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论各章练习题

合集下载

刑法分论各章练习题

刑法分论各章练习题

刑法分论各章练习题[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犯罪的直接客体B.犯罪对象 C.犯罪的同类客体D.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2.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大多数罪状是。

A.简单罪状B.空白罪状C.叙明罪状D.引证罪状3.下列属于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的是A)。

A.处死刑B.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C.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D.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4.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绝大多数法定刑属于C)。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D.宣告刑5.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规定的罪状属于。

A.引证罪状B.空白罪状C.简单罪状D.叙明罪状6.刑法第151条第4款规定:“犯第1款、第2款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本规定的罪状属于。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 7.在条文中不直接说明某种犯罪的构成特征,而只是指出该罪违反的有关法规的,属于。

A.引证罪状B.空白罪状 C.简单罪状 D.叙明罪状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1.刑法理论将法定刑分为。

A.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B.绝对确定的法定C.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D.绝对不定期刑2.下列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的是。

A.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 B.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C.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D.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三、填空题1.我国刑法典主要由和组成。

2.我国刑法分则的绝大多数条文由和组成。

3.我国刑法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对犯罪进行排列的主要依据是。

4.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法定刑主要是。

5.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罪状主要是。

四、名词解释1.罪状2叙明罪状3引证罪状4空白罪状5法定刑6绝对确定的法定刑7相对确定的法定刑8宣告刑五、简答题1.简要说明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

2.简述我国刑法分则体系建立的主要依据。

刑法1-7章练习题

刑法1-7章练习题

第一章刑法概论第二章一、填空题第三章1.刑法是规定、和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我国刑法制定的法律根据是。

3.我国第一部刑法典是年创制的。

4.我国现行刑法典是年修订的。

5.我国现行刑法典共有条。

二、判断题(对的打R,错的打W)1、刑法的解释按照效力的不同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论理解释。

()2、刑法有自己独立的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范围,其他法律所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刑法则不再调整和保护。

()3如果把拖拉机也解释为破坏交通工具的犯罪对象,那就属于限制解释。

(W )4、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都属于有权解释。

()三、选择题单选题1我国刑法典从总体上分为()。

A.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 B.总则、分则二个部分C.十章 D.五章2.刑法第97条规定:“本法所称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刑法这一条规定属于()A.扩张解释 B.立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司法解释3.刑法在实施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发生歧义,由最高人民法院所做的解释属于()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扩张解释多选题4刑法的渊源(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 B.附属刑法 C.单行刑法 D.刑事诉讼法四、简答题1.简述刑法的法律性质。

2.简述刑法解释的分类。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填空题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和。

2.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期。

”这是刑法的原则的内容。

3.罪刑法定原则包括法定和法定。

二、判断题罪刑法定原则禁止根据行为后施行的法律对行为人定罪处刑,但是行为后的法律有利于行为人的除外。

()★2.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三、单项选择题1.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是():A.从旧兼从轻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罪责自负原则D.以犯罪事实为依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原则2.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刑法学 各章练习题

刑法学      各章练习题

刑法学(练习题)第一编刑法总论第一章刑法概说一、名词解释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空间效力刑法溯及力二、选择题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2.“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的是。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D.罪责自负原则3.我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即刑事管辖权范围)的原则是。

A.属地原则B.属地原则为主,属人原则为辅C.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D.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4.根据属地管辖权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的行为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犯罪的行为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5.下列人员中,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刑法规定的该罪的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受我国刑法管辖。

A.国家公务员B.司法人员C.武装警察部队官兵D.现役军人6.世界各国关于解决刑法溯及力问题的主要原则有。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7.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8.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

A.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B.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刑法处刑比当时的法律轻三、填空题1.刑法具有和两个显著的特点。

2.我国刑法的任务就是运用打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

3.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法律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4.按照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对任何人犯罪,在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的特权。

《刑法分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刑法分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刑法分论》作业参考答案第一——三章答案一、多项选择题1.ADE2.AB3.ABDE4.AB5.ABDE .6.ABC7.CD8.AD 9.ABC 10.ACD 11.ABD 12.AC二、简答题1.刑法总则和分则是什么关系?我国刑法分为两编,第一编是总则,第二编是分则,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一样,都是我国刑法的有机组成部分。

