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

识字 5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初步认识常见军事装备和一些军事术语,进行国防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人民军事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并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军事装备和军事术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偏旁。

2、初步认识常见军事装备和一些军事术语。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四篇归类识字课文,今天,我们将再来学习一篇和军事装备、武器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文。

1、看图,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哪些是你熟悉的,哪些是你还不太了解的?2、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图文结合,理解词意1、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相关的图和词语。

手枪步枪机枪站岗巡逻巡航飞机潜艇导弹哨所领空海疆(1)相机点拨以下词语:“巡”、“弹”是前鼻音,“航、艇、疆、岗”是后鼻音;“哨”是翘舌音;“巡”的韵母是un,不是in。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读,齐读。

2、把你知道的与这些词语有关的知识说给大家听一听。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新部首“巳”部。

2、教学生字字形,书空。

3、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4、教师.范写,指导写字技巧。

(1)“巡”:走之旁,里面是三个撇点,撇要长,点要短。

(2)“弹”:弓作为偏旁,写时要扁一些,滕出地方写右边的“单”5、字。

学生仿影,临写。

6、反馈。

展示学生所写的字,指出存在的问题。

五、作业设计1、按要求填空。

“导”音序()音节(),部首(),再查()笔。

“岗”音序()音节(),部首(),再查()笔。

“巡”是()结构的字,韵母是()。

“弹”音序(),共()笔,第三笔是()2、扩词。

机()()()弹()()()航()()()导()()()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复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学习交流武器装备,对学生进行国防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人民军队的思想感情。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5篇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5篇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5篇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写观察日记。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教学类型:精读课。

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景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教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树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不同的景象。

5、分组朗读,师随即指导。

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小结归纳:雷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三、填词比较词句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下来,逃走了,蝉叫了,蜘蛛又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四、巩固识字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4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4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4篇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4篇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通过朗读,初步认识成语,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记住8条成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教学重难点:认识个生字,会写10个字;通过朗读,初步认识成语,大致了解常用成语的意思;通过朗读记住8条成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一、激趣引入孩子们,你们好!我们曾经学过《有趣的成语》还记得吗?其实呀在我们汉语言中成语是相当多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今天我们又来学习成语,这些成语,同学们会更喜欢的,因为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好听的故事。

来齐读课题:有故事的成语。

二、初读课文1、让我们打开书读一读这些有故事的成语!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字,就拼一拼它头上的音节,老师相信你们能读准每一个字音,把每一个成语读正确。

开始吧!2、孩子们,这些就是成语娃娃家的汉字宝宝,也是大家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出示生字)请自己小声拼读两遍。

刚才大家读得都非常认真,现在请孩子们大声地叫出他们的名字吧!3、在这些字宝宝中,有哪些字宝宝的名字容易叫错,你能来当小老师给大家提个醒吗?4、孩子们刚才读得非常棒,下面我要瞧瞧谁在读的过程当中最细心,是不是把成语娃娃家的汉字宝宝都认识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拼音小帽找主人。

5、孩子们可真能干,这么快就认识了生字宝宝,那请你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拼音的小主人的?6、孩子们的这些方法都很不错,相信大家已经认识了成语娃娃家的字宝宝了。

接下来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再来玩一个游戏,它的名字呀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八个成语娃娃中的其中一个,名字就叫愚公移山。

怎么玩呢?先请大家听一听这个故事。

孩子们这儿有一座由字宝宝和成语娃娃组成的一座大山,如果你叫对了它的名字它就会消失,相当于我们搬掉了山的一部分,如果你们全认完了,那这座大山也被你们铲平了。

三、精读课文,领会感悟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一读成语。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教学要求:1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

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勤查字典和有关工具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态度,了解主动识字的途径。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内容:指导看图,知道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的重要性。

要求:培养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重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加以运用。

一回顾,导入新课。

1回忆以前我们学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3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个好习惯:勤查字典(板书、齐读)1出示第一页的三幅图,自己看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了解这三幅图是老师在教同学们查字典。

2你知道都有哪些字典吗?(教师出示字典、词典)你用过哪些?对我们有什么用?3出示第二幅图,自己看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了解这三幅图是同学们自己在认真地查字典。

4练习查字典。

教师出示一段文字,学生拿出自己的字典查出不认识的字。

三总结:今后我们在看书学习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又多了一个好老师——字典,让我们在它的帮助下,一步步迈上知识的高峰。

四、作业1、举行一次查字典比赛,评出优胜者。

2、让学生读一篇短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第二课时内容:指导看图,知道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的重要性。

要求: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重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加以运用。

