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从种子和块茎长成的植株的根有什么不同
马铃薯栽培知识整理

马铃薯栽培重点知识一、马铃薯栽培区划(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南方二作区和西南混作区)◆本区包括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两省和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华北地区的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及西北地区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本区气象特点是无霜期短,一般在110~170d,年平均温度在-4~10℃,大于5℃积温在2000~3500℃,年降水量为50~1000mm。
本地区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于马铃薯生长发育,因而栽培面积较大,占全国马铃薯总栽培面积的50%以上,是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如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因所产块茎的种性好,成为我国重要的种薯生产基地。
◆本地区种植马铃薯一般是一年只栽培一季,为春播秋收的夏作类型,每年的4~5月份播种,9~10月收获。
本区晚疫病、早疫病、黑胫病发病比较严重。
适于本区的品种类型应以中晚熟为主,宜选休眠期长,耐贮性好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
本区拥有“中国马玲薯之乡”称号的有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黑龙江省讷河市、宁夏的西吉县、河北省围场县、内蒙古自治区的武川县,陕西省定边县。
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时期◆芽条生长期种薯播种后,从萌发开始,经历芽条生长,根系形成,至幼苗出土,马玲薯的生长从块茎上的芽萌发开始,从芽萌生至出苗是芽条生长期,此期进行主茎的第一段生长。
◆幼苗期(团棵期)从幼苗出土,经历根系发育,主茎孕育花蕾,匍匐茎伸长及顶端膨大块茎具雏形,,为幼苗期,从出苗到早熟品种的第六叶或中晚熟品种的第八片叶展到第平,即完成了第一个叶序的生长,称团颗,是主茎的第二段生长。
◆块茎形成期(发棵期)从马铃薯的幼苗期到第十二片叶或第16片叶展平,早熟品种以第一花絮开花,并发生第一对顶生侧枝,晚熟品种于第二花絮开花并从花絮下发生第二对侧枝,以及主茎上也发生部分侧枝为第三段生长结束的标志,为期30天左右,称为马铃薯的块茎形成期。
◆块茎增长期(结薯期)发棵期主茎生长完成并开始侧生茎叶生长后,从地上部茎叶与地下部块茎的干物质量达到平衡时,便进入以块茎生长为主的块茎增长期(结薯期)此期叶面积已经达到最大值,茎叶生长逐渐缓慢并停止,地上部制造的养分不断向块茎输送,块茎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长,尤其开花期的十多天膨大最快,是决定块茎体积大小的关键时期。
马铃薯

4、马铃薯枯萎病
症状: 初地上部 出现萎蔫,剖开 病茎,薯块维管 束变褐,湿度大 时,病部常产生 白色至粉红色菌 丝。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或绿肥等进行4年轮作。 (2)选择健薯留种,施用腐熟有机肥,加
强水肥管理,可减轻发病。 (3)必要时浇灌12.5%增效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300倍液。
2、茎
马铃薯的茎,按不同部位、不同 形态和不相同的作用,分为地上茎、 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4种。
3、叶
马铃薯的叶子和其他绿色植物的 叶子一样,它的叶绿体吸收阳光, 把根吸收来的营养和水分,以及叶 片本身在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 制造成富有能量的有机物质,同时 释放出氧气。这些有机物质,通过 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被输送 到块茎中贮藏起来,供应根、茎、 叶、花等生长时应用。
马铃薯的施肥技术
1、基肥
首先要施足基肥。应选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 一般每公顷铺施75000千克左右,结合播前整 地深翻、起垄。除施用西洋有机肥料外,在 播种时可在播种穴或沟内施一些西洋磷、钾 肥(或草木灰)作种肥,一般每公顷施西洋磷 酸二铵150-225千克或三元复混肥225千克, 或视土壤肥力状况而定,为马铃薯高产打好 基础。
马铃薯早疫病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要尽可能减少马铃薯在逆境状 况下生长,保证植株需要的水肥条件,促进植株生 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能力。
(2)收获后深耕灭茬,减少翌年初侵染源。 (3)马铃薯封垄后,植株生长稳定期开始,每 隔10d喷施1次保护性杀菌剂。在田间发现早疫病症 状时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d喷1 次,共喷3次。
马铃薯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和生长 发育
