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导学案: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第一、二、三节 精品
【人教版】2020高中物理 第二章 固体、液体和气体章末复习课学案 粤教版选修3-3

第二章 固体、液体和气体章末复习课[知识体系]固体、液体和气体⎩⎪⎪⎪⎪⎪⎪⎪⎨⎪⎪⎪⎪⎪⎪⎪⎧固体⎩⎪⎨⎪⎧单晶体:① 的几何外形,物理性质② ,有③ 的熔点多晶体:④ 的几何外形,物理性质⑤ ,有⑥ 的熔点非晶体:⑦ 的几何外形,物理性质⑧ ,⑨ 的熔点液体⎩⎪⎨⎪⎧表面张力⎩⎪⎨⎪⎧方向:沿液面的切线方向现象:液体表面积有⑩ 的趋势解释:液面分子间距r >r 0,引力使得r 、E p均有减小的趋势液晶的性质及应用气体⎩⎪⎪⎪⎪⎨⎪⎪⎪⎪⎧气体的状态参量:温度(T )、体积(V )、压强(p )气体实验定律⎩⎪⎪⎪⎨⎪⎪⎪⎧玻意耳定律⎩⎪⎨⎪⎧成立条件:⑪ 一定;⑫ 不变表达式:p ∝1V 或⑬ 等温线查理定律⎩⎪⎨⎪⎧成立条件:⑭ 一定,气体的⑮ 不变表达式:p ∝T 或⑯等容线盖·吕萨克定律⎩⎪⎨⎪⎧成立条件:⑰ 一定,气体的⑱ 不变表达式:V ∝T 或⑲ 等压线饱和蒸汽和湿度⎩⎪⎨⎪⎧饱和蒸汽:动态平衡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与蒸汽体积⑳饱和汽压湿度:○21 ,相对湿度主题1 单晶体、多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1.单晶体、多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微观解释:(1)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物理性质都具有各向异性.例如,立方体铜晶体的弹性是各向异性的,但它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却是各向同性的.(2)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既可以是晶体,也可以是非晶体.例如,天然的水晶是晶体,而熔化以后再凝固的水晶(石英玻璃)却是非晶体.(3)对于单晶体和多晶体应以外形和物理性质两方面来区分,而对于晶体和非晶体应以熔点是否一定来区分. [典例❶]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属于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解析:首先要分清晶体与非晶体的图象,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凝固温度,而非晶体则没有.A 、D 是非晶体的图象,故错误;其次分清是熔化还是凝固的图象,熔化是固体变成液体,达到熔点前是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在升高,而凝固则恰好相反,故C 对.B 错.答案:C 针对训练1.(多选)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根据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B .一块均匀薄片,沿各个方向对它施加拉力,发现其强度一样,则此薄片一定是非晶体C .一个固体球,如果沿其各条直径方向的导电性不同,则该球体一定是单晶体D .一块晶体,若其各个方向的导热性相同,则这块晶体一定是多晶体解析:判定固体是否为晶体的标准是看是否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和非晶体都具有各向同性和天然无规则的几何外形,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和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答案:CD主题2 液体的微观结构及表面张力1.液体的结构更接近于固体,具有一定体积、难压缩、易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等特点. 2.液体表面层具有收缩趋势,这是液体表面相互吸引力即表面张力的作用结果.3.表现张力的本质是分子引力,这是因为表面层的分子较稀,距离较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作用的效果.4.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液体表面积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典例2】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表面张力是液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吸引力B.液体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内部稀疏,分子力表现为零C.不论是水还是水银,表面张力都会使表面收缩D.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相垂直解析:液体表面张力就是液体表面各部分之间相互吸引的力,A错;液体的表层分子要比内部稀疏些,分子间的距离较内部分子间距离大,表层分子间表现为引力,B错;液体的表面张力总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C正确;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与液面相切,总是跟液面分界线相垂直,D错.答案:C针对训练2.(多选)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液体存在表面张力的有( )A.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B.荷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C.滴入水中的红墨水很快散开D.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解析: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有些小昆虫才能无拘无束地在水面上行走自如,故A正确;荷叶上的露珠存在表面张力,它表面的水分子表现为引力,从而使它收缩成一个球形,与表面张力有关,故B正确;滴入水中的红墨水很快散开是扩散现象,是液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反映,故C错误;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是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反映,故D错误.答案:AB主题3 变质量问题分析变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巧妙地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使这类问题转化为一定质量的气体问题,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1.打气问题.向球、轮胎中充气是一个典型的变质量的气体问题,只要选择球内原有气体和即将打入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可把充气过程中的气体质量变化的问题转化为定质量气体的状态变化问题.2.抽气问题.从容器内抽气的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质量不断减小,这属于变质量问题.分析时,将每次抽气过程中抽出的气体和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质量不变,故抽气过程中看作是等温膨胀过程.3.灌气问题.将一个大容器里的气体分装到多个小容器中的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变质量问题.分析这类问题时,可以把大容器中的气体和多个小容器中的气体看成整体来作为研究对象,可将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4.漏气问题.容器漏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断发生变化,属于变质量问题,不能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如果选容器内剩余气体为研究对象,便可使问题变成一定质量的气体状态变化,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典例3】某种喷雾器的贮液筒的总容积为7.5 L,如图所示,装入6 L的药液后再用密封盖将贮液筒密封,与贮液筒相连的活塞式打气筒每次能压入300 cm3,1 atm的空气,设整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1)要使贮气筒中空气的压强达到4 atm,打气筒应打压几次?