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小学课程设置及标准表

合集下载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标准)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标准)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标准)小学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浓缩了中国义务教育的基本概念,为中小学设定适当的义务教育课程,从而传递给中小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会需要的良好公民素质,从而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

中国小学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共包括10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历史,政治,科学技术。

其中,语文旨在帮助学生发展独立、礼貌地表达能力,通过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诗经》《楚辞》《集》《书》传统文学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提高对文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技能,做好科学技术方面的准备,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英语是综合学科,学习英语不仅是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且也有助于学生熟悉世界和文化,从而提高学生对外语的学习能力。

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历史,政治,科学技术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中国小学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有系统的教育。

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它更强调教学质量,注重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同时采用多元化、创新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小学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浓缩了中国义务教育的基本概念,为中小学设定适当的义务教育课程,从而传递给中小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会需要的良好公民素质,从而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

中国小学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共包括10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历史,政治,科学技术。

其中,语文旨在帮助学生发展独立、礼貌地表达能力,通过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诗经》《楚辞》《集》《书》传统文学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提高对文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技能,做好科学技术方面的准备,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英语是综合学科,学习英语不仅是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且也有助于学生熟悉世界和文化,从而提高学生对外语的学习能力。

山西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山西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山西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年版)》。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其中,《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年版)》。

通过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年版)》的学习,结合周菊芳名校长工作室的学习内容,我对劳动课程标准有了更好的理解,对劳动课程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所说“劳动即为教育”,劳动教育具备树德、增智、强体、嘏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它与德、智、体、美育环环紧贴,相辅相成,具体内容彰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劳动树德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联系非常密切,两者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展道德教育。

现行教育制度下,学校教育的核心仍是智育的培养,即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于此目标,学校减少了或甚至没有劳动教育的安排。

在家庭教育中,多数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劳动视为孩子的额外负担,极少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这些做法导致孩子丢失了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劳动也被等同于值日扫地,缺乏全方位的劳动教育。

在家长和教师眼中,劳动教育被视为了智育的阻碍,所以我们所培养的大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除了学习,没有劳动技能,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依赖别人。

所以,学校需开设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课程,在劳动教育中深化德育教育,树立学生健康的劳动观。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年版)》表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多样对外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就是存有目的、存有计划地非政府学生出席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使学生动手课堂教学、出力流汗,拒绝接受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培育学生恰当的劳动价值观和较好的劳动品质。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从而获得一定的劳动成就感,使学生产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山西省小学、初中、高中课程设置

山西省小学、初中、高中课程设置
山西省小学、初中、高中课程设置及标准表
小学年级 一
品德 与生活3
初中年级 五
品德 与生活3 科学2 语文7 数学4
高中年级 三 一
(上、下学期) 语文4 英语4 数学4 思想政治2 历史2 地理2 物理2 化学3 外语4 体育 与健康3 音乐1 物理2 化学2 生物2 信息技术 2、0 通用技术0、2 美术1 音乐1
外语2 体育 与健康3 音乐2
外语2 体育 与健康3 音乐2
外语2 体育 与健康3 音乐1.5
外语2 体育 与健康3 音乐1.5
外语4 体育 与健康3 音乐1
外语4 体育 与健康3 音乐1
美术2 美术2 美术1.5 美术1.5 美术1 美术1 美术1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3 2 3 3 3 3 3 地方与学校编制的课程 3 3 3 3 3 3 3

品德 与生活3

品德 与生活3 科学2

品德 与生活3 科学2
(上、下学期) 语文4 英语4 数学4 思想政治2 历史2、4(文科) 地理2、4(文科) 物理2、4(理科) 化学2、4(理科) 生物2 信息技术 0、2 通用技术2、0 美术1 音乐1

(上、下学期) 语文4 英语4 数学4 思想政治4 历史4(文科) 地理4(文科) 物理4(理科) 化学4(理科) 生物4 信息技术 1、0 通用技术1、0 美术1 音乐1
品德 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 与生活3 2 2 2 地理2 地理2 科学2 语文7 数学4 历史2 语文4 数学4 生物3 历史2 语文4 数学4 生物3 物理2 历史2 语文4 数学4
语文9 数学4
语文9 数学4

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标准

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标准

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标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标准(试行)为了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工作,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缩小我省义务教育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我省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实际,制定《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标准(试行)》。

