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题(含答案)汇总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2014年高三政治综合测试题-生活与哲学(含答案)

2014年高三政治综合测试题-生活与哲学(含答案)

2014年高三《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菜根谭》中的这句名言从一个侧面表明A.主观可以决定一切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2.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

这首诗体现的是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3.阅读漫画“任务终于落实到人了”。

漫画中的做法A.充分调动了个人积极性,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B.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的处理了矛盾C.忽视了部分间相互联接,破坏了事物间的有机联系D.只看到眼前利益,没有看到长远利益4.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C.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5.宋楚瑜在答记者问的时候说:“再长的隧道也有出口,再长的黑夜也有天明的时候。

两岸血脉相连,只要我们有信心和诚意,两岸关系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体现的主要哲学观点是①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事物的发展③实践决定认识④矛盾具有特殊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耀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一分为二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7.《物权法》明确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整理)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整理)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09年8月下旬出版的《思想的力量——企业家提升领导力的6堂哲学课》,作者将哲学对生活世界的关切,以鲜活生动和轻松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也给那些希望管窥哲学门径的爱好者们搭了一架很好的阶梯。

据此回答1~2题。

1.书中作者之所以重视哲学对生活世界的关切,是因为( )A.关注生活世界的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B.哲学源于生活,并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2.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

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

”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

这是因为( )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自知》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4.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是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②按图索骥③画饼充饥④削足适履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5.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试题含答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试题含答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试题含答案生活与哲学是高二思想政治的重点知识,学生经过试题练习后能够更加深入理解知识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试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试题1、“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如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

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

上述材料说明 (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庄子•外篇•秋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

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B.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3、英国诗人布莱克说:“今天在实践中证明的东西就是过去想象中存在的东西。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②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③实践是纯意识性活动④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兔子是奔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人们认为这是兔子的弱点。

于是,兔子的父母和老师就强制它去游泳。

可耗费大半生也没学会,兔子很疑惑而且非常痛苦。

这个寓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实现主客观的统一,需要条件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人们利益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5、漫画《紧随其后》中管理者的努力于事无补的原因有 ( )①只注意意识的目的性,而忽视其创新性②只注意联系的多样性,而忽视其普遍性③只注意存在对思维的决定性,而忽视思维的相对独立性④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6、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

它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

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人都有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真正的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正统一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科学概括和总结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

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

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

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回答2-3题2、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

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A.懂哲学的人不会犯错误B.哲学智慧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的 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D.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这启示我们A.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B.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聪明C.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4、“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D、哲学就是辩证法5、马克思说:“哲学不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哲学在物质世界之内B.生活处处有哲学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哲学可以给人们带来智慧6、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B、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7、对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8、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生活与哲学试题及答案.doc

生活与哲学试题及答案.doc

淄博六中生活与哲学综合试题(一)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1.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3.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4.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A.实践的观点B.革命的观点C.阶级的观点D.历史的观点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6.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

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7.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8.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含答案)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含答案)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以下哪一项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 宇宙的起源 B. 人类的本质 C.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D. 生命的意义 答案:C 2. 下列哪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A.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 意识决定物质 C. 物质决定意识 D. 意识与物质无关 答案:B 3. 以下哪项是实践的基本形式? A. 生产实践 B. 科学实验 C. 社会实践 D. 所有以上选项 答案:D 4. 以下哪项是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 A. 感觉 B. 知觉 C. 想象 D. 思维 答案:A 5. 以下哪项是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 A. 感觉 B. 知觉 C. 概念 D. 判断 答案:C 6. 以下哪项是真理的绝对性? A. 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B. 真理是绝对的真理 C. 真理是相对的真理 D. 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答案:A 7. 以下哪项是真理的相对性? A. 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B. 真理是绝对的真理 C. 真理是相对的真理 D. 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答案:C 8. 以下哪项是哲学的基本范畴? A. 实践 B. 真理 C. 哲学 D. 价值 答案:A 9. 以下哪项是哲学的核心问题? A. 哲学的起源 B. 哲学的方法 C. 哲学的基本问题 D. 哲学的价值 答案:C 10. 以下哪项是哲学的最高问题? A. 哲学的起源 B. 哲学的方法 C. 哲学的基本问题 D. 哲学的价值 答案:D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与意识何者为本原,即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二是物质与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哲学的基本问题对于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简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实践在认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接触客观世界,从而获得感性认识;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推动认识的发展;最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验证的认识才是正确的。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一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一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一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源”;我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水、木、金、火、土演化而来的。

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A.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B.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C.肯定了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D.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2.18世纪的法国爆发了世界瞩目的启蒙运动,启蒙大师们高举自由、平等、人权和理性的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从而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

这说明A.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C.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哲学革命是法国和德国革命的导火索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减员增效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青春永远不下岗”激励了无数下岗职工,他们纷纷开始第二次创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主要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①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②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③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④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

这说明A.人类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C.必须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6.近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速度加快,沙尘暴次数增多,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人为因素所造成,其中,滥垦、滥牧、滥伐、滥挖、滥用水资源等“五滥”,使得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气候反常,灾害频繁,这种教训告诉我们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人类的活动必定会给自然界造成灾难③事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7.哲学的功能包括:①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②具有“科学之科学”的功能③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④具有帮助人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同志历来是实事求是、科学分析的。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基础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基础检测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基础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小题,共计60分)1.“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

