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墨竹工卡县弄如日金矿围岩蚀变特征与成矿模型(精)

合集下载

西藏墨竹工卡县过经拉矿区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

西藏墨竹工卡县过经拉矿区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
多 金 属矿 化 ,蚀 变现 象主 要 有硅 化 、绢 云母 化 、
3 找矿 前景分析
3 . 1 土壤地球化学分析
从 矿 区元 素地 球化 学 异常 分布 图 ( 图 1 )可
以看 出 ,不 同元素 地球 化 学异 常具 有 一定 的分 带 性 ,由东 南 向西北 ,成矿 元素组 合 由 W 、 S n 、 Mo 、
B i —P b 、Z n 、Ag  ̄S b 、C u 、As 、A u 、Hg的变 化
绿 泥石 化 、绿 帘石化 、碳 酸盐 化等 。
2 成矿条件分析
2 . 1地层与成矿 矿 区基 岩 为上 、 下二 叠统 板岩 、变质 砂 岩及 大理岩 ,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及相关槽探工程,发
趋 势 ,反 映成矿 元 素 由高温 到低 温 分带 ,在 接触
岩 主 要呈 岩 株 、岩脉 产 出 ,岩石 类 型包 括 黑云 母
2 . 3构造与成矿
矿 区断裂 构 造发 育 ,地 层切 割错 动 强烈 ,构
造 裂 隙 填有 石 英脉 ,见有 褐铁 矿化 、铅 锌矿 化
等。从化探资料可见 ,主成矿元素组合地球化学
异常 浓集 中心主 要位 于 上 、下二 叠统 地层 中,沿
主断裂构造 F 1呈带状分布 ,表 明该断裂构造为
铅 、锌 、钨等 成 矿元 素提 供 了迁 移及 富集 有利 空
间。
花 岗岩 、花 岗斑岩 、辉 绿 ( 玢 )岩 等 。
矿 区矿化 蚀 变现 象 明显 ,矿 化 现象 主要 表 现
为 铅 锌矿 化 、黄 铁矿 化 、褐 铁矿 化 、孔 雀石 化 等
增刊
l lj q

质 论

G E O L O GI C AL R E V I E W

18588564_西藏多龙矿集区热构造演化历史———来自磷灰石U

18588564_西藏多龙矿集区热构造演化历史———来自磷灰石U

1000 0569/2019/035(03) 0867 78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19 03 15西藏多龙矿集区热构造演化历史———来自磷灰石(U Th)/He的证据杨欢欢1,2 宋扬1 DILLESJohnH2 SOUSAFrancis2 DANI íKMartin3 杨超4YANGHuanHuan1,2,SONGYang1 ,DILLESJohnH2,SOUSAFrancis2,DANI íKMartin3andYANGChao4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2 CollegeofEarth,OceanandAtmosphericSciences,OregonStateUniversity,Corvallis,Oregon97331 5503 JohndeLaeterCentre,TheInstituteforGeoscienceResearch,CurtinUniversity,PerthWA68454 Départementdegéologieetdegéniegéologique,UniversitéLaval,Quebec,QCG1V0A61 MNRKeyLaboratoryofMetallogenyandMineralAssessment,InstituteofMineralResources,CAGS,Beijing100037,China2 CollegeofEarth,OceanandAtmosphericSciences,OregonStateUniversity,Corvallis,Oregon97331 550,USA3 JohndeLaeterCentre,TheInstituteforGeoscienceResearch,CurtinUniversity,PerthWA6845,Australia4 Départementdegéologieetdegéniegéologique,UniversitéLaval,Quebec,QCG1V0A6,Canada2018 08 29收稿,2019 01 07改回YangHH,SongY,DillesJ,SousaF,Dani íkMandYangC 2019 Thethermal tectonichistoryoftheDuolongoredistrict:Evidencefromapatite(U Th)/Hedating ActaPetrologicaSinica,35(3):867-878,doi:10 18654/1000 0569/2019 03 15Abstract TheDuolongoredistrictisthemostimportantoredistrictintheQiangtangterraneofwesternTibet TheDuolongoredistrictexperiencedmulti stagesofuplift erosionevents,theburial erosionhistoryaftertheoredistrictformationiscrucialtotheprotectionoftheorebodies Theapatite(U Th)/HewasstudiedinthispapertoinvestigatethelowtemperaturehistoryoftheDuolongoredistrict Theaverage(U Th)/Heagesrangefrom37 9±2 5Mato85 1±4 0Ma,whichindicatethethermal tectoniceventsfromLateCretaceoustoPaleoceneandfromEocenetoOligocene ThethermalhistoryshowstheDuolongoredistrictexperiencedfourcoolingevents:Ⅰ)100~75Mawithcoolingrateof4℃/Myranderosionrateof0 16km/MyrwhichisrelatedtotheclosureoftheBangongco NujiangoceanandthecollisionoftheLhasa Qiangtangterranes;Ⅱ)75~45Mawithcoolingrateof0 3℃/Myranderosionrateof0 01km/MyrwhichisrelatedtothecontinuedcollisionoftheLhasa Qiangtangterranesandtheconsequentthrustnappestructurecausedbythecollision;Ⅲ)45~30Mawithcoolinggrateof2℃/Myranderosionrateof0 08km/MyrwhichisrelatedtoIndia Asiacollision;Ⅳ)since30Mawithcoolingrateof1℃/Myranderosionrateof0 04km/Myr,thisstageisrelatedtocontinuedcollisionIndia AsiacontinentsandextensivetectoniceventssinceOligocene SurvivaloftheDuolongoredistrictunderintensiveuplift erosionenvironmentisattributedtotheoverlapoftheMeiriqiecuovolcanicrocks,thickenedoverlyingstratumcausedbythrustnappestructureandtheweakdestructionimposedbytheIndia Asiacollision ThethrustnappestructurewasthoughttoplayamajorroleinburyingandprotectingtheorebodyinthisstudyKeywords TibetanPlateau;Qiangtangterrane;Duolongoredistrict;Thermal tectonichistory;Apatite(U Th)/He摘 要 西藏多龙矿集区是西藏最重要的斑岩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集区。

