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及解析:_5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人教版)
2019年中考人教版历史复习题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无答案)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
这种文字被称为()A. 隶书B. 金文C. 小篆D. 甲骨文2.墨家主张()A. 顺其自然B. 兼爱、非攻C. 民贵君轻D. 为政以德3.历史活动课上,一学生说出这样的台词:“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他代表的思想流派应该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4.唐朝诗歌繁盛,诗人众多。
下列哪一位诗人赞美成都“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薛涛5.如图所示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朝时期()A.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B. 原始农耕文明出现C. 畜牧业发达D. 铁器开始使用6.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哪个朝代铸造的()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7.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出现的背景是社会急剧变化B. 是一个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C. 出现于春秋时期D. 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8.我国曾经发行了一张邮票,里面的“主角”可让你体会到我国古老乐器迷人的魅力,你能说出它的名称吗()A. 铜壶B. 四羊方尊C. 司母戊鼎D. 青铜编钟9.下图是某电视剧中出现的一块匾额。
匾额题字中“仁”的思想源自哪一学派?( )A. 儒家B. 墨家C. 道家D. 法家10.文物是考证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A. 半坡彩陶B. 大汶口黑陶C. 司母戊鼎D. 毛公鼎11.寓言故事“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人间训》中。
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
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A. 老子B. 庄子C. 孔子D. 孟子12.“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句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A. 甲骨文B. 大篆C. 小篆D. 隶书13.我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王懿荣发现的甲骨文,这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人民版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详解

人民版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详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揭秘古代东方的智慧发展导语:古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古代文明国家,其在科学技术与文化领域的贡献不可忽视。
本文将为你详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让我们一起揭开古代东方的智慧发展之谜。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之精密制造古代中国人在制造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
他们精于制造各种工具和武器,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
早在汉代,中国人已经发明了可以指南的磁石,而指南针则出现在唐代,成为中国航海事业的重要突破。
不仅如此,古代中国还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等对世界同样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
除此之外,古代中国在农业、水利以及建筑等领域的科技发展也非常突出。
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就出现在古代中国,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水利方面,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水车、水轮等设备,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古代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技术也相当发达,如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等建筑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术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第二部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之医药学与数学古代中国人对医药学的探索和实践也十分深入。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药学名著《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国医学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古代中国人对疾病的理解、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古代医学中,中药的应用广泛而独具特色,经过千余年的沉淀与实验,形成了中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至今,中草药在世界范围内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不同疾病。
古代中国人在数学方面的成就同样不容小觑。
中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被认为是世界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九章算术》包含了九个不同的算术问题,涵盖了代数、几何、方程等多个数学领域。
此外,中国古代还发明了十二地支、天干纪年等独特的计数法,对世界数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古代中国的文化与哲学思想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哲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90分钟100分)第工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此回答1?4题。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技术雏形出现最早的是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2.下列有关四大发明外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4世纪起,造纸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B.指南针13世纪传人阿拉伯和欧洲各国C.13世纪中期火药与火药武器经由阿拉伯传人欧洲D.活字印刷术向东传到了朝鲜、日本,向西传到了美洲与欧洲3.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4.“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B.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C.中国的四大发明传人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D.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中国古代许多科技领先世界。
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有300项,其中属于中国的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
据此回答5一10题。
5.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的是A.指南针B.十进位值制记数法C.圆周率D.浑仪6.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A.祖冲之B.石申C.郭守敬D.沈括7.右图是《周稗算经》的书影,它是一部A.数学著作B.医学著作C.哲学著作D.天文学著作8.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在一部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
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新人教版(含解析)

专题四中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课程标准及考纲说明(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历年高考真题1.(11福建)《唐律疏议》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2.(10北京)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3.(07全国)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4.(08重庆10海南)“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5(10浙江)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6.(11上海)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7.(10山东)“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8.09海南)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9.(09山东))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11浙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中考历史中国的古代科学技术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历史中国的古代科学技术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概述在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国的文明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包括了农业、医学、天文学、数学、冶金等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下面将通过历年真题的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进行深入了解。
