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温度裂缝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施工中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高 强 混 凝 土 水 泥 的强 度 等 级 和 水 泥 用 量 相对 较 高 ,开 裂
现 象 比较 普 遍 。 因 此 , 强 混 凝 土不 一 定 是 高 性 能 混 凝 土 , 高 而 高性 能 混凝 土 因 具 有 较 高 的体 积 稳 定 性 ,收缩 变形 较 小 而 使 抗 裂 性 能 大 大 提 高 ,同时 高强 混 凝 土 必 须 采用 高效 减 水 剂 和 超 细 活 性 掺 和 料作 为 混凝 土的 第 五 和 第六 部分 ,来 提 高 混 凝
定 加 冰量 。实 际 工作 中 , . 因冰 块 破 碎 工 作 量较 大 , 径 也 很 难 粒 控 制 ,加入 冰 块后 还需 延 长 拌 和 时 问 ,降 低 了混 凝 土 浇 筑 速
度 , 克 服 该 问题 , 际 工 作 中多 采 用 拌 和水 降 温 的 方 法 , 为 实 即
骨料 反 应 、 地基 冻胀 等 原 因 引 起 。
一
料 内部 温 度 及 细骨 料 内部 温度 的降 温 效 果 比较 明显 。
2加 冰 降 温 .
在 混凝 土 浇筑 前 购 人 冰块 ,砸 成 粒 径 约 3厘 米 的 小 块 加
、
控 制 干 缩裂 缝
人 砼 生料 中 , 分 拌 合后 测 量 出机 口温 度 , 据 出机 口温 度 确 充 根
不 同水 泥 , 凝 土 收缩 也 不 同 , 收 缩 值 大 小 排 序 : 渣 混 按 矿 水 泥> 通 水 泥 > 普 粉煤 灰 水 泥 。
3 降低 混 凝 土 周 围 约束 .
热较大。 测量, 经 一般 在 浇 筑 后 2 时 左 右 , 4小 内部 温 度 即达 到
混凝土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水分蒸发引起体积收缩:混凝土中的水分在硬化过程中会逐渐蒸发,水分的蒸发会导致混凝土体积收缩,从而引起干缩裂缝的产生。
2.混凝土孔隙结构变化:混凝土中存在大量的孔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孔隙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体积产生缩小,进而形成干缩裂缝。
3.温度变化引起体积变化:混凝土中的水分在蒸发过程中不仅会引起体积收缩,同时也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会使混凝土产生膨胀或收缩,进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为了防止混凝土干缩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控制混凝土中的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用量与水泥用量之比。
适当控制水灰比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性,降低干缩裂缝的产生。
2.使用膨胀剂或缩微剂:添加适量的膨胀剂或缩微剂可以改变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减轻混凝土的干缩性,从而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
3.执行正确的养护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养护。
养护措施包括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避免混凝土过快干燥,以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
4.选择适当的施工时间: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气温和湿度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避免在高温和低湿的环境下施工,以减少混凝土的干缩性。
5.加强混凝土的配筋:适当加强混凝土的配筋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从而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
总的来说,混凝土干缩裂缝的产生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引起的体积收缩所致。
为了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控制水灰比、使用膨胀剂或缩微剂、执行正确的养护措施、选择适当的施工时间和加强混凝土的配筋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发生。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1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1 原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组成。
混凝土所采用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1.2 砂石含泥量超过规定,不仅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还会使混凝土干燥时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
砂石的级配差,或砂颗粒过细,用这种材料拌制的混凝土常造成侧面裂缝。
碱骨料反应。
骨料中含有泥性硅化物质与碱性物质相遇,水、硅反应会生成膨胀的胶质,吸水后造成局部膨胀和拉应力,则构件产生爆裂状裂缝,在潮湿地方较为多见。
1.3 拌和用水及外加剂拌和用水或外加剂中氯化物等杂质含量较高时对钢筋锈蚀有较大影响。
采用海水或含碱泉水拌制混凝土,或采用含碱的外加剂,可能对碱骨料反应有影响。
1.4 施工违反操作规程常见因素有搅拌、运输时间过长;振捣不良;浇筑速度过快;塑性混凝土下沉;施工缝接茬处理不好;初期养护不当,早期受冻;钢筋骨架构造不当(主箍筋配置、主箍筋间距、主筋搭焊接锚固、辅筋和预埋件问题等);乱踩配筋致使保护层减小;模型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架下沉或失稳;过早拆模等;其中多数属物理性缺陷。
1.5 构件受力、变形使内应力超越材料强度常见的受力有拉伸(中、偏拉)、压缩(中、偏压局压)、弯曲(少筋、适筋、超筋)、剪切(少箍、适箍、超箍、冲切)、扭转等状态;常见的变形有因过大不均匀沉降、因收缩和温度变形受到约束待状态。
它们所造成的缺陷均属物理性缺陷。
1.6 温度变形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线膨胀系数一般为1×10-5/℃。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此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在工程中,这类裂缝较多见,譬如现浇屋面板上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等。
1.7 湿度变形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会逐渐减小,一般谓之干缩。
收缩裂缝较普遍,常见于现浇墙板式结构、现浇框架结构等,通常是因为养护不良造成。
