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2018年秋季《自然地理学(二)》期末考核标准答案
东师大学自然地理学(一)18秋在线作业2-2答案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一)18秋在线作业2-2
作业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0题,30分
1、崩塌形成的堆积物是()
A倒石堆
B坡积裙
C坡积物
D石河
【答案】本题选择:A
2、下列地貌形态哪一种是地表河流袭夺的地貌表现()
A冲沟
B风口
C盲谷
DU形谷
【答案】本题选择:B
3、我国一般规定()坡为农业耕作上限
A5°
B10°
C15°
D25°
【答案】本题选择:D
4、石海属于()
A重力地貌
B冻土地貌
C风沙地貌
D喀斯特地貌
【答案】本题选择:B
5、海面与海面之下热量的交换方式是()
A辐射
B对流
C传导
D乱流
【答案】本题选择:C
6、属于冰蚀地貌的是()
A蛇形丘
B冰斗
C终碛堤
D鼓丘
【答案】本题选择:B
7、当外海的波浪进入深度小于()波长的浅水区时,波浪开始变形A1/2
B1倍
C2倍
D4倍。
自然地理学(二) 练习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二)练习题一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水量平衡: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2.潜水:饱水带中自地表向下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3.径流模数:径流模数M是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的比值。
对Q赋予的意义不同,如洪峰流量、多年平均流量等。
4.硅铝铁率:土体或粘粒部分的SiO2/R2O3分子比值,5.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上吸附离子可以与液相介质中带有同种电荷的离子进行交换的作用,称为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湖盆有( C 风成湖)。
2、蓄满产流主要决定于(D降雨量)大小。
3、赤道流、大洋流、极地流及沿岸流是按照( A 洋流流经的地理位置)特征分类的。
4、毛管水属于地下水中的( D 包气带水)。
5、在水库正常运用情况下,当发生设计洪水时,水库允许达到的最高水位(与防洪库容),称为( B 正常高水位)。
6、海水的密度与温度、盐度的关系是( C盐度高密度大 )。
7、砂质土温度易变的原因之一是( C热容量小)。
8、pH(KCl)表示的酸度是( C代换性酸度)。
9、卡庆斯基把物理性砂粒与物理性粘粒的分界定为( B、0.01 )毫米。
10、在农业土壤中,最好的耕层土壤结构是( C团粒状结构)。
11、被土壤固体颗粒表面的分子引力所吸持的水分称为( C吸湿水)。
12、由土壤胶体借表面能从溶液中吸附和保持离子态物质的作用称为( D物理化学吸收作用)。
13、依据气候特征,荒漠土壤中的次生粘土矿物应该以( C水化云母)为主。
14、土壤溶液中含有( C Na2CO3)时,最容易使土壤碱化。
15、土壤中发生硝化作用的条件是( B通气良好)。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水循环的实质是什么?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
东北师范大学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试卷一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平亢地2. 水迁移元素3. 自然区4. 地球表层5. 自然地理区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和()。
2.地球表层的界限是上至(),下至()。
3.()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
4.()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A.大气 B.岩石地形复合体 C.水分 D.有机界2.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A.太阳能 B.生物能 C.水能 D.风能3.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A.自然区 B.限区 C.相 D.地方4.当一个系统对周围环境输出过多的能量和物质,从而使系统因满足不了最低需求而使系统受损,这种损伤功能类型称之为()A.进料过多 B.泄漏 C.进料不足 D.阻塞5.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包括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下列那种不是对地带性单位的划分?()A.自然带 B.自然亚地带 C.自然地区 D.自然地带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水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有何作用?2. 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3.地球表层整体性的表现形式。
五、论述题(共30分)黑土退化原因分析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 平亢地:排水良好,既没有强烈的侵蚀,也没有明显的堆积,土壤颗粒粗细适中,地下水埋深较深,不影响土壤发育。
该地段的地方气候可代表当地的大气候;有良好的养分平衡量条件。
2. 水迁移元素:以简单的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通过水圈进行迁移的元素。
3. 自然区:是在发生上相同又能表现自然地带特征的区域。
在它的范围内可观察到地质构造、地形形态、地表水和地下水、地方气候、土壤类型、生物群落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组成的综合体有规律地典型地重复出现。
4. 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教学论期末考试通过必备真题库及答案5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一答案一、简答题1. 简述“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价值追求。
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地理学科在解释周围环境、不同尺度区域等各种自然特征与人文现象的独特作用;初步学会选择与评价空间位置,能够理解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形成对自然的人文关怀;初步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形成学习地理的兴趣。
