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婴儿心理的发展(最新)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3、后天环境影响与婴儿脑的发展
(1)婴儿脑的可塑性
婴儿大脑的大小和功能都受其后天经验的 影响和制约。 大量的动物研究表明,脑的发育从完全由 基因引导的发展到由环境、基因两方面支配的。 一般情况下,胚胎期的药物和酒精,出生 前后的营养不良,某些疾病,特别是后天必要 的环境刺激和运动机会被剥夺,都会在不同程 度上使脑的发育受到损伤。
(3)大脑单侧化
婴儿脑两半球的功能单侧化在1岁左右逐
渐形成,这时左脑额下回的言语运动区 趋于成熟,为婴儿言语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但是两半球功能单侧化要在婴儿3-5 岁才能完成。
对于大脑单侧化现在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 认为大脑单侧化是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二是婴 儿大脑单侧化在发展中是恒定不变的。 另一些研究表明,初生婴儿在大脑两半球在 功能上存在着量的差异,而非质的差异。到3 岁时,90%婴儿表现这种大脑的不对称性,这 说明随着婴儿的发育成熟,大脑两半球的这种 单侧化倾向逐渐发展,并最终导致两半球在功 能上出现质的差异。
此后,婴儿皮质细胞迅速发展、层次 扩展、神经密度下降,各类神经元相互 分化,树突与轴突逐渐生长繁殖、突触 装置也渐趋复杂化,到2岁时,脑及各部 分的相对大小和比例基本上类似于成人 的脑,白质已基本髓鞘化,与灰质明显 分开。
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上述婴儿脑形态的发展,为脑机能的发展提供 了物质基础,并促进了整个心理发展。 (1)脑电图 脑电波的测量与分析是揭示大脑机制的一种 重要方法,脑电频率是脑发育过程的重要参数, 所以脑电变化也常作为婴儿发展的重要指标。 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进程 三、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婴儿动作的发展是在脑和神经中枢、肌肉控制下 进行的,所以婴儿动作的发展和婴儿身体的发展、 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婴儿身体的发展 有先后顺序,动作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 因此,在婴幼儿智能发育检查中,大动作和精细动 作的发展是检查一个重要方面。

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

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

03
生活习惯发展
• 饮食:学会规律饮食,形成良好 的饮食习惯 • 睡眠: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 证充足的睡眠 • 卫生习惯: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保持个人和环境的清洁
03
学前期(6-12岁)的心理发展特点
学前期的认知发展:学习、记忆与思维能力
学习发展
• 阅读:学会阅读,提高获取 信息的速度和能力 • 书写:学会书写,提高表达 和记录的能力 • 数学: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 和技能
• 协调性:身体协调性得到进一步 提高,动作更加灵活 • 灵活性:提高身体灵活性,能够 完成更多复杂的动作 • 力量:肌肉力量得到增强,能够 完成更多高强度的运动
• 作息: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 证充足的睡眠 • 饮食:学会合理饮食,保持健康 的饮食习惯 • 卫生习惯: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保持个人和环境的清洁
• 逻辑思维:学会运用逻辑推理解 决问题 • 分类:能够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 分类 • 因果关系:进一步理解事物之间 的因果关系
• 想象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 造力和创造力 • 创造力:能够用独特的方式解决 问题或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期的社会情感发展:同伴关系、道德观念与自我认同
同伴关系发展
道德观念发展
老年期的社会情感发展:家庭、朋友与社区关系
家庭关系发展
• 家庭角色:适应家庭角色的变化, 如成为祖父母、外祖父母 • 家庭关系:关注子女和孙子女的 成长,维护家庭和谐 • 家庭责任:承担家庭责任,为家 庭的幸福做出贡献
朋友关系发展
• 朋友交往:保持与朋友的联系, 参加社交活动 • 倾诉交流:与朋友倾诉交流,分 享生活经历和感受 • 互助支持:互相帮助和支持,共 同度过困难时期
运动能力发展
• 粗动作:学会翻身、爬行、站立等基本动作 • 精细动作:学会抓握、捏取等手指动作

发展心理学婴儿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婴儿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婴儿心理的发展引言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命周期内心理变化的学科,而婴儿心理的发展则是其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婴儿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最早的阶段,对婴儿心理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婴儿心理发展的几个关键方面。

