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临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药在肺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肺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肺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肺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癌和支气管哮喘等。

中医药在肺病治疗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研究中不断取得进展。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在肺病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中药改善肺功能的研究进展1. 中药抗炎作用的研究中医药对肺疾病的治疗作用主要通过抗炎机制实现。

许多中药被发现具有抗炎作用,如连翘、苦参和黄芩等。

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发现,这些中药可以减轻肺炎症反应,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改善肺功能。

2. 中药促进气道扩张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的慢性疾病,中医药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某些中药被发现具有促进气道扩张的效果,如苦杏仁、柴胡和黄芩等。

研究表明,这些中药可以通过放松气道平滑肌,扩张气道,从而缓解支气管哮喘症状。

二、中医药联合传统治疗的研究进展1. 针灸治疗肺病的研究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肺病治疗中广泛应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针灸治疗肺病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实验研究发现,针刺可以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肺组织修复,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针灸还可以缓解肺病相关的症状,如胸闷、咳嗽和气短等。

2. 中医药联合中西医综合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中医药与传统西医治疗相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试验发现,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发展和复发。

例如,在COPD的治疗中,采用中药复方配合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生素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症状。

三、中医药治疗肺病的临床应用1. 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肺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医药在肺癌的综合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许多中药被发现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如青蒿素、人参和灵芝等。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中药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中医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疗效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疗效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疗效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收治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观察组)40例。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清肺宁咳方结合针灸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显效以上病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优于对照组。

2组痰量治疗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使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痰量明显减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支气管扩张症自拟清肺宁咳方针灸中图分类号:r56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13-02支气管扩张症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支气管扩张40 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内科学和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有关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标准, 选取80 例患者均为我院1999 年6 月~2002 年6 月住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患者。

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和单纯西医组(对照组)。

中西医治疗组40 例,其中男18 例,女22 例;年龄16~69 岁,平均(47.3±13.4)岁;病程2~30 年,平均16.3 年。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西医抗感染治疗,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化痰等常规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清肺宁咳方结合针灸。

基本方由桑白皮15g、黄芩12g、甘草6g、薏苡仁10g、桃仁10g、菟丝子20g、冬瓜仁12g、苇茎30g、陈皮10g、仙鹤草30g、半夏10g、茯苓12g、鱼腥草20g、全瓜蒌15g、黄芩12g、白术12g、金银花15g、苦杏仁6g组成。

