨夜风雨的景象,隐喻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古诗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古诗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古诗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古诗鉴赏专题练习1:幽州夜饮[注]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做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6分)答:(2)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答:古诗鉴赏专题练习2: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逋逃:愤激之词,意为漂泊无家。

③行朝:朝廷迁移不定。

(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5分)答:(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答:古诗鉴赏专题练习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金陵怀古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①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②。

注①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风雨停则为石。

②洛中:古都洛阳。

(1)第一首诗中“山形依旧枕寒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5分)答:(2)这两首诗同属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6分)答:古诗鉴赏专题练习4: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晁补之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

余霞散绮,向烟波路。

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

几点渔灯小,迷近坞。

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

觉阮途穷,归心阻。

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

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

古诗词赏析练习题及讲解高中

古诗词赏析练习题及讲解高中

古诗词赏析练习题及讲解高中### 古诗词赏析练习题及讲解题目一:阅读李白的《静夜思》,回答以下问题:1. 诗中“床前明月光”中的“明月光”象征着什么?2. 李白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请分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诗的意境。

答案:1. “明月光”在诗中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明亮的月光如同诗人心中对家的渴望,清晰而强烈。

2. 李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以及在异乡孤独夜晚的寂寞和无助。

3. “举头望明月”表达了诗人在夜晚仰望天空,看到明亮的月亮时,心中涌起的对家的思念。

而“低头思故乡”则描绘了诗人低下头来,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无限回忆和思念,这两句诗形成了一种从外向内,由表及里的意境转换,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

题目二:阅读杜甫的《春望》,回答以下问题:1. 诗中“国破山河在”一句,如何理解?2.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3. 请分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的意象。

答案:1. “国破山河在”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在国家遭受战乱,国破家亡的背景下,山河依旧,但国家的命运却已改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无奈。

2. 这首诗的主题是忧国忧民,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深切感受。

3. “感时花溅泪”通过花的泪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哀伤;“恨别鸟惊心”则通过鸟的惊心,传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楚。

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题目三: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回答以下问题:1. 诗中“明月几时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请解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3. 这首诗的韵律特点是什么?答案:1. “明月几时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味着诗人希望亲朋好友能够长久地生活下去,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表达了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完整版)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要逐项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聚焦比较,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误点。

一、西塞山①下作韦庄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

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的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C.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薇、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

2.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6分)二、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集:古代诗词鉴赏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集:古代诗词鉴赏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集:古代诗词鉴赏一、唐宋诗词欣赏1. 以下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2. 下面哪首诗是杜甫的作品?a) 《登高》b) 《春晓》c) 《静夜思》d) 《望岳》3. 以下哪位诗人被称为“诗鬼”?a) 苏轼b) 李商隐c) 杜牧d) 白居易4. 下列哪首诗是王之涣的作品?a) 《登鹳雀楼》b) 《将进酒》c) 《月下独酌》d) 《静夜思》5. 下列哪首诗讴歌的是自然景色?a) 《月下独酌》b) 《九思》c) 《饮中八仙歌》d) 《登高》二、古诗填空请根据古诗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题。

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哪首诗?答:《登鹳雀楼》。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首诗的开头?答:《静夜思》。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诗在表达什么意境?答:表达了作者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追求和对人生奋发上进的寄托。

4.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绘的是什么景色?答:描绘了壮丽的山水风景。

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答:春天。

三、宋词鉴赏请根据给出的词意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1.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哪位词人的作品?答:李清照。

2. “寒食上巳闲寻处,却到杨花酒舍。

”这是哪位词人的作品?答:苏轼。

3.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这是哪位词人的作品?答:周邦彦。

4.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哪位词人的作品?答:元好问。

5. “金沙水拍云垂落,暮禽吟春影动摇。

”这是哪位词人的作品?答:辛弃疾。

以上是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集中的古代诗词鉴赏部分。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优秀的唐宋诗词,可以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和欣赏,培养对诗词的审美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深入领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感受到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兴八首(其六)①杜甫瞿塘峡口曲江头②,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③。

珠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注】①本诗是安史之乱后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所作。

②瞿塘峡:三峡之一,在夔州东。

曲江:在长安南。

③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兴庆宫内。

唐玄宗为方便游赏,自兴庆宫筑夹城复道,直通曲江芙蓉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A.此诗是杜甫困居夔州时,对失陷之后的长安的追思,虽衰损颓唐,却语言浓丽。

B.颔联回忆玄宗当年的游宴与安史之乱的爆发,含蓄暗示了致乱的原因,语意含蓄。

C.颈联写楼亭富丽、游船往来、水鸟飞舞等奢华堂皇的实景,可见当年长安富奢。

D.尾联写对曲江歌舞地的回顾,表达对国事衰颓的痛惜,也是对兴亡盛衰的感叹。

(2)金圣叹在《杜诗解》中评论杜诗:“可痛可悲,使人心尽气绝。

”请谈谈你对此诗首联的理解。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纳兰性德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

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

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

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1)这两首诗歌从题材上看都属于________诗,第一首诗歌所写的景物季节是________。

(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和“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两句共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黄庭坚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①况当年定计,昭陵②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一题丨12.30---诗歌鉴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 本诗内容上主要是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

C. “问君何能尔”是询问朋友选择隐居之地的原因,“君”是对友人的敬称。

D. 全诗结句“欲辨已忘言”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而无奈的心态。

2.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别偷懒!
做完看能看答案哦~
【答案】1.B
2.情景交融,描写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展现热爱自然、悠然自得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

【解析】1.试题分析:B项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A改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 “问君何能尔”: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君”是作者自称。

D“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而无奈的心态”错。

作者承接上文中描述的悠然地采菊、眺望南山的生活,觉得似乎这里就包含着人生的至理,但再去细细追寻,却又无迹可辨了。

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

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2.试题分析:赏析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

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

“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从抒情方式上讲,属于情景交融。

一定要答出诗句所抒发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