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指令修正弹一种控制模式研究
弹道修正弹

弹道修正弹的基本概念是, 在原有榴弹 (含高炮弹)、迫弹或火箭弹的引信位置换装成弹道修正模块, 由GPS 或地面雷达探知飞行中的弹丸在某几个时刻的空间位置, 将此位置与地面火控计算机中预先装定的理想弹道比较, 根据偏差大小, 指令弹上的修正机构进行距离或方向修正。
这种修正可以在全弹道上修正一两次或三四次。
三、弹道修正弹的关键技术1.弹道探测技术弹道探测技术分三种技术:火控雷达(FC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各种技术各有优缺点。
采用FCS技术,弹丸靠外部的火控雷达系统获得实际弹道,目前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在作用距离和精度上都能满足。
在这种模式下,雷达可以根据被弹丸的反射回的雷达信号跟踪弹丸也可以由弹丸主动发射对应雷达信号的异频信号使雷达跟踪弹丸。
GPS能全天候、全时间、连续提供精确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以及时间信息。
弹丸飞行时, GPS接收机通过弹载GPS天线阵锁定GPS卫星族,弹丸旋转时将用多个GPS天线确保GPS接收机始终能接收到GPS卫星信号,微处理器利用从GPS接收到的弹丸位置来确定弹丸弹道。
它的关键技术在于GPS接收机的微型化和GPS天线设计。
INS是一种不依赖外部信息、又不发射能量的自主式导航系统,隐蔽性好,不怕干扰。
惯性导航系统能提供全面的弹丸飞行信息,它具有数据更新率高,短期精度和稳定性好的特点,它的缺点是需要初始化,而且误差随时间积累。
采用GPS系统和INS系统,弹丸可以实现发射后不用管,能自主打击目标,称为主动模式弹道修正弹,是目前发展的主流,但它技术难度大,所有的计算都要在弹上实现,弹载设备多,须要考虑设备的微型化和抗高过载能力。
采用FCS技术,修正弹本身较为简单,但它需要火控雷达和火控计算机协同工作,称为半主动弹道修正弹,它整个修正弹系统复杂,但它的设计难度不是很大,对于初始发展弹道修正弹的国家,采用这种技术是个可行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海军舰炮弹药发展弹道修正弹,它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火控雷达和火控计算机来发展这种体制的弹道修正弹。
弹道修正迫击炮的原理

弹道修正迫击炮的原理弹道修正迫击炮(Ballistic Correction Mortar,BCS)是一种能够自动对抗弹道偏差的迫击炮系统。
它基于先进的技术和模型,可以纠正由重力、气象条件、炮口速度等因素引起的弹道偏差,以提高准确性和打击精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弹道修正迫击炮的工作原理。
1. 弹道修正系统结构弹道修正迫击炮主要由以下几个关键部分组成:炮管、弹头、火控系统和导引系统。
其中,导引系统是实现弹道修正的核心部件,它包括激光测距仪、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姿态传感器和飞行控制系统等。
2. 弹道修正的需求迫击炮在实战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弹道偏差。
弹道偏差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气象条件变化、射击角度不准确和发射药排放不均等。
这些因素导致弹道偏差的累积,降低了迫击炮的打击精确度。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自动修正弹道的系统来提高迫击炮的打击精度和准确性。
3. 弹道修正原理弹道修正迫击炮通过导引系统来分析和纠正弹道偏差。
首先,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弹道飞行过程中的飞行距离。
然后,GPS接收器用于获取炮弹的位置信息。
姿态传感器用于获取迫击炮和弹丸的角度和姿态信息。
根据测得的距离和位置信息,飞行控制系统能够计算出实际的弹道路径和理论弹道之间的差距。
通过比较实际和理论弹道的偏差,飞行控制系统能够产生控制信号,这些信号将传送到弹头中的控制器。
弹头的控制器能够实时调整弹头的姿态和飞行方向,以使弹头与理论弹道重合。
当弹头调整到与理论弹道重合时,就能够实现准确的打击目标。
4. 修正参数为了实现准确的弹道修正,需要通过对多个参数进行修正。
这些参数包括角度修正、风速修正和射击角度修正。
角度修正是通过调整弹头的姿态,以使其与理论弹道保持一致。
风速修正是通过根据实际的风速和方向对弹道进行微调来纠正气象条件的影响。
射击角度修正是通过改变迫击炮的仰角和方位角来调整射击角度,以使其与目标距离和位置相匹配。
5. 优势和应用弹道修正迫击炮的主要优势在于提高了迫击炮的打击精度和准确性。