(2)在贮气筒中空气的压强达到4 atm时,打开喷嘴使其喷雾,直到内外气体压强相等,这时筒内还剩多少药液?解析:(1)设每打一次气,贮液筒内增加的压强为p,由玻意耳定律得:1 atm×300 cm3=1.5×103 cm3×p,p=0.2 atm,需打气次数n=4-10.2=15.(2)设停止喷雾时贮液筒内气体体积为V,由玻意耳定律得:4 atm×1.5 L=1 atm×V,V=6 L,故还剩贮液7.5 L-6 L=1.5 L.答案:(1)15 (2)1.5 L针对训练3.用打气筒将1 atm的空气打进自行车胎内,如果打气筒容积ΔV=500 cm3,轮胎容积V=3 L,原来压强p =1.5 atm.现要使轮胎内压强为p′=4 atm,用这个打气筒要打气几次(设打气过程中空气的温度不变)( ) A.5次B.10次C.15次D.20次解析:因为温度不变,可应用玻意耳定律的分态气态方程求解.pV+np1ΔV=p′V,代入数据得1.5 atm×3 L+n×1 atm×0.5 L=4 atm×3 L,解得n=15,故答案选C.答案:C统揽考情气体是高考的必考部分,这也说明本章在高考中所占比重比较大.本章习题在新课标高考中多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而且是必考的一类题.考查内容: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还要涉及压强计算和压强的微观表示方法.真题例析(2016·全国Ⅰ卷)在水下气泡内空气的压强大于气泡表面外侧水的压强,两压强差Δp与气泡半径r之间的关系为Δp =2σr,其中σ=0.070 N/m.现让水下10 m 处一半径为0.50 cm 的气泡缓慢上升.已知大气压强p 0=1.0×105Pa ,水的密度ρ=1.0×103kg/m 3,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1)求在水下10 m 处气泡内外的压强差;(2)忽略水温随水深的变化,在气泡上升到十分接近水面时,求气泡的半径与其原来半径之比的近似值. 解析:(1)由公式Δp =2σr ,得Δp =2×0.0705×10-3 Pa =28 Pa ,水下10 m 处气泡内外的压强差是28 Pa.(2)忽略水温随水深的变化,所以在水深10 m 处和在接近水面时气泡内温度相同. 由玻意耳定律得p 1V 1=p 2V 2,① 其中V 1=43πr 31,②V 2=43πr 32,③由于气泡内外的压强差远小于水压,气泡内压强可近似等于对应位置处的水压,所以有p 1=p 0+ρgh 1=2×105Pa =2p 0④ p 2=p 0⑤将②③④⑤带入①,得2p 0×43πr 31=p 0×43πr 32.气泡的半径与其原来半径之比的近似值为:r 2r 1=32≈1.3.答案:(1)28 Pa (2)1.3针对训练(2015·全国Ⅰ卷)如图所示,一固定的竖直气缸有一大一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两圆筒中各有一个活塞,已知大活塞的质量为m 1=2.50 kg ,横截面积为S 1=80.0 cm 2,小活塞的质量为m 2=1.50 kg ,横截面积为S 2=40.0 cm 2;两活塞用刚性轻杆连接,间距保持为l =40.0 cm ,气缸外大气压强为p =1.00×105Pa ,温度为T =303 K .初始时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相距l2,两活塞间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 1=495 K ,现气缸内气体温度缓慢下降,活塞缓慢下移,忽略两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1)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接触前的瞬间,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 (2)缸内封闭的气体与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解析:(1)大小活塞缓慢下降过程,活塞外表受力情况不变,气缸内压强不变,气缸内气体为等压变化. 初始:V 1=L2(S 1+S 2) T 1=495 K末状态:V 2=LS 2,T 2=?由盖·吕萨克定律:V 1T 1=V 2T 2代入数值可得:T 2=330 K. (2)对大小活塞受力分析则有m 1g +m 2g +pS 1+p 1S 2=pS 2+p 1S 1,可得p 1=1.1×105Pa ,缸内封闭的气体与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时,气体体积不变,为等容变化 初状态:p 1=1.1×105Pa ,T 2=330 K , 末状态:p 2=?,T =303 K ,由查理定律p 1T 2=p 2T,得p 2=1.01×105Pa. 答案:(1)330 K (2)1.01×105Pa1.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B .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C .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D .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E .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解析:把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仍是晶体,故A 错;对于单晶体表现各向异性,故B 对;石墨和金刚石是同种元素,就是原子的排列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晶体,故C 对;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例如石英,故D 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内能会增加,故E 错.答案:BCD2.(多选)对下列几种固体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有( ) A .食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食盐是晶体B .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C .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不规则D .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解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温度不变不能说明有固定的熔点,所以A 正确;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的作用,又因为受到重力作用,所以呈椭圆形,所以B 错误;沿晶格的不同方向,原子排列的周期性和疏密程度不尽相同,由此导致晶体在不同方向的物理化学特性也不同,这就是晶体的各向异性,所以C 错误,D 正确.答案:AD3.(2016·江苏卷)(多选)在高原地区烧水需要使用高压锅,水烧开后,锅内水面上方充满饱和汽,停止加热,高压锅在密封状态下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锅内水蒸汽的变化情况为( )A.压强变小B.压强不变C.一直是饱和汽D.变为未饱和汽解析:水上方蒸汽的气压叫饱和气压,只与温度有关,只要下面还有水,那就是处于饱和状态,饱和气压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A、C正确,B、D错误.答案:AC4.(2016·全国Ⅱ卷)一氧气瓶的容积为0.08 m3,开始时瓶中氧气的压强为20个大气压.某实验室每天消耗1个大气压的氧气0.36 m3.当氧气瓶中的压强降低到2个大气压时,需重新充气。
广东省惠州市高中物理 第二章 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七节 气体实验定律(Ⅰ)导学案(无答案)粤教版选修