2. 地名教学的基本步骤。
教师指图提出地名;教师指导学生查找地名;教师正确书写地名;教师领读地名;教师指出地名的含义或有关特征;学生在地图册上填出地名。
3.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应达到的基本目标。
①熟悉不同地理位置类型的观察与描述方法。
②能运用地图来反映地表事物与其外在的具有经济意义的物质要素和环境(如铁路、港口、交通枢纽、城市、自然资源产地等)的空间关系。
③能借助地图并用语言或略图表达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
④能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位置的影响,并能结合区域位置推断出该区域自然要素、现象、原因。
⑤能简要分析评价地理位置的优劣。
4. 简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要点。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地理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等;科学精神与态度:评价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中是否精确、严谨,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评价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等。
5.等温线判读的基本方法。
①按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明一地气温差异的趋势及影响因素;②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分析同纬度两地气温的高低;③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状况,分析一地气温垂直于等温线方向的变化程度;④分析一地的等温线是否闭合,如果闭合可以由此判断一地是寒冷中心还是炎热中心;⑤根据重要等温线通过的地区,分析一地气温状况,作冷热的性质判断。
⑥根据临线间温度间距的大小,可以判断等温线实际代表区域范围的大小及地势特征6. 简述“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价值追求。
东师15春《自然地理学(二)》期末作业考核

东师15春《自然地理学(二)》期末作业考核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水量平衡
2、潜水
3、土壤新生体
4、硅铝铁率
5、生态系统多样性
6、生态幅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水循环的实质是什么?
2、试述大洋表层环流模式。
3、简述土壤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4、土壤矿物质的转化有何规律性?
5、生物群落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6、为什么岛屿生物灭绝速度比大陆快?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土壤吸收性能产生的机理。
2、试述世界陆地生物群的水平分布规律性(以欧亚大陆为例)。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反映某一地区的气候干湿状况,通常用湿润系数k= P / E来表示,式中P 为,E为。
2、自由大气中的空气作曲线运动时,作用于空气的三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这三力是指、和惯性离心力。
3、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主要层次: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多样性。
4、根据降水的形成原因可分为雨、雨、锋面雨和台风雨四种。
5、要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与过饱和,一是,二是。
6、在北半球低气压中心为气旋,气流时针旋转向中心辐合,气流上升,多天气。
7、潮汐类型可以分为半日潮、全日潮和三种类型。
我国渤、黄、东海以及不规则半日潮为主。
8、一般来说,北半球大陆上,月平均温度最高的月份是月份;海洋上月平均温度最高的月份在月份。
9、对策者采用提高增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取得生存的种群生态适应对策,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竞争力弱,但一般具有很强的能力。
10、山谷风盛行时,白天风从,晚上风
从。
1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为,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为。
12、自由大气的空气水平运动分和两种,是与实际大气风相似的一种达到暂时平衡的风。
13、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主要层次:多样性、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4、根据降水的形成原因可分为对流雨、地形雨、雨和
雨四种。
15、反映某一地区的气候干湿状况,通常用辐射干燥指数k= R / (L·r)来表示,式中R为,L为。
16、水循环的基本动力是与,以及在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移。
17、海陆风盛行时,白天风从,晚上风
从。
自然地理学考试题参考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2006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试卷一)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16分)1、节理:断裂变形,岩石虽然裂开但没有明显位移。
2、转换断层:具平移剪切断层性质,但与平移断层不同,后者在全断层线上均有相对运动。
但转换断层只在错开的两个洋中脊之间有相对运动;在洋中脊外侧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均相同,断层线并无活动特征。