本标准是全省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建设和管理义务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校的基本依据。

一、学校设置、规模与规划(一)学校设置与规模1.学校设置应立足本地实际,根据城市、城镇和乡村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城镇化推进程度和人口发展规划,尤其是学龄人口数量及其增减的发展趋势,综合考虑交通、环境等因素,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设置或调整学校布点,使学校设置适应现代教育特点,具有适宜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2.农村中小学根据适龄就学人口、地理特点和交通条件因地制宜设置。

按照方便学生就学、优化资源配置、注重教学效益的原则合理规划。

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地区要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

支持在山区、偏远地区建设标准化寄宿制小学。

农村初中原则上以乡镇为单位设置,1.5-2万人口的乡镇设置一所,3万人口以上的乡(镇)可以设置两所,人口不足1.5万的乡镇由各县(市、区)统筹设置初中。

3.城市中小学校布点必须与城市扩建和住宅小区建设同步规划。

同时,应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新建住宅区或者居民点应根据规划的居住人口和人口出生率进行测算,配套建设规模适宜的中小学校。

原则上 1.5-2万人口左右设置一所全日制小学,2-3万人口左右设置一所全日制初中。

学校规模小学以不超过6轨为宜,初中以不超过10轨为宜。

班额小学一般不超过45人,初中一般不超过50人。

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实用实用标准

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实用实用标准

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标准(试行)为了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工作,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缩小我省义务教育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我省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实际,制定《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标准(试行)》。

本标准是全省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建设和管理义务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校的基本依据。

一、学校设置、规模与规划(一)学校设置与规模1.学校设置应立足本地实际,根据城市、城镇和乡村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城镇化推进程度和人口发展规划,尤其是学龄人口数量及其增减的发展趋势,综合考虑交通、环境等因素,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设置或调整学校布点,使学校设置适应现代教育特点,具有适宜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2.农村中小学根据适龄就学人口、地理特点和交通条件因地制宜设置。

按照方便学生就学、优化资源配置、注重教学效益的原则合理规划。

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地区要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

支持在山区、偏远地区建设标准化寄宿制小学。

农村初中原则上以乡镇为单位设置,1.5-2万人口的乡镇设置一所,3万人口以上的乡(镇)可以设置两所,人口不足1.5万的乡镇由各县(市、区)统筹设置初中。

3.城市中小学校布点必须与城市扩建和住宅小区建设同步规划。

同时,应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新建住宅区或者居民点应根据规划的居住人口和人口出生率进行测算,配套建设规模适宜的中小学校。

原则上 1.5-22-3万人口左右设置一所全日制初中。

学校规模小学以不超过6轨为宜,初中以不超过10轨为宜。

班额小学一般不超过45人,初中一般不超过50人。

4.学校服务半径参照学校规模、住宿条件及交通环境确定,应避免学生跨越公路干线、无立交设施的铁路、无安全通行防护设施的河流及水域。

5.学校校址应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环境适宜、交通方便、地形开阔、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地势较高、具备必要基础设施的地段。

中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说明

中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说明

中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说明中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说明全市中小学实行5天授课制。

小学每天上午4节,下午2节,一周共30节学科课,并可增加一节活动课。

每周5节活动课可安排班队(团)活动1节,科技文体活动4节。

班队(团)活动一般安排在周一或周五,各班可组织班会或团、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可以搞科技、文艺、体育等课外活动,或学校传统活动。

小学安排语文课表时,可考虑周三到周五的下午连续安排两节语文课,用于作文教学。

为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可适当专门开设写字课。

初中每天上午4节,下午3节,一周共35节学科课,并可安排2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初中各年级在安排语文课表时,可在下午的一节语文课后安排一节机动课时(作文课一般安排在周3以后),便于作文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必开设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研究、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种。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每周可安排一至二节。

书法是国家课程,3—6年级为必修课,每周一节,初中阶段是选修课。

地方课程是指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民族教育等省教育厅要求开设的课程,学校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地域风土人情、文化特色、优良传统、物产资源等特色教育资源,形成学校的学校课程资源。

以下是各年级课程设置及具体课时安排: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3节,语文8节,数学4节,科学1节,体育5节,音乐2节,美术2节,地方课程1节。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2节,科学2节,语文7节,数学4节,外语2节,体育3节,音乐2节,美术2节,信息技术1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In the fourth grade。

students have 2 classes on morality and society。

7 classes on Chinese language。

4 classes on mathematics。

2 classes on science。

2 classes on foreign language。

山西小学阶段课程设计

山西小学阶段课程设计

山西小学阶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山西地区的基本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地形等。