婴儿从出生开始就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但这些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

对于新生儿来说,他们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来与外界交流。

他们会通过注视、眨眼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随着婴儿的成长,他们开始学习通过身体语言、笑声和咿呀声来与父母和其他人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婴儿逐渐学会了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并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社交技能。

感知能力是指婴儿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

新生儿的感知能力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对声音和触觉的感知。

随着婴儿的成长,他们的感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他们开始学会通过视觉感知周围的人和物体,通过嗅觉感知不同的气味,通过味觉感知不同的食物味道,通过触觉感知物体的质地和温度等等。

这些感知能力的发展为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认知能力是指婴儿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能力。

婴儿的认知能力也是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发展。

最初,婴儿对外界信息的认知主要是基于感知和感觉。

他们通过对声音、光线和触觉的感知来建立对外界的认知。

随着婴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他们逐渐开始学会通过观察和探索来获得新的认知。

在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关键的里程碑是婴儿开始学会认识并区分各种对象。

他们能够注意到不同颜色、形状、大小和纹理等特征,从而能够将物体进行分类和识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也逐渐发展。

这些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婴儿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更复杂的知识和技能打下了基础。

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能力是指婴儿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能力。

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通过听觉感知语音,并逐渐学会模仿发音。

他们开始对一些简单的语音、音节和单词产生兴趣,并试图用各种声音来模仿。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ppt课件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ppt课件
的感知能力存在差异。
环境因素
环境对婴儿感知觉发展具有重要影 响,丰富的刺激和多样化的经验有 助于促进婴儿感知能力的提高。
训练与教育
适当的训练和教育对婴儿感知觉发 展具有积极作用,家长和教师可以 利用各种教具和方法,引导婴儿探 索和感知周围环境。
03 婴儿认知的发展
认知的定义与分类
认知的定义
认知是指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识别、理解 、推理和评价的心理过程。
05 婴儿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
情感的分类与特点
情感的分类
基本情绪(快乐、悲伤、 愤怒、恐惧)和复合情绪 (由基本情绪组合而成)。
情感的特点
情感具有先天性、适应性、 可塑性和稳定性。
情绪的生理机制
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参与 情绪的调节。
婴儿情感的特点与能力
婴儿情感的特点
婴儿的情绪逐渐分化,从最初的几种基本情绪发 展到多种情绪。
婴儿心理发展的阶段与过程
01
02
03
感知运动阶段
从出生到大约2岁左右, 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 来了解世界,如抓取、听 觉和视觉。
前操作阶段
大约2岁到3岁左右,儿童 开始使用符号进行思考, 能够进行基本的想象和直 观推理。
操作阶段
大约3岁左右,儿童开始 使用语言和符号进行抽象 思维,能够进行基本的数 学和逻辑思考。
02
婴儿开始能够进行基本的社交互动,如分享玩具、模仿他人等。
社会技能的发展
03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的社会技能逐渐发展,包括合作、轮流
和分享等。
婴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家庭因素
家庭氛围响。
同伴关系
婴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对其社会性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

(2)大脑皮质
初生婴儿大脑并未发育完整。整体来说,中脑 (midbrain)及脑干(brain stem)的部分发育较成 熟,大概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全部发展完成,紧接着 是大脑皮质(cortex)的发展,在大脑皮质的发展中, 最先是感觉区域的大脑皮质(sensory cortex) 与 运动区域的大脑皮质(motor cortex) 的发展,接着 是联合区域的大脑皮质(association cortex)的发 展。


大脑单侧化
大脑单侧化就是在其大脑某个半球建立特定功
பைடு நூலகம்
能的过程。单侧化过程从出生时就开始了,多数
新生儿在听到说话声时出现左半球的脑电活动, 相反,对非语言的声音和刺激(如尝酸果汁), 则右半球活动更强,同时导致婴儿的消极情绪。

