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章浮力1.浮力的定义、方向;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浮力产生的原因;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有关,而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4.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实验、公式、适用范围;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物,小桶所受的重力G桶。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物-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③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G总-G桶。

公式:F浮=G排=ρ液gV排上浮下沉悬浮漂浮沉底画出物体受力情况比较受力情况F浮____G F浮____G F浮____G F浮____GF浮+F支____G比较密度或体积ρ物______ρ液ρ物______ρ液ρ物______ρ液V排______V物ρ物______ρ液V排______V物ρ物______ρ液V排______V物比较状态受____力作用,处于动态可以停留在液体的_________处“_____”过程的最终状态“_____”过程的最终状态受_____力作用,处于______状态6.漂浮与悬浮的异同点;7.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各自的特点;1)轮船的原理: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2)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重力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重力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重力知识点总结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量,是一种质量间相互作用的力。

以下是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关于重力的知识点总结:1. 引力:物体之间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间的距离成反比。

引力的公式为 F = G * (m1 * m2) / r^2,其中 F 表示引力的大小,G 是引力常量,m1 和 m2 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 是两个物体间的距离。

2. 地球引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被称为地球引力,地球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地心的距离有关。

地球引力的公式为 F = G * (m * Me) / r^2,其中 F 表示地球引力的大小,G 是引力常量,m 是物体的质量,Me 是地球的质量,r 是物体距离地心的距离。

3. 重力加速度: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会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该加速度被称为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约为 9.8 m/s^2,表示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每秒加速 9.8 米。

4. 自由落体: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过程被称为自由落体。

自由落体物体的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可用公式 h = (1/2) * g * t^2 表示,其中 h 为下落的距离,g 为重力加速度,t 为下落的时间。

5. 质量与重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表示物体内部所含物质的多少,使用单位为千克;重量是物体受重力作用下的力量,使用单位为牛顿。

物体的重量可以通过公式 W = m * g 计算,其中W 表示重量,m 表示物体质量,g 表示重力加速度。

重力是物体运动的基础,了解重力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和行为。

希望本文对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的重力知识点总结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下册 新教材 第十章 浮力 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 新教材 第十章 浮力 知识点

第一节浮力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浮力的方向总是的。

2、物体的重力为G,则物体受到液体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浸在液体中时所称得的物体的拉力F,即F浮= 。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即浮力。

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有关,跟特体的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无关。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1、物体排开液体的越大、液体的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

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其中G排是指所受的重力;F浮=G排表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所受的重力;V排表示。

4、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

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1)当F浮 G物(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2)当F浮 G物(ρ液ρ物)时,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里任何深度的地方(悬浮);(3)当F浮 G物(ρ液ρ物)时,物体下沉。

2、轮船的排水量为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求得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轮船和货物共重G= 。

3、潜水艇是靠改变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当向水舱内注水时,潜水艇的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受到的浮力,将(填“上浮”或“下沉”)。

4、热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来升空的。

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空气的气体,如:。

热气球是靠改变来实现升降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浮力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V 排g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第三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F 浮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说明: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分析:F浮= G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 2 ρ液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 F浮= G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V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液面不变的原因是:∵漂浮∴F=G F1=G冰+G木F2=G水+G木(熔化后的)又∵G冰=G水∴F1=F2 即V排=V ∴液面不变液面下降的原因:∵漂浮∴F1=G冰+G铁冰熔化后,铁块沉底,∴F2<G水+G铁∴F1>F2, 即V排>V∴液面下降漂浮问题“五规律”: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能量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能量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能量知识点总结能量知识点总结1. 能量的定义:能够产生物质的运动或产生物体变形的物理特性。

能量的定义:能够产生物质的运动或产生物体变形的物理特性。

能量的定义:能够产生物质的运动或产生物体变形的物理特性。

2. 能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能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能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3.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_k =\frac{1}{2}mv^2$,其中$E_k$为动能,$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_k =\frac{1}{2}mv^2$,其中$E_k$为动能,$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_k =\frac{1}{2}mv^2$,其中$E_k$为动能,$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4.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能。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能。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能。

5.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在重力场中位置的高低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_p = mgh$,其中$E_p$为重力势能,$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垂直高度。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在重力场中位置的高低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_p = mgh$,其中$E_p$为重力势能,$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垂直高度。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在重力场中位置的高低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_p = mgh$,其中$E_p$为重力势能,$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垂直高度。

6.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_e = \frac{1}{2}kx^2$,其中$E_e$为弹性势能,$k$为弹性系数,$x$为物体的形变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功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功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功率知识点
总结
1. 功率的定义: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功率的计算公式:
功率(P)=做功(W)/ 时间(t)
3. 常见的功率单位有:
- 瓦特(W):国际单位制中的功率单位,1瓦特等于1焦耳/秒;
- 千瓦(kW):1千瓦等于1000瓦特;
- 马力(hp):常用于描述机械功率,1马力等于736瓦特。

4. 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功率和速度成正比,速度越快,功率越大。

5. 机械功率和电功率:
- 机械功率是指机械设备传递的功率,如机器、发动机等;
- 电功率是指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速率,如电动机、电灯等。

6. 感应电动机的功率计算公式:
感应电动机的功率(P)= 功率系数(η)×输入功率(Pin)
7. 提高功率的方法:
- 提高做功的速度;
- 提高做功的大小;
- 减少做功所需的时间。

8. 功率的应用:
功率是衡量机械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电能、机械能转换过程中的关键参数。

