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氧化应激基本概念讲解

合集下载

氧化应激及其生理学作用

氧化应激及其生理学作用

氧化应激及其生理学作用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是指人体内一些氧化剂(氧自由基、过氧化氢等)超过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清除能力,导致细胞分子氧化损伤、代谢失调等现象的状态。

产生氧化应激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环境污染、放射线、烟草、饮食等因素,同时人体自身的暴露于应激因素下也能引起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起到调控机体代谢和防御损伤的作用,但过量和持续的氧化应激会导致细胞和组织的功能损伤和器官衰竭。

氧化应激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比如心血管疾病、癌症、肺炎、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氧化应激对细胞的影响主要包括蛋白质氧化、脂质过氧化以及核酸氧化等。

蛋白质氧化(Protein oxidation)是指氧化剂能够夺取蛋白质的氢原子,使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蛋白质功能失调。

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是指氧化剂将脂质中的双键氧化成单键和过氧化脂质,导致膜脂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甚至损伤细胞膜。

核酸氧化(DNA oxidation)是指氧化剂作用于DNA分子,导致DNA链断裂和鸟嘌呤、胸腺嘧啶碱基的氧化损伤,进而影响DNA的复制和修复。

细胞内抗氧化防御系统是对抗氧化应激的主要手段,它由多种成分组成,包括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过氧化物酶(Catalase)、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等,以及非酶类如谷胱甘肽(Glutathione)等。

这些成分协同起来,能够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和过氧化物,保护细胞和组织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氧化应激对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影响不同,但总的来说都与细胞损伤、氧气利用程度、代谢失调以及炎症反应有关。

例如,氧化应激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的影响是心脏肌细胞死亡、血管壁Thickness增加、心肌收缩能力下降等;对肺部产生的影响则是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对骨骼系统产生的影响是骨质疏松、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蛋白激酶c 氧化应激-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蛋白激酶c 氧化应激-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蛋白激酶c 氧化应激-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蛋白激酶C (protein kinase C, PKC) 是一类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的调控功能。

它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可以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理过程。

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物质,导致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失调,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细胞损伤和病理变化。

在氧化应激过程中,蛋白激酶C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蛋白激酶C在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与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关系。

首先,我们将介绍蛋白激酶C的定义与功能,包括它作为一种酶的特点和它所参与的信号转导通路。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氧化应激的概念与机制,包括引起氧化应激的活性氧物质及其生成途径。

随后,我们将着重讨论蛋白激酶C在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机制,包括其在细胞内的定位与激活方式等。

此外,我们还将对蛋白激酶C与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蛋白激酶C在氧化应激过程中的异常表达和功能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某些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都与蛋白激酶C的活性失调和氧化应激的增加有关。

最后,我们将总结蛋白激酶C在氧化应激中的作用和意义,并讨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通过对蛋白激酶C氧化应激的深入理解,我们有望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综上所述,本文将全面探讨蛋白激酶C在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联,旨在深化对氧化应激生物学的认识,并为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概述,读者可以通过这一部分对整个文章的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正文部分分为四个章节,分别是蛋白激酶c的定义与功能、氧化应激的概念与机制、蛋白激酶c在氧化应激中的作用以及蛋白激酶c与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2.1 蛋白激酶c的定义与功能部分将介绍蛋白激酶c的基本定义和功能,包括其结构、酶活性以及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氧化应激 新思路 国自然-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氧化应激 新思路 国自然-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氧化应激新思路国自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日益增多的环境压力和生活压力,导致身心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氧化应激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成为了当前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热点研究。

氧化应激是指生物体内外的氧自由基和氧反应产物过量积累,导致细胞发生一系列的不可逆反应,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的综合总称。

氧化应激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与组织机能的维持有着一定的关系,是生物体内氧代谢抵达平衡的一种机制。

然而,当环境中的氧自由基和氧反应产物超过生物体抗氧化能力时,就会导致氧化应激的产生。

氧化应激对细胞、组织和器官产生了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对氧化应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氧化应激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氧化应激已经被证实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和炎症等。

目前,研究氧化应激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的价值。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氧化应激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探讨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治疗策略,为促进人类健康和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相信可以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为解决氧化应激相关问题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前文的研究成果,提出新的思路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氧化应激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首先,概述氧化应激的概念和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其次,明确文章的目的,即通过新思路探索和解决氧化应激相关的问题。

