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蛹蛋白的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和开发前景展望_王伟
蚕丝蛋白的综合利用和发展前景

用,是美容类化妆品的上乘基础材料。 • 蚕丝是多孔性纤维,因此吸水性强,渗透力佳,同时具极 佳锁水功能,因此蚕丝面膜可均匀释放精华液,深入肌肤 里层补水,长时间维持肌肤润泽感
蚕丝蛋白在食品,医药方面的应用
• 蚕丝的甘氨酸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的作用、可防止高血压和脑
蚕丝在服装领域的应用
• 蚕丝具有优良的吸湿性和透湿性,使体表始终保持一定水
分,防止皮肤干裂。 • 蚕丝的导热性小于绝大多数纺织纤维,所以人们穿着真丝 服装会感到冬暖夏凉。 • 桑蚕丝中的乙氨酸能与紫外线进行光化作用,因此蚕丝服 装能阻止或减少太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侵害,起到保护 皮肤的作用。
蚕丝蛋白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
蚕丝蛋白的综合利用
201111001091 宁佳昕
蚕丝蛋白的组成
蚕丝是蚕结茧时所分泌的丝液 凝固而成的天然连续长纤维。 蚕丝蛋白就是从蚕丝中提取的 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 蚕丝蛋白质含量高达98%,主 要由丝素、丝胶两种蛋白质组 成。其中丝素占70%~80%, 丝胶为20%一30%。丝素和丝 胶蛋白均含有包括人体必需氨 基酸在内的18种氨基酸。此外 丝蛋白还含不超过0.7%的钾、 钙、硅、锶、磷、铁和铜等多 种无机元素。源自蚕丝蛋白在美化环境方面的应用
• 高分子塑料的废弃物已造成严重的污染,蚕丝是纤维状蛋
白质,易受紫外线、微生物和酶的破坏。因此层压丝素膜 作为高分子塑料的替代品正受到人们的重视。除此之外还 有蚕丝纸等一系列产物。
蚕丝蛋白工业的展望
• 除上述所提及的方面外,蚕丝在生物技术方
面,复合材料方面以及纺织工业等方面均有 巨大贡献。 • 人们对蚕丝蛋白的研究和利用还非常有限。 如在纺织工业上要提高质量,提高染色牢度、 改善泛黄、增加新品种等;在化妆品方面的 某些作用机理尚未十分明确;蚕丝功能性食 品在人体内发挥生理功效的作用机理尚未完 全阐明等。这些应是今后对于蚕丝蛋白的主 要研究方向。 • 由于蚕丝蛋白的独特生理性能,加强其在生 物医学、医用材料、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也 是开发蚕丝蛋白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我国 有充足的下脚料茧和废丝原料,也有广阔的 消费市场,因此蚕丝的开发利用将有非常广 阔的前景。
蚕丝蛋白的综合利用和发展前景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药物载体
蚕丝蛋白能够与药物结合,形成药物 载体,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部 位,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药物缓释剂
蚕丝蛋白可作为药物缓释剂,将药物 包裹在其中,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 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蚕丝蛋白在再生医学和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创伤修复敷料
蚕丝蛋白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菌和促进愈合的特性,可作为创伤修复的敷料, 促进伤口愈合。
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加强蚕丝蛋白提取、纯化和改 性技术的研究,提高其产量和 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蚕丝 蛋白的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拓展蚕丝蛋白在医疗、美容、 环保等领域的应用范围,开发 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产 品,满足市场需求。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 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 我国蚕丝蛋白产业的国际竞争 力。
骨骼和软骨修复
蚕丝蛋白可以与骨骼和软骨细胞结合,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用于骨骼和软 骨的修复治疗。
03
蚕丝蛋白在纺织品领域的 应用
蚕丝蛋白在高档纺织品中的应用
总结词
具有高附加值
详细描述
蚕丝蛋白由于其优良的质地和光泽,被广泛应用于高档纺织品中,如高档服装、 围巾、领带等,其产品价格高昂,深受消费者喜爱。
04