脉冲发动机提供控制力的火箭弹弹道修正理论及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脉冲发动机提供控制力的火箭弹弹道修正理论及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弹道修正技术是提高火箭弹精确性的关键技术之一,而脉冲发动机是实现弹道修正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主要研究脉冲发动机提供控制力的火箭弹弹道修正理论及技术,包括弹道修正的基本原理、脉冲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控制力的计算和控制系统的设计等方面。
本研究旨在为火箭弹的弹道修正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同时为脉冲发动机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弹道修正,脉冲发动机,控制力,计算,控制系统AbstractBallistic correction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rockets, and pulse engin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achieve ballistic correction.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ballistic correction of rocket with pulse engine providing control force, includ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ballistic correction,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pulse engine, the calculation of control force and the design of control system.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ballistic correction of rockets,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ulse engines.Keywords: ballistic correction, pulse engine, control force, calculation, control system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火箭弹作为一种弹道武器,其打击精确度对作战效果至关重要。
弹道修正弹的概念研究

综 述弹道修正弹的概念研究Ξ谭凤岗(陕西青华机电研究所 陕西省长安县710111)〔摘要〕 概述了国外弹道修正弹的研究现状,对弹道修正弹可能采用的几种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我国弹道修正弹研究的基本思路。
完全的弹道修正弹概念技术上难度颇高,最关键的是修正组件的微型化和低成本。
增阻减速型弹与多卜勒初速雷达的组合,作为仅修正射程的初级弹道修正弹方案是可行的。
最终的弹道修正弹概念必须是射程、方向都修正,并且“打了不用管”,这就有必要采用GPS定位技术。
低成本、微型化、抗高过载的GPS接收器和简易惯性组件,以及“自由滚转”鸭舵机构、微型化引爆系统、微型化坚固的数据处理电路等都是全方位弹道修正弹的高难度关键技术,应在研究仅射程修正的初级弹道修正弹的同时对它们开展预先研究。
〔关键词〕 弹道修正弹 概念研究 发展趋势 射程修正 GPS 阻力环 初始弹道 鸭翼1 前 言 战争的发展对武器打得准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这不仅直接关系到能争得战争主动权,赢得战争胜利,而且涉及到后勤保障的简化和非战争目标破坏的减少,所以发展精确打击弹药已是军界和军火工业界的共识。
谁能装备更大比重的精确打击弹药,谁就多操一份赢得战争的胜券;谁能在研制精确打击武器方面走在前面,谁就能在国际军火竞争中处于优越位置。
精确打击弹药当然首推导弹,但导弹造价昂贵,不可能大量装备。
其次是末敏弹,尽管造价较低,但现在看来还是只能采用爆炸成形战斗部,其弹道不能改变,威力也较小,所能打击的目标类型也很有限。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这两种弹都只能是全新研制,全新制造的弹药。
面对数以千万计的原有“笨”弹改造,这两种途径都无能为力。
在世界总的趋势趋于缓和,各国的军费开支都锐减的情况下,不可能将火炮弹药全部换装成炮射导弹和(或)末敏弹,如何将库存的原有“笨”弹改装成某种程度上的精确打击弹药,或者研制出原弹药外形基本不变,勤务处理基本不变,但具有弹道修正能力的低成本新型炮射精确打击弹药,就理所当然的成了摆在弹药设计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维弹道修正弹气动分析与射程修正控制算法

