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马铃薯

合集下载

马铃薯

马铃薯

4、马铃薯枯萎病
症状: 初地上部 出现萎蔫,剖开 病茎,薯块维管 束变褐,湿度大 时,病部常产生 白色至粉红色菌 丝。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或绿肥等进行4年轮作。 (2)选择健薯留种,施用腐熟有机肥,加
强水肥管理,可减轻发病。 (3)必要时浇灌12.5%增效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300倍液。
2、茎
马铃薯的茎,按不同部位、不同 形态和不相同的作用,分为地上茎、 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4种。
3、叶
马铃薯的叶子和其他绿色植物的 叶子一样,它的叶绿体吸收阳光, 把根吸收来的营养和水分,以及叶 片本身在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 制造成富有能量的有机物质,同时 释放出氧气。这些有机物质,通过 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被输送 到块茎中贮藏起来,供应根、茎、 叶、花等生长时应用。
马铃薯的施肥技术
1、基肥
首先要施足基肥。应选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 一般每公顷铺施75000千克左右,结合播前整 地深翻、起垄。除施用西洋有机肥料外,在 播种时可在播种穴或沟内施一些西洋磷、钾 肥(或草木灰)作种肥,一般每公顷施西洋磷 酸二铵150-225千克或三元复混肥225千克, 或视土壤肥力状况而定,为马铃薯高产打好 基础。
马铃薯早疫病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要尽可能减少马铃薯在逆境状 况下生长,保证植株需要的水肥条件,促进植株生 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能力。
(2)收获后深耕灭茬,减少翌年初侵染源。 (3)马铃薯封垄后,植株生长稳定期开始,每 隔10d喷施1次保护性杀菌剂。在田间发现早疫病症 状时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d喷1 次,共喷3次。
马铃薯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和生长 发育

06第六章 除害处理解析

06第六章 除害处理解析


(2)磷化铝(Aluminium phosphide) 理化特性 磷化铝原药为浅黄色或灰绿色松散固体,吸潮后缓慢 释放出磷化氢。磷化铝片剂或丸剂中含用白蜡、硬脂酸镁 和氨基甲酸铵,能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和氨,可将磷化氢稀 释,以减少燃烧危险 磷化氢为无色气体,具大蒜气味,不溶于水,稍溶于 酒精,溶于乙醚,能和所有金属反应,特别对铜或铜合金 有严重腐蚀作用 应用范围 磷化铝可应用于谷物、油料、饲料、种子、药材、坚 果、干果、茶叶、面粉、香料、糖果、可可豆、咖啡豆、 麻袋等熏蒸,以防蛀食害虫。熏蒸原木对小蠹类、天牛类 害虫也有效。在生产上也可用于防治行道树等的蛀干害虫
(6)氢氰酸(HCN,Hydrocyanic acid) 理化特性 有3种物理常态:固态为白色结晶、液态为无色液体、 气态为无色带杏仁气味;易溶于水和酒精;液态贮存时, 如无化学稳定剂存在,在容器内可分解爆炸 应用范围 氢氰酸用于防治原粮、种子粮的仓贮害虫,苗木、砧 木、花卉鳞茎、球茎上的介壳虫、蚜虫、蓟马等,房屋内 的白蚁或其他木材害虫,仓库鼠类 氢氰酸不腐蚀金属, 不影响棉、麻、丝织物品质氢氰酸是一般为安全的种子熏 蒸剂,在正常条件下对谷物种子尤其安全;但对花草和蔬 菜种子,应预先进行试验。对植物有药害,不用于熏蒸生 长期植物、新鲜水果和蔬菜。还污染某些食品,不适用于 熏蒸成品粮 氢氰酸主要熏蒸表面害虫,对植物内部和土壤内的害 虫效果低 毒性与安全 氢氰酸对高等动物属剧毒,吸入可造成呼吸障碍呼吸 停止直至死亡;还可以经皮肤吸收而中毒
一 、熏蒸 1. 熏蒸原理
指利用熏蒸剂这类化合物在能密闭的场合杀 死害虫、病菌或其他有害植物的技术措施。 熏蒸剂在所要求的温度和压力下能产生对有 害生物致死的分子状态的气体,能穿透到被熏蒸 的物质中去,熏蒸后通风,能扩散出去。 熏蒸剂的蒸气主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昆虫体内