第七节气体实验定律(Ⅰ)班级姓名学号评价【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 理解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的关系.2.会通过实验的手段研究问题,探究物理规律,体验科学探究过程.3.能利用玻意耳定律解决气体等温变化问题.二、重点难点1. 玻意耳定理的应用.2.等温变化的p-V图象.三、问题导学1.一定质量的气体,它的温度、体积、压强三个量之间的变化是相互对应的,这三个量之间的变化遵循什么规律?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2.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和成立条件是什么?3.如何更直观地描述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p跟体积V的关系?等温线上的某一个点表示什么物理意义?四、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2-45页,《金版学案》P49-51考点1、2)1.完成《金版学案》P49预习篇五、要点透析见《金版学案》P49-51考点1、21.p-V图象:一定质量的气体,其p-V图象(等温线)是双曲线的一支,曲线上的每一个点均表示气体在该温度下的一个状态,曲线上的一段表示等温变化的一个过程.而且同一条等温线上每个点对应的p、V坐标的乘积是相等的.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线是不同的双曲线,且pV乘积越大,温度就越高,图1中T2>T1.图1 图22.p -1V 图象:一定质量气体的等温变化过程,也可以用p -1V图象来表示,如图2所示.等温线是通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于气体的体积不能无穷大,所以靠近原点附近处等温线应用虚线表示,该直线的斜率k =pV ,故斜率越大,温度越高,图中T 2>T 1. 【预习自测】1.状态参量:研究气体的性质时,常用一定质量的气体的 、 、 来描述气体的状态. 2.玻意耳定律(1)内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 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体积成 (填“正比”或“反比”).(2)公式:p ∝1V或 (3)条件:气体的质量一定, 不变.3.(单选)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均匀玻璃管竖直插入水银槽中,管中有一段用水银柱h 1封闭的一定质量的气体,这时管下端开口处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 2,若保持环境温度不变,当外界压强增大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h 2变长 B .h 2变短 C .h 1上升 D .h 1下降4.(双选)如图,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两条p -1V图线.由图可知( )A .T 1>T 2B .T 1<T 2C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发生等温变化时其压强与体积成正比D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发生等温变化时其p -1V图线的延长线是经过坐标原点的第七节 气体实验定律(Ⅰ)【巩固拓展】课本作业P45练习1、2、31.(单选)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罐中储有1.0atm 的空气6.0L ,现再充入1.0atm 的空气9.0L .设充气过程为等温过程,则充气后储气罐中气体压强为( )A .2.5atmB .2.0atmC .1.5atmD .1.0atm2.如图所示,喷雾器内有10L 水,上部封闭有1atm 的空气2L .关闭喷雾阀门,用打气筒向喷雾器内再充入1atm 的空气3L(设外界环境温度一定,空气可看做理想气体).当水面上方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等时,求气体压强.第七节 气体实验定律(Ⅰ)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 【课堂检测】 一、玻意耳定律1.成立条件:玻意耳定律p 1V 1=p 2V 2是实验定律.只有在气体质量一定、 不变的条件下才成立.常量的意义:p 1V 1=p 2V 2=常量C . 该常量C 与气体的种类、质量、温度有关,对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越高,该常量C 越 (填“大”或“小”). 二、玻意耳定律的应用2.如图所示,一粗细均匀、导热良好、装有适量水银的U 形管竖直放置,右端与大气相通,左端封闭长l 1=20cm 气柱,两管中水银面等高.现将右端与一低压舱(未画出)接通,稳定后右管水银面高出左管水银面h =10cm.环境温度不变,大气压强p 0=75cmHg ,求稳定后低压舱内的压强(用“cmHg”作单位).三、气体等温变化的图象3.(单选)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状态变化的p -V 图象,气体由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的过程中,气体分子平均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 A .一直保持不变 B .一直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互动研讨】1.打气筒打气过程中,容器中气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玻意耳定律还成立吗?2.在p -1V图象中,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图线在原点及原点附近表示的气体的体积和压强有实际意义吗?3.气体的压强微观上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能从微观角度解释玻意耳定律吗?4.利用玻意耳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第七节 气体实验定律(Ⅰ)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 ● 【当堂训练】1.(双选)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喷水装置,内部装有2L 水,上部密封1atm 的空气0.5L ,保持阀门关闭,再充入1atm 的空气0.1L ,设在所有过程中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且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充气后,密封气体压强增加B .充气后,密封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增加C .打开阀门后,密封气体对外界做正功D .打开阀门后,不再充气也能把水喷光2.(单选)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气体经历由状态A 到状态B 再到状态C 的过程,A 、C 两点在同一条双曲线上,则此变化过程中( ) A .从A 到B 的过程温度降低 B .从B 到C 的过程温度升高 C .从A 到C 的过程温度先升高再降低 D .从A 到C 的过程温度先降低再升高3.(单选)如图所示,D →A →B →C表示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状态变化的一个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A是一个等温过程B.A→B是一个等温过程C.A与B的状态参量相同D.B→C体积减小,压强减小,温度不变学习心得:。
2019高中物理 第二章 固体、液体和气体章末复习课学案 粤教版选修3-3

