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锂离子电池常见名词汇总
几个锂离子电池关键术语释义

几个锂离子电池关键术语释义扫描上图二维码加入“锂电派”知识星球,了解更多前沿技术、掌握更多行业动态、学习更多干货技能,为自己充点电吧!(1)电极材料的理论容量电极材料理论容量,即假定材料中锂离子全部参与电化学反应所能够提供的容量,其值通过下式计算:其中,法拉第常数(F)代表每摩尔电子所携带的电荷,单位C/mol,它是阿伏伽德罗数NA=6.02214 ×1023mol-1与元电荷e=1.602176 × 10-19 C的积,其值为96485.3383±0.0083 C/mol故而,主流的材料理论容量计算公式如下:LiFePO4摩尔质量157.756 g/mol,其理论容量为:同理可得:三元材料NCM(1:1:1)(LiNi1/3Co1/3Mn1/3O2 ) 摩尔质量为96.461g/mol,其理论容量为278 mAh/g,LiCoO2摩尔质量97.8698 g/mol,如果锂离子全部脱出,其理论克容量274 mAh/g.石墨负极中,锂嵌入量最大时,形成锂碳层间化合物,化学式LiC6,即6个碳原子结合一个Li。
6个C摩尔质量为72.066 g/mol,石墨的最大理论容量为:对于硅负极,由5Si+22Li++22e- ↔ Li22Si5 可知, 5个硅的摩尔质量为140.430 g/mol,5个硅原子结合22个Li,则硅负极的理论容量为:这些计算值是理论的克容量,为保证材料结构可逆,实际锂离子脱嵌系数小于1,实际的材料的克容量为:材料实际克容量=锂离子脱嵌系数× 理论容量(2)电池设计容量电池设计容量=涂层面密度×活物质比例×活物质克容量×极片涂层面积其中,面密度是一个关键的设计参数,主要在涂布和辊压工序控制。
压实密度不变时,涂层面密度增加意味着极片厚度增加,电子传输距离增大,电子电阻增加,但是增加程度有限。
厚极片中,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迁移阻抗增加是影响倍率特性的主要原因,考虑到孔隙率和孔隙的曲折连同,离子在孔隙内的迁移距离比极片厚度多出很多倍。
(完整版)锂离子电池资料积累

方形电池的结构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及材料
正极
锂
离
负极
子
电
电解液
池
隔膜
含锂的金属氧化物 导电基材:Al(+)、Cu(-) 粘结剂:PVDF,SBR/CMC 助导剂:Carbon black 吸收锂的材料:石墨、碳纤维、特殊金属 Carbonate solvent:EC/DEC/PC/DMC/EMC Salt:LiPF6、LiBF4
• 放电平台时间
放电平台时间是指在电池满电情况下放电至某电压的放 电时间。例如对某三元电池测量其3.6V的放电平台时间, 以恒压充到电压为4.2V,并且充电电流小于0.02C时停止 充电即充满电后,然后搁置10分钟,在任何倍率的放电 电流下放电至3.6V时的放电时时间即为该电流下的放电 平台时间。
• 自放电率
自放电率又称荷电保持能力,是指电池在开路状态下, 电池所储存的电量在一定条件下的保持能力。主要受电 池的制造工艺、材料、储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是衡量 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
• 充电效率和放电效率
充电效率是指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所消耗的电能转化为电池所能储存 的化学能程度的量度。主要受电池工艺、配方及电池的工作环境温 度影响,一般环境温度越高,则充电效率要低。
• 锂离子电池
后来,日本索尼公司发明了以碳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为正 极的锂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没有金属锂存在,只有锂离子,这就 是锂离子电池。当对电池进行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上有锂离子生成, 生成的锂离子经过电解液运动到负极。而作为负极的碳呈层状结构, 它有很多微孔,达到负极的锂离子就嵌入到碳层的微孔中,嵌入的 锂离子越多,充电容量越高。同样,当对电池进行放电时,嵌在负 极碳层中的锂离子脱出,又运动回正极。回正极的锂离子越多,放
锂离子电池基本概念

锂离子电池有关的基本概念1) 一次电池(primary battery):只能进行一次放电的电池,不能进行充电而再利用。
2) 二次电池(secondary battery):可反复进行充电、放电而多次使用的电池,也叫做蓄电池或充电电池。
3) 蓄电池(secondary/rechargeable battery):同二次电池。
4) 充电电池(rechargeable battery):同二次电池。
5) 正极(positive electrode):放电时,电子从外部电路流入电位较高的电极。