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瑰”C.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科学方法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下列说法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是()A.分子、原子是世界的本原B.水是万物之源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人的生活就是追求物质的满足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细胞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和遗传规律C.18世纪法国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4.“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这句话说明()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C.反映本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第一次实现了()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7.近年来,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

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

”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

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2014年是农历马年,“马上有钱”、“马上有房”等“马上体”迅速在网上走红,成为人们最热门的祝福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级新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政治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A.民间的“实惠”思想 B.《老子》的思想C.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思想 D.《本草纲目》的思想2.2014年6月,随着中高考临近,拜“考试必过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在中学生群体中流行。

心理专家认为,考生这样的行为可以看作一种心理减压方式,但切勿过度迷信。

从世界观角度看,考生的上述做法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3.下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错误..的是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成汉语的过程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相结合,带有本民族的特点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4.近年来,水墨漫画进入寻常百姓视野,人们在欣赏字与画的同时,也品味了幽默和哲理。

右边漫画《心有鱼力就足》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物质和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必要条件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以突破客观条件限制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5.“十一五”规划追求“国富”,“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

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从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从唯物论角度讲,体现了A.坚持联系的观点,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B.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C.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理论创新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6.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例如,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则表达了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意象”反映了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艺术形象的主观创造B.客观事物本身存在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C.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D.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创造性7.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的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如果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显微镜,可以看到泥土里的沙粒。

这一事实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追求真相”越来越成为广大网友的普遍愿望,“上海钓鱼执法”、“南京徐宝宝”等造假事件都因网民的追问被“还原”了事实真相。

这是因为A.真理是客观的B.真理是具体的C.真理是相对的D.真理是有条件的9.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这样说过:“高等教育是一支大乐队,名牌大学是乐队里的大钢琴,但不要只把眼光盯在大钢琴上,大提琴、小提琴都是好乐器。

”这句话从哲学上是要求A.部分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整体 B.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决定整体C.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 D.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10.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千方百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下列选项与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①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②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③牵牛要牵牛鼻子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冬天总会过去,春天总会来的,太阳也总要出来的。

”虽然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只要树立信心,不断努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就一定能解决好。

这说明:①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A.②④ B.①③ C.②③D.①④12.下列与“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A.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 B.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C.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D.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13.“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

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做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 B.做事情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C.做事情要系统优化的方法 D.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4.“在疾病之前,你是健康的;在禁锢之前,你是自由的;在苦难之前,你是幸福的……这很简单。

不幸的是,你总是感觉到前者,回忆到后者。

”这段话经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C.要注重量的积累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5.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④坚持辩证否定观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6.中国画的艺术创造既具有中国独有的意象建构与表达方式,又蕴含独有的中国智慧与哲理。

右图是齐白石的一幅画,画面是两只雏鸡的“今日相争”,看似乎平淡无奇,但却题为“他日相呼”,让观者在错愕之际,恍然有所悟。

对该画意象的认识准确的是①抓主要矛盾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7.“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

”我们可以从这首小诗中领悟到的哲理是①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主次矛盾②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③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 B.②④C.②③D.③④18.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①滴水穿石②物极必反③刻舟求剑④断章取义⑤墨守成规⑥浅尝辄止⑦统筹兼顾⑧固步自封A.①②⑥⑦B.③④⑤⑥⑧C.①③④⑤⑥D.③④⑤⑥⑦19.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坚持为民谋利,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目标。

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①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走群众路线③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④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这表明,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A.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B.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C.必须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D.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

从哲学上看,“刘易斯拐点”主要体现了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B.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22.胡锦涛在接受美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和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事实也证明,中国政治体制是符合国情的,总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这说明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③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新解决中实现的④改革的目的在于消除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进步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③④23.“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公益广告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B.社会文明和哲学发展密不可分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24.“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这话意在说明A.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B.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主观性C.必须积极争取别人帮助 D.个人和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25.20多年来,“活雷锋”郭明义义务献血50多次,帮助困难学生180多人,扶贫救灾用去他一半的工资。

他以助人为乐,以奉献为荣,以献爱心为幸福。

郭明义的事迹表明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③实现人生价值要以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为基础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的尊重和认可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50分)26.一个政党,唯有继往开来,才能充满活力;一面旗帜,唯有与时俱进,才能鲜艳夺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作为一个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党章建设。

”党的十八大代表们认为,党章的一次次修改,折射出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清晰轨迹;党章的一次次完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1)从唯物论和认识论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断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原因。

(8分)材料二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的各方面。

(2)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该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8分)27.水利建设是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

大兴水利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但同时又要谨防兴修水利变成“套取资金”“一哄而上”“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重复建设”等现象。

在水利建设过程中,根据各地区水资源条件和水利化程度差别较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各地域要制定本地区的水利建设规划和实施规划的目标、步骤,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请分析以上论述中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的方法。

(9分)28.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的主流。

我国周边地区形势总体上趋于平稳,同时,我国也面临着复杂的周边环境,例如中日钓鱼岛争端,令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日益严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