水煎服,每日1 剂,每日2 次温服。

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30例

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30例
1 资料 与 方法
显效 : 咳嗽 、 咳脓 痰 症 状 和肺
11 一 般 资料 收集 20 . 09年 6 1 就 诊 我 院 呼 — 2月 吸科 门诊 及 住 院 的支气 管 扩 张症 患 者 6 例 ,将其 l 分 为 两组 , 疗组 3 治 0例 , 中男 1 , 1 ; 其 2例 女 8例 年 龄 2 4—7 2岁 , 中位 年龄 4 . ; 程 2—4 58岁 病 3年 , 平
2 结 果
21 两 组 临床 疗效 比较 .
治疗 组 总有 效率 9 .%。 33
对照 组 总有 效 率 为 8 .% ,治 疗组 优 于 对 照组 . 06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P<00 )见 表 1 .5 , 。 22 两组 治疗 前 后血 常规 比较 对 照 组 与 治疗 组 . 前 白细胞 总 数 分 别 为 (24±47 0 L (31± 1. .)X19 、 1. /
管扩 张 症 可 明 显 改 善 惠 者 症 状 , 低 白细 胞 总数 , 降 临床 整 体 疗 效 提 高。
关键词 支气管扩 张症 : 加味黄连温胆 汤; 中医药疗 法
支气 管 扩 张 症 为 呼 吸 系 统 常 见 病 , 指 直 径 是 >2mm 中 等 大 小 的 近 端 支 气 管 由 于 管 壁 的 肌 肉 和弹性组织破 坏引起 的异 常扩张 , 临床 以慢性 咳
组, 对照组 给 常规 治疗 , 治疗组在 对照组基 础上加 用加 味黄 连温胆 汤治疗 , 疗程 为 1 , 0d 以总体 疗效与血 常规为评价指标 结果 : 治疗组 总有效 率为 9 .%, 照组为 8 .%, 33 对 06 治疗组优 于对 照组 , 差异有统计 学意 义 ( P<00 ) 治疗组治疗后 白细胞 总数 、 . 5 中性粒 细胞和淋 巴细胞明显降低( P<00 ) 与对 照组 治疗相 比差异 .5 , 有统计学意义( P<00 ) . 。治疗组 治疗后 血红蛋 白明显升 高( 5 P<00 ) .5 。结论 : 应用加 味黄连温胆汤治疗 支气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皮 对 白 色 葡 萄 球 菌 、 寒 杆 菌 等 有 较 强 抗 菌 作 伤 用 … 。二 陈 汤 中半 夏 、 皮 、 苓 、 草 可 抗 菌 消 陈 茯 甘
炎 _ 。虫草 发酵 液 中含有 耐 热 的广 谱 性 抗 菌 物 质 , 2 J
能够 拮抗 革兰 氏 阴性 及 阳性 菌 、 霉 菌 _ 。败 酱 草 链 3 J
示 免疫 机 制与支 扩发 病 有 关 _ 1 。万 毅 钢等 以 IA、 g IG、g 为指 标观 察 中药 复方 治 疗 支 扩 病 人 , 果 g IM 结
4 6例 阴虚痰 热证 者 IA 明显改 善 l , 示该 清热 化 g 6提 J
对绿 脓杆 菌感 染或 厌氧 菌感 染有 抑 制作 用 _ 。 1 J
2 对 细胞 因子 的 影响
肺毛 细 血管 床充 血扩 张 , 静 脉淤 血 , 肺 肺动 脉血 流 阻
力增加 _ l 万 毅 钢 等 对 9 1。 5 2例 支 扩 病 人 中 药 治 疗 后 , 表 血液粘 度 、 代 聚集 性 的指 标 显 著 改 善 , 于 氧 优
菌、 链球 菌 、 炎 双球 菌等 多种 细菌 有 抑制作 用 。丹 肺
严重 性 _ 1 。支 扩 宁 合 剂 作 用 S 大 鼠支 气 管 扩 张 D 症模 型 , 明显 降低 呼 吸 道 冲洗 液 NE含 量 。 提 示 可
其 能显著 减少 支 气 管扩 张症 气道 中 NE释 放 , 制 抑 其蛋 白分解 活性 _ 1 。 4 对血 液 流变 学指 标 的影 响 支 扩 急性 炎 症 期 , 和支 气 管 循环 发 生 血 流 动 肺 力学 改变 。大 量 支 气 管 动 脉 血 液 逆 流人 肺 循 环 内 ,
I 一 细胞 因子 分泌 有 明显抑 制作 用 _ L6等 1 。 3 对 中性 粒细 胞 弹性 蛋 白酶 【 E) N 的影 响

张念志教授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发作期经验

张念志教授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发作期经验

张念志教授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发作期经验张念志教授运用中医药在治疗支气管扩张方面经验丰富,尤其对急性发作期见解独到,主张立清热、化痰、祛瘀、排脓、清肝法,其自拟“支扩方”疗效确切。

标签:支气管扩张;急性发作期;治疗经验;张念志支气管扩张症(以下简称支扩)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树的病理性永久性扩张,导致反复发生化脓性感染的气道慢性炎症[1]。

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咯吐黄脓痰、反复咯血,发病率高,病情易反复,难以完全治愈[1]。