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可分地上和地下两大部分,地上部有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地下部有根、 匍匐茎和块茎。
一、根 马铃薯的根是吸收营养和水分的器官,还有固定植株的作用。用薯块进行无性繁殖产生的根,呈须根状态,为须根系﹔ 而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生长的根,有主根和侧根的分别,为直根系。生产上一般是用薯块种植,其产生的根系为须根系。 须根系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长芽的基部靠种薯处,在2~3节上密集长出的不定根,叫做芽眼根。它们生长得早,分枝 能力强,分布广,是马铃薯的主体根系。虽然是先出芽后生根,但根比芽长得快,在薯苗出土前就能形成大量的根群,靠这 些根的根毛吸收养分和水分。另一类是在地下茎的中上部节上长出的不定根,叫做匍匐根。有的在幼苗出土前就生成了,也 有的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培土后继续生长出来。匍匐根都在土壤表层。马铃薯的根系大部分在30 cm左右的土壤表层。一般早 熟品种的根比晚熟品种的根长势弱,数量少,入土浅。 马铃薯根系的多少和强弱,直接关系植株生长是否健壮繁茂,对薯块的产量和质量有直接影响。根系生长状况,除与品 种有关外,栽培条件至关重要。加强管理,配合深种深培土,及时中耕松土,增施磷肥等措施,能促进根系的发育,尤其是 对匍匐根的形成和生长有利。
(2)切芽块
①切芽块播种的利弊:整薯播种要比切芽块播种增产18%~45%,大薯率也比切芽块播种高。此外, 种薯上下不同部位的芽,对产量的影响也不同,整薯播种的产量最高,其次是顶芽,再次是中部的 芽,基部芽的产量最低,顶芽结薯的商品率也高于中部芽和基部芽。基部芽之所以低产,是因为基 部芽是隐芽,播种后出芽晚、生长发育延迟、植株生长势弱。试验表明,基部芽比顶芽晚出苗6~9d, 开花期晚4~6d。整薯播种可以避免通过刀口传播病原菌,减少病害发生几率。整薯播种能增强抗旱 能力,出苗率提高8%~20%。试验证明,整薯播种15 d后,平均每株有10条根,最大根长8cm;而 切芽块播种的只有3条根,最大根长4cm;这时整薯播种的芽长为2.1cm,切芽块播种的芽长只有 1.5cm。由此可见,生产中应推广小整薯播种,而目前所用的种薯多数是大种薯,必须进行切芽块 播种。切芽块播种弊大于利。
代代相传的生命选择题练习

代代相传的生命选择题练习一、选择题1.一颗饱满的花生中有两粒种子,则此花生形成所需要的子房、胚珠数量分别是()A.2,2B.1,1C.2,1D.1,22.公鸡具有鸡冠高大、羽毛鲜明、好斗等第二性征,若将公鸡的睾丸切除,那么公鸡将()A.丧失生殖能力,维持第二性征B.仍有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失C.丧失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失D.仍有生殖能力,维持第二性征3.显微镜下观察到某真菌的生殖方式如图所示,请问这种生殖方式是()A.孢子生殖B.有性生殖C.分裂生殖D.出芽生殖4.武义县种植铁皮石斛历史悠久,铁皮石斛鲜品茎黄绿色,纵纹色浅,花黄绿色,略具青草香气,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雄蕊和雌蕊B.铁皮石斛种子中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在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上,花和果实都属于器官D.铁皮石斛属于裸子植物5.下列对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植株、雌蕊和果实示意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豆浆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甲中的④B.图乙中的①是由图甲中的②发育形成C.经过传粉、受精后,图丙中的④会发育成图丁中的aD.图丁中的b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6.如图是昆虫两种变态发育全过程中各时期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②为蛹期②为幼虫期B.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延长②时期C.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②→②→② D.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②→②→③→②7.下列关于植物体及其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丙中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的是B,滴加碘液变蓝的结构是C所示结构B.图丁中,将来发育成叶的是图中3所示的结构,5将来发育成顶芽C.图乙所示植物与图甲相比,具有了真正的花和果实D.图乙中的3与图甲的1中都含有能进行无性生殖的孢子8.生物的生殖使地球上的生命代代相传、繁衍不息。
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A.蝗虫的生殖B.变形虫分裂生殖C.桃树嫁接D.酵母菌出芽生殖9.下列有关生物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殖期的青蛙雌雄抱对,在水中完成体内受精B.人体胚胎发育的场所是输卵管C.与蝗虫相比,家蚕的发育过程多了蛹期D.植物的果实由胚珠发育而来10.如图,肥厚的多肉叶片摆放在疏松的土面上会很快生根,在叶片的基部长出不定芽,形成小植株。
