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详细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特点及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涉及面非常广泛。
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
着重叙述了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
第二,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课的知识贴近现代生活,而且清晰明了,主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多设计一些学生讨论的话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标精解】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课本编排在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之中。
从其内容的性质来说是属于科技内容的范畴。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学情分析】学生学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科技革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与认识,这是学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但是学生缺少对三次科技革命内在联系和整体的把握。
初中历史的三次革命教案

初中历史的三次革命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重要事件、意义。
2. 掌握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2. 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三次科技革命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科技革命吗?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有什么影响?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三次科技革命,看看它们是如何改变人类历史的。
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a. 背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b. 重要事件: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纺织工业的机械化。
c. 意义:推动了工业化进程,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a. 背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b. 重要事件: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钢铁工业的发展。
c. 意义: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3.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a. 背景: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b. 重要事件: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普及,航天技术的发展。
c. 意义:推动了信息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初三九年级 历史 复习课 科技革命专题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教学设计各位同学好导入:前一段时间,华为发布了他的最新科技成果,各大手机巨头彻夜难眠,这项技术就是石墨烯,它延长了电池两倍寿命,充电却只需要几分钟。
石墨烯的应用,加上其它黑科技的应用使得华为实力足以碾压苹果三星。
一时世人目光瞩目。
华为也威胁到了很多外国企业,出现了很多外国企业抵制华为的事件。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为华为企业鸣不平,也能看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震撼,世界史上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三次科技革命专题。
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这个表格,快速回答表格中的10个空缺知识点。
我们一起来检验你的完成情况。
你来连连看重要人物和相关成就。
考考眼力看看谁更眼疾手快。
注意观察图2图5图9。
他们是早期蒸汽机,汽轮,和计算机。
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你能最先答出哪个?我们能够最直接想到是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交通方式,联系方式等),还有就是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比如:世界市场,全球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两级格局,到多极化的趋势的演变。
哪些消极影响你最先想到?对照这几个角度,我们发散思维,再去搜集一下相关答案。
通过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我们来做一则材料题,快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给出建议。
分析问题,有3个子问题,依据材料作答得出结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当然这里更多强调消极方面。
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我们总是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才能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我们来探究一下三次科技革命和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联系。
世界市场是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请同学们阅读世界市场产生形成的过程,理解全球化趋势和科技发展的关系。
我们在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形成过程中,看到了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作用。
所以,科技发展是全球化趋势形成的根本原因。
请同学们对照知识网络加强理解。
我们来做材料题,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材料并思考问题。
材料一中,独立的水桶,管道相连,彼此想通体现的是全球化。
教学设计: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2.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联系实际感知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各是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正面影响?比较分析认识规律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对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唯物史观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历史使命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了基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自学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有些抽象的问题还不能分析,需要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运用生活里的内容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另外一部分学生的家里有电脑并可以上网,学校的图书馆每天对学生开放,学生查找资料很方便,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温故知新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它对于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
出示问题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各是什么?活动2【活动】师精讲点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表现在四个领域: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四个领域,去了解科技是如何造福人类的。
一、三大技术的突破1.原子能技术出示图片:《人类第一座核反应堆 CP-1》,开启人类利用原子能的新时代。
三次科技革命的专题复习教学设计——陆开军

《第三次科技革命及三次科技革命的专题复习》【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培养目标:①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重大成就;一、二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③一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及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能力与过程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相关相关历史教材,分析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坚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信念,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20世纪的100年是风云变幻的100年。
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三新科学技术的发明与运用,层出不穷。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涉及面非常广。
三次科技革命也是历年中考命题的热点。
【教学重点】:①计算机网络技术;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②复习一、二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③三次科技革命的中考回顾与展望【教学难点】:对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和影响的理解、2014年本专题中考命题解析【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整体建构法、分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史料教学法【教学时数】1课时2 .时间:3 .地点:4 .开始的标志(内容):5 .核心:6 .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是什么?7 .生物工程的核心?(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小组进行回答,而后教师总结归纳) 创设情境:中学生都喜欢上网。
有人说:上网有利于学习和能力的提高。
也有人说:上网易受网上游戏和不良东西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 长。
(学生活动)学生畅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积极影响和 消极影响。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总结)(多媒体显示三次科技革命比较的表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 格,复习巩固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 问题的能 力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 参与课堂 教学的积 极性,使 学生成为 课堂的主 人。
三次科技革命复习导学案