总结:
本章介绍了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以及功率单位的常见表示方法。

还讨论了功率与速度的关系、机械功率和电功率的区别,以及感应电动机的功率计算方法。

最后指出了提高功率的方法和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0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0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0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10 浮力10.1 浮力知识点1、什么是浮力(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注意:①“浸在”包括“部分浸入”和“全部浸入(浸没)”两种情况,也就是说浸在液体内部和浮在液体表面的物体都受到浮力,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②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受力物体为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③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称重法测浮力先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 ,在把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拉,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的差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即F 浮=G-F 拉。

知识拓展:称重法测浮力的受力分析物体浸在水中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G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拉和浮力F 浮,其中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浮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上的,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可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力与受到的向下的力相等,即F 浮+F 拉=G ,所以F 浮=G-F 拉。

知识点2、浮力产生的原因 (1)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总结归纳: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即F 浮=F 向上-F 向下。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与重力方向相反。

(2)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我们应了解两种特殊情况。

①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上表面不受液体压力,则F 浮=F 向上。

②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和容器底紧密接触,则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F向上为零,物体将不受浮力的作用,只受向下的压力,如在水中的桥墩、深陷在淤泥中的沉船等不会受到水的浮力。

(3)关于浮力的两个问题①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②一切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他竖直向上的浮力;无论物体的形状如何,怎样运动,只要是浸在液体或气体中(除物体下表面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外),都会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浮力。

知识点3、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探究:浮力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重点归纳笔记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重点归纳笔记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重点归纳笔记单选题1、如图甲所示,一个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立放着一个底面积为200cm2,高为15cm,质量为1.8kg 的均匀实心长方体木块A,A的底部与容器底用一根细绳(细绳体积忽略不计)连在一起,细绳长度未知;现慢慢向容器中加水,当加入2.7kg的水时,木块A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刚好为0,如图乙所示;若继续缓慢向容器中加水,直到细绳刚刚被拉断,立即停止加水,如图丙所示。

细绳刚刚被拉断时和拉断后木块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为100Pa,最后容器中水的总质量为8.45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A的密度为6×103kg/m3B.容器的底面积为400cm2C.细绳刚刚被拉断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为25ND.细绳的长度为10cm答案:DA.木块的体积V A=S A h A=200cm2×15cm=3000cm3木块的密度ρA=m AV A =1.8×1000g3000cm3=0.6g/cm3=0.6×103kg/m3故A错误;B.当加入2.7kg的水时,木块A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刚好为0,此时木块恰好漂浮;因木块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 浮=G 木=ρ水gV 排即m 木g =ρ水gV 排则木块排开水的体积V 排=m 木ρ水=1800g 1g/cm 3 =1800cm 3容器内水的深度h 水=V 排S A =1800cm 3200cm 2=9cm容器内加入水的体积V 水=m 水ρ水=2.7×103g 1g/cm 3=2700cm 3由 V 水=(S 容﹣S A )h 水可得,容器的底面积S 容=V 水ℎ水+S A =2700cm 39cm +200cm 2=500cm 2故B 错误; C .细绳拉断前、后木块静止时,由p =ρgh 可得,容器内水深度的变化量Δh =Δpρ水g =100Pa1.0×103kg/m 3×10N/kg =10-2m =1cm 木块排开水体积的减少量ΔV 排=S 容Δh =500cm 2×1cm =500cm 3则剪断细绳前木块排开水的体积V 排′=V 排+ΔV 排=1800cm 3+500cm 3=2300cm 3木块受到的浮力F 浮′=ρ水gV 排′=1.0×103kg/m 3×10N/kg×2300×10-6m 3=23N故C 错误;D .细绳拉断前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h 水′=V 排′S A =2300cm 3200cm 2=11.5cm最后容器中水的体积V 总=m 总ρ水=8.45×103g 1g/cm 3=8450cm 3则有 S 容器h 绳+(S 容﹣S A )h 水′=V 总500cm 2×h 绳+(500cm 2﹣200cm 2)×11.5cm =8450cm 3h 绳=10cm故D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
0.1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
的。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或。

3、物体的重力为G,则物体受到液体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浸在液体中时所称得的物体的拉力F,即F浮= 。

4、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

公式为。

5、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
有关,跟液体的
有关,跟物体浸没液体中的
无关。

10.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
),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

2.内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

3.公式:F浮
=
=
=。

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
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状态F浮与G物V排与V物对实心物体ρ物与ρ液
上浮F浮>G物V排=V物ρ物&lt;ρ液
下沉F浮<G物
ρ物&gt;ρ液
悬浮F浮=G物
ρ物=ρ液
漂浮F浮=G物V排&lt;V物ρ物&lt;ρ液
1、物体的浮沉条件:1、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1)当F浮
G物(ρ液
ρ物)时,物体上浮;
(2)当F浮
G物(ρ液
ρ物)时,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里任何深度的地方(悬浮);(3)当F浮
G物(ρ液
ρ物)时,物体下沉。

2、轮船:
1)轮船是采用
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

轮船的排水量:轮船
时。

2)轮船
在水面上时。

3)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受到的浮力
(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由于水的密度变大,根据
,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

4)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求得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轮船和货物共重G=
;V排=。

5)密度计是
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

”。

3、潜水艇是靠
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4、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
空气的气体来实现升空的;靠改变自身
的大小来改变
的。

5、浮力的计算:
①压力差法:F浮=
②称量法:
F浮=
(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③漂浮悬浮法:F浮=
④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
=
=
(当题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