最后,总结引言部分,为接下来的正文做铺垫。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要点进行讨论。

第一个要点将详细介绍氧化应激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包括氧化应激的定义、生成机制以及对细胞和生物体的影响等内容。

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和应用

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和应用

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和应用细胞凋亡是正常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重要的保护机制,它能清除异常、老化以及受到损害的细胞,维持整个有机体的稳定性。

而氧化应激则是由于细胞内氧自由基及其它具有氧化作用的活性物质过量积累引发的一种细胞损伤的生理状态。

在细胞发生损伤的时候,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往往伴随而来。

本文将从分子机制和应用两个方面,来探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相关问题。

一、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1、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过量氧自由基以及其他具有氧化作用的活性物质,这些物质能够损伤膜脂质、蛋白质、DNA等重要的生物分子,从而导致细胞发生损伤,甚至死亡。

氧化应激的损伤机制可以归结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氧自由基的生成和积累;第二步是氧自由基和其他分子的反应生成一系列有害的氧化产物;最后一步是氧自由基和氧化产物作用于膜脂质、蛋白质和DNA等重要分子,导致细胞功能紊乱和死亡。

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细胞凋亡又叫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高度有序、程序性死亡过程。

细胞凋亡通常发生在生长发育、生理调节、组织修复和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理和病理状态下。

细胞凋亡过程中,一系列的蛋白质激活及其后续反应被激活,分为三个关键阶段:先是启动阶段,细胞启动凋亡程序并调节调控基因;第二个是执行阶段,包括Caspase激活、核糖体解体等一系列步骤;最后是结束阶段,包括核染色质断裂、DNA断裂、细胞质膜崩解等,这些反应组合起来实现了细胞凋亡整个过程。

二、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应用1、氧化应激的应用氧化应激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氧化应激已被证实在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氧化应激在治疗癌症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与癌症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如果能够有效地调控氧化应激,就有望用于癌症的治疗。

此外,氧化应激也在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各个领域有广泛应用。

氧化应激定义

氧化应激定义

氧化应激定义
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

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机体内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抗氧化系统不足时,就会发生氧化应激。

自由基是具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原子,它们非常活跃并能与其他分子发生反应。

在正常情况下,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处于平衡状态,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暴露于环境污染、紫外线辐射、吸烟、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等,自由基的产生会增加,超过了机体的清除能力。

氧化应激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炎症性疾病等。

它可以导致细胞损伤、蛋白质变性、DNA 损伤和脂质过氧化等,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和代谢。

为了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负面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抗氧化剂的摄入(如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减少压力等)、避免有害环境因素的暴露等。

全面认识氧化应激的作用

全面认识氧化应激的作用

全面认识氧化应激的作用第一篇:全面认识氧化应激的作用全面认识氧化应激的作用氧化应激(Oxidation Stress, OS)是1990年美国RS.Sohal提出的一种病生理概念。

它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有害刺激的条件下,体内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eactive Ntrogen Species,RNS)所引起的细胞和组织的生理和病理反应。

ROS有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和过氧化氢(H2O2)等等;RNS有一氧化氮(NO)、二氧化碳(CO2)和过氧亚硝酸盐(.ONOO-)等等。

由于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氧化或损伤DNA、蛋白质和脂质,可诱发基因的突变、蛋白质变性和脂质过氧化,被认为是人体衰老和各种重要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老年痴呆)、糖尿病------最主要的危险因子,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现在社会上“抗氧化”的保健品满天飞,食品、饮料、美容-----都要贴上“抗氧化”的标签。

“氧化”和“抗氧化”成为一种时尚。

将ROS和氧化应激看为人类健康的洪水猛兽,大有人人喊打的剿灭之势!非也!生物氧化,氧化还原反应是人体最基本的生化反应,氧化应激亦是人体一种最基本的保护机制。

在我们体内,每一个细胞一天要产生2.5X1011个分子的ROS,人体内每天可产生40X1021个分子的自由基。

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和传递为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帮助我们消灭细菌和病原体,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垃圾”。

