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1111汽轮机课设

合集下载

汽轮机课程设计用表

汽轮机课程设计用表

汽轮机课程设计用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和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对汽轮机的运行维护和故障诊断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汽轮机的分类、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和性能参数;掌握汽轮机的运行调节、故障分析和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汽轮机进行运行调试和故障排除;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对汽轮机进行改进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汽轮机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工作过程、运行维护和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汽轮机的基本原理:介绍汽轮机的工作原理、能量转换过程和热力学基础。

2.汽轮机的结构特点:讲解汽轮机的主要部件,如静叶环、动叶环、涡轮盘、喷嘴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3.汽轮机的工作过程:分析汽轮机的工作过程,包括喷嘴膨胀、涡轮旋转、排气等阶段。

4.汽轮机的运行维护:介绍汽轮机的启动、停机、运行调节和故障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5.汽轮机的故障诊断:讲解汽轮机故障的类型、原因和诊断方法,以及故障排除和预防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故障案例,使学生掌握汽轮机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巧。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这些资源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课程设计汽轮机

课程设计汽轮机

课程设计汽轮机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了解汽轮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了解汽轮机的分类和特点。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汽轮机的工作性能,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汽轮机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汽轮机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工作流程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1.汽轮机的基本原理:学生将学习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蒸汽的生成、膨胀和做功过程。

2.汽轮机的结构:学生将了解汽轮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如转子、静子、调速系统等,并学习其功能和相互关系。

3.汽轮机的工作流程:学生将掌握汽轮机的工作流程,包括蒸汽的进入、膨胀、排气等阶段。

4.汽轮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学生将学习汽轮机在电力、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将通过讲解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将提供汽轮机实际运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学生将有机会进行汽轮机模型实验,观察和验证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将使用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多种教学资源。

1.教材:将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和实际运行场景。

4.实验设备:提供汽轮机模型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汽轮机改造机组课程设计

汽轮机改造机组课程设计

汽轮机改造机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轮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掌握改造机组的相关理论知识。

2. 使学生掌握汽轮机改造机组的设计原则和流程,了解不同改造方案的优缺点。

3. 帮助学生了解汽轮机改造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技术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汽轮机改造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合理的改造方案。

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软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汽轮机改造机组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就改造方案进行讨论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培养学生具备节能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

3.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汽轮机改造机组的相关知识,具备独立设计和优化改造方案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为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汽轮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结构:回顾课本中汽轮机的工作原理、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分析各部件在机组运行中的作用。

2. 汽轮机改造机组设计原则:讲解汽轮机改造的设计原则,如提高热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等,结合课本案例进行分析。

3. 改造方案及优缺点对比:介绍常见的汽轮机改造方案,如叶片改型、通流部分优化、回热系统改进等,对比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4. 节能减排技术在改造中的应用:讲解汽轮机改造中应用的节能、减排技术,如变频调速、余热利用、低氮氧化物燃烧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5. 汽轮机改造机组设计流程:详细讲解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计算分析、设备选型、施工图设计等,指导学生按照流程完成课程设计。

6. 教学大纲及进度安排:- 第一周:回顾汽轮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结构,介绍课程设计要求及进度安排;- 第二周:讲解汽轮机改造机组设计原则,分析课本案例;- 第三周:介绍改造方案及优缺点对比,进行小组讨论;- 第四周:讲解节能减排技术在改造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 第五周:讲解设计流程,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 第六周:课程设计汇报、交流与评价。

