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中国执政党的权威建设
论社会转型期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0 6年 5月 第2 0 第 3期 7卷
中共 o ic l mmie c o lo C T eJ u a o n a rvn i 党校 学报 S h o fte CP h o r l fYu nn P云 南省委Co n a te t h
题。 2 绩效基 础 、
其 可能 面 临的影 响 , 而 不断夯 实 党 执政 的合 法性 基 从 础。 样 , 这 我们 党 才能永 远 立于 不败 之地 , 现长 治久 实 安 的夙愿 。
一
政 治 统 治 者满 足 社会 各 阶级 或 阶层 的功 利 性 需
、
合法性 基础 的 构成 要素
面对 社会 的重 大转 型 , 为执 政 的 中 国共产 党 应 作 正 确认 识 和 理 性 应 对 社 会 转 型期 党 执 政 的合 法 性 及
信仰 。” 这句话中的“合法性 ’ ④ ‘ 信仰” 问题 , 其实质就 是 指 执政 的 理念 基 础 ,即意 识 形 态 的认 同与 支 持 问
去 时 ,它 的合法 性 危机 也 就产生 了 。马 克斯 ・ 伯 指 韦 出 : 一切 经验 表 明 , 有 任何一 种 统 治 自愿 地满 足 于 “ 没 仅 仅 以物质 的动 机或 者 仅仅 以情 绪 的动机 , 或者 仅 仅 以价值 合乎 理性 的动机 , 为其 继 续存 在 的机会 。毋 作
求, 这就是政治合法性的物质基础 , 即最重要 的绩效 基础 。绩 效 ( 普 塞特 称之 为 “ 效性 ” 是 一种 “ 定 利 有 ) 特 支持 ” 。一 般来 说 , 政党 的 执政 绩效 越 大 , 的合 法 执 它 性就 越 高 , 执政 地 位就 越牢 固 ; 反 , 的合 法 性 就越 相 它 低, 执政地 位 就越 不牢 固 , 至可能 丧失 执政 地位 。正 甚 如 利 普塞 特 指 出 ,一 个 政 治 体 系 如 果 无视 “ 定 支 特 持 ”“ 再 地或 长 期地 缺乏 有 效 性 ,也 将危 及 合 法制 ,一 度 的稳定 ” “ 续 几个 时 代 ,长 期保 持 效率 的政 治制 、延 度 可 以得 到合 法 性 ”而 “ 现 代世 界 , 、 在 这种 效 率 意 味 着不 断 的经 济发 展 。” 当然 , 济 的发 展也 不 一定 就 ② 经 能增 强党 执政 的绩效 基础 。因为如 果发 展 中 的分 配 公 正 问题 没解 决好 ,党 执政 的绩 效 基 础也 会 受 到 削弱 。 改 革 开放 以后 , 国人 民生 活 水 平提 高 了 , 也 出 现 我 但 了“ 起碗 吃 肉 , 端 放下碗 骂 娘 ” 的现 象 。
社会转型期中国执政党的权威建设

观需要相联系, 从根本上决定着党能否始终巩固执政地位,
永远 立于 不败之地。列 宁曾经说过 : 堡垒最容 易从 内部攻
中 四 蝴 党 I 共J委 l I 省 校 囱
破。 一个政党 尤其是执 政党 , 如果 内部不稳 固 , 会受 必然
到侵蚀 , 政 7 执 0多年的苏共最终倒 台 , ~个根本 性的原 因
政治权威 是一个政治体 系存在 与发展的基础 , 尤其是
内环境和 发展 阶段 , 邓小平 同志提 出了 “ 以经济建 设为 中
处于社会转型 期的 中国, 一定的政 治权威必 不可少。在 政
治学领域 , 政治权威 实质 上是 民众对公 共权 力体 系的内心 认 同 , 现为社 会成 员对政府 ( 治领袖 、 政党 、 家机 体 政 执 国
这是执政 党权威来 源的外部诉求 , 也是核 心部分。权 威 的一个主要特点是 大众认 同性 , 影响力的强 弱取决 权威
于 权威施 加对 象对 权威 的认 同程度 。作 为深层政 治意识 的一种体现 , 大众 民主认同性对于政治权 威来说无疑是至 关重要 的 , 获得丰 富的大众 民主认 同资源 是确 立执政党权 威 的根本。
成 员对 中国共产党执 政 的高度 认 同。二是强 大的意识 形 态吸 引力和凝 聚力。在任何~ 个社 会 , 统治阶级 的法律 思
想、 社会 文化 、 值观 、 价 宗教 等都是 “ 通过 意识形 态 的教 化