蚕丝蛋白的发展前景和挑 战
蚕丝蛋白的产量和生产成本
产量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蚕丝蛋白的产量逐年增加,但仍 面临生产成本高、资源有限等问题。
生产成本
受养殖技术、原材料等因素影响,蚕丝蛋白的生产成本较高 ,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
蚕丝蛋白的创新研究和应用拓展
新技术研发
通过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等手段,提 高蚕丝蛋白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 成本。
蚕丝蛋白基因调控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蚕丝蛋白基因调控研究及其应用前景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蚕丝蛋白基因调控研究已经成为了当今生物学界备受瞩目的热门领域之一。
蚕丝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和应用价值,因此,如何调控蚕丝蛋白的生产和质量,进而实现其更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一、蚕丝蛋白的生产及性质蚕丝蛋白是由蚕蛹所分泌的一种天然蛋白质,主要由安氨基酸组成。
由于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质和生物相容性,蚕丝蛋白被广泛应用在纺织、医药、食品等领域。
蚕丝蛋白的生产主要经历了突变诱变、混合互换、供精配种等传统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生产效率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二、蚕丝蛋白基因调控的研究现状在蚕丝蛋白的基因调控研究中,主要研究对象为蚕的几种基因。
目前,研究者已经成功地克隆了蚕丝蛋白的基因,并对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从而深入探索了表达调控与蚕丝蛋白产生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还研究了与蚕丝蛋白生产相关的微生物、工艺等其他因素。
三、蚕丝蛋白基因调控的应用前景蚕丝蛋白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天然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医药领域是蚕丝蛋白最有前途的一个应用领域。
蚕丝蛋白可以用于制备生物医用材料,如各种血管支架、人造骨等生物医用材料。
此外,蚕丝蛋白还可以用于制备生物医用纺织品,如人工皮肤、创口敷料等。
除医药领域外,蚕丝蛋白在其他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纺织领域,蚕丝蛋白可以用于制备高级缝纫线、大坪量绸纱等纺织品。
在食品领域,蚕丝蛋白可以用于制备各种黄油、乳制品等。
在环保领域,蚕丝蛋白可以用于制备生物降解餐具等。
这些应用领域的开发和推广离不开蚕丝蛋白基因调控的研究。
未来,人类将会开发更多种类的蚕丝蛋白制品,这些制品将会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福利。
四、结语总的来说,蚕丝蛋白基因调控研究对于蚕丝蛋白的生产和应用领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未来的研究者们,将坚持不懈地继续进行这个领域的研究,为推进人类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蚕蛹蛋白的生产与应用的研究

液、装模,再加热、加压即成人造木材。
可用在建筑、装修、包装等领域中代替术材使用。
如果在制造过程中再加人添加剂,还可制成防火、防水、防腐、保鲜、清香等特点的系列产品作为特殊之用。
这种加工技术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和乡镇企业,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少、效益高。
每株蓖麻茎秆可剥湿麻皮1.6斤左右;每亩蓖麻地可剥湿麻皮200—300斤;每亩蓖麻地可收蓖麻秸秆400—500公斤。
蚕蛹蛋白的生产与应用的研究张恭勤徐玮谢维刚张一新一、引言面I临人口压力,食物,尤其蛋白质的不足引入注目。
这种情况对占全球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尤甚。
近年来,昆虫由于数量大(占地球上动物种类的80%),易于繁殖而又富含蛋白质而为人们所关注。
有人提出,今后通过不断研究,开发食用昆虫与昆虫食品,将给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的优质动物蛋白食物,从而有可能使人类最终摆脱饥饿的威胁。
蚕蛹是蚕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一种中间生命形态,是缫丝的副产物,是最容易大量获得的一种昆虫蛋白资源。
