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修订版)

合集下载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docx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docx

脊髓损伤平面图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窝C4—肩锁关节的顶部C5—肘前窝的外侧面C6—拇指C7—中指C8—小指T1—肘前窝的尺侧面T2—腋窝T3—第三肋间T4—第四肋间(乳线)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T12—腹股沟韧带中部L1—T12与L2之间上1/3处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上髁L4—内踝L5—足背第三柘关节S1—足跟外侧S2—掴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C4:膈肌和斜方肌C5:三角肌、肱二头肌C6:桡侧腕伸肌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C8:指总屈肌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T2至T12:肋间肌T7—L1:腹肌L2:髂腰肌、股内收肌L3:股四头肌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S2,3,4:膀胱与直肠下段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L2—屈髋肌(髂腰肌)L3—伸膝肌(股四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运动检查:选择项目—(1)膈肌(2)三角肌(3)外侧掴绳肌。

最新脊髓损伤平面

最新脊髓损伤平面

脊髓损伤相关知识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窝C4—肩锁关节的顶部C5—肘前窝的外侧面C6—拇指C7—中指C8—小指T1—肘前窝的尺侧面T2—腋窝T3—第三肋间T4—第四肋间(乳线)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T12—腹股沟韧带中部L1—T12与L2之间上1/3处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上髁L4—内踝L5—足背第三柘关节S1—足跟外侧S2—掴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C4:膈肌和斜方肌C5:三角肌、肱二头肌C6:桡侧腕伸肌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C8:指总屈肌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T2至T12:肋间肌T7—L1:腹肌L2:髂腰肌、股内收肌L3:股四头肌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S2,3,4:膀胱与直肠下段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L2—屈髋肌(髂腰肌)L3—伸膝肌(股四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运动检查:选择项目—(1)膈肌(2)三角肌(3)外侧掴绳肌。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懂得只要专心才能做好一件事,学会本领。

3、丰富词汇: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专心。

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
概述
脊 柱 的 结 构
脊髓的解剖
一、位置和外形 (一)位置:位于椎管内 前外侧沟 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下端(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 (二)外形: 两个膨大:颈膨大(C5-T2) 腰骶膨大 (L1-S2) 8条沟: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后外侧沟 后中间沟 1 1 2 2 2
前正中裂
脊髓损伤通常发生在一个活动性较大的脊柱
节段与一个活动性较小的节段结合部。颈段 和胸腰结合部(T11-L2)是脊髓损伤中最常 受到影响的区域。
脊髓损伤病理生理
原发性脊髓损伤
1、脊髓震荡:最轻,伤后出现短暂的可恢复 的脊髓功能障碍,镜下可见中央灰质小出血 灶,神经细胞、轴索退变。 2、脊髓挫裂伤:表现为出血、渗出、水肿及 神经元变性。镜下见小血管破裂等。 3、脊髓受压迫伤:灰质出现空泡、空腔。
关键肌(key muscle)



C4 C5 C6 C7 C8 T1 L2 L3 L4 L5 S1
膈肌 肘屈肌(肱二头肌、肱桡肌) 腕伸肌(桡侧腕伸肌长、短头) 肘伸肌(肱三头肌) 中指末节指屈肌(指深屈肌) 小指外展肌 髋屈肌(髂腰肌) 膝伸肌(股四头肌) 踝背屈肌(胫前肌) 拇长伸肌 踝跖屈肌(腓肠肌与比目鱼肌)
括约肌功能障碍,脊柱骨折的部位可有后突 畸形,伴有胸腹脏器损伤者,可有休克表现。
神经功能表现
1、脊髓震荡:不完全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数
分钟至数小时后恢复正常。 2、脊髓休克:损伤水平以下感觉完全消失, 肢体迟缓性瘫痪、尿潴留、大便失禁、生理 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这是损伤水平以 下脊髓失去高级中枢控制的结果,一般24小 时后开始恢复,如出现反射等,但完全过渡 休克期需2-4周。
受伤后3小时以内

脊髓损伤的评估SCI-评估

脊髓损伤的评估SCI-评估

• • • • •
C5 C6 C7 C8 T1
• 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 肌) • 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 肌) • 伸肘肌(肱三头肌) • 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 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 • • • •
L2 L3 L4 L5 S1
• • • • •
屈髋肌(髂腰肌) 伸膝肌(股四头肌) 踝背伸肌(胫前肌) 长伸趾肌(趾长伸肌) 踝跖屈肌(腓肠肌、比 目鱼肌)
AIS E 正常感觉或运动肌力
损伤程度与预后
• 损伤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 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约1%可以在损伤平面 之下恢复功能肌力,而皮肤感觉保留的不 完全性损伤患者,皮肤感觉保留区的肌力 有50%的可能性恢复功能肌力。
尿动力学评定
• 尿动力学是依据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的基 本原理和方法,检测尿路各部压力、流率 及生物电活动,从而了解尿路排尿功能及 机制,以及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理生 理学变化。
注意事项
• 肛门检查主要记录有无完整肛门括约肌以及深部 肛门部的感觉,结果写有或无。 • 只要有深部肛门感觉即可判断为不完全性SCI。 • 完全损伤为最低骶段的感觉和运动缺失,不完全 性提示最低骶段存在部分感觉或运动功能。 • 部分保留带常仅用于完全性损伤,用以记录神经 损伤水平以远还存在部分皮区感觉或肌功能的部 位。并应记录左右侧。
AIS
• 完全性损伤AIS A 最低骶段(S4-5)无感觉和运动功能 • 不完全损伤AIS B 最低骶段(S4-5)存在感觉但无运动 AIS C 在神经损伤水平以下,存在运动功 能, 但是至少50%关键肌力低于3级 AIS D 在神经损伤水平以下,存在运动功能, 但是至少50%关键肌力超过或等于3级
脊髓损伤的评估