汽轮机课程设计

汽轮机课程设计

动力实1101-1102
答疑地点:
4-6周 答辩时间:待定
一校区教四楼310
指导书、报告: 教务系统下载
设计题目工程背景介绍
武汉汽轮机厂生产的B12-50∕10型背压式汽轮机。 调节级为复速级,三个压力级。 主蒸汽压力:4.9MPa,主蒸汽温度:435℃,主蒸汽 流量:150t/h,排汽压力0.98MPa,额定功率12MW。 该机组由于实际供热负荷的大幅增加,汽轮机偏离 原有设计工况,主蒸汽流量由150t/h降低至55t/h(冬季) 和40t/h(夏季)。 为适应新的运行状态,对机组进行了改造,第一次 改造后调节级级后温度达395℃(要求<350℃),排汽温 度达到 350 ℃(原额定流量下为 300 ℃),且机组功率 <2MW。第二次改造重新设计汽轮机通流截面积 ,调节级 级后温度<350℃,机组功率>3MW。
设计题目
设计限制条件 ⑴通流尺寸 通流面积的改变方法为封堵压力级部分喷嘴, 喷嘴封堵数目为整数,通过膨胀比由喷嘴面积确定 动叶计算通流面积; ⑵调节级后蒸汽温度 调节级后蒸汽温度<350℃; ⑶压力级级数 压力级级数可减少,不可增加; ⑷调节级喷嘴前压力 全开调节汽门时,调节汽门及管道压降取 0.15MPa,工况1调节级喷嘴前压力<4.05MPa,工况 2调节级喷嘴前压力<4.15MPa。
h s
Pa M Pa 5 9 0. 5M 1: 0.8 况 : 工 况2 工
设计题目
已知设计参数:
⑴ 蒸汽参数 工况1:主蒸汽温度435℃ ,主蒸汽压力4.2MPa,排汽 压力0.95MPa,主蒸汽流量 55t/h; 工况2:主蒸汽温度435℃ ,主蒸汽压力4.3MPa,排汽 压力0.85MPa,主蒸汽流量 40t/h。 ⑵ 汽轮机复速级及压力级通流部分尺寸 计算喷嘴、动叶出口面积

汽轮机课程设计任务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是学生对主干专业课及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一、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与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树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基本工程素质。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工作能力。

4.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初步的专业技能。

二、选题要求1.课程设计的选题应属课程范围,选题应能满足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能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综合训练。

2.课程设计的题目应尽可能有实用背景,对模拟性质的“题目”不得年年重复使用。

3.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应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既工作量饱满,又经过努力能够完成。

4.课程设计题目既可由指导教师拟定,也可学生自拟,经系(教研室)主任审定同意后方可执行。

三、对学生的要求1.学生必须修完课程设计的先修课程,才有资格做课程设计。

2.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和重要性,认真领会课程设计的题目,读懂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要求,学会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积极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

3.课程设计中,学会如何运用前修知识与收集、归纳相关资料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4.严格要求自己,自信但不固执,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善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听取同学的意见,有意识地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5.使用规定的课程设计用纸与封面,按要求书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并装订成册,如附有图纸或附件需单独装订,应将所有材料一同装入学校规定的课程设计袋内。

四、汽轮机课程设计的目的及任务:1.系统地总结、巩固并应用《汽轮机原理》课程中已学过的理论知识,重点掌握汽轮机热力设计的方法、步骤。

2、通过设计对整个汽轮机的结构作进一步的了解,明确主要零部件在整个机组中的作用。

3、通过设计了解并掌握我国当前的技术政策和国家标准、设计资料等。

汽轮机课程设计资料

汽轮机课程设计资料

汽轮机课程设计资料汽轮机课程设计资料课程设计的目的1.系统的总结,巩固并加深在汽轮机课程中已学得的理论知识,掌握汽轮机热力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2.通过设计,对整个汽轮机结构作进一步了解,明确主要零部件在整个机组上的作用、位置及相互关系。

3.通过设计,掌握利用资料进行设计及论证的一般方法。

设计包括热力设计和强度设计,由于时间紧,仅作通流部分热力设计,主要内容及设计程序如下:(一)热力设计前需论证确定有关项目(1)汽轮机容量、参数和型式的选择;(2)汽轮机转速的选择;(3)汽轮机调节方式的选择。

(二)热力系统计算(1)原则性回热系统的拟定;(2)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线的拟定;(3)汽耗量的计算;(4)汽轮发电机组技术经济指标的初步估算。

(三)汽轮机通流部分的热力计算(1)根据汽轮机运行特征、经济要求及结构强度等因素比较和确定调节级的形式、比焓降、叶型及尺寸等;(2)根据通流部分形状和回热抽汽点要求,确定压力级的级数和排汽口数,并进行各级比焓降分配;(3)对各压力级进行详细的热力计算,求出各级通流部分的几何尺寸、相对内效率和内功率,确定汽轮机实际的热力过程线。

压力级的详细设计有关问题1.叶型及有关几何参数的选择.(1)叶型的选择1p1121(1)Mn()2p01p2121(1)Mb()2p1M<1亚音速“A”,M=0.8~1.3跨音速“B”(2)叶片宽度B和弦长b 的选择叶片宽度B根据叶型选择,弦长b由B和安装角计算得到(3)相对节距t和叶片数的确定最佳相对节距top由叶型选择nnnntzdetb4)汽流出口角α1、β2的确定汽流在出口不偏转α1=α1g,β2=β2g否则要加上偏转角2.速比的选用xa3.冲动级内反动度的确定根部反动度tzbdbetbu0.4~0.52car3%~5%m1(1r)(dblb)db4.动叶盖度的选择.pg1665.动静间隙的选择.pg1666.级的部分进汽度的选择:叶高损失与部分进汽损失之和最小。