近些年以来,人们开展了蚕蛹蛋白的研究,但尚未见到该类技术用于生产的撮导“_53。
本文报导我们研究并已投人生产的蚕蛹蛋白分离提取技术,以及对该产品的营养评价和应用于动物与人体喂养的试验结果。
该产品已开始投放市场。
二、材料与方法1.原料以缫丝后鲜蛹(桑蚕蛹或柞蚕蛹)为原料。
使用化学试剂为市售食品级。
2.动物上海产四周龄三黄鸡与宝星商品代肉用苗鸡。
3.设备与仪器生产设备按食品要求,一般为不锈钢制品。
仪器为通用生化分析仪器。
4.方法分析方法依常规凯氏定氮、索氏抽提、水分、灰分等测定方法。
其他方法见下面一节。
三、结果与讨论1.蚕蛹蛋白分离提取技术研究结果,生产工艺简图与各工序干物质(去除水分与脂肪后的残余物)回收率分别列于图1与表1。
可见,本工艺从30kg缫丝鲜蛹可以制得5kg蛹蛋白粉,去除水分与脂肪后的干物质回收达65N。
本工艺副产品为蛹油与蛹渣,可用作饲料或化工原料。
本工艺无三废排放,有关详细报导可参考已发表的工作”“。
蚕丝蛋白的综合利用和发展前景

蚕丝蛋白的组成
蚕丝蛋白质含量高达98%,主要由 丝素、丝胶两种蛋白质组成,其中 丝素占70%~80%,丝胶为20% 一30%。丝素蛋白由一条H链和一 条L链通过s—s键结合而成。丝素和 丝胶蛋白均含有包括人体必需氨基 酸在内的18种氨基酸。丝素的主要 成分是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 丝氨酸;而丝胶中则含有大量的丝 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其次 是甘氨酸、苏氨酸和赖氨酸等。丝 胶中亲水性氨基酸多于疏水性的氨 基酸;而丝素中亲水性的氨基酸少 于疏水性的氨基酸。丝蛋白还含不 超过0.7%的钾、钙、硅、锶、磷、 铁和铜等多种无机元素。
蚕丝蛋白工业的展望
随着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研究手段的进步,目前国 内外对蚕丝结构和性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已取得 了有价值的成果。但人们对丝素蛋白的研究和利用还 非常有限。如在纺织工上要提高质量,提高染色牢度、 改善泛黄、增加新品种等;用丝素蛋白制作人工器官 和人工组织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化妆品方面的某些作 用机理尚未十分明确;蚕丝功能性食品在人体内发挥 生理功效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等。这些应是今后 充分利用蚕丝蛋白的主要研究向。另外,由于蚕丝蛋 白的独特生理性能,加强其在生物医学、医用材料、 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也是开发蚕丝蛋白的一个重点研 究方向。我国有充足的下脚料茧和废丝原料,也有广 阔的消费市场,因此蚕丝的开发利用将有非常广阔的 前景。
蚕丝蛋白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手术缝线是丝素在医药方面利用的最早产品之一。80年代后期,人们 发现用丝素水溶液制得的化妆品不仅无毒无刺激,且对皮肤有营养作 用,因而用丝素水溶液制得的丝素膜同样无毒无刺激有营养。将丝素 水溶液浇在PVC薄膜上可以形成透明的丝素膜,控制一定的条件,可 以制得具有良好的氧气和水蒸气透过性,而不让细菌透过丝素膜,再 加上它与细胞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及细胞在膜上的增殖能力,若在丝素 中加入其他成分,如丙烯酸等进行接枝共聚,所得的聚合物具有高度 的吸水性,其吸水率可达300倍,而且若将丝素进行恰当的处理或与 其他高分子材料复合,则可制得具有接近正常皮肤的柔软性、伸缩性 和湿润强度的丝素膜,因此丝素膜正被用来作为人造皮肤的极好原料。 用丝素为原料的人造皮肤,在国内已取得可喜的进展,有单位已在开 展人造皮肤的动物试验。此外,日本在丝素膜中加入抗血酸凝剂,以 此制得人造血管。据报道,日本丝素固定化单克隆抗体而制得的丝素 膜制成癌症自动诊断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测定细胞所释放出来的氧 的数量来进行诊断。丝素经水解后,有较好的抗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 症之效。
蚕蛹蛋白纤维市场分析报告

蚕蛹蛋白纤维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蚕蛹蛋白纤维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纤维素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医药、食品等领域。
本市场分析报告旨在深入了解蚕蛹蛋白纤维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为相关行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对市场的全面分析,我们将探讨蚕蛹蛋白纤维在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对蚕蛹蛋白纤维市场分析报告进行了概述,包括文章的结构、目的和总结。
