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大气污染与全球气候
大气污染与全球气候ppt课件

•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化石燃料和水泥生产的CO2排放:按国家排序
CO2 排放,亿吨/年
90
80
人口:45%
70
GDP:46%
60
CO2排放:56%
50
40
30
20
10
0
201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前14国家
21
人均CO2排放,kt/人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 人类活动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大部分已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的升 高很可能是由于观测到的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所导致的
17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一、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变化
•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影响气候变化的大气成分
➢ 辐射强迫:2005年与工业革命前(1750年)相比
15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一、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变化
• 影响气候变化的大气成分
➢ 主要温室气体及其特征
GHG CO2 CH4
一、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变化
• 全球气候变化与温室效应
• 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减
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使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变热
长寿命温室气体:CO2、CH4、CFCs、 N2O
5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气候变化通常由自然和人为因素 共同作用引起,其中人为活动是 主要原因,包括燃烧化石燃料、 大规模土地利用变化等。
气候变化的原因
温室气体排放
人类活动大量排放温室气 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 氮氧化物等,导致地球表 面温度升高。
破坏森林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减少了 地球上的植被,降低了对 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加 剧了温室效应。
降低燃煤、燃油等污染物的排放。
优化交通结构
02
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等,减少私
家车出行。
工业减排
03
对高排放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推广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
方式,减少工业废气排放。
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1 2
节能减排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GDP能耗,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
植树造林
主要来源于燃煤、石油和机动 车尾气。
一氧化碳
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和燃煤 。
大气污染的来源
工业排放
包括燃煤、石油、化工 等行业的生产过程排放
。
交通尾气
机动车、船舶、飞机等 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生活排放
家庭炉灶、取暖设备等 生活设施排放的污染物
。
农业活动
如畜禽养殖、农作物秸 秆焚烧等。
大气污染的影响
工业化和城市化
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过程中 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和温室 气体排放也对气候变化产 生了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气候变化的后果海平面上升
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 沿海地区造成威胁。
极端天气事件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 多,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 面影响,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 系统失衡。
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进展

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进展大气污染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就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介绍最近的研究进展和应对措施。
首先,大气污染会对全球气候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直接的影响包括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等。
这些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积累,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间接的影响则是由大气污染物对云和降水的影响所导致的。
例如,气溶胶颗粒物能够作为云凝结核,影响云的形成和特性,进而改变降水量和分布。
这些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使得大气污染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关于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科学家们通过模型模拟和观测数据分析等手段,揭示了大气污染的具体影响机制。
研究表明,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例如,气溶胶颗粒物能够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对地球辐射平衡产生影响,从而改变气候模式。
此外,大气污染还与全球变暖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气象动力学过程,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
针对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紧迫性,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其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最重要的举措之一。
各国纷纷制定碳排放减少目标,并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此外,改善大气质量也是应对大气污染的关键措施。
减少气溶胶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具有积极的影响。
此外,科技创新也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利用新型净化材料和技术可以高效去除大气中的污染物。
此外,智能监测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等也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大气污染的状况,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我们应当认识到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协同治理研究

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协同治理研究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两大挑战之一。
这两个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研究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协同治理成为了当代学术界的热点话题。
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一方面,大气污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燃烧化石燃料和工业排放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和大气气溶胶,加剧了温室效应,从而导致了地球气候变暖。
另一方面,气候变化也会影响大气污染的生成、传输和转化过程。
例如,气候变暖可能导致植被减少和降水减少,从而减少了大气中的湿润过程,使大气气溶胶浓度增加,加剧了大气污染问题。
为了研究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协同治理,我们需要从多个视角和层面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对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只有了解它们背后的物理、化学和生态过程,才能更好地制定对策。