大学汽轮机课程设计

大学汽轮机课程设计

大学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汽轮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2. 学习汽轮机的设计原则,了解不同类型汽轮机的特点及适用场合;3. 掌握汽轮机热力计算、气动计算和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4. 了解汽轮机系统优化设计及节能技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汽轮机选型、设计和计算;2.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汽轮机零部件图纸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对汽轮机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的能力;4.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专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

本课程针对大学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汽轮机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汽轮机概述:介绍汽轮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结构、分类及工作原理,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汽轮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汽轮机的类型及适用场合。

2. 汽轮机设计与计算:讲解汽轮机设计原则、热力计算、气动计算和强度计算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和第三章内容。

- 汽轮机设计原则及流程;- 汽轮机热力计算方法;- 汽轮机气动计算方法;- 汽轮机强度计算方法。

3. 汽轮机系统设计与优化:介绍汽轮机系统设计方法、优化原则及节能技术,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汽轮机系统设计方法;- 汽轮机系统优化原则;- 节能技术及其在汽轮机中的应用。

4. 汽轮机零部件设计:分析汽轮机主要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 汽轮机叶片设计;- 汽轮机转子设计;- 汽轮机静子设计。

5. 汽轮机设计实例及仿真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汽轮机设计及仿真分析,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l汽轮机课程设计

l汽轮机课程设计

l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汽轮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掌握其主要部件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 掌握汽轮机工作循环的类型,了解其热效率的影响因素。

3. 掌握汽轮机的主要性能参数,能够进行简单的性能计算。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汽轮机的能量转换过程,绘制简单的热力循环图。

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或工具对汽轮机性能进行模拟和优化。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特定问题提出汽轮机的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能源转换与利用的兴趣,增强节能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激发学生为祖国能源事业作贡献的志向。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汽轮机的工作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汽轮机原理与结构- 汽轮机工作原理- 汽轮机主要部件及功能- 汽轮机分类及特点2. 汽轮机工作循环- 热力循环基本概念- 汽轮机典型热力循环分析- 热效率及其影响因素3. 汽轮机性能参数与计算- 主要性能参数介绍- 性能计算方法- 性能优化途径4. 汽轮机模拟与优化- 汽轮机性能模拟软件介绍- 模拟软件操作方法- 性能优化案例分析5. 汽轮机实际应用与改进- 汽轮机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汽轮机常见问题分析- 改进措施及发展趋势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汽轮机原理与结构第二周:汽轮机工作循环第三周:汽轮机性能参数与计算第四周:汽轮机模拟与优化第五周:汽轮机实际应用与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紧密相关,涵盖教材中关于汽轮机的基本理论、性能分析及应用实例等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汽轮机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N25-3.43/435汽轮机通流部分热力设计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一、题目19.3MW凝汽式汽轮机热力设计二、目的与意义汽轮机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汽轮机知识,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该课程设计的训练,学生应该能够全面掌握汽轮机的热力设计方法、汽轮机基本结构和零部件组成,系统地总结、巩固并应用《汽轮机原理》课程中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重点掌握汽轮机热力设计的方法、步骤。

三、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图纸量、工作量要求等)主要技术参数:额定功率:25MW ;设计功率:19.3MW ;新汽压力:3.43MP;新汽温度:435℃;a;冷却水温:20℃;排汽压力:0.005MPa给水温度:165℃;机组转速:3000r/min 。

主要内容:1、确定汽轮机型式及配汽方式2、拟定热力过程及原则性热力系统,进行汽耗量与热经济性的初步计算3、确定调节级形式、比焓降、叶型及尺寸等4、确定压力级级数,进行比焓降分配5、各级详细热力计算,确定各级通流部分的几何尺寸、相对内效率、内功率与整机实际热力过程曲线6、整机校核,汇总计算表格要求:1、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在规定地点认真完成设计;设计共计二周。