混凝土的开裂规格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的开裂规格及预防措施混凝土的开裂规格及预防措施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优点包括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
但是,在使用混凝土的过程中,开裂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探讨混凝土的开裂规格及预防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混凝土的开裂规格1. 建筑物结构中允许的裂缝宽度建筑物结构中允许的裂缝宽度通常受到建筑材料和设计要求的限制。
根据《建筑结构设计规范》(GB50009-2012)规定,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宽度应不大于0.3mm,特殊情况下不大于0.5mm。
在地下室等潮湿环境下,裂缝宽度应不大于0.2mm。
2. 混凝土表面裂缝的规格混凝土表面裂缝的规格也是建筑结构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规范》(GB50204-2015)规定,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宽度应不大于0.1mm,长度应不大于1.0m,数量应不大于每平方米3条。
3. 混凝土裂缝的类型混凝土裂缝的类型通常包括收缩裂缝、温度裂缝、荷载裂缝等。
其中,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是混凝土常见的裂缝类型。
三、混凝土开裂的原因混凝土开裂的原因是多样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会逐渐蒸发,从而导致混凝土的收缩。
由于混凝土的体积缩小,会产生内部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
2. 温度变化混凝土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开裂的情况。
当混凝土受到高温影响时,会产生膨胀,而在低温情况下,混凝土会产生收缩。
3. 荷载作用混凝土在承受荷载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开裂的情况。
当荷载作用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时,混凝土会发生裂缝。
4. 施工误差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会对其开裂情况产生影响。
如果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浇筑方法、养护等方面存在问题,也会导致混凝土的开裂。
四、预防混凝土开裂的措施为了预防混凝土的开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影响其开裂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优化配合比,使混凝土的收缩性和温度变形性减小,从而降低混凝土开裂的风险。
冬季混凝土路面受冻、起皮、裂缝原因以及预防

道路路面一般会由于气候、施工环境、施工技术及施工经验等的影响,混凝土冬季施工常见病害有脱皮、裂缝、受冻等,其形成原因不同,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也有较大差别。
起皮表现为混凝土表层呈粉状或块状脱落并形成麻面。
因冬季温度低,混凝土强度增长缓慢,若拆模过早,极易造成混凝土表层脱落、起皮。
此外,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到位、抹面不及时等也可造成混凝土表层脱落、起皮。
裂缝可分为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及贯穿裂缝。
表面裂缝一般危害性较小;深层裂缝部分切断了结构断面,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贯穿裂缝破坏了混凝土整体的结构,危害较严重。
引起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水泥不合格引起混凝土龟裂;2、混凝土中水及水泥含量较高,混凝土散热和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使混凝土产生收缩、干缩裂缝;3、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与混凝土表面形成较大温差,产生的表面抗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温差裂缝。
混凝土受冻是混凝土中的游离水在低温状态下结冰,水泥的水化作用停止,从而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混凝土受冻一般分为四种:混凝土初龄受冻、混凝土幼龄受冻、混凝土成龄受冻、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受冻。
混凝土初龄受冻是指混凝土初凝前或刚一初凝便受冻的情形,这种情况下,混凝土中水泥处于“休眠状态”,可看作为一种物理损害,等温度恢复到正温后,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弥补,使混凝土强度不受影响。
通过对混凝土重新搅拌,甚至可提高混凝土强度,但是此法无法避免工程工期延长的影响。
混凝土幼龄受冻是指混凝土初凝后在水化胶凝期间受冻,水结冰后体积膨胀,冻胀作用使混凝土内部产生空隙,破坏了混凝土的整体性和紧密性,根据混凝土中水分转移情况的不同,可引起混凝土后期强度的不同损失。
混凝土成龄受冻是指水泥进入凝聚结晶阶段后受冻,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基本没有损失。
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受冻时,已进入水泥水化的结晶期,此时混凝土具有抗冻性。
可见,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是保证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的关键。
浅谈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裂缝的措施

裂缝的措施进行等进行 阐述。
【 关键词】 混凝 土; 温度应力 ; 裂缝; 控制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 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在今 天 , 凝土的裂 混 缝较为普遍 . 在桥梁工程 中裂缝几乎无所不 在。尽 管我们 在施工中采 取各种措施 . 小心谨慎 , 但裂缝仍然时有 出现。究其原 因 , 我们对混凝 土温度应力的变化 注意不够是其中之一。 在大体积混凝 土中. 温度应力及温度控 制具有 重要意义 。这主要 是 由于两方面的原 因。 首先 , 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 , 影响 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 其次 . 在运转过程中 , 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 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 的影响 我们遇到的主要是施工 中的温度 裂缝 . 因此本文仅对施工 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一探讨。 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 有相当大 的松驰 . 计算 温度应 力时 , 须考虑徐 必 变的影响 . 具体计算这里就不再细述。