生物高中必修2第六章第一节课件3

生物高中必修2第六章第一节课件3
设想你是 一位玉米 育种专家,
你怎么做?
设计马铃薯优良品种的杂交和选育方案
生产实际中,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 即可称为杂合体),通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选育黄肉 (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设计马铃 薯优良品种的杂交和选育方案。
活动程序: 1、确定母本和父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 2、确定杂交方式 3、选育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4、良种繁育 注意事项: 考虑马铃薯的生殖方式;用遗传图解表 示并加以简要说明。
C
高秆抗锈病 × 矮秆不抗锈病 (DDTT)
a
(ddtt) F1
a过程为
杂交
b d
F2 F3
c
b过程为
自交
F4
F5
配子 F2理想的基因型为 1 e ddTT 其几率 16 dT幼苗 g c过程为 减数分裂 ddTT 理想的配子基因型 植株 dT
高秆抗锈病 × 矮秆不抗锈病 (DDTT)
a
(ddtt) F1
b d
F2 F3
c
e过程为 花药离体 培养
配子 g过程为
秋水仙素处理 使染色体加倍
F4
F5
dT幼苗法,得出的结论是:
e 对比上述两种育种方
g
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 短育种年限
ddTT 植株



Hale Waihona Puke 空 育 种概念:P100
原理: 基因突变
常用方法: 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诱导 优点: 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
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突变的不定向性使选育工作量 缺点: 大,具有盲目性
例:下列各育种措施中,能产生新基因的 是( ) A、高秆抗锈病小麦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 杂交获矮秆抗锈病优良品种 B 、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西瓜获无子西 瓜 C、用 X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高产 青霉株 D、用离体花药培育小麦植株

汪曾祺《马铃薯》原文及赏析

汪曾祺《马铃薯》原文及赏析

汪曾祺《马铃薯》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汪曾祺《马铃薯》原文及赏析【导语】:昆虫备忘录是汪曾祺写的一篇散文,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赏析吧马铃薯马铃薯的名字很多。

第六章粮食

第六章粮食

第六章粮食汉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其中粮食作物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110万亩左右,总产约45万吨。

我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第一节水稻汉寿水稻种植面积最广,占粮食播种面积的95%以上。

水稻生产以北部湖平区为主,占全县粮食生产总量的59.37%;其次是中部平岗区,占31.73%;南部低山丘陵区占8.9%。

一、播种面积1990~2004年,汉寿水稻播种面积126.46~89.29万亩,15年年均播种面积106.47万亩,其中1990--1992年水稻播种面积年均117.8万亩;1993~1996年水稻播种面积年平均105.73万亩; 1997~2000年水稻播种面积年均109.86万亩;2001~2003年,由于大南湖、青山湖、新兴乡桔林垸、围堤湖大面积退田还湖,加之退耕还林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水稻播种面积平均为89.44万亩;2004年,由于中央1号文件的颁布和党的富民政策的落实,水稻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发展,统计部门上报其播种面积达113.18万亩,而实际种植面积达119.17万亩、较上年增29.97万亩。

二、产量水稻播种面积波动较大,稻谷总产也呈相应变化。

15年年均稻谷总产40.49万吨,其中以1997年的46.76万吨为最高,2003年的31.16万吨为最低;其单产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15年年均单产380公斤/亩,其中以2001年的424公斤/亩为最高,1999年的332.1公斤/亩为最低。

表6-1 1990-2004年汉寿县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单位:万亩、公斤/亩、万吨三、水稻复种指数1990~2004年水稻复种指数平均为167.8%。

其中1990-1994平均为171.4%,分别为188.2%、171.4%、169.2%、161.5%、166.5%;1995-1999年平均为173.8%,分别为、167.3%、173.3%、177.8%、171.9%、178.5%;2000-2004年平均为158.4%,分别为、164.0%、147.1%、148.1%、144.6%、188.1%。