试验一:加拿大买麦吉尔大学的恩图斯用双耳分听 法对48名平均年龄在三个月左右的婴儿做了测试。 在实验中,给婴儿呈现的言语声音有“ma”“ba”和 “da”。非言语声音是录的乐器声。由于婴儿不会 说话,其对刺激的反应通过记录他们对一种特殊压 力感受性的橡皮奶嘴的吸吮频率来测量。当给婴儿 的两只耳朵呈现相冲突的声音,并只改变其中之一 时,婴儿将只对优势耳所听到的变化做出反应(吸 吮频率加快)。因此,这种吸吮频率的增加是由于 婴儿听到的声音数量和类型的变化所引起的。实验 结果发现:有79%的婴儿表现出右耳(左脑)在言 语方面的优势,有71%的婴儿表现出左耳(右脑) 在音乐方面的优势。
与成人 25% 脑重比
大脑皮 大多数沟回 具备基本 质 已出现 结构
36个月时脑重已经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此后发育速 度变慢,15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

婴儿头围
成人头围54—58cm

发展心理学专升本知识汇总: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专升本知识汇总: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

是儿童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一、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1、婴儿的生理发展①大脑的髓鞘化程度是婴儿脑细胞成熟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②脑电的变化常作为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③在婴儿脑的发展中速度最快的区域是脑干和中脑(与先天性反射和呼吸、消化排泄等有关)。

④个体身高增长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1岁左右(第二次高峰在初中阶段,即青春期)。

2、影响婴儿身体发育的因素①遗传②营养:母乳是婴儿早期最理想的食物。

③情绪健康:“非器质性发育迟滞症”,是一种机体发育紊乱症,通常在18个月左右大的婴儿中发生。

得这种病的婴儿身体消瘦,行为退缩,表情淡薄,对人、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母亲离开也没有表现出分离焦虑。

3、新生儿的反射行为①眨眼反射;②吮吸反射;③觅食反射;④游泳反射;⑤莫罗反射;⑥抓握反射;⑦强直性颈部反射;⑧行走反射;⑨巴宾斯基反射。

4、婴儿的动作发展⑴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①大运动发展:即行走动作的发展;②精细运动发展:手运用技能的发展。

随意的抓握动作的发展前提是:五指的分化和手眼的协调。

⑵行走动作及手的动作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⑶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①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③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④婴儿动作发展由近及远。

⑷关于动作在婴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和假说:①预先成熟论,认为动作是“预先成熟”的结果;后天运动经验在动作发展中只扮演最普通的支持者角色,只是加速或提前了心理发展,动作发展促进了心理的发展,故被称为“助长论者”。

②可能成熟论,认为机能的发展可以引发或转换出新的结构来;认为运动经验是心理发展的必要前提,动作发展“诱导”心理的发展,故被称为“诱导论者”。

⑸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心理的起源于发展来看,动作对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首先,个体心理的起源与动作密切相关。

发展心理学婴儿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婴儿心理发展
• 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呈现,婴儿的定向 反射将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吸吮行 为不再受刺激呈现的影响。(习惯化)
• 如果这时又出现另一个新刺激,婴儿可 能又产生新的反射行为,吸吮行为再次 发生变化。 (去习惯化)
例:语音的范畴知觉 (categorical perception)
• 大多数知觉为连续性知觉
1、偏好方法
• 婴儿从出生起似乎便有了某种对视觉刺激的主 动需求。
• 原因一,可能是视觉皮层的正常发展必须要有 相应的视觉刺激输入。婴儿运用视觉能力的先 天倾向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 原因二,可能在于婴儿所倾向于注意的环境信 息,正是那些对他们的发展而言最重要的刺激, 如母亲的面孔等。
课外补充材料
2、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第四章 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发展
第一节 婴儿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婴儿期:0-3岁 (一)新生儿期——儿童心理的发生期 1. 年龄阶段:出生-1个月 2.一般特点: 从生理上的寄居生活转为独立生活。 个体的心理现象在这个阶段开始发生。 新生儿一方面软弱无力,需要成人的关怀和照料,也存在 发展的巨大可能性。 新生儿需要皮下中枢实现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内外环境。 约2周出现条件反射,心理现象的出现才真正成为可能。
• 对出生3天婴儿的研究:婴儿各自的母亲 朗读孩子故事并录音,作为测验的声音 材料
• 婴儿用一定的频率吸吮奶头,就听到自 己母亲朗读的声音,反之则变为他人的 声音
• 结果:85%婴儿会按产生母亲声音的频 率吸吮
课外补充材料
听觉偏爱
• 婴儿对说话声音敏感 • 婴儿在听成人讲话时,能使身体运动与
讲话的声音模式同步
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 预先成熟与可能成熟
• 预先成熟=助长论 动作扮演主持者角色,动作加速和提前了心 理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第三章婴儿心理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第三章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三章婴儿心理的发展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儿童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迅速的时期。