第二章 固体、液体和气体章末复习课[知识体系]固体、液体和气体⎩⎪⎪⎪⎪⎪⎪⎪⎨⎪⎪⎪⎪⎪⎪⎪⎧固体⎩⎪⎨⎪⎧单晶体:① 的几何外形,物理性质② ,有③ 的熔点多晶体:④ 的几何外形,物理性质⑤ ,有⑥ 的熔点非晶体:⑦ 的几何外形,物理性质⑧ ,⑨ 的熔点液体⎩⎪⎨⎪⎧表面张力⎩⎪⎨⎪⎧方向:沿液面的切线方向现象:液体表面积有⑩ 的趋势解释:液面分子间距r >r 0,引力使得r 、E p均有减小的趋势液晶的性质及应用气体⎩⎪⎪⎪⎪⎨⎪⎪⎪⎪⎧气体的状态参量:温度(T )、体积(V )、压强(p )气体实验定律⎩⎪⎪⎪⎨⎪⎪⎪⎧玻意耳定律⎩⎪⎨⎪⎧成立条件:⑪ 一定;⑫ 不变表达式:p ∝1V 或⑬ 等温线查理定律⎩⎪⎨⎪⎧成立条件:⑭ 一定,气体的⑮ 不变表达式:p ∝T 或⑯等容线盖·吕萨克定律⎩⎪⎨⎪⎧成立条件:⑰ 一定,气体的⑱ 不变表达式:V ∝T 或⑲ 等压线饱和蒸汽和湿度⎩⎪⎨⎪⎧饱和蒸汽:动态平衡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与蒸汽体积⑳饱和汽压湿度:○21 ,相对湿度主题1 单晶体、多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1.单晶体、多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微观解释:(1)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物理性质都具有各向异性.例如,立方体铜晶体的弹性是各向异性的,但它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却是各向同性的.(2)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既可以是晶体,也可以是非晶体.例如,天然的水晶是晶体,而熔化以后再凝固的水晶(石英玻璃)却是非晶体.(3)对于单晶体和多晶体应以外形和物理性质两方面来区分,而对于晶体和非晶体应以熔点是否一定来区分.[典例❶]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属于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解析:首先要分清晶体与非晶体的图象,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凝固温度,而非晶体则没有.A 、D 是非晶体的图象,故错误;其次分清是熔化还是凝固的图象,熔化是固体变成液体,达到熔点前是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在升高,而凝固则恰好相反,故C 对.B 错.答案:C 针对训练1.(多选)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根据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B .一块均匀薄片,沿各个方向对它施加拉力,发现其强度一样,则此薄片一定是非晶体C .一个固体球,如果沿其各条直径方向的导电性不同,则该球体一定是单晶体D .一块晶体,若其各个方向的导热性相同,则这块晶体一定是多晶体解析:判定固体是否为晶体的标准是看是否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和非晶体都具有各向同性和天然无规则的几何外形,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和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答案:CD主题2 液体的微观结构及表面张力1.液体的结构更接近于固体,具有一定体积、难压缩、易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等特点.2.液体表面层具有收缩趋势,这是液体表面相互吸引力即表面张力的作用结果.3.表现张力的本质是分子引力,这是因为表面层的分子较稀,距离较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作用的效果.4.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液体表面积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典例2】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表面张力是液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吸引力B.液体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内部稀疏,分子力表现为零C.不论是水还是水银,表面张力都会使表面收缩D.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相垂直解析:液体表面张力就是液体表面各部分之间相互吸引的力,A错;液体的表层分子要比内部稀疏些,分子间的距离较内部分子间距离大,表层分子间表现为引力,B错;液体的表面张力总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C正确;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与液面相切,总是跟液面分界线相垂直,D错.答案:C针对训练2.(多选)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液体存在表面张力的有( )A.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B.荷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C.滴入水中的红墨水很快散开D.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解析: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有些小昆虫才能无拘无束地在水面上行走自如,故A 正确;荷叶上的露珠存在表面张力,它表面的水分子表现为引力,从而使它收缩成一个球形,与表面张力有关,故B正确;滴入水中的红墨水很快散开是扩散现象,是液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反映,故C错误;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是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反映,故D错误.答案:AB主题3 变质量问题分析变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巧妙地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使这类问题转化为一定质量的气体问题,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1.打气问题.向球、轮胎中充气是一个典型的变质量的气体问题,只要选择球内原有气体和即将打入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可把充气过程中的气体质量变化的问题转化为定质量气体的状态变化问题.2.抽气问题.从容器内抽气的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质量不断减小,这属于变质量问题.分析时,将每次抽气过程中抽出的气体和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质量不变,故抽气过程中看作是等温膨胀过程.3.灌气问题.将一个大容器里的气体分装到多个小容器中的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变质量问题.分析这类问题时,可以把大容器中的气体和多个小容器中的气体看成整体来作为研究对象,可将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4.漏气问题.容器漏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断发生变化,属于变质量问题,不能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如果选容器内剩余气体为研究对象,便可使问题变成一定质量的气体状态变化,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典例3】 某种喷雾器的贮液筒的总容积为7.5 L ,如图所示,装入6 L 的药液后再用密封盖将贮液筒密封,与贮液筒相连的活塞式打气筒每次能压入300 cm 3,1 atm 的空气,设整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1)要使贮气筒中空气的压强达到4 atm ,打气筒应打压几次?(2)在贮气筒中空气的压强达到4 atm 时,打开喷嘴使其喷雾,直到内外气体压强相等,这时筒内还剩多少药液?解析:(1)设每打一次气,贮液筒内增加的压强为p ,由玻意耳定律得:1 atm ×300 cm 3=1.5×103 cm 3×p ,p =0.2 atm ,需打气次数n =4-10.2=15.(2)设停止喷雾时贮液筒内气体体积为V ,由玻意耳定律得:4 atm ×1.5 L =1 atm ×V ,V =6 L , 故还剩贮液7.5 L -6 L =1.5 L. 答案:(1)15 (2)1.5 L针对训练3.用打气筒将1 atm 的空气打进自行车胎内,如果打气筒容积ΔV =500 cm 3,轮胎容积V =3 L ,原来压强p =1.5 atm.现要使轮胎内压强为p ′=4 atm ,用这个打气筒要打气几次(设打气过程中空气的温度不变)( )A .5次B .10次C .15次D .20次解析:因为温度不变,可应用玻意耳定律的分态气态方程求解.pV +np 1ΔV =p ′V ,代入数据得1.5 atm ×3 L +n ×1 atm×0.5 L=4 atm×3 L, 解得n =15,故答案选C. 