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急救五穴位

合集下载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教材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教材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1、百会:【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功效】生养固脱,醒脑安神。

【主治】(1)昏迷,昏厥,休克。

(2)内脏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3)精神分裂症,癔病。

(4)头痛,眩晕,神经衰弱。

【操作】向后横刺0.8~1.2寸,也可向左右横刺。

灸3~5壮,艾炷不宜太大。

2、印堂:【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功效】清热止痛。

【主治】(1)鼻炎,鼻衄,感冒发热,眩晕,前额痛。

(2)高血压,低血压,失眠,产后血晕不语,子痫,小儿惊厥,呕吐。

【操作】斜刺或横刺,向下或向左右透刺0.5~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3、素髎【定位】鼻尖的正中央。

【功效】回阳救逆,开窍泄热。

【主治】(1)昏迷,休克,呼吸衰竭,心动过缓,低血压。

(2)鼻炎,酒渣鼻。

【操作】从鼻尖向上刺0.5~1寸。

4、太阳【定位】在额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功效】清热止痛。

【主治】(1)头痛,偏头痛,眩晕,感冒。

(2)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

(3)目疾。

【操作】直刺0.5寸,斜刺或横刺1~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禁灸。

5、水沟(人中)【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功效】醒脑开窍,复苏宁神。

【主治】(1)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

(2)急性腰扭伤。

(3)鼻炎,口眼歪斜,面肿。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禁灸。

6、承浆【定位】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功效】祛风通络【主治】(1)急性腰扭伤。

(2)面瘫的口角歪斜,面痉挛的口角抽搐,三叉神经第3支痛。

(3)口腔溃疡,齿痛,面肿。

【操作】微向上斜刺0.3~0.5寸。

7、廉泉【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功效】开窍利舌,清音。

【主治】(1)中风舌强不语,暴哑。

(2)流涎,舌下肿痛。

(3)扁桃体炎,吞咽困难。

【操作】向舌根部斜刺0.5~1寸,或再分别向两旁斜刺0.5~1寸。

8、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当鼻唇沟中。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急救穴位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按压特定的身体穴位来缓解疼痛、止血、救
治伤员的一种急救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急救穴位及其作用。

1. 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弓的外侧凹陷处,按压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
等症状。

2. 颈动脉窝:颈动脉窝位于颈侧,夹在颈动脉和喉咙之间,按压颈动脉窝可以
迅速止血。

3.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一椎体的上缘凹陷处,按压大椎穴可以缓解颈椎病、头晕等症状。

4. 肩井穴: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的凹陷处,按压肩井穴可以缓解肩周炎、肩
颈痛等症状。

5. 心包经穴:心包经穴位于手掌心,两手中指指尖相对的凹陷处,按压心包经
穴可以缓解心悸、焦虑等症状。

6. 劳宫穴:劳宫穴位于手腕横纹的尺侧,按压劳宫穴可以缓解胸闷、心悸等症状。

7. 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腓骨与胫骨之间,按压三阴交穴可以缓
解经期不调、腹痛等症状。

8.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方,按压大椎穴可以缓解背痛、颈
椎病等症状。

9.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弯曲时,髌骨上方突起的地方,按压足三里穴可以缓解腹泻、腹痛等症状。

10. 大敦穴:大敦穴位于足底,第一跖骨关节后方凹陷处,按压大敦穴可以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以上是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按压这些穴位时,可以使用拇指、食指或中指适当施力,每次按压约10-30秒,每天可按压2-3次。

然而,急救穴位只能作为紧急情况下的临时救治方法,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请及时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

请注意,本文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时请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急救穴位是指人体上一些特定的穴位,通过按压或者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急救和缓解症状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急救穴位及其作用。

1. 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凹陷处,是治疗头痛和眼部疼痛的重要穴位。

按压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眼部疼痛等症状。

2. 额部夹脊穴:位于额部中央,两侧眉毛直上2寸处,是治疗头痛和偏头痛的有效穴位。

按压额部夹脊穴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3. 鼻眉穴:位于眉毛内侧端1寸处,是治疗鼻塞、鼻炎等症状的重要穴位。

按压鼻眉穴可以缓解鼻塞、鼻炎等症状。

4. 颧骨下颌角穴:位于下颌角下方凹陷处,是治疗口腔疼痛和牙痛的关键穴位。

按压颧骨下颌角穴可以缓解口腔疼痛、牙痛等症状。

5. 大椎穴:位于颈椎第7椎骨棘突下方凹陷处,是治疗心悸、胸闷、呼吸难点等症状的重要穴位。

按压大椎穴可以缓解心悸、胸闷、呼吸难点等症状。

6. 心俞穴:位于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方凹陷处,是治疗心悸、胸闷、心绞痛等症状的关键穴位。

