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蛹蛋白混纺纱的开发

合集下载

郑州纺织大世界和毛线市场调研报告

郑州纺织大世界和毛线市场调研报告

郑州纺织大世界和毛线市场调研报告12月6号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到郑州纺织大世界和郑州毛线市场进行了市场调研,去体验市场中的服装材料和理论中的不同!在学校中,我们接触面料就常以它们的材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学习;但在市场调研中,更侧重去观赏图案的多样性、手感触摸性,价位高低等方面!我们上午去的是郑州纺织大世界,郑州的纺织大世界要比新乡的纺织大世界大的多,也比我想象中的大的多,一上午的时间只是匆匆忙忙的看了它的很小一部分!郑州纺织大世界主要的面料以棉、麻为主,主要经营轻纺类产品。

价位要比新乡的市场价稍高,不同种类的布料价格不同,棉类面料价格一般15元左右一米;丝的价位甚高:一般高达几百!麻类面料价格在棉和丝之间!下面我就我看到的几种面料简要介绍一下:1、纯涤纶花呢:表面平滑细洁,条型清晰,手感挺爽!2、涤粘花呢:毛型感强,手感丰满厚实,弹性较好!3、针织纯涤纶:质地柔软,弹性好,外观丰满、挺括。

4、麦尔登:丰满,细洁平整,身骨紧密挺实,有弹性。

5、海军呢:呢面细整柔软,手感挺实有弹性。

6、制服呢:呢面平整,手感略粗糙,有抢毛坚牢耐穿。

7、法兰绒:呢面混色灰白均匀,绒面略有露纹,手感丰满,细洁平整,美观大方。

8、粗花呢:呢面粗厚,坚牢耐穿,花色繁多。

9、涤毛花呢:质地较厚实,手感丰满,强力高,牢度好,挺括、抗皱性好。

10、凉爽呢:料薄,坚牢耐穿,爽、滑、挺、防皱11、涤毛粘花呢:呢面细洁,毛型感强,条纹清晰,挺括,牢度较好!12、华达呢:纱支细,呢面平整光洁,手感滑润,丰厚有弹性,纹路挺直饱满。

13、哔叽:纹路较宽,表面比华达呢平坦,手感软,弹性好,不及华达呢厚实、坚牢。

14、花呢:呢面光洁平整,色泽匀称,弹性好,花型清晰,变化繁多。

15、啥味呢:光泽自然柔和,呢面平整,表面有短细毛绒,毛感柔软。

16、凡立丁:毛纱细,原料好,但密度稀,呢面光洁轻薄。

手感挺滑,弹性好,色泽鲜艳。

17、派立司:光泽柔合,弹性好,手感爽滑,轻薄风凉。

pla纤维的生产工艺

pla纤维的生产工艺

1、PLA纤维的生产工艺、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能生产工艺:工艺? PLA切片→干燥→螺杆挤压→预过滤→纺丝箱→冷却上油→卷绕→热盘拉伸→DT纤维(1)切片干燥:像PET一样,PLA切片必须经过干燥处理后才能进行熔融纺丝。

PLA属聚酯类产品,由于其聚合物在活跃和潮湿的环境中会通过酯键断裂发生水解而产生降解,造成分子量大幅下降,从而严重影响成品纤维的品质,因此纺丝前要严格控制PLA聚合物的含水率。

PLA切片干燥后含水率与干切片特性粘度的控制尤为重要,因为含水率控制不当引起的分子量损失将给正常的熔融纺丝带来困难。

(2)熔融纺丝:由于具有高结晶性和高取向性,PLA纤维具有高耐热性和高强度,且无需特殊的设备和操作工艺,应用常规的加工工艺便可进行纺丝。

但 PLA纤维不同于芳香酯的PET,其熔点175℃(由差示扫描量热DSC法测定)与PET的260℃差距较大,且熔融纺丝成形较PET困难,主要表现在PLA的热敏性和熔体高粘度之间的矛盾。

要使PLA在纺丝成形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可纺性,必须达到一定的纺丝温度,但PLA物料在高温下,尤其是经受较长时间的相对高温时极易发生热降解,因此造成PLA熔融成形的温度范围极窄。

(3)? 纺丝组件:由于PLA熔体的表观剪切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下降,表现为切力变稀流动现象。