答案:C统揽考情气体是高考的必考部分,这也说明本章在高考中所占比重比较大.本章习题在新课标高考中多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而且是必考的一类题.考查内容: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还要涉及压强计算和压强的微观表示方法.真题例析(2016·全国Ⅰ卷)在水下气泡内空气的压强大于气泡表面外侧水的压强,两压强差Δp 与气泡半径r 之间的关系为Δp =2σr,其中σ=0.070 N/m.现让水下10 m 处一半径为0.50cm 的气泡缓慢上升.已知大气压强p 0=1.0×105Pa ,水的密度ρ=1.0×103kg/m 3,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1)求在水下10 m 处气泡内外的压强差;(2)忽略水温随水深的变化,在气泡上升到十分接近水面时,求气泡的半径与其原来半径之比的近似值.解析:(1)由公式Δp =2σr ,得Δp =2×0.0705×10-3 Pa =28 Pa ,水下10 m 处气泡内外的压强差是28 Pa.(2)忽略水温随水深的变化,所以在水深10 m 处和在接近水面时气泡内温度相同. 由玻意耳定律得p 1V 1=p 2V 2,① 其中V 1=43πr 31,②V 2=43πr 32,③由于气泡内外的压强差远小于水压,气泡内压强可近似等于对应位置处的水压,所以有p 1=p 0+ρgh 1=2×105Pa =2p 0④ p 2=p 0⑤将②③④⑤带入①,得2p 0×43πr 31=p 0×43πr 32.气泡的半径与其原来半径之比的近似值为:r 2r 1=32≈1.3.答案:(1)28 Pa (2)1.3针对训练(2015·全国Ⅰ卷)如图所示,一固定的竖直气缸有一大一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两圆筒中各有一个活塞,已知大活塞的质量为m 1=2.50 kg ,横截面积为S 1=80.0 cm 2,小活塞的质量为m 2=1.50 kg ,横截面积为S 2=40.0 cm 2;两活塞用刚性轻杆连接,间距保持为l =40.0 cm ,气缸外大气压强为p =1.00×105Pa ,温度为T =303 K .初始时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相距l2,两活塞间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 1=495 K ,现气缸内气体温度缓慢下降,活塞缓慢下移,忽略两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1)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接触前的瞬间,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 (2)缸内封闭的气体与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解析:(1)大小活塞缓慢下降过程,活塞外表受力情况不变,气缸内压强不变,气缸内气体为等压变化.初始:V 1=L2(S 1+S 2) T 1=495 K末状态:V 2=LS 2,T 2=?由盖·吕萨克定律:V 1T 1=V 2T 2代入数值可得:T 2=330 K. (2)对大小活塞受力分析则有m 1g +m 2g +pS 1+p 1S 2=pS 2+p 1S 1,可得p 1=1.1×105Pa ,缸内封闭的气体与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时,气体体积不变,为等容变化 初状态:p 1=1.1×105Pa ,T 2=330 K , 末状态:p 2=?,T =303 K ,由查理定律p 1T 2=p 2T,得p 2=1.01×105Pa. 答案:(1)330 K (2)1.01×105Pa1.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B.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C.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D.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E.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解析:把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仍是晶体,故A错;对于单晶体表现各向异性,故B对;石墨和金刚石是同种元素,就是原子的排列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晶体,故C对;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例如石英,故D 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内能会增加,故E错.答案:BCD2.(多选)对下列几种固体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有( )A.食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食盐是晶体B.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C.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不规则D.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解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温度不变不能说明有固定的熔点,所以A正确;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的作用,又因为受到重力作用,所以呈椭圆形,所以B错误;沿晶格的不同方向,原子排列的周期性和疏密程度不尽相同,由此导致晶体在不同方向的物理化学特性也不同,这就是晶体的各向异性,所以C错误,D正确.答案:AD3.(2016·江苏卷)(多选)在高原地区烧水需要使用高压锅,水烧开后,锅内水面上方充满饱和汽,停止加热,高压锅在密封状态下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锅内水蒸汽的变化情况为( )A.压强变小B.压强不变C.一直是饱和汽D.变为未饱和汽解析:水上方蒸汽的气压叫饱和气压,只与温度有关,只要下面还有水,那就是处于饱和状态,饱和气压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A、C正确,B、D错误.答案:AC4.(2016·全国Ⅱ卷)一氧气瓶的容积为0.08 m3,开始时瓶中氧气的压强为20个大气压.某实验室每天消耗1个大气压的氧气0.36 m 3.当氧气瓶中的压强降低到2个大气压时,需重新充气。
高二物理配套课件2章 固体、液体和气体 章末整合(粤教版选修3-3)

体在一定压强下的熔化过程.图中横线表示时间 t,纵轴表示
温度T.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晶体和非晶体均存在固定的熔点T0 B.曲线M的bc段表示固液共存状态 C.曲线M的ab段、曲线N的ef段均表示固态
D.曲线M的cd段、曲线N的fg段均表示液态
图1
解析
只有晶体存在固定的熔点 T0 ,曲线 M 的 bc 段表示固液共存
式中,h是此时空气柱的长度,S为玻璃管的横截面积. 由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h=12 cm ④
从开始转动一周后,设空气柱的压强为p3,则p3=p0+ρgx
由玻意耳定律得p1(Sl2)=p3(Sh′) 式中,h′是此时空气柱的长度. 由①②③⑤⑥h′≈9.2 cm.
⑤
⑥
⑦
答案
12 cm
9.2 cm
【例6】 (2011·海南模块3-3)如图4,容积为V1的容器内充有压缩 空气.容器与水银压强计相连,压强计左右两管下部由软胶管 相连.气阀关闭时,两管中水银面等高,左管中水银面上方到 气阀之间空气的体积为V2.打开气阀,左管中水银下降;缓慢
【例5】 (2011·全国理综,33题)如图3所示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 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长l1=66 cm的水银柱,中间封有长 l2
=6.6 cm 的空气柱,上部有长l3=44 cm的水银柱,此时水银
面恰好与管口平齐.已知大气压强为 p0=76 cmHg.如果使玻 璃管绕底端在竖直平面内缓慢地转动一周,求在开口向下和 转回到原来位置时管中空气柱的长度.封入的气体可视为理 想气体,在转动过程中没有发生漏气.