张念志教授从事内科临床、教学20余年,在治疗支扩方面博采众长、经验丰富。

余有幸拜师学习,受益匪浅,遂总结经验如下。

1病因病机在中医学中,支气管扩张多属于“肺痈”的范畴。

《金匮要略》:“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

”指出外感风热伤肺,血滞成痈。

《诸病源候论》:“肺痈者,由风寒伤于肺,其气结聚所成也。

肺主气,候皮毛,劳伤血气,腠理则开,而受风寒;其气虚者,寒乘虚伤肺,寒持于血,蕴结成痈;热又加之,积热不散,血败为脓。

”认为肺气虚是肺痈发生的内在根源。

《外科正宗》提出“夫肺痈者,金受火刑之证也”。

《柳选四家医案》:“肺痈之病,皆因邪瘀阻于肺络,久蕴生热,蒸化成脓.....[2]”《医门法律》:“肺痈属在有形之血[2]。

”这都强调热、瘀是肺痈形成中的重要病理基础。

吾师认为,支扩的病位在肺,可累及脾肾,可与肝有关。

病理因素为虚,痰,热,瘀。

所谓“虚”,即“肺脾肾三脏亏虚”。

病位首先在肺,久之病邪深入,出现肺脾肾气虚、阴虚等证型。

古有云:“最虚之处便是客邪之地”。

而“痰”的产生,一则源于外邪客肺、肺失宣降;一则起于内伤,肺虚不能“主气行水”、津液不布,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液,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以致使水凝成痰、难以输布。

所谓“热”,即外感风热,或痰湿、痰瘀郁而化热。

所谓“瘀”,或因“血受热而煎熬成块”,或由“因虚致瘀”所致。

田正鉴教授治疗支气管扩张的经验

田正鉴教授治疗支气管扩张的经验
2 总 结
报, l 9 9 5, 1 0( 3) : 3 3—3 8 .
[ 2 ] 杨 晓海. 老 年不寐 从 肾虚疲瘀 论 治 4 2侧 [ J ] . 山西 中医 。 1 9 9 6 ,
对 于老年 人失 眠 , 侄辨 证上要 抓住 二点 : ( 1 ) 先辨 临床 表现之 l 2 ( 4) : 4 2—4 3 . 不同; ( 2 ) 辨受 病脏 腑之不 同 ; ( 3 ) 辨 明原 因。在 治疗 上主 张 要标
1 病位 病 因病 机…
茯2 0 g , 仇 革 、 沙 参、 麦冬各 1 5 g , 黄芩 、 竹茹 、 天竺 黄 、 枳壳、 浙
贝、 苏子、 炒荣菔 子 、 瓜 蒌皮 、 炒 白术 、 生 甘草 符 l O g 。兼 血热 者 , 町 1 . 1本病 病 位 庄肺 , 与脾 、 肾街 } 刀f f } 关, 可 见肺 气 虚 , 肺 阴虚 或 者 加 英蓉花 , 丹皮 、 仙鹤草 、 玄参 、 知母 。病 久肺脾 气虚 , 在怯 痰 同时
田正鉴 教 授治 疗 支气 管扩 张 的经 验
何 梦甜

田 正 鉴 一
要: 支 气管扩张是 常见 的老年 临床疾 病 , 随 着我 国老年化 的发展 , 越 来越 多的老 年病 需 重视 , 支气 管扩 张是 其 中之 一 。现将 田正

鍪教 授 的临床 经验整 理 、 归纳和总 结 , 望在 临床 治疗上提 供一 些帮助 。 关键 词 : 中 医; 支气管扩 张 ; 肺痈
2 0 1 3年 1月第 3期
7 7
汤 加减 ; 失眠兼 见腰 酸 足软 , 耳鸣, 健忘 , 遗精, 口千津 少 , 五 心烦 本结 合 , 攻 补兼施 。另外 , 老人 多 见“ 大实有 赢状 , 致 虚有 盛候 ” 的 热, 舌红 少替 , 脉细数 之阴虚 见证者 , 以桂 枝加龙 骨牡 蛎 汤 合黄连 病机 故 住用 药时 , 不能拘 泥 于一 方一 症 , 要 辨别虚 实 真假 , 可视 具 阿 胶汤 加减 ; 失 眠 兼 见 胆怯 心 悸 , 易惊 , 气 短 自汗 , 倦怠乏力 , 舌 体情 况灵 活选择 补药 与泻药并 用 , 或寒药 与热药 并用 。 淡, 脉弦细者, 加 桂 枝加 龙 骨 牡蛎 汤 合酸 枣仁 汤 加 减 ; 对 多 梦易 参 考文献 醒, 肢倦 神疲有 气郁 气滞者 , 配合疏 肝理气 , 饮食 所伤 兼 以调 理脾 [ 1 ] 赵健 . 益 肾 活血 治疗 老 年 失 眠 的 体会 [ J ] . 河 北 中 医学 院 学 胃, 最终 达 到营卫 调和 , 阴平 阳秘 之 目的。

