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标准与课程设置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简介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简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涵盖机械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的综合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文将从专业背景、专业特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方面,详细介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一、专业背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工科类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机械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的有机结合,旨在培养适应现代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控制领域发展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需求日益增长,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二、专业特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综合性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涉及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等多个学科知识,综合性较强,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2. 实践性强: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将接受大量的实验和实习训练,能够熟练掌握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创新性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在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培养目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的理论知识,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2. 实践与创新: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控制实践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3. 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协作完成复杂的工程项目。
4. 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适应国际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发展需求。
四、课程设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电子技术等基础学科的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二、培养目标1.掌握机械设计和制造基础知识,具备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和装配的能力。
2.熟悉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掌握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的使用,具备机械加工和装配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3.掌握现代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具备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改进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4.了解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等相关知识,具备运用自动化技术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的能力。
5.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工程技术方法,具备进行机械产品相关科研和工程项目的能力。
三、培养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工程力学、工程图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与机构、电工电子技术等。
2.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传动系统设计、工程热力学、自动控制原理、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CAD/CAM等。
3.专业选修课程流体力学、制造系统工程、供应链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热处理技术、液压与气动控制等。
四、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教学环节通过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控制等实验,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工程实训环节通过设计并完成机械产品、机械系统的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实习环节学生在毕业前进行工业实习,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生产流程,提高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综合设计与毕业论文学生通过综合设计,完成一个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装配,并撰写论文。
综合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实验教学、工程实训、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评估方式采用闭卷考试、实验操作考核、毕业设计评审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以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和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程类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高等数学:介绍基本的微积分和数学分析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2)大学物理:涵盖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基本物理学知识,为后续的机械原理和电气控制等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3)工程图学: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图纸的绘制和阅读能力,掌握工程图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材料力学:介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力学行为,为机械设计提供材料选择和分析的基础。
2. 专业课程(1)机械原理:介绍机械系统的结构和运动原理,培养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2)机械制造工艺学:介绍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和加工方法,培养学生的制造工艺分析和优化能力。
(3)自动控制原理: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自动化设计和控制的能力。
(4)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的能力,包括CAD、CAM等软件的应用。
3. 专业选修课程(1)机器人技术:介绍机器人的结构和控制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机器人系统设计和应用的能力。
(2)数字化制造技术:介绍数字化制造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数字化制造系统设计和管理的能力。
(3)智能控制技术:介绍智能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进行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三、实践环节1. 实习实训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加实习实训,通过在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2. 毕业设计学生需要进行毕业设计,选择一个具有一定难度和创新性的机械设计或制造项目,完成设计方案、制造和测试等工作,并撰写毕业论文。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简介

机械创造与自动化专业简介机械创造与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涉及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创造、自动化控制及相关领域的综合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材。
一、专业概况机械创造与自动化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创造、自动化控制及相关领域的综合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材。
学生将学习机械设计和创造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机械产品的设计、创造和自动化控制的方法与技术,具备机械产品的设计、创造、装配、调试、维护及管理的能力。
二、专业课程1. 机械设计基础: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机械零件设计等内容。
2. 机械创造工艺学:介绍机械创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包括机械加工工艺、焊接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等内容。
3. 自动控制原理: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控制系统的建模与分析、传感器与执行器、控制器设计等内容。
4. 机械系统动力学:介绍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方法,包括刚体运动学、刚体动力学、振动分析等内容。
三、专业实践1. 实验教学:通过机械创造与自动化专业相关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实习实训:学生将参预企业实习实训,通过实际工作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3. 课程设计:学生将进行机械创造与自动化相关课程的设计项目,包括机械产品设计、自动化系统设计等。
四、就业前景机械创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强的机械设计、创造和自动化控制的能力,能够在创造业、机械设备创造企业、自动化设备研发企业、科研院所等领域从事机械设计、创造、自动化控制、技术研发、工程管理等工作。
随着创造业的发展和自动化技术的普及,机械创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五、专业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创造与自动化专业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随着智能创造、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创造与自动化专业将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大纲引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学科,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大纲,其中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内容。
课程设置1.机械制图与CAD技术:通过学习机械制图和CAD技术,学生将掌握绘制和修改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和工程图的能力。
2.机械设计原理:该课程主要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受力分析、零件选用、设计计算等内容。