这个时期儿童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第一节婴儿的生理发展一、身体的发育出生第一年,儿童身体发育非常快。

从外部指标看,生后,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厘米以上,半年后有所减慢,每1一1.5厘米,1岁时,身高可达70—75厘米。

体重增加的更明显,1岁时可达9—10公斤,等于出生时的3倍。

婴儿的骨胳肌肉系统发育得也较快,从2—3个月开始,脊柱的四个生理性弯曲相继形成,肌肉的力量也不断增强,儿童逐渐能支撑住身体重量,逐渐能抬头、翻身、坐、爬、站、甚至能走上几步。

但婴儿的骨化过程远未完成,骨賂仍易变形,肌肉也容易疲劳,所以让婴儿练习各种动作时,必须注意适时适量,不要过早让儿童坐、站,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婴儿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婴儿脑的发育比身体其它部位更快。

出生时头围约34厘米,1岁时可达46厘米左右,而成人的头围也不过55厘米。

1岁儿童的脑重可达900克,比初生时增加了一倍多。

这是因为,婴儿脑细胞的体积显著变大,树突的分支增多,轴突变长,大脑皮层的厚度增加,因而婴儿的脑重增加了,皮层的沟回也增多和加深了。

神经突起的发育使神经突触的数量不断增加,这就为建立复杂的神经联系提供了可能。

婴儿的神经纤维开始了髓鞘化过程。

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保证神经冲动沿着一定的通道迅速而准确地传导。

神经系统各部分神经纤维实现髓鞘化的时间不同,较早完成的是感觉神经,其次才是运动神经,这也是i 嘢儿动作发展落后于感觉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联络皮层各: 部分的神经纤维中,与高级智力活动直接有关的额叶和顶叶部分髄销化过程开始得晚,大约7岁时才接近完成。

(二)婴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婴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1.皮质兴奋机能增强:明显表现为睡眠时间M减少,清醒时间不断增加。