正文部分包括了蚕蛹蛋白纤维的概述、特点和应用领域的详细分析。
结论部分包括了市场分析、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展望的内容。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蚕蛹蛋白纤维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旨在了解蚕蛹蛋白纤维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应用领域,为相关产业提供可靠的市场数据和发展趋势,以便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未来发展规划。
同时,也希望通过对市场前景的展望,为投资者提供有力的参考,促进蚕蛹蛋白纤维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4 总结文章总结部分:通过本报告的市场分析和对蚕蛹蛋白纤维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蚕蛹蛋白纤维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如优异的机械性能、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环保性,适用于多种应用领域。
其次,蚕蛹蛋白纤维在纺织、医疗、食品及其他领域的应用空间巨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最后,随着人们对环境友好材料的需求增加,蚕蛹蛋白纤维市场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蚕蛹蛋白纤维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值得产业相关企业和投资者重视和关注。
希望本报告可以为相关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并促进蚕蛹蛋白纤维市场的健康发展。
2.正文2.1 蚕蛹蛋白纤维概述蚕蛹蛋白纤维是一种由蚕蛹中提取的天然蛋白纤维,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生物活性。
作为一种环保、可再生的天然纤维材料,蚕蛹蛋白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医疗、食品包装等领域。
昆虫蛋白的开发应用现状与展望

Key words insect protein ;component functio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进 入 2 1 世 纪 以 来 ,随 着 世 界 经 济 的 高 速 发 展 ,人类面 临 的 生 存 问 题 也 越 来 越 多 ,其中蛋白质资源短缺已经成为 当 今 世 界 尤 其 是 发 展 中 国 家 一 个 普 遍 存 在 的 问 题 |1]。同 时 , 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让人类对优质 蛋白的需求量激增。因 此 ,寻找一种新的蛋白资源迫在眉睫。 昆虫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类群,已 经 发 现 的 约 有 100万种, 是 迄 今 为 止 尚 未 被 充 分 开 发 利 用 的 最 大 生 物 类 资 源 P1。昆虫 的来源广泛、生 长 速 度 快 、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使其也十分 适 用 于 工 业 化 生 产 ,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动物蛋 白源之一。 1 昆虫蛋白的价值 1 . 1 营养价值
据 FA0/WH0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 质 量 较 好 的 蛋 白 质 ,其 必 需 氨 基 酸 与 总 氨 基 酸 的 比 值 (必需 氨基酸/总 氨 基 酸 )在 4 0 % 左 右 。蝗虫的必需氨基酸与总氨 基 酸 的 比 值 为 3 6 % , 木 薯 蚕 蛹 为 37.46%151,黄粉虫幼虫及蛹
蚕蛹综合利用产品研发现状及原料前处理工艺探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蚕蛹综合利用产品研发现状及原料前处理工艺探讨作者:汪涛, 吴大洋, 刘伦杰, 石凉, 李晓琴, WANG Tao, WU Da-Yang, LIU Lun-Jie,SHI Liang, LI Xiao-Qin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重庆,400716刊名:蚕业科学英文刊名:SCIENCE OF SERICULTURE年,卷(期):2009,35(3)被引用次数:2次1.周小华;杨良佐;骆辉高碘酸氧化粘胶长丝接枝蚕蛹蛋白的研究[期刊论文]-纺织学报 2006(01)2.曹晖;施鸿飞;孙鸿才蚕蛹食品的开发[期刊论文]-中国烹饪研究 1996(01)3.