传送门2图文攻略 第六章 阵亡

传送门2图文攻略  第六章 阵亡

《传送门2》图文流程攻略_游民星空第 6 页:第六章第六章阵亡主角和被困在马铃薯上的GLaDOS乘坐电梯来到了底下。

GLaDOS被鸟叼走,主角需要去寻找她。

沿着路往前走,在钢丝网对面的白墙上开传送门过去。

然后在高台的天花板上开传送门上去。

接着在前面远处的平台上开传送门。

过去后在对面的台子上再次开传送门。

再次在对面开传送门。

在底下的白墙开传送门,这样就可以下去了。

继续往前走在前面关闭的大门的左边按E键拉动拉杆。

在金库的大门前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机关需要在限定时间内一起打开。

先上到一边的机关那里,然后在对面的机关那里开个传送门。

这样开了一个机关后,通过传送门去另一个机关那里。

进入金库后沿着通道来到楼上,在缝隙中对着里面开传送门过去。

过去后拉动左边墙上的开关打开大门。

进入下一个区域后,先在上面的光管上开个传送门上去,然后在斜面上开个传送门,接着在底下开个传送门。

从高处跳下进入传送门,通过斜面上的传送门飞跃到右边的高台上。

过去后会坐电梯到达顶部,先在对面的斜面上开个黄色传送门。

然后沿着楼梯往下走,此时原来的电梯会不见,然后在电梯通道的底部开个蓝色传送门。

跳下去,利用传送门飞跃到右边带有ALPHA字样的大门那里,按E键开门进去。

进去后先使用屋内的开关。

然后在钢梁上面开传送门来上去。

通过钢梁前进。

随后沿着过道来到外面,沿着右边的管道下去乘坐电梯。

来到一个中间有蓝色凝胶弹跳的地方,蓝色凝胶弹跳其实就是蹦床。

先利用蓝色凝胶弹跳来到前面有白墙的平台上然后在右边的高台上开传送门上去,然后往前跳下去利用凝胶到达有开关的高台上。

随后使用开关并把箱子放到对面高台的按钮上。

从房间出来后在下图位置开传送门上去。

进入下一个房间后,先在移动平台上方的白墙上开个传送门,当平台到达下方是利用传送门上到平台上。

捡取箱子利用传送门到达有红色按钮的高台上,把箱子放好。

然后在标有01的白墙上开蓝色传送门,接着在边上开黄色传送门,从蓝色传送门出来利用凝胶跳到对面的高台上。

幼儿中班科学马铃薯教案

幼儿中班科学马铃薯教案

幼儿中班科学马铃薯教案第一章:认识马铃薯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马铃薯的外观特征,了解马铃薯的生长环境。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向幼儿展示马铃薯,让幼儿观察马铃薯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教师讲述马铃薯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气候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马铃薯,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马铃薯的外观特征。

2. 教师讲述马铃薯的生长环境,引导幼儿倾听并提问。

第二章:马铃薯的种植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马铃薯的种植过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教师讲述马铃薯的种植过程,包括播种、施肥、除草等。

2. 教师指导幼儿进行马铃薯种植的实践活动。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述马铃薯的种植过程,引导幼儿倾听并提问。

2. 教师指导幼儿进行马铃薯种植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第三章:马铃薯的生长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耐心。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马铃薯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长叶、开花等。

2. 教师讲述植物生长的变化。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马铃薯的生长过程,让幼儿描述植物生长的变化。

2. 教师讲述植物生长的变化,引导幼儿倾听并提问。

第四章: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意识。

2. 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讲述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包括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等。

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述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引导幼儿倾听并提问。

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

第五章:马铃薯的美食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马铃薯可以制作的各种美食,培养幼儿的味觉体验。

2.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教师讲述马铃薯可以制作的各种美食,如土豆丝、土豆泥等。