刑法总则规定的是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犯罪概念、犯罪构成、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种类与适用等问题.即犯罪与刑罚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而刑法分则规定的则是具体的罪名、犯罪行为及其处罚的问题,即犯罪与刑罚的特殊问题.没有刑法总则规定的犯罪与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刑法分则的规定就失去了根据,成了无本之木,没有刑法分则关于犯罪与刑罚的具体规定,刑法总则规定的犯罪与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就不能实现。

可见,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2.背叛国家罪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背叛国家罪,是指中国公民勾结外国,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

该罪有以下主要特征,1.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勾结外国或者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3.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中国公民。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5.劫持航空器罪和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区别这两种犯罪?劫持航空器罪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劫持航空器是一种国际恐怖犯罪,不论是中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无国籍人,均可构成。

(2)本罪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劫持或控制航空器的目的。

(3)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行为。

(4)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旅客和航空器的安全。

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2)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实施暴力会危及该航空器的飞行安全,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分论)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分论)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分论部分第一章刑法分论概述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题中相应位置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1.我国刑法分则根据犯罪所侵犯的(),将各种各样的犯罪归纳为十大类。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犯罪对象2.在刑法分则中,凡规定有具体犯罪和刑罚的条文,一般分为()两部分。

A.罪状与法定刑B.罪名与法定刑C.罪状与罪名D.罪名与犯罪构成3.刑法第333条第二款规定:“有前款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依照本法第234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这一规定属于()。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4.刑法第345条规定:“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

这一规定属于()。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5. 根据刑法规定,走私罪从罪名上看属于()。

A 具体罪名 B.类罪名 C.单一罪名 D. 选择性罪名6.我国刑法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犯罪的直接客体 B.犯罪对象C.犯罪的同类客体 D.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7.下列属于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的是()。

A.处死刑 B.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C.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D.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8.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绝大多数法定刑属于()。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D.宣告刑9.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规定的罪状属于()。

A.引证罪状 B.空白罪状C.简单罪状 D.叙明罪状10.刑法第151条第4款规定:“犯第1款、第2款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本规定的罪状属于()。

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 D.空白罪状11.在条文中不直接说明某种犯罪的构成特征,而只是指出该罪违反的有关法规的,属于()。

A.引证罪状 B.空白罪状C.简单罪状 D.叙明罪状三、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你认为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χ。

刑法分论练习题

刑法分论练习题

刑法分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其中的“外国”是指。

A.外国政府B.某国政府或某几国政府C.外国政府、外国政党、外国政治集团D.某个外国人或某几个外国人2、张某多次召集他人秘密商量,意图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分裂,破坏统一的的多民族的国家和民族团结。

但由于其中一人向国家安全机关自首,张某等人未及实施具体的行为,即被抓获。

张某等人的行为属于。

A.分裂国家罪既遂B.分裂国家罪未遂C.背叛国家罪D.煽动分裂国家罪3、甲、乙、丙、丁四人多次密谋推翻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

某日,四人策划成立“自由民主党”反动组织,共同起草了“宣言书”,诬蔑、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号召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宣言书”制作完毕以后,甲、乙、丙、丁四人多次在公共场合进行散发。

四人的行为构成。

A.背叛国家罪B.煽动分裂国家罪C.颠覆国家政权罪D.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4、胡某系我国公民,他在得知李某正在为境外的某个机构窃取我国的某项国防机密时,为李某提供了一笔资金予以帮助。

后李某和胡某均被我国家安全机关抓获。

胡某的行为属于。

A.资敌罪B.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C.间谍罪共犯D.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情报罪共犯5、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构成。

A.资敌罪B.间谍罪C.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D.投敌叛变罪6、李某系国家机关保密室工作人员,为达到出国目的,李某主动将其所保管的国家事务中重大决策的秘密文件提供给境外某机构。