因为在剪切应力的作用下,大分子构象发生变化,长链分子偏离平衡构象而沿熔体流动取向,表现出预取向性,从而使体系解缠并使大分子链彼此分离,导致PLA熔体的表观剪切粘度下降。

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剪切来降低其表观粘度,进而解决PLA聚合物热敏性和熔体高粘度之间的矛盾,实现纺丝的顺利进行。

(4)速率和卷绕超喂:在生产过程中,为保证PLA纤维有一定的取向度,同时希望拉伸应力和卷绕应力在纺丝过程中得到及时有效地消除,有效控制卷绕张力是关键。

另外,由于PLA纤维的玻璃化温度较低,易造成卷绕过程中应力松驰加剧,使纤维沿轴向发生一定尺寸的收缩。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混纺集聚纱的纺制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混纺集聚纱的纺制

摘要 : 探讨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混纺集聚纱的生产工艺。阐述 了蚕蛹蛋白改性粘胶 纤维的性能特
点, 从产品定位入手 , 通过在原料选 配、 纺纱工 艺配置及质量控制 等方面采取措 施 , 成功纺制 出精梳 棉/ 莱赛 尔纤 维/ 蚕蛹蛋 白改性 粘 e x集聚纱。认为 : 只要合理 选配原料 , 对蚕蛹蛋 白改性粘胶纤 维进行
S pi n n i ng o f Si l k wo r m Pr o t e i n Mo di ie f d Vi s c o s e Fi b e r Bl e n de d Co n de n s e
Wan g Ch ao q un
r n
Ch e n Chu n y i Yu e Fe n g
o p t i mi z i n g pr o c e s s i n g i n e a c h p r o c e s s .
Ke y Wo r d s S i l k w o r m P r o t e i n Mo d i ie f d Vi s c o s e F i b e r , L y o c e l l F i b e r , B l e n d e d Ya r n, C o n d e n s e Y a r n, P r e - t r e a t me n t
纺 前预 处 理 , 采 用 正确 的 混 和 工 艺 , 合理 配置各工序工艺 , 就 可 以 纺 制 出质 量 满 足要 求 的 蚕 蛹 蛋 白 改性 粘胶 纤 维 混纺集 聚纱。
关键 词 : 蚕 蛹蛋 白改性 粘胶 纤 维 ; 莱赛 尔纤维 ; 混 纺纱 ; 集聚 纱 ; 预 处理 中图分 类号 : T S 1 0 4 . 2 文 献标 志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1 - 7 4 1 5 ( 2 0 1 3 ) 0 9 - 0 0 3 7 - 0 3

蚕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蚕丝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

蚕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蚕丝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

蚕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蚕丝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蚕丝蛋白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和高弹性的蛋白质纤维,由蚕茧中的丝蛋白构成。

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纺织业、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

了解蚕丝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对于进一步开发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蚕丝蛋白的结构是其功能的基础。

蚕丝蛋白的主要结构由多肽链组成,每个多肽链由多个互相连接的氨基酸残基组成。

蚕丝蛋白中最常见的氨基酸残基是丝氨酸和甘氨酸,它们按照一定的序列排列以形成蛋白质纤维。

蚕丝蛋白纤维中的β-折叠结构使其具有高度有序的空间排列,从而赋予其强韧的力学性能和高度可延展性。

蚕丝蛋白的结构决定了其独特的功能。

首先,蚕丝蛋白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

其高强度和高弹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纺织材料,可用于制作高品质的衣物和织物。

此外,蚕丝蛋白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够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蚕丝蛋白在组织工程中可以被用作支架材料,帮助损伤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此外,蚕丝蛋白还具有优异的保湿性能和光学特性,使其成为化妆品和光学材料的理想选择。

对蚕丝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其应用的效率和性能。

首先,通过分析蚕丝蛋白结构中的不同区域和关键残基,可以确定其功能特性的来源和变异。

例如,研究发现蚕丝蛋白中某些氨基酸残基的替代或突变可以改变其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这些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可以为蚕丝蛋白的改性和优化提供指导,以满足特定应用的需求。