魏克民;梁卫青;郑军献蚕蛹提取复合氨基酸研制舒乐康胶囊[期刊论文]-医学研究杂志 2004(09)4.巨振海;胡海舰;李慧君柞蚕蛹中营养成分的分析[期刊论文]-分析化学 2000(05)5.夏未铭;赵德怀蚕蛹综合开发现状与技术 2003(10)6.夏未铭我国蚕蛹综合开发现状与前景[期刊论文]-中国蚕业 2003(01)7.2008年蚕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20098.杨瑞丽;任学毅;张耀洲家蚕蛹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中蛋白口服免疫原性的研究[期刊论文]-免疫学杂志2003(06)9.陈志祥;傅科杰;李峥嵘新型再生蛋白质纤维--蚕蛹蛋白粘胶长丝纤维概述 2003(04)10.林高堂;蒋立文蚕蛹综合利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蚕桑通报 2006(02)11.陆洪省;冯晓寒;陆洪彩蚕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期刊论文]-世界农业 2003(02)12.王北鹰在全国春茧收烘工作总结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713.王希娥;邝哲师;杨金波蚕蛹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蚕业 2008(03)14.周小华;汤正延褐变蚕蛹分离蛋白脱色与改性研究[期刊论文]-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1(03)15.吴建一;魏克民低脂无臭蛹蛋白粉的制备方法[期刊论文]-蚕业科学 2003(03)16.陈玲;魏文静;祝东怡蚕蛹中蛋白质与甲壳分离的研究[期刊论文]-化学工程师 2007(06)17.陈芳艳;李文楚;纪平雄一种提取蛹蛋白的新方法初探[期刊论文]-广东蚕业 2003(02)18.周建军;赵桦一种简便的提取蚕蛹蛋白新方法[期刊论文]-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1(04)19.林高堂;颜新培;蒋立文蚕蛹蛋白水解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广东蚕业 2006(01)20.朱宇;马文林蚕蛹的饲料营养价值与蚕蛹蛋白的提取方法 1994(05)21.胡小明蚕蛹混合脂肪酸中α-亚麻酸的分离纯化 200822.明哲蚕蛹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期刊论文]-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08(02)23.周明哲;祝家勇家蚕蛹蛾的化学成分及应用 1997(01)24.薛宏基;张达志;易明涛蚕蛹油ω-3型不饱和脂肪酸研究 1997(03)25.赵祥杰;邝哲师;叶明强蚕蛹几丁质开发利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蚕业科学 2008(03)26.朱洪红;陈亮;吴大洋家蚕蛹甲壳素精制工艺的研究及产品质量检测[期刊论文]-蚕业科学 2007(03)27.蒋艳忠蚕蛹油的提取研究[期刊论文]-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8(07)28.杨梦奎;李长群海安蚕蛹产品走出国门 200629.魏兆军;廖爱美;胡海梅蚕蛹油的成分、营养价值及提取工艺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7(30)30.詹永乐;翟文才;王运湘家蚕蛹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简报)[期刊论文]-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5(03)31.魏兆军;廖爱美;于力涛家蚕蛹油提取工艺优化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7(10)32.丁华;魏欣冰蚕蛹油多烯脂肪酸对大鼠血脂及血清EPA、DHA含量的影响[期刊论文]-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1(05)1.王伟.何国庆.金英哲.陈启和.刘彩琴.Wang Wei.He Guoqing.Kim Yongchol.Chen Qihe.Liu Caiqin蚕蛹蛋白的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和开发前景展望[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9)2.王希娥.邝哲师.杨金波.赵祥杰.叶明强蚕蛹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蚕业2008,29(3)3.叶明强.王希娥.邝哲师.赵祥杰.罗国庆.肖更生.廖森泰.杨金波蚕蛹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会议论文]-20094.董烨平.