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介绍

合集下载

精妙绝伦的技艺教你如何制作地球仪

精妙绝伦的技艺教你如何制作地球仪

精妙绝伦的技艺,教你如何制作地球仪▼视频约20M,流量党警告似乎自从有了google earth 这样的数字地球,世界上开始流行电子地图。

我们的视野中就少有地球仪的身影。

只有在老板桌上的一角,还可能摆放着一枚散发着金属光泽的地球仪工艺品,彰显着它过去的荣光。

1最早的地球仪【在西方】世界现存最早的地球仪是由德国航海家、地理学家贝海姆于1492年发明普通地球仪普通地球仪制作的,也正是那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它现如今保存在纽伦堡博物馆里。

图贝海姆地球仪1480年,贝海姆(1459年~1507年)作为佛兰芒贸易商人初次访问葡萄牙时,自称是纽伦堡天文学家米勒的学生,所以成为约翰二世的航海顾问。

当时航海者用星盘来测定日、月、星辰的高度,以推算时间和纬度。

用黄铜代替木制星盘,可能是由他创始的。

【在东方】中国地球仪的制作始于元代,由西域天文学家扎马鲁丁为元朝廷督造,球面上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属于原始的绘制方法。

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后,为向中国传授古希腊的地圆说,亲自制作地球仪,并著有《坤舆万国全图》。

受其影响,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学者李之藻制成一架地球仪。

约在崇祯三年(1630年),朝廷也制作了一架地球仪。

这些地球仪上绘制了经纬网,扩充了我国此前的地球仪上只有27处观测点的纬度,包括了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整个地球纬度,也弥补了我国此前不知经度的空白,并标注了五洲说,使当朝人能以了解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新知识。

图康熙朝地球仪继明之后,喜爱科学的康熙皇帝不仅引进、制作,还熟练使用许多来自西方的科学仪器,使他的天文、地理、数学知识都超出了其他历代的统治者。

明、清两朝制造的地球仪现仅存3件,其中2件存于故宫博物院,1件存于伦敦英国博物馆。

2二十一世纪的仅存手工地球仪作坊几千年来指引人们探索世界的地图,在今天慢慢都变成带着GPS定位的电子地图。

现在世界上只有两个工作室坚持手工制作地球仪,位于英国伦敦的Bellerby & Co. Globemakers 就是其中一家。

地球仪的知识介绍

地球仪的知识介绍

地球仪的知识介绍
地球仪是一种地球式的地图,它可以表示出地球上的地形和地势,可以表示出各大洲和大洋,还可以表示出地球上的气候、海洋以及各种自然现象。

地球仪是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识和自然现象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各国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地球仪是一种比较古老的传统工艺品,在古代被称为“浑天仪”。

它是古代人们根据天体运行的情况,把地球当作一个巨大的球体来观察和研究。

地球仪既能反映地球的形状、大小、轮廓、高低、远近等自然现象,又能说明地球上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球仪在不断发展变化。

现代地球仪除具有传统地球仪所具备的观察、测绘、测量功能外,还具有放大、缩小、旋转、演示等功能。

它不仅可以看到地球上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而且还能看到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特殊联系,如大陆与岛屿、陆地与洋流之间存在着许多特殊联系,世界各地火山地震频发等。