论社会转型期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产 党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武 装 起 来 的 政 党 .马 克 思 主 义本 身 就
是 人 类 先 进 文 化 的 结 晶 . 这 充 分 说 明 中 国 共 产 党 本 身 就 是 先 进 文 化 发 展 的 产 物 。 十 多 年 来 , 国 共 产 党 住 领 导 中 国 八 中 革 命 和 建 设 事 业 的 历 史 发 展 过 程 中 , 始 终 坚 持 着 中 曰 先 进 文 化 的 前 进 方 向 . 举 中 同 先 进 文 化 的 前 进 旗 帜 . 力 建 设 高 努 和 弘 扬 反 映 革 命 、 设 和 改 革 要 求 的 新 文 化 . 涤 旧 社 会 遗 建 荡 留 下 _ 的 和 外 渗 透 进 来 的 腐 朽 没 落 的 旧 文 化 . 从 思 想 上 来 精 神 上 极 大 地 解 放 和 激 励 了 广 大 十 部 群 众 . 在 全 党 和 仝 国 人 民 中 形 成 了 凝 聚 人 心 、 统 一 意 志 的 正 确 思 想 和 同 理
的 民族 的科 学 的 大 众 的 社 会 主 义文 化 的 要 求 .促 进 全 民族
形 态 、 为 准 则 、 度 规 范 过 程 中 所 贯 穿 的 一 整 套 富 有 一 定 行 制
意 义 和 一 定 秩 序 及 规 则 的 价 值 取 向 、 为 方 式 、 感 态 度 和 行 情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和 科 学 文 化 素 质 的 不 断 提 高 , 为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和 社 会 进 步 提 供 精 神 动 力 和 智 力 支 持 ” I 。 为 此 , 强 ] 加 党的执政文化建 设 , 要在思想 维度上坚 持“ 向现代化 、 一 面 面 向世 界 、 向 未来 ” 面 这 个 面 向 。即 是 说 . 强 党 的 执 政 文 加 化 建 设 , 不 能 脱 离 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的 实 际 , 不 能 自 我 既 也
转型时期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构建

如哈贝马斯所 育 , 任何一种政治系统 , 如果 它抓不住合 法性 。
那么, 它就不可能永久地保持住群众 ( 对它所持 有 的) 的忠诚
相互作用 , 同为政治 系统莫 定合法性 的基 础。 共
在当代 背景下 , 政治合 法 性基 础主 要包 括三 个方 面 : 意
心, 也就无法永久地 保持住 它 的成员们 紧 紧地跟 随它前 进。
无论是 资产 阶级政党还是无产 阶级 政党 。 无论是 以革命 的形 式还是 以选 举 的形式 获 得 的合法 性 , 总是 离不 开公 众 的支
识形态基 础、 有效性基础 和制 度基础 。其 中意识 形态是 合法
性赍源结构 中最为基础的部分, 它为政治体系的合法性提供
道义上 的诠 释 , 它通过培育社 会成员对 于政治体 系 的合 理性
个显著特征 , 而合法性又是现代政党存 在和发 展的最重要 的
执政资源, 其作为证明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核心要素与客观标
准, 对于加强执政 党能 力建设 意义 重大 。当前 , 国共 产党 中
领导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正处于体制转轨 的关键时期, 同
时, 党执政 的合 法性也面临着前所未 有的挑战 。因此 , 正确 、
) 是现代政治学 中一个重
是基于传统 权威 的合法 性 , 即传 统 合法 性 ; 二是 基于 领袖
要的范畴, 是近年来在探讨政党建设问题时被引入我国政治
研究领域 中来 的。一般来说 , 政治合法 性是指 民众 依据传统 效 统治 和政治稳 定 的基 础 。把 合法性 概念 引入 执政党 建设
Ap . 0 6 r2 O
第 2卷 第 2 9 期
V 12 No 2 0 .9 .