第六章、常见果蔬贮藏技术案例

第六章、常见果蔬贮藏技术案例

第二节
葡萄贮藏
(二)二氧化硫保藏法
1、二氧化硫药包贮藏果箱内放入亚硫酸氢钠 和吸湿硅胶混合粉剂。 亚硫酸氢钠的用量为果穗重量的0.3%,硅胶 为0.6%。二者在应用时混合后分成5包,按 对角线法放在箱内的果穗上,利用其吸湿反 应时生成的二氧化硫保鲜贮藏。一般每20-30 天换1次药包,在0℃的条件下即可贮藏到春 节以后。
第一节
近年来在窑门对
面加设排气筒,
苹果和梨的贮藏
(2)黄土高原地区采用窑洞贮藏苹果和梨
既利用了土层
的保温作用又
借外界冷空气
使苹果贮藏质 量大大提高。
第一节
苹果和梨的贮藏
3、棚窖、通风库
我国苹果和梨贮藏的一般方式是通风库、棚 窖,在城市中利用机械冷却的冷库贮藏也很 多。果实运到后,须在棚下进行预贮,等果 温和窖温降低后再入窖。
第一节
苹果和梨的贮藏
四、贮藏期病害及控制
1、虎皮病 (2)病因: A 采收过早 B 贮运前期温度高,呼吸旺盛。 C 环境温度过高,通风不良。
第一节
苹果和梨的贮藏
四、贮藏期病害及控制
1、虎皮病 (3)防治方法 A 适时采收 B 及时预冷降温 C 防贮藏后期温度过高,早晚通风降温。 D 贮前药剂处理:含二苯胺1.5~2g/L包装纸; 或用0.25~0.35%乙氧基喹浸泡。
2、颜色
萝卜:青皮>白皮,红皮 胡萝卜:以皮色鲜艳,根细长,根茎小,心柱 细的品种耐藏。
第三节
第一节
2、苹果苦痘病※
(3)防治方法:
苹果和梨的贮藏
四、贮藏期病害及控制
A 科学施肥,结合根外补施Ca肥。
B 合理修剪,避免旺长。 C 排出果园积水。 D 果实发育后期喷0.5%氯化钙或0.8%硝酸钙溶液 4~7次,每隔20天一次。 E 贮藏前用2~6%钙盐 浸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马铃薯第一节概述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马铃薯是宜饲宜做工业原料的粮食作物,2.淀粉含12%~22%,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盐类和维生素B、C等。

3.块根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提供的事物热量高于所有的木谷类作物。

4.可以制作淀粉、糖精、葡萄糖、酒精等工业产品,加工成薯片、薯条、全粉等。

5.还是多种家禽和家禽的优质饲料。

二、马铃薯的起源、分布与栽培区划(一)马铃薯的分布与起源马铃薯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

南美洲是马铃薯的故乡。

野生种的起源中心是中美洲及墨西哥,马铃薯是第四大农作物。

分布世界五大洲148个国家和地区。

主产过为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波兰,占世界的60%。

我国主产区为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占全国的90%以上,面积最大的是内蒙古,种植面积64.64万hm2黑龙江省种植面积为24万hm2,占全国6.2%。

(二)马铃薯的栽培区划三、北方一作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分,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2.中原二作区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省的南部、湖北、湖南两省的东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实行春、秋二季栽培。

春季多为商品薯生产,秋季主要是生产种薯。

与其他作物间套作。

3.南方二作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台湾等省。

秋播后冬播,栽培的集约化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薯出口基地。

4.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云、贵、川、西藏等省及湖南、湖北的西部山区。

本区多为山地和高原,区域广阔,地势复杂,海拔高度变化很大。

马铃薯在本区有一季作和二季作栽培类型。

三、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概况1950年全国马铃薯栽培面积155.9万hm2,总产8701kt,平均单产5.58t/hm2,1982年全国栽培面积245万hm2,平均单产9.7t/hm2,1995年以来,发展很快,2000年全国栽培面积472.3万hm2,总产66282kt,平均单产14t/hm2。

第二节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马铃薯形态特征马铃薯是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的草本植物。

(一)根马铃薯由块茎繁殖发生的根系为须根系。

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在初生芽的基部3~4节上发生的不定根,芽眼根后节根,分枝能力强,宽度30cm左右,深度可达150~200cm,是主体根系,一类是在地下茎的上部各节上陆续发展的不定根,分布在表土层。

(图10-1) 马铃薯根系分布马铃薯由种子繁殖的实生苗根系,属于直根系。

(二)茎1.地上茎块茎芽眼萌发的幼芽发育形成的地上枝条称地上茎,大多直立,节处为圆形,节间部分为三棱、四棱或多棱。

在茎上由于组织增生而形成突起的翼,茎呈绿色也有紫色或其他颜色的品种。

茎分枝,早熟品种,分枝晚,中茎为高30~100cm。

2.地下茎主茎地下结薯部位。

表层为木栓化的皮所代替,皮孔大而稀,无色素层。

长度一般10cm左右。

节数多为8节,通常发生匍匐茎1~3个。

3.匍匐茎是由地下茎节上的液芽发育而成,顶端膨大形成块茎,一般为白色,每个地下茎节上发生4~8条,每株可形成20~30条,正常情况下有50%~70%的匍匐茎形成。