此时除称之为正极外,由于发生还原反应,也可以成为阴极:而在充电时,则不能成为阴极,因为此时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而成为阳极。
6) 嵌入(intercalate/insert):锂进入到正极材料的过程。
7) 脱嵌(deintercalate/remove):锂从正极材料中出来的过程。
8) 负极(negative electrode):放电时,电子从外部电路流出电位较低的电极。
此时除称为负极外,由于发生氧化反应,而可以称为阳极;而在充电时,则不能称为阳极,因为此时发生的是还原反应,而应成为阴极。
9) 插入(intrcalate/insert/store):锂进入到负极材料的过程。
10) 脱插(deintercalate/remove):锂从负极材料中出来的过程。
11) 标称电压(nominal voltage):电池0.2C放电时全过程的平均电压。
12) 标称容量(nominal capacity):电池0.2C放电时的放电容量。
13) 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电池没有负荷时正负极两端的电压。
14) 闭路电压(closed circuit voltage ):电池有负荷时正负极两端的电压,也叫工作电压。
15) 工作电压(working voltage):同闭路电压。
16) 放电(discharge):电流从电池流经外部电路的过程,此时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锂电池材料的专业名词

锂电池材料的专业名词
锂电池材料有许多专业名词,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正极材料:指锂电池中正极活性物质,常用的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等。
正极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等。
负极材料:指锂电池中负极活性物质,常用的包括石墨、钛酸锂等。
负极材料对锂电池的首次效率和循环寿命有重要影响。
电解液:指锂电池中传递离子的介质,由电解质、溶剂和添加剂组成。
电解液对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有重要影响。
隔膜:指锂电池中隔离正负极的薄膜,具有阻隔电子流通的作用,同时允许锂离子的通过。
隔膜的材质、厚度、孔径等对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电池外壳:指锂电池的外包装,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具有保护电池内部结构的作用。
电池外壳的形状、尺寸和重量等因素对锂电池的装配和使用有影响。
电池管理系统:指对锂电池进行监测、控制和保护的电子系统,包括电池电量管理、电池安全保护、电池热管理等子系统。
电池管理系统对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充电周期:指锂电池完成一次充电和放电的过程称为一个充电周期。
充电周期数直接影响锂电池的寿命和容量衰减速度。
能量密度: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锂电池所能存储的电能,单位为Wh/kg或Wh/L。
能量密度是评价锂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上名词是锂电池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这些名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锂电的名词解释

锂电的名词解释锂电是一种以锂离子嵌入和脱嵌为基础工作原理的充电电池。
它是由锂金属和其他材料组成的电池系统,在当今电子设备和电动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本文中,将对锂电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和说明,以增进对锂电的理解。
一、锂离子(Li-ion)锂离子是锂电的核心,是指在电池中进行嵌入和脱嵌反应的离子。
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嵌入负极材料,释放出电子,电池储存能量,处于充电状态。
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材料中脱嵌出来,回到正极材料,并释放出储存的能量,驱动设备工作。
二、正极材料正极材料是锂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嵌入和脱嵌锂离子。
目前常用的正极材料有锂铁磷酸(LiFePO4)、三元材料(Li[NiMnCo]O2)等。
