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

合集下载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单元全练全测 (I)卷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单元全练全测  (I)卷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全练全测(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填空题。

(共8题;共19分)1. (3分)土壤是沙、小石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2. (4分)土壤中的颗粒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3. (3分)土地被侵蚀的程度跟有无________覆盖、________的多少、________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4. (1分)雨水除了蒸发的、被土地吸收的和被拦阻的以外,沿着地面流走的水叫________。

5. (2分)杭州玉皇山海拔200多米,属于________地形;天目山清凉峰海拔1787米,属于________地形。

6. (2分)地球上________面积大,________面积小。

7. (3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8. (1分)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________,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二、判断题。

(共10题;共20分)9. (2分)土壤源于岩石,岩石的颗粒就是土壤。

()10. (2分)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小,对土地的侵蚀作用越明显。

11. (2分)研究“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时,必须要有两组实验进行对照。

()12. (2分)风中携带的沙碰到岩石不能把岩石腐蚀光滑。

13. (2分)地球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了火山。

14. (2分)土壤源于岩石,岩石的颗粒就是土壤。

15. (2分)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能有效预防我们的家园遭暴雨袭击受到的灾害。

16. (2分)地球表面形成海洋、陆地、高原、平原、山脉等多样的地形,离不开地球内部运动和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变化练习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变化练习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变化练习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1 . 土壤中的大颗粒为()。

A.沙粒B.粉粒C.黏粒2 . 卵石的形成与()有密切的关系。

A.水B.石头C.风3 . ()是一种灰白色、粒细而密、硬度不大、能用小刀刻划,遇盐酸冒泡的岩石。

A.砂岩B.花岗岩C.石灰岩4 . 土壤是()等物质的混合物。

A.沙B.小石子C.黏土D.腐殖质E.水F.空气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岩石和矿物在人们开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C.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也不会发生变化。

6 . 食盐、白糖等固态物质的颗粒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称为()。

A.固体B.晶体C.形体7 . 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A.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B.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C.石灰岩、火山岩、水成岩D.侵入岩、喷出岩、砂岩8 . 我们现在已经很清楚地球内部的构造,科学家是通过地震和核试验的时候产生的来推测的。

()A.热量B.地震波C.空气变化D.天气变化二、填空题9 . 火山一般可分为三类:死火山、(______)和(______)。

10 . 地震发生前会有井水____,动物____,___的微波,大地___,瓦斯___等征兆出现。

11 . 过去流行一种——天花,很多人被天花夺去了生命。

一个叫爱德华琴纳的医生发现,挤牛奶的女工没有一个得天花的,她们手上的小痘痘引起了他的注意。

琴纳发明治疗天花的方法——(_______)。

12 . 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______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

13 . 石英、长石、云母、白云石等都是__________。

岩石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三、判断题14 . 河沙是石块在自然状态下,长期经河水反复冲涮、摩擦形成的。

小学-科学-教科版-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1

小学-科学-教科版-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1一、填空题。

1、______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2、地球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3、受水、空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做______。

4、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微粒是______(小石子),其直径大于2毫米。

其次是______,接着是______,______的微粒最小,甚至无法用肉眼看清楚。

5、土壤中有______和______,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6、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之间的______造成了山,如喜马拉雅山;而大洋和裂谷的形成则是板块之间的______引起。

7、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______,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8、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______,土地会被______;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______,会发生______。

二、判断题。

9、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少,海洋多。

()10、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地运动。

()11、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速激烈的,有时是缓慢的。

()12、冰川、风、海浪的侵蚀,形成各种各样的地形。

()13、植树造林、围湖造田等可以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14、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15、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水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16、地球表面形成海洋、陆地、高原、平原、山脉等多样的地形,离不开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

()17、河流上游一般是鹅卵石。

()18、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想办法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三、选择题。

19、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地势特点为()。

A. 东高西低B. 西高东低C. 中间高,东西面低20、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是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