大部集中在底表0~10cm土层内;4.块茎马铃薯块茎是一缩短而肥大的变态茎,既是经济产品器官,又是繁殖器官。

匍匐茎顶端停止极性生长后,由于皮层、髓部及韧部的薄壁细胞的分生和扩大,并积累大量淀粉,从而使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块茎。

块茎最顶端的一个芽眼较大,内含芽较多,称为顶芽。

一般每块重50~250g以上。

块茎皮色有白、黄、红、紫、淡红、深红、淡蓝等色。

马铃薯块茎的解剖结构自外向里包括周皮、皮层、维管束环、外髓和内髓。

(三)叶马铃薯最初为单叶,以后羽状复叶。

(四)花马铃薯为自花授粉作物。

每个花絮有2~5个分枝,每个分枝上有4~8朵花。

花柄的中、上部有一突起的离层环,称为花柄节。

花冠合瓣,雄蕊5枚,抱和中央的雄蕊。

(五)果实与种子马铃薯的果实为浆果,圆形或椭圆形。

果皮为绿色,褐色或紫绿色。

果实内含种子100~250粒。

千粒重0.5~0.6g,刚收获的种子,一般有6个月左右的休眠期。

贮藏一年的种子发芽率较高,一般可达85%~90%。

通常在干燥低温下贮藏7~8年,仍具有发芽能力。

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马铃薯全生育过程划分为六个生育时期。

(一)芽条生长期种薯播种后芽眼开始萌芽,至幼苗出土,为芽条生长期。

块根萌发时,首先幼芽发生,其顶端着生一些鳞片状小叶,即“胚叶”,随后在幼芽基部的几节上发生幼根。

该时期是以根系形成和压条生长为中心,是马铃薯发苗扎根、结薯和壮株的基础。

该时期的长短差异较大,短者20~30d,长者可达数月之久。

关键措施是促进早发芽、多发根、快出苗、出壮苗。

(二)幼苗期幼苗出土到现蕾为幼苗期改期以茎叶生长和根系发育为主,是决定匍匐茎数量和根系发达程度的关键时期。

出苗后7~10d匍匐茎伸长,再经10~15d顶端开始膨大。

植株顶端第一花序开始孕育花蕾,侧枝开始发芽,标志着幼苗期的结束。

一般历经15~20d。

农艺措施的主要目标,在于促根、壮苗、保证根系、茎叶和块根的协调分化与生长。

(三)块茎形成期现蕾至第一花序开始开花为块茎形成期。

块茎直径达3~4cm,地上部茎叶干物重和块茎干物重达到平衡。

生长特点是由地上部茎芽生长为中心,转向地上部茎芽生长与地下部块茎形成并进阶段,决定单株结薯数的关键时期。

该期经历30d左右。

关键措施以水肥促进茎叶生长,同时进行中耕培土,促进生长中心由茎叶速度转向块茎。

(四)块茎增长期盛花至茎叶衰老为块茎增长期。

是一生中增长最快、生长量最大的时期。

是决定块茎体积打下的关键时期,也是一生中需水、肥最多的时期,经历15~25d。

(五)淀粉积累期茎叶开始衰老带植株基部2/3左右茎叶枯黄为淀粉积累期,经历20~30d。

茎叶停止生长,块茎体积不再增大,但重量仍在增加,是淀粉积累的只要时期,技术措施是尽量延长根、茎、叶的寿命,减缓其衰亡,加速同化物向块茎转移和积累,使块茎充分成熟。

(六)成熟期在生产实践中,马铃薯无绝对的成熟期。

收获期决定生产目的和轮作中的要求,一般当植株地上部茎叶枯黄,块茎内淀粉积累达到最高值,即为成熟收获期。

三、马铃薯块茎的休眠新收获的块茎,即使给以发芽的适宜条件,不能很快发芽,必须经过一段时期才能发芽,这种现象叫做休眠。

休眠分自然(生理)休眠和被迫休眠两种。

休眠期的长短因品种和贮藏条件而不同高温、高湿条件下能缩短休眠期,低温干燥则延长休眠期。

块茎休眠与脱落酸和赤要素的比例有关。

生产上人为打破休眠最常用的方法是0.5~1mg/kgGA3溶液浸泡10~15min或0.1%高锰酸钾浸泡10min等。

脱毒种薯生产中,用0.33ml/kg的兰地特气熏蒸3h脱毒小薯,可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四、马铃薯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一)温度1.马铃薯性喜冷粮,期间一平均气温17~21℃为适宜。