一回忆,导人。

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好习惯?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好习惯:主动识字(板书,齐读)二学习第二个好习惯。

1出示第一幅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生字的?这就是主动识字的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

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以及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

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知识。

可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学会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请教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那就是——字典。

二、指导看图。

1.图1:图中是谁?她正在干什么?(一位老师正在向同学们介绍字典)2.图2,图3: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她们正在干什么?她们的态度怎样?图2:在小姑娘的房间里,妈妈正在指导她使用字典之类的工具书。

图3:一位老师指导学生查阅字(词)典。

3.你们还记得查字典的方法吗?谁来说一说。

(两种查字典的方法都可以)4.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图4:同桌的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他们就向字典请教。

图5、6:在家中,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了困难,都在查阅字典。

三、你读过哪些课外书?你使用过字典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的?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四、查字典比赛。

拿出你的字典,用你最熟悉的方法查一查,完成表格。

五、小结:字典等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遇到疑难问题,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可以自己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

我们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优秀15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优秀15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优秀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是爱岗的小编帮大伙儿找到的15篇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按笔画笔顺把字写好。

4、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二、教学重点、难点1、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2、抓住描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的词句进行品读;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搜集法布尔的有关资料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2、引导学生质疑:(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浓厚隐藏无限暮色观察欣赏训斥驱散迷恋怒气冲冲(2)指导写字。

①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②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全班交流自读课文所解决的问题。

5、了解关于法布尔的资料。

三、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出示小黑板,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四、指导课堂写字1、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2、展示评议。

第二课时(一)质疑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法布尔是怎样迷恋昆虫的?(二)学习课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教案5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教案5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教案5篇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教案1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知识与能力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情感态度价值观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点:感悟用词的精当。

教学难点: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一、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二、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A整体感悟第二段1.过渡:想进一步去感受欢乐的泼水节吗?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完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是对第二段的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3.过渡:想参加吗?这里呀,老师刚刚接到一个邀请,傣家人要我们去过泼水节呢?大家快去准备准备,读1-2句,读好了,待会咱们就去。

B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1.学生读1-2句2.谈话:你准备了什么?C.学生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提。

端。

滴。

撒)表示的动作.随机闻一闻、看一看、读一读。

1.齐读1-2(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2.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二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5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5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5篇二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书“棵、听、非、动、道、平”6个生字。

3、能领悟“为什么小鹿认为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小树?”教学重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书“棵、听、非、动、道、平”6个生字。

教学难点:能领悟“为什么小鹿认为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小树?”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

1、小黑板出示课后习题三“连一连,读一读”,指名连线。

2、集体订正。

3、全班齐读。

二、学习课文4—6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4—6节,思考:(1)小鹿是非常好动的,可为什么现在他屏住气,一动也不动?(2)小鹿为什么只敢在心理悄悄的说,而不敢大声的说话呢?(3)你喜欢这只小鹿吗?为什么?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3、汇报交流。

4、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小鹿为什么说自己是一棵快乐的小树呢?5、想象省略号的内容。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齐读全文。

三、指导写字。

1、观察,读记生字:“棵、听、非、动、道、平”。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四、作业设计。

1、填空。

快乐的( ) 活泼的( )明亮的( ) 漂亮的( )2、朗读全文。

3、预习第三课。

二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2教学目标: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认识十五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乐趣。

教学难点:感受卡罗尔随着小猫来来去去而起伏变化的心情,触摸她喜爱小猫的童心,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认识伙伴,揭示课题。

1.出示小女孩图片:图中的小伙伴名字叫——卡罗尔板书:卡罗尔2.亲切地喊喊小女孩的名字——卡罗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

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以及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

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准备:挂图(或幻灯片)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知识。

可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学会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请教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那就是--字典。

二、指导看图。

1.图1:图中是谁?她正在干什么?(一位老师正在向同学们介绍字典)2.图2,图3: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她们正在干什么?她们的态度怎样?图2:在小姑娘的房间里,妈妈正在指导她使用字典之类的工具书。

图3:一位老师指导学生查阅字(词)典。

3.你们还记得查字典的方法吗?谁来说一说。

(两种查字典的方法都可以)4.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图4:同桌的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他们就向字典请教。

图5、6:在家中,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了困难,都在查阅字典。

三、你读过哪些课外书?你使用过字典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的?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四、查字典比赛。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拿出你的字典,用你最熟悉的方法查一查,完成表格。

生字读音你的字典的页码组词拜墓端团四、小结:字典等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遇到疑难问题,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可以自己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