教科版五上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 在中国地形图上,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2.地球(海洋)多,(陆地)少。

3. 地震和火山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其中地震多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4.由于受(水)、(大气)、(气温)、(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5.土壤中的颗粒从大到小依次是( 沙砾)、( 沙)、(粉沙)、(黏土)、,它们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6.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等物质的混合物。

7(雨点降落到地面)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8.雨水降落地面带走了一部分(土壤微粒)就是(侵蚀)。

9(流水)、(风)、(冰川)、(海浪)等都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作用。

二、判断(每空2分,共20分)1.高原无平地,平原无起伏。

(×)2.大陆板块很稳定,不会移动。

(×)3.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变化都是很猛烈的。

(×)4.植物的根系也可以碎裂岩石。

(√)5.动植物完全依赖土壤生存,却不曾为土地做过什么。

(×)6.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沉积的结果。

(×)7.侵蚀和沉积是流水特有的搬运土地的现象。

(×)8.在多暴雨的山区,山脚下是不适合修建房屋的。

(√)9.土壤在水中是按颗粒大小分层沉积的。

(√)10.土壤源于岩石,岩石的颗粒就是土壤。

(×)三、选择(每空3分共15分)1.地形图上以深浅不同的(B. )代表海洋。

A.绿色B.蓝色C.黄色2.每年喜马拉雅山的抬升是(.C )A.猛烈的B. 不存在的C.缓慢的3.土壤颗粒中肉眼看不清的是(B. )A.沙B. 黏土C. 粉沙4.在一条大河的中游堆积了很多的(.C )A.大石头B.细沙C.鹅卵石5.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关系是( B. )A.同在中国B.黄河携带的黄土沉积到华北平原C.长江携带的黄土沉积形成华北平原四、简答(每小题6分共18分)1.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谈一谈你的看法。

小学-科学-教科版-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3

小学-科学-教科版-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3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3一、填空题。

1、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______、______和______。

2、在地形图上,蓝色表示______,白色表示______的地带,棕色和褐色表示______的陆地。

3、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______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______板块。

4、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最终会形成______。

5、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______。

6、河流对土地不仅有侵蚀作用也有______作用。

7、______使得一些地面凸起的地方水土流失,而______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______和______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8、地球表面形态是______的,火山、地震等地球内部运动改变着地表形态,人类的各种运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

9、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______作用的产物。

10、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______土地遭受侵蚀。

11、自然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______或______的影响。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我们要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______的影响。

二、选择题。

12、平原的地形特点是()。

A. 低平而宽厂B. 沟壑纵横C. 地面崎岖D. 雪山连绵13、新疆吐鲁番所属的地形是()。

A. 平原B. 山地C. 丘陵D. 盆地14、河床中的卵石主要是由于()的作用形成的。

A. 太阳B. 水流C. 动物D. 植物15、在土壤的成分中,捻起来感觉比较细腻的是()。

A. 沙B. 粉沙C. 黏土16、肥沃土壤的特点是()。

A. 含沙砾多B. 含水多C. 含粘土多D. 含腐殖质多17、造成黄河易于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是()。

A. 大量森林的破坏B. 土层的干松和瘠薄C. 大量的泥沙沉积河底D. 人们不注意修堤防范18、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地表的是()。

小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小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五年级科学上三单元一、填空:(30分)1、像电灯这样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____。

2、太阳能是一种____、节能、____的能源,人们正大力____和和使用太阳能。

3、食物链通常从____开始,到凶猛的____终止;由许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____。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三部分。

5、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____,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____。

6、橡皮筋的弹力越____,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

7、物体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叫____。

二、判断:(20分)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2、小麦和草在食物链中是消费者。

()3、眼睛的瞳孔可以控制光线的入射量。

()4、绿豆发芽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就行。

()5、上游河床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和细沙。

()6、所有的光源在发光时都会发热。

()7、影子的产生有光源和遮挡物两个条件就行了。

()8、暴雨时径流浑浊,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泥沙。

()9、物体在太阳下影子的长度与太阳位置没有关系。

()10、皮影戏、手影游戏都是利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三、选择题:(30分)1、()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A、水源B、黄金C、土壤2、自然界中()、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有侵蚀作用。