( 1 S c h o o l o f Me c h a t r o n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 No A h U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 , T a i y u a n 0 3 0 0 5 1 ,C h i n a; 2 Mi l i t a r y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O f i f c e i n 7 6 3 F a c t o y, r T a i y u a n 0 3 0 0 0 8,C h i n a )
关键词 : 一维弹道修正弹 ; 气 动 特性 ; 阻力环 ; 射 程 修 正 能 力
中 图分 类 号 : T J 0 1 2 文 献标 志 码 : A
Ae r o d y n a mi c An a l y s i s a n d T r a j e c t o r y C o r r e c i t o n Co n t r o l f o r On e - d i me n s i o n a l T r a j e c t o r y C o r r e c i t o n a l P r o j e c i t l e
o n a e r o d y n a mi c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d r a g b r a k e t o t h e p r o j e c t i l e w a s a n a l y z e d,a n d t h e me t h o d c o n t r o l l i n g t h e a c t i o n t i me o f d r a g b r a k e w a s p r e s —
人民防空工程基本术语rfj1-1991

人民防空工程基本术语rfj1-1991人民防空工程基本术语是指在防空工程领域中使用的特定的术语和概念。
这些术语的准确理解和正确应用对于设计、建设和管理防空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侦察与预警1.预警:指对来袭的空中威胁进行及时发现和警报的行为。
2.侦察:指对来袭威胁的情报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过程。
3.预警信号:用于发出威胁警报的信号,通常采用声光电设备发出。
4.预警系统:指用于侦察和预警的一系列设备、传感器和通信系统的组合。
5.监视:指对来袭威胁进行持续观察和监测。
6.侦察机:专门用于执行侦察任务的飞行器。
7.无人侦察机:无人驾驶的飞行器,用于执行侦察任务。
8.侦察卫星:用于从太空中收集情报的卫星。
二、指挥与控制1.指挥中心:用于监控和指挥防空行动的中央指挥部。
2.指挥官:负责指挥和控制防空行动的高级军事官员。
3.指挥车:提供指挥和控制功能的移动车辆。
4.通信中心:用于处理和传递信息的中心。
5.接收站:用于接收和处理侦察和预警信息的设施。
6.指挥所:指定领导和管理防空行动的设施。
7.管理系统:用于收集、分析和传递威胁信息的系统。
8.通信网络:用于指挥和控制的信息传递网络。
三、防空设施1.防空洞:用于躲避来袭威胁的地下洞穴。
2.防空堡垒:用于保护人们和设备免受威胁的坚固建筑物。
3.防空掩体:用于遮蔽人员和设备的临时掩蔽物。
4.防空壕:用于保护人员免受威胁的有盖地下洞穴。
5.灯光控制:使用高强度灯光对来袭飞行器进行干扰和控制。
6.空袭警报装置:用于发出空袭警报的设备。
7.防空巡逻车:用于巡逻、监视和巡逻防空区域的车辆。
8.防空火力:用于对来袭威胁进行阻击和摧毁的火力。
四、装备与武器1.防空导弹:用于拦截和摧毁来袭空中威胁的导弹。
2.防空炮:用于对来袭飞行器进行火力压制和摧毁的炮兵装备。
3.防空雷达:用于监测和跟踪来袭威胁的雷达设备。
4.防空飞弹:用于拦截和摧毁来袭空中威胁的飞弹。
5.导弹发射装置:用于发射防空导弹的设备。
遥控指令弹道修正弹外弹道最优预测模型

关键词 : 弹道修正; 毫米波; 遥控指令; 噪文 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号 : 0.14 20 ) - 3- T 023 A 1 819 (060 0 90 0 40 5 r An p i a e itng M o e o h tro litc f O tm lPr d ci d lf r t e Ex e i Ba lsi s o
胡 荣林 , 兴 国 李
( 京理 工大 学 毫米 波光 波近 感技 术研 究所 , 南 江苏 南京 2 09 ) 10 4
摘 要 : 根据遥控指令弹道修正弹的外弹道数据特点, 在广义 Kla 数据估计的基础上, a n m 提出了一种基于弹道扰
动噪声估计 的弹道修 正弹外弹道最优预测模 型。该 方法摆 脱了对于弹道状态方程 中发射前扰 动噪声数 据 的依赖 ,