铜矿是怎样形成的

铜矿是怎样形成的

铜矿是怎样形成的铜矿指可以利用的含铜的自然矿物集合体的总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色的硫酸铜,是什么因素导致铜矿形成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铜矿是怎样形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铜矿的形成铜矿是岩浆的作用,不是火山的作用。

有色金属矿物是在岩浆的冷却过程中形成,有重力、置换、重结晶、凝华等多种方式。

例:斑岩型铜矿床主要与火成岩有关,由于这一类火成岩具有“斑状结构”,因此将与这类火成岩有关的铜矿床称为“斑岩型铜矿床”。

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与中深成的火山岩侵入有关,象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

岩浆的侵入导致了围岩蚀变,沿侵入岩体的中心,不同的围岩蚀变呈环带分布。

铜矿体一般产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

铜的来源一般是随着岩浆的上侵,从深部被岩浆携带上来。

这一类矿床的主要原生矿物是黄铜矿和斑铜矿,规模一般较大,但品位较低,一般为0。

5%左右。

斑岩铜矿床,大多数产出于大陆边缘和岛弧环境。

普遍认为,被俯冲洋壳板片释放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在相对封闭系统结晶分异和/或同化混染形成含铜长英质岩浆。

然而研究表明,在西藏碰撞造山带,发育一条具有巨大成矿潜力的中新世斑岩铜矿带,含铜斑岩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性,来源于被加厚的藏南镁铁质下地壳,但俯冲的新特提斯洋壳板片部分熔融也不能完全被排除。

斑岩铜矿形成于陆-陆后碰撞伸展时期(13~18 Ma),即青藏高原迅速抬升之后。

横切碰撞造山带的南北向正断层系统,类似于岛弧环境下的横切弧的断层系统,成为埃达克质斑岩岩浆快速上升和就位的通道与场所,并使岩浆热液系统中大量的含矿流体充分地分离而成矿。

铜矿指可以利用的含铜的自然矿物集合体的总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色的硫酸铜,是什么因素导致铜矿形成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铜矿是怎样形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铜矿的基本概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色的硫酸铜。

初论西藏冈底斯带中段尼木西北部斑岩铜矿地质特征

初论西藏冈底斯带中段尼木西北部斑岩铜矿地质特征

[收稿日期]2001-11-20;[修订日期]2001-12-01;[责任编辑]曲丽莉。

[基金项目]中国地调局地质调查项目“西藏日喀则—加查地区铜多金属矿调查评价”(No :200010200157)的中间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王小春(1965年-),男,1985、1988年分获成都地质学院学士、硕士学位,1995年获成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现任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床的勘查和研究。