按压心俞穴可以缓解心悸、胸闷、心绞痛等症状。

7. 肺俞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方凹陷处,是治疗咳嗽、气喘等症状的重要穴位。

按压肺俞穴可以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

8. 胃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方凹陷处,是治疗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的关键穴位。

按压胃俞穴可以缓解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9. 肾俞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方凹陷处,是治疗腰痛、尿频等症状的重要穴位。

按压肾俞穴可以缓解腰痛、尿频等症状。

10. 膀胱俞穴:位于背部,第14胸椎棘突下方凹陷处,是治疗尿频、尿急等症状的关键穴位。

按压膀胱俞穴可以缓解尿频、尿急等症状。

以上是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按压这些穴位可以缓解相应的症状。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症状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和按压,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如果症状持续或者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民间急救常用穴位

民间急救常用穴位

民间急救常用穴位一、昏迷:突然昏迷,人事不省,颜面苍白,四肢软瘫。

1、点穴手法(1)捏人中:用姆指尖深陷人中穴。

(2)揉内外关:用姆指、食指对揉内、外关穴,并用力于上。

(3)推大陵:用姆指推行大陵穴至曲泽穴。

(4)擦手足心:术者用掌侧迅速的摩擦手心、足心。

以皮肤热为度。

(5)按百会:用指点按百会穴,可长按1~3分钟。

2、急救选用穴:少商、少泽、大椎、足三里、隐白、三阴交、至阴。

二、中暑:因外界高热,人体内脏阴气虚脱而造成中暑。

症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身软无力,严重者昏迷不醒。

1、点穴手法(1)掐十宣:用手指尖深掐十宣穴。

(2)堆大椎:用手迅速由上往下擦大椎穴处,以肤热烫为度。

(3)拍心窝:用手动沾冷水或白酒,拍打心窝处。

(4)揉五心:用手治指揉动手心、足心、背心处,以肤热润为度。

(5)捏脚址:用手掌一把握住脚趾,进行有节奏的握捏。

(6)按太阳:用两姆指按太阳穴。

(7)拿眉轮:用姆、食指对拿眼匡眉轮。

2、急救选用穴:人中、印堂、百会、风池、承浆、合谷足三里、涌泉、丹田、中皖、内关、外关、肩井、少商。

三、误死:误死都见于平日无病者,突然在坐、卧或行走时倒地昏死,也可因七情过度,突然昏死。

1、点穴手法(1)掐舌柱、鼻柱:用手指尖掐口中舌柱和鼻柱,如有惊动则可救。

(2)捏耳尖:用食指提捏耳尖。

(3)通任督:用食中指分别点压在人中、承浆穴上。

两穴分别通于督脉、仁脉。

(4)掐十宣或或气端穴。

(5)揉丹田:用掌贴于丹田处,按顺时针方向揉动丹田。

(6)振耳心:用手指伸于耳内微微振动,然后放松。

2、急救选用穴:合谷、内关、外关、少商、大陵、神门、龙颔、百会、哑门、印堂、太阳、地机、行间、至阴、涌泉、九窍。

四、痧症:因患者体虚,正气不足,外界秽浊疠气之邪承乘隙侵入机体,使气血阻滞,气机失常而发病。

症见全身胀累,四肢无力,唇青面赤。

1、点穴手法(1)拿肩胛:用手指深拿肩甲胛处筋,进行反覆拿提。

(2)推额面:用手指分别推额面,印堂至太阳处。

八个受益一生的穴位 休克掐人中

八个受益一生的穴位 休克掐人中

八个受益一生的穴位休克掐人中八个受益一生的穴位休克掐人中。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去是真就爱治疗疾病的反应点和刺激点。

人体的经络是非常神奇的,在我们出现意外或者是不适的时候可以用得上,比如说有人昏迷,我们会按他的人中。

中医指出,穴位是沟通体表和体内脏腑的联系。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下八个让你受益一生的穴位:1、止鼻血捏脚后跟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脚后跟(踝关节以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约3分钟可止鼻血。

2、治休克掐压人中穴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当中风、中毒、中暑、过敏时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等情况时,用拇指尖掐压患者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