l Re t nr l d T aetr ret n P oete moeCo tol rjco yCo rci rjci e o
HU n Ro g—ln.LIXi g—g o i n u
(n itt o er e s gT cnq ewt lme r v Is i e f a ni eh iu i Mii t e& O t a- v . tu N S n h l e Wa pi l c Wae
kn s f o e( o s n o ea d zr i i cnt t i n eo—men w i a s a o e r i usd h e pe io f d ons a ns a ht G us nn i )aeds se .T rc i o e i s c sn
o he e t to fbalsi e tr i g n ie i sa l h d.T o n t si in o litc p ru b n o s se t b i e ma s he c mpua in e o u o t e n n r a — tto r rd e t h o e l tme e tma in o h e u bi g n ie i v i d b ic r i g o h o s aa beo e s o tn . T i si t ft e p r r n os s a ode y d s a d n f t e n ie d t fr h o i g o t wo
我国弹道修正弹的发展构想

我国弹道修正弹的发展构想张有峰王军波黄春光’(军械工程学院050003)(}总装陆装科订部100034)擅蔓通过对多种弹道修正弹方案的分析比较.其中对扭行机构傲了较详细的骨析.提出了适合我固发展弹道修正弹的研究构想.关键词弹道修正搀GPs执行机构方釉~q一/O概念弹道修正技术是对飞行弹丸在距离和方向上进行简单修正,提高弹丸的落点精度。
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弹道修正技术是,应用于原有弹丸而保持原有弹丸结构参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在弹丸上船装或换装一个弹道修正楱块,从而实现弹丸的简易控制,使弹丸在距离和方向自}够进行修正,以提高弹丸的毁伤概率。
我们将进行了弹道修正技术改进的弹丸称之为弹道修正弹。
弹道修正弹作为一种新概念弹药不同于其它一些高新技术弹药。
它和导弹的根本区别是,导弹通过无级弹道修正,直接命中目标;而弹道修正弹是通过有限的几次弹道修正,减小散布,提高毁伤概率。
导弹一般要求是百发百中,而弹道修正弹的要求是落在以目标为中心的小区域内。
两者之间这些基本差别确定了弹道修正弹和导弹是属于两个不同的精确打击弹药范畴.这也使它们的造价相差悬殊.弹道修正弹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也正是由于它的低成本丽获得高的军事效益.它与束敏弹的根本区别是,末敏弹的母弹弹道一般不能修正,子弹弹道也不能修正.子弹以来端敏感引信起爆爆炸成型战斗部,只能直接顶攻轻型装甲、车辆、火炮等目标。
虽然对特定目标命中率较高,但威力有限,即使命中也未必能达摧毁之目的:而弹道修正弹弹道可以修正.基本都是杀爆战斗部,若直接命中目标,则可确保接毁战场上的绝大多数目标;而非直接命中则有较大的杀伤范围。
因此,弹道修正弹的战场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据资料显示,美国早在7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低成本弹道修正弹的概念,进行论证并展开了研制工作.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在1994年开始弹道修正技术概念研究.近几年来,这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果.下面就我国发展弹道修正技术提出以下构想:1弹道修正的任务弹道修正技术的思想是通过测定弹丸飞行时运动参数和空间位置,经过计算处理.确定出弹丸的预估落点与目标的根差,根据偏差量,指令弹上的修正机构进行距离或(和)方向修正.这种修正可以是全弹道上的几次修正.也可是弹道末段或起始段的修正,可以看出,假如条件具备,实用的弹道修正弹要完成作战任务则必须:1.1准确探剥目标位置这是炮兵射击前要了解的一项重要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空指令修正弹一种控制模式研究常思江,王中原,曹小兵,林献武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南京(210094)E-mail:ballistics@摘要:针对防空指令修正弹,建立了一种基于三位置继电式舵机的控制模式,提出确定弹丸飞行过程中舵机关闭点的基本思想,得到了确定理想舵机关闭点的估算公式。
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模式简单、快速,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且在该模式下弹丸也可保持飞行稳定。