A、阳光B、流水C、森林3、日光灯发的光属于()。

A、冷光源B、热光源C、强光源4、下面的物体吸热最慢的是()A、白色纸B、粉色纸C、黑色纸5、苹果成熟要掉下来是由于( )的原因。

A、弹力B、推力C、重力6、自行车的( )用的是增大摩擦力的原理。

A、刹车B、扶手C、轮子7、橡皮筋小车是利用了橡筋有()的特性。

A、弹力B、弹性C、拉力8、人们搬运物体时,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是为了()A、避免货物损坏B、省力C、增大摩擦9、土壤是一种()A、混合物B、纯净物C、矿物10、下面不能会聚太阳光的是()A、凹透镜B、凸透镜C、平面镜四、实验(10分)准备两盆豆苗,两个纸盒。

小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2

小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2

第三单元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地球上有昼夜变化是( )的结果。

2.晚上,我们见不到太阳,是因为地球在( )转,我们正处在( )3.地球自转—周的时间大约是( )。

4.太阳从( )方升起,从( )方落下,根据这一现象,我判断地球应该是自( )向( )转动的。

5.16世纪( )天文学家( )提出了“日心说”,指出( )绕着( )在运动。

6.月亮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

7.通常情况下,月亮在农历( )时最圆。

8.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 )→( )→( )→( )→( )→( )→蛾眉月。

9.月亮之所以呈现出圆缺变化,是因为( )。

月亮形状变化的原因是( )、( )、( )三者之间的位置变化引起的。

10.看过满月以后,再过________左右才可以看到下一次圆圆的月亮。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6分)1.物体影子方向变化的原因是( )变化。

A.物体的大小 B.物体的形状 C.太阳的位置2.每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太阳大约在( )。

A.西方 B.南方 C.东方3.下列几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影子是由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形成的B.在测量某段时间的温度时,应将温度计放在太阳照不到的地方C.一天中,同一个物体的影子总是越来越短4.中午,我们面向正南站立,阳光照射在我们身上,影子在( )。

A.北面 B.西北面 c.脚下5.太阳运动的规律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6.在赤道上,一年四季昼夜的长短是( )。

A.越来越长 B.越来越短 C.不变的7.月亮上明亮的部分总是向着( )。

A.太阳 B.地球 C.北极星8.月亮之所以有光亮,是因为( )。

A.能自行发光 B.反射地球的光 C.反射太阳的光9.月球上被照亮的部分总是月球的( ) 。

A.一半 B.不确定 C.四分之一10.为了了解完整准确的月亮变化规律,我们在观察月亮时应做到( ) 。

A.有的时候可以猜测B.要坚持至少一个月的连续观察,实事求是C.只需集中在某几天仔细观察11.从蛾眉月这一天开始,月亮一天比一天圆,而且我们晚间看到月亮的时间也越来越( )。

教科版五年级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含解析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含解析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一、填空题。

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原、盆地等。

2.地球内部运动有时能让地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________和________。

下图所示的现象可能是由________引起的。

3.导致岩石变化的原因有________的变化、________的作用、________的作用和动物的活动等。

4.土壤为生存在其中的生物体提供了________和________,也为人类提供了________的材料来源。

5.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________,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________。

6.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7.小金奶奶家的花盆里放了很多的鹅卵石,它们是奶奶在附近的河床上捡来的。

这说明小金奶奶家最可能住在河的________游,这种形状的石头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_。

8.最大的土壤颗粒是________,其次是沙,比沙还小的是________,最小的土壤微粒是________。

二、判断题。

9.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10.越往地球内部,压力越大,温度却越低。

()11.地表的地形地貌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变化的。

()12.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会看到有分层的现象产生。

()13.山上的岩石会慢慢碎裂,这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14.土壤是小石子、沙、粉沙、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15.自然界中,只有流水才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的作用。