锂铁磷酸具有高安全性和高放电电流密度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而三元材料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放电平台电压的特点,适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
三、负极材料负极材料是锂电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嵌入和脱嵌锂离子。
常用的负极材料有石墨、硅基材料等。
石墨是目前最常用的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和嵌锂性能;而硅基材料则具有更高的容量和能量密度,但存在体积膨胀和失活等问题。
四、电解液电解液是锂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媒介正负极之间的离子传输。
电解液通常由有机溶剂和锂盐组成。
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稳定性和电导率,在锂离子嵌入和脱嵌过程中能够有效传输离子。
常见的锂盐有六氟化磷酸锂、六氟硫酸锂等。
五、容量和能量密度容量是指电池储存锂离子的能力,通常用安培时(Ah)来表示。
能量密度则是指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储存的能量,通常用瓦时/千克(Wh/kg)或瓦时/立方米(Wh/L)来表示。
锂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是衡量其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更高的数值意味着更长的使用时间和更高的储存能量。
六、循环寿命循环寿命是指电池在充放电循环中能够保持一定容量的循环次数。
循环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通常来说,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在300-500次左右,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材料的应用,当前已经有锂电池实现了上千次的循环寿命。
锂电池术语(草案)

锂电池术语(草案)
1、电压(单位伏特 V)
电压是电池两端的电势差,可以类比为水管两端的水压。
2、电流(单位安培 A)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可以是电子在电线类的导体中移动,也可以是离子在正级和负极中的电解液中移动
3、容量(单位安时 Ah)
电池所存储的电量即安培每小时,表示电池1小时持续充入或放出的电量。
如20Ah的电池表示以20A的电流放电能持续放电1小时,以10A的电流持续放电能放电2小时。
4、标称电压
厂家标注的适当的电压近似值该值持续放电时间最长。
如三元锂电池的工作电压是2.8v到4.2v之间,标称电压是3.7。
磷酸铁锂的工作电压是2.5v到3.65v之间,标称电压是3.2v,我们是设计电池组计算电压时就是以标称电压为基数计算的。
5、标称容量
厂家标注的电芯存储电能的容量,一般单位是mAh或Ah(1000mAh=1Ah)标称容量是设计电池组计算容量和保证一致性的重要依据。
6、倍率(c)
电池在充放电时电流与电池标称容量的比率。
这对于锂电池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可根据倍率计算电池的最大充放电时间和充放电电流,如2Ah5C的电池,5C表示最快能在0.2小时放完2Ah的电量即该电池最大持续放电电流能达到10A。
最快放电时间公式:1÷5c=0.2小时
最大放电电流公式:2Ah*5C=10A。
电化学专业词汇锂离子电池

Stoichiometry 化学计量学Cyclability 循环特性Rate capability 倍率性能Life-span 寿命The state of the art 目前的工艺水平Overall assessment 综合评价Basis for 为…打基础Rational selection 合理的选择辅助动力混合电动车(Power-Assist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包括HEV和FCV);•插电式混合电动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包括PHEV 和FCV)•纯电动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包括各类EV)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可译为“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发展”或“研究与试验性发展”。