吴琼英.Dong Yeping.Wu Qiongying蚕蛹蛋白开发与利用现状[期刊论文]-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6)5.杨海霞.朱祥瑞.陆洪省蚕蛹在医学上的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科技通报2002,18(4)6.邓连霞.沈新琦.朱良均.张海萍.朱翠华.DENG Lian-xia.SHEN Xin-qi.ZHU Liang-jun.ZHANG Hai-ping.ZHU Cu-ihua蚕蛹应用研究新进展[期刊论文]-蚕桑通报2010,41(3)7.李永兴.李益锋蚕蛹综合开发前景展望[期刊论文]-广东蚕业2005,39(2)8.金明哓.曲红光.昌友权.郑鸿雁.JIN Ming-xiao.QU Hong-guang.CHANG You-quan.ZHENG Hong-Yan蚕蛹蛋白粉脱臭工艺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2005,26(9)9.吕思行.刘吉平.廖森泰蚕蛹资源的综合利用[期刊论文]-广东蚕业2010,44(3)10.施自伦.李朝品.刘群红蚕蛹蛋白的现代研究概况[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1.郑战伟.周晓倩.李小平.乌素蚕蛹综合利用及其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2)2.刘伦杰.吴大洋蚕蛹壳聚糖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蚕业科学 2010(2)本文链接:/Periodical_canyekx200903041.asp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蛹蛋白的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和开发前景展望王 伟1 何国庆1 金英哲2 陈启和1 刘彩琴11(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杭州,310029) 2(金亨稷师范大学生物系,平壤,朝鲜)摘 要 根据蚕蛹蛋白的营养价值和开发潜力,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和国际上对蚕蛹蛋白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发现了当前对蚕蛹蛋白深入开发研究的空白点,为其深入开发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 蚕蛹,营养价值,综合利用蚕蛹(Silkw orm pupa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Bombyx moil L.)的蛹,既是一种高营养的美食,也是一种中药,具有和脾胃、祛风湿、长阳气之功效[1],自古以来就得到广泛应用。
现代医学证明,蚕蛹具有降低血胆固醇、治疗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效果[2,3]。
建国以来我国蚕丝产品出口创汇累计达300亿美元,对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0年全国产茧4515万t,生丝约6万t 。
2001年中国国家经贸委发布的5茧丝绸行业/十五0规划6中预计到2005年,蚕茧产量达到55万t,生丝产量达612万t;到2015年,蚕茧产量将超过60万t,生丝年产量将达到8万t 以上。
通常缫制l t 生丝可得115t 干蚕蛹,蚕蛹产量非常可观。
同时随着蚕丝业的进一步发展.蚕蛹的产量将会更大,因此开发利用蚕蛹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广阔的前景[4]。
蚕蛹蛋白在干蚕蛹中约占60%左右,含量相当丰富,同时由于我国的蚕蛹产量巨大,如何综合利用蚕蛹蛋白成为推动我国桑蚕产业的重要方面。
本文拟对我国的蚕蛹蛋白的利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我国的蚕蛹蛋白综合利用的方向进行探讨,希望为开发蚕蛹蛋白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1 蚕蛹蛋白的营养指数蚕蛹蛋白质是一种完全蛋白,含有18种氨基酸,蚕蛹中常见的17种氨基酸占总氨基酸质量分数的34157%。
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供给的必需氨基酸如蛋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等在蚕蛹中含量均较高,总量达14159%,占总氨基酸的4212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质量比为0173,与WH O/FAO 提出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0%左右,与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为016左右的参考蛋白模式非常接近[5]。