3.机械制造工艺学:学习机械零件加工的基本工艺和方法,掌握常见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流程。
4.数控技术与应用:介绍数控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控编程和操作能力。
5.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学习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机器人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
6.自动化仪表与检测技术:介绍自动化仪表和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仪表检测能力。
教学目标1.理论知识:学生应通过学习,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2.技术能力:学生应通过实践训练,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本技能,包括机械零件的设计、加工和装配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3.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通过工程实践,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包括受力分析、设计计算和工艺优化等方面。
4.创新精神:学生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应对工程项目中的挑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理论课讲授基本原理和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和实习:设置实验和实习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相关设备和工具,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或工程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学术讲座: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介绍最新的技术和研究进展,拓宽学生的视野。
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代码080201).doc

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代码:080201)(一级学科:机械工程)一、学科简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是21世纪先进生产工程领域最注重开发的高新技术方向之一,是现阶段国民经济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发展的战略重点。
该学科主要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模式、现代设计与制造方法、系统工程与生产管理等有关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
同时,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改变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的面貌,使该学科已成为多种技术相互渗透与集成的综合学科。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科研实力的学术队伍。
现有教职工38人,教授7人,副教授11人,高级工程师2人,其中博士学位5人,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
自2002年以来,该学科先后主持参加国家级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重点科学研究项目18项和承担各类横向科研项目多项。
发表学术论文256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4篇、发表在国外重要刊物上10篇、国内核心刊物上150余篇。
目前,本学科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生的条件,拥有较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与仪器,是机制方向硕士生比较理想的深造场所。
二、培养目标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着眼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研究生应在本学科中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制造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本学科创新技术研究分析方法、实验测试技术、科研与开发的方法和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分析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有创新的研究;至少熟练掌握和应用一门外国语;初步具备独立承担科研课题研究和工程项目开发的能力。
可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三、学习年限三年。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四、主要研究方向(1)现代制造与动态测试技术子方向:1、虚拟制造与网络化制造技术2、特种加工与精密制造技术3、快速成型技术4、虚拟仪器开发平台与体系结构5、机械设备动态测试理论与方法(2)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子方向:1、CAD/CAE/CAM2、产品建模、仿真及分析3、机械产品智能化、网络化、可视化设计4、机械产品一体化加工技术5、CIMS与制造业信息化6、虚拟设计自动化理论与方法;(3)机械系统测试与控制子方向:1、机械设备数控系统研究2、制造过程智能化测试与控制3、机械制造精度设计与控制4、流体传动与控制5、微机电系统6、汽车电子与智能仪表(4)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子方向:1、机械动力学动态设计及仿真2、机器人机构学3、机械传动及摩擦学4、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五、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所修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社会实践及补修课程(对缺少本学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补修课程,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简介

机械创造与自动化专业简介机械创造与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涉及机械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的学科,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设计、创造和自动控制。
该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创造与自动化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材,他们能够从事机械创造、自动化设备研发、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一、专业背景和发展机械创造与自动化专业源于机械工程学科,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这门专业逐渐形成。
机械创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发展与现代工业的需求密切相关,它涉及到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二、专业课程1. 机械创造基础:包括机械工程基础知识、机械设计原理、机械加工工艺等内容,培养学生对机械创造的基本理解和技能。
2. 自动化控制技术:学习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传感器与执行器、控制器和调节器的设计与应用,培养学生掌握自动化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机器人技术:学习机器人的结构与运动学、机器人编程与控制、机器人应用等内容,培养学生掌握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
4. 数字化设计与创造: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创造技术、CAD/CAM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内容,培养学生掌握数字化设计与创造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5. 工业自动化技术:学习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组成与原理、PLC编程与应用、工业网络与通信等内容,培养学生掌握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就业方向机械创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在以下领域就业:1. 机械创造企业: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创造、装配和质量控制等工作。
2. 自动化设备企业:从事自动化设备的研发、生产和维护等工作。
3. 自动化系统集成商:从事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等工作。
4. 机器人企业:从事机器人的研发、应用和销售等工作。
5. 研究与开辟机构:从事机械创造与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开辟工作。
四、就业前景随着创造业的发展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机械创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广阔。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引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制造业发展所需的重要专业之一。
为了培养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本文档将介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1. 专业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下列基本能力和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 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 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知识和技能; - 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机械设计与制造以及自动化控制的能力;- 具备承担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工程项目的能力;- 具备团队协作、沟通与领导能力。
2. 课程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
以下是该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2.1 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控制系统工程2.2 专业核心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传感器与信号处理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数字控制技术•机器人学基础•先进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自动化仪表与测量技术•机械系统设计与优化2.3 专业选修课程•制造工艺学•工程振动学•机械加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仿真与虚拟制造•智能控制技术•工程项目管理•机械设计竞赛实训3. 实践教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内容: - 机械制造实习 - 机械设计实习 - 工程实践与设计 - 创新实验项目4. 总结通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可以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他们未来从事相关行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此外,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提高他们适应现代制造业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多资料请访问.(.....)