主治癫狂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面肿,腰背强痛等症。

我们常说“掐人中”,这句话在人晕倒的时候用的最多。

当然掐人中只是一种简便的应急急救措施,还应及时与医院联系,进一步抢救,以免延误病情。

3、止咳嗽指压少商穴少商穴在大拇指外侧,距指甲角—分处。

咳嗽不止时,可用拇指与食指紧压少商穴,至有酸痛感为度,可止咳嗽。

除了按摩,少商穴有一个刺激方法,就是刺血疗法。

少商是井穴,在这里放血可以减轻咽喉的疼痛。

这是因为肺怕热,喜清凉。

少商放血就相当于将肺经过热的气血引出去,还肺一个清凉的天地。

刺血的时候,先用酒精将针和皮肤都消毒,然后捏起一点点少伤处皮肤,用针快速在皮肤上刺两下,同时挤三到五滴血,然后迅速用棉棒轻轻按住,以便于止血。

少商穴最擅长治疗的一个病症是咳嗽。

秋天时,很多人会时不时地咳嗽几声,严重甚至咳出血来,咳得头痛。

这时候大拇指上的少商穴是止咳嗽的特效穴。

4、止头痛按压太阳穴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己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按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可减轻。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引言概述:急救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掌握急救穴位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对于处理突发状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急救穴位,帮助读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地施救。

一、心脏穴位1.1 心脏穴位的位置:心脏穴位位于胸骨下缘两侧,约在乳头水平线内侧第五肋间。

1.2 心脏穴位的使用方法:在发现心脏骤停的情况下,用手掌根部放在心脏穴位上,用力按压胸骨,每分钟100-120次,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1.3 心脏穴位的作用:心脏穴位按压能够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维持血液循环,提供氧气供应。

二、呼吸道穴位2.1 呼吸道穴位的位置:呼吸道穴位位于胸骨下缘两侧,约在乳头水平线外侧第五肋间。

2.2 呼吸道穴位的使用方法:在发现呼吸骤停的情况下,用手掌根部放在呼吸道穴位上,用力按压胸骨,每分钟100-120次,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2.3 呼吸道穴位的作用:呼吸道穴位按压能够恢复呼吸道的通畅,保证氧气的供应,防止窒息。

三、动脉穴位3.1 动脉穴位的位置:动脉穴位主要有颈动脉、股动脉和桡动脉等。

3.2 动脉穴位的使用方法:在出现大出血的情况下,用手指或手掌直接按压动脉穴位,以止血为主要目的。

3.3 动脉穴位的作用:动脉穴位按压能够有效止血,防止过多的失血导致休克。

四、神经穴位4.1 神经穴位的位置:神经穴位主要有太阳穴、颞颌关节、桡神经和坐骨神经等。

4.2 神经穴位的使用方法:在出现神经性疼痛或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下,用手指按压相应的神经穴位,以缓解症状或提供舒适感。

4.3 神经穴位的作用:神经穴位按压能够缓解神经性疼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五、消化系统穴位5.1 消化系统穴位的位置:消化系统穴位主要有胃、脾、胆经等。

5.2 消化系统穴位的使用方法:在出现胃痛、腹泻或消化不良等情况下,用手指按压相应的穴位,以缓解症状或促进消化。

5.3 消化系统穴位的作用:消化系统穴位按压能够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胃痛、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结论:急救穴位的掌握对于应对突发状况至关重要。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或者意外伤害发生时,通过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来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急救穴位是指人体上一些特定的穴位,通过按摩、按压或者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和救助生命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急救穴位及其作用。

1. 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毛与耳垂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和眼部疲劳等症状。

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太阳穴,每次按压约5-10秒钟,重复数次。

2. 耳郭穴:耳郭穴位于耳廓上方的凹陷处。

按压耳郭穴可以缓解晕车、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郭,轻轻按压,每次按压约5-10秒钟,重复数次。

3.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七椎骨与胸椎第一椎骨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大椎穴可以缓解颈椎病、肩周炎和头晕等症状。

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按压大椎穴,每次按压约5-10秒钟,重复数次。

4. 人中穴:人中穴位于下唇中央与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按压人中穴可以缓解口腔溃疡、牙痛和口臭等症状。

方法是用拇指按压人中穴,每次按压约5-10秒钟,重复数次。

5. 颧骨下穴:颧骨下穴位于颧骨下方的凹陷处。

按摩颧骨下穴可以缓解眼睛疲劳、眼干涩和近视等症状。

方法是用中指和无名指轻轻按摩颧骨下穴,每次按摩约1-2分钟,重复数次。

6. 心包六穴:心包六穴位于手腕横纹与手掌中央的凹陷处。

按压心包六穴可以缓解心悸、失眠和焦虑等症状。

方法是用拇指按压心包六穴,每次按压约5-10秒钟,重复数次。

以上介绍的急救穴位只是其中的一部份,还有许多其他的穴位可以用于急救。

在实际急救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或者按压。

同时,急救穴位的按摩力度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者过小,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急救穴位的按摩或者按压只是急救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救治。