社会转型与党的制度建设

党建 园地 ・
社 会 转 型 与 党 的 制 度 建 设
涂 小 雨
( 中共河南 省委党校 , 郑州 4 00 ) 5 0 2
摘
要: 社会转型对党的各项工作 的规 范化和程序 化水平提 出了新 的更 高的要 求 , 要从 党的历 史方位 的 高度
出发 , 以党章 为统领 , 以坚持和健 全民主集 中制为核 心 , 不断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 关键词 : 转型 ; 建设 ; 史方位 ; 社会 制度 历 党章 ; 集中制 民主
中图分类号 : 2 D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08—82 (0 1 0 0 5 0 10 5 0 2 1 )6— 0 7— 5
党的制度建设是指在对党 的各项工作 的运行 , 包括执政实践 、 党员管理 、 决策系统 、 组织形式等的 规范化和程序化 , 主要体现在各种在党 内具有普遍 约束力的一系列党规党法之中, 中最为核心的是 其 党章。党 的制度建设贯穿于党 的思想建设 、 组织建 设 、 风 建 设 、 律 建 设 之 中 , 带 有 根 本 性 、 局 作 纪 更 全
21 0 1年 1 1月
哈 尔滨 市委 党校 学报
THE OURNAL OF HARBI COMMI EE S J N . rF CHOOL OF T HE CCP
No ., 01I v 2 No 6 S ra . e i lNo. 8 7
第 6 总第 7 期 期 8
一
收稿 日期 :0 1 0 O 2 1 — 9一 1
作者简 介 : 涂小雨 ( 9 6一) 男 , 17 , 河南 南 阳人 , 科社 教研 部讲师 。
中国共产党 自成立以来就逐渐开始 了对制度建 设的探索 , 积累了一 系列行 之有效 的制度建设 的经 验, 特别是执政以来 , 由于历史方位的转变 , 中国共 产党 为适应 执政新 形 势 逐渐 加 强 了制 度 建设 , 行 进 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但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 留下 了 许多沉痛的教训 。改革开放 以来 , 中国共产党对于 自身所处的历史方 位的认识更加清晰 , 执政意识不 断增强 , 执政方式也随着时代 的发展逐渐 向法理型 模式转变 , 制度建设 的重要性也被提升到空前 的高 度, 推进制度建设 的思路更加明确, 制度建设的力度 不断加大 , 成效也非常显著 。归根结底 , 改革开放前 后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成就和反差表 明, 只有深 刻把握 自身所处 的历史 方位 , 紧紧 围绕 “ 什么是社 会 主义 、 怎样 建设 社 会 主 义 ” 的时 代 主题 , 牢 把 握 牢 “ 建设 一 个 什 么 样 的 党 、 么 样 建 设 党 ”的党 建 目 怎 标 , 力践 行 “ 么 是 发 展 、 什 么 要发 展 、 谁 发 努 什 为 为 展” 的执政 目标 , 清醒地认识到新 的历史条件下执 政党 加强 自身建 设 、 实现 现代转 型 的时代要求 , 才能 正确地对待制度建设 , 科学地谋划制度建设 , 卓有成 效地推进党 的建设新 的伟大工程。 党的历史方位是指党所处的时代条件 、 生存环 境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具体地位 。具体来讲 , 是 指党 的生 存和 发展 所面 临 的世 情 、 国情 、 情和 民情 党 以及 党在 国家 政治 生 活 中扮 演 什 么 角色 , 执 政 党 是 还是革命党。党的历史方位是具体的、 历史的、 现实 的, 又是不 断发 展 变 化 的。是 否 能准 确 把握 自身 所 处的历史方位 , 是决定 革命 、 建设 和改革 成败 的关 键 。在新 民主主义革命 的过程 中, 中国共产党面对
如何全面准确把握三中全会精神 (部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价值信念)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关于事物一定会按照某种未来状态发展变化的观念,是人们对某种现实或观念抱有深刻信任感的精神状态。