研究结果对今后深入展开防空指令修正弹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指令修正;防空炮弹;鸭舵;三位置继电式舵机;当量侧向速度;剩余飞行时间中图分类号:TJ412.70 引言与普通防空炮弹相比,防空指令修正弹能够在发射以后按照要求调整其飞行弹道,具有命中精度高、射击密集度高、耗弹量低、反应快速等优点,因而成为现代战争中防空反导的重要武器。
防空指令修正弹以目标在空中的运动参数和自身飞行参数为依据,由地面或舰面控制站发送指令信息操纵弹载执行机构(舵或脉冲发动机等)动作,改变其飞行弹道,从而命中目标[1]。
指令修正弹是由普通炮弹发展而来,与导弹相比具有高初速、高转速、高过载、小体积的特点,如果采用与导弹完全相同的控制方式,不仅技术上实现困难,且不能满足弹药低成本的要求。
因此,必须研究适合指令修正炮弹的控制思路和方法。
对此国内外目前已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文献[2]介绍了脉冲推力控制技术,文献[3]阐述了基于压电陶瓷的弹道修正技术,文献[4]则提出鸭舵的空气动力弹道修正技术等。
上述控制技术各有其优缺点,如脉冲控制响应快速但精度不够,采用压电陶瓷修正弹道理论上可行但技术上还很不成熟,相对而言鸭舵控制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控制效率,但问题是如何设计其控制模式以实现弹丸的有效打击。
本文以防空指令修正弹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三位置继电式舵机的外弹道控制模式,研究了确定有控弹丸飞行过程中理想舵机关闭点的方法并给出具体估算公式。
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模式简单、快速,具有相当高的精度,易于工程实现。
1.控制模式1.1基本思想为便于弹道探测与控制,指令修正炮弹一般采用尾翼稳定且低速旋转。
在这种条件下,采用一对鸭舵可对弹丸俯仰和侧偏两个方向进行控制。
由于此类炮弹以空中目标的运动参数为依据,以修正方向为主[1],因此本文仅讨论侧偏修正。
这里的讨论基于三位置继电式舵机[5],这种舵机可带动空气舵面在三个位置(如图1所示)进行不等时停留,交替变换,从而产生控制弹体飞行的力和力矩。
指令修正炮弹发射以后,在某一固定位置即基准启控点(由系±,形成所需的鸭舵控制力,统设定)启控,舵机在一定的控制信号作用下驱动舵面偏转α操纵弹体侧偏运动。
图1 舵偏示意图Fig.1 The sketch of canard rotating angle若弹丸在有效作用斜距内始终做有控飞行即继电式舵机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则弹体持续侧偏,在达到有效斜距后将获得一最大侧偏修正量max ∆z ;若弹丸在基准启控点至有效命中点之间的某点处,三位置继电式舵机在控制信号作用下驱动舵面偏回零位置(图1中c 位置)后停止工作,则弹丸变有控飞行为无控飞行,最终将获得小于max ∆z 的侧偏量。
为研究这一控制过程,本文运用外弹道学理论,结合火控系统实时解算出的修正指标∆z max (∆z ∆z )≤以及探测系统实时测得的弹丸飞行参数,确定出舵机的最佳关闭点,使弹丸在该点转为无控飞行而恰能完成对指标∆z 的侧偏修正。
假设在飞行弹道上某点舵机关闭,此时弹丸已获得一定的侧向速度0z v 和侧偏量1z ∆,以此为初始条件弹丸做无控飞行,在有效命中点处将获得附加侧偏量2z ∆。
如果在每个可测弹道点上都能够估算2z ∆的值,0z v 和1z ∆又能由雷达系统测得,则可认为当12z z ∆+∆与修正指标∆z 近似相等时的弹道点为最佳舵机关闭点。
因此,确定最佳舵机关闭点的关键在于估算侧偏量2z ∆,而2z r z v t ∆=⋅(1) 式中,z v 为侧向速度的平均值,称为当量侧向速度;r t 为炮弹剩余飞行时间。
由(1)式可以看出,估算2z ∆的关键在于求取z v 和r t ,下面分别讨论之。
1.2 当量侧向速度估算由文献[6],普通炮弹的弹丸速度方程为2sin x vb v g θ=−− (2)式中,x b 为弹丸阻力参数,M x ρS C (2m)x b =;其他符号的含义参见文献[6]。
对于带一对鸭舵的有控炮弹,为方便讨论,可将鸭舵对弹丸的影响近似看作是其阻力参数产生的增量x b ∆,则(2)式化为22()sin sin x x xv b b v g b v g θθ=−+∆−=−− (3)将方程化为以弧长为自变量,则有 sin x x dv g b v b v tg ds vθθθ=−−=−+⋅ (4)考虑到防空炮弹的直线弹道特性,0θ≈ ,则上式简化为'0xv b v += (5)采用系数冻结法,得到(5)式的通解 d 0x b s v v e −∫=(6) 式中,0v 为弹丸初速;式(6)反映了弹丸速度在直线弹道段呈指数衰减的特性。
对于一定的弹丸,其弹体特征面积M S 和质量m 均为常数;在射击高度不是非常大时,大气密度ρ可近似看成常数;则阻力参数x b 仅仅是阻力系数x C 的函数;如果再加上形状、尺寸一定的舵翼,x b 也仅仅是舵翼组合体阻力系数xC 的函数。
计算表明,不同口径的弹丸,x b 值略有不同,但其在直线弹道段上变化范围都不大。
