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1. 护理学: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学科,涉及护理的理论、实践、伦理和管理等方面。
2. 健康:健康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状况的总体表现,是一个人能够正常履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3. 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指血压、脉搏、体温和呼吸次数等人体生理状况的指标。
4. 评估:评估是指护士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史等信息,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5. 诊断:诊断是在评估的基础上,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确定患者的健康问题或疾病诊断。
6. 规划:规划是指护士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护理目标和护理计划。
7. 实施:实施是指护士按照制定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干预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8. 评估:评估是指护士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估,以确定治疗效果和是否需要调整护理计划。
9. 预防:预防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10. 交流:交流是指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互动,以获取患者的信任和合作,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11. 伦理:伦理是研究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学科,护理学伦理关注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道德行为和决策。
12. 卫生:卫生是指保持环境的清洁、安全和健康,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一系列措施。
13. 病理:病理是指对疾病的病因、机制和病理变化等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14. 康复: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干预,促进患者康复,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15. 专科护士:专科护士是指经过专科培训和考试合格的护士,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16.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个人对健康的认知和意识,促进健康行为的一种手段。
17. 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是指护士通过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患者和护士自身的感染。
18. 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指护士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用药监管的一系列工作,包括药物的计划、给药和监测等。
19. 急救:急救是在突发事件或疾病导致的紧急情况下,护士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挽救生命和减少伤害。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基1.生命体征(vital signs):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总称。
受大脑皮层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
2.体温(body temperature):也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
3.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又称发热,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
4.体温过低(hypothermia):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体温过低。
若体温低于35℃称体温不升。
5.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力和容积也发生周期性变化,导致动脉管壁产生有节律的搏动,称动脉搏动,简称脉搏(pulse)。
6.脉率(pulse rate):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频率)。
正常人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min。
7.脉律:指脉搏的节律性。
反映左心室收缩情况,正常脉律跳动均匀规则,时间间隔相等。
8.心动过速(tachycardia):成人脉率超过100次/min,称心动过速(速脉)。
体温每升1℃,成人脉率增加10次/min,儿童增加15次/min。
见于发热、甲亢、心衰等。
9.心动过缓(bradycardia):成人脉率少于60次/min,称心动过缓(缓脉)。
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等。
10.血压(blood pressure):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压强。
一般指动脉血压。
11.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在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
12.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在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
13.脉压(pulse pressure):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
14.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1.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
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
3.健康:WHO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社会学健康观:从个体的社会性角度来反映生命活动的客观性及其本质规律,指出健康是一个人具有正常的社会角色功能,具有执行其社会角色和义务的最佳活动状态,它包括个体、家庭和社区的不同层次水平,包括健康平衡和健康潜能两个重要方面。
5.护理: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6.护理管理: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的诸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7.护理科研:运用观察、科学实验、调查分析等方法揭示护理学的内在规律,促进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更新。
8.个案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患者,即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
9.功能制护理:以工作为导向,将患者所需的护理活动,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配给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完成医嘱和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10.小组制护理:以小组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11.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其结构是以患者为中心,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所有护理始终由一名责任护士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12.系统化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方式。
13.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14.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1. 医源性损伤:医源性损伤是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或行为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的损伤。
2. 分级护理: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3.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HAI),是指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4. 内源性感染:又称为自身感染,是指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病原体是来自患者自身固有的病原体的感染。
5. 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是来自患者以外的个体或环境中的病原体的感染。
6. 清洁:是指用清水、清洁剂及机械洗刷等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
7.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8. 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全部微生物的处理。
9. 休息:休息是指一段时间内相对减少活动量,使患者身心放松,没有紧张和焦虑,处于一种平静、安宁的生理、心理状态,包括身体休息和心理休息。
10. 昼夜节律:人类的睡眠-觉醒活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近似,与24小时自然昼夜交替大致同步,称为昼夜节律。
11.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简称ROM练习):是指反复进行某个或某些关节的各方向运动,用以维持和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
ROM(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活动时可达到的最大弧度。
12.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组织营养缺乏,使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致变性、溃烂和坏死。
13. 发热:体温过高又称发热,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14.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0℃~40.0℃之间,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0℃。
16护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16护理学导论名词解释护理学导论名词解释1. 护理学:护理学是一门研究护理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包括护理科学、护理伦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等内容。
其目的是培养专业的护理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2. 护理科学:护理科学是研究和应用护理理论、原则和方法的科学,旨在提升护理实践的有效性和质量。
它包括护理行为学、护理技术和护理研究等内容,帮助护士了解和应用最新的护理知识和技术。
3. 护理伦理:护理伦理关注护理实践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护士应该遵循伦理准则,尊重患者的隐私权、自主权和尊严,为患者提供无偏见、公平和公正的护理服务,同时平衡个人责任和团队合作。
4. 护理教育:护理教育旨在培养护理人员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它包括理论教学、实践培训和临床实习等形式,培养护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5. 护理管理:护理管理是指在护理组织中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护理工作的过程。