表1 蚕蛹干品中氨基酸含量 %氨基酸质量分数氨基酸质量分数天门冬氨酸3181异亮氨酸2123苏氨酸1165亮氨酸3100丝氨酸1154酪氨酸2110谷氨酸3171苯丙氨酸1196甘氨酸1175赖氨酸2153丙氨酸2102组氨酸0196胱氨酸0143精氨酸2105缬氨酸2122脯氨酸1162蛋氨酸1100总氨基酸34157表2 蚕蛹干品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与WHO/FA O 评分模式比较1) mg/g(蛋白质)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蚕 蛹4111551446172614741930144110评分模式4010701055103510601040105010AAS1103017901850175112501760182注:1)蚕蛹干品中粗蛋白质量分数5412%[6],氨基酸得分为每克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H )与氨基酸参考值的比值。
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何国庆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6-05-11从表2可以看出,蚕蛹中苏氨酸和含硫氨基酸含量稍低于评分模式,而苯丙氨酸和酪氨酸高于评分模式。
苯丙氨酸是体内合成甲状腺素的来源,可转变为酪氨酸。
除此之外,其余的氨基酸接近评分模式。
2 蚕蛹蛋白的研究和应用现状211 已经建立的研究项目和开发出的产品针对蚕蛹的研究和蚕副产品综合利用已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学科,魏克民等已先后申报科研立项2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包括5蚕蛹提取复合氨基酸研制大输液6、5蚕砂提取物研制国家中药二类新112药生血宁6、5蚕砂提取物研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新药血障平6、5蚕蛹提取物研制复合氨基酸胶囊6。
省部级科研项目I4项,厅局科研项目4项,发表有关学术论文60余篇。
以蚕蛹复合氨基酸为原料已研制成准字号新药/复合氨基酸0(药政批号为:浙卫药淮字[91]1753一l 号)/复方营养要素0;健字号新药/舒乐康胶囊0、/天龙宝口服液0、/生宝养生液0、/补骨神口服液0、/益尔康胶囊0等,氨基酸系列营养食品(面条、饼干、果酱、可乐等)。
丝菊美系列化妆品(防皱面霜,二合一洗发香波,洗面奶、沐浴乳,润肤,香水等6种)[7]。
这些产品的问世为拓展蚕蛹蛋白的市场提供了空间。
复合氨基酸目前售价每吨20万元人民币,3万t 干蚕蛹可提取1万t 复合氨基酸。
总产值可达20亿元人民币。
以此为原料制成高附加值的药品、营养食品、化妆品,经济效益更为可观。
众所周知,氨基酸的营养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上述氨基酸产品的开发获得了大众的接受,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蛋白质认识的不断深入,蚕蛹蛋白的更深层次的开发研究应该还有巨大的空间。
212 蚕蛹蛋白应用研究进展21211 国内研究进展蚕蛹蛋白在加工成复合氨基酸后会产生不易于接受的不愉快气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食品上的应用,孙雷民[8]等认为这些异味物质是由烃、烯、醇、醛、酮、胺及杂环类化合物组成。
目前脱除蚕蛹复合氨基酸异味的主要方法有氧化除臭法[9],离子交换树脂法[10]和有机溶剂萃取法[11]。
氧化除臭法的缺点是部分氨基酸在除臭时会发生氧化,且残留氧化剂。
离子交换树脂交换非离子型化合物效果差。
有机溶剂萃取则溶剂消耗大,且脱色效果不好。
大孔径吸附树脂是一类以吸附为主,对有机物具有浓缩、分离作用的高分子聚合物,广泛应用于物质分离和提纯、脱色、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等领域。
周小华[12]用NAK -12吸附树脂研究脱除蚕蛹复合氨基酸异味及褐变物质的条件,结果表明:当流速为3BV/h 时,l mL NAK -l2吸附树脂能吸附1.75g 蚕蛹复合氨基酸中的异味物质;能吸附1145g 蚕蛹复合氨基酸中的褐变物质。
甲醇是异味物质和褐变物质的良好洗脱剂,用pH 值为110的甲醇以lBV/h 流速洗脱,仅用315BV 的洗脱剩即可完全洗脱异味物质和褐变物质。
国内目前关于蚕蛹蛋白的其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蛋白的提取工艺和复合氨基酸的制备,蚕蛹蛋白的生产工艺与生产技术有很多报道,而主要有/筛分-过氧乙酸法0和稀碱抽提法。
筛分-过氧乙酸法是直接将脱脂蚕蛹用微粉碎机粉碎后,过80目筛得精蚕蛹蛋白粉,按1B 5的比例加入饱和石灰水搅拌均匀,保温,再按蚕蛹粉量的115倍加入30%的H 2O 2处理24h,然后调节pH 、抽滤、干燥即得白色无臭的食用蛋白粉。
稀碱抽提法是将脱脂蚕蛹粉碎后,加一定水量调和均匀后,再按比例加入稀碱溶液(1%~115%的NaOH )在40~45e 下保温抽提,然后用盐酸调节pH 至蚕蛹蛋白的等电点4~415,使蚕蛹蛋白析出沉淀,再离心分离,水洗脱盐、脱色、脱臭、喷雾干燥即得无臭蚕蛹蛋白粉[4]。
