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5课《词五首》word导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第25课)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第25课)

黄柏中心学校导学案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执笔:王中于内容:25、《词五首》课型:新授时间:2013年9月25日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赏析词作的好词佳句和抒情言志句,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内涵。

能力目标:1、能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2、利用想象、联想、联系比较等多种方式培养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作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

学习指导:一、给下列加线字词注音斜晖脉脉()白蘋()人不寐()右擎苍()锦帽貂裘()鬓微霜()舴艋舟()麾下炙()二、解释下列加线字词斜晖脉脉()千嶂里()老夫聊发少年狂()千骑卷平冈()会挽雕弓如满月()也拟泛轻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了却君王天下事()三、默写下列词句1、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洲。

2、,衡阳雁去无留意。

3、浊酒一杯家万里,。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报倾城随太守,。

6、会挽雕弓如满月,。

7、,欲语泪先流。

8、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

9、,弓如霹雳弦惊。

10、了却君王天下事,。

四、文学常识填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其中“壮词”的意思是。

五、《词五首》主题思想:1、《望江南》这首词描写了思妇等候丈夫归来时的动人情景,人物、景色、情感跃然纸上。

全词突出一个“独”字,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盼望夫归的妇女形象。

2、《渔家傲—秋思》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萧条景物的描写,通过对作者情怀的抒发,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英雄血性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北宋王朝消极防御政策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3、《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人教版 9上 : 全册学案精品:第25课《词五首》学案

人教版  9上 : 全册学案精品:第25课《词五首》学案

25.《词五首》【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品。

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学习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风格区别,感悟婉约派和豪放派的词风。

【学习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学法导引】本课选录了五首词:温庭筠《望江南》、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武陵春》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课本是按词作者生活年代的先后排列顺序的,这本身没有什么必然合理的逻辑性。

如果以词的风格分类,更适合在学习中整体把握形成认知。

所以在学习本课时,不必按教材给的顺序,可以按词风之豪放与婉约,分成两个部分学习,一是豪放风格的《渔家傲》《江城子》和《破阵子》,一是婉约风格的《望江南》和《武陵春》。

【知识链接】1、重点字注音。

斜晖脉脉( mò)白蘋洲( pín )人不寐( mèi )右擎苍( qíng )锦帽貂裘( qíu )鬓微霜( bìn )舴艋舟(zé měng )麾下炙(huī zhì)2、解释下列加点字。

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

会挽雕弓如满月:定将。

也拟泛轻舟:打算。

五十弦翻塞外声:奏。

马作的卢飞快:像……一样。

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把事情做完。

3、作家作品。

《望江南》作者: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时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人称“花间鼻祖”。

《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武陵春》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4:第25课 词五首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4:第25课 词五首

词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诗词名家及代表作。

诵读本文的五篇诗词。

2.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1.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2.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或者用笔把诗词中的画面画出来,看哪位同学画得最接近于诗词的本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树立一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分析古诗词优美的意境,感悟其中的哲理,从中受到启迪,感受作者的豪迈奔放与婉约细腻,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

2.学习古诗词优美考究的语言。

3.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词中的一些深刻哲理和人生的真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理解前两首并背诵一、导入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三、整体感知《望江南》1.多媒体播放。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4.理解大意。

指一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5.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明确:“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5 课《词五首》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5 课《词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
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学习重点】
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学习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知识链接】
1、李清照(1084-约1151),济南(今属山东)人。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

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品高的文化修养。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5 词五首(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5 词五首(导学案)

25 词五首课题出师表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分析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1.提醒学生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与作品。

(重点)2.让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技巧和方法。

(难点)3.引导学生理解各首诗词的主要内容,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重点)课前预习作者简介温庭筠(约812—866),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太原祁(现在山西祁县)人。

唐代诗人、词人。

在晚唐诗坛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他才思敏捷,是第一个大量运用词这种文学形式进行创作的文人。

他的词词风浓艳香软,注重文采和声情,多用比兴,以景寓情,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力行新法,巩固边防,被誉为“一代名世之臣”,死后谥“文正”。

词作现仅存5首,其中《渔家傲·秋思》写边塞风光,苍凉悲壮,开豪放词风之先河。

现存有《范文正公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属四川)人。

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

卒谥“文忠”。

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散文、诗、词、书、画等成就都很高其词作多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经南宋辛弃疾等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苏辛”豪放词派。

词集有《东坡乐府》。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女词人,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著有《李清照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5课词五首2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5课词五首2