地质・矿床初论西藏冈底斯带中段尼木西北部斑岩铜矿地质特征王小春,晏子贵,周维德,贾向勘,李作华,文 军,徐德章,袁剑飞(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成都 610051)[摘 要]西藏冈底斯带尼木西北部具有斑岩型铜矿产出的有利地质条件,已有厅宫、冲江、白容、岗讲、渡布曲等铜矿床(点),可望形成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集中区,其资源量远景可达400~600万t 以上。

在分析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地质特征,并与国内外斑岩铜矿进行了对比,建立了本区铜矿的综合遥感地质找矿模型。

[关键词]西藏 冈底斯 斑岩铜矿[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02)01-0005-040 前言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是西藏重要的金、铜矿成矿远景区带。

目前已发现以墨竹工卡县甲马赤康铜多金属矿床、驱龙铜多金属矿床、尼木县厅宫铜矿床、冲江铜矿床、曲水县达布铜金矿床、谢通门县洞嘎金矿床为代表的数十处金、银、铜及金银多金属矿床(点)。

该带中段尼木县西北部地区、东段墨竹工卡地区均有望成为矿田规模。

尤其是尼木县西北部地区,目前已有厅宫、冲江铜矿床,在其外围已发现有白容、绒岗蒙、岗讲、渡布曲等有望的矿体和异常。

在该区可望形成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集中区,其资源量可达400~600万t 以上。

加之,该区地处西藏中部,交通、地理等外部条件较好,青藏铁路的修建,使该区的外部环境更加改善。

毕业论文 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甲马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毕业论文 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甲马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甲马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1. 前言甲马矿区铜铅多金属矿地质勘查是《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发展规划(1991-2000年)》中的重点开发项目之一,工作的总体目的与长远目标是为有色金属矿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1.1矿区交通位置、范围1.1.1位置、范围查区位于“一江两河”开发区中部,属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马乡和斯布乡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91°43′06″-91°50′00″;北纬29°37′49″-29°43′53″。

东西长约8-11km,南北宽约6-11km,面积约106km2。

1.1.2交通条件从甲马矿区东段沿简易公路北行21km到川藏公路,西行23km至墨竹工卡县城,西行68km到拉萨市。

从矿区中西段沿简易公路北行15km到川藏公路,西行61km至拉萨市区,东行7km 至墨竹工卡县。

1.1.3 矿区自然地理、经济概况查区位于冈底斯山脉东段郭喀拉日居山主峰果沙如则东北部,属高山深切割区,海拔4610-5407.5m。

铜铅多金属矿带通过的铅山、铜山分别高5042m、5302.50m,而与之相对的夏工普沟底和布朗沟头仅4500m,相对高差达540m以上。

坡度大、海拔高、相对高差大是本区地形三大特点。

甲马乡和斯布乡均属农牧区,人口约6千人,农闲时剩余劳动力较多,出产青稞、小麦、畜皮及牛羊肉等,经济落后。

位于甲马乡川藏公路边由甲马矿区供矿、墨竹工卡县卡嘎电站供电的年选原矿12.5万吨的选厂已建成投产,对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如需继续扩大生产,电力还可由附近的平措电厂、直孔电站或由羊湖电站解决。

2.区域地质特征2.1 区域地质背景查区位于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一级构造单元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段。

按中生代以来形成的构造格局,本区属于该板片次级构造单元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图2-1);南临雅鲁藏布江板块结合带,北为念青唐古拉弧背断隆,即所谓拉萨微型大陆。

围岩蚀变常见类型特征

围岩蚀变常见类型特征

围岩蚀变常见类型特征蚀变围岩:在热液作用下,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岩石,由于他们经常见于热液矿床的周围,故称为蚀变围岩。

一定的热液矿床常与某些类型蚀变围岩共生。

因此,蚀变围岩不仅是研究热液矿床成因的重要标志,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最常见的围岩蚀变有如下几类。

钾长石化:为钾质交代的产物,包括微斜长石化、正长石化、透长石化和冰长石化。

由于它们不易区别,且成分几乎完全相同故统称钾长石化。

原岩以酸性火成岩为主,其次是中性火成岩及较富长英质的沉积岩、沉积变质岩。

形成条件多为高温(冰长石为低温)。

有关的矿床有W、Sn、Be、Ta、Cu、Mo,冰长石与Au、Ag、Cu、Pb、Zn矿化有关。

在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铍、铌、钽以及斑岩铜、钼矿床等的下部,经常发生有大规模的钾长石化带。