2、按照统一格式要求,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要求过程完整,数据准确。

3、完成通流部分纵剖面图一张(零号图)4、计算结果以表格汇总四、工作内容、进度安排1、通流部分热力设计计算(9天)(1)熟悉主要参数及设计内容、过程等(2)熟悉机组型式,选择配汽方式(3)蒸汽流量的估算(4)原则性热力系统、整机热力过程拟定及热经济性的初步计算(5)调节级选型及详细热力计算(6)压力级级数的确定及焓降分配(7)压力级的详细热力计算(8)整机的效率、功率校核2、结构设计(1天)进行通流部分和进出口结构的设计3、绘制汽轮机通流部分纵剖面图一张(一号图)(2天)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2天)五、主要参考文献《汽轮机课程设计参考资料》.冯慧雯 .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汽轮机原理》(第一版).康松、杨建明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9《汽轮机原理》(第一版).康松、申士一、庞立云、庄贺庆合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6 《300MW火力发电机组丛书——汽轮机设备及系统》(第一版).吴季兰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8审核意见系(教研室)主任(签字)指导教师下达时间 2015年 7 月 2 日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前言《汽轮机原理》是一门涉及基础理论面较广,而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必须有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相配合,而课程设计就是让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的汽轮机原理知识设计一台汽轮机,因此,它是《汽轮机原理》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

它对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设计说明书详细地记录了汽轮机通流的结构特征及工作过程。

内容包括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机构尺寸、各级的设计与热力计算及校核。

由于知识掌握程度有限以及二周的设计时间对于我们难免有些仓促,此次设计一定存在一些错误和遗漏,希望指导老师给予指正。

编者2015年7月8日目录第一章 25MW凝汽式汽轮机设计任务书 (1)1.1设计题目:19.3MW凝汽式汽轮机热力设计 (1)1.2设计任务及内容 (1)1.3设计原始资料 (1)1.4设计要求 (1)第二章多级汽轮机热力计算 (2)2.1近似热力过程曲线的拟定 (2)2.2汽轮机总进汽量的初步估算 (4)2.3回热系统的热平衡初步计算 (4)2.4流经汽轮机各级机组的蒸汽两级及其内功率计算 (8)2.5计算汽轮机装置的热经济性 (9)第三章通流部分选型及热力计算 (13)3.1通流部分选型 (13)第四章压力级的计算 (16)4.1各级平均直径的确定: (16)4.2级数的确定及比焓降的分配: (17)4.3各级的热力计算 (18)第五章整机校核及计算结果的汇总 (30)5.1整机校核 (30)5.2级内功率校核: (30)5.3压力级计算结果汇总 (31)参考文献 (31)第一章25MW凝汽式汽轮机设计任务书1.1 设计题目: 19.3MW凝汽式汽轮机热力设计1.2 设计任务及内容根据给定条件完成汽轮机各级尺寸的确定及级效率和内功率的计算。

在保证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力求达到结构紧凑、系统简单、布置合理、使用经济性高。

汽轮机设计的主要内容:1.确定汽轮机型式及配汽方式;2.拟定热力过程及原则性热力系统,进行汽耗量于热经济性的初步计算;3.确定调节级型式、比焓降、叶型及尺寸等;4.确定压力级级数,进行比焓降分配;5.各级详细热力计算,确定各级通流部分的几何尺寸、相对内效率、内功率与整机实际热力过程曲线;6.整机校核,汇总计算表格。

1.3 设计原始资料额定功率:12MW(25MW)设计功率:19.3MW新汽压力:3.43MPa新汽温度:435℃排汽压力:0.0060MPa冷却水温:20℃机组转速:3000r/min回热抽汽级数:5给水温度:170℃1.4 设计要求1.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在规定地点认真完成设计,设计共计两周;2.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要求过程完整,数据准确;3.完成通流部分纵剖面图一张(A1图)4.计算结果以表格汇总。

第二章 多级汽轮机热力计算2.1 近似热力过程曲线的拟定一、进排汽机构及连接管道的各项损失蒸汽流过各阀门及连接管道时,会产生节流损失和压力损失。

表2-1列出了这些损失通常选取范围。

表2-1 汽轮机各阀门及连接管道中节流损失和压力估取范围损 失 名 称符 号估 算 范 围主汽管和调节阀节流损失0p ∆ △P=(0.03~0.05)0p排汽管中压力损失c p ∆ △P=(0.02~0.06)c p回热抽汽管中压力损失e p ∆ △P=(0.04~0.08)e p图2-1 进排汽机构损失的热力过程曲线(Δh tmt 0 P 0'Δh tmac ΔP 0Δh imacΔP c0'sh P 0P cP c'二、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曲线的拟定根据经验,对一般非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可近似地按图2-2所示方法拟定近似热力过程曲线。