年级九科目语文任课教师韩之聪授课时间9.18 课题25课词五首授课类型新授一、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本课作为本册书中唯一的诗词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领略词的风格差异,掌握古诗词学习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本课共选录了五首词,从词风来看,可分为豪放与婉约两种,我准备授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渔家傲》、《江城子》和《破阵子》,打乱了教材编排顺序,把这三首豪放派词风放在一起来讲是因为按风格分类,便于学生的整体把握和整体认识。

二、学情分析通过近一学年的接触,九年级的学生对于词有一定认识,理解词牌名,知道词分上下两片对词有一定积累。

但对于词风格的分类,词的一般学习方法,特别对于词的赏析没有系统认识。

三、教学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三首词的内容;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3、朗读与背诵。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难点理解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编号:09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学习《渔家傲》二、学习目标1、作者及背景介绍。

2、自主学习,反复朗读,揣摩诗意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4、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导入学习《江城子》1、作者及背景2、自主学习,反复朗读,揣摩诗意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4、体会作者感情三、导入学习《破阵子》1、作者及背景2、自主学习,反复朗读,揣摩诗意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4、体会作者感情四、合作探究(把握三首词的感情异同)。

(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

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2)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六、练习及检见课件测题完成绩优学案25基础积累。

七、作业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词五首》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词五首》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

25 词五首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这五首词。

2、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五首词的内容。

3、把握作者的感情,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重点:1、熟读背诵这五首词。

2、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五首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赏析《望江南》、《武陵春》。

教学过程:一、导入。

词发展到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得更加完美,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

二、赏析《望江南》。

(一)、温庭筠和花间词派:温庭筠(公元812~870?)本名歧,字飞卿,某某祁县人。

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

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入歌楼妓馆。

不为统治者所喜。

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

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

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

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

以后蜀赵承祚(zuò)所编《花间集》而得名。

词在晚唐,受社会风气的感染,渐渐背离了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特色,走上了剪翠裁红、调脂弄粉的歧途,专在女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上下功夫。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作品代表着这种创作倾向。

在温庭筠死后半个世纪,五代西蜀的赵承祚收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

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以韦庄成就最高,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二)、朗读,理解大意。

1、朗读背诵。

本词较短,先背诵再讲解。

2、本词给我们讲了一个很美的故事。

请同学们讲讲。

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word词五首学习目标:1用诗歌的修辞方式,分析诗歌的语言,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

2.充分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学习重点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学习时数:二课时多媒体使用:PPT 、投影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作者,理解《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思想感情,用诗歌的修辞方式,分析诗歌的语言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一、自主预习(建议时间10分钟)1、朗读,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读出感情。

2、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文言字词,查阅相关的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知识。

(一)《望江南》理解思考1、本词虽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

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3、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4、反复吟诵本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化。

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6、由上题推断,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一、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答案:2、时间从早晨到傍晚地点望江楼人物闺中妇人事件盼望归人3、盼望心上人(丈夫)的归来;4、分别的地方5、希望——失望——绝望(肠断)6、肠断白蘋洲7、抒发了女子盼望归人而始终不见的无限惆怅之情。

8、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不能,尽是完的意思,说明女子等待时间之久,能体现她望穿秋水,不见心上人归来的惆怅之情,而境则无法传达出如此丰富的含义互动学习:见上课堂检测:(建议时间5分钟)1、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

你同意吗?请作分析。

2、上片中“,”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快速默写。

答案:2、“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3、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比喻(设问、夸X),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词五首》学案
《望江南》1、选自作者诗词兼工,是,
的重要作家之一,有之称。

2、《望江南》表现了
3、这首词的主人公是什么人?从那句话可以看出?
4、“梳洗罢,独依望江楼”一句中,“独”字说明
这句话另一层的意思是
5、“过尽千帆皆不是”充分体现了
6、“肠断白蘋洲”表现了
《渔家傲秋思》1、作者还学过他的其中的名句是
2、词的上片描写“”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
3、下片,抒发了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明了
5、,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6、,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

7、表现边地荒凉的句子是
8、抒发征人戍守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
《江城子密州出猎》1、作者
2、上片以为主,写了
说明了“卷平冈”极言
下片以为主,写了
3、运用典故的诗句
4、叙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心不已的诗句是
5、表现少年狂气的是
6、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
7、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武陵春》
1、交待了季节特征,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

2、,写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程度。

3、,两个外在行为具体的表达了他内心的浓重哀愁。

4、出奇创意表现愁绪的句子是
5、以泪代语述说不幸的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2、,从形、声两方面写喝酒啖肉的军营生活。

3、描写战斗场面的是,。

4、总束上阙内容的诗
5、抒发作者报国壮志的是,(抒发人生理想)
6、“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