二、农业科技在古代中国的应用与发展古代中国的农业科技是古代科学技术中最为突出的部分。
从古代农民使用的农具到农业生产中的灌溉技术,都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年的中考真题中,也经常以这个专题作为考点。
例如,某年的题目是:古代中国农业中的水利技术如何贡献于农业发展?请结合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这个题目涉及到古代中国农业科技在灌溉技术方面的应用和发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回答:1. 古代中国的灌溉技术,如水车、水车灌溉等,为农田的灌溉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使得庄稼能够获得充足的水源,进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2.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规模修建水利工程,加强了灌溉系统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水源,进而促进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3. 古代中国在灌溉技术上的创新和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古代中国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古代中国的医学与药学科技古代中国的医学与药学科技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点之一。
历年中考真题中,也常常涉及到古代中国的医学和药学。
例如,某年的题目是:古代中国的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有哪些?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个题目主要涉及到古代中国中医药发展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回答:1. 古代中国的中医药理论,秉承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平衡和调节对待疾病的态度,注重个体的整体健康。
这一理念贯穿于古代中国的医学实践和药物研发中。
2. 古代中国的中药研发,积累了丰富的草药资源和独特的制药技术,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
中医药在病理诊断、药物疗效和药物安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噶米精编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含解析) 新人教版

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受到刺激,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哪本书中所提出来的()A. 《四洲志》B. 《英吉利小志考》C. 《海国图志》D. 《勘分西北界约记》【答案】C【解析】本题以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人物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
依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入侵,民族的危难,使魏源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故选C。
2.下列人物与科技成果搭配不正确的是()A. 李四光--地质力学B. 詹天佑--联合制碱法C. 邓稼先--“两弹一星”D. 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答案】B【解析】A.李四光新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他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B.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
侯氏制碱法是侯德榜的发明,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C.邓稼先在“两弹一星”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D.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重要人物的重要科技成果.掌握重要人物的重要科技成果,有利于解答本题.本题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3.近代中国,海禁大开。
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下列事项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 出行可以乘坐火车B. 用电报和亲友联系C. 可以看到无声电影D. 可以用上詹天佑研制的纯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侯德榜研制出纯碱的史实。
中考历史_【知识专项】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专题五____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专题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考点聚焦考点1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考点2 史学考点3 科学技术1.四大发明2.古代科技著作(1)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2)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3)明朝: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了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著《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3.古代医学(1)华佗(神医):发明麻醉药剂“麻沸散”、创制医学体操“五禽戏”。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3)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的插图,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4.数学(1)东汉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
(2)祖冲之:南朝著名数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就是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1000年。
考点4 文学考点5 艺术考点6 戏剧考点7 建筑1.秦长城: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始皇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2.赵州桥: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3.唐都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4.北京城:是明成祖时修建,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城中心的紫禁城(今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5.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考点8 宗教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东汉明帝时修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之一是张陵,东汉时在民间兴起,尊老子为教主。
考点9 文字演变特别提示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拓展提升1.孔子“仁”的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启示?(1)主要内容: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
初三上册历史《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试题及答案

初三上册历史《古代科学技术与⽂化》试题及答案 在初三这⼀阶段要怎样有针对性的做历史练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店铺⼀起来做份初三上册历史《古代科学技术与⽂化》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初三上册历史《古代科学技术与⽂化》试题 ⼀、单项选择题 1.在⼈类历史上,与⾦字塔同⼀国度的古⽼⽽神秘的⽂字产⽣于 ()A.公元前3000年左右B.公元前2500年左右C.公元前2000年左右D.公元前1500年左右 2.⽂字是⼈类⽂明的象征,研究古代埃及历史可以查阅的古⽂字是 ()A.象形⽂字B.楔形⽂字C.甲⾻⽂D.腓尼基字母 3.楔形⽂字为⼈类⽂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贡献,它⼴泛使⽤于 ()A.古代南亚B.古代北⾮C.古代西欧D.古代西亚 4.现在世界上最通⽤的拉丁字母起源于 ()A.象形⽂字B.腓尼基字母C.楔形⽂字D.甲⾻⽂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象形⽂字与楔形⽂字⼏乎同时产⽣②腓尼基字母为以后欧洲的字母⽂字奠定了基础③佛教信徒都信奉“真主”安拉④公元纪年是以传说中“耶稣出⽣”之年算起的A.③B.④C.②③D.①②④ 6.我国有四⼤佛教名⼭,到那⾥旅游,你会看到佛的塑像。
他就是佛教传说中得道成佛的“佛祖” ()A.穆罕默德B.耶稣C.张道陵D.释迦牟尼 7.公元前3世纪,佛教有了很⼤发展。
当时的印度国王是 ()A.汉谟拉⽐B.伯利克⾥C.释迦牟尼D.阿育王 8.____最早产⽣于 ()A.罗马共和国时期B.罗马帝国时期C.西罗马帝国时期D.东罗马帝国时期 9.红⼗字是舍⼰救⼈的记号,医院和红⼗字会都⽤它作为标记。
但在古代,它曾是⼀个羞辱与残酷的刑具,⾃从耶稣被钉死之后成为赎罪的象征。
下列宗教与红⼗字有关的是 ()A.佛教B.伊斯兰教C.____D.犹太教 10.____诞⽣的地区位于 ()A.巴尔⼲半岛B.⼩亚细亚⼀带C.巴勒斯坦⼀带D.意⼤利半岛 11.右图中的众多宗教信徒正在做礼拜,它所反映的宗教是 ()A.佛教B.____C.伊斯兰教D.犹太教 12.下列节⽇属于伊斯兰教的有 () ①复活节②开斋节③宰牲节④成道节A.①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④ 13.古希腊著名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是 ()A.《被缚的普罗⽶修斯》B.《阿⾥巴巴和四⼗⼤盗》C.《俄底浦斯王》D.《伊利亚特》 14.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的⼈物是 ()A.荷马B.索福克勒斯C.埃斯库罗斯D.阿⾥斯托芬 15.在阿拉伯⽂化史上,出现了⼀部⼴为流传的民间故事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附详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005年11月,我国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人用禽流感疫苗”。