由已知的新汽参数p 0、t 0,可得汽轮机进汽状态点0,并查得初比焓h 0=3310KJ/kg 。

由前所得,设进汽机构的节流损失ΔP 0=0.04P 0,得到调节级前压力P 0'= P 0 - ΔP 0=3.293MPa ,并确定调节级前蒸汽状态点1。

过1点作等比熵线向下交于P x 线于2点,查得h 2t =3310KJ/kg ,整机的理想比焓降()'mac t h ∆=3304–2135 = 1180KJ/kg 。

由上估计进汽量后得到的相对内效率ηri =85%,有效比焓降Δh t mac =(Δh t mac )'ηri =1003KJ/kg ,排汽比焓h z =h 0 –Δh t mac = 3310-2130= 1180 KJ/kg ,在h-s 图上得排汽点Z 。

用直线连接1、Z 两点,在中间'3点处沿等压线下移21~25 KJ/kg 得3点,用光滑连接1、3、Z 点,得该机设计工况下的近似热力过程曲线,如图2-2所示图2-2 18MW 凝汽式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曲线h 2t =2130kJ/33'2z435℃1180k J /k g982k J /k gh 0=3310kJ/kg21~25k J /k g3.43M3.293Mpa 0.005Mpa h z =2153.6kJ/kg2.2 汽轮机总进汽量的初步估算一般凝汽式汽轮机的总蒸汽流量0D 可由下式估算:()D m h P D mgrimac te∆+∆=ηηη'06.3 t/h式中 e P ———汽轮机的设计功率, KW ; ()'mac t h ∆——通流部分的理想比焓降,KJ/kg ;ri η ———汽轮机通流部分相对内效率的初步估算值 ;g η ———机组的发电机效率 ; m η ———机组的机械效率 ;∆D ———考虑阀杆漏气和前轴封漏汽及保证在处参数下降或背压升高时仍能发出设计功率的蒸汽余量,通常取=3%左右,t/hm ————考虑回热抽汽引起进汽量增大的系数,它与回热级数、给水温度、汽轮机容量及参数有关,通常取m=1.08~1.25,设m=1.25 ΔD =0.03D 。

t/h m η=0.995 g η=0.998则D 0=3.6×14400×1.08/(982×0.98×0.97)+0.03 D 0=97.17231 t/h蒸汽量∆D 包括前轴封漏汽量∆D l =1.000t/h ∆D ej =0.5t/h ∆D/D 0=3% 调节抽汽式汽轮机通流部分设计式,要考虑到调节抽汽工况及纯凝汽工况。

般高压部分的进汽量及几何尺寸以调节抽汽工况作为设计工况进行计算,低压部分的进汽量及几何下以纯凝汽工况作为设计工况进行计算。

2.3 回热系统的热平衡初步计算汽轮机进汽量估算及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曲线拟定以后,就可进行回热系统的热平衡计算。

一、回热抽汽压力的确定 1. 除氧器的工作压力给水温度fw t 和回热级数fw z 确定之后,应根据机组的初参数和容量确定除氧器的工作压力。

除氧器的工作压力与除氧效果关系不大,一般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和实用条件来确定。

通常在中低参数机组中采用大气式除氧器。

大气式除氧器的工作压力一般选择略高于大气压力即0.118MP 。

2. 抽汽管中压力损失e p ∆在进行热力设计时,要求e p ∆不超过抽汽压力的10%,通常取e p ∆=(0.04~0.08)e p ,级间抽汽时取较大值,高中压排汽时取较小值。

3. 表面式加热器出口传热端差δt由于金属表面的传热阻力,表面式加热器的给水出口水温2w t 与回热抽汽在加热器中凝结的饱和水温'e t 间存在温差δt='e t -2w t 称为加热器的出口端差,又称上端差,经济上合理的端差需通过综合的技术比较确定。

一般无蒸汽冷却段的加热器取δt=3~6℃4. 回热抽汽压力的确定在确定了给水温度fw t 、回热抽汽级数fw z 、上端差δt 和抽汽管道压损e p ∆等参数后,可以根据除氧器的工作压力,确定除氧器前的低压加热器数和除氧器后的高压加热器数,同时确定各级加热器的比焓升w h ∆或温升w t ∆。

这样,各级加热器的给水出口水温2w t 也就确定了。

根据上端差δt 可确定各级加热器内的疏水温度'e t ,即'e t =2w t +δ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