它涉及护理资源的有效利用、护理人员的分配和管理、护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方面,以提供安全、高效和质量的护理服务。
6. 患者护理:患者护理是指护士为患者提供的全面、个性化的健康护理。
它包括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病情监测、药物管理和康复指导等方面,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7. 护理评估:护理评估是指护士对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状况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记录。
通过收集客观和主观的信息,护士能够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最适宜的护理措施。
8. 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是指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诉求和护理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它包括疾病治疗、病情监测、康复护理、疼痛管理和心理支持等方面,旨在帮助患者实现健康目标。
9. 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护士对患者护理过程和效果进行详细记录的文档。
通过护理记录,护士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并为多学科团队提供沟通和协作的依据。
10. 护理研究:护理研究是指使用科学方法进行护理问题的探索和解决。
基础护理学 名词解释 全

静脉输血: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人体体内的方法,输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救和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成分输血:即依据不同的血液比重,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根据病人情况的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
自体输血:是指采集病人自己的血液或术中失血再回输给本人的方法
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的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其影响可能是现时或远期的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内部自然的、动态的相对平衡的状态
病室湿度:一般指相对湿度,即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
12小时尿标本:留取12小时尿标本,于下午7点排空膀胱后留取尿液至次日早上7点留取最后一次尿液
24小时尿标本:留取24小时尿标本,嘱病人在早上7点排空膀胱后,开始留取尿液,至次日早上7点,留取最后一次尿液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随时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
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任何原因引起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损害时,都可能出现意识障碍
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也是病情危重的信号,按其程度可分为浅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
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的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跳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基本生命支持:又称徒手(或初步)心肺复苏,指不用任何设备保证气道通畅,支持呼吸和循环,维持病人的脑、心和其它组织的供氧,维持生命,基本生命支持可以用于对任何原因所致的心搏动骤停和呼吸停止的病人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1. 医源性损伤:医源性损伤是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或行为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的损伤。
2. 分级护理: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3.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HAI),是指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4. 内源性感染:又称为自身感染,是指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病原体是来自患者自身固有的病原体的感染。
5. 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是来自患者以外的个体或环境中的病原体的感染。
6. 清洁:是指用清水、清洁剂及机械洗刷等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
7.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8. 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全部微生物的处理。
9. 休息:休息是指一段时间内相对减少活动量,使患者身心放松,没有紧张和焦虑,处于一种平静、安宁的生理、心理状态,包括身体休息和心理休息。
10. 昼夜节律:人类的睡眠-觉醒活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近似,与24小时自然昼夜交替大致同步,称为昼夜节律。
11.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简称ROM练习):是指反复进行某个或某些关节的各方向运动,用以维持和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
ROM(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活动时可达到的最大弧度。
12.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组织营养缺乏,使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致变性、溃烂和坏死。
13. 发热:体温过高又称发热,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14.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0℃~40.0℃之间,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0℃。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基名词解释1.治疗饮食:是指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生理病理情况,适当调整食物的成分和质地,以适应病情的需要,达到治疗和辅助治疗的目的。
2.试验饮食:是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短期内调整患者的饮食内容,以协助诊断疾病和提高实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3.管饲饮食:指对于胃肠功能正常的患者,经胃肠插入导管,给患者提供必需的食物或营养液、水及药物的方法。
4.排泄:人体摄取食物、液体经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代谢产物排除体外的过程。
5.多尿: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者为多尿,常见于大量饮水及妊娠。
6.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者为少尿,多见于心脏、肾脏、肝脏衰竭和休克患者。
7.无尿或闭尿:24小时尿量小于100ml或12小时内无尿或闭尿,见于严重休克和急性肾衰竭患者。
8.尿频: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常由膀胱炎症或机械性刺激引起。
9.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由于膀胱神经传导受阻或神经功能受损,使膀胱括约肌失去作用。
10.尿潴留: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除,党尿潴留时,膀胱容积可增至3000~4000ml,膀胱高度膨胀可至脐部。
11.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技术。
12.便秘:是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13.排便嵌塞:指粪便持久滞留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常见于难以缓解的慢性便秘者。
14.腹泻: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
15.排便失禁: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不自主地排便。
16.肠胀气:指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肠壁牵张膨胀。
17.排道改道:是指因为疾病治疗的需要,将肠道的一部分处置于腹部表面,在腹壁建立暂时性或永久性的人工造口,以排泄粪便,也称人造肛门。
18.灌肠术: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直肠灌入结肠的技术,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到达确定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10.主动卧位:即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位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11.被动卧位:即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
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12.被迫卧位:即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如肺心病患者由于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卧位。
13.疼痛:是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15.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16.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18.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9.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全部微生物的处理。
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20.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24.隔离:是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隔离的目的就是切断感染链中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之间的联系,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扩散)。
25:清洁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治疗室、配餐室、更衣室、值班室、库房等场所以及病区以外的地区,如食堂、药房、营养室等]
26:半污染区:有可能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区。
[医护办公室、病区内走廊、检验室等】
27.保护性隔离:以保护易感人群作为制订措施的主要依据而采取的隔离则称为保护性隔离。
10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
11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12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等
20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呼吸由缓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再经过一段呼吸暂停(5~20s)后,又开始重复以上过程的周期性变化,其形态犹如潮水起伏。
21间断呼吸:又称毕奥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即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
常在临终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