国医大师洪广祥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经验探析

国医大师洪广祥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经验探析

•临证经验•国医大师洪广祥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经验探析莫丽莎\朱伟2,兰智慧\张元兵\李少峰\刘良掎3(i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006;3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南昌330006)摘要: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擅治肺系疾病,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

洪教授提出支气管扩张症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气阳虚弱为本,痰、瘀、热为标;根据疾病的分期进行辨证分型,并确立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通过调节体质、补益宗气、防治结合等方法预防疾病发作。

文章从“明病机,痰热瘀虚是为纲”、“立治则,扶正祛邪各不同”、“巧辨证,分期论治为关键”、“治未病,创新思路续篇章”4个方面总结洪教授的经验,并附验案1例。

关键词:洪广祥;支气管扩张症;名医经验;咳嗽;本虚标实;扶正祛邪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〇.81860826 ),江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N a20192B B G70044) Analysis on TCM master HONG Guang-xiang’s experience in thetreatm ent of bronchiectasisMO Li-sha1,ZHU Wei2,LAN Zhi-hui3,ZHNAG Yuan-bing3,LI Shao-feng3,LIU Liang-ji3('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 a n c h a n g 330004, China; 2S e c o n d School of Clinic Medicine, G u a n g z h o u University of C hinese Medicine, G u a n g z h o u 510006, China;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T h e Affiliated Hospital of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 a n c h a n g 330006, C h i n a )Abstract: Professor H O N G G u a n g-xiang, a mast e r of traditiona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T C M), w a s g o o d at treatingp u l m o n a r y diseases, w h o h a d rich experience and unique insights in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ectasis. Professor H O N G p roposedthat the basic pathogenesis of bronchiectasis is deficiency a n d excess, qi a n d y a n g are weakness, phlegm, blood stasis a n d heat arethe criteria. A c c o r d i n g to the stages of the disease, s y n d r o m e differentiation a n d classification are carried out, a n d the therapeuticprinciple of strengthening b o d y resistance a n d eliminating pathogenic factors is established. Prevention of disease attack canbe achieved b y m e a n s of regulating b o d y constitution, invigorating pectoral qi a n d c o m b i n i n g prevention with treatment. His experience is s u m m e d u p in this paper f r o m four aspects: pathogenesis, p h l e g m heat, blood stasis a n d deficiency; rule of treatment, strengthening b o d y resistance a n d eliminating pathogenic factors; pattern identification, treatment b y stages; preventive treatment, innovating ideas. In the e n d o n e case w a s given as an example.K e y W O r d S!H O N G G u a n g-xiang; Bronchiectasis; Experience of f a m o u s doctors; C o u g h; Deficiency a n d excess; Strengthening b o d y resistance a n d eliminating pathogenic factorsFunding!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 h i n a(N o.81860826), K e y R&D P r o g r a m of Scienc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D e p a r t m e n t of Jiangxi Province (N〇.20192B B G70044)支气管扩张症(以下简称支扩)以咳嗽、咳痰、咯 血为主要临床表现。

中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缓解期42例观察

中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缓解期42例观察
实用中 医药杂志 21 00年 2月 第 2 卷 2期 ( 6 总第 25期 ) 0
J OUR NAL RACTI oF P CAL TR ADI I T ONAL CHI NES E MEDI NE 2 1 1 2 . CI 0 0 Vo . 6 No 2
茳 : 卒纽治厅 耐比 . 与 ・,<O 0 ; 肘 组 描 厅 后 比 较 . 5与 △ (O 0 5。
5 讨