其次,深入了解蚕丝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还可以促进其应用范围的拓展。

例如,通过进一步研究蚕丝蛋白的纳米级结构和表面性质,可以开发出更多的高级功能材料,如智能材料、可控释放系统和生物传感器。

此外,蚕丝蛋白与其他纤维蛋白如胶原蛋白的相互作用也值得深入研究,以发掘其更广泛的应用潜力。

综上所述,蚕丝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对于进一步开发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蚕丝蛋白的结构特征和相关的功能特性,可以优化其性能,从而推动其在纺织、医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蚕丝蛋白在洗护领域的创新应用

蚕丝蛋白在洗护领域的创新应用
一般面膜液的增稠部分用的都是卡波姆,卡波姆的增 稠效率高且不黏腻,性价比高。但其致命的弱点是不耐离 子,也就是不耐酸碱,因而离子性太强的蚕丝成分没办法 加,故而蚕丝面膜的精华液里也就没有蚕丝成分了。当然, 大家会说,当初蚕丝面膜是指蚕丝面膜布,没有说是面膜 精华液,其实最初的蚕丝面膜布也是不含蚕丝成分的,所 以还是动机“不纯”吧。
一个蚕茧,真是暴殄天物。 基于不限于以上的种种原因,蚕丝蛋白的应用一直得
不到普及也就可想而知了。
02. 创新型蚕丝应用的新标准
鉴于蚕丝应用的种种弊端,笔者在研究和分析市场蚕 丝原材料的现状后,对蚕丝原材料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标准: (1) 原材料选材方面
众所周知,蚕丝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一直是被作为废 物利用而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比如张雨青在《丝胶蛋 白的护肤 、美容 、营养与保健功能》中提到“在缫丝、染练、 丝织、绢纺和丝棉生产加工过程中,脱去的丝胶作为废液 废弃,不仅浪费大量的生物资源,而且造成了严重水质污 染。所以丝胶的回收与开发利用刻不容缓”。丝胶的应用 于此,丝素也好不到哪去,赵林等在《蚕丝蛋白在化妆品 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中也提到“若能合理利用这些废丝资 源用于开发日用化妆品,不仅可变废为宝、优化环境,还 能提高蚕丝的附加值,从而实现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也正是这样的应用思路导致了上文提到的多种制约 蚕丝蛋白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其实将这些工业废料的蚕 丝蛋白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加以应用,其蛋白质已经被破坏 了,因而其生物活性也大大降低了,用这种材料做化妆品 还指望有什么功效呢?
之所以在产品里宣称蚕丝却没有使用蚕丝成分,主要 还是因为“蚕丝蛋白没有什么效果”。这是传统水解工艺 获取的蚕丝蛋白原料最致命的弱点。因为,传统的蚕丝蛋 白水解工艺基本上是酸碱水解法,蚕丝蛋白质水解后都成 为氨基酸,其蛋白质的功效、肽的功能也就都没有了,产 品的功效自然也没有了。

赛络纺蚕蛹蛋白涤纶棉混纺纱的生产

赛络纺蚕蛹蛋白涤纶棉混纺纱的生产

F A 5 0 6 细 纱机- , S A V I OQ 动络筒 机。
3 主要纺纱 工艺参数与生产 技术措 施
3 . 1 开清棉工序
由于蚕 蛹蛋 白纤 维长 度整 齐度好 , 杂 质少 , 表面 光滑 , 手 感 柔软 , 短 绒 较 少, 因此 采 用短 工艺 流 程 , 以梳 代打 , 清 花 工序 以 开松均 匀为主 。 采用 “ 多松 轻 打、 多梳 少 落 、 逐 渐 开松 、 不 伤纤维 、 薄 喂少 落、 低速 度 、 短流 程 、 少打击 、 防粘
ya r n .I n a c c o r da n c e wi t h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u p a p r o t e i n i f b e r ,s l i v e r bl e n d i n g p r o c e s s wa s a d o p t e d t o
e n s u r e a c c u r a t e b l e n d i n g r a t i o a n d p a r a me t e r s a t e a c h s t e p of t h e p r o c e s s we r e r a t i on a l l y c on f i g u r e d. Ke y wo r d s : p u p a p r o t e i n f i b e r ; s i r o — s p u n y a r n ; c a r d i n g ; d r a ti f n g ; q u a l i t y
初始模 ;  ̄ 1 4 8 . 0 8 c N / d t e x , 断裂 强度2 . 2 5 c N / d t e x , 断裂 伸长率