DOE 美国能源部Passivation 钝化Hydrophobic 疏水性Lipophobic 疏酯性Solvophobic 疏溶剂的Aggregate 聚集Micelle 胶团微团Fluorosurfactant 氟表面活性剂Impermeable 不可渗透的Electrolyzer 电解槽Redox flow battery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Intrinsic 本质的固有的Novel approach 新方法Delocalization 离域移位Steric shield 空间屏蔽Nucleophilic attack 亲核攻击Spur 鼓舞马刺刺激鞭策Resurgence 复活再现New platform 新平台Fuel flexibility 燃料灵活性Cusp 风口浪尖Power generator 电力发电机Forklift 铲车Stumbling block 绊脚石Methanol 甲醇Formic acid 甲酸Dimethyl ether 二甲醚Performance decline 绩效下滑Peroxide 过氧化物过氧化氢Chloromethylation氯甲基化Aromatic polymer 芳族聚合物Styrene 苯乙烯Quaternization 碱化反应Benzylchloride 氯化苄Tertiary amine 叔胺Quaternary 四进制的四元的Ammonium 铵Tether 范围Linkage 连接Facile 温和的灵巧的Monomer 单体Precursor 前驱体Brominated 溴化Benzylhalide 苄基氯Subsequent 随后的Backbone 支柱中坚Bucket 水桶Susceptible 易受。
锂电池的一些相关术语

1) 一次电池(primary battery):只能进行一次放电的电池,不能进行充电而再利用。
2) 二次电池(secondary battery):可反复进行充电、放电而多次使用的电池,也叫做蓄电池或充电电池。
3) 蓄电池(secondary/rechargeable battery):同二次电池。
4) 充电电池(rechargeable battery):同二次电池。
5) 正极(positive electrode):放电时,电子从外部电路流入电位较高的电极。
此时除称之为正极外,由于发生还原反应,也可以成为阴极:而在充电时,则不能成为阴极,因为此时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而成为阳极。
6) 嵌入(intercalate/insert):锂进入到正极材料的过程。
7) 脱嵌(deintercalate/remove):锂从正极材料中出来的过程。
8) 负极(negative electrode):放电时,电子从外部电路流出电位较低的电极。
此时除称为负极外,由于发生氧化反应,而可以称为阳极;而在充电时,则不能称为阳极,因为此时发生的是还原反应,而应成为阴极。
9) 插入(intrcalate/insert/store):锂进入到负极材料的过程。
10) 脱插(deintercalate/remove):锂从负极材料中出来的过程。
11) 标称电压(nominal voltage):电池0.2C放电时全过程的平均电压。
12) 标称容量(nominal capacity):电池0.2C放电时的放电容量。
13) 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电池没有负荷时正负极两端的电压。
14) 闭路电压(closed circuit voltage ):电池有负荷时正负极两端的电压,也叫工作电压。
15) 工作电压(working voltage):同闭路电压。
16) 放电(discharge):电流从电池流经外部电路的过程,此时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锂离子电池常见名词汇总 1、 容量: 电池在一定放电条件下所能给出的电量称为电池的容量,以符号C表示。常用的单位为安培小时,简称安时(Ah)或毫安时(mAh)。 电池的容量可以分为 理论容量、额定容量、实际容量。 理论容量是把活性物质的质量按法拉第定律计算而得的最高理论值。为了比较不同系列的电池,常用比容量的概念,即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电池所能给出的理论电量,单位为Ah/kg(mAh/g)或Ah/L(mAh/cm3)。 实际容量是指电池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输出的电量。它等于放电电流与放电时间的乘积,单位为 Ah,其值小于理论容量。 额定容量也叫保证容量,是按国家或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保证电池在一定的放电条件下应该放出的最低限度的容量。 2、 内阻: 阻力称为电池的内阻。 电池的内阻不是常数,在放电过程中随时间不断变化,因为活性物质的组成、电解液浓度和温度都在不断地改变。 电池内阻包括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极化内阻又包括电化学极化与浓差极化。