能分装多少瓶?(设分装过程中无漏气,且温度不变)
解析 设能够分装 n个小钢瓶,则瓶中的氧气整体为研究对象,分装过程中温度不变, 故遵守玻意耳定律. 气体分装前后的状态如图所示,由玻意耳定律可知: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物理粤教版二:3-3教案飞向太空

C、飞船返回,与大气层剧烈摩擦时,杨利伟处于失重状态
D、飞船返回,与大气层剧烈摩擦时,杨利伟处于超重状态
3.宇宙飞船进入一个围绕太阳运行的近乎圆形的轨道上运动,如果轨道半径是地球轨道半径的9倍,则宇宙飞船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 )
(A)3年 (B)9年 (C)27年 (D)81年
B、飞船在轨道上运动的速率小于7.9km/s
C、飞船轨道离地面的高度接近地球半径
D、飞船轨道离地面的高度远小于地球半径
2、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10月16日顺利返回,历时21h,在这21h内,杨利伟饱尝了超重与失重的滋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飞船加速上升的过程,杨利伟处于超重状态
板书设计
第三节 飞向太空
1、飞向太空的桥梁—-火箭
(1)火箭的基本原理
(2)火箭将人造卫星发射到预定轨道的工作过程: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题
教学后记
本课时也属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课,尤其是三级火箭的工作过程需要再寻找视频来生动讲解。
3、课堂小结:
火箭的基本原理和火箭将人造卫星发射到预定轨道的工作过程?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题的思路?
课堂达标
1、1961年4月12日,“东方一号”宇宙飞船载着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绕地球一周后顺利返回,这次太空之旅历时108min,总航程达40000k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飞船在轨道上运动的速率大于7.9km/s
1
播放录像
6
观看录像
从画面中了解航天知识
1
提出问题
6
讨论解决问题
分析火箭的基本原理和发射过程
3
引导、点拨
8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导学案:

选修3-2 第二章交变电流第二节交变电流的描述【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会推导正弦交流电的表达式.2.会用函数表达式研究交变电流3.会用图像表示交变电流二、重点难点1.会用函数表达式研究交变电流2.会用图像表示交变电流。
三、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2-44页,《金版学案》P41-42考点一)1.用函数表达式描述交变电流(1)线圈绕着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时,产生感应电动势.瞬时值:e=(从中性面开始计时) 峰值:E m=.(2)线圈和电阻组成闭合电路,电路中的电流.瞬时值:i=I m sin ωt. (从中性面开始计时) 峰值:I m=.(3)闭合电路的路端电压u=U m sin ωt.2.用图象描述交变电流(1)物理意义:描述交变电流( 、、 )随 (或角度ωt)变化的规律.(2)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图象. (3)几种不同类型的交变电流.3. 正弦式交变电流的 E m 、(ΔΦ/Δt )m 与Φm 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E m 为电动势的 值,E m = = N Φm ω.Φm 为穿过线圈的 磁通量,即线圈平面转到中性面位置时的磁通量.Φm = ,ΔΦ/ Δt 为磁通量的 ,在线圈转动一周的过程中,在线圈平面转到中性面位置时ΔΦ/Δt = ;在线圈平面转到与磁感线平行时达 值(ΔΦ/ Δt )m(2)联系:线圈在中性面时,Φ= ,e= ,ΔΦ/Δt = ;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Φ= ,e= ,ΔΦ/Δt = ;由上可知Φ的变化与e 的变化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一个变大则另一个 ,而e 与ΔΦ/Δt 的关系是e=N ΔΦ/Δt ,故两者的变化是 的四、 要点透析感应电动势e 的变化规律1.感应电动势e 的推导若线圈平面从中性面开始转动,如图所示:则经时间t : 线圈转过的角度为ωtab 边的线速度跟磁感线方向的夹角θ=ωtab 边转动的线速度大小:v =ωR =ωL ad 2ab 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ab =BLab v sin θ=BS ω2sin ωt整个一匝线圈产生的电动势:e =2e ab =BS ωsin ωtn 匝线圈产生的总电动势:e =nBS ωsin ωt2.峰值的决定因素(1)由e =nBS ωsin ωt 可知,电动势的峰值E m =nBS ω.(2)交变电动势最大值,由线圈匝数n ,磁感应强度B ,转动角速度ω及线圈面积S 决定,与线圈的形状无关,与转轴的位置无关,因此如图所示几种情况,若n 、B 、S 、ω相同,则电动势的最大值相同.(3)电流的峰值可表示为I m =nBS ωR +r. 3.特别提醒(1)若线圈从中性面开始计时,e =E m sin ωt .若线圈从位于与中性面垂直的位置开始计时,e =E m cos ωt ,所用瞬时值表达式与开始计时的位置有关.(2)物理学中,正弦交变电流与余弦交变电流都统称为正弦式交变电流,简称正弦式电流.(3)交变电动势的峰值E m =nBS ω,由线圈匝数n ,磁感应强度B ,转动角度ω及线圈面积S 决定.当线圈转到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0的位置时,取得此值.【课前自测】1. 单匝矩形线圈边长分别为a 和b ,在匀强磁场B 中绕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且对称轴与磁力线垂直。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二章固体、气体和液体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1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象如图所示.则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________状态B时的温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已知该气体在状态C时的温度为27℃,该气体在状态B时的温度为________K.
18.下列物质:云母、食盐、蜂蜡、橡胶、铜,具有固定熔解温度的有________;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的有________.