2. 学生能够了解山西的历史文化,如著名的晋商文化、古代建筑等。

3. 学生能够掌握有关山西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地图,提高地理信息解读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升信息检索和整合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地域自豪感。

2. 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学生通过了解山西的历史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小学阶段的乡土教育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家乡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认识。

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程目标分解:1. 知识目标:通过讲解、展示、互动等形式,使学生掌握山西的基本地理、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知识。

2. 技能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解读、信息检索整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堂讲解、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域观念、环保意识和传统文化观念。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山西地理知识:- 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主要地形与地貌特征- 水资源与自然灾害2. 山西历史文化:- 晋商文化的发展与影响- 古代建筑艺术及其代表作品- 民间艺术与风俗习惯3. 山西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煤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措施-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介绍山西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地形等地理知识。

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标准

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标准

山西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精神,扎实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山西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

本标准是我省举办义务教育学校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是全省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建设和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依据。

一、学校设置、规模与规划(一)学校设置与规模1、学校布局要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立足本地实际,根据城市、城镇和乡村建设规划要求,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设置学校布点,努力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需求。

2、农村学校布局要保障学生就近上学的需要。

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

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农村设置村小学或教学点。

支持在山区、偏远地区建设标准化寄宿制小学。

农村初中布局调整原则上以乡镇为单位设置,1.5-2万人口的乡镇设置一所,3万人口以上的乡镇可以设置2所,人口不足1.5万的乡镇由各县(市、区)统筹设置初中。

校址选择依据区域内村庄布局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均衡分布,学生上下学时间原则上步行单程不超过40分钟。

3、城市中小学校布点必须与城市扩建和住宅小区建设同步规划。

综合考虑居民区配套、旧城区改造、人口密度加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增加等因素,根据规划的居住人口和人口出生率进行测算,配套建设规模适宜的中小学校。

原则上1.5-2万人口左右设置一所全日制小学,2-3万人口左右设置一所全日制初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2-3 2-3 2-3 2-3 3 3 3 地方与学校编制的课程 2 2 3-4 3-4 3-4 3-4
社区服务(全学年不少于5个工作日) 社会实践(全学年参加一周社会实践活动)
周课时数 不超过
26
26
30
303030Fra bibliotek3434
34
35
35
35
附件2
山西省中小学课程设置及标准表
小学年级 一 品德 与生活3 语文9 数学4 二 品德 与生活3 语文9 数学4 三 品德 与社会2 语文7 数学4 外语2 四 品德 与社会2 语文7 数学4 外语2 五 品德 与社会2 语文7 数学4 外语2 六 品德 与社会2 语文6 数学4 外语2 一 思想 品德2 语文4 数学4 外语4 初中年级 二 思想 品德2 语文4 数学4 外语4 物理2 三 思想 品德2 语文4 数学4 外语4 物理2 化学3 生物3 课 程 门 类 科学2 科学2 科学2 科学2 历史2 地理2 音乐2 体育4 美术2 音乐2 体育4 美术2 音乐2 体育3 美术2 音乐2 体育3 美术2 音乐1.5 体育3 美术1.5 音乐1.5 体育3 美术1.5 音乐1 体育与 健康3 美术1 生物3 历史2 地理2 音乐1 体育与 健康3 美术1 音乐1 体育与 健康3 美术1 历史2 一(上、下学期) 思想政治2 语文4 数学4 英语4 物理2 化学2 生物2 历史2 地理2 音乐1 体育与健康2 美术1 信息技术2、0 通用技术0、2 5 3 5 研究性学习活动3 高中年级 二(上、下学期) 思想政治2 语文4 数学4 英语4 物理2、4 (理科) 化学2、4 (理科) 生物2 历史2、4 (文科) 地理2、4 (文科) 音乐1 体育与健康2 美术1 信息技术0、2 通用技术2、0 研究性学习活动3 三(上、下学期) 思想政治4 语文4 数学4 英语4 物理4(理科) 化学4(理科) 生物4 历史4(文科) 地理4(文科) 音乐1 体育与健康2 美术1 信息技术2、0 通用技术2、0 研究性学习活动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