各种纤维

各种纤维

中原工学院202.102.154.6,202.102.128.68纺织工业概论作业2012-12-12蚕蛹蛋白纤维一、蚕蛹蛋白纤维的简介桑蚕蛹蛋白纤维是综合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化纤纺丝技术、高分子技术将从桑蚕蛹中提取的蛋白同天然纤维素按比例共混纺丝,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稳定皮芯结构的全新生物质蛋白纤维,其优良动物蛋白质富集于纤维表面,形成纤维皮层,天然植物纤维在内层,形成纤维的芯层。

其主要成份是桑蚕蛹蛋白和天然纤维素(棉、木、竹等),其组份一般为10%--40%的蚕蛹蛋白,90%--60%的天然纤维素。

二、蚕蛹蛋白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特性一:手感极佳,用手触摸纤维,有羊绒般的柔软,真丝般的细滑。

特性二: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染色色泽亮丽、抗静电等优良特性。

用这种纤维为原料生产的织物具有轻薄、飘逸、舒适、富有质感、绿色环保等特性。

织物同时克服了真丝织物的易皱、易脱色、易划伤、不易保存等一系列缺点。

三、蚕蛹蛋白纤维的工艺蚕蛹蛋白纤维是综合利用高分子技术、化纤纺丝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将蚕蛹蛋白与天然纤维素共混后制成的新型生物质纤维。

该纤维独特的皮芯结构使之外观飘逸、触感柔软,具备天然纤维透气舒爽的特性。

同时,经相关鉴定该纤维富含多种氨基酸,有利于呵护肌肤。

目前,“圣桑”蚕蛹蛋白纤维已经联合下游面料及针织企业,在多个行业上推广。

四、蚕蛹蛋白纤维染整工艺将蚕蛹蛋白提纯配制成溶液按比例与粘胶共混,采用湿法纺丝形成具有皮芯结构的含蛋白纤维。

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透气性,手感柔软、悬垂性好,但湿强力较低,纤维本身呈现较深黄色,会影响纺织品色泽鲜艳度。

可采用活性、酸性、中性等染料染色,在染整加工中要注意它对酸、碱的敏感性,合理制定加工工艺。

五、蚕蛹蛋白纤维的产品开发蚕蛹蛋白纤维虽然具有不少优良的特性,但也存在可纺性较差的缺点。

因此,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企业重点研究了蚕蛹蛋白纤维的预处理工艺,通过多次对比试验,有效改善了纤维的可纺性,保证了纺纱顺利进行。

Tencel与蚕蛹蛋白纤维/Modal混纺纱交织宽幅缎条织物的开发

Tencel与蚕蛹蛋白纤维/Modal混纺纱交织宽幅缎条织物的开发

2 5 5 7 3 2 1 . 78 92 . %
1 8 1 8 3 2 1 . 78 92 . %
和 消费者 的需求 , 近期在 Z X 10 30型喷气 我们 A 90—4
织 机上 开发 了 T ne 与蚕 蛹蛋 白纤 维/ d 1 纺 ecl Moa 混 纱交织宽 幅缎条织物 。现将该 品种生产工艺介绍如
蚕蛹蛋 白纤维是一 种新 型的再生蛋 白质纤 维 , 含有优质 蛋 白 P P c,c中含 有 1 种 氨基 酸 ,对人 体 8
表 1原纱质量情 况测试 表
项目 经纱 纬纱
皮肤十分有益 , 可保持肌肤表皮细胞活性 。 d l Moa 和
T ne 是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的再生纤维素纤维 。随 e cl 着人们 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高 , 来越多 的人要 求家 越 纺面料尤其是床上面料具有保健功能性 。为 了市场
i g ii g a d we vn r c s r e in d p o e l .T e fb i s e eo e n o b e b a n .szn n a ig p o e s we e d sg e rp ry h a rc wa d v lp d o d u l e m
De e o m e t f n e lwo m o e n Fie Mo a e d d Ya n v lp n o Te c I k r Pr t i b f Si d I Bln e r
Un o o d W it t tip d F b i i n Br a d h Sa i S r e a r n p c
百 米 重 量 C / 0 % V 10
条干 C / 0 % V 10
20 .%
1 .8 2O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纱的开发
赵瑞芝汪吉艮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探讨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纱的开发。

