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识源】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蒲柳人家》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2)

合集下载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蒲柳人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这篇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3、品味小说的语言。

【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这篇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常识1、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简介《蒲柳人家》: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

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

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

全篇小说共分12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不到2节的篇幅,其余10节随意分杈,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

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笔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

二、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工具书注音释义三、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小说节选部分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学生自读课文并作旁批,讨论交流。

)师生归纳: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憎分明,泼辣大胆,刚正不阿,爱打抱不平,是女中的豪杰。

爷爷何大学问:他长得象关公,脾气性格也象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

他也有自己的弱点,好说点大话,喜欢戴高帽,虽没有多少钱,却爱讲排场,摆阔气,每次从口外赶马回来,都要请知音相好们来聚会,吹一吹他沿途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四、问题研究为什么说这篇小说具有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讨论理解。

)首先,从人物形象上来说,这篇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

他们身上那种侠肝义胆、仗义轻财、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的品格,正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是《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小说一贯宣扬和传承的价值追求。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蒲柳人家教案学案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蒲柳人家教案学案教学反思

《蒲柳人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2、过程与方法: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难点: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

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

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

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作者简介刘绍棠(1936~1997) 当代作家。

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

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

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

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

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

九年级上册语文《蒲柳人家》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蒲柳人家》教案、教学设计
3.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
5.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在面对《蒲柳人家》这样的文学作品时,仍需在以下方面进行引导和提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如一片蒲柳、乡村景象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它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自然引入课文标题——《蒲柳人家》。
2.提问:“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你们觉得这篇课文可能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九年级上册语文《蒲柳人家》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蒲柳人家》是九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学习该课文,使学生能够:
1.掌握课文生字、生词,如“蒲柳”、“庇荫”等,并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如主人公蒲柳先生的高尚品质、坚韧意志等,并学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5.情感教育,渗透价值观: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6.课后拓展,巩固提高:
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如阅读拓展、写作练习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7.教学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蒲柳人家》课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蒲柳人家》课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蒲柳人家》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蒲柳人家》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掌握生字词和词语的含义、用法。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感知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理解文本的能力。

训练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理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掌握生字词和词语的含义、用法。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的把握。

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以图片展示蒲柳人家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课文背景。

提问:“你们对家乡的自然风光有何印象?”2.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大意。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学生通过造句巩固生字词。

4.人物形象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老柳树、小河、燕子等。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环境描写。

2.环境描写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如:老柳树的形态、小河的流淌等。

学生通过描绘,感受课文中自然环境的美好。

3.主题思想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主题思想,如:家乡的变迁、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要求描绘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1.作业反馈教师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

2.课文复习教师带领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知识点。

3.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1.环境描写分析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课文中找到了哪些环境描写的句子?它们给你们什么感觉?”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比如‘老柳树垂下的枝条像老人的胡子,随风轻轻摇曳’,这句话不仅描绘了柳树的外貌,还赋予它一种生动的情感。

金识源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蒲柳人家》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金识源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蒲柳人家》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蒲柳人家》教师寄语:“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学习目标:1、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3.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审美趣味。

学习重点1、体会人物形象刻画的技巧。

2、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学习难点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关于作者: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

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

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

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作品反映农村的浓郁历史和风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

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

作品有短篇:《青枝绿叶》《中秋节》;中篇:《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二等奖);长篇:《春草》《京门脸子》等。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擀()嘬()剜()檎()荣膺()腌臜()捯气()隐匿()呼哨()断壁残垣()如坐针毡()影影绰绰()2.解释下列词语一气呵成:如坐针毡:影影绰绰:望眼欲穿:二、理解探究1、文章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你认为主人公是谁?断定的理由?2、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3.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

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那么,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什么?4.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三、合作释疑1. 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2.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3.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

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四、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蒲柳人家教案鲁版版五四制1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蒲柳人家教案鲁版版五四制1

蒲柳人家(节选)【学习目标】1.通过赏读人物出色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述,把握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鲜明的个性特点。

2.欣赏这篇小说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语言特色。

3.领略小说中所蕴藏的人情美和生活风俗。

4.用一般话正确、清楚、连贯、有情感的朗诵课文。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鲜明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小说的民族风格和语言特色。

教学方式:拟用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读课文,把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进程】:一、导语设计同窗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

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

今天,咱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确实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

让咱们一路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作者及题解】一、刘绍棠(1936~1997)今世作家。

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

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

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讲义。

代表作品有《青枝绿叶》、《蛾眉》、《蒲柳人家》。

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述从容自然,结构简练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2.【背景材料】《蒲柳人家》是今世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发那时文坛的普遍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并非复杂。

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还有打算。

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

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结婚。

《蒲柳人家》优质课教案

《蒲柳人家》优质课教案

《蒲柳人家》优质课教案《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本站今天心准备了《蒲柳人家》优质课教案,有所帮助!《蒲柳人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通过赏读人物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把握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鲜明的个性特征。