李某1构成:A.间谍罪B.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C.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二、多项选择题1、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从重处罚的犯罪是A.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B.资助危害国家分裂犯罪活动罪C.武装叛乱罪D.间谍罪2、在危害国家安全罪一章中犯罪主体只能是中国公民的犯罪有A.投奔敌营,为敌方效力B.带领人民警察投敌叛变C.勾结外国背叛国家D.资助武装叛乱、暴乱分子4、间谍罪的犯罪主体是A.无国籍人B.中国公民C.境外机构、组织D.外国人5、分裂国家罪的犯罪首要分子可处A.无期徒刑B.死刑C.拘役D.剥夺政治权利E.没收财产6、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A.造谣B.组织、策划C.诽谤D.发表、散布侮辱性言论或文字7、间谍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A.参加间谍组织B.接受间谍组织分配的任务)2C.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D.接受间谍组织代理人分配的任务8、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犯罪手段是A.窃取B.策划、组织C.收买D.刺探、非法提供三、名词解释1.分裂国家罪 .间谍罪3.资敌罪四、简答题1、投敌叛变罪与叛逃罪有什么区别?2、间谍罪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有什么区别?五、案例分析一被告人丰某,男,40岁。

国家司法考试二卷《刑法分论》章节习题5

国家司法考试二卷《刑法分论》章节习题5

国家司法考试二卷《刑法分论》章节习题5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罪中属于贪污贿赂一类罪的有( )。

A.侵占罪B.挪用资金罪C.职务侵占罪D.挪用特定款物罪2.甲、乙两人共同贪污公款5000元,甲分得赃款3000元,乙分得赃款2000元,在共同贪污中,甲是主犯且情节严重,乙是从犯。

在本案中对甲处罚的数额依据是( )。

A.5000元B.3000元C.3000元,但从重处罚3.过失致人死亡罪是一种( )。

A.行为犯B.结果犯C.举动犯D.危险犯4.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的犯罪主体为( )。

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邮电工作人员D.任何公民5.以强制的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构成( )。

A.非法搜查罪B.非法拘禁罪C.强迫职工劳动罪D.侮辱罪6.刘某虚构张甲侮辱妇女的犯罪事实,并在从人中散布,刘某应构成( )。

A.侮辱罪B.诽谤罪C.诬告陷害罪D.报复陷害罪7.侮辱罪与诽谤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

A.犯罪客体不同B.犯罪手段不同C.犯罪主体不同D.犯罪对象不同8.故意伤害致死与间接故意杀人的区别是( )。

A.犯罪的目的不同B.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C.使用的手段不同D.打击的部位不同9.拐卖妇女、儿童过程中导致其死亡的,应当( )。

A. 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B. 以故意杀人罪论处C. 以拐卖妇女儿童罪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D. 数罪并罚10.屠某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后盗窃了5000元人民币,对屠某( )。

A.以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论处B.以盗窃罪论处C.实行数罪并罚D.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11.下列各项中,不是报复陷害罪的直接客体的是( )。

A.公民的控告权B.公民的批评监督权C.公民的隐私权D.公民的申诉权12.甲对乙与自己妻子有奸情心中愤恨,一天,甲在路上碰见乙,恰逢无人,甲以石头砸乙,恰好打中太阳穴,导致乙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

刑法分论习题各章

刑法分论习题各章

刑法分论习题及答案第20章刑法各论概述一、判断题(错)1、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标准是犯罪的一般客体。

(错)2、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该法条罪状属于空白罪状。

(对)3、我国刑法分则对10大类犯罪进行排列的依据主要是以各类犯罪的危害程度大小为序。

(对)4、刑法分则条文的结构由罪状和法定刑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分则规范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依据,主要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B)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犯罪对象2、我国刑法分则规范对犯罪进行排列的依据,主要是(D)A、犯罪主体B、犯罪对象C、同类客体D、各类各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3、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属于(A)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4、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属于(B)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5、我国《刑法》第344条规定:"违反森林法的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属于(D) 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 C、引证罪状 D、空白罪状二、多项选择题1、刑法理论上一般将罪状分为(ACDE )A、简单罪状B、复杂罪状C、叙明罪状D、引证罪状E、空白罪状2、根据各国刑事立法实践和刑法理论,法定刑可以分为( ABC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相对不确定的法定刑3、我国刑法中,采用的法定刑有( AC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相对不确定的法定刑三、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分论各章练习题[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犯罪的直接客体B.犯罪对象 C.犯罪的同类客体D.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2.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大多数罪状是。