脊髓损伤平面

脊髓损伤平面

从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平面来判断损伤的节段。

(1)颈脊髓损伤1)第一、二脊髓损伤患者多数立即死亡,能到医院就诊者只有下列神经病学改变:①运动改变第一、二颈神经发出纤维支配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当其受伤时,会影响这些肌肉功能。

②感觉改变第一、二颈神经的前支参与构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

当寰枢推骨折、脱位、齿状突骨折时,患者可感到耳部及枕部疼痛、麻木。

检查时可发现有局部痛觉过敏或减退。

2)第三颈脊髓损伤该部位的脊髓支配膈肌及肋间肌,损伤后不能进行自主呼吸,伤员多于受伤后立即死亡。

常见的损伤原因为绞刑骨折,即第二至第三颈椎脱位,第二颈椎双侧椎弓骨折。

这种骨折脱位亦可因上部颈椎于过伸位受伤引起。

3)第四颈脊髓损伤①运动改变患者为完全性四肢瘫痪。

膈肌受第三至第五颈神经支配,第四颈脊髓节段损伤后,创伤性反应也往往波及到第三颈神经,故患者的自主呼吸丧失。

创伤性反应消退后,膈肌机能可望恢复而行自主呼吸,但呼吸仍较微弱。

②感觉改变锁骨平面以下的感觉消失,其他如括约肌功能、性机能、血管运动、体温调节机能等均消失。

4)第五颈脊髓损伤损伤早期因第四至五颈脊髓受到创伤性水肿的影响,患者膈肌功能很差,加之创伤后患者发生肠胀气等更会加重呼吸困难。

①运动改变双上肢完全无自主活动而放置于身体两侧;肩部则因有提肩胛肌、斜方肌的牵拉而能耸肩。

②感觉改变患者除颈部及上臂前方一个三角区以外,所有感觉全部消失。

③反射改变患者除肱二头肌腱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外,其余腱反射全部消失。

5)第六颈脊髓损伤患者由于脊髓创伤性反应及肠胀气的影响,呼吸功能可受到明显干扰。

①运动改变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三头肌瘫痪,肘部失去伸展功能。

提肩胛肌、斜方肌、三角肌及肱二头肌仍可收缩,因而患者的肩部可抬高,上臂可外展90度,前臂屈曲,手放在头部附近。

桡侧伸腕长肌呈下远动单位性损害,而第六颈脊髓节段以下的神经所支配的手指、躯干及下肢肌肉均呈瘫痪状态。

完整word版1脊髓损伤概述

完整word版1脊髓损伤概述

脊髓损伤基础解剖结构(-)脊椎节段图1脊柱的节段1、颈椎7块,以C为开头字母,后使用数字标明节段,如颈椎第5节段为;C5节段,为T、胸椎12块,以为开头字母,后使用数字标明节段,如胸椎第32 ;T3节段,为L为开头字母,后使用数字标明节段,如腰椎第2、腰椎35块,以L2;为开头字母,后使用数字标明节段,如54、紙椎块,合并为一块砥骨,以SS4;舐椎第4节段,为45、尾椎块,合并为一块尾骨(二)神经系统解剖与生理、神经系统分类1和Central Nen-ous System, CNS神经系统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为整合与协调神经信号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输入与传出;承载高级精神功能,例如思考、学习等。

或自中枢神经系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之外的神经纤维与细胞体,对脊柱神经根及相应的外周神对颅神经,统发出的神经纤维或细胞体,如1231经。

1、脊髄2对紙神5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脊髓共包括31对脊神经,8 对颈神经,12腰椎上缘,以下为马尾神经。