地球仪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地球上各种现象和规律的有力工具。

—— 1 —1 —。

地球仪简介

地球仪简介

地球仪简介按用途分类地球仪有以下几种类型:(1)经纬网格地球仪,在它的球面上只有经纬网格以及度数的注记,也称经纬仪。

(2)政区地球仪,球面光滑的表示行政区划分的地球仪。

(3)地貌地球仪是球面光滑的表示自然面貌的地球仪,有些还带有季风变化图,洋流图等。

(4)立体地球仪,是表示地形的模型,球面是起伏不平的。

按产品材料与功能分类有纸质地球仪、全塑地球仪、树脂立体地球仪,宝石地球仪、实木地球仪、磁悬浮地球仪、古典工艺地球仪等。

目前国内企业生产开发的有1600多种款式规格。

发明地球仪世界最早的地球仪是由德国航海家、地理学家贝海姆于1492年发明制作的,它至今保存在纽伦堡博物馆里。

1480年,贝海姆(1459年~1507年)作为佛兰芒贸易商人初次访问葡萄牙时,自称是纽伦堡天文学家米勒的学生,所以成为约翰二世的航海顾问。

当时航海者用星盘来测定日、月、星辰的高度,以推算时间和纬度。

用黄铜代替木制星盘,可能是由他创始的。

他可能曾与D·考航行到非洲西岸(1485年~1486年)。

1490年回纽伦堡后,在画家格洛肯东的协助下,开始绘制他设计的地球仪,1492年完成。

他当时所画的世界地形既不准确又已过时,在这个地球仪上,印度洋是向东西扩展的海洋,特别是非洲西海岸,错误之多实在惊人。

不过有趣的是,在发现北美洲的前夕他绘制的地球仪,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关于地理上的一些有益设想。

地球仪历史1492年,也就是克里斯多夫·哥伦布横越大西洋的那一年,马丁·贝海姆在纽伦堡完成了一架直径20英寸的地球仪。

因为这架地球仪是根据托勒密《地理学指南》中的地图制成的,所以贝海姆所描绘的亚洲比实际上的向东延长了许多,于是大西洋也比实际上的窄了许多。

早期地球仪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先印刷出狭长的三角形图块,然后将这些图块剪下来,粘贴在木球上。

德国最有名的地球仪制作者,是纽伦堡学者琼汉恩斯·肖纳。

他在16世纪早期制作的两个地球仪保存至今。

悬浮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悬浮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悬浮地球仪的使用方法1. 引言1.1 什么是悬浮地球仪悬浮地球仪是一种结合了现代科技和地理知识的智能仪器,可以通过磁力浮力原理悬浮在空中,并通过电子设备显示地球的地理信息。

悬浮地球仪通常由地球模型、电磁悬浮装置和显示屏组成,通过磁悬浮技术使地球模型悬浮在空中,使人们可以360度无死角地观察地球的表面以及各种地理信息。

悬浮地球仪不仅可以展示地球的物理特征,还可以显示地球上的各类地图信息、天气状况等。

通过悬浮地球仪,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地理信息,拓宽视野,增加地理知识,为教学、科研提供便利。

悬浮地球仪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的地理学习方式,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促进地理科学的发展。

1.2 悬浮地球仪的作用悬浮地球仪是一种创新的地理工具,它可以帮助用户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地理信息和地貌特征。

悬浮地球仪不仅可以展示地球的地形和地势,还可以标注地理坐标、地理图层和地球资源等信息。

通过悬浮地球仪,用户可以轻松查阅全球各地的地图和地理信息,深入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了解各国的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

悬浮地球仪的作用也不仅局限于教育和学习领域,它在旅游、科研、地质勘探、城市规划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悬浮地球仪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实用的地理工具,为人们提供了更直观、更便捷的地理信息查询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悬浮地球仪的功能和应用范围将会不断扩大,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乐趣。

2. 正文2.1 如何悬浮地球仪悬浮地球仪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可以在空中悬浮并旋转,展示地球的全貌。

它使用了电磁悬浮技术,通过电磁场和磁悬浮浮动原理来实现地球仪的悬浮效果。

下面将介绍如何悬浮地球仪:第一步:准备地球仪及其底座。

确保地球仪和底座干净整洁,没有灰尘或杂物。

第二步:将地球仪放在底座上,并确保地球仪的底部与底座平齐。

轻轻按压地球仪,让其稳固地放在底座上。

第三步:打开电源,启动悬浮装置。

根据说明书上的操作步骤,操作悬浮装置,让地球仪逐渐悬浮在空中。

幼儿园科普知识地球仪教案分享 幼儿园科普

幼儿园科普知识地球仪教案分享 幼儿园科普

主题: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一、简介地球仪地球仪是模拟地球的形状和特征的球形模型。