我国东汉末年为防治传染病而写成《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是(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蔡伦2.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A.贾思勰B.郦道元C.宋应星D.徐光启3.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这一古代建筑是( )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B.有千里之长C.起到防洪作用D.发挥灌溉作用5.与右图相关的信息是( )A.唐朝毕升雕版印刷术B.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C.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D.唐朝张仲景发明火药6.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促进了航海事业发展的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7.“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8.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你认为该典籍是( )A.《韩非子》B.《孙子兵法》C.《道德经》D.《论语》9.“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互相转化的道理,这和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
这位思想家所属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 A.儒家学派 B.法家学派C.道家学派D.墨家学派10.某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介绍一位历史名人时,展现右图画面,该名人是( )A.孔子B.孙武C.墨子D.孟子11.中国古代在某一领域成就非凡就会被后人称为“圣”。
孔子被称为孔圣人,张仲景被称为 “医圣”,下列人物中没有被后人称为圣人的是( )A.王羲之B.李白C.吴道子D.杜甫12.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开始向普通大众普及,从吟诵的诗、吟唱的词,到贩夫走卒哼唱的曲,再到妇孺皆宜的小说,其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通俗程度越来越高,表现方式越来越自由。
请判断与明清小说有关的场景是( )13.戴佳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目录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卷二 夏本纪第二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A.《论语》B.《史记》C.《齐民要术》D.《资治通鉴》14.他是东晋最为出色的画家,有“才绝、画绝、痴绝”的美誉。
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15.“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A.编磬B.鼓C.瑟D.编钟二、非选择题16.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传达了远古的信息。
请为下面的文物图片添加图片说明。
(1)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对上述文物的解读,你有什么感想?材料二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尤其是公元1 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3)列举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两项宋代科技成就。
材料三清朝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材料三中提及“李杜诗篇万口传”,其中被称为“诗圣”的诗人是谁?明清时期独领风骚的文学形式(体裁)是什么?答案解析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被尊称为“医圣”。
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华佗是东汉医学家,制成“麻沸散”;蔡伦改进造纸术。
2.【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贾思勰著《齐民要术》,郦道元著《水经注》,徐光启著《农政全书》。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赵州桥的修建、大运河的开凿都在隋朝。
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建,营造了新的北京城。
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修筑了长城,为了防御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筑长城。
故答案选D。
4.【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都说隋朝的灭亡是因为大运河的开凿,而大运河到现在一直是贯通南北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所以A符合题意。
5.【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根据图中“陶活字板”,可知是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6.【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宋代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应用于航海,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故选D。
【拓展延伸】为何北宋时期指南针制作技术不断发展并且应用于航海事业(1)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在唐代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推动了我国传统科技的发展。
(2)唐代以来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使得指南针在北宋时被应用于航海事业。
7.【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什么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并识读出这种文字的图片。
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A项是商代甲骨文的图片,符合题意。
B项是秦代的小篆字体,C项字体为行书,D 项字体是刻写在商朝青铜器司母戊鼎上的文字,属于金文。
故选A。
8.【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仁”,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孔子的言行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A项与韩非有关,B项与孙武有关,C项与老子有关。
9.【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认为对立的事物能够互相转化。
10.【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识记能力。
由画面文字信息“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孙子兵法》”可判断这位历史名人是孙武。
孙武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格言出自此书。
故选B。
11.【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李白——“诗仙”,吴道子——“画圣”,杜甫——“诗圣”。
故答案为B。
12.【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A项是宋词代表作,B项代表明清小说的高峰,C项是唐诗代表作,D项是元曲代表作。
13.【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根据史书中的“本纪”“列传”,可以判断这本史书是纪传体史书,《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齐民要术》是一部农学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故选B。
【概念连接】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纲,以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
纪传体史书便于记载历史人物的活动,但无法照顾时间顺序和事件的相互联系,代表作如司马迁的《史记》。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实。
编年体将史实和时间紧密结合,但对历史人物的生平和历史事件的原委难以详尽,代表作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14.【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可从题干中的“东晋”入手。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步辇图》《送子天王图》均是唐朝的作品。
15.【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通过识读图片,可知图一是司母戊鼎,图二是《金刚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1)题。
第(2)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体现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即可。
链接宋代科技文化成就回答第(3)题。
被尊称为“诗圣”的是杜甫。
明清两代,随着商业的繁荣和书坊的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的小说广为流传,成为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从而完成第(4)题。
答案:(1)图一:商朝制作的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图二: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意思相近即可)(3)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4)杜甫。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