它们还是我们体内多种代谢和信号通路的启动者和调节者,如JNK/SAPK、P38MAPK、IKK/NF-KB、P13K、Akt、CD40/CD40L、PKC等;激活和调控各种转录因子,如AP-1、Nrf2、NF-KB、p53、ATF-1、HIF、HSP、SIFT-1、MST/FOXO等,影响体内各种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参与体内炎症、免疫、生殖、发育、代谢、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再生、修复------各种重要生命过程的调节,为我们提供进化的基础,生存的空间和净化的环境,促进和维护细胞、组织和机体的新陈代谢、维护和保证正常生命活动。

细胞氧化应激基本概念

细胞氧化应激基本概念

1、细胞氧化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的能量约有95%是来自于线粒体,其来源是将细胞内的供能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排出CO2和H2O,这一过程称之为细胞氧化(cellular oxidation),又称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

其基本步骤有:糖酵乙酰辅酶A(CoA)的形成、进行三羧酸循环及电子传递和化学渗透偶联磷酸化作用。

酶能使细胞的氧化过程在此比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并释放出仅仅使细胞能够扑获和储存的能量。

这个受生物学控制的氧化结果起初就和简单的燃烧现象一样:复杂的分子被降解为水,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

这个过程中一些经过交换的电子永久地逃离细胞的呼吸或从呼吸中心遗漏掉并同周围的氧分子相互作用,产生有毒性氧分子—自由基。

在细胞呼吸的过程中,估计有2-5%的电子转化为过氧化物分子和其他类型的氧化自由基,自由基的持续增加就对机体组织造成大量的氧化压力。

自由基被认为与大约60种(而且至少是60种)疾病的发生有关,科学有证据证实,抗氧化剂能停止甚至逆转(在某些疾病中)由于自由基所导致的损伤。

自由基与机体细胞发生作用后,给机体留下了毁灭性的灾难。

在细胞膜上留下了许多微笑的孔洞,使细胞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破坏了细胞的蛋白和脂类分子。

一旦我们机体细胞内有足够的抗氧化剂储备,我们就能将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程度降到最低。

2、OS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

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指机体在内外环境有害刺激的条件下,体内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eactive Ntrogen Species,RNS)所引起的细胞和组织的生理和病理反应。

ROS有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和过氧化氢(H2O2)等等;RNS有一氧化氮(NO)、二氧化碳(CO2)和过氧亚硝酸盐(.ONOO-)等等。

细胞应激的名词解释

细胞应激的名词解释

细胞应激的名词解释细胞应激是指在细胞内部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对这些变化做出的一系列适应性的反应。

在生物体中,细胞是组成组织和器官的基本单位,其能够感知并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至关重要。

细胞应激是细胞适应与保护自身的一种机制,它有助于细胞在复杂的环境中存活下来,同时还能维护整个生物体的稳态。

细胞应激的机制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方面。

内源性因素包括细胞内部的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等变化,外源性因素则涉及细胞周围的化学物质、温度、压力等物理因素。

无论是内源性还是外源性因素,细胞都会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和调节机制来应对应激刺激,并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一种常见的细胞应激机制是通过调节氧化还原反应来抵御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产生的活性氧物质过多,超过了自身清除能力所引起的一种应激状态。

活性氧物质,如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一氧化氮等,具有较高的活性,会损伤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结构,导致细胞功能受损。

为了应对氧化应激,细胞内部有一套复杂的氧化还原系统,包括谷胱甘肽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酶的参与,能够清除自由基物质,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保护细胞的正常功能。

除了氧化应激,细胞还能通过热应激来适应环境变化。

当细胞受到较高温度的刺激时,会诱导热应激蛋白的合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热应激蛋白主要有热休克蛋白(HSP)家族成员,它们可以通过促进蛋白质折叠、降解和转运等方式来维持细胞中蛋白质的稳定性和正常功能。

除了以上两种应激机制,细胞还有很多其他的适应性反应。

例如,当细胞受到外界化学物质的刺激时,会发生细胞毒性应激反应,包括增加药物代谢酶活性、调节细胞凋亡等。

此外,细胞还能通过DNA损伤修复、免疫应答等方式来应对损伤和感染等应激情况。

细胞应激是生物体生存和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机制。

它使细胞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生命活力和功能稳定性。

了解细胞应激的机制和调节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评估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细胞氧化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的能量约有95%是来自于线粒体,其来源是将细胞内的供能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排出CO2和H2O,这一过程称之为细胞氧化(cellular oxidation),又称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