2、(友善)是最紧密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同样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明传统,是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基础性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3、执政方式、方法的转变是改革的一部分,毛泽东曾说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摆脱政权周期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实现社会民主)4、中国正处于复杂的转型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境况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精神文明建设良好,道德问题不再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5、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问题导向”的理念和要求,改革的目的是:(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6、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公正)7、道德建设的重点,在于建立引人向善的社会机制,(政策和法律)保护好人,提升人的善性8、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国家意志的价值呈现,是凝心聚力的宏伟目标和价值理想。
9、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10、树立公共道德典范权威的基本前提是政府和政府职员的道德品质必须首先合乎(社会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 的基本要求。
11、价值观最基本的主体是(个人)12、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
13、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为确保依法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我国将推动(省级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
14、在社会加速转型期,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以下对于该时期我国市场经济与资本的关系理解不正确是(资本积累不是市场经济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15、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的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6、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应以对(国有资本)监管为主。
社会转型期加强党的执政合法性建设探析

从农业 的 、 封闭半封闭的传统社会 , 向工业的 、 开放的现代 社会转变 。随着我国进人 社会转型 期, 经济 、 政治 和社 会
环境 的变 迁 , 中 国共 产 党 原 有 的 执 政 合 法 性 提 出 了 挑 对 战。 ( ) 政 合 法性 的绩 效 基 础 所面 临 的 挑 战 一 执 合 法 性 基 础 的权 威 是 多 种 因 素构 成 的 , 而 如 果 只 把 然
在党的 十七大 会议上 , 锦涛 同志再 次 强调指 出: 胡 “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 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事 业 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 和执政能力 作为各级 领 导班 子 建 设 的核 心 内 容抓 紧抓 好 。 而 执 政 合 法 性 是 党 加 ” 强执政能力建设 、 展执政能力的基础 和前提 , 施 是党的执 政能力最为核心 的要素 , 执政合法性基础的强 弱直接影 响 党的执政能力高低 。社会转 型期 出现的新情况 、 问题对 新 党的执政合法性提出 了新要求 。面对挑战 , 如何加强党 的 执政合法性 , 有效地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 提高党 的执政能 力, 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 合法性的获取及其对政治统治权的重 要性 合法性 是政党政治的一个重要 的概念 ,合法 性就是 “ 政 治系统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存政治制度 , 是社会 的最适 宜制度之信仰 的能力” J 。1 就此而言 , 执政合法性意味着要
第 1 第 4期 5卷
20 0 9年 7月
工 会 论 坛
Tr d in ’Tr u e a e Un o s i n b
Vo. 5No 4 11 .