对尾神经。

脊髄终止于第2经,1 灰质位于脊髓横断面的中部,脊髓的横断面解剖显示,脊髓包含灰质与白质。

形的四周支柱成为HH 形区域,外周包围着白质。

灰质内主要为神经细胞,呈)。

灰质包含有左、右两侧询角和后角。

角(hom灰质外周包围着口质,白质内包括神经纤维、神经胶质和血管。

神经纤维组2成了脊髓传导通路,包括上行通路、下行通路和节间通路(具体功能详见图)。

与表1Fasciculustract tract障束根形束诈筋小脑束皮皈许越外例束皮质许前前侧束许小脑腹側來许®S丘脑,毁側來脊简的横断面解剖图2脊髓通路的定位与功能描述表1内后侧束-轻触觉背侧束(后侧)-振动觉-上肢本体感觉楔形束:外后侧束-轻触觉背侧束(后侧)-振动觉-肌肉位置和张脊髓小脑束表皮外侧束力,无意识本体総瞬感觉侧腹部束皮质脊髄前侧束 A三壬运动3、脊髄各通路与脑干的联系(1)皮质脊髓通路在脑干交义向对侧延伸下行脊髄丘脑外侧束腹外侧束■疼痛和温度觉脊髓丘脑腹侧束腹侧束粗糙物体的轻- 触觉和压力觉皮质脊髓外侧束运动:-深部外侧束■内侧(颈)外侧(锥体束)(紙)运动:颈部与躯干内(2)脊髄小脑通路未发生交义,向下行3)脊髄丘脑通路在脑干下方交义且上行(4)背侧通路上行,于脑干处交叉向对侧延伸上行(4、上行通路与下行通路)上行通路1 (,脊髓节段)脊礎丘脑通路(疼痛和温度觉)进入脊髓后随即发生交义(于1・2若脊髓丘脑通路损伤会并延伸至大脑皮层。

脊髓损伤水平评分ASIA

脊髓损伤水平评分ASIA

福建省立医院
脊髓损伤水平评分(ASIA美国脊髓损伤协会)
姓名: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 病案号:________
评分标准:
损伤程度评定
按ASIA标准,损伤程度的评定根据最低骶节(S4~S5)有无残留功能(骶部保留)为准,残留感觉功能时,刺激肛门皮肤与粘膜交界处有反应或刺激肛门深部时有反应,残留运动功能时,肛门指诊时肛门外括约肌有随意收缩。

A 完全损伤S4~5无感觉与运动功能
B 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下保留感觉功能,包括S4~5的感觉
C 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下保留运动功能,但其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Ⅲ级。

D 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下保留运动功能,其关键肌的肌力>Ⅲ级。

E 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运动功能评定:
分值按MMT的结果来记录:如1级肌力评为1分;5级肌力评为5分
共10组肌肉,共100分。

感觉功能评定
浅感觉痛觉和轻触觉
评分标准:2分——感觉正常
1分——感觉异常
0分——感觉消失
共28个关键感觉点,痛觉左56分,右56分,轻触觉左56分,右56分,总分最高224分。

球海绵体反射
反射的消失为休克期,反射的再出现表示脊髓休克的终止
检查方法:食指插入肛门,另一手刺激龟头(女性刺激阴蒂),阳性时手指可以明显感觉肛门括约肌的收缩(损伤水平下的肌肉张力升高和痉挛的出现;正常人有15%~30%不出现该反射;圆锥损伤时也不出现该反射)。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11.运动评 分
14.ZPP
13.完全损 伤
12.不完全 损伤
二 神 经 学 检 查
引 言
患 者 无 法 检 查 时
感 觉 检 查 必 查 项 目
选 择 项 目
运 动 检 查 必 查 项 目
选 择 项 目
三 感觉和运动评分/平面
感 觉 平 面
感 觉 评 分
运 动 平 面
进 一 步 考 虑
运 动 评 分
(NLI)
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 损 伤 平 面
A B
四 AISA残损分级
C
D E
圆锥综 合征
中央综 合征
五 临床 综合征
Brown
Sequard 综合征
马尾综 合征
前柱综 合征
THANK YOU !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2011年修订版)
荆州一医康复医学科 赵峰
一 定义 二 神经学检查 三 感觉和运动评分/平面 四 ASIA残损分级(AIS) 五 临床综合征
一 定义
1.四肢瘫
2.截瘫
3.四肢轻瘫 和轻截瘫
7.运动平面
6.感觉平面
5.肌节
4.皮节
8.NLI
9.椎骨平面
10.感觉评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损伤平面图
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
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窝C4—肩锁关节的顶部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C7—中指C8—小指
T1—肘前窝的尺侧面T2—腋窝T3—第三肋间
T4—第四肋间(乳线)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
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T12—腹股沟韧带中部
L1—T12与L2之间上1/3处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上髁
L4—内踝L5—足背第三柘关节
S1—足跟外侧S2—掴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
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C4:膈肌和斜方肌C5:三角肌、肱二头肌C6:桡侧腕伸肌
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C8:指总屈肌
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T2至T12:肋间肌T7—L1:腹肌
L2:髂腰肌、股内收肌L3:股四头肌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
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S2,3,4:膀胱与直肠下段
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
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
C7—伸肘肌(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L2—屈髋肌(髂腰肌)
L3—伸膝肌(股四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
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运动检查:选择项目—(1)膈肌(2)三角肌(3)外侧掴绳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