马铃薯成长日记

打字印出品:科普中国制作: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王秀丽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在所有的农作物中,马铃薯算是最好种植的一类。
每当有边角地块又不想撂荒时,农民们总会选择“投下几粒马铃薯”。
因为它是最好伺候的小主,与其它粮食作物相比,马铃薯不仅抗旱、早熟,而且淀粉含量高、种植适应性好,素有“铁杆庄稼”的美称。
在我国东北地区,人们对于马铃薯种植有着极为亲切的描述,在他们眼里:“马铃薯耐自然灾害,喜欢冷凉气候,只要种上,多少都会有收成,只要开花,就能到田垄取‘蛋’糊口,解决温饱”。
图1 马铃薯自然名片马铃薯,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100厘米,地下形成块茎,可供食用,其丰富的淀粉含量使其成为仅次于玉米、小麦和大米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
马铃薯为茄科,属于开花植物家族,与至少1000种其他品种同为茄属,其中包括西红柿和茄子。
马铃薯有两个亚种,即安第斯种(S. andigena)与普通栽培种(S. tuberosum),二者差异甚微。
安第斯种适应短日照条件,而且主要在安第斯地区种植;普通栽培种是通过少量引入欧洲的安第斯马铃薯繁殖而来,后逐步适应了在较长日照下生长,目前在全世界广泛种植。
在其起源地,由于马铃薯充饥耐饿,产量大、适应性强,被当地的印第安人认为是上苍赐予的礼物,称为“巴巴司”。
16 世纪,西班牙殖民者进入南美发现马铃薯并将其带上船队,随着新航线的开发马铃薯被带到世界各地,所到之处造福人类。
马铃薯的植物形态马铃薯植株按形态结构可分为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几部分。
马铃薯的根是由块茎繁殖生长而成的须根系,包括主体根系和匍匐根。
主体根系由块茎发芽早期形成,分枝能力强,分布宽度30厘米左右,深度可达150~200 厘米。
匍匐根一般由地下茎的下部各节上陆续发生,分枝能力较弱,长度10~20厘米,分布在表土层。
形,表皮有白、黄、红、紫等颜色,果肉有白、黄、红、紫等,有些块茎由于色素分布不均也可能呈现多彩颜色,其中食用品种以黄肉和白肉者居多。
马铃薯基础知识入门

马铃薯入门基础知识1.名称渊源2.历史起源传入中国传播世界3.马铃薯形态特征(1)根(2)茎(3)叶(4)花(5)果实与种子1.名称渊源根据科学考证,马铃薯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及沿安第斯山麓智利海岸以及玻利维亚、乌拉圭等地区都是马铃薯的故乡。
野生种的起源中心则是中美洲及墨西哥,在那里分布着系列倍性的野生多倍体种。
即2n=24,2n=36,2n=48,2n=60和2n=72等种。
栽培品种为四倍体2n=48马铃薯品种。
2.历史起源传入中国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国的安第斯山区和中美洲的墨西哥,如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约在1570年被西班牙人带回本国,而后传遍欧洲各地。
约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明朝末年)有外国传教士把马铃薯带入我国,在中国约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
现已遍布全国,由于其分布广泛,除了马铃薯学名外,各地还有许多土命,如北方的土豆、地蛋、山药、山药蛋等,南方的荷兰薯、洋芋、番芋、洋山芋等。
传播世界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安第斯山脉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
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马铃薯。
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
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
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
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他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1)详解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一、概述(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马铃薯适合于地势高燥、土松地肥、土层深厚。
易于排灌的沙质土壤种植。
全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1300-1400度。
春播应防晚霜的冻害,在10厘米地温稳定在7-8度(3月上旬)即可播种。
秋播应躲避高温闷热天气。
当气温高于28度时,应用小水勤浇来降低地温。
为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一般连续种植3年时,应搞好轮作换茬,可与粮、棉、菜等多种作物间作套种。
二、马铃薯的生物学特征(一)马铃薯的植物学特征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可分地上和地下两大部分,地上部分有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地下部分有根、匍匐茎和块茎。