其次,我们需要通过建立气象观测网络和污染监测站点,获取准确的气象和污染数据,为协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还需要研究和应用先进的大气模式,预测和模拟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支持。
此外,协同治理还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全球合作。
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独立解决。
因此,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需要加强合作,共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挑战。
同时,要加强公众的意识和参与,通过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促进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协同治理。
除了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努力外,企业和个人也应该承担起责任,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减少大气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
企业可以减少工业排放,采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推动绿色发展。
个人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在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协同治理中,技术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储存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同时,空气净化技术和碳捕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相互作用

全球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物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进而导致地球平均温度升高的现象。
而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尾气、颗粒物等物质,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
这两个问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将就全球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相互影响展开探讨。
1. 气候变化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气候变化会对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分布和浓度产生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会改变大气环流和降水模式,导致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扩散速度和路线发生变化。
例如,气候变暖可能加剧低层逆温层的形成,使得大气污染物在地表积聚,增加了空气质量的恶化程度。
其次,气候变化还会影响大气污染物的化学反应过程。
例如,温度升高会促进大气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速率,增加有害物质的生成量。
2. 大气污染物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大气污染物也会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大气污染物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可以直接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引起地球气温升高。
其次,气溶胶颗粒物对气候系统有着复杂多样的影响。
气溶胶颗粒物能够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形成云的凝结核,对云的形成和降水过程起到重要作用,从而改变地球气候。
此外,气溶胶颗粒物对于冰川融化、雪的反射能力等也具有影响。
3. 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机制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非常复杂而多样。
一方面,气候变化可以影响大气环境和气象条件,从而改变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
另一方面,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也会通过改变地球辐射平衡、影响气象条件等,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因此,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物之间存在着双向的正反馈关系。
这种相互作用还受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4.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策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物的双重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
首先,要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全球性的减排目标和政策,并确保各国能够全面执行。
全球气候变化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问题之一。
据科学研究数据显示,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对大气污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展开论述。
一、温室气体的增加随着工业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大量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碳化物等温室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
这种气温升高使得大气中的污染物扩散速度变快,进一步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
例如,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地球各地出现更多的雾霾天气,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
二、气候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使气候模式发生扭曲和不规律化,使得气候变暖地区出现更多的干旱和高温天气。
这种干旱和高温的天气条件加剧了大气中污染物的生成和累积,致使大气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例如,干旱天气会导致土壤湿度降低,进而使得植物无法正常地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致使这些物质逐渐累积形成污染。
三、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不仅对空气污染产生直接的影响,还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气温升高导致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洪涝灾害的加剧,使得大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有效排放和分解。
同时,气候变化也会改变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周期和分布范围,进而影响它们的新陈代谢和生态平衡,使大气污染问题更加复杂。
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的对策为了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问题,我们迫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能源改造和利用绿色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限制工业废气的排放,从源头上减少温室气体的释放。
2. 提高环境意识:加强公众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问题的认知,倡导环保理念,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共同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3. 推动国际合作: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落实《巴黎协定》等国际环保协议,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问题。
4. 发展环保技术与创新:加大对环境保护技术和创新的投入,促进绿色科技的发展,提高大气污染的治理效率。
大气污染与全球气温升高的关联

大气污染与全球气温升高的关联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掠夺与破坏这一行为也在不断加强。
而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作为这些人类活动的直接影响,这两个问题都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广泛的关注。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大气污染和全球气温升高之间的关联。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指的是由人类活动所释放的一系列化学物质和颗粒物质等,它们在大气层中积聚会对大气环境、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严重的伤害。