它是一种用来帮助人们理解地球表面特征、地理位置和地球运动规律的工具。

通过观察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地理经纬度等基本知识。

二、地球仪的结构和功能1. 地球仪的结构地球仪通常由地球模型、支架和标示刻度等部分组成。

地球模型是地球仪的核心部分,它仿真了地球的形状和地图上的特征。

支架用来支撑地球模型,并且可以让地球模型自由旋转。

标示刻度是地球仪上的刻度,用来表示地球的经纬度等信息。

2. 地球仪的功能地球仪主要用于教育和科普宣传。

在教学中,地球仪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形状、自转、公转等基本知识。

在科普宣传中,地球仪可以用来展示地理知识、天文知识以及气候变化等信息。

三、地球仪在幼儿园科普教育中的应用1. 通过观察和摸索地球仪,幼儿可以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基本特征,培养对地球的好奇心和兴趣。

2. 通过老师的引导,幼儿可以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初步理解白昼和黑夜的原因。

3. 在地理课程中,地球仪可以用来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位置,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地理概念。

4. 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标示刻度,幼儿可以初步了解经纬度的概念,培养对地理位置的认知。

四、地球仪教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 观察法通过让幼儿观察地球仪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老师可以把地球仪拿到幼儿面前,向幼儿介绍地球仪的主要构造与功能。

2. 比较法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片等方式进行比较,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特征。

3. 互动法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地球仪的旋转功能,让幼儿通过旋转地球仪来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

4. 注意事项在进行地球仪教学时,老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球知识。

五、结语地球仪是一种非常有利于幼儿科普教育的工具,通过观察和互动,它可以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培养地理兴趣,为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地理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地球仪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

地球仪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

地球仪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

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的表面被划分为经度和纬度,以便于我们在地球上进行定位和导航。

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是地球地理特征的体现,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的分布规律。

一、经度的分布规律经度是指从地球上的某一点到通过该点的子午线的角度或弧长。

地球上的经度是按照子午线划分的,从0度开始,向东经度逐渐增大,最大为180度,然后从180度开始向西经度逐渐增大,最大为360度。

经度的分布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经度在赤道附近分布较密集,赤道是地球上纬度最大的地带,经度线在赤道上的间距较小,这是因为地球的周长最大,需要更多的经线进行划分。

2. 经度向两极逐渐稀疏,地球的两极是纬度最小的地带,经度线在两极地区的间距较大,这是因为地球在两极地区的周长最小,所以经线的数量相对较少。

3. 经度线在东西方向上均匀分布,地球的东西两侧分布了大量的经线,这是为了方便人们进行时区的划分和定位。

二、纬度的分布规律纬度是指从地球上的某一点到通过该点的纬线的角度或弧长。

地球上的纬度是按照纬线划分的,赤道为0度,向两极逐渐增大,最大为90度。

纬度的分布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纬度在赤道附近分布较密集,赤道是地球上纬度最大的地带,纬线在赤道上的间距较小,这是因为地球的周长最大,需要更多的纬线进行划分。

2. 纬度向两极逐渐稀疏,地球的两极是纬度最小的地带,纬线在两极地区的间距较大,这是因为地球在两极地区的周长最小,所以纬线的数量相对较少。

3. 纬线在南北方向上均匀分布,地球的南北两侧分布了大量的纬线,这是为了方便人们进行地理位置的定位和天文观测。

纬度和经度的分布规律反映了地球的地理特征和形态,它们的分布使得我们可以在地球上准确定位和导航。

经纬度的使用不仅在地理学和导航领域有重要意义,还在气象、地震、环境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是地球地理特征的体现,它们的分布使得我们可以在地球上进行定位和导航。

