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

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一、基本概念和公式:1、多与地震、基本地震、罕遇地震、极罕遇地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关系:αmax=K*αmax基本αmax:多遇或罕遇或极罕遇地震的峰值加速度αmax基本: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K:比例系数,按GB18306-2015第6.2条取值多遇地震取1/3罕遇地震取1.9极罕遇地震取2.9罕遇或极罕遇地震的峰值加速度的K取值见高孟潭主编《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宣贯教材》第230页12.2.3节)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最大值根据场地类别的调整:αmax=Fa*αmaxⅡ(GB18306-2015附录E.1)αmax:按场地类别调整后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αmaxⅡ:Ⅱ类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FA: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按GB18306-2015附录E表E.1。

3、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γmax=β*αmaxγm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β:动力放大系数,按GB18306-2015附录F.1取2.54、综上所述,综合计算公式可以写为:γmax=β* Fa*K*αmax 基本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二、示例:1、确定7度015g地区、Ⅲ类场地的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1)、确定FA:7度0.15g地区、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αmax基本=0.15。

7度0.15g地区、Ⅱ类场地多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1/3=0.05。

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表E.1,加速度为0.05时的Ⅲ类场地FA=1.30。

注意:按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峰值加速度0.15,查得Ⅲ类场地的FA=1.0的用法是不正确的.2)、则7度0.15g区、Ⅲ类场地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为:γmax=β* Fa*K*αmax 基本=2.5* 1.30*(1/3)*0.15=0.16252、确定8度0.2g地区、Ⅲ类场地的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1)、确定FA:8度0.2g地区、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αmax基本=0.2。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根据《抗规》GB50011-2001第5、1、2条得条文说明,多遇地震(小震)与罕遇地震(大震)得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可将《抗规》表格5、1、2-2中所列有效峰值加速度数值乘以放大系数2、25得到。

同理,中震设计可按《抗规》表3、2、2中得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乘以放大系数2、25得到。

下表就是小震、中震、大震得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抗震设防烈度6(0、05g) 7(0、10g)7(0、15g)8(0、20g)8(0、30g)9(0、40g)小震0、04 0、08 0、12 0、16 0、24 0、32 中震0、12 0、23 0、34 0、45 0、68 0、90 大震- 0、50 0、72 0、90 1、20 1、40midas中如何结合建筑抗震规范进行桥梁得地震时程分析?由于目前建筑抗震规范对于时程分析采用得最大加速度有了硬性得规定,因此首先就就是要将时程得地震波比如简单得elcentro波进行系数调整,根据抗震规范5、1、2、2表中得规定,将、Elcentro得最大峰值与5、1、2、2规定得最大值进行比较得到修正系数,(需要注意得就是midas时程函数定义里面得Elcentro给出得相对得值即多少倍得g,比如0、3559g,则系数为35/(0、3559*9、806*100)=0、1,注意选择得就是无量刚加速度),填写到放大系数里面,点击生成地震反映谱,函数值就就是所需要得一条曲线得a谱,不需要再除以g了(规范P232“其平均地震影响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得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各个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这里得地震影响曲线就就是将加速度谱转化得到得规范谱)。

按照规范需要两条实际一条人工模拟曲线,将得到得地震反映谱曲线(三条)进行数据拟与分析(可采用平均或者SRSS)与实际场地采用得规范规定得a谱进行比较,保证在各个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人工波得选择一般就是对于特大桥梁或者重要桥梁进行现场得试验后得到一定得模拟曲线,一般桥梁搞几条波就够了不要人工模拟。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根据《抗规》GB50011-2001第5.1.2条的条文说明,多遇地震(小震)和罕遇地震(大震)的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可将《抗规》表格5.1.2-2中所列有效峰值加速度数值乘以放大系数2.25得到。

同理,中震设计可按《抗规》表3.2.2中的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乘以放大系数2.25得到。