在急救过程中,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匡助。

同时,急救人员在进行急救穴位按摩或者按压时,应注意自身的卫生和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急救穴位是指在急救过程中常用的一些特定的穴位,通过按压或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缓解症状、救治疾病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急救穴位及其作用。

1. 太阳穴:位于太阳穴凹陷处,是头部急性疼痛的重要穴位。

按压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2. 额部迎香穴:位于额头两侧,靠近眉毛下方。

按压迎香穴可以缓解头晕、眩晕、恶心等症状。

3. 太阳穴下钩骨穴:位于太阳穴下方,眼睛外侧凹陷处。

按压太阳穴下钩骨穴可以缓解眼部疼痛、眼压增高等症状。

4. 天府穴:位于胸部两侧,第4肋间隙前外侧。

按压天府穴可以缓解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5. 手三里穴:位于前臂外侧,当手掌向上伸直时,手腕横纹与肘关节中间的凹陷处。

按压手三里穴可以缓解胃痛、胃胀、呕吐等症状。

6. 内关穴:位于前臂内侧,当手掌向上伸直时,手腕横纹与肘关节中间的凹陷处。

按压内关穴可以缓解恶心、呕吐、胸闷等症状。

7.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当脚趾向上翘起时,足底凹陷处。

按压涌泉穴可以缓解昏厥、心悸、失眠等症状。

8. 人中穴:位于下巴中央,上下两唇之间的凹陷处。

按压人中穴可以缓解心慌、心悸、胸闷等症状。

9.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膝盖弯曲时,脚踝骨内踝尖与脚踝骨后缘连线的1/3处。

按压三阴交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10.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弯曲时,膝盖外侧的横纹与脚踝骨前缘连线的1/3处。

按压足三里穴可以缓解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按压这些穴位时,可以使用适当的力度,持续按压数分钟或直到症状缓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急救穴位只是在急救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方法,对于严重疾病或紧急情况,应及时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谨慎使用急救穴位,并遵循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克急救五穴位
休克的临床表现有血压下降,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唇甲紫绀,四肢厥冷,心率增快,脉波微细,全身无力,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

本病属于中医“厥症”、“脱症”范畴。

(一)
取穴:人中。

位于面部中线,鼻下1/3处。

操作:应用穴宝针刺法或点按发,将上唇用手捏起,向上斜刺0.3-0.5寸。

疗效:数秒钟立即苏醒。

本法适用于一氧化碳中毒休克(煤烟中毒),过敏性休克。

癫痫。

抽搐等症。

人中穴属督脉,统一身之阳,有开窍醒脑的作用。

可加强呼吸功能,使全身组织缺氧状况得到改善。

所以病人能迅速脱离危险,而又免于后遗症,本法操作简单、治疗即使,故在急救中有重要作用。

(二)
取穴:关元。

在下腹部,位于脐中心直下3寸处。

操作:应用穴宝针刺法。

病人卧倒,在腹部肚脐中心下3寸处直刺0.5-1寸。

疗效:外伤出血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压下降所致休克有极显著的挽救效果。

(三)
取穴:内关。

在前臂,位于腕横纹中点向上2寸处。

操作:应用穴宝针刺法。

用针直刺0.5-1寸。

也可以75度角度上斜刺。

本法对药物过敏性休克5分钟1次即愈,疗效显著。

除能够治疗休克外,对有过敏史的病人,可先刺入内关穴预防。

对口服或注射药物后出现头晕。

目眩、恶心、烦躁、心慌、心悸、呕吐、脉促等现象,针刺点按此穴3—5分钟即可消除。

(四)
取穴:天突。

在颈部,位于两锁骨中间、身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处。

操作:应用手指按法。

用拇指指腹按其天突穴,稍用力向上、向后、向下划弧压迫气管,引起神经反射性呛咳即为成功。

疗效:一般1次,即可苏醒。

本法适用于中医谓“脱症”,即突然昏倒,不醒人事或汗出如注。

口开目合、手撤尿遗、脉微欲绝、口吐白沫、全身颤抖等症。

施术以快、动作柔软。

练习时以喉痒呛咳即为成功。

(五)
取穴:中冲。

位于手部中指指尖处。

操作:应用穴宝点按法或捏法。

男左女右,用力点按或用手捏中冲穴。

疗效:应用本法治疗,即刻苏醒。

中冲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有通络开窍。

醒神。

回阳救逆作用、重按中冲穴能回阳救急,随时可用,方便快捷,简单易行,疗效立竿见影。

本法适用于各种昏迷不醒的急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