地球仪的六大功用

地球仪的六大功用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它虽然不能象地图那样详细地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也不能完全反应地球的实际情况,但是它却可避免地图上存在着长度、方向、面积或形状方面的误差和变形,可以帮助我们阐明许多有关的地球概念,获得地球体的主体概念。

地球仪作为一种教学仪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学到许多地理知识。

下面分节介绍十种地球仪的功能。

功能之一:证明地球自转偏向力为了观察地球自转偏向力,我们可以用一个地球仪使地轴垂直于地平面,将地球仪北极向上,先在北半球高纬度处滴一至二滴红墨水,红墨水在地球仪不转动的情况下,就会沿着经线向低纬度流动并留下墨迹。

然后你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再在高纬度原地点滴一至二滴蓝墨水,你就会发现蓝色墨水流动的方向与原来红色墨水流动的方向比较发生了向右改变。

同样将地球仪侧转过来,南极向上,用同样方法进行两次演示,比较观察,可发生蓝色墨水流动的轨迹与红色墨水流动的轨道相比,向左偏转了。

再将地球仪静止平放,地轴与地平的平行,在赤道上某点滴一至二滴红墨水,发现红墨水的流动沿赤道线而行;然后在原点再滴一至二滴蓝墨水,并转动地球仪,发现蓝墨水流动轨道与红墨水一致,说明其流动轨道未受地球自转影响。

因此,可以证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的规律为:北半球右偏,南半天左偏,赤道上没有偏向。

功能之二:演示昼夜更替及其原因以电灯或一只强光手电代表太阳,使之与地球仪的球仪心在同一平面上,地球仪绕地轴(地轴北端指向正北方)自西向东转动。

地球自转的周期(转一周3600)为一个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4秒。

地球仪自西向东自转时,在北极上空看地球仪呈反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赤道上空看地球仪自西向东旋转,这三种表述是一致的。

由于地球(仪)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间太阳(电灯或强光手电)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即向日为昼,背日为夜。

被太阳(电灯或强光手电)照亮的半球,称为昼半球,半夜照亮的半球,称夜半球。

3.2地球仪和地球第1课时地球仪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2地球仪和地球第1课时地球仪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5)互动提问:通过提问和回答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地球仪和地球》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用到地球仪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地球仪的奥秘。
3.2地球仪和地球第1课时地球仪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3.2节“地球仪和地球”,主要涵盖地球仪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如下:
1.地球仪的定义:地球仪是一种模拟地球表面特征的球体模型,用于表示地形、气候、国家边界等地理信息。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仪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地球仪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1)地球仪的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学生可能对地球仪的经纬网、地图图案等部分的作用和关系难以理解。
(2)地球仪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学生可能难以认识到地球仪在地理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E
O
50 E
O
60 E
O
70 E
O
1 2 3 4
向西越来越大,所以判断为西经
70 W
O
60 W
O
50 W
O
40 W
O
1 2 3 4
0度以东为东经,0度以西为西 经
10 W
O
0 E
O
10 E
O
20 E
O
1 2 3 4
180度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160 E
O
170 E
O
180
O
170 W
O
15 °
170°
160° 150°
140 °
1 2 3 4
25°
35° 45°
125° 22 ° 23 °
A
130°
135°
1 5
B
25° 24 ° 22 °
E
20°
15°
1 2 3 4
H
G
20 ° 18
F
随歌谣学地理
• 经天纬地辨方向,SNEW是缩写;
1 2 3 4
1 2 3 4
1、0 °经线在中间,东经西经在两边.
东经向东渐增大,西经向西渐增大. 最大度数180度,与0度经线共成圆. 2、0 °纬线在中间,南纬北纬在两边. 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 纬度越大线越短,到了两极成了点. 3、赤道 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4、西经20度向东至东经160度为东半球 西经20度向西至东经160度为西半球
纬线面面观(5条特征纬线)
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地区 低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区
1 2 3 4
交织经纬网
1 2 3 4
五、交织经纬网
1 2 3 4
•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点的准 确位置。 • 完成课本活动。
1 2 3 4
29
1 2 3 4
记忆本节重点知识
经纬度判定、东西半球的划分 时间为3分钟
• 地球模型地球仪,经线纬线看仔细; • 向北变大是北纬,向南变大为南纬;
• 向东变大是东经,向西变大自然西;
• 特征纬线有五条,赤道、极圈和回归;
• 半球划分是难题,二妞六姨分东西;
• 小小为东大大西,判断半球金钥匙。
1 2 3 4
END
观察提示:看 线条形状、长 • 纬线不等长,自成圆 度、度数分布 圈,纬度越高,长度 规律等 越短。
• 北纬(N)向北越来 越短,南纬(S)向 南越来越短,两极是 一个点。 •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只有赤道这条纬线能 平分地球。……
1 2 3 4
观察 经 线特点
• 经线等长,形如半圆。
1 2 3 4
观察提示:看 • 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 线条形状、长 •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度、度数分布 • 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规律等
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 经线圈且都能够平分地 球。……(方向相反,度 数之和等于180度)
• 完成课本P12页活动。
特点 经线 纬线 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完整 的 圆. 纬线长度 ,其中 赤道 最长,向 两极变短. 纬线指示 东西 方向. 不等 每条经线只形成 形状 半 个圆 所有经线长度 长度 都 相等 . 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 方向.