支气管扩张可以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 两个阶段 。用 抗生素控制气道感染是治疗 支扩的基本 措施 , 但抗生 素 通常并不能消除气道的慢 性感染 ( 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
o do ah cb o c iea i wi eo oie e o i a t fiip ti rn h e tss t a rs l d rc mbn n h z
hm n D aeI R ns s d r p[ ] C e , u a ns . h D ae t y Go J . hs u u t
我们用中药治疗 支气 管扩张缓解期效果满意 , 总结
如下。
1 临床 资料
根据症状 、 体征分级标准计算积分 , 以积分率为标准
判断临床综合疗效 。积分率 =[ 治疗 前总积分 一治疗 ( 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 分 ]X10 0 %。显效 : 积分率大 于 5 %。有效 : 0 积分率 2 % ~ 0 0 5 %。无 效 : 积分率小于
中药治疗 支 气管扩 张缓 解 期 4 2例 观 察
封春杰 徐 , 嘉 曹世宏 ,
(. 1 江苏省 南京 市红十 字 医院 , 苏 南京 2 00 ;. 江 10 12 江苏省 中医院 , 苏 南京 202 ) 江 109 [ 中图分类 号 ] 2 962 [ R 5 .2 文献 标识码 ] [ B 文章编 号 ]04—2 1 (00 0 0 2— 1 10 84 2 1 )2— 8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之枢纽 ,喜燥恶湿 ,肺病及脾 ,子病 及母 ,脾失健 病的发生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 ,患者多属肺气虚 、肺
· 75 ·
JIANGXI JOURNAL OF TRADIT1ONAL CHINESE MEDICINE
阴虚或 气 阴两 虚 之体 。肺 气 虚 ,宣 肃 失 常则 咳嗽 不 热 。洪 氏¨ 根据肺 脾 与宗 气 生成 的关 系 ,本 着 “治
使 咳嗽 、吐痰 、咯 血 的症状 加 重 。又 因肺 本为 娇脏 , 禀赋不 足则愈加 易受外 邪侵 袭 。外邪 犯肺 每可诱 使 支气管 扩张症急 性 发作 ,其 中尤 以风 热 、风 寒 、风燥 犯肺最 为常见 。史 氏 认 为脾 为生 痰 之源 ,更 是 生
七 末 、制 大黄 、桔 梗 、败酱 草 、金荞 麦 ),扶 正 祛邪 ,补 虚泻实 ,同时 又重视 清 痰 热 、排 痰 浊 、散血 瘀 以治 标 实 ,为治本 虚提供 有效 的支持 ,避免 出现补虚碍 邪的 副反应 。临床用 药 观察 显示 患 者 痰量 显 著减 少 ,全
1.1.1 火 热 肝 火 犯肺 在 急 性 期 中是 影 响 支 扩发 或肌 肤 甲错 ,或 唇 甲紫绀 ,面 色 晦 暗 ,舌 红 或 边 有瘀
病 的重要 因素 ¨ ,可分 为 实 火 、虚 火 。肝 气 旺于 春 , 斑 ,舌底 静脉 迂 曲等 J。
秋燥伤肺或肝郁化火 ,木火刑金 ,肝火横逆侮肺均可 1.2 缓 解期 中医病 因病机
灼伤肺络引起咯血 ;《景岳全 书 ·血证》说 :“凡治血
支气 管 扩 张多 由于 感受 外 邪 日久 不 愈 ,邪气 留
证 ,须知其要 ,而血动之 由,惟火惟气耳 ,故查火者但 于肺 中 ,郁 久化 热 ,煎熬肺 中津 液 ,致 津 亏液耗 ,病程
查其 有火 无 火 ,查 气 者 但 查 其 气 虚气 实 ”。对 实 火 迁延 ,久 病 伤 阴 ,阴虚 火 旺 ,灼 伤 肺 络 ,迫 血 外 溢 而