内阻的存在,使电池放电时的端电压低于电池电动势和开路电压,充电时端电压高于电动势和开路电压。 欧姆电阻遵守欧姆定律;极化电阻随电流密度增加而增大,但不是线性关系,常随电流密度的对数增大而线性增大。 3、 负载能力: 当电池的正负极两端连接在用电器上时,带动用电器工作时的输出功率,即为电池的负载能力。 4、 内压: 指电池的内部气压,是密封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所致,主要受电池材料、制造工艺、电池结构等因素影响。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电池内部水分及有机溶液分解产生的气体于电池内聚集所致 。 5、 充电率(c-rate): C是Capacity的第一个字母,用来表示电池充放电时电流的大小数值。 例如:充电电池的额定容量为1000mAh时,即表示以1000mA(1C)放电时间可持续1小时,如以200mA(0.2C)放电时间可持续5小时,充电也可按此对照计算。 C是电池的容量,如标称容量1500mAh的电池,0.5C指充电电流0.5*1500=750mA) 6、 终止电压(Cut-off discharge voltage) 指电池放电时,电压下降到电池不宜再继续放电的最低工作电压值。 根据不同的电池类型及不同的放电条件,对电池的容量和寿命的要求也不同,因此规定的电池放电的终止电压也不相同。 7、 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 OCV) 电池不放电时,电池两极之间的电位差被称为开路电压。 电池的开路电压,会依电池正、负极与电解液的材料而异,如果电池正、负极的材料完全一样,那么不管电池的体积有多大,几何结构如何变化,其开路电压都一样的。 8、 工作电压 工作电压指电池接通负载后在放电过程中显示的电压,又称放电电压。在电池放电初始的工作电压称为初始电压。 电池在接通负载后,由于欧姆电阻和极化过电位的存在,电池的工作电压低于开路电压。 9、放电深度(Depth of discharge DOD) 在电池使用过程中,电池放出的容量占其额定容量的百分比,称为放电深度。 放电深度的高低和二次电池的充电寿命有很深的关系,当二次电池的放电深度越深,其充电寿命就越短,因此在使用时应尽量避免深度放电。 10、过放电(Over discharge) 电池若是在放电过程中,超过电池放电的终止电压值,还继续放电时就可能会造成电池内压升高,正、负极活性物质的可逆性遭到损坏,使电池的容量产生明显减少。 11、过充电(Over charge) 电池在充电时,在达到充满状态后,若还继续充电,可能导致电池内压升高、电池变形、漏夜等情况发生,电池的性能也会显著降低和损坏。 12、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 电池的平均单位体积或质量所释放出的电能。 一般在相同体积下,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是镍镉电池的2.5倍,是镍氢电池的1.8倍,因此在电池容量相等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就会比镍镉、镍氢电池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13、自我放电(Self discharge) 电池不管在有无被使用的状态下,由于各种原因,都会引起其电量损失的现象。 电池完全充电后,放置一个月。然后用1C放电至3.0V,其容量记为C2;电池初始容量记为C0;1-C2/C0即为该电池之月自放电率 行业标准锂离子电池月自放电率小于12% 电池自放电与电池的放置性能有关,其大小和电池内阻结构和材料性能有关 14、放电平台 锂离子电池完全充电后,放电至3.6V时的容量记为C1,放电至3.0V时的容量记为C0,C1/C0称为该电池之放电平台 行业标准1C放电平台为70%以上; 15、放电倍率 电池放电电流的大小常用"放电倍率"表示,即电池的放电倍率用放电时间表示或者说以一定的放电电流放完额定容量所需的小时数来表示,由此可见,放电倍率表示的放电时间越短,即放电倍率越高,则放电电流越大。(放电倍率=额定容量/放电电流) 根据放电倍率的大小,可分为低倍率(<0.5C)、中倍率(0.5-3.5C)、高倍率(3.5-7.0C)、超高倍率(>7.0C) 如:某电池的额定容量为20Ah,若用4A电流放电,则放完20Ah的额定容量需用5h,也就是说以5倍率放电,用符号C/5或0.2C表示,为低倍率。 16、充电循环寿命(Cycle life) 电池在完全充电后完全放电,循环进行,直到容量衰减为初始容量的75%,此时循环次数即为该电池之循环寿命 循环寿命与电池充放电条件有关 锂离子电池室温下1C充放电循环寿命可达300-500次(行业标准),最高可达800-1000次。 17、记忆效应(Memory effect) 记忆效应是针对镍镉电池而言的,由于传统工艺中负极为烧结式,镉晶粒较粗,如果镍镉电池在它们被完全放电之前就重新充电,镉晶粒容易聚集成块而使电池放电时形成次级放电平台。