1、根:马铃薯只在主茎的基部紧靠芽眼的部分产生吸收根系和不定根,这些根深度可达到70厘米,水平伸展30厘米左右。
2、茎:马铃薯的茎主要由主茎和块茎构成。
(1)主茎:主茎是由块茎芽眼中抽生出来的枝条所形成的,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茎高50-100厘米。
早熟品种的茎杆细小,中晚熟品种茎杆高大。
(2)块茎:块茎就是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马铃薯(洋芋),块茎是茎的变态。
块茎的颜色、形状因品种而异。
3、叶: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颜色较浓。
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奇数羽状叶4、花:马铃薯的花瓣呈五角形,一般呈黄绿色或灰黄色。
早熟品种花数少,有的品种只现蕾不开花,中晚熟品种的花序多,花期长。
5、果:马铃薯的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每个果内含种子80-300粒。
马铃薯种子休眠期长,当年发芽率低,种子的寿命可保持10年以上。
马铃薯种子也能繁殖后代。
(二)马铃薯的生育周期1、发芽期:从块茎上的芽开始萌发到幼苗出土是马铃薯的发芽期。
发芽期的生长以地下主茎生长为主,是马铃薯扎根、结薯、保证后期茎叶健壮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构成产量的基础。
块茎萌发时所需的营养和水分,主要由种薯本身提供,因而对大一点的种薯块,大家经常说母肥儿壮。
2、幼苗期:从幼苗出土到现蕾一般为20-25天。
出土半月左右地上主茎形成6-8片叶为幼苗前期。
农艺师专业知识《蔬菜栽培》考试题库与答案

农艺师专业知识《蔬菜栽培》考试题库与答案1、【单项选择题】实验室应有措施保证其管理人员和员工不受任何对()有不利影响的、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
A.权威性B.检验报告C.工作质量D.对外承诺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填空题】秧龄是从()所需的天数。
正确答案:播种到移栽本题解析:播种到移栽3、【填空题】小麦的完全叶包括()。
正确答案:叶鞘、叶片、叶舌、叶耳本题解析:叶鞘、叶片、叶舌、叶耳4、【判断题】遮阳网覆盖要加强管理,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应尽可能做到及时揭盖管理。
正确答案:对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填空题】结球甘篮,由于根的再生能力很强,适合于()。
正确答案:育苗移栽本题解析:育苗移栽6、【单项选择题】有证标准物质是指()。
A.附有证书的参考物质(CRM)B.附有使用说明的参考物质C.附有标签的参考物质D.附有出厂合格证的参考物质正确答案:A7、【名词解释】粪肥正确答案:人畜粪提前几天在粪坑中加生石灰,经过消毒和发酵腐熟后施本题解析:人畜粪提前几天在粪坑中加生石灰,经过消毒和发酵腐熟后施用的肥料。
8、【问答题】阐述番茄、茄子、青椒栽培技术异同点。
正确答案:番茄、茄子、青椒栽培技术的不同点:①分苗。
本题解析:番茄、茄子、青椒栽培技术的不同点:①分苗。
番茄耐移栽,但由于花芽分化的连续性,在育苗过程中不宜多次分苗,且以容器分苗为好。
番茄比茄子、辣椒易徒长,株幅大,分苗的营养面积要大些。
②定植后管理。
番茄定植后应及时进行中耕。
番茄需肥量较大且较耐肥,除重施基肥外,应根据需要追施速效性肥料。
定植后浇一次缓苗水,然后中耕保墒,控制浇水。
蹲苗结束后结合追肥浇催秧催果水。
结果期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忽干忽湿。
茄子喜肥耐肥,生长期长,须深耕重施基肥,促进产量提高,防止早衰。
茄子育苗多采用容器育苗,定植时最好带土移栽。
定植时浇足定植水,及时中耕除草。
茄子蹲苗不宜时间过长,一般门茄瞪眼时停止蹲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从种子和块茎长成的植株的根有什么不同?
马铃薯因繁殖方法不同而根系有差别,用马铃薯种子繁殖的有主根,从主根上生出许多侧根,侧根上有支根和毛根,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区别。
根系在土壤中分布为圆锥形,由于种子很小,初期形成的主根和侧根很不发达,所以幼苗生长缓慢。
用马铃薯块茎繁殖生出的根为须根,无主根侧根区别。
须根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靠芽眼处的茎基部紧缩在一起的3节~4节所生的根,称为初生根。
初生根的分枝力很强,是主要的吸收根。
二是发生在地下茎节处匍匐茎周围的根(每个匍匐茎的节上生出3条~4条),叫匍匐根(图1),专为结薯提供水分和养分,对磷的吸收能力尤其强,有利于块茎中淀粉积累。
随着植株的生长,须根逐渐增多,形成强大的根系。
马铃薯属浅根作物,根系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表层,一般根系向外伸展范围较小,约50厘米,根系分布在地面下30厘米~40厘米,最深可达70厘米。
早熟品种根系入土深度一般较中晚熟品种浅,分布的范围也较小。
土壤条件、栽培条件、品种等与根系伸展有密切的关系,栽培时为根系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马铃薯才能获得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