专业标准及课程设置
一、专业标准
(一)专业概述
专业名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学习年制: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机械制造行业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普通及自动化机械加工设备操作、维护调试能力,能从事工艺实施等现场技术应用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
专业规格:
本专业学习者在完成学业后应:具有较强的机械制图与机械设计应用、机械加工操作与现场检测维护、机械装配与机械设备的控制、机制工艺编制等能力,同时具有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具备本专业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熟悉现代制造技术,能够对现代制造设备进行操作与维护。
能从事机械零件加工、机制工艺编制、产品检测及质量管理、技术服务及生产管理等工作。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并有向设备改造、产品创新设计、制造企业管理等技术领域发展的潜力。
(二)职业岗位、技术工作领域描述:
1.职业岗位描述
2.岗位资格证书
(三)专业能力标准
1.机械制图应用能力
能力要素: ● 熟练掌握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 具有识读和绘制常见机械类专业图样(中等复杂程度)的基本技能能; ●
具有应用AutoCAD 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样的技能。
2、工程材料应用能力 能力要素: ● 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组织、性能、应用和选用原则;
● 具备改变材料性能方法的初步能力; ● 掌握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
●
掌握材料成型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
● 具备选择毛坯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 ● 初步掌握毛坯及零件的结构工艺;
●
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发展概况。
3、机构、传动装置设计能力 能力要素: ● 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常用机构的能力;
● 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计算和维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知识; ●
初步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具备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以及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具备对简单设备进行维护、拆装的的基本能力;
●具有对常见机械设备操作使用的理解能力。
4.公差配合应用能力
能力要素:
●能熟练查阅公差手册和公差国家标准,能读懂图纸中的标注;
●具有在工程实践中正确选择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能力;
●能在图纸上准确标注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以及表面粗糙度;
●掌握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
测量的基本技能;
5、机械加工操作与质量检测监控能力
能力要素:
●具备常规设备的安全操作技术和安全、环保等工程意识;
●了解常用金属切削加工机床及基本加工方法;
●熟悉金属切削机床(车、铣、刨、磨)的结构,性能和主要组成部件;
●了解普通车床的传动系统;
●掌握工艺文件以及机械制造生产过程;
●初步具备分析废品产生的原因及防止出废品的方法;
●了解刀具的材料,种类及用途;
●熟悉车刀的主要几何角度,并初步学会刃磨加工所需角度的车刀;
●具有对简单零件加工方法选择和工艺分析的能力;
●掌握常用工具、夹具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掌握常用量规、通用量具的结构、原理及正确使用保养方法;
●具备阅读简单技术文件的能力;
●在主要工种上具有独立完成简单零件加工制造的实践能力;
●初步建立现代制造工程的概念
●能进行精度检测的一般操作,会基础的数据处理和明确的结果表达。
6、CAD/CAM软件的运用能力
能力要素:
●掌握CAD/ CAM的一般过程;
●能独立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典型工程零件的三维设计、结构分析及制造仿真;
●具备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7、机械装配与机械设备的控制能力
能力要素:
●掌握液压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
●掌握液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能看懂液压系统图,并能很好地对现有的液压传动系统进行分析、并能初步设计简单的
液压系统。
8、机制工艺编制能力
能力要素:
●具备常规产品机械制造工艺编制能力;
●具备常规夹具刀具等工装的设计能力;
●初步具备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和产品质量控制的能力。
(四)通用职业能力标准
1.能力描述
能力要素:
(五)通识教育标准
1.能力描述
能力要素:
(六)发展性标准
1.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活动认知能力
能力要素:
●能了解制造企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流程;
●能了解制造企业的需求;
●能了解相应的制造企业管理知识。
2.机械产品创新能力
能力要素:
●能掌握一定的机械产品创新的知识和方法;
●能不断向“不可能”挑战,将创新概念和理论转化为可商品化的方案;
●能依据制造企业的发展要求对企业的产品、生产设备和生产流程进行改造或创新;
●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创业能力
能力要素:
●掌握常用的创业方法和创业技巧;
●能为创业寻找或准备加速器(机会、专利)。
二、课程设置
(一)课程体系
(二)核心课程
1、技术核心课程设置
2.文化核心课程设置
3.专业证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