下表是小震、中震、大震的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midas中如何结合建筑抗震规范进行桥梁的地震时程分析?由于目前建筑抗震规范对于时程分析采用的最大加速度有了硬性的规定,因此首先就是要将时程的地震波比如简单的elcentro波进行系数调整,根据抗震规范5.1.2.2表中的规定,将. Elcentro的最大峰值与5.1.2.2规定的最大值进行比较得到修正系数,(需要注意的是midas时程函数定义里面的Elcentro给出的相对的值即多少倍的g,比如0.3559g,则系数为35/(0.3559*9.806*100)=0.1,注意选择的是无量刚加速度),填写到放大系数里面,点击生成地震反映谱,函数值就是所需要的一条曲线的a谱,不需要再除以g了(规范P232“其平均地震影响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各个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这里的地震影响曲线就是将加速度谱转化得到的规范谱)。

按照规范需要两条实际一条人工模拟曲线,将得到的地震反映谱曲线(三条)进行数据拟和分析(可采用平均或者SRSS)与实际场地采用的规范规定的a谱进行比较,保证在各个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人工波的选择一般是对于特大桥梁或者重要桥梁进行现场的试验后得到一定的模拟曲线,一般桥梁搞几条波就够了不要人工模拟。

开始错误的以为直接将地震波简单处理与a普比较,实际这里的地面运动的加速度波只是一个自由度体系的反应,而a谱则是多个自由度体系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处理而得到的,因此必须将地震波进行转换,幸好有了midas的转换工具可以直接生成,不然要自己编写傅立叶转换程序了。

(完整word版)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方法

(完整word版)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方法

6度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计算方法方法一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5.1.4-1,查得6度地震下,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对应的αmax分别为0.04和0.28。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10.3条可知,6度地震下,设防地震对应的αmax为0.12。

方法二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3.2.2可知,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其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F.1条,推导中震作用下αmax=0.05×2.5=0.125。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第6.2.1条“多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宜按不低于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1/3倍确定”可知,多遇地震下αmax≥0.125/3=0.042。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第6.2.2条“罕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宜按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1.6~2.3倍确定”,罕遇地震下αmax=(1.6~2.3)×0.125=0.2~0.288。

方法三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3.2.2可知,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其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其中g=9.8 m/s2=980 cm/s2,计算可知设防地震加速度时程最大值=0.05×980=49 cm/s2。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5.1.2-2,6度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时程分析所用地震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值分别为18 cm/s2和125 cm/s2。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F.1条,推导6度中震作用下αmax=0.05×2.5=0.125(方法二)。

根据相应比例关系可推导出6度多遇地震αmax=(18/49)×0.125=0.046,罕遇地震αmax=(125/49)×0.125=0.319。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与地震的峰值加速度有关,该加速度表示地震波的强度。

一般来说,随着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增加,建筑物遭受的地震力也会增加。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计算是通过对建筑物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以及对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价得出的。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值一般在0到1之间,反映了地震对建筑物的水平振动的影响。

数值越大,表示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越大;数值越小,表示建筑物对地震的反应越小。

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和抗震标准,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取值也会有所不同。

1.结构形式: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物在地震中的表现有所不同。

例如,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可能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形式。

2.抗震设计参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取决于一系列的设计参数,如结构材料的强度和刚度、连接节点的设计等。

这些设计参数对地震力的传递和分散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3.地基和周围环境:建筑物的地基条件和周围环境的特点也会对地震影响系数产生影响。

例如,软土地基的建筑物在地震中可能会产生更大的位移和变形。

因此,在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时,需要考虑地基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建筑物的地震反应分析:通过建筑物的结构模型,进行地震加速度时程分析,计算出建筑物在地震波作用下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

2.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根据地震反应分析的结果,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可以使用一些评价指标,如层间位移、剪切力和弯矩等,来判断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计算:根据建筑物的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性能评价结果,计算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可以使用一些经验公式或规范中给出的计算方法,将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得出影响系数的数值。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在建筑物抗震设计和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计算和确定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为设计人员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性。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用来衡量建筑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抗力系数。