低温热液的钾长石化,以冰长石化为主,多发生在中性、弱酸性火山岩中,也可在基性或酸性岩中发生,有时与青盘岩化有关。

与其有关的矿产主要为火山岩系中的一些金属矿床。

钠长石化:为钠质交代的产物,是蚀变岩石中形成钠长石(可与石英、浅色云母、方柱石、霓石、绿泥石、绿帘石组合)。

原岩主要为酸性、中性、基性、碱性火成岩。

在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中,钠长石化常发生在钾长石化之后,在钠长石化之后往往发育云英岩化。

在这类交代蚀变花岗岩中,常发生铌、钽、铍、稀土等矿化。

在一些铁、铜夕卡岩矿床中,在内接触带中,往往发育钠长石化。

在青盘岩化岩石中,也常有钠长石化的产生。

矽卡岩化:主要是由石榴子石(钙铝石榴子石-铁铝石榴子石)、辉石(透辉石-钙铁辉石)及其他一些钙、铁、镁的铝硅酸盐矿物所组成的岩石。

它主要产生在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或其附近,在中等深度条件下,经气水热液的高温交代作用形成的。

在矽卡岩中常有一些含挥发份的矿物,如方柱石、萤石、斧石、电气石等,以及如绿泥石、绿帘石、蛇纹石、滑石、各类云母、石英及钙、铁、镁的碳酸盐等热液矿物,金属矿物则以磁铁矿、白钨矿、锡石及铜、铅、锌的硫化物等为主。

西藏墨竹工卡县驱龙-知不拉铜矿化特征浅析

西藏墨竹工卡县驱龙-知不拉铜矿化特征浅析

西藏墨竹工卡县驱龙-知不拉铜矿化特征浅析作者简介:窦杰(1994.09-),男,汉,四川眉山人,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构造地质学。

摘要:针对西藏墨竹工卡县驱龙-知不拉矿床成矿作用的问题。

本文基于矿床已勘的钻孔资料,利用数理统计以及GIS空间分析技术,以二维表达方式,厘定了单工程矿化孔控厚以及单工程矿化前锋的概念,从而呈现铜矿化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反映驱龙­知不拉矿区存在3个矿化中心。

其中驱龙矿区内东西部各分部一个,知不拉矿区南东向分部一个。

关键词:驱龙;铜矿;矿化特征;矿化前锋;矿化控厚1.自然地理概况矿区位于墨竹工卡县西南约20km处,矿区大部分属墨竹工卡县甲玛乡管辖,矿区西部属达孜县章多乡所辖,地理坐标为:东经91º 33′ 30″-91º 37′ 30″,北纬29º 36′ 00″-29º 40′ 00″,面积38.44km2。

矿区向北沿简易公路行30km到318国道,沿318国道往东约8km到墨竹工卡县城,往西67km达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交通便捷。

2.区域地质概况驱龙—知不拉矿田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冈底斯成矿带。

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冈瓦纳大陆的北缘,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次级构造单元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之东段,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南界为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北界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

3. 矿床地质特征(1)矿区赋矿建造矿区建造类型分为侵入岩、火山岩和变质岩等三大类。

其中,侵入岩建造分布在矿区西、北、北西、中、南、北东、南东部;火山岩建造分布在矿区北西、北、北东、南西、南、南东部;变质岩建造仅在矿区南部出露。

①侵入岩建造全为TTG组合建造,矿化现象和赋矿段都有出露,在矿区地表西、北、北西、中、南、北东、南东部和地下北、北西、中、南部分布。

②火山岩建造叶巴组一段(J2y1)、叶巴组二段(J2y1)、叶巴组三段(J2y3)燕山期变质火山­碎屑岩组合(mvc)建造,存在赋矿段,分布在矿区北西、北、北东、南西、南、南东部地表和北西、北、南部地下。