A.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B.若两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斥力增大、引力减小,合力为斥力
C.在围绕地球运行的“天宫一号”内,飘浮的水滴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D.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种物质能够生成几种不同的晶体 B.同种物质晶体的形状可以不相同
A.np0, p0 B. p0, p0
C.(1+ )np0,(1+ )np0D.(1+ )p0,( )np0
6.如图所示,一开口向右的气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活塞可无摩擦移动且不漏气,气缸中间位置有一挡板,外界大气压为p0.初始时,活塞紧压挡板处;现缓慢升高缸内气体温度,则图中能正确反应缸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的p﹣T图象是()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二章固体、气体和液体单元检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世界上第一盏用海浪发电的航标灯,其气室(器壁是导热的)结构示意如图.利用海浪上下起伏的力量,空气从A吸进来,在B中压缩后再推入工作室C,推动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当海水下降时,阀门K1关闭,K2打开.当海水上升时,K2关闭,海水推动活塞等温压缩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空气压强达到6×105Pa时,阀门K1才打开.K1打开后,活塞继续推动B中的空气,直到气体全部被推入工作室C为止,同时工作室C的空气推动涡轮机工作.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
高中物理 第2章《固体 液体和气体》粤教版选修3-3

固体 液体 气体能力素质【例1】两端封闭内径均匀的直管长为L ,管中有一段长为h 的水银柱将管隔成两部分,已知L =4h ,如图13-89所示,在温度为27℃时,管A 上B 下竖直的放置,B 端气柱长L B =h ,若温度不变,B 不动,A 转过60°角时,B 端气柱长L ′B =2h .问:当管A 上B 下竖直放置,温度77℃时,B 端气柱长L ′B =?(用h 表示)解析:以A 端和B 端气体为研究对象,根据题意和玻意耳定律:p A ·2h =p A ′·h 即p A ′=2p A同理得:′=……①p p B B 12 由于管竖直,故有=+,则′=+……②当转过°角时:′=′+°=′……③p p h p h A 60p p hsin30B A B B A 121212p p h A A 由②③式得:′=,与①式比较得:只有=,即端p p p 0A A A A 12管内为真空.由此得B 端气体在27℃和77℃时压强均为h cmHg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得:=′L T L T B B 02 故′===L T T L h h B B 2050030076 点拨:解答此题时分析出A 端为真空是关键,对于这样的问题,从探索题中应满足的条件入手是解题的重要途径.【例2】如图13-90所示,在固定的气缸A 和B 中分别用活塞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面积之比S A ∶S B =1∶2,两活塞以穿过B 的底部和刚性细杆相连,可沿水平方向无摩擦滑动,两个气缸都不漏气.初始时A 、B 中气体的体积皆为V 0,温度皆为T 0=300K ,A 中气体压强p A =1.5p 0,p 0是气缸外的大气压强,现对A 加热,使其中气体的压强升高p A ′=2.0P 0,同时保持B 中气体的温度不变,求此时A 中气体温度T A ′.解析:对活塞分析有:p A S A +p B S B =p 0(S A +S B ) ①p A ′S A +p B ′S B =p 0(S A +S B ) ②对B 中气体因发生等温变化,有p B ′·V B =p B V 0 ③对中气体有:′′=④又=⑤A P p T p V T V V S V V S A A A A A A B B00-- 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解得:T A ′=500K点拨:气缸中用活塞封闭气体时,通常由活塞受力情况求气体压强,对两部分相关联的气体分别使用状态方程,再全力找出两部分气体的联系,这就是求解气体连结体问题的基本思路.点击思维【例3】长31cm 的均匀玻璃管上端开口,由齐上端口的水银柱在管内封闭着10cm 的空气柱,当时的大气压为75cmHg ,此时管内空气的密度为ρ1.若使玻璃管绕垂直于管子的水平轴在竖直面内慢慢地转过240°,则管内空气的密度变为ρ2,求管内空气前后两个状态的密度之比ρρ.12[误解]玻璃管转动前后的状态如图13-91(a)所示,慢慢转动,温度不变,由p 1V 1=p 2V 2得(p 0+h 1)L 1S =(p 0-h 2/2)L 2S 即(75+21)×10=[75-(31-L 2)/2]L 2解得=∴ρρ===L 14.4cm 14.4/10 1.4421212V V [正解一]玻璃管慢慢转过180°,从图13-92(b)所示状态(a)→(b):由p 1V 1=p b V b 得(p 0+h 1)L 1S =(p 0-h 2)LS即(75+21)×10=75-(31-L)L 解得L =16cm h 2=15cm再从状态(b)→(c):由p b V b =p 2V 2得(p 0-h 2)LS =(p 0-h 2/2)L 2S 即(75-15)×16=(75-7.5)L 2 解得=则ρρ==L 14.2cm 1.4221212L L [正解二]在解答一中,已解出h 2=15cm .再从状态(a)→(c):p p 1122121275257575ρ=ρ得ρ=ρ∴ρρ=+-. 1.42高考巡礼近年来高考涉及本章内容最多的是玻意耳定律,其次是气体状态方程.试题的特点往往是研究对象不单一,且状态描述复杂,特别是对压强的描述.气体部分的计算题难度比较大,另外近几年对气体状态变化的图象考查相对减少,我们在学习中要引起注意.【例4】(2001年全国)在一密封的啤酒瓶中,下方为溶有CO 2的啤酒,上方为纯CO 2气体,在20℃时,溶于啤酒中CO 2的质量为m A =1.050 ×10-3kg ,上方气体状态CO 2的质量为m B =0.137×10-3kg ,压强为p 0=1标准大气压.当温度升高到40℃时,啤酒中溶解的CO 2的质量有所减少,变为m A ′=m A -Δm ,瓶中气体CO 2的压强上升到p 1,已知:m m p p A A ′=×.0.6012啤酒的体积不因溶入CO 2而变化,且不考虑容器体积和啤酒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又知对同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与m 成正比.试计算p 1等于多少标准大气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在40℃时,溶入啤酒的CO 2的质量为m A ′=m A -Δm ……①因质量守恒,气态CO 2的质量为m B ′=m B +Δm ……②由题设,′=×……③由于对同种气体,体积不变时,与成正比,可得:=′××……④m m p p p T p p m m A A B B 0.60m 1210313293 由以上各式解得=×=标准大气压.p p 1.610[.]106293313++m m m m AB A B 点拨:此题要充分利用题中给出的关系,建立表达式,是正确求解的关键.【例5】(2001年上海)如图13-93所示,一定量气体放在体积为V 0的容器中,室温为T 0=300K ,有一光滑导热活塞C(不占体积)将容器分成A 、B 两室,B 室的体积是A 室的两倍,A 室容器上连接有一U 形管(U 形管内气体的体积忽略不计),两边水银柱高度差为76cm ,右室容器中连接有一阀门K ,可与大气相通(外界大气压等于76cm 汞柱)求:(1)将阀门K 打开后,A 室的体积变成多少?(2)打开阀门K 后将容器内的气体从300K 分别加热到400K 和540K ,U 形管内两边水银面的高度差各为多少?解析:开始时=大气压,=(1)p 2V A0A0V 03打开阀门,A 室气体等温变化,p A =1大气压,体积V Ap A0·V A0=p A V AV V A 0==p V P A A A 0023(2)从T 0=300K 升到T ,体积为V 0,压强为p A ,等压过程T 300450K =·=×=p T T V V A 00023 T 1=400K <450K ,p A1=p A =p 0,水银柱的高度差为零.从T =450K 升高到T 2=540K 等容过程.p T p T T p T A A A ===×=大气压2225401450p 1.2A2T 2=540K 时,水银高度差为15.2c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3-3 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一节晶体和非晶体
第二节晶体的微观结构第三节固体新材料
班级姓名学号评价
【自主学习】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晶体、非晶体以及晶体和非晶体在外形上和物理性质上的区别.2.知道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按照一定规律在空间整齐排列的.