它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能力与地震作用引起的应力之间的比值,也即建筑结构所能承受的地震力与其自重之比。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大小取决于结构的性质、土壤条件等因素。

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结构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对地震作用的响应方式不同,所以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也不同。

比如,混合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通常较大,而钢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相对较小。

其次是建筑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刚度是指结构抵抗地震力的能力,强度是指结构的应力应变性能。

刚度大的结构能够减小结构变形,降低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因此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较小。

而强度大的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地震力,因此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较大。

此外,土壤条件也会影响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计算。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地震波传播的衰减和反射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地震作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程度。

一般来说,软土地基会增大地震作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因此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较大。

最后,建筑物的高度也会影响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计算。

建筑物的高度越大,地震作用的振动也会越强烈,因此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也会越大。

综上所述,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需要考虑结构类型、刚度、强度、土壤条件和建筑物高度等因素。

不同的建筑结构具有不同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而且还会受到外力、地震波传播和结构响应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准确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是一个复杂而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和计算。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

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一、基本概念和公式:1、多与地震、基本地震、罕遇地震、极罕遇地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关系:αmax=K*αmax基本αmax:多遇或罕遇或极罕遇地震的峰值加速度αmax基本: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K:比例系数,按GB18306-2015第6.2条取值多遇地震取1/3罕遇地震取1.9极罕遇地震取2.9罕遇或极罕遇地震的峰值加速度的K取值见高孟潭主编《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宣贯教材》第230页12.2.3节)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最大值根据场地类别的调整:αmax=Fa*αmaxⅡ(GB18306-2015附录E.1)αmax:按场地类别调整后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αmaxⅡ:Ⅱ类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FA: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按GB18306-2015附录E表E.1。

3、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γmax=β*αmaxγm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β:动力放大系数,按GB18306-2015附录F.1取2.54、综上所述,综合计算公式可以写为:γmax=β* Fa*K*αmax 基本二、示例:1、确定7度015g地区、Ⅲ类场地的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1)、确定FA:7度0.15g地区、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αmax基本=0.15。

7度0.15g地区、Ⅱ类场地多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1/3=0.05。

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表E.1,加速度为0.05时的Ⅲ类场地FA=1.30。

注意:按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峰值加速度0.15,查得Ⅲ类场地的FA=1.0的用法是不正确的.2)、则7度0.15g区、Ⅲ类场地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为:γmax=β* Fa*K*αmax 基本=2.5* 1.30*(1/3)*0.15=0.16252、确定8度0.2g地区、Ⅲ类场地的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1)、确定FA:8度0.2g地区、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αmax基本=0.2。

如何确定水平影响系数

如何确定水平影响系数

我国根据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对建筑抗震提出了“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即通常所说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通常所讲的小震、中震、大震分别指的是50年超越概率为63%,10%,2~3%的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
罕遇地震。

③小震:又称弱震,震级大于3、小于5的地震。

该级别地震人们可以感觉,故有时也称有
感地震,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④中震:也称强震,震级大于5、小于7的地震。

该级别地
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⑤大地震:震级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

该级地震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

以7度0.15g为例:
设防烈度(中震)时:
时程最大加速度:0.15g=0.15*9.8m/s^2 =0.15*9.8*100 cm/s^2=147cm/s^2
水平地震最大影响系数计算α= 0.15g/g *2.25=0.3375 (2.25为考虑场地覆土、结构反应的放
大系数,参抗规条文5.1.2)
抗规3.10.3第2款取7度0.15g 中震的水平地震最大影响系数计算α=0.34 ;
多遇地震(小震)时:
中震与小震之间的比例关系为2.8
水平地震最大影响系数计算α= 0.3375/2.8=0.1205(抗规表5.1.4-1取值为0.12 )
时程最大加速度:0.1205*980cm/s^2/2.25=52.5cm/s^2 (抗规表5.1.2-2取值为55cm/s^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