氮氧化物和硫化物等物质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而车辆、工厂和家庭等都是其主要的排放源。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慢性支气管炎、肺癌和心脑血管疾病等都与之相关。
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化是指这个星球的气候模式发生改变的现象。
全球气温升高指的是地球表面温度上升,这是由于工业化和民族增长带来的人类活动。
全球升温导致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极端天气现象不断增多,地球上的冰川也在不断缩小。
这种趋势被认为是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一个因素。
而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则主要包括人类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业务老化等自然原因。
大气污染与全球气温升高的关系大气污染和全球气温升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种关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污染直接导致气候变化。
氮氧化物和硫化物等物质会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反应会导致空气中的颗粒物质增加,进而导致气候变化。
据一些统计数据,全球气候变化的30%以上是由大气污染所致。
2. 大气污染加速了气候变化的过程。
空气中的颗粒物质促进了紫外线向地面的反射,增加了地球的吸收辐射,这会导致气温升高。
空气中的颗粒物质可在大气中滞留数天,这就意味着,大量的颗粒物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气候产生影响。
3. 大气污染终将会影响生态系统,进而影响气候。
大气污染会导致可能会致命的疾病,这将威胁到许多生态系统的存在。
若生态系统崩溃,则将进一步加速气温升高。
结论在全球升温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大气污染成为了加快气候变化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首先,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之一是增加温室气体浓度。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它的排放量在过去几十年里迅速增加。
二氧化硫虽然不是温室气体,但它的氧化产物二氧化硫和硫酸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之一、这些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会阻碍地球上的热量散发,使得地球温度上升,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据科学家的研究,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已经上升了约0.8摄氏度,其中大气污染是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大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还包括影响降水模式和气候极端事件。
大气污染会改变大气中的颗粒物和云的性质,从而影响云的形成和降水模式。
目前,一些地区出现了干旱和降雨不均等情况,这些都是大气污染对降水模式的影响所致。
此外,大气污染还可能导致气候极端事件的增加,如暴雨、飓风和干旱等。
这些极端事件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最后,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会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使得一些物种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灭绝。
另外,大气污染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影响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一些研究还发现,大气污染对森林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对人类的经济和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为了减轻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通过提高工业设备的能效、采用清洁能源、改善交通系统和加强废物处理等方式来实现。
其次,全球各国应该制定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政策,加强大气污染的管理和监测。
此外,国际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全球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这个全球性问题。
总结起来,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括增加温室气体浓度、改变降水模式和气候极端事件、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并加强国际合作和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减缓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我们的地球和人类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气候变化的大气成分
CO2
二氧化碳、氧化亚氮、氟利昂、臭氧等
气溶胶
应对措施与策略
1.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改变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减少森林植被的破坏 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
应对措施与策略
不同燃料燃烧单位GJ的CO2排放量
不同燃料燃烧单位GJ的CO 2排放量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5 74 64 57
温室效应机理
人类活动的影响
1850年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CO2 工业化前 的浓度 1994 年的 浓度 最近的浓 度变化率 大气寿命 b (年)
a
CH4 ~700ppbv 1720ppbv 10ppbv/a( 0.6%/a) 12
N2O ~275ppbv 312ppbv 0.8ppbv/a( 0.25%/a) 120
Y—活性物种,包括奇氢HOx、奇氮NOx、奇卤 XOx三大家族
三大家族的来源
奇氢HOx
大气中H2O与被激活的O原子反应
宇宙射线分解N2 飞机等人类活动排放
奇氮NOx
奇卤XOx
人类活动产生的全氯氟烃CFCs和含溴氟烷(哈 龙,Halons)
消耗臭氧层的物质(ODS)
ODSs
《议定书》之外的发达国家。
从目前情况来看,发达国家不仅无法达到第一承诺期的减排目标,相当一 部分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反而在1990年的基础上增加不少。在这种背景 下,发达国家对一期减排目标闭口不谈,还将2020年中期目标,甚至2050 年的远期愿景搬了出来,以避重就轻,试图转移公众的注意力。
国际行动
CO2排放量/(kg/GJ)
0 煤 油 液化气 天然气 生物质
应对措施与策略
2. 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
植树造林
采用固碳技术
CO2分离、回收,注入深海或地下 化学、物理、生物方法固定
适应气候变化
培养新农作物品种,调整产业结构等
国际行动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 公约》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臭氧层的作用
大气对紫外线辐射的吸收
紫外线是指波长在200nm~380nm之间的太阳光线,包括3类:UV-A 波长为315nm~380nm,UV-B波长为280nm~315nm,UV-C波长200nm~ 280nm。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线(290nm—2000nm)中紫外线约占13%, 其中UV-A占97%,UV-B占3%,UV-C接近于0。对人皮肤损伤的只有 UV-A、UV-B。
气温和海平面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近代南北半球及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机理
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 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
温室效应机理
反射太阳辐 射:107W/m2 云、气溶胶和 大气反射 大气吸收 入射太阳辐 射:342W/m2 大气放射 大气窗口 温室气体 出射长 波辐射: 107W/m2
CFCs、哈龙
CCl4、甲基氯仿(1,1,1-三氯乙烷)、溴甲烷 部分取代的氯氟烃 臭氧耗减潜能(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 全球变暖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臭氧层的作用
太阳辐射强度 / [J-3 s-1 (5nm)-1]
臭氧层破坏现象
1955-1995每年十月份南极臭氧浓度(单位:DU)。数据点包括 了基于地面和卫星的观测。在这一时期内总臭氧浓度下降了50%。
平流层臭氧形成和破坏机理
纯氧理论(Chapman Mechanism)
O2 hv O O O O 2 M O3 M
Coke
Oil, etc.