A.简单罪状B.空白罪状C.叙明罪状D.引证罪状3.下列属于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的是A)。

A.处死刑B.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C.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D.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4.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绝大多数法定刑属于C)。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D.宣告刑5.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规定的罪状属于。

A.引证罪状B.空白罪状C.简单罪状D.叙明罪状6.刑法第151条第4款规定:“犯第1款、第2款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本规定的罪状属于。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 7.在条文中不直接说明某种犯罪的构成特征,而只是指出该罪违反的有关法规的,属于。

A.引证罪状B.空白罪状 C.简单罪状 D.叙明罪状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1.刑法理论将法定刑分为。

A.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B.绝对确定的法定C.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D.绝对不定期刑2.下列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的是。

A.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 B.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C.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D.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三、填空题1.我国刑法典主要由和组成。

2.我国刑法分则的绝大多数条文由和组成。

3.我国刑法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对犯罪进行排列的主要依据是。

4.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法定刑主要是。

5.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罪状主要是。

四、名词解释1.罪状2叙明罪状3引证罪状4空白罪状5法定刑6绝对确定的法定刑7相对确定的法定刑8宣告刑五、简答题1.简要说明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

2.简述我国刑法分则体系建立的主要依据。

3.简述我国刑法对法定刑的规定。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A.C.D .C.B二、多项选择题1.A B C .A B C D三、填空题1.总则分则2.罪状法定刑3.同类客体对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4.相对确定的法定刑5.叙明罪状四、名词解释1.罪状,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对某种具体犯罪构成特征状况的描述。

2.叙明罪状,是指在条文中对某种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进行较为详细描述的罪状。

3.引证罪状,是指不直接描述某种犯罪的构成特征,而须引用分则的其他条款才能确定该罪构成特征的罪状。

4.空白罪状,是指在分则条文中不对某罪的构成特征进行描述,仅只出该罪违反的有关法规,必须参照该法规才能确定其构成特征的罪状。

5.法定刑,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对某种具体犯罪可以判出的刑种及幅度。

6.绝对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刑法分则条文中对某种犯罪只规定单一的刑种或者固定的刑期的法定刑。

7.相对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刑法分则条文中对某种犯罪规定两个以上的刑种或者虽然只有一个刑种但其期限有一定幅度的法定刑。

8.宣告刑,是指法院对已被确认构成犯罪的人依法判出并宣告的应当执行的刑罚。

五、简答题1.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总则规定的是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是对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的抽象概括;分则规定的是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定刑,是对总则规定的一般原理、原则的具体运用。

2.我国刑法分则体系建立的主要依据是:第一,主要根据犯罪的同类客体把所有犯罪划分为十大类。

第二,十类犯罪基本上是以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的。

第三,每一类犯罪中的各种具体犯罪也基本上是以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按由重及轻的顺序排列的,只是对某些犯罪的排列考虑了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

3.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法定刑绝大多数都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具体表现为以下5种情况:第一,只规定法定刑的最高限度,最低限度由总则的规定确定。

第二,只规定法定刑的最低限度,最高限度由总则的规定确定。

第三,法定刑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都明确加以规定。

第四,规定两种以上主刑,有的还同时规定附加刑,涉及期限的都有明确的幅度。

第五,规定援引性的法定刑,即条、款本身不规定法定刑,而规定所涉及犯罪比照分则某条或款规定的法定刑处罚。

第十三章危害国家安全罪[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危害国家安全罪与其他犯罪区别的关键是。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C.犯罪客体不同 D.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2.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观方面。

A.只能是直接故意 B.只能是故意C.既有故意也有过失D.只能是过失3.背叛国家罪的主体只能是。

A.外国人 B.中国公民C.国家工作人员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背叛国家罪与投敌叛变罪区别的关键是。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C.犯罪客体不同 D.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5.资敌罪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关键区别在于。

A.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 B.犯罪主体不同C.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 D.犯罪客体不同6.我国公民甲得知乙正在为境外某公司收集我国的经济情报,遂向乙提供了一先进的微型摄象机,供乙刺探我国情报使用。