()16.同一条河流里的鹅卵石,上游的岩石一般比下游的岩石更光滑。

()17.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了灾害,也给人们带来了好处。

()18.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都能有效预防我们的家园遭暴雨袭击时受到的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五上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 在中国地形图上,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2.地球(海洋)多,(陆地)少。

3. 地震和火山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其中地震多发生在
(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4.由于受(水)、(大气)、(气温)、(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5.土壤中的颗粒从大到小依次是( 沙砾)、( 沙)、(粉沙)、(黏土)、,它们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6.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等物质的混合物。

7(雨点降落到地面)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8.雨水降落地面带走了一部分(土壤微粒)就是(侵蚀)。

9(流水)、(风)、(冰川)、(海浪)等都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作用。

二、判断(每空2分,共20分)
1.高原无平地,平原无起伏。

(×)
2.大陆板块很稳定,不会移动。

(×)
3.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变化都是很猛烈的。

(×)
4.植物的根系也可以碎裂岩石。

(√)
5.动植物完全依赖土壤生存,却不曾为土地做过什么。

(×)
6.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沉积的结果。

(×)
7.侵蚀和沉积是流水特有的搬运土地的现象。

(×)
8.在多暴雨的山区,山脚下是不适合修建房屋的。

(√)
9.土壤在水中是按颗粒大小分层沉积的。

(√)
10.土壤源于岩石,岩石的颗粒就是土壤。

(×)
三、选择(每空3分共15分)
1.地形图上以深浅不同的(B. )代表海洋。

A.绿色
B.蓝色
C.黄色
2.每年喜马拉雅山的抬升是(.C )
A.猛烈的
B. 不存在的
C.缓慢的
3.土壤颗粒中肉眼看不清的是(B. )
A.沙
B. 黏土
C. 粉沙
4.在一条大河的中游堆积了很多的(.C )
A.大石头
B.细沙
C.鹅卵石
5.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关系是( B. )
A.同在中国
B.黄河携带的黄土沉积到华北平原
C.长江携
带的黄土沉积形成华北平原
四、简答(每小题6分共18分)
1.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谈一谈你的看法。

土壤为动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来源。

2.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土地坡度的大小、降雨量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是影响土地被侵蚀的主要因素。

3.说说侵蚀和沉积有什么不同(可以画简图说明)?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

五、联系实验(1小题7分,2小题3+7分,共17分)
1.还记得老师把多层毛巾叠起由两边向中间挤压的情景吗?那是在模仿什么现象?
记得。

那是在模仿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突起地形的现象。

2.老师用镊子夹着小石块烧再投入冷水中,反复了多次,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是在模拟什么现象?
发现最后石块在冷水中碎裂出小块。

模拟的是在自然界中,由于昼夜和季节的温差变化使岩石破碎的现象。

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 高山、平原
2. 海洋、陆地
3. 地球内部运动、地壳内、地幔、地壳
4. 水、大气、气温、动植物的作用
5. 沙砾、沙、粉沙、黏土、微粒
6. 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空气
7. 雨点降落到地面
8. 土壤微粒、侵蚀
9. 流水、风、冰川、海浪
二、判断(每空2分,共20分)
1.×
2. ×
3. ×
4.√
5. ×
6. ×
7. ×
8. √
9.
√ 10. ×
三、选择(每空3分共15分)
1.B
2.C
3.B
4.C
5.B
四、简答(每小题6分共18分)
1.土壤为动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
食、住、行的来源。

2.土地坡度的大小、降雨量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是影响土地
被侵蚀的主要因素。

3.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
些低洼的地方。

五、联系实验(1小题7分,2小题3+7分,共17分)
1.记得。

那是在模仿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突起地形的现象。

2.发现最后石块在冷水中碎裂出小块。

模拟的是在自然界中,由于昼夜和季节的温差变化使岩石破碎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