1 2 3 4
辨别经度和纬度
1 2 3 4
三、辨别经度和纬度
1 2 3 4
• 人们为了区别不同的经线而标定的度数叫
经度。 • 为了区别不同纬线标定的度数叫纬度。
观察纬度特点
1 2 3 4
1、0度纬线是赤道,
2、向北增大是北纬(N)
3、向南增大是南纬(S) 4、最大度数为90度。
1 2 3 4
四、半球的划分
1 2 3 4
• 南、北半球 • 东、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
1 2 3 4
南北半球划分界线是: 笔在图中分别描一遍;
,用红
东西半球的划分
1 2 3 4
东西半球划分界线是: ,在图中用不同 颜色描一遍; 20 W——二妞 160 E——六姨
O O
1 2 3 4
东西半球的划分
判断东西半球的秘诀: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20度在东半球; >160度在西半球; 20度—160度,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
观察经度特点
1、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2、向东增大是东经(E)
3、向西增大是西经(W) 4、最大度数为180度,东西 180度重合。
活 动
• 完成P13页活动
1 2 3 4
1、东经113°,北纬23 °,可以写为 113 °E, 23 °N 2、0 °经线在中间,东经西经在两边. 东经向东渐增大,西经向西渐增大. 最大度数180度,与0度经线共成圆. 3、0 °纬线在中间,南纬北纬在两边. 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 纬度越大线越短,到了两极成了点.
1 2 3 4
地球的模型
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A B
1 2 3 4
1、什么是地球仪? 2、观察地球仪,说一 说你看到了什么? 3、ABC分别是什么? (地轴、南极、北极)
C
1 2 3 4
了解经线和纬线
1 2 3 4
二、了解经线和纬线
A B
C
D
帮你判断地球仪上的经纬线
1 2 3 4
观察 纬 线特点
1 2 3 4
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
40
O
50
O
60
O
70
O
20 N
O
0
O
20 S
O
1 2 3 4
往南越大为南纬
40
O
50
O
60
O
70
O
40 S 50 S 60 S
O O
O
1 2 3 4
往北越大为北纬
40
O
50
O
60
O
70
O
60 N
O
50 N
40 N
O
O
1 2 3 4
向东越来越大,所以判断为东经
时间到
31
1 2 3 4
32
60 ° ° 40
20° ° 0
2 3 4 ° 30 60 90° 1 150° 60°30 0 ° ° ° 120°
20° ° 40 60°
15°25°35°45 55 60 75 85 80 ° ° ° ° ° ° 70° 60°
1 2 3 4
50 ° 40 ° 30 ° 2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