其基本步骤有:糖酵乙酰辅酶A(CoA)的形成、进行三羧酸循环及电子传递和化学渗透偶联磷酸化作用。

酶能使细胞的氧化过程在此比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并释放出仅仅使细胞能够扑获和储存的能量。

这个受生物学控制的氧化结果起初就和简单的燃烧现象一样:复杂的分子被降解为水,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

这个过程中一些经过交换的电子永久地逃离细胞的呼吸或从呼吸中心遗漏掉并同周围的氧分子相互作用,产生有毒性氧分子—自由基。

在细胞呼吸的过程中,估计有2-5%的电子转化为过氧化物分子和其他类型的氧化自由基,自由基的持续增加就对机体组织造成大量的氧化压力。

自由基被认为与大约60种(而且至少是60种)疾病的发生有关,科学有证据证实,抗氧化剂能停止甚至逆转(在某些疾病中)由于自由基所导致的损伤。

自由基与机体细胞发生作用后,给机体留下了毁灭性的灾难。

在细胞膜上留下了许多微笑的孔洞,使细胞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破坏了细胞的蛋白和脂类分子。

一旦我们机体细胞内有足够的抗氧化剂储备,我们就能将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程度降到最低。

2、OS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

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指机体在内外环境有害刺激的条件下,体内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eactive Ntrogen Species,RNS)所引起的细胞和组织的生理和病理反应。

ROS有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和过氧化氢(H2O2)等等;RNS有一氧化氮(NO)、二氧化碳(CO2)和过氧亚硝酸盐(.ONOO-)等等。

由于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氧化或损伤DNA、蛋白质和脂质,可诱发基因的突变、蛋白质变性和脂质过氧化,被认为是人体衰老和各种重要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老年痴呆)、糖尿病-最重要的危氧化应激和抗氧化不单纯是一种生化反应,它更有着极其复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包括膜氧化、线粒体代谢、内质网应激、核的重构、DNA损伤修复、基因转录表达、泛素和泛素化、自吞和溶酶体、细胞外基质、信号传递、蛋白折叠等多重的细胞和分子改变。

3、ROS需氧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活性氧簇(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包括:O2 -·、H2O2 及HO2·、·OH 等。

4、细胞凋亡细胞凋亡(apoptosis )是维持正常组织形态和一定功能的主动自杀过程,是在基因控制下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细胞死亡,故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PCD )5、SOD超氧化物歧化酶Orgotein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别名肝蛋白、奥谷蛋白,简称:SOD。

SOD成的损害,并及时修复受损细胞,复原因自由基造成的对细胞伤害。

6、P53因编码一种分子质量为53 kDa的蛋白质而得名,是一种抗癌基因。

其表达产物为基因调节蛋白(P53蛋白),当DNA受到损伤时表达产物急剧增加,可抑制细胞周期进一步运转。

一旦p53基因发生突变,P53蛋白失活,细胞分裂失去节制,发生癌变,人类癌症中约有一半是由于该基因发生突变失活。

7、MTT四甲基偶氮唑盐,MTT主要有两个用途1.药物(也包括其他处理方式如放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细胞毒性的测定;2.细胞增殖及细胞活性测定。

检测原理为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瓒(Formazan)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

二甲基亚砜(DMSO)能溶解细胞中的甲瓒,用酶标仪在490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在一定细胞数范围内,MTT结晶形成的量与细胞数成正比。

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值(OD值),来判断活细胞数量,OD值越大,细胞活性越强(如果是测药物毒性,则表示药物毒性越小)。

8、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抗氧化能力黄嘌呤氧化酶催化黄嘌呤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后者氧化羟胺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对氨基苯磺酸与甲萘胺作用下呈现紫红色,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度。

当被测样品中含SOD时,则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专一性抑止作用,使可形成的亚硝酸盐减少,比色时测定管的吸光度值低于空白管的吸光度值,通过公式计算可求出被测样品中SOD 的活力。

9、信号通路当细胞里要发生某种反应时,信号从细胞外到细胞内传递了一种信息,细胞要根据这种信息来做出反应的现象,叫做信号通路。

信号通路分为两类:一是当信号分子是胆固醇等脂质时,它们可以轻易穿过细胞膜,在细胞质内与目的受体相结合;一是当信号分子是多肽时,它们只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等受体结合,这些受体大都是跨膜蛋白,通过构象变化,将信号从膜外domain传到膜内的domain,然后再与下一级别受体作用,通过磷酸化等修饰化激活下一级别通路。

信号通路(signal pathway)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72年,不过那时被称为信号转换(signal transmission)。

1980年,M. Rodbell在一篇综述中提到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此后这个概念就被广泛使用了[4]。

信号通路是指能将细胞外的分子信号经细胞膜传入细胞内发挥效应的一系列酶促反应通路。

这些细胞外的分子信号(称为配体,ligand)包括激素、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神经递质以及其它小分子化合物等。

当配体特异性地结合到细胞膜或细胞内的受体(receptor)后,在细胞内的信号又是如何传递的呢?细胞内各种不同的生化反应途径都是由一系列不同的蛋白组成的,执行着不同的生理生化功能。

各个信号通路中上游蛋白对下游蛋白活性的调节(包括激活或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添加或去除磷酸基团,从而改变下游蛋白的立体构象完成的。

所以,构成信号通路的主要成员是蛋白激酶和磷酸酶,它们能够快速改变和恢复下游蛋白的构象。

从细胞受体接收外界信号到最后做出综合性应答,不仅是一个信号转导过程,更重要的是将外界信号进行逐步放大的过程。

受体蛋白将细胞外信号转变为细胞内信号,经信号级联放大、分散和调节,最终产生一系列综合性的细胞应答,包括下游基因表达的调节、细胞内酶活性的变化、细胞骨架构型和DNA合成的改变等(如图3)。

这些变化并非都是由一种信号引起的,也可以通过几种信号的不同组合产生不同的反应.10、细胞因子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

细胞因子是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剂诱导多种细胞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血细胞生成、细胞生长以及损伤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

细胞因子可被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

众多细胞因子在体内通过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等方式发挥作用,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协同性等多种生理特性,形成了十分复杂的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参与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种类不同分类细胞因子1.淋巴因子(lymphokine) 于命名,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

重要的淋巴因子有IL-2、IL-3、IL-4、IL-5、IL-6、IL-9、IL-10、IL-12、IL-13、IL-14、IFN-γ、TNF-β、GM-CSF和神经白细胞素等。

2.单核因子(monokine)主要由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如IL-1、IL-6、IL-8、TNF-α、G-CSF和M-CSF 等。

3.非淋巴细胞、非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由骨髓和胸腺中的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产生,如EPO、IL-7、IL-11、SCF、内皮细胞源性IL-8和IFN-β等。

(二)根据细胞因子主要的功能不同分类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 1979年开始命名。

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其它非单个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细胞间相互作用、免疫调节、造血以及炎症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凡命名的白细胞介素的cDNA基因克隆和表达均已成功,已报道有三十余种(IL-1―IL-35)。

2.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根据不同细胞因子刺激造血干细胞或分化不同阶段的造血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不同的细胞集落,分别命名为G(粒细胞)-CSF、M(巨噬细胞)-CSF、GM(粒细胞、巨噬细胞)-CSF、Multi(多重)-CSF(IL-3)、SCF、EPO等。

不同CSF不仅可刺激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增殖的分化,还可促进成熟细胞的功能。

3.干扰素(interferon, IFN) 1957年发现的细胞因子,最初发现某一种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物质可干扰另一种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因此而得名。

根据干扰素产生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IFN-α、IFN-β和IFN-γ,他们分别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活化T细胞所产生。

各种不同的IFN生物学活性基本相同,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4.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最初发现这种物质能造成肿瘤组织坏死而得名。

根据其产生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TNF-α和TNF-β两类,前者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后者由活化T细胞产生,又名淋巴毒素(lymphotoxin, LT)。

两类TNF基本的生物学活性相似,除具有杀伤肿瘤细胞外,还有免疫调节、参与发热和炎症的发生。

大剂量TNF-α可引起恶液质,因而TNF-α又称恶液质素(cachectin)。

5.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family, TGF-β family) 由多种细胞产生,主要包括TGF-β1、TGF-β2、TGF-β3、TGFβ1β2以及骨形成蛋白(BMP)等。

6.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如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IGF-Ⅱ、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神经生长因子(NGF)、抑瘤素M(OSM)、血小板衍生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