当清 热泻 火 ,虚 火 当 滋 阴 降火 ;阴虚 火 旺 为 虚 火 ,气 火盛 旺 ,阴虚肺 燥或 久病 或热病 津 伤液 耗 ,阴虚则 火 旺 ,或素 体 阴虚 ,虚 火 内生 ,迫 血 妄 行 而致 出血 。王
致 。由于肺 肾阴虚 ,阴无所 制 ,虚火 上炎导 致本病 复 发 _2 。缓解期 多 以肺 、脾 、肾气 虚 为 主 ,而肺 虚 为 之 根 本 。曹 氏 ‘6 认 为 若 先 天 禀 赋 不 足 ,或 久 病 劳 损 ,
史 氏 多年 临床观 察 发现 ,本 病 临床 以反 复 咯 痰 、咳嗽或 见咯血 为主要 表现者 ,黄脓粘 痰绵绵不尽 为 其苦 ,认 为 脾 虚 失 运 、痰 热 蕴 肺 是 本 病 的重 要 病
本病 变证 转 化 较 多 ,病 情 易 反 复 ,治 疗 较 为 掣 机 ,因此 ,治痰就显 得 尤 为关 键 ,结 合其 多 年对 支 扩 肘 。随着对本病 研究 的逐 步深 入 ,已涌 现 了不 少新 的临床研 究 ,以明 ·龚信 之 “竹 沥达痰 丸 ”化 裁组 成
源 ,正契 合 了“脾 为生痰 之源 ”理论 。 同时认 为 支气 管 扩张症 “痰 ”是诸 症 中的 主要 矛 盾 ,痰 可 致瘀 ,又 易 化热 ,是 引发 反复感染 的重要 原 因 ,痰 为阴邪 非温 不 化 ,张仲景 有 “病 痰 饮 者 当 以温 药 和 之 ”的治 则 , 以上治法 在临床 上取得 了明显疗 效 。
已 ,气不 布津则 津 聚成 痰 ;肺 阴虚 ,肺 失 濡养 则 干 咳 痰 先治脾 ”,以杜绝生 痰 之源 的 思路 ,在支 气 管治 疗
少痰 ,津 亏火 旺而络伤 咯血 。若 疾病 进一 步发展 ,或 过 程 中用 补 中益 气 汤加 减 (生 黄 芪 、西 党 参 、白术 、 子病及 母而肺脾 同病 ,或久病 及 肾而肺 肾两虚 ,都 可 炙甘草 、丹 参 、北 柴 胡 、升麻 、陈 皮 、白及 、合欢 皮 、三
现综 述评 述 如下 。
因火 热 痰虚 而致 灼伤 肺 络 或 气 机不 利 、气 虚 失 摄 均
1 病 因病机
可致 血瘀 之症 ,如 呕 吐 大 量 黄稠 痰 ,其 味 腥 臭 ,以早
1.1 急性发 作期 中 医病 因病机
晨起 床 或夜 间卧 时为多 ,胸 闷 ,咯血 色黯 红 ,或血痰 ,
氏 2 认为肺为娇脏 ,喜润恶燥 ,支气管扩 张多 由于 均 可 出现肺 气 阴两虚 之证 ,而肺 虚又 易招邪 侵 ,从 而
感受外 邪 日久不 愈 ,邪 气 积 于 肺 中 ,郁 久 化 热 ,煎 熬 使疾病反复 ,多见形瘦体弱 ,常有气短不足 以息、喘
肺 中津液 ,致 津 亏液耗 ,阴虚火 旺 ,灼伤肺 络 ,迫血 外 促等症 ,故肺虚为本病之根本 。肺主通调水道 ,若肺
化之源 。脾气健 旺 ,土金 相生 ,正气 旺盛 ,肺 气充实 , 身 症状亦 见改善 ,说 明通 过 补 益 中气 以杜 绝 生痰 之
则邪不 外感 。另外 ,脾 虚易受 木侮 ,由于木 火刑金 易 于引起 咯血 ,故 “见 肝 之 病 ,知 肝 传 脾 ,当先 实 脾 ”。 因此 ,史 氏提 出痰热 蕴 肺是 其 标 ,脾 虚 失运 是其 本 , 而脾虚肺 热 是 本 病 的重 要 病 机 。洪 广 祥 _8 认 为本 病基本病 机为本 虚标实 ,肺脾气 虚 为本 ,痰 、瘀 、热 为 标 ,主 张“治痰先 治脾 ”,健脾 化 痰 以绝 生痰 之 源 ,重 视温通 、温清并 用 。 2 治法 研究
溢而致 。
气不足 ,则通调水道的功能减弱。水液停聚于肺系,
1.1.2 痰 热 外 邪 犯 肺 ,肺 失 宣 发 肃 降 ,通 调 水 道 随肺气上逆 ,而 出现咳痰 ;邪壅于肺 。郁而化 ,上 注 于肺 ,即 “脾 为 生痰 热内壅 ,炼液为痰 ,则痰色黄稠;若热伤肺络 ,络伤血 之 源 ,肺 为 贮 痰 之 器 ”,脾 为 气 血 生化 之 源 ,气 机 升 溢 ,可致 咯血 ;血 溢脉 外 ,而成 瘀 血 。朱 氏 71认 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