近两年,利用酶解法生产复合氨基酸的报道很多,所用的酶主要有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时加入酶液后于48%~50%条件下保温水解20h 左右,然后过滤分离、脱色、脱臭后即得氨基酸水解液。
发酵法是用精制蚕蛹蛋白粉与米糠按7B 3的质量比混合后,灭菌、接种米曲霉于35e 下发酵水解。
周菊香[13]曾报道了用蚕蛹肽喂养小鼠,研究其对小鼠生长的影响,结果认为蚕蛹多肽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可使高胆固醇达到正常范围,并具有抗氧化作用,但是没有报道肽的具体情况。
张明春[17]以蚕蛹为原料,经防褐变,除脂肪处理后,酶解与膜法联用,经胰蛋白酶解的蚕蛹蛋白水解液,通过截留分子质量1万u 的超滤膜,得到蚕蛹生物活性肽。
培养酵母菌,测定蚕蛹生物活性肽对糖分解代谢的影响。
结果证明,酶解与膜法联用分离制备的蚕蛹生物活性肽,对糖分解代谢丙酮酸生成有促进作用。
对于蚕蛹蛋白的综合利用总体上我国是做了广泛的研究的,但是普遍存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主要是停留在应用的表面层次上,这为蚕蛹蛋白的继续深入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
目前,蚕蛹蛋白的综合利用情况如图1所示。
有报道说蚕蛹具有抗癌作用,蚕蛹经蛋白水解提取得到的复合氨基酸是蚕蛹中的主要成分,实验表明其对肝癌、肉瘤S 180荷瘤小鼠的瘤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0%~25%,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同时可延长艾氏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期,延长率达40%以上,P <0101;并能促进T 、B 淋巴细胞转化和增强NK 细胞活性[14]。
蚕蛹复合氨基酸对肝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15]。
目前用于临床的蚕蛹制剂主要是蚕蛹复合氨基酸和蚕蛹蛋白。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曾以蚕蛹复合氨基酸为主要原料制成制剂/复方营养瘤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效88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133%[14]。
以蚕蛹复合氨基酸为原料的/舒乐康胶囊0、以蚕蛹蛋白为原料的/蚕蛹蛋白丸0以及由蚕蛹、人参和冬虫夏草组成的/龙瑞口服液0均已在临床应用,并在肿瘤病人的放化疗辅助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16]。
另有张玉清[18]报道,蚕蛹的丝胶蛋白具有很大的废物利用潜力,日前,我国的丝胶在很大程度上是随废水排掉了,但研究证明其具有改善棉制和纤维类衣物的柔韧性作用,用丝胶蛋白改进过的生物材料具有易降解特性,丝胶还可用来做生物药品,纤维、功能性膜材料等。
日前,我国对丝胶蛋白的开发很少,国际上的现有文献主要是集中于日本对丝胶的研究专利。
21212 国外研究进展国外针对蚕蛹进行的研究很多,但是从文献资料证明,中国和国外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的方向差异,国内以应用型为主,国外以日本和印度为主的研究主要是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的基础性研究。
Nobuyasu 和Okitsugu 等从蚕蛹卵中纯化了一种能降解30KD 蚕蛹卵黄的蛋白酶,并进行特性研究,证明该酶具有选择性降解特性,是一种很特别的弹性蛋白酶[19]。
Hajime [20]通过对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蚕蛹蛋白来生产新型蛋白进行了全面的综述,阐明以此研究思路来生产生物材料的可行性,但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表达蛋白的目标量。
Kunihiro 等从蚕蛹提内提取了一种特别的脂溶性肽(VAP -peptide),对其研究表明该肽是作为休眠期蛹卵激素活性(DH)的协同增效肽对DH 的活性起促进增强作用[21]。
Seiichi 和M inoru 从蚕蛹体内提取了一种新的抗菌肽,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分子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他们人为合成了的moricin 基因,将其插入pXa1和pM AL-c2两个表达体系中,重组子在大肠杆菌中大量的表达,结果获得的表达肽与从体内提取的肽具有相同活性[22]。
Rangacharyulu 报道利用蚕蛹发酵后作为鱼饲料能够显著提高鱼的成活率和产量,可以完全替代现在常规鱼饲料[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