可针对具体弹丸计算出其x b 的平均值,在估算时当作一常数处理。
则(6)式可改写为0x b H v v e −∆= i(7)其中H ∆为剩余飞行斜距。
已知炮弹当前速度0v 和剩余飞行斜距H ∆,根据(7)式可以得到H ∆距离内若干弹道点的速度(1,2)i v i n = ,然后求平均值得011x i n b H i v v e n −∆==∑ i (8) 式中,i H ∆为各弹道点剩余斜距值,实际计算时可取10.25H H ∆=∆,20.5H H ∆=∆等。
而弹丸侧向速度z v 为d d 2020sin sin x x b s b s z z v v ve v e ψψ−−∫∫=== (9) 式中,2ψ为平均侧向偏角。
则弹丸当量侧向速度z v 的估算公式为011x i n b H z z i v v e n −∆==∑ i (10) 需要说明的是,弹道点的个数n 并非取得越多越好。
计算表明,一般取4n =已可获得较高精度;n 值过大不但带来计算速度的下降,计算精度也未必能够提高。
1.3 剩余飞行时间估算弹丸剩余飞行时间的估算方法有很多,如文献[7]中通过拟合射表数据得到估算时间的解析表达式,文献[8]利用导引头测量信息来估算时间等。
本文根据地面或舰面控制站的测量解算信息,利用式(8)估算剩余飞行时间r t ,估算公式如下101()x i n b H r i H t n H v e v −∆−=∆==⋅∆⋅∑ i (11)其中,弹道点的个数仍取4n =,计算表明,用式(11)估算出的剩余飞行时间具有相当高的精度。
1.4 最佳舵机关闭点的确定根据式(10)和式(11),侧偏量2z ∆的估算公式即(1)式就被完全确定。
最佳舵机关闭点的估算表达式为12∆z z z ε∆+∆−≤ (12)其中,1z ∆为弹丸有控段飞行获得的侧偏量,由雷达系统测得;2z ∆由(1)式估算;∆z 为修正指标,由火控系统解算得到;ε为误差限,可结合系统延迟等非标准条件来设定。
当飞行弹道某点处各参数满足式(12)时,可认为该点为最佳舵机关闭点。
此时由地面或舰面控制站发送指令给弹载计算机,弹载计算机将指令解码后形成特定的控制信号,使得三位置继电式舵机驱动舵片偏回零位置后关闭,弹丸转为无控飞行,恰能保证完成对预测脱靶量的修正。
2. 数值仿真2.1算例以某中口径、鸭式布局、尾翼稳定、低速旋转炮弹为仿真对象,为模拟指令修正炮弹防空反导的过程,首先解算无控全弹道,将有效作用斜距上的弹道诸元作为标准量,然后解算有控弹道,将相同有效斜距上的弹道诸元作为实际量,修正量按标准量与实际量求差计算。
设弹道倾角030θ= ,初速为01000.0 m/s v =,舵偏角为5α=±,基准启控斜距为1000.0 m ,对空有效斜距为5000.0 m ,取误差限0.8m ε=,计算在标准气象条件下进行。
仿真结果见表1。
其中,预估修正量由式(12)计算得到,实际修正量由弹道解算得到。
表1 不同修正指标下的侧偏修正量及相对误差Tab.1 The lateral correction and relative error of different correction target 修正指标/m z ∆30.0 40.0 50.0 60.0 70.0 预估修正量(m)30.29 40.29 50.24 60.30 70.52 实际修正量(m)29.27 39.10 49.10 59.96 69.88 预估相对误差(%)+0.96 +0.73 +0.48 +0.50 +0.74 实际相对误差(%)-2.43 -2.25 -1.8 -0.06 -1.42 (续表1) 修正指标/m z ∆ 80.0 90.0 100.0 110.0 120.0 预估修正量(m)80.16 90.03 100.07 110.00 120.17 实际修正量(m)79.40 89.52 100.31 109.48 120.18 预估相对误差(%)+0.2 +0.03 +0.07 +0.00 +0.14 实际相对误差(%)-0.75 -0.53 +0.31 -0.47 +0.15改变弹道倾角0θ的值,计算不同0θ值对应同一修正指标∆z=100.0 m 时的实际修正量,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对同一修正指标在不同0θ值的侧偏修正量及相对误差Tab.2 The lateral correction and relative error of different 0θ with the same correction target弹道倾角0θ/25.0 30.0 35.0 40.0 45.0 50.0 预估修正量(m)100.27 100.07100.32 100.02 100.06 100.00 实际修正量(m)100.77 100.3199.01 98.29 97.85 97.15 预估相对误差(%)+0.27 +0.07 +0.32 +0.02 +0.06 +0.00 实际相对误差(%)+0.77 +0.31 -0.99 -1.71 -2.15 -2.85弹丸发射后无控飞行,在基准启控点后做有控飞行,到舵机关闭点再转为无控飞行,整个过程弹丸的章动角变化曲线见图2,其侧向攻角曲线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