开发区中学“自主尝试、合作互动”课堂模式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学科:历史主备人:王为群审核人:刘洪岩时间2014、3、20专题复习三次科技革命【课程标准】通过蒸汽机、铁路、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机车、飞机、计算机网络、原子能等理解工业化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面临的社会问题学习目标:1、复习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标志、主要成就、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运用史实、概括历史观点的能力。
2、通过比较三次科技革命,使学生感受到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科技领域的重大飞跃。
3、通过复习,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教学重点: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标志成就影响。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教学难点: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是把双刃剑的理解。
一、【目标导学】导入、示标二、【自主学习】(知识梳理)3.第三次科技革命突出特点有哪些?自学疑问:三、【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展示点评)1.科技革命对人类有什么共同积极影响?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科技的进步变革有什么消极影响?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3.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4.通过对三次科技革命利弊的分析,在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四、【小结梳理】1.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科技革命。
人类分别进入_____时代,______时代,_____+______+_______时代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实施______战略,借鉴吸收先进技术并加以创新,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施________发展战略,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专题复习复习目标:记住:三次科技革命时间、最早国家、重大发明、标志性成果、特点、等基本知识归纳: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学习:(基本知识梳理)合作探究:1、这三次科技革命,中国有没有参与?这三次科技革命分别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有哪些:(提示:从社会生产力、生活结构、国际格局等方面),由此,我们有什么启示?【随堂小测】1、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谁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延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时间()A、瓦特B、爱迪生C、爱因斯坦D、牛顿2、18世纪是英国的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其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
下列哪一事件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A、光荣革命B、工业革命C、宪章运动D、英国内战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某战地记者每天向自己的通讯社发回战场的最新消息,不可能使用的信息传递方式是()A、移动电话B、有线电话C、有线电报D、无线电报4、下列科技成果,既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的是()A、汽车制造技术B、飞机制造技术C、生物工程D、计算机网络技术5、下列事件中,导致世界石油产量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因素是()A、蒸汽机的发明B、发电机的问世C、有轨电车的创制D、内燃机的广泛应用6、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
下列能源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利用并符合环保标准的是()A、太阳能B、电力C、石油D、原子能7、举例说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并说明该如何趋利避害?。
初中历史《三次科技革命》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课件、教材、初中生生活、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提出问题,学生阅读,师生共同探究。 活动二:列出知识框架——工业革命:
(1)开始时间:18 世纪 60 年代 (2)开始的标志:珍妮机的发明 (3)主要发明及发明者:哈格里斯夫——珍妮机;
瓦特——改进蒸汽机; 史蒂芬孙——火车机车 (4)影响: 第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第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 方 落后的局面。 活动三: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评价要 点
活动三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联系,1840 年
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 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发动了鸦片战争。
专题二 迈入“电气时代”
单元组成情况:“蒸汽时代”到来了,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 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一次比一次剧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格局 的变化。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历史知识的掌握: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主要标志、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每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2、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
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对应课标
1、瓦特与蒸汽机,认识到发明创造来源于生活。 2、汽车和飞机的制造,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3、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转快,世 界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适用年 九年级级Βιβλιοθήκη 三次科技革命所需时
每周 2 课时,课内共用 3 课时,课外 1 课时。 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标志、人物成就、特点、影响以及共同点和区别,培养分析、比较的能力,运用史实,概括历史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感受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科技领域的重大飞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复习,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认识当今国际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由此培养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二.复习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其影响;发明大王“爱迪生”;
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三.复习过程。
1、复习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标志、人物成就、特点、影响以及共同点和区别
2、养成用表格梳理历史知识的良好习惯。
3、获取科学的做题技巧,提升解题质量。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特点
影响生产力
社会关系
国际格局
四、思维冲浪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五、课堂练习:
1、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图二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两幅图反映的两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变革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4)有人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请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分析这一观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谁能够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先机,实现经济的飞跃发展。
材料一
图10 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图11《南京条约》抄本
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次序排列表
1860年1870年1880年1900年第1位英国英国美国美国
第2位法国美国英国德国
第3位美国法国德国英国
第4位德国德国法国法国
材料三:有人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每十年都有一次大发展,而且科学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集成电路从无到有仅用了2年,激光器仅用了1年的时间.特别是电子技术问世以后,其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从1973年研制成功的第一台微处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微处理机已更新了四代。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
材料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2011年国际专利申请情况:中兴通讯凭借2826件PCT国际专利,超越日本松下,跃居全球企业国际专利申请量第一位,华为列第三。
在国家排名上美国第一,日本、德国和中国列第二位至第四位。
另外中国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幅高达33.4%。
超过日本、加拿大、韩国和美国。
------《深圳商报》2012年3月7日问题一:阅读材料一,今年是《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该条约的签订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当时英国军舰“皋华丽”号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中英法、美德的工业生产排序各有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三: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特点和意义?
问题四:材料四说明我国实施的什么战略已经初见成效?你认为深圳市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以推动深圳经济的发展?
3、识图与探究:现代化(学术界也称为近代化)是人类文明长河的最新篇章。
下面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坐标系》,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社会发展
资料来源:2003年何传启《东方复兴》注:工业文明成熟阶段指1914~1945年,其主要特征是家庭机械电器化、混合经济。
工业文明过渡阶段指1 946~1970年,其主要特征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1)最早进入图中人类文明工业时代起步阶段的是哪个国家?该起步阶段突出的标志是什么?该阶段在交通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农业文明时代的工场手工业逐渐被什么所取代?
(2)人类文明进程到达图中工业文明的发展阶段最突出的标志是什么?这一阶段人类交通工具又有哪些进步?
(3)据上图,说明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哪一文明发展时期。
(4)分析图中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说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六、作业
七、教师小结
一、选择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主要指
A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
B 生产领域里雇佣关系的出现
C 工业生产由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过渡D形成东方服从于西方的政治局面
2、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这说明①当时社会制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③新技术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④工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B.引起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C.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4、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三权分立制度形成B垄断组织出现
C代议政治产生D国家宏观调控
5.下表为技术发明到生产应用所需时间表,它最能说
明的一个现实问题是
二战前二战后
照相电话电视激光原子能
112年56年5年2年15年
A.二战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B.二战后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起了推动作用C.二战后科技领域不断开阔 D.二战后某些领域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减慢
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
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
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
d、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