生育期需有效积温1000~2500℃(以10cm土层5℃以上温度计算)。

多数品种为1500~2000℃,2.块茎萌发的最低温度为4~5℃,芽条生长最适温度13~18℃,3.茎叶生长的最低温度为7℃,最适温度为15~21℃,土温再29℃以上时,茎叶即停止生长。

4.对花器官的影响主要是夜温,12℃形成花芽,但不开花,18℃时大量开花。

5.块根相成的最适应的温度是20℃,低温块茎形成较早,27~32℃高温则引起块茎发生生长,形成畸形小薯。

块茎增长的最适温度15~18℃,30℃左右时,块茎完全停止生长。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块茎膨大,6.马铃薯抵抗低温能力较差,气温降低-1~-2℃时,地上茎叶将受冻害,-4℃时植株死亡,块茎亦受冻害。

(二)光照1.薯光饱和点为3~4万lx。

光照强度大,叶片光合强度高,块茎产量和淀粉含量均高。

2.光周期对马铃薯植株生育和块茎形成及增长都有很大影响。

(1)每天日照时数超过15h,茎野生产繁茂,匍匐茎大量发生,但块茎延迟形成,产量下降;(2)每天日照10h以下,块茎形成早,但茎叶生长不良,产量下降。

(3)一般日照时数为11~13h时植株发育正常,块茎形成早,同化产物向块茎运转快,块茎产量高。

(4)早熟品种对日照反映不敏感,晚熟品种则必须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形成块茎。

3. 长、光照和温度三者有互作效应。

(1)高温、短日照下块茎的产量往往比高温、长日照下高,(2)高温、弱光和长日照,则使块茎徒长,块茎几乎不能形成,匍匐茎形成枝条。

(3)开花则需要强光、长日照和适当高温。

(三)水分马铃薯的蒸腾系数为400~600。

整个生育期间,土壤湿度保持水量的60%~80%为最适量1.幼苗期占一生总需水量的10%~15%,土壤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5%左右为宜。

2.块茎形成期需水量约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30%左右,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75%为宜。

3.块茎增长期,需水量大,是马铃薯需水临界期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5%~80%为宜。

要保证水分均匀供给。

4.淀粉积累期需水量减少,占全生育总需水量的10%左右,保持田间最大水量的60%~65%。

5.后期水分过多,易造成烂薯和降低耐贮性,影响产量和品质。

(四)土壤马铃薯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禁格,但以表土深厚,结构疏松和福含有机质的土壤为最适宜。

冷凉地方沙土和砂质土壤最好,温度地方砂质土壤和土壤最好。

马铃薯要求微酸性土壤,以ph5.5~6.5为最适宜。

土壤含盐量达到0.01%时,植株表现敏感,产量随土壤中氯离子含量的增高而降低。

(五)营养马铃薯是高产喜肥物,对肥料反映非常敏感。

生产500kg块茎需吸收纯氮.33kg、纯磷3.23 kg、纯钾4.15 kg。

需要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幼苗需肥较少。

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期吸收养分速度快,数量多,是马铃薯一生需要养分的关键时期。

淀粉积累期吸收养分速度减慢,吸收数量也减少。

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情况(内蒙古农业大学,1992)第三节马铃薯的产量形成与品质一、马铃薯的产量形成(一)马铃薯的产量形成特点1.产品器官是无性器官2.产量形成时间长出苗后7~10d匍匐茎伸长,再经10~15d顶端开始膨大形成块茎,知道成熟,经历60~100d的时间。

产量形成时间长,而产量高而稳定。

3.马铃薯的库容潜力大理论上块茎具备无限膨大的生理基础。

4.经济系数高马铃薯地上茎叶通过光合作用所同化合物,像谷类作物那样要经过生殖器官分化、开花、授粉、受精、结实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这样在形成产品的过程中,可以节约大量的能量。

马铃薯块茎干物质的83%左右是碳水化合物。

(二)马铃薯的淀粉积累与分配1.马铃薯块茎积累淀粉规律一般栽培品种,淀粉含量为12%~22%,占块茎干物质的70%~80%,由72%~82%的支链淀粉和18%~28%的直链淀粉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