通过研究蚕蛹蛋白纤维纺纱性能,根据后道产品对纱线性能和质量的要求,合理选配原料,研究纤维预处理工艺,设定各工序纺纱工艺参数,有效解决了因蚕蛹蛋白纤维可纺性较差而产生的纺纱技术难题,使条干、强力和毛羽等纱线质量指标满足后道高品质产品的要求。

关键词:蚕蛹蛋白纤维;氨基酸
中图分类号:TS10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7415(2011)00-0000 作者简介:赵瑞芝(1968-),女,高级工程师,南通,226002
收稿日期:2011-03-13
蚕蛹蛋白纤维是一种新型的再生蛋白质纤维,是综合利用高分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化纤纺丝技术,从蚕蛹中萃炼出优质蛋白PC,与天然纤维素共混后制成的新型生物质纤维。

在加工过程中,采用高科技工艺,使蛋白质富集在纤维表面,形成皮芯结构的蛋白质纤维。

蛋白PC中含有18种氨基酸,每种氨基酸的含量都在15mg/g以上,其中丝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等对人体皮肤十分有益,可保持肌肤表皮细胞活性,延缓肌肤氧化衰老。

而纤维的皮芯结构又能保证氨基酸与皮肤充分接触,最大限度地发挥呵护肌肤的特殊功效。

蚕蛹蛋白纤维纱线可用于生产高档服装面料、T恤、内衣、床上用品等产品,目前已有厂家用蚕蛹蛋白纤维纯纺纱和混纺纱开发了高档针织内衣。

蚕蛹蛋白纤维产品既保留了真丝织物的优点,又克服了真丝织物娇嫩、色牢度差、易缩、易皱、易泛黄、遇强碱易脆损等缺陷,产品柔软细腻、透气舒适、亲肤美肤、环保健康、染色绚丽,与真丝织物相比,存在较大的价格优势,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本文以蚕蛹蛋白纤维/Modal 50/50 14.5tex纱为例,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介绍。

1原料选配
蚕蛹蛋白纤维主要技术指标:干断裂强度2.33cN/dtex,湿断裂强度1.59cN/dtex,干断裂伸长率19.9%,初始模量43.97 cN/dtex,细度1.71 dtex,长度37.8 mm,抗酸断裂强度2.26cN/dtex,抗碱断裂强度2.31cN/dtex,蛋白含量8.6%(水洗后蛋白损失极少),回潮率12.8%。

Modal纤维主要技术指标:干断裂强度3.23cN/dtex,湿断裂强度2.11cN/dtex,干断裂伸长率14.1%,线密度1.3dtex,长度39.0 mm,含油率0.31%,回潮率10.4%。

2 工艺流程
A002D型抓棉机→A006B型混棉机→A036C型开棉机→A092A型棉箱给棉机→A076F 型成卷机→A186F型梳棉机→FA311型并条机→立达D401C型并条机→A454E型粗纱机→FA503型细纱机→赐来福338型络筒机
3 主要工序纺纱工艺技术
3.1 开清棉
根据蚕蛹蛋白纤维的特点,在纺纱前必须对其进行预处理,将抗静电剂和水按1.8:100的比例混和喷洒在纤维表面,放置12 h以上方可投产。

预处理后纤维表面状态得以改善,在纺纱过程中可减少静电产生,提高可纺性。

蚕蛹蛋白纤维和Modal纤维的整齐度好,杂质少,纤维间抱合力小,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所以,开清棉工序遵循“精细抓取、渐进开松、以梳代打、均匀混和”的工艺原则,主要加强对纤维的开松和混和。

A036C型机选用梳针打手,以减少纤维损伤。

主要工艺参数:A002D型机的打手伸出肋条高度2.5mm,A036C型机打手速度390 r/min,A076F型机综合打手速度800 r/min,风扇速度1150 r/min,棉卷罗拉速度11.5 r/min,棉卷定量385 g/m。

3.2 梳棉
Modal纤维和蚕蛹蛋白纤维蓬松柔软、卷曲少,梳棉工艺的设置要充分考虑提高梳理质量、保证纤维顺利转移、减少纤维损伤等几个方面。

主要工艺参数:生条定量18.5 g/5m,道夫速度20 r/min,锡林速度300 r/min,刺辊速度700 r/min,锡林~盖板隔距0.20mm、0.18mm、0.18mm、0.18mm、0.20mm,刺辊~锡林隔距0.15 mm,锡林~道夫隔距0.10 mm。