◇科技论坛◇
科 技 圈向导
21 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期 02 1
浅谈混凝土温度裂缝 产生的原 因及预防裂缝 的措施
韩 文 新 ( 铁力市长城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
【 摘
铁 力 1 2 0 ) 5 0 5
要】 通过 多年的现场观 察 , 通过查 阅有关混凝土 内部应力方面的专著 , 对混凝土温度裂缝 产生的原 因、 现场混凝土温度 的控 制和预 防
1裂缝 的原 因 .
混凝土 中产 生裂缝有多种原 因. 主要是温度和湿度 的变 化 . 混凝 土的脆性 和不均匀性 . 以及 结构不合 理 . 材料不合 格f 原 如碱骨 料反 应) . 模板变形 , 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 间水泥放 出大量水 化热 . 内部温度不 断上 升 . 在表 面引起拉应力 后期在降温 过程 中. 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 凝上 的约束 , 又会在混凝土 内部出现拉应力 气温 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 面引起很 大 的拉应力 。 当这些拉应力超 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 , 即会出现裂缝 。 许 多混凝土 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 . 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 大或发生剧烈变化 如养护不周 . 时干时湿 , 表面干缩形变受 到内部 昆 凝 土的约束 . 也往往导致裂缝 。 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 , 抗拉强度是抗 压强 度的 1 1 / 0左右 . 短期 加荷时 的极 限拉伸 变形只有f.~ .114 O6 1ox 0 . 长期 加荷 时的极 限位伸变形也 只有f.~ . x 0 1 2O 1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 . 2 ) 水灰 比不稳定 . 及运输 和浇筑 过程中的离析现象 , 同一块混凝土 中 在 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 的. 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 , 存 易于 出现裂缝 的薄弱部位 。 在钢筋混凝土 中. 拉应力 主要是 由钢筋承担 , 混凝土只是 承受压应力 在 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 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 了拉应力 . 则须依靠混凝土 自身承担 一般设计 中均要求不 出现拉应 力或者只出现很小 的拉应力 但是在施工 中混凝土 由最高温度冷却 到 运转时期 的稳定温度 . 往往在混凝 土内部引起相 当大 的拉应力 有 时 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 的应力 , 因此掌握温度应力 的变化 规律对于进行合理 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的问题。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很多,本文将从材料、施工、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材料原因1. 水泥品种不合适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不同品种的水泥具有不同的性能。
如果选用的水泥品种不合适,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率大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选用水泥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2. 骨料质量不良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骨架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如果选用的骨料质量不良,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率大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选用骨料时,应选择质量良好、粒径分布合理的骨料。
3. 外加剂使用不当外加剂是混凝土中的一种辅助材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率大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使用外加剂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并按照规定的用量和方法使用。
二、施工原因1. 浇筑不均匀混凝土浇筑不均匀,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不均匀,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均匀。
2. 振捣不充分振捣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工序,可以使混凝土内部的空气排出,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如果振捣不充分,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空气过多,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振捣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振捣充分。
3. 养护不当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如果养护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干燥过快,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养护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养护充分。
三、环境原因1. 温度变化混凝土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和膨胀,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应根据环境温度和混凝土的性能,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温度变化。
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原理

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原理一、温度裂缝的形成原因混凝土结构在浇筑成型后,由于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变化,从而产生内部应力,这种应力导致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形成。