2、欣赏这篇小说的独特民族风格和语言特色。

3、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领悟劳动人民淳朴的人情美。

【教学重难点】掌握人物的个性特征,学习小说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及设想】1、诵读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做背诵要求,使学生领悟小说语言的运用。

2、研讨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

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京东北运河畔,朴实的民风孕育了朴实的人。

他们重情重义,爽朗豪放,在他们身上,有着中国农民的人情美。

在充满了浓浓乡土气息的语言描写中,他们小男孩,何满子,爷爷何大学问,奶奶一丈青,是那样的鲜活灵动!看哪,他们正向我们走来。

二、预习检查1、作者及题解:刘绍棠(1936~xx)当代作家。

河北通县人。

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

中年,阅读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孔梨作品熏染。

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

2、背景资料:《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50年,曾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代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全篇小说共12节,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表现了他们多情重义,除奸助良,扶贫济困的美德。

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这两节浓笔重彩描写了书中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的男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

课文《蒲柳人家》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课文《蒲柳人家》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课文《蒲柳人家》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课文《蒲柳人家》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蒲柳人家》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文《蒲柳人家》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这篇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3、品味小说的语言。

【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这篇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常识1、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简介《蒲柳人家》: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

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

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

全篇小说共分12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不到2节的篇幅,其余10节随意分杈,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

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笔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

二、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工具书注音释义三、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小说节选部分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学生自读课文并作旁批,讨论交流。

)师生归纳: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憎分明,泼辣大胆,刚正不阿,爱打抱不平,是女中的豪杰。

爷爷何大学问:他长得象关公,脾气性格也象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

他也有自己的弱点,好说点大话,喜欢戴高帽,虽没有多少钱,却爱讲排场,摆阔气,每次从口外赶马回来,都要请知音相好们来聚会,吹一吹他沿途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柳人家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知识与能力:小说塑造人物性格时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从主要人物“爷爷”、“奶奶”的形象分析入手,学习课文通过肖像、动作、语言描写甚至是外号来塑造人物的方法;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他们的优点,也要写出他们的缺点,要写出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而不是为了写作文而虚构出来的“平面”人物。

体会课文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调动学生的生活和阅读经验,仔细阅读课文,从中提取信息,概括人物性格,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通过反复阅读、比较,体会课文语言的乡土气息;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探讨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说中描写的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感受没有遭受物质欲望污染的健康纯净的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这种健康纯净的生活中属于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思考应当以怎样的方式生活。

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这种思考应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话可说。

教学重点1、感悟文中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2. 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3.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方法1.拟题法、感悟法模仿章回体小说的形式引导学生给课文拟题,以对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

2.诵读法、探究法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感悟小说语言的魅力。

3.研讨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

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学生欣赏古运河图片。

2、教师导入课文:A让我们想像着北运河两岸恬美秀丽风光,呼吸着瓜棚豆地泥土气息,在运河淙淙流水的指引下,走进别具乡土风味的《蒲柳人家》B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

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

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

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板书文题、作者)二、整体感知文本___感悟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A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

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鲜明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

奶奶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因为年轻纤夫的无理,她大打出手,赶得纤夫纷纷落水。

她那刚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

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

爷爷何大学问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

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

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

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B.概括人物形象“一丈青大娘”:泼辣大胆豪爽坦诚口苦心甜溺爱孙子“何大学问”:仗义疏财慷慨豁达侠肝义胆好说大话喜戴高帽子爱讲排场摆阔气何满子:聪明机灵活泼顽皮C.师生合作完成对联,同时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①对乡邻、伙友及弱者的友爱(一丈青)治病救人妙手回春(大学问)仗义疏财古道热肠②对无理人盗马贼的态度、一丈青大闹运河滩大学问威震古北口③对何满子的亲情疼孙儿千方百计保平安请先生三餐一壶望成龙D、探究塑造人物形象方法__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投影)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

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的怒气和力气,泼辣无比的性格跃然纸上)“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

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三. 精彩语言片断赏析___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A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B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C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D . 教师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

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

另一方面。

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如:“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

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精彩的语句、段可作摘抄和背诵。

)第二课时四、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1).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师提示: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

确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

如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2).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合作探究:《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

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联系熟悉的占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等,进行比照、交流,教师点拨: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A,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

这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B,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

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占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占典传统的继承。

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

小说的结构得《水浒》神韵,即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

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小结: 总之。

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同学们,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

“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这满怀的率真之情,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感的一把钥匙。

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

五、拓展迁移学习实践(1)、讲故事。

(2)、评人物。

3)、模仿写作:请你模仿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描写你的一位授课老师,力求传神,有文采六、布置作业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

请你运用这种手法,描绘生活中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

七、板书设计蒲柳人家教学构思“一丈青大娘”:. 1.联系生活,重点切入泼辣大胆刚直不阿民族作风 2 阅读课文,走近人物口苦心甜溺爱孙儿民族气派 3 品味语言,体会风情“何大学问”:4 关注现实,思考生活侠肝义胆仗义轻财 5 内引外联,拓宽视野好说大话慷概豁达附、简介作家作品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

北京市通州区人。

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

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

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

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

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