电池会储存这一放电平台并在下次循环中将其作为放电的终点,尽管电池本身的容量可以使电池放电到更低的平台上。在以后的放电过程中电池将只记得这一低容量。同样在每一次使用中,任何一次不完全的放电都将加深这一效应,使电池的容量变得更低。 要消除这种效应,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小电流深度放电(如用0.1C放至0V)一是采用大电流充放电(如1C)几次。 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均无记忆效应 18、化成 电池制造后,通过一定的充放电方式将其内部正负极物质激活,改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及自放电、储存等综合性能的过程称为化成,电池只有经过化成后才能体现真实性能。 19、分容 电池在制造过程中,因工艺原因使得电池的实际容量不可能完全一致,通过一定的充放电制度检测,并将电池按容量分类的过程称为分容 20、电池充电方式介绍 快速充电:充电电流大于0.2C,小于0.8C则是快速充电。 慢速充电:充电电流在0.1C-0.2C之间时,我们称为慢速充电。 涓流充电:充电电流小于0.1C时,我们称为涓流充电。 超高速充电:充电电流大于0.8C时,我们称之为超高速充电。 恒流充电方式:恒流充电法是保持充电电流强度不变的充电。方法,恒流充电器通常使用慢速充电电流。 快速自动充电方式:通常所使用的是余弦法充电,也就是说并非用恒定的大电流充电,而是像余弦波那样电流强度随之变化,这样能缓解热量的积聚,从而将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脉冲式充电法:脉冲充电方式首先是用脉冲电流对电池充电,然后让电池停充一段时间,如此循环。 21、充电时间 充电时间(小时)=充电电池容量(mAh)/充电电流(mA)*1.5的系数 假如你用1600mAh的充电电池,充电器用400mA的电流充电,则充电时间为:1600/400*1.5=6小时 22、锂离子电池保护线路——过充电保护 过充电保护: 过充电保护 IC 的原理为:当外部充电器对锂电池充电时,为防止因温度上升所导致的内压上升,需终止充电状态。此时,保护 IC 需检测电 池电压,当到达 4.25V 时(假设电池过充点为 4.25V)即启动过度充电保护,将功率 MOS 由开转为切断,进而截止充电。 23、锂离子电池保护线路——过放电保护 过放电保护: 过放电保护 IC 原理:为了防止锂电池的过放电,假设锂电池接上负载,当锂电池电压低于其过放电电压检测点(假定为 2.5V)时将启动过放电保护,使功率 MOSFET 由开转变为切断而截止放电,以避免电池过放电现象产生,并将电池保持在低静态电流的待机模式,此时的电流仅 0.1uA。 当锂电池接上充电器,且此时锂电池电压高于过度放电电压时,过度放电保护功能方可解除。
锂离子电池原理及工艺流程 一、 原理 1.0 正极构造 LiCoO2(钴酸锂)+导电剂(乙炔黑)+粘合剂(PVDF)+集流体(铝箔)正极 2.0 负极构造 石墨+导电剂(乙炔黑)+增稠剂(CMC)+粘结剂(SBR)+ 集流体(铜箔)负极
锂电芯的安全充电上限电压≤4.2V,放电下限电压≥2.5V。 3.0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内部成螺旋型结构,正极与负极之间由一层具有许多细微小孔的薄膜纸隔开。锂离子电芯是一种新型的电池能源,它不含金属锂,在充放电过程中,只有锂离子在正负极间往来运动,电极和电解质不参与反应。锂离子电芯的能量容量密度可以达到300Wh/L,重量容量密度可以达到125Wh/L。锂离子电芯的反应机理是随着充放电的进行,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嵌入脱出,往返穿梭电芯内部而没有金属锂的存在,因此锂离子电芯更加安全稳定。锂离子电池的正极采用钴酸锂,正极集流体是铝箔;负极采用碳,负极集流体是铜箔,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是溶解了LiPF6的有机体。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氧化钴锂,负极是碳。当对电池进行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上有锂离子生成,生茶鞥的锂离子经过电解液运动到负极。而作为负极的碳呈现层状结构,它有很多微孔,到达负极的锂离子就嵌入到碳层的微孔中,嵌入的锂离子越多,充电容量越高。同样道理,党对电池进行放电时(即我们使用电池的过程),嵌在负极碳层中的锂离子脱出,有运动回到正极。回到正极的锂离子越多,放电容量越高。我们通常所说的电池容量指的就是放电容量。
锂离子电池配料的基本知识 一、电极的组成: 1、 正极组成: a、 钴酸锂:正极活性物质,锂离子源,为电池提高锂源。 b、 导电剂:提高正极片的导电性,补偿正极活性物质的电子导电性。 提高正极片的电解液的吸液量,增加反应界面,减少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