具体来说,温度裂缝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混凝土体积变化混凝土的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混凝土中心部位温度升高时,中心部位会膨胀,而表面部位温度相对较低,表面部位则不会膨胀,从而会导致混凝土产生内部应力,产生温度裂缝。
1.2 混凝土内部应力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由于温度差异等原因,混凝土内部会产生一定的应力,这种应力如果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就会导致混凝土发生温度裂缝。
1.3 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对于温度裂缝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混凝土强度较低,那么在内部应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温度裂缝。
二、温度裂缝的分类温度裂缝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早期温度裂缝早期温度裂缝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后,未达到设计强度时所出现的温度裂缝。
这种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应力的作用,以及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
2.2 中期温度裂缝中期温度裂缝是指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温度裂缝,这种裂缝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应力的作用造成的。
2.3 晚期温度裂缝晚期温度裂缝是指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出现的温度裂缝,这种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应力超过混凝土强度极限而产生的。
三、温度裂缝的预防方法为了避免温度裂缝的出现,在混凝土浇筑时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具体方法如下:3.1 合理设计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混凝土的体积变化和内部应力的影响,合理设计混凝土结构,可以减少温度裂缝的出现。
3.2 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为了减少混凝土的体积变化,需要控制混凝土浇筑的温度,以达到合理的体积变化,从而减少内部应力的产生。
3.3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加强养护,保持混凝土的湿润,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降低内部应力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温度裂缝及预防措施商品混凝土温度裂缝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商品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商品混凝土结构中。
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商品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
当拉应力超过商品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商品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商品混凝土施工中后期。
商品混凝土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或者是商品混凝土受到寒潮袭击,会导致商品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商品混凝土受内部商品混凝土的约束,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只在商品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
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
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
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锈蚀,商品混凝土碳化,降低商品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
主要预防措施:
1、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
2、减少水泥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公斤/立方米以下。
3、降低水灰比,一般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
4、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5、改善商品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在传统的三冷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降低商品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6、在商品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商品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
7、高温季节浇筑时可采用搭设遮阳板等辅助措施控制商品混凝土温升,降低浇筑商品混凝土的温度。
8、大体积商品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结构尺寸相关,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
9、在大体积商品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管道,通过冷水或者冷气冷却,减小商品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10、加强商品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
11、预留温度收缩缝。
12、减小约束,浇筑商品混凝土前宜在基岩和老商品混凝土上铺设砂垫层或使用沥青等材料涂刷。
13、加强商品混凝土养护,商品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在寒冷季节,商品混凝土表面应采取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14、商品混凝土中配置少量的钢筋或者掺人纤维材料,将商品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