3.知道晶体外形的规则性及其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
4.了解固体新材料的基本特征.
二、重点难点
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物理性质.
2.晶体的微观结构.
三、问题导学
1.如何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有什么特点?
2.晶体与非晶体有什么区别?
3.晶体与非晶体的微观结构有何不同?
四、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2-30页,《金版学案》P32-37考点1、2)
1.完成《金版学案》P32 、P36预习篇
五、要点透析见《金版学案》P32考点1、2;P37考点1、2)
【预习自测】
1.(单选)下列固体中全是由晶体组成的是( )
A.石英、云母、明矾、食盐、雪花、铜 B.石英、玻璃、云母、铜C.食盐、雪花、云母、硫酸铜、松香 D.蜂蜡、松香、橡胶、沥青2.(单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显示各向异性的物体必定是晶体 B.不显示各向异性的物体必定是非晶体C.具有确定熔点的物体必定是晶体 D.不具有确定熔点的物体必定是非晶体
3. (双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只能生成同一种晶体
B .因为石英是晶体,所以由石英制成的玻璃也是晶体
C .普通玻璃是非晶体
D .一块铁虽然是各向同性的,但它是晶体
4.(双选)有关晶体的排列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同种元素原子按不同结构排列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B .同种元素原子按不同结构排列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C .同种元素形成晶体只能有一种排列规律
D .同种元素形成晶体可能有不同的排列规律
第一节 晶体和非晶体
第二节 晶体的微观结构 第三节 固体新材料
【巩固拓展】课本作业P24练习1、2、3 ;P26练习1、2、3
1.(单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晶体具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形状,是因为物质微粒是规则排列的
B .有的物质能够生成种类不同的几种晶体,因为它们的物质微粒能够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C .凡各向同性的物质一定是非晶体
D .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晶体内部结构决定的
2.(双选)关于晶体和多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多晶体和单晶体都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B .同种物质可以生成不同的晶体,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C .具有各向同性的物体,可以断定它不是单晶体
D .具有确定熔点的物体,可以断定它是单晶体
3.(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常见的金属材料都是多晶体
B .只有非晶体才显示各向同性
C .凡是具有规则的天然几何形状的物体必定是单晶体
D .多晶体不显示各向异性
第一节 晶体和非晶体
第二节晶体的微观结构第三节固体新材料
班级姓名学号评价
●【课堂检测】
一、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1.(双选)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B.晶体在物理性质上一定是各向异性的
C.晶体熔化时具有一定的熔点
D.晶体和非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对各向同(异)性的理解
2.(单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根据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
B.一块均匀薄片,沿各个方向对它施加拉力,发现其强度一样,则此薄片一定是非晶体C.一个固体球,如果沿其各条直径方向的导电性不同,则该球一定是单晶体
D.一块晶体,若其各个方向的导热性相同,则一定是多晶体
三、晶体微观结构的理解运用
3.(双选)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于它的微粒按空间点阵排列
B.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是由于它的微粒按一定规律排列
C.非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确定的熔点
D.石墨的硬度与金刚石差得多,是由于它的微粒没有按空间点阵分布
●【互动研讨】
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单晶体与多晶体异同
3.晶体表现为各向异性的原因
第一节 晶体和非晶体
第二节 晶体的微观结构 第三节 固体新材料
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
【当堂训练】
1.(双选)云母片和玻璃片上分别涂一层很薄的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去接触云母片及玻璃片的反面.石蜡熔化,如图所示,那么( )
A .熔化的石蜡呈圆形的是玻璃片
B .熔化的石蜡呈圆形的是云母片
C .实验说明玻璃片各向同性是非晶体
D .实验说明云母片各向同性是晶体
2.(单选)下列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晶体都表现为各向异性
B .晶体一定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形状不规则的金属一定是非晶体
C .大粒盐磨成细盐,就变成了非晶体
D .所有的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双选)晶体表现出各向异性是由于( )
A .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不同
B .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相同
C .晶体内部结构的无规则性
D .晶体内部结构的有规则性
4.(双选)下列哪些现象能说明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
A .食盐是正方体,而蜂蜡无规则形状
B .石墨可导电,沥青不能导电
C .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松香受热熔化时温度持续升高
D .金刚石密度大,石墨密度小
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