J 12 0 u转型 期 加 强 党 的执 政合 法 性 建设探 析
曾 艳
( 重庆 师范 大学涉外 商贸学 院, 庆 合 川 4 12 ) 重 05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意识形态变迁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9

慈善事业政策 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灌输模式 意识形态性 意识形态安全 思想政治教育课 常识 布达拉宫 布朗族(莽人) 少数民族价值观 少小民族 家长制 宗教批判 学术评价制度 大学生 多元参与合作模式 外交话语 国际话语权 国外执政党 启示 合法性资源 合法性基础 双边关系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内容分析 公民社会 党的建设科学化 儒学 信息边疆 信仰者 伊朗 伊拉克 价值多元化 代际关系 习俗文化 主流意识形态 中国外交 中国共产党 世界图景 《人民日报》广告 “逆家长制”
推荐指数 4 3 3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科研热词 意识形态 社会转型 变迁 马克思主义 文化变迁 政治合法性 黄苦聪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部门供给模式 逻辑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 话语 认同 观念 西藏 藏汉 藏族 节日 联防村 网络阵地 网络舆情 经济绩效 社会转型期 社会治理 社会心态 社会 矛盾与调整 理论知识 现代社会 活佛 治党原则 民族主义 民主政治 权力场域 族群边界 族群关系 新疆 新制度经济学 文化主权 政治认同 政治安全 政治参与 政治制度 政治体制 政府 摄影家 拜物教 执政理念 执政地位 执政合法性 执政党建设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 r c : ta t Durng t ta fr to a p i d t d v riy c n i to o i li t r sst e we k ni o h d oogc l i he r nso ma in l ero , he i e st o f c f s c a n e e t,h a e ng f t e i e l ia l
2 0年 1 01 0月 第 3源自卷 第 5期 1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 会科学 ) 社 J un l f i g i n tu e f d c t nS c S i c s o r a o a x I s tt o u ai ( c n e) Jn i E o o e
0c .0l t2 0 V 1 1 NO5 o . . 3
社 会 转 型 期 中 国执 政 党 的权 威 建 设
蔡 振 华
( 苏财 经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苏 淮安 江 江 2 30 2 0 2)
摘 要 : 转 型期 社 会 利 益 的多 元 化 冲突 , 识 形 态 凝 聚 力 的 减 弱 , 内腐 败 的 滋 生 和 蔓 延 给 中 国执 政 党 的权 威 带来 意 党 了挑 战 {
中圈 分 类 号 : D 5 ; 6 1 0 3 D 2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0 5—3 3 (0 0 0 —0 0 6 8 2 1 ) 5 0 1—0 3
Au h r t i i g o h i e e Pa t n Po r Du i g t e S c a a s o m a i n l e o t o i Bu l n ft e Ch n s r y i we r n h o i lTr n f r t a r d y d o P i
c h so ,b e d n n p e d n fc r p in i h a t a e b o g tt e c al n e fr t e a t o t ul ig o h o e in r e i g a d s r a ig o o r t n t e P r h v r u h h h l g o h u h r y b i n f te u o y e i d C i e e p ry n p w r n t e n w i ai n h h n s at n o r s o l s e gh n t e w oe c mmu i S hn s a t i o e .I h e st t ,t e C i e e P r i p we h u d t n t e h h l o u o y r nt y’
CAIZ n- a he hu (in s c t n l n e h ia l g fFn n e& E o o c , a ’n2 3 0 C ia Ja gu Vo ai a dT c nc l l eo ia c o a Co e c n mis Hu ia 2 0 2, hn )
c n t c in o e p ry i o r T u e p ry i o rc n c n oi a e i o i c la t o t . o sr t f h a t p we . h st a t n p we a o s l t t p l ia u h r y u o t n h d s t i Ke o d : s c a a so ma in;t e p ry i o r u h rt yW rs o ilrn fr t t o h a t n p we ;a t o i y
s e gh n n h it g ai n o o i l i tr ss t n h n n h d o o ia o s u t n a d s e gh n n h ef t n t e i g t e n e r t f s c a n e e t ,sr g e i g t e i e l gc l c n t c i n t n t e i g t e s l- r o et r o r
。
新形势下 中国执政党应该从加强社会利益的整合 、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加强执政党 的 自身建设三个方 面人
手 , 强 整个 社 会 对 中 国共 产 党 执 政 的合 法 性 认 同 和在 群 众 中树 立 良好 的形 象 , 能巩 固其 政 治 权 威 。 增 才
关 键 词 : 社 会 转 型 ; 政 党 ; 威 执 权
政 治 权 威 是 一 个 政 治 体 系存 在 与发 展 的基 础 ,
尤其 是 处 于社 会转 型期 的 中国 一 定 的政 治 权威 必
作 为深 层政 治意 识 的一种 体 现 。大众 民主认 同性对
于政 治 权威 来说 无疑 是至 关重 要 的 ,获得 丰 富的大
不 可少 。在政 治 学 领域 , 治权 威 实 质 上 是 民众 对 政 公共 权 力 体 系 的 内心认 同 , 体现 为 社 会 成 员对 政 府 ( 治领袖 、 政党 、 政 执 国家 机 构 ) 政 治 制 度 ( 国原 、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