新生儿每日可睡20个小时,周岁时已减少到14个小时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2个月的婴儿置于视崖深侧时,他们的心率比处于浅 侧时的心率为低,说明他们能够从知觉上区分这种差异。 他们只是注意到悬崖,而不是害怕。
当婴儿的年龄稍大,能爬的时候,他们在接近深侧时, 心率加快,表现出恐惧。
这两种情况均说明婴儿具有深度知觉。
精品 PPT 可修改
17
二、记忆的发展 0—3(月):以条件反射为主,时间逐渐延长 3—6(月):长时记忆能力发展 6—12(月):出现认生现象,模仿动作 12—— :延迟模仿
精品 PPT 可修改
7
精品 PPT 可修改
8
精品 PPT 可修改
9
精品 PPT 可修改
10
动作发展的训练
格塞尔提出“成熟—学习”理论。
成熟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在成熟的基础上 进行学习和训练,才能有效而成功。
但是什么成熟程度最好呢?
实验表明:无论成熟早期,中期,晚期对
小儿进行训练都会成功,但是,成熟早期是学
精品 PPT 可修改
2
第一节 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4点)
(一)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与皮亚杰的理论相一致,婴儿运用已有的动 作模式和感知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没有动 作,心理就无从发展。
(二)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通过动作的研究,可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 内容和水平.幼儿智能发育检查中大动作和精细 动作的发展是检查的重点。
这一情况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洛伦兹发现的。 他用自己当实验品,客串了几只鸭子的“母亲”, 即使在游泳时,小鸭们也不愿离开自己的“洛伦 兹妈妈”。科学家们认为,可能人类的许多行为 和能力也存在类似的“关键期”
精品 PPT 可修改
13
第二节 婴儿期认知的发展
一、感知觉的发展
(一)研究方法的突破:传统方法是把新生儿当作是消 极被动的生物个体,后来习惯化范式和优先注视范式 促进了婴儿感知能力发展的研究。其中习惯化范式包 括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优先注视又称刺激偏爱程序,是 以优先注视和注视时间为指标的.
16
视崖实验装置大致是这样的:实验装置的主体是一个上 面盖着一块厚玻璃的实验平台,在一侧玻璃下面直接铺 着格子图案的质料,给人以很表浅的感觉,而另一侧的 质料是铺在平台的底面,距离上面的玻璃有几英尺的距 离,给人以很深的感觉。在测查的时候,实验者通常是 观察婴儿在深、浅两侧的反应。
当婴儿到能爬行时(一般为7个月左右),表现出逃避 深侧的倾向(36人中27人爬过浅滩,只有3人爬过悬 崖)。
精品 PPT 可修改
5
精品 PPT 可修改
6
三、婴儿主要的动作发展
(一)手的抓握动作
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是动作发展的重点.他的 意义在于的意义:主动探索周围事物;开始 操作工具;多种感觉协调,为知觉奠定基础。 通常在5、6月间出现。
(二)独立行走
意义 :活动具有主动性;扩大认知范围;增 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味觉: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以面部表情和身 体活动来表现对味道的反应。 嗅觉:习惯化和适应 肤觉:温觉反应和痛觉反应
精品 PPT 可修改
15
(五)空间知觉的 发展
形状知觉:3个月的
婴儿可以分析简单形 状
深度知觉:
吉普森等的视崖实验证 明:
6个月具有深度知觉。
方位知觉:
先上下,再前后。
精品 PPT 可修改
习和训练的最佳期和关键期,效果最好;成熟
中期学习效果虽不如早期,但比晚期学习效果
好;成熟晚期效果较差。
精品 PPT 可修改
11
关键期问题
印刻的启示:洛伦兹(Lorenz)与他的“鸭宝宝”
精品 PPT 可修改
12
小鸭出生后第13-16小时是认识自己母亲的关 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只要是能动的物体在它们 眼前出现,就会被当作自己的母亲。如果错过这 一阶段,小鸭就很难建立起对母亲的认识
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认为,语言源于认知,而认知起源于主 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以语言源于主客体相 互作用。
4
二、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1、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早期抓握是整个手臂,然后是拇指再四指
2、从不随意到随意
即从不能控制到能控制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1)头尾原则:最早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
干,最后是脚的动作。
(2)近远原则:上肢动作为例,上臂先成熟,其
次是肘、手腕、手,手指动作最晚
(3)大小原则:即大肌肉到小肌肉,
第五章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0-3岁)
精品 PPT 可修改
1
新生儿(0——1个月);乳儿(1个月——1周岁)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它是个体生理发育最
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
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 展。
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 第三, 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 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精品 PPT 可修改
18
三、思维的发展
直觉行动思维:直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 性、缺乏对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 隘性、形象性。主要特点:思维19
四、言语的发展
(一)言语发展的理论 1、后天学习理论:斯金纳 班杜拉 布鲁纳。 (1)强化说—用操作性条件反射,正强化、负强
(二)视觉的发展:眼睛觉察和辨认刺激需要一定的视 觉技能, 主要有视觉集中、视觉追踪、颜色视觉、对 光的察觉、视敏度
精品 PPT 可修改
14
(三)听觉的发展
是婴儿从外部获取信息,认识和适应环境的 重要手段,听觉的发展包括听觉辨别能力,语 音感知,音乐感知,视听协调能力。 (四)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
化解释语言的获得. (2)社会学习说—儿童通过模仿学习成人的言

精品 PPT 可修改
20
2、先天成熟理论(自然成熟说):
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的创始人.儿童言语的 发展决定于个体的成熟和发声系统的完善.
乔姆斯基提出了转换生成理论:语法是通过语言 获得装置获得的,语言获得过程是由普遍语法向 个别语法转变的过程.
精品 PPT 可修改
3
(三)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 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可以促进儿童空间认知
的发展,尤其是独立行走,使儿童的活动范围 变大,使他的认识能力增强。 (四)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动作的发展可以诱导婴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 展。从原来的依赖,逐渐转向主动。
精品 PPT 可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