后两人均被抓获。

甲的行为构成。

A.间谍罪 B.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C.资敌罪 D.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7.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构成C)。

A.资敌罪 B.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C.间谍罪 D.投敌叛变罪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所有危害国家安全罪都可以。

A.判处死刑B.并处没收财产C.并处罚金D.并处驱逐出境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罪中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是。

A.间谍罪 B.叛逃罪C.投敌叛变罪D.背叛国家罪2.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罪中不能叛处死刑的罪是。

A.叛逃罪 B.煽动分裂国家罪C.投敌叛变罪D.资敌罪3.间谍罪的行为包括。

A.参加间谍组织 B.接受间谍组织的任务C.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D.接受间谍组织代理人的任务4.资敌罪的行为表现为。

A.为敌人提供武器、弹药 B.为敌人提供军粮C.为敌人提供情报 D.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5.资助下列的构成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A.间谍罪 B.背叛国家罪C.分裂国家罪D.颠覆国家政权罪6.背叛国家罪与分裂国家罪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C.犯罪客体不同 D.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7.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罪中可以判处死刑的罪有。

A.背叛国家罪B.颠覆国家政权罪C.武装叛乱、暴乱罪D.间谍罪8.间谍罪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要区别有。

A.犯罪客体不同 B.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C.犯罪主体不同 D.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三、填空题1.背叛国家罪在客观方面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和。

2.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和,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3.组织、策划、实施、的,构成颠覆国家政权罪。

4.根据刑法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叛逃罪的,从重处罚。

5.以、或者其他方法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构成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四、名词解释1.危害国家安全罪2.背叛国家罪3.投敌叛变4.叛逃罪5.间谍罪6.资敌罪五、简答题1.简要说明叛逃罪与投敌叛变罪的区别。

2.简述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要区别。

3.简述资敌罪与资助危害国安全犯罪活动罪的区别。

六、论述题1.试论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念及其特征。

2.试述我国刑法对危害国家安全罪从严的规定。

七、案例分析题甲系某国家机关的机要员。

为达出国目的,甲千方百计与境外人员拉关系。

在朋友的引见下甲认识了境外某报刊的记者乙。

乙表示可以帮助甲出国,但作为交换条件,甲得给他提供一些“内部消息”。

于是,甲将自己保管的一份国家机密文件复印了一份给乙。

事发后甲被逮捕。

问:甲的行为如何定性?为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B3.B4.D5.A6.B7.C8.B[说明]第6题。

本题之所以选B,原因在于乙是在为境外非间谍机构收集我国情报,其行为不构成间谍罪,而属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甲在明知的情况下为其提供帮助理当构成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共犯。

资敌罪限于战时向敌人提供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限于对几种特定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资助,故都不能选。

二、多项选择题1.B C D2.A B3.A B C D4.A B .B C D .A B D .AB C D .A B C D三、填空题1.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2.叛逃境外在境外叛逃3.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4.掌握国家秘密5.造谣诽谤四、名词解释1.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2.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3.投敌叛变罪,是指中国公民投奔敌方营垒,或者被捕、被俘后投降敌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4.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5.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

6.资敌罪,是指战时向敌人提供武器装备、军用物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五、简答题1.叛逃罪与投敌叛变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犯罪主体不同。

叛逃罪的主体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投敌叛变罪的主体则可以是任何符合犯罪主体条件的我国公民。

第二,客观方面不同。

叛逃罪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投敌叛变罪则表现为投奔敌方营垒,或者在被捕、被俘后投降敌人,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如果行为人叛逃境外又投奔境外敌方营垒的,应当按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定投敌叛变罪,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2.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第一,犯罪客体不同。

前者侵犯的是国家安全;后者侵犯的是国家保密制度。

第二,犯罪主体不同。

前者属于一般主体;后者一般情况下只能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只在个别情况下可以由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

第三,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

前者的行为方式包括窃取、刺探、收买和非法提供,对象包括所有密级的国家秘密、情报;后者的行为方式仅限于泄露,且对象只包括绝密、机密两个密级的国家秘密。

第四,犯罪主观方面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