我们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二、教具准备:教学挂图三、教学过程:1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中的"主动识字"。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主动识字就是怎样识字呢?教师介绍: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很美,内容丰富。

同学们都很喜欢我们要读书,学习各种知识,就得先识字。

而识字一面要靠老师教,一面要靠自己主动学习。

这样,才能认识更多的汉字,读更多的书,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你认识的字中有哪些是自己主动学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学的?二、指导看图。

1.看第3页上面的图,同桌相互说一说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2.交流讨论:⑴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在课堂上,老师请这位同学当小老师,让他拿生字卡片领读。

)⑵你认识卡片上面的字吗?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3.看第3页下面的图,图上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左面的是一个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通过图片主动识字,并请老教学过程自我加减师评判。

右面的是两位同学在游览时主动识字。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小学生识字的态度都很认真,内心十分喜悦。

)4.你自己游览过哪些地方?通过游览认识了哪些字?(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5.教师小结: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不仅要在学校主动识字,而且要在课外,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主动识字。

不认识的字可以有选择地记下来,回来查字典解决。

三、作业设计。

准备一本课外识字本,把你在课外认识的字记下来。

比一比,谁认识的字最多。

四、我的教学反思:识字1教学要求:3.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4.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5.了解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二、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知道的有哪些?一、看图读韵文。

1.(出示挂图)你知道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干些什么吗?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二、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

2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的有关内容)1.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干什么?(相机出示词语:饺子)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拜年)2.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

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三、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一、第二行词语。

出示:春节饺子拜年清明扫墓踏青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语)四、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

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清明)春节民间风俗习惯是什么?(饺子、拜年)清明节呢?(扫墓、踏青)六、指导学习生字1.出示:饺拜扫墓踏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扫"是平舌音。

2.认识新偏旁"手字旁"。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学生口头说词。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

6.教师范写生字。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七作业设计。

1.朗读韵文以及生字。

2.用一两句话描写春节图或扫墓图。

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二、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听写词语:饺子拜年扫墓踏青二、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

教师出示第三第四幅图: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的有关内容)1.第三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大家正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语:端午、粽子)教师简介:端午又叫端阳、端五。

端,是开始的意思。

古代"午"与"五"通用。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你知道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吗?读一读: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酒白糖。

龙穿下水喜洋洋。

龙舟:装饰成龙形的船,有的地区端午节用来举行划船竞赛。

2.第四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中秋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你觉得他们过得怎么样?(出示:中秋、月饼)中秋:我国传统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时在秋季的正中,月儿正圆。

此时家家团圆赏月,品尝月饼,以寄托合家幸福安康的愿望。

3三、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三、第四行词语。

出示:端午粽子龙舟中秋团圆月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语)五、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

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人们风俗习惯是什么?(粽子、龙舟)清明节呢?(扫墓、踏青)六、指导学习生字教学过程自我加减1.出示:端团饼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端、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学生口头说词。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

6.教师范写生字。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设计:1.把句子补充完整。

⑴春节,⑵中秋节到了,2.把下面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

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端午节3.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自己家乡还有哪些风土人情?查查资料或询问家长。

七、我的教学反思:识字2教学要求:6.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7.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8.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理解文中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二、教具准备: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桂林是什么样的?2.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去亲眼看一看?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

二、指导看图1.图上有哪些景物?4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

碧水秀峰倒影对歌榕树壮乡象鼻骆驼笔架竹伐鸬鹚画廊三、借助拼音自主识字1.学生打开书。

2.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3.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读音有没有错误。

4.说一说在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读起来较困难,现在你能读得准了吗?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

5.出示:bi feng ying碧水秀峰倒影对歌榕树壮乡bi luo tuo jia象鼻骆驼笔架教学过程自我加减Lang竹伐鸬鹚画廊⑴学生自由读。

⑵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强调"峰、影、廊"是后鼻音;"骆、廊"是边音。

)⑶指名读,齐读。

⑷小组组织"找朋友,你说我猜"的游戏,加强生字的读音。

⑸看图理解词意。

对歌:对方一问一答地唱歌,是一种民间的歌唱形式,多流行于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

壮乡: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及云南、广东、贵州、湖南等地。

竹伐: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鸬鹚:水鸟名,俗叫"鱼鹰",羽毛黑色,闪绿光,嘴扁而长,暗黑色,上嘴的尖端有钩,能游泳,善于捕食鱼类喉下有囊,捕的鱼就放在囊内。

渔夫常用来捕鱼。

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叶子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黄色或赤褐色。

生长在热带地方。

木料可制器具,叶、气根、树皮可以入药。

⑺齐读生字词。

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1.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