我国西部金矿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西部金矿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西部金矿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卢杰;王建国;严松涛;张爱诺;张振龙【摘要】Gold resour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uarantees of the stability of national economy. Western China has superior metallogenic condition and rich gold resources.Identified gold reserve (metal)in western China has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identified gold reserve on national scale.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old deposits in west China manifests an attribute of locally concentration and zonation. During recent years gold prospecting in Shanxi-Gansu-Sichuan,Yunnan-Guizhou-Guangxi,Xinjiang,Inner Mongolia,Tibet and other western China provinces had significant achievement.Gold prospecting in the future ispotential.Gold prospecting in West China will undoubtedly change current strategic distribution of gold prospecting in China.It is expected that in the next ten years,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gold resources in western China will take a leading role.Finally,suggestions be put forwardfor the futur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old resources in western China,which include to strengthen the prospecting breakthrough of thekey gold concentration areas,talents and capital-introducing,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pay attention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金矿资源是国家经济安全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墨竹工卡县弄如日金矿围岩蚀变特征与成矿模

围岩蚀变带发育在金矿体的周围,是寻找金矿体和预测隐伏矿体的重要标志和直接标志。

研究围岩蚀变带,不仅能提高金矿成矿预测能力,也能通过围
岩蚀变的类型和特征分析,加深对该矿床的成因和成矿作用的认识。

西藏墨竹工卡县弄如日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区的南冈底斯构造—复合岩浆带东段中部。

研究区内出露地层比较简单,为中上侏罗—下白垩统林布宗组,主要以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为主的浅变质岩石;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酸性岩浆的侵入。

区内地质构造复杂,
断裂、劈理、节理极度发育,后期断裂总体上沿近SN向平行展布,叠加在早期东西向构造上,形成本区的基本构造格局。

研究表明,近SN向的断裂是该矿床重要的导矿、容矿构造,与金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

矿区内围岩蚀变发育,受断裂控
制明显,基本分布在断裂的附近和两侧,蚀变主要类型有黄铁矿化、绢云母化、
硅化、钠长石化、雄黄化、毒砂化和粘土化、碳酸盐化,其中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雄黄化,发育在矿化体内部,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蚀变带形成与构造有关,由于构造热液多期次活动,蚀变种类不断增多,蚀变强度增强,各类型蚀变常叠加出现,围岩蚀变分带并不明显。

金矿化受近SN
向展布的断裂带及花岗斑岩体的控制.通过分析金矿化特征与围岩蚀变特征,认
为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热液蚀变活动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早期绢云母-石英-黄铁矿阶段、中期的含金-石英(绢云母)-黄铁矿阶段与含金-石英-辉锑矿-雄(雌)黄阶段、晚期的石英-碳酸盐阶段。

其中金-石英-辉锑矿-雄(雌)黄阶段是矿床
主要的成矿阶段。

通过类比周边矿床与国内相似矿床,结合本矿床的金矿化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及蚀变矿物组合,认为弄如日金矿成矿流体来自古构造-岩浆
热液,也有可能有大气降水的参加;成矿显示中低热液的成矿温度、浅成矿深度
等特征,属于典型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矿床形成与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其岩浆热液不仅是金矿床的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也为金矿床的形成提
供部分热动力条件。

随之而来的近南北向构造运动,一方面形成热液上升通道,
另一方面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热液流体,在热力和构造动力驱动下,沿有利的
断裂不断的上升,通过扩散、渗透交代,不断萃取活化成矿物质,随着温度、压力等因素的改变,含矿溶液的性质发生改变,最终在适宜的物理化学环境下沉淀富
集成矿。

同主题文章
[1].
黄瀚霄,李光明,刘波,董随亮,张晖,张丽. 西藏弄如日金矿围岩蚀变特征与成矿机理' [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9.(03)
[2].
罗建刚. 河南省嵩县万岭金矿床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 [J]. 现代矿业. 2009.(08)
[3].
张庆辉. 西藏:凛冽的梦境与精神的突围' [J]. 百科知识. 2001.(06)
[4].
刘大瞻,张廉清. 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围岩蚀变的研究方法' [J]. 地质
通报. 1988.(02)
[5].
东方. 西藏找金前景良好' [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01)
[6].
李时新. 青海铜厂沟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与矿化' [J]. 矿产与地质. 2001.(02)
[7].
西藏镇魔曲' [J]. 少年科技博览. 2004.(Z1)
[8].
陈在劳. 小秦岭金矿带围岩蚀变特征与产出规律' [J]. 西北地质. 1993.(01)
[9].
曾晋鲁. 资源开发西藏经济腾飞的起点' [J]. 西藏科技. 1997.(01)
[10].
加大开放力度促进资源开发' [J]. 西藏科技. 1997.(04)
【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围岩蚀变; 浅成中
低温热液矿床; 扩散; 弄如日金矿; 西藏
【作者相关信息搜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李光明;黄瀚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