3.3 并粗
由于原料采用盘混,只需进行两道并合。

头并采用6根并合,配置7.5倍的较大总牵伸,后区牵伸1.8倍,促进纤维伸直平行和提高分离度,改善二并喂入条的内在结构;二并采用8根并合,选用8.6倍总牵伸和1.5倍后区牵伸,改善熟条的条干均匀度。

两道并合的喇叭口选用2.8 mm口径,使条子结构紧密,减少意外牵伸和毛羽产生。

粗纱工序选取配置防细节装置的机台,合理配置罗拉隔距、后区牵伸和粗纱捻系数等关键工艺。

调节粗纱张力,减小一落纱内小、中、大纱间的伸长率差异。

主要工艺参数:粗纱干定量4.12g/10m,后区牵伸1.16倍,罗拉隔距22 mm×40 mm,钳口隔距6.5 mm,粗纱捻系数70。

为减少细纱工序毛羽的产生,必须保证纤维在细纱工序处于放湿状态,因此,粗纱工序的相对湿度要偏大掌握,一般控制在60%左右,并适当增加轴向和径向卷绕密度,使须条紧密。

3.4 细纱
蚕蛹蛋白纤维纺纱易产生毛羽和棉结,细纱工序选用具有公司自主研发的鸭嘴喇叭口专利技术的赛络紧密纺设备(专利号:ZL200620127112.4),采用“大捻度、中加压、大后区隔距、小后区牵伸倍数、小钳口隔距”的工艺配置,主要工艺参数:罗拉隔距19mm×35 mm,
罗拉加压137 N×98 N×137N,总牵伸65倍,后区牵伸1.21倍,细纱捻系数350,钳口隔距2.5 mm,钢领型号PG14254,钢丝圈型号Bracker 6/0,锭子速度15000 r/min。

为有效控制毛羽和棉结的产生,我们加强了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严格机台维修责任制,保证钢领板、隔纱板、清洁器和导纱钩等部件的位置准确,加强锭子、钢领、细纱管等专件的维护保养,及时校正运转中的不良设备状态。

3.5 络筒
络筒工序的工艺原则是“低速度、小张力”,车间相对湿度偏大掌握,控制在65%-70%,选用具有稳定一致络纱张力和气圈控制器的赐来福338络筒机,对槽筒沟槽、张力栅栏等纱线通道部位加强清洁工作,保证通道光洁无毛刺,减少纱线退绕时与周围零部件的摩擦碰撞,从而减少毛羽的产生。

4 成纱质量
经测试,蚕蛹蛋白纤维/Modal 50/50 14.5tex纱的主要质量指标为:百米重量CV1.8%,条干CV11.9%,千米细节1个,千米粗节16个,千米棉结32个,断裂强度17.9 cN/tex,单强CV8.8%,毛羽指数H3.52。

5 结语
5.1对蚕蛹蛋白纤维进行预处理是保证纺纱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每批次投料必须严格执行设定的纤维预处理工艺,保持各批次之间工艺的一致性。

5.2 各工序围绕保证纤维顺利转移、防止缠绕、减少毛羽棉结产生和提高成纱条干水平等方面合理设置纺纱工艺参数,使蚕蛹蛋白混纺纱的质量水平达到了预期目标。

5.3 合理调节车间温湿度,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和运转管理,对于稳定产品质量同样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富林,阎秀东.Modal纤维纺纱生产实践[J].棉纺织技术,2003,31(1):43-44.
[2] 张玉清,高广远.混比与捻系数对Modal纤维纱强度的影响[J].纺织科技进展,2007(2):
71-72.
[3] 任守平,杜满成.Modal 11.8tex纱的生产实践[J].棉纺织技术,2010,38(9):58-60.
[4] 王建坤.新型服用纺织纤维及其产品开发[纺织产品开发丛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40-153,230-241
注:该论文为项目论文,项目名称为“新型功能性超仿棉关键技术和纱线面料的开发和产业化”(申报了江苏省2011年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作者简介:赵瑞芝(1968-),女,高级工程师,江苏南通,226002 发表于《棉纺织技术》2012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