Industr
N.Gas, etc.
Transport&communi
Other energy industry Commerce, service, etc. Construction
对气候的影响
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
雪盖 20世纪60年代以来 减少10%
冰川 20世纪50年代以来 减少10%~15%
UNFCCC) 公约将参加国分为三类: 1. 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答应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基础进行削减。承担削减 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如果不能完成削减任务,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排放指标。 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 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 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2. 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不承担具体削减义务,但承担为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 技术援助的义务。 3. 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削减义务,以免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资 金、技术援助。
第二节 臭氧层破坏问题
臭氧层主要特征
离地面20~30km的平流层中
占所在高度空气总量的1/105
厚度单位
一个DU(Dobson unit)单位被定义为在 273.15K 和1atm下,0.01mm厚的纯O3。
臭氧层的分布
大气的两个最低层,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温度曲线。大部分大 气质量都集中在对流层,但是臭氧却主要集中在平流层
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的影响
美国 中国 俄罗斯 日本 印度 德国 英国 加拿大 意大利 韩国
CO2 年排放量(MtC/年) (a)
1997年10个CO2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的总年排放量(a)和各国人均年 加拿大 排放量(b)(资料来源:Marland et al., 1999)
美国 俄罗斯
人类活动的影响
年排放量/Mt·-1 a
美国 5300 31 0.5
CFC-11, -12, -113
HCFC-22 HFCs, PFCs, SF6
0.7
0.2 NA
0.1
0.1 0.034
PFCs(全氟化物)
ODS的命名
ODS的命名包括两部分:即代号和代码。 全氯氟烃取英文名称的字头CFC;类似地,含氢氯氟烃为HCFC; 含氢氟烃HFC;全氟烃PFC。 代号后面的代码由三位数字组成,其中个位数表示分子中氟原子 的个数,十位数表示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加1,百位数表示分子中 碳原子的个数减1。 例如:CFCl3(一氟三氯甲烷)的代号为CFC,代码百位数为0,省略; 十位数为1,个位数为1,故命名为CFC-11。 含溴氯氟烃的代号为Halon(哈龙),编码方式为按碳、氟、氯、溴、 碘的次序排成五位数,无碘则第五位不做表示。例如:CF2Br— CF2Br的名称为Halon 2402。
1997年,签署《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
条款。议定书共规定了6种温室气体,分别是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 化硫、氢氟碳化物和全氟化碳。议定书需要占199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 上的至少55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之后,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
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 常增温现象。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 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据历史记载, 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频繁发生厄尔尼诺现象。主要表 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 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 节突然下起大雪来,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 季却洪水泛滥.....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 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 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中CO2、CH4、N2O和CFCs的浓度变化趋势。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人 类活动导致所有温室气体的浓度迅速增加。(资料来源:IPCC,1990)
人类活动的影响
主要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
温室气体 全世界 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 一氧化二氮(N2O) 29800 375 5.7
《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值
国家 2008-2012 年的排放限值 a 保加利亚,捷克,爱沙尼亚,欧盟(15 个国 家) ,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摩纳哥,罗马 削减 8% 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瑞士 美国 削减 7% 加拿大,匈牙利,日本,波兰 削减 6% 克罗地亚 削减 5% 新西兰,俄罗斯,乌克兰 不变 挪威 增加 1% 澳大利亚 增加 8% 冰岛 增加 10% a 相对于 CO2、CH4 和 N2O 的 1990 年的排放量,和相对于 PFCs、HFCs 和 SF6 的 1995 年 的排放量。
第十二章 大气污染与全球气候
1. 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变化 2.臭氧层破坏问题 3.致酸前体物与酸雨
第一节 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大气中CO2含量
1750年以前 目前
基本维持在280ppm 387ppm
预计21世纪中叶 540~970ppm 20世纪增加了0.60.2oC,海平面上升了10~20cm ; 预计在1990―2100年间温度升高1.4~5.8℃,海平面升 高8~9cm。
过去100年
海平面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