b5E2RGbCAP3、相对湿度:大气中的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数,即大气中的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压E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通常用百分数表示:p1EanqFDPw4、梯度风:自由大气中的空气作曲线运动时,作用于空气的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DXDiTa9E3d5、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水量。
单位升/秒•千M2,。
6、河漫滩:平水期不被淹没、洪水期可能被淹没的平坦的谷底部分。
具有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
7、土壤肥力: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和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
RTCrpUDGiT8、生态平衡:当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和稳定阶段时,生物与环境和生物与生物之间达到互相高度适应。
种群结构和数量比例之间出现持久、不明显的变动,生产、消费和分解之间,即物质和能量的输出和输出之间接近于平衡,结构与功能之间相互适应和协调,信息的控制自如,且传递畅通,这种状况称作生态平衡。
5PCzVD7Hx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1、古登堡面2、石英玻璃光泽3、砂岩页岩石灰岩4、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5、吸引、散射和反射反射6、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有凝结核7、极地大陆气团热带海洋气团8、流域降雨、流域蓄渗、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9、海面的蒸发和降水10、回转流往复流11、自由波强制波12、石钟乳石笋石柱13、塬梁峁 14、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15、界、门、纲、目、科、属、种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30分)1.何谓大气逆辐射?其作用和产生的原因如何?答:大气吸收了来自地面和太阳的辐射之后,又依据本身温度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发射辐射,其中一部分外逸到宇宙空间,一部分向下投向地面。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二)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36722--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二)期末备考题库36722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单选题:(1)鲸与藤壶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B.偏利共生C.原始合作D.附生正确答案:D(2)光照强度减弱时植物光合作用下降,可依靠()浓度的增加得到补偿。
A.CO<span style="font-size: 13.3333px;"><sub>2</sub></span>B.O<sub>2</sub>C.N<sub>2</sub>D.CO正确答案:A(3)被土壤固体颗粒表面的分子引力所吸持的水分称为( )。
A.毛管水B.结晶水C.吸湿水D.重力水正确答案:C(4)海水的密度与温度、盐度的关系是()。
A.温度高则密度大B.温度低则密度小C.盐度高则密度大D.盐度低则密度大正确答案:C(5)以水分为主导,将陆生植物划分的生态类型是()。
A.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B.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C.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荫性植物D.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正确答案:B(6)沼泽土中分解有机质的微生物主要是( )。
A.好气细菌B.厌氧细菌C.放线菌D.藻类正确答案:B(7)海绵以软体动物为掩蔽所,二者的关系属于()。
A.寄生B.原始合作C.偏利共生D.互利共生正确答案:C(8)白蚁与鞭毛虫之间的关系是()。
A.原始合作B.偏利共生C.互利共生D.种间竞争正确答案:C(9)灰化土中分解有机质的微生物主要是( )。
A.细菌B.真菌C.放线菌D.藻类正确答案:B(10)由土壤颗粒表面能从溶液中吸附和保持分子子态物质的作用称为( )。
A.机械吸收作用B.物理吸收作用C.化学吸收作用D.物理化学吸收作用正确答案:B(11)毛管水属于地下水中的是()。
A.饱和带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自然地理学(二)》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水量平衡
答:水循环的数量表示在给定任意尺度的时域空间中,水的运动(包括相变)有连续性,在数量上保持着收支平衡。
平衡的基本原理是质量守恒定律。
水量平衡是水文现象和水文过程分析研究的基础,也是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计算及评价的依据。
2、潜水
答:指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3、土壤新生体
答:是指土壤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物质(物质重新淋溶淀积的生成物)。
根据新生体的性质和形状可判断出土壤类型、发育过程及历史演变特征。
新生体包括化学起源的和生物起源的两种。
4、硅铝铁率
答:又有“Saf值”的别称。
土壤黏粒中的氧化硅与氧化铝、氧化铁的莫耳比率。
以SiO2/(Al2o3+Fe2O3)或SiO2/R2O3表示。
5、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的是一个地区的生态多样化程度。
它区别于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的是物种的种类而不是生态系统。
而生态系统多样性涵盖的是在生物圈之内现存的各种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也就是在不同物理大背景中发生的各种不同的生物生态进程。
6、生态幅度
答:一